收藏 分销(赏)

18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的...臣水利建设实践为中心的研究_毕鲁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461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的...臣水利建设实践为中心的研究_毕鲁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8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的...臣水利建设实践为中心的研究_毕鲁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8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的...臣水利建设实践为中心的研究_毕鲁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56 卷第 1 期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56 No 12023 年 1 月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Jan 2023收稿日期:2022 01 09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运河历史文献梳理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编号:21JZD041)作者简介:毕鲁瑶(1993),女,山东莱芜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浙江大学江南区域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明清史、水利史。18 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的营造理念述略 以王全臣水利建设实践为中

2、心的研究毕鲁瑶(浙江大学 历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摘要:在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河川灌溉工程历来对区域社会经济事业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清代是西北河川灌溉工程发展的重要时期。18 世纪初期,王全臣先后在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进行较大规模的河川灌溉工程营建,其在水源安排、渠道修造以及管理模式设计方面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王全臣的水利营建活动兼涉西北区域内“丰水”、“缺水”两种基本的河川灌溉工程类型,相关技术安排既存在区别又具有内在联系,且与全国其他区域水利技术体系发生交融互鉴,呈现出黄河中下游水利技术向上游及内陆地区的扩散趋势。王全臣的实践,反映 18 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营

3、造理念的鲜明特质,由此在中国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类型学的意义。关键词:清代;王全臣;宁夏平原;疏勒河;水利营造理念中图分类号:K921/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 579(2023)01 0117 09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Northwest River IrrigationProject in the 18th Century Research Centered on WANG Quanchen 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racticeBI Luyao(Institute of History,Zhejian

4、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58,China)Abstract:In the arid and rain-less northwest China,river irrigation project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Qing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ver irrigation projec

5、t in northwest China In the early 8th cen-tury,WANG Quanchen successively carried out large-scale river irrigation projects in the NingxiaPlain and the Shule River basin of Hexi Corridor,and achieved relatively good results in water sourcearrangement,channe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design W

6、ANG Quanchen 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re also related to two basic types of river irrigation projects in North-west China,namely“flood”and“water shortage”The relevant technical arrangements are not onlydifferent but also inherently related,and the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sy

7、stems in other regions ofthe country are integrated and mutual learning,showing the diffusion trend of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to the upper reaches and inland areasWANG Quanchen s practice reflect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

8、west river irrigationproject in the 18th century,and thus has an important typology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water conservancyKey words:the Qing Dynasty;WANG Quanchen;Ningxia Plain;the Shule River;concept of waterconservancy construction一、引言:王全臣的西北河川灌溉工程营造故事西北地区具有久远的水利开发传统

9、,治水、用水、管水经验丰富。近年来,社会史、水利史领域以西北水利为议题展开富有价值的讨论,或是考稽水利事业在西北地区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或是注重因水资源有限而频发的水利争端,从而探讨其背后的传统水利管理机制,区域社会的结构特点和运行机理;或强调环境变迁与水利建设的关联。而以西北水利作为研究范畴,着眼于水利工程本身及关联技术的讨论尚属少见。西北地区灌溉活动普遍,但相关文献记载有限,考古发现成果亦属单薄,西北灌溉工程营造、运行,及相关水利技术等问题仍待进一步厘清。18 世纪初期王全臣在环境差异显著的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分别进行卓有成效的灌溉工程营建活动,为我们提供一个分析 18 世纪西北水利

10、工程及技术发展情况的重要案例。乾隆 钟祥县志 载:王全臣字仲山,冠年举于乡,康熙甲戌成进士,初任汲县,即著廉能,尤尽力沟洫,俾民旱涝有备擢宁夏同知,开大清渠,灌田无算,较汉、唐两渠为利瓜州地坦沃,沦于大漠者已数百年。全臣远引疏勒河水,大兴屯种,岁得军食数万。既而吐鲁番回民举国来归,议即安插瓜州,授全臣安西兵备道,专肩其事1(p282 283)。宁夏平原是中温带干旱区,在气候条件上属于的缺水区域,但因处于黄河上游干流河段,引黄灌溉条件优越,素有“塞上江南”之称誉。明嘉靖年间(15221566)宁夏平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灌溉渠道格局2(p20)。18 世纪宁夏平原先后修建大清、惠农、昌润三条重要灌渠

11、,重塑了当地灌溉网络,而开启这一规模化水利治理之人正是王全臣。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一年(17081712),王全臣于宁夏水利同知任内修浚唐来渠、汉延渠,新建大清渠;并在工程竣工后,撰写大清渠录,包括“工程纪事”“渠务条陈”等内容,该文本是记录清代引黄灌溉技术的重要水利文献。清代之前,嘉峪关以西是落后、荒凉极边之地。康熙年间为遏制准噶尔部势力扩张,清廷加强对关西的经略。雍正十年(1732)十月,由于长期遭受准部势力侵扰,一万余名归附清朝的吐鲁番维吾尔人接受清廷建议内迁3(第8册,p644)。清廷将其安置于安西卫瓜州,该地“土地肥饶,水泉滋润,气候亦和,与回民原住地方风景相似,且现在开垦可种之地甚为

12、宽阔,足资回民耕种收”4(p537)。雍正十一年,王全臣任安西兵备道筑瓜州五堡安置移民,且“远引疏勒河水,大兴屯种”5(下册,p783),建成屯田渠黄渠灌溉系811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西北”在明清时期水利论中与漕运相关的特殊的地域概念,包括今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路其首 明代“西北”的不同含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21 年第 3 期;吉泽诚一郎 明清以来“西北”概念的变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4 期。)“西北水利议”的代表性研究可参见王培华:元明清时期的“西北水利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1996 年第 6 期;元明清江南学者开发西北水利的思想与实践 ,河北学刊 2001 年第 4 期。西北指代区域,有多重含义。本文涉及的西北地区兼及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为今甘、宁、新三省区域。(参见赵济,陈传康主编:中国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典范性研究如:潘春辉 西北水利史研究:开发与环境,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 年;王培华 元明清华北西北水利三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年;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 3 期专题研究“西北水利中的国家、人群与环境”;潘威,卢香 清代以来祁连山前小流域“坝区社会”的形成与瓦解 以大靖为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

14、科学社会科学)2020 年第 6 期;张景平屯田余绪中的近世边疆社会嬗变 以 1719 至 1949 年间甘肃省金塔县水利事务为中心的研究 ,学术月刊 2021 年第 5 期。统。王全臣改造、新建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开 18 世纪宁夏水利治理之先声;其于安西玉门所建灌溉工程改变河西走廊疏勒河中游的水系格局。这是一位积极有为的地方官员在自然、社会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的西北不同区域从事水利治理活动的生动故事。本文以王全臣在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营造的河川灌溉工程为案例,从水源安排、渠道修造及渠道管理等方面尝试提炼 18 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的营造理念。一则考察 18 世纪西北水利技术的特点;二则关

15、注水利技术在西北内部区域间的差别与联系,以及西北与全国其他区域,尤其是与黄河下游等水利发达地区之间水利技术交融互鉴的可能;进而概括 18 世纪西北灌溉工程在中国水利技术发展史上所具有的类型意义。二、水源安排:灌溉工程营造之基础西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大,就水资源总量而言是典型的缺水区,区域灌溉工程营建首先要解决水源问题。同时,西北各地水资源分布差异巨大。王全臣根据宁夏平原、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不同的渠首工程设计恰当地解决水源问题。(一)宁夏平原:丰水环境下的渠首设计黄河是宁夏平原灌溉渠道的主要水源,黄河主流具有常年稳定且充裕的径流量,能为灌渠提供充沛水量,其在总体缺水的西北地区堪

16、称丰水区域。黄河河道摆动、泥沙含量高、河岸由疏松土质堆积而成的特性,造成渠道引水存在不稳定性。王全臣营造宁夏平原灌溉工程,首先着眼于建设具有稳定、高效引水能力的渠首工程体系。宁夏平原引黄灌溉渠道采用无坝引水。渠首工程首先利用峡谷地区基岩河床稳定、相对高度较高的特性,将引水渠口布设在黑三峡、青铜峡6(p66 67)。在选定进水口位置后,通过具有导流作用的水工建筑,导引黄河水匀速、顺畅进入渠道。唐来渠渠口位于青铜峡,渠口与黄河斜交,起初借助河道内石子沙洲的障水之势,引黄河水北流,之后沙洲逐渐消失,失去引水能力7(p97)。康熙四十七年,时任宁夏同知的王全臣修建渠首导流堤(当地称迎水湃),劈河引水,

17、即在“黄河内筑迎水湃一道,逆流而上,直入峡内,中劈黄河五分之一,以为渠口”8(p21 22)。导流堤由石、桩、草、柴堆砌而成,大量运用石制材料,保证其坚固、抗冲刷的性能,即“用柳囤数千,内贮石子,排列两行,中间用石块、柴草填塞,上复用石块加叠,过于水面,更用大石块衬其根基”8(p22)。此后大清渠、惠农渠等渠道均建有类似形制工艺的导流堤。图 1渠道引水工程示意图黄河水情复杂,泥沙含量高、河道冲刷严重。王全臣修浚唐来、大清等渠时,并未直接引黄河水入干渠,而是修建引水渠进一步约束水流,减少入渠泥沙。大清渠“于陈俊堡建石闸一座,计两空,每空宽一丈,闸外建石退水闸”8(p20)。另建有大、中、小跳水9

18、(p86)。乾隆 宁夏府志 清晰地呈现引水渠的形制:“各渠既引河水入口,其旁则有滚水坝,用碎石桩柴镶砌,水涨任从上溢出,以消其势。过此有退水闸,或三或二,又过此为正闸。”10(p155)简言之,宁夏灌渠渠首工程的设计是:导流堤引水渠干渠;引水渠又由溢流堰(跳水,滚水坝)、退水闸、渠道正闸组成。引水渠内各水工建筑分工明确,溢流堰发挥壅水作用,抬高水位,引水自流,同时宣泄河道余水;退水闸,控制渠道余水,水小时引水入渠,水大时泄水入河;渠道正闸,控制进入干渠的水量(图 1)。综上,对于宁夏渠道水源较为丰裕、多变的特点,王全臣的渠道修造理念是:修建具有调节能力的引水渠,通过闸、坝、堤等水工设施应对引黄

19、水源水量大、冲击力强、泥沙含量高等问题。911第 1 期毕鲁瑶18 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的营造理念述略(二)疏勒河流域:缺水环境下的集水工程雍正十年至十一年,王全臣在安西兵备道任内,于安西卫瓜州兴修屯田渠,“自安家窝铺起至乾沟止长九十丈,引疏勒河水南流,折而西,迳安西州城,散为四支渠”11(p144)。疏勒河是极端干旱区的内陆河,水量少而损耗大,屯田渠以疏勒河为水源呈现缺水特征。王全臣通过建设集水渠道解决渠道水源不足问题。疏勒河发源于疏勒南山与讨赖南山之间的沙果林那穆吉木岭,向西北流至昌马盆地出山,自上游昌马峡进入走廊区,散流形成东起巩昌河、西至锁阳城的十余条辐射状沟道,即今玉门市至布隆吉之间

20、自东向西分布的数十条泉水河。清代文献将这一冲积扇地带水系称为“十道沟”,乾隆重修肃州新志载:“安西有疏勒大河,盖自南山发源,会合昌马河,散为十道沟,汇入大河内。”12(p345)十道沟“皆草地出泉,北入苏赖(疏勒)河”13(第16册,p13607)。这些泉水河多无固定河床,呈散流状态,加之气候干旱,流量损耗极大,最终只有极少的水量汇入疏勒河。故而,若能在此区域修筑集水工程,集聚损耗水量汇入疏勒河,则能增加疏勒河径流量。王全臣注意到,当地灌溉靖逆卫的靖逆东、西两渠中,靖逆东渠灌溉余水流入布鲁湖,使得作为疏勒河“停潴之处”的布鲁湖水量增加14(p7 8)。王全臣认为可对流入布鲁湖的渠道余水以及冲积

21、扇面的泉水河进行归束,并导引其归入疏勒河,遂开凿黄渠:“(靖逆东渠)尾流处开一渠,导之西北,由蘑菇滩注桥湾,归入疏勒,则沿布鲁之众流,俱南流入渠,可加一半,不患其水少矣。”12(p345)黄渠是向下游疏勒河主河道供水的集水渠道,截取三道沟以东补给布鲁湖的诸泉水河水源,导引汇入疏勒河,增加桥湾以下疏勒河主流径流量(图 2)。概言之,王全臣对水源不足的缺水型灌溉工程营造理念是:依据地域环境特点,通过工程手段汇集分散水流以获取新水源。图 2疏勒河冲积扇示意图因水利工程所在地域丰水、缺水的不同水资源特点,西北河川灌溉工程具有显著差异。王全臣在宁021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疏勒河

22、水系变迁的代表性成果有:冯绳武 疏勒河水系的变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 年第 4 期;张景平 历史时期疏勒河水系变迁及相关问题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0 年第 10 期。上图由 DEM30 高程数据(http:/www gscloud cn/search)、哈佛大学 CHGIS V6(1820)县级政区地图(https:/dataverse harvardedu/dataverse/chgis_v6)、嘉庆二十年(1815)甘肃省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 8 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7 年,第 2829 页)改绘。夏平原、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的水利实践

23、表明 18 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的营建理念具有重视获得并合理配置水源的特点,但不同工程的获取水源的途径、水利技术由各自环境特点决定。三、渠道修造:灌溉工程营造之核心王全臣的水利营建活动成功的核心在于修造线路合理、水工设施完备的渠道体系。一方面,王全臣依据微地形的变化布设渠道。安西黄渠为汇集地表径流,渠线布设在地势较低的冲积扇的扇缘地带,便于截引泉水。黄渠在之后成为疏勒河干流河道,渠线设置堪称成功。另一方面,王全臣充分利用旧有灌溉工程中部分设计合理的渠道线路,兴建大清渠时拓宽、浚深旧有贺兰渠8(p19),将大清渠线路接入修浚后的贺兰渠。大清渠在“大坝堡马关嵯地方直迎水势开口,至马家庄引入旧渠,而

24、扩之使宽,行三四里至陈俊、汉坝之交即弃旧渠而西,引水以达于唐渠”15(p324 325)。王全臣营建瓜州屯田渠也有类似运用旧有渠道的举措,瓜州当地原有两条引疏勒河的灌溉渠道,其一是由双塔堡、西沙枣园对岸至瓜州,长二百余里的渠道故迹;其二是由安家窝铺斜对岸至瓜州一百余里的旧渠12(p344 345)。王全臣在挑宽、疏通旧渠的基础上建成屯田渠。可见,王全臣秉承的工程营造理念是:渠道主体工程新建与改建并举,既根据环境特征、灌溉需要进行新的工程设计与建设;同时扬弃性地利用当地的水利遗产、水利经验。渠道修造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体系,既需要整体性的渠线设计与建设,更需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地方性需求。因宁夏平原丰裕

25、且复杂的水环境特点,渠道修造需解决排水困难、渠道交叉等特殊问题。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建设有专门性的排水沟道系统,当地称之为暗洞。暗洞是暗渠形制的排水沟道,引导山洪、灌溉余水归入黄河,从而保障渠道稳定、灌溉顺利。王全臣修造渠道时特别考虑到利用暗洞进行排水。一方面,在新建渠道的设计与建设中囊括排水沟道的布设,新建的大清渠建有“长十五公尺,宽高各一公尺六七,上通清渠,下通蒋顶乡”的汉坝洞,渠尾泄水的永洪洞9(p86)。另一方面,康熙四十九年,王全臣对已有暗洞进行一定的技术革新,修缮汉延渠暗洞,将魏信洞、王澄洞改建为石制暗洞8(p29 30)。清代之前宁夏灌区已形成较为密集的渠道网络,新建渠道极易与已建成

26、的渠道出现空间交叉,以致影响各渠工程的完备性与独立性。当地解决渠道交叉的方法是修建渡槽(飞槽)。王全臣修建大清渠时,渠道在进水闸处与旧贴渠相遇。为不截断旧贴渠,王全臣“乃造木笕,置诸闸后两旁石墙之上,中更有大木架之。倚桥旁之栏,以渡贴渠之水,自西向东,笕宽四尺,长三丈,名曰过水”8(p21)。渡槽既能保证各渠道的独立,避免渠道间相互干扰,造成水系混乱;不同渠道间又能通过渡槽跨建地形障碍,互相输水,形成灌溉网络,使因地形等原因难以修建渠道的区域也能尽得灌溉之利。民国时期的宁夏资源志 记载:“飞槽,乃借他渠之水,以接济本渠灌溉区过高之农田以渡水过渠,引以灌溉。”16(p32)雍正年间开凿的惠农渠即

27、为典型案例,惠农渠与汉延渠相交,因惠农渠部分渠段渠低田高,故建十二座渡槽借汉延渠之水灌溉高田。王全臣在西北不同地域营建的河川灌溉工程,其渠道修造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即注重根据地形地势以及既往水利经验布设渠线,且强调通过筑坝建闸以控制渠道水流量、流速。然而,由于环境差异,宁夏平原较为丰裕水资源特点灌溉工程建设对水利技术有着更高要求。四、管理模式:灌溉工程营造之延伸水利营建除工程建设之外,水利管理同样重要。工程建设是短线,管理是长线,二者相辅相成,水利工程方能长期有效运转。由于西北水资源总量不足的特点,区域内的河川灌溉工程的运行需要借助相对高效的渠道管理措施。(一)渠道维护宁夏平原内黄河与引黄渠道

28、关系复杂,黄河既为灌渠提供丰沛水量,却又因高泥沙量加大渠道淤积、崩塌的风险,当地渠道疏浚弊端丛生,难见成效,“河水一石,其泥六斗,一岁所浚,且不能敌一岁所121第 1 期毕鲁瑶18 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的营造理念述略淤,往往渠高流浅,灌溉难周”10(p180)。王全臣创“用夫之法”,通过革新管理模式来提高渠道的维护效能:于清明前一月,将汉、唐各渠,自口至梢,逐细查丈,更用水平量其高低,如某处渠道淤积,应挑挖若干;某处湃岸低薄,应筑高若干;某处工重工轻,应用夫若干,预造一工程册。于是量土派夫,每夫一日,以挖方一丈,深三尺为率。夫数既定,乃自下而上,挨堡顺序至分界处,即用彼堡之夫接工,各照皆挑挖8

29、(p22)。此“用夫之法”通过合理化的人力投入提高渠道修缮效率。对于加固堤岸、疏浚渠道等事项进行专门安排:首先要通过实地测量,根据渠道环境、水情计算工程量;其次,根据工程量派遣夫役,规定每人的所承担的工程范围及需要完成的工程量;最后,派遣专门人员加强对每一工段修缮的核验,做到渠道修浚程序清晰、责任明确。与人员管理相呼应的是改进渠道修浚技术。卷埽是宁夏平原最为重要的渠道修浚技术。卷埽是用柳枝、柴草、小石块或用草绳捆卷成的圆柱形草土体围堰,其主要有两重用途,一则用于临时截流渠水,疏浚渠道;二则用于加固渠堤,即根据渠堤侵蚀情况,定期用草、石、土等材料予以加固、修补15(p368)。例如,唐来渠险堤段

30、于每年春工期间“上段之沙湃,下段之薄湃,均用土草筑一码头,外钉木桩围护之”9(p10 11)。安西玉门一线地邻戈壁沙漠,气候干旱、风沙侵蚀、水源枯竭等问题易对灌溉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王全臣建成屯田渠 黄渠工程后,在当地专设水官管理渠道,即于瓜州把总中设一员专管水利,水利把总下辖巡渠、守闸、疏浚渠兵;靖逆西渠设看守坝夫四名,巡渠夫十名,安家铺窝工程设看守坝夫十名,巡渠四十名。安西、瓜州等地要求在每年六七月内山水暴发、沙泥淤积之后挑浚渠道,且规定渠工修缮经费由政府拨款12(p345)。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是自康熙末年屯田需求下新兴形成的灌区,该区域中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管理同步发展、共同促进。(二)灌溉

31、用水分配干旱、半干旱区灌溉工程的管理在于灌区内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达成这一目标,要水利技术兼顾水资源获取与分配。王全臣重视宁夏渠道的疏浚,这与灌区以轮灌为主的水资源配置方式相关。宁夏平原实行轮灌的分水方式,当地称封俵,即“每岁立夏开水,例委员封水,将上游各支渠陡口闸闭,逼水至稍,取梢民得水结状以为验,名曰封水。封水之时于大支渠酌留水二三分不等,名曰俵水。到梢后自下而上,开放头水、二水,以至冬水”10(p162)。封俵首先通过封水使干渠渠首至渠尾各处水量相对均衡,再以俵水使需水较多及灌溉较难的支、斗渠亦分配适当水量,恰如王全臣所讲:“封与俵周而复始,上流下稍皆须灌溉及时也。”8(p15)上述

32、分水措施的实现依赖与之相应的技术、管理手段。技术层面,渠道正闸处设有测水量的木杆,根据测水分数,启闭水闸以调控渠水到梢的时间及水量。管理层面,由于灌溉时间涉及立夏、夏至、霜降三个时间段,且渠道上下游设有多个分水口(即陡口),各分水口封闭与开放时间以及灌溉水量不尽相同,于是当地专设官员管理分水,例如“例委员封水”“卫所各官分段封俵”等。玉门、安西等地在清初关西屯田的政策下开始规模化的水利建设活动。随着水利勃兴,水资源紧张问题逐渐凸显,而制定合理的分水措施是解决这一极端干旱区域水资源配置困难的有效方式。王全臣建成屯田渠、黄渠后规定玉门十道沟口岸的分水章程17(p12 13)。关于疏勒河流域分水制度

33、,乾隆二十二年(1757)甘肃巡抚吴达善提及:关外安西五卫有“点香计时,轮流分灌”的分水旧例18(p35)。可见当地主要有计时、计量两种分水原则。雍正九年,柳沟卫守备王乔林规定柳沟、玉门分水口,实行四六分水19(水利)。对于安西黄渠的分水措施的记载更为明确。清代,安西黄渠逐渐形成十道分水口,包括两种不同分水形式:一种是固定分水口,将径流量按比例分配的轮灌方式;另一种是昼夜分水口,以时间计算水权,规定玉门每月初一日起灌溉五昼夜,十五日起灌溉四昼夜,即玉门、安西各自独占灌溉时间的分水方式20(p598 599)。与上述分水措施相配合的技术手段是修建高程一致、宽度不一的分水口,以分水口的不同的宽度控

34、制水量分配,同时设置专员管理监督,禁止私自更改、修补水口。221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五、跨出地域:交融互鉴中的西北水利技术透过王全臣在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的河川灌溉工程营建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清代西北各地水利工程既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又具有内在联系。若结合王全臣的仕宦生涯及其营建的水利工程,或可一定程度上呈现 18 世纪西北与全国其他区域间水利技术的关联,从而丰富我们对当时全国性水利体系的认知。王全臣履职宁夏、安西之前,已有“初试牧野间,再试大夏水”的治水经历8(p69)。康熙三十九年,王全臣任河南卫辉府汲县知县,在任内“尽力沟洫”。汲县地处卫河流域,临近运河,当

35、地有水屯渠、王庄渠等灌溉工程。康熙四十一年,王全臣转任甘肃河州知州,任内参与兴修北乡碱土川甜水渠、大苦水渠、小苦水渠等灌溉工程。有理由推断,王全臣从中原到边疆长期致力于水利事业的仕宦生涯,为其积累、整合不同区域的水利知识提供可能。这为我们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即水利技术在西北不同区域之间是否有联系?西北水利与其他区域是否存在交融、互鉴?(一)西北不同区域间水利技术之联系关于西北不同区域之间水利技术的关系,我们仍以宁夏平原、河西走廊为案例窥测一二。王全臣的治水工作中有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水利事业存在联系的证据,王全臣在安西卫瓜州灌区新设渠兵中有一类群体称封俵夫,其很可能正是源自宁夏的封俵制度12(p3

36、45 346)。而着眼于水利技术有如下发现:首先,两地渠首工程的建筑理念均为营建伸入河川的导流堤,宁夏引黄灌溉渠建有伸入黄河的导流堤,河西走廊无坝引水渠道建有伸入河中顺河渠首导水墙21。其二,两地渠首工程建筑工艺均为“石囷堆垒法”,宁夏平原的渠道导流堤由“乱石柴桩”堆砌而成,河西走廊渠首拦河坝由“三角形木架内填大卵石及芨芨草”修造22(p2 3)。其三,两地均采用草土围堰技术建筑临时节流工程疏浚渠道,宁夏平原采用卷埽工程;河西走廊多采用将白杨横置于筑堤处,再将树枝间填筑卵石、黏土等建成“活动堤”。其四,在水资源分配上,两地均存在按时节轮灌,并借助具有官方效力的凭证方能开灌。(二)西北与全国其他

37、区域水利技术之联系基于传统时期西北地区特殊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对西北水利问题的关注较多集中于地方性,但随着官员的流动、水利文献的刊布,水利技术当会超出本地而与其他区域发生交融互鉴。例如,王全臣在宁夏平原的水利营建上承袭前人的做法,“开渠修洞踵先贤”8(p78)。而时任宁夏巡抚范时捷称“好将方略示同人”8(p39),认为大清渠的成功营建经验值得推广。诚然,王全臣所称继承“先贤”多是当地技术经验。但也应该注意以宁夏平原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与全国其他区域之间水利技术所存在的联系,因为在治水活动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当应具有某些共通性。在宁夏平原,导流堤称迎水湃、堤岸称湃岸,将堤、坝等水工建

38、筑称为湃,此略显特殊的称谓在水利文献中还见于四川平原,乾隆 彭山县志 有“堤湃”记载:“蜀中诸水,大率冬干夏滮,非坚其堤防,时其钟泄通计堰大渠之湃所以泄水,支渠之湃所以引水,而西山诸水之湃。”23(p95)水工用语有其专业性,两地同样意涵的水工称谓,当是不同区域水利技术存在联系的隐性证据。例如,都江堰的鱼嘴导水工程在元代以前均采用的竹笼 木桩结构建筑,此当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石囷堆垒法”水利技术的原型24(p129 132)。而截流水工建筑,都江堰封杩槎围堰由若干个杩槎组成骨架,填以土石料等辅助材料,充当临时性挡水堤坝,宁夏平原的埽坝、河西走廊活动堤同为挡水堤坝,以麦草、稻草、土料等堆筑,填

39、以石料。可以说,其同为临时性挡水建筑,工艺理念类似,但因两地环境不同,主要工程材料不尽相同。321第 1 期毕鲁瑶18 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的营造理念述略石囷堆垒法:以植物编成框架,内部填充卵石制成石笼,将石笼堆垛,形成导水或壅水建筑物。(参见张景平:丝绸之路东段传统水利技术初探 以近世河西走廊讨赖河为中心的研究 ,中国农史 2017 年第 2 期)论及西北水利技术与其他区域的联系。18 世纪西北水利技术的对话对象还应有水利技术高度发达黄河下游地区。宁夏平原的卷埽技术极易关联到黄河河工中用于险工段的护堤、堵复决口重要抢护器具“埽”,二者确实存在较为直接联系。有研究认为宁夏平原卷埽技术是 宋史河

40、渠志 记载的卷埽技术的延续25(p487)。元至正十一年(1351),黄河在白茅堤、金堤决口北流,当时以埽工堵口,据记载:“两岸埽堤并行。作西埽者,夏人水工,征自灵武;作东埽者,汉人水工,征自近畿。”26(下册,p573)表明宁夏平原水利技术与黄河河工技术有一定程度的交融互鉴。至于水利管理,宁夏平原定有春工工程,即每年自清明起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渠道挑浚。清代之后的文献中将春工称为岁修的提法开始增多,且有制度化、规定化的意涵,“(宁夏)每年定有岁修之例以一月之工程”27(第10册,p681)。自顺治五年(1648)徐州长樊大坝岁修,黄河、运河的岁修工程逐渐成为重要的河工制度。春季定期修浚河道频繁见

41、于河工奏报,例如“此历年河工,岁修之春工也”28(第23册,p679);“南河春工定限自二月初一日起至三月初十日止”29(p2073)。将渠道疏浚称为岁修,这一话语的变化背后与黄河河务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值得思考。特定历史时期的水利技术并非仅属于某一区域,应当在全国的水利体系中讨论西北水利。通过对王全臣在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等西北内部自然环境差异巨大的两个区域的河川灌溉工程营建活动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西北水利的工程理念、技术水平较为粗放、略显落后,但并非封闭。首先,西北内部不同地域间水利技术相互借鉴、融汇;其次,以都江堰为代表的四川平原灌溉工程,建成时间早,运行时间长,工程不断完善,极有可能是西北

42、河川灌溉工程的重要技术渊源;再者,以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工程为典型,西北部分区域灌溉工程与黄河紧密相关,国家由治河而形成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其完善、严密的技术手段、管理模式当会对西北水利技术产生一定的影响。六、结语:18 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营建案例的意义基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西北抱有同质化的印象,西北水利亦有某种整体性意涵。但西北地域广阔,环境差异明显,水利建设不能一概而论。王全臣的水利营建活动并未将西北水利视为刻板的整体,而是在“丰水”“缺水”两种不同水资源背景下有针对性地营建河川灌溉工程,并形成适应西北区域特点的河川灌溉工程营造理念。此为我们提出一个关注西北水利工程技术的新方向:既然环境差异影响

43、下的西北水利工程存在明显差异,应注意对其进行分类讨论。西北地区在水资源总量上是典型的缺水区,但水利工程因水源差异,可分为以黄河、伊犁河等大型河流为水源,渠道具有常年、稳定流量的丰水型灌溉工程;以径流量较小、变化率大的内流河为水源,渠道水量缺乏的缺水型灌溉工程。近年来勃兴的“水利社会”研究是立足中国幅员辽阔,水资源的分布差异显著,通过分组归类的类型学方法考察以水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体系30(p3 8)。山陕地区水利社会史的研究已经注意到缺水区内部的差异,更清晰关注水利背后的区域社会史31(p18)。这一尊重差异性的研究理路当也适用于对西北水利工程、水利技术的考察。水利工程营造理念综合性地呈现当

44、地的水利技术,也反映当时全国性水利体系的特点。18 世纪,清廷加强了对西部疆土的经略,甘肃、宁夏、新疆等地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特别是在屯田等政策的助推下,西北水利迎来较快发展。明清治河事业堪称国策,促进以防洪和运河保障为核心的水利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丰富的治河文献,伴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传播,对西北水利产生一定的影响。考察历史时期西北水利问题,应当超越“黄河故事”对下游防洪、通运充分叙事,关注黄河流域治水事业中与灌溉相关的民生性内容,恰如西北以灌溉为核心水利事业与黄河流域治水史的联系。参考文献:1 乾隆钟祥县志 M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府县志辑(第 38 册)Z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

45、嘉靖宁夏新志 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421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 3 清世宗实录 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4 傅恒 平定准噶尔方略 M 西藏学汉文文献汇刻(第 2 辑)Z 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刻中心,1990 5 丁宿章 湖北诗征传略 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6 李智君 关山迢递:河陇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7 傅作霖 宁夏省考察记 M 南京:正中书局,1935 8 王全臣 大清渠录(点注本)M 刘建勇,等,注释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20 9 曹尚经,等 宁夏省水利专刊 M 银川:宁夏省政府建设

46、厅,1936 10 乾隆宁夏府志 M 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 3 号)Z 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11 徐松 西域水道记 M 朱玉麟,整理 北京:中华书局,2005 12 乾隆重修肃州新志 M 中国地方志集成甘肃府县志辑(第 48 册)Z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13 嘉庆重修一统志 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14 嘉庆玉门县志 M 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 339 号)Z 台北:成文出版社,1960 15 民国朔方道志 M 中国地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 2 号)Z 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16 宁夏省政府 宁夏资源志 M 孙燕京,张研 民国史料丛刊续编(第 934 册)Z 郑

47、州:大象出版社,2012 17 中华民国水利部河西水利工程总队 疏勒河流域灌溉工程计划书 M 兰州:甘肃省图书馆藏油印本,1947 18 张蕊兰 甘肃省生态环境珍档录(清代至民国)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 19 曹馥 安西县采访录 M 兰州:甘肃省图书馆藏抄本 1930 20 安维峻,等 甘肃通志稿 M/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 23 卷)兰州:兰州古籍出版社 1990 21 张景平 王忠静 干旱区近代水利危机中的技术、制度与国家介入 以河西走廊讨赖河流域为个案的研究 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6):156 174 22 中华民国水利部河西水利工程总队 玉门昌马河旧渠整理工程计划书

48、M 兰州:甘肃省图书馆藏油印本,1947 23 乾隆彭山县志 M 故宫博物院藏稀见方志丛刊(第 149 册)Z 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 24 谭徐明 都江堰史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5 毛辰培 谭徐明 中国古代防洪工程技术史 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 26 欧阳玄 欧阳玄全集 M 汤锐,点校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27 清会典事例 M 北京:中华书局,1991 28 清高宗实录 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29 那彦成 阿文成公年谱 M 沈云龙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 70 辑)Z 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30 张俊峰 泉域社会:对明清山西环境史的一种解读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31 周亚 晋南龙祠:黄土高原一个水利社会的结构与变迁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责任编辑:方兴)521第 1 期毕鲁瑶18 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的营造理念述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