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工程消防隐患的成因与解决对策探析_沈荣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41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消防隐患的成因与解决对策探析_沈荣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筑工程消防隐患的成因与解决对策探析_沈荣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筑工程消防隐患的成因与解决对策探析_沈荣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1消防安全管理建筑工程消防隐患的成因与解决对策探析摘要:随着近年来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大空间、大体量建筑群体不断涌现,建筑间距逐渐减小,各类建筑内部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加。合理开展消防安全工作不但能够及时消除建筑内部存在的各类消防隐患,而且有助于保障建筑内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建筑火灾危害、消防隐患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关键词:建筑工程;火灾隐患;对策沈荣华(江苏省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江苏 盐城 224008)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2)11-0091-03随着高层

2、建筑数量的逐渐增多,在建筑设计、施工、日常运营等各个阶段均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消防隐患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各类高层建筑内部消防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源。因此,只有在以上建筑内部采取定期开展固定消防设施检查、消防安全宣传、逃生演练等工作措施,才能切实提升建筑整体的耐火等级,最大限度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1 建筑工程火灾的危害1.1 人员伤亡严重目前,我国城市内部的建筑群体仍然以民用建筑为主,各类商业楼、商住楼、写字楼、民宅等建筑类型内部普遍人员较为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建筑内部人员安全疏散难度较大,同时由于建筑内部通常存放有大量的易燃可燃物品,发生火灾后短时间内即可产生大量高温有毒烟气,不但降低了建筑

3、内部的可视度,而且增加了被困人员窒息死亡的概率,稍有不慎极可能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1.2 直接经济损失大建筑火灾的发生除了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事故之外还通常会伴随着较为惨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日益增大,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各类办公场所还是家庭住宅都普遍存放着大量物资,一旦发生火灾除了建筑整体框架结构会在高温作用下出现承载能力下降的现象,同时还会对建筑内部的电气设备、办公家具、生活用品等物资造成不可逆转的损毁,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1.3 建筑重建难度大一项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当一栋建筑物由于火灾事故导致该建筑整体框架结构受损时,整个

4、建筑物的修复工作难度也必将随着建筑结构的被破坏程度而相应增加。重建过程中要重点修复遭到高温炙烤破坏的部分,即使部分建筑构件的表面暂时无异样存在,也必须经过充分的检测验证才能确定该构件是否符合安全使用的条件。即使是一座已经长期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发生火灾事故后想要彻底重建并恢复该建筑所有运营功能,也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建设过程。2 建筑工程消防隐患的成因2.1 建筑设计不合理建筑的消防设计对于建筑物整体防火等级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若一栋建筑物在消防设计阶段即遗留下各类消防安全隐患,例如,在建筑内部未设定相应的消防连廊、消防层或避难间等,这些先天性不足很难通过后期的施工及消防改造予以弥补。设计阶段通常

5、是整个建筑项目的起始阶段,通过设计阶段能够初步确定建筑物的基本结构、朝向、外观等大部分细节。而一栋建筑物的设计工作往往是分阶段开展的,对于同一项建筑工程而言,至少需要预先设定建筑结构设计图纸,并根据建筑物的基本框架细分为结构设计、外观设计、装饰装修设计、空间设计等子方案。在大部分设计工作中,各个子方案的设计工作通常独立开展,且基本未进行消防安全设施的针对性专项设计。此外,固定消防设施的设置往往在各个子方案的设计中同时体现,且基本未按照统一的消防标准予以实施。在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设计单位出于过分追求外观或者节约成本的目的从而忽略了对固定消防设施的有效设置。事实上,合理的设计方案除了应当切实

6、满足业主方的实际需求之外,必须优先考虑建筑物的整体消防安全问题。此外,部分业主方为了片面追求92建筑外观的一致性,通常将建筑内部的避难层、消防连廊等避险空间挪作他用,建筑内部一旦发生各类火灾事故,被困人员将直接遭受高温烟气及火焰的侵袭,被困人员伤亡事故的概率也必将随之增大1。2.2 建筑施工管理不善建筑物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即可埋下各类消防隐患。即使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如果在施工阶段不能完全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依然会导致建筑物整体耐火等级的下降。而施工材料的选用、施工质量的控制等因素通常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消防安全环境,甚至造成更为恶劣的事故发生。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

7、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且施工管理工作的本质主要是对建筑物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因此,消防安全工作必须全程始终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一旦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而留下未合理开设防火隔离带、未设定避难空间等较为突出的各类消防隐患,必将导致建筑物整体防火性能的显著下降,并相应增加了建筑物内部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此外,部分质量监管人员并非消防专职岗位出身,对于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消防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忽略了各类固定消防设施的质量检查工作。消防安全工作的缺失必将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造成较大影响,且无法感知,并进一步导致建筑物在开业前检查过程中增加额外的消防改造支出。个别施工单位出于降低施工成本的

8、目的,普遍存在在施工过程中不按标准规范施工或略过部分改造工序的现象,最终造成带病交付情况的出现,导致建筑物内部消防系统的实际工作效能根本无法达到建筑物主体内部消防安全工作的需要,给建筑物内部埋下了极大的消防隐患。例如,在施工阶段若建筑物内部存在消防连廊质量不达标的问题,虽然不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实际交付,且在建筑物内部无火灾事故发生时不影响建筑物的相应使用,但是建筑内部一旦引发火灾事故必然会导致相应建筑构件由于承载力缺失对逃生人员造成二次伤害,最终酿成群死群伤事故2。2.3 消防验收体系不完善消防验收工作是对建筑内部各类消防隐患问题的二次查找,完善的消防验收机制能够保障建筑物整体耐火等级的有效提升

9、。验收资料的内容包括项目基本信息、固定消防设施位置信息、各类消防设施测试等相关信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当属验收当日消防监督管理人员拍摄的整个验收过程中的各类影像资料。但我国现行的验收机制对于验收资料的具体留存方式并没有予以严格规定,大部分验收资料中的影像资料部分缺失较为严重。此外,仅仅依靠照片无法确定验收过程的拍摄时间和位置是否真实,无法得知该照片的来源是否为当前施工项目,甚至未按要求施工的建筑项目,只要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照片就能通过监管部门的验收检查。消防验收体系的可操作空间给了建设方、施工方更少的约束,甚至存在个别工程项目在项目完工前期统一进行验收资料拼凑的情况,资料中的部分照片取自周边其他

10、建筑项目,必将导致该工程项目存在的众多消防隐患难以得到重视与消除。2.4 施工材料防火性能不达标目前消防行业内部部分材料供应商、施工服务商通过低价中标或集采资格方式获得工程施工权后,出于提高项目利润或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目的,通常在消防改造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标准不清、混乱施工等情况。而消防改造对所使用的各类材料通常有着较高的耐高温指标和阻燃要求,若施工材料防火性能不达标,单凭检测人员的肉眼是很难及时发现的,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施工材料不但起不到防火作用,还会成为助燃物加快火势的蔓延,甚至对整个建筑整体造成严重的破坏。2.5 消防资源配置不完善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消防资源划分为人力资源和设

11、备资源两部分。人力资源特指在某行政区域内部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主要工作职责是专项宣讲消防安全常识、安全逃生方法、各类消防设施的实际使用等相关内容。而消防设备资源特指灭火器、灭火毯、壁式消火栓等类别的固定消防设施及建筑内部配置的相关灭火器材。一旦居民日常无法接触到火灾发生过程中安全自救逃生的相关培训,且建筑内部又缺乏有效的灭火装置,在被困人员错失最佳逃生机会的同时也会导致火势的肆意蔓延。3 解决建筑工程消防隐患的策略3.1 完善建筑消防设计首先,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将各个分项工程的消防安全设计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并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消防设计体系。在开展其他建筑构件的设计工作时,

12、必须时刻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底线,切勿因过分追求建筑外观的美化而在设计过程中简化固定消防设施的设置。其次,设计阶段应杜绝成本区间的过度管理,即使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超过设计预算的情况,也必须坚决遏制通过缩减固定消防设施成本的方式降低施工预算。最后,设计阶段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建筑物内部的各项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模拟93消防安全管理评估,通过多种形式拟合固定消防设施对建筑整体消防安全起到的实际作用3。3.2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首先,在施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必要的消防安全培训,有效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其次,在开展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预先

13、熟知建筑内部各类固定消防设施的位置与数量,对各类装置的实际工作性能开展预先检测。总承包方可采取集中交底的形式,预先明确各个分项工程施工部门承担的消防安全责任,必要时可针对不同类别的消防措施制定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在关键部位固定消防设施的安装过程中,现场监督管理人员可采取定期抽查、同步督导等方式开展现场监督工作,发现消防设施质量不合格的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予以整改,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重新技术交底。再次,可通过建立定期质量考核制度等相关工作体系进行消防工程的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切实提升各类消防设施的施工质量,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内部的各类先天性消防隐患。最后,对于验收过程中实际留存的各类影像资料,应采取

14、可信的影像记录形式,并明确拍摄位置、拍摄时间,确保留存的资料与现场实际保持情况一致。3.3 严格把控材料的阻燃性能首先,采购人员材料采购过程中必须选用正规的材料供应商和施工服务商,对材料实际售价严重低于市场均价的供应商必须慎重对待。其次,及时建立较为完善的材料复检机制,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工艺实施,当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要第一时间组织进行材料复检。最后,在实施材料验收工作的同时同步对材料的防火性能进行现场测试,对于防火性能不达标的材料要杜绝使用。对于大批次使用的各类装修材料也要定期进行材料复检,确保施工过程中所选购的装修材料均符合行业标准及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特别当新型材料、工艺出现时,

15、需要相应增加更为严格的测试过程,除满足行业标准及施工过程的实际需求之外,必须预先开展小面积防火性能测试确认后方可在施工过程中予以大规模推广。3.4 合理整合各类消防资源完备的消防资源配置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物内部的消防隐患数量,有效降低建筑物发生火灾事故后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合理整合辖区内部各类消防监管资源,对于专兼职消防宣传工作人员可以给予部分津贴,在此基础上采取与当地消防部门合作的方式,通过讲座、竞猜、问卷等宣传形式及时将消防知识传送到辖区内部各个角落。对于大型社区、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场所也要定期举行消防设备专项测试及针对性消防演练工作,有效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使人们切实掌握初起火灾

16、的处置技术以及自救逃生技能。4 结语随着人们对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认知程度的不断提升,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逐渐加大了对大体量、大空间建筑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阶段均可能导致建筑内部各项消防安全性能的缺失,从而使得建筑内部各类消防隐患频发。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建筑消防设计、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严格把控材料的阻燃性能等多种方式,才能切实提升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添砖加瓦。参考文献:1王艺璇.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问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1):1079-1080.2王文青.浅谈建筑消防设施施工的若干问题剖析J.甘肃科技,2006,22(

17、10):182-184.3容康松.建筑消防设施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材,2007(1):210-211.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fire hazard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countermeasuresShen Ronghua(Yancheng Fire and Rescue Brigade,Jiangsu Yancheng 224008)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tension of urban land in recent years,large space and large

18、 volume building groups are emerging,building spacing is gradually decreasing,and the probability of fire accidents inside various buildings is increasing.Reasonable fire safety work can not only eliminate all kinds of fire hazards inside the building in time,but also help to protect the lives and properties of people inside the building.Through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 fire haz-ards and fire hazards causes,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building fire safety management.Key words:building engineering;fire hazards;countermeasur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