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蘑菇撑起经济发展半边天 冀屯乡食用菌调研汇报 冀屯乡在辉县市西南平原区,共有33个行政村,51000口人,78000亩耕地,是一个经典农业大乡,多年来,乡党委、政府主动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综合当地资源,把发展食用菌产业看成富民强乡“一号”工程来抓,从领导上强化、方法上硬化、环境上优化、支持上细化,使食用菌产业由零星种植到区域发展,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实现了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了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一项支柱产业,走出一条平原乡镇实现农业跨越发展特色路径。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实状况(一)食用菌产业已成星源之势,成为农民快速致富黄金产业。经过几年发展,到
2、,全乡大棚10000座,其中草菇、双孢菇立体种植大棚800座。年产鲜菇1000万吨,产值超亿元,规模产量居河南省第一。尤其是今年,从出菇开始,菇农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收回了全部成本,取得了空前经济效益,人均纯收入6207,仅食用菌一项就增加了多元。成为全省最大平菇生产基地、河南省食用菌科普示范基地,取得了郑州市无公害产品准入资格。产品畅销全省及山西晋南地域、河北、湖北等周围省大中城市,加工食用菌罐头及腌制品直接出口中东、欧盟等部分国家和地域,取得了“冀屯食用菌响乐,周围城市跟着唱歌”市场效应。(二)、政府宏观调控成效显著,食用菌产业呈梯级结构上档升级纵观冀屯乡食用菌发展史,就是一部冀屯乡党员干部示
3、范引导史,充足表现了“党员干部走在前,各项工作全部不难”真谛,从开始发展食用菌,乡党委、政府就饰演了关键角色,施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从资金、技术、土地协调、销售等方面激励机制,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其中鲜明例子就是后桥位、范屯两个村干部带头建棚,取得效益后,村上一下子发展了几十座大棚,消亡了空白村。,宪录村、益三村干部带头试种双孢菇,成功引进了双孢菇立体种植,改变了食用种植单一模式;,为了使传统食用菌种植上档升级,解放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乡党委、政府经过实地调研,多方努力,引进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一期投资1亿元,总投资810亿元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
4、现在,选址已经结束,正在办理土地、计划等前期手续,估计明年3月份开工兴建,期望经过龙头企业带动,使冀屯乡食用菌品牌效应更显著;为了提升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程度,我们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投资1000万元在益三村兴建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园区,园区占地100亩,计划建设标准化菇房100栋,总栽培面积60000平方米,采取现在中国最为优异前发酵槽、二次发酵隧道技术,在全省率先实现培、养、料制作全程机械化。采取政策推进经典引导等方法吸引广大农户向园区方向发展,让全部生产户全部根据标准化操作规程去生产,从而取得愈加好经济效益。(三)食用菌发展呈规模化态势,产业付加值喜人经过多年发展,冀屯乡现有种植户7500多个,基
5、础实现了户均一座棚,形成了东北流、麻小营、大麻村、小麻村、白草岗、赵流河、益三村、宪录村、范屯、文庄等10多个食用菌生产专业村。展现了“四处开花,满园香”产业模式。种类以平菇为主、多个菇类共同发展,平菇产量占90%以上,其它有双孢菇、白灵菇、鸡腿菇、草菇、香菇、杏孢菇、木耳等11个品种。食用菌种植规模扩大,带动了加工、贮运、经贸等多个产业发展,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产业化格局。全乡70%劳动力从事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大棚建筑维修、装袋等相关产业,专业经纪人超出100人,据粗略统计食用菌产业附加值每十二个月突破千万元。(四)社会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走农社互动路子,食用菌产业步了专业化、规
6、模化。依据食用菌产业发展实际,几年来我们不停加强对协会组织建设和投入,建立了由乡到村到农户三级协会组织体系,形成了政府协调扶持,由协会组织生产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在生产中,协会在技术交流、信息沟通、产品营销、物质供给等方面发挥了极其有效作用。关键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一是各级协会在生产上立即对种植户给技术指导;二是协会重视信息搜集和沟通,能立即掌握市场动态,搭起产和销桥梁;三是立即组织技术交流,相互学习,少走弯路,避免损失;四是统一购置菌需物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效益;五是统一协调产品销售,避免市场无序竞争,增强了共同负担市场风险能力,很好促进了我乡食用菌产业发展。到现在,我乡食用菌协会、经纪人
7、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共有7家,创办了荣泰食品、新菌食用菌加工基地、纪锋食用菌加工厂、保同食用菌加工厂等6家规模加工企业和多家加工专业户。还和湖北兆丰、河北化润、保定瑞迪等省外食用菌加工、营销企业建立了长久合作关系。注册了冀屯食用菌商标,强力实施品牌战略。投资1000万元新军和纪锋两个食用菌高科技示范园区集制种、温控式周年生产车间、加工于一体,实现了保鲜销售,产品销往北京、天津、福建等地。90%种植户全部成为协会会员。二、存在问题我乡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努力,展现出了“大、好、良”发展态势,在发展规模、发展格局、产业档次上全部有了质飞跃,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困难和制约原因。 1、发展资金匮乏
8、。面对日益上涨物价,不停扩张市场,高昂生产成本,农民想发展,只愁手中没钱,尽管现在政府给了大量贴息贷款,不过扶持不够立即,放款滞后,生产周期关键步骤,群众正需要资金扶持时,款项到不了位。信用社即使也给了较大支持,不过发放款额小,贷款手续繁,其它金融机构又不对农村发放小额贷款,尤其是已含有一定规模专业种植户,想求得银行稍大规模贷款支持很困难。所以资金匮乏已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关键障碍。2、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多年来,即使食用菌生产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不过标准化发展几乎为零,关键表现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标准低,管理粗放。想要把食用菌作为立乡特色产品,必需有自己成套标准质量体系,我乡标准化生产园区刚刚起
9、步,尚不能快速步入全程标准化生产轨道,影响了特色产业效益提升。3、生产技术落后。即使部分菇农积累不少经验,但距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还有较大差距,有不相信科学,不接收新技术,致使在关键步骤上还会出问题,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品种选育手段落后,技术普及率低,菇农分散,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素质偏低,技术培训难度大,生产效益低。高层次权威性专业技术人员很稀缺,新特、优品种少,发展速度慢。4、品种单一 。 即使我乡食用菌发展已经有近20年历史,但大规模生产品种还停留在平菇和双饱菇两个关键品种上,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经济效益偏低。5、品牌效益未发挥。经过市场竞争,已取得“冀屯”真菌品牌,
10、但专业化经营、产业化运作跟不上,菇农标准意识不强,产品结构单一档次低,销售人员基础全部是外地商贩,产品外销上缺乏统一标识和包装,品牌价值未能充足发挥。三、提议及构想(一)壮大特色产业阵容,打造绿色经济强县冀屯乡经过多年实践,成功走出了一条平原乡镇,发展特色农业有效路径,食用菌产业符合省委打造中原经济区构思,是一个不牺牲土地、不牺牲环境绿色发展项目,不受地域和区位限制,适合在辉县全境内推广,期望市委、市政府能以冀屯乡为光源,拉大其辐射光环,在全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壮大食用菌阵容,扩大辉县食用菌在整个豫北地域,乃至全国影响力,打造全国一流食用菌种植强县,让小蘑菇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加大项目。(二)
11、成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会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跨越发展有效路径,是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关键科研项目,但包含食用菌产业在内农业特色产业,起步时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小群体经营为主,发展规模受资金限制很严重,拿冀屯食用菌来看,秋收后是发展食用菌黄金时期,但部分有意发展食用菌农户,常因资金问题错过大好建棚时令。在春节前后,食用菌销量大幅度增强,可受天气影响,出菇率在这个时候也很低,部分菇农因为缺乏资金,没法改善大棚设施,造成收益下降。期望市委、市政府能够加强农村融资渠道,协调金融部门和涉农部门成立专门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会,简化办事程序,那出专题资金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三)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12、促进食用菌标准化进程眼下我乡食用菌发展规模即使很大,但仍处于小作坊经营状态,要想让我们食用菌产业走出家门,必需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我们应主动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上市企业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快速落户我乡,经过这个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使传统食用菌产业上档升级。另外我们应加紧益三村标准食用菌生产园区建设步伐,使生产园快速得到生产水平,现在入驻园区还是部分食用菌种植大户,散户进园区还很有限,应经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散户加入园区,全方面提升我乡食用菌标准化程度。(四)加强技术指导,改变食用菌发展结构一是聘用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组建科研小组,从事优良品种培育,开发经济价值高,抗病能力强菌种,提升食用菌市场竞争力。二是聘用高层次权威性专业技术人,组成技术服务队,创办食用菌培训班,给菇农提供统一技术指导,打破技术壁垒, 为食用菌发展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