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长物志》中“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现代性解读_辛贝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398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物志》中“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现代性解读_辛贝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物志》中“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现代性解读_辛贝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物志》中“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现代性解读_辛贝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3931/ki.bjfuss.2022063长物志中“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现代性解读辛贝妮(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摘要:明代文化空前繁荣,文人赏月吟诗,踏云寻梦,园林美学也随之发展的欣欣向荣。其中,明代作家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所提及的“雅俗之分、正统厘定”,涉及范围极广,堪称园林美学的设计指南,在我国园林美学史上有着卓著地位且至今仍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以长物志为蓝本,从美学的角度将生境、画境、意境融入审美化的园林情境,分析总结了长物志中“如画”的园林审美理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表达,提出了中国传统设计观念的现代性转换仍需取法诗画的艺术理路,以此主张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既要继承传统不

2、落流俗的品位和情怀,也要取法诗画,强调意境的营造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使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简驭繁、秀雅绝俗、吐故纳新的精神面貌。关键词:长物志;园林;美学;如画;现代性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116(2023)-01-0018-07A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the Aesthetic Ideal of Picturesque Gardens in theAnnals of Superfluous ThingsXin Beini(School of Arts and Design,Beijing For

3、estry University,100083,P.R.China)Abstract:WenZhenheng,a writer of the Ming Dynasty,mentioned in his book Annals of SuperfluousThings,the definition of elegance and orthodoxy as a design guide for garden aesthetic,which has a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arden aesthetic and still has

4、 a strong reference value.Nevertheless,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systematic summary of existing research.This paper takes this book asthe blueprint,integrates the real situation,painting situation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into the garden creationfrom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and analyzes and summar

5、iz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garden aesthetic idealof learning from painting in the Annals of Superfluous Things in the modern garden design.In this way,it is advocated that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not only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taste and feelings andkeep away from vulgarity,but also learn fr

6、om th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works,and emphasize the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o meet the growing spiritual needs of people,so that modern landscapeplanning and design can reflect the people-oriented spirit.Key words:Annals of Superfluous Things;gardens;aesthetic;picturesque;modernity 明代文化

7、变革,士大夫思想既强调修身齐家之实践,又注重学脉延续之疏理。在学脉上,“明学”思想继承了“宋学”精神,并进一步走向精致化和整合化,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在思想解放、物质享乐和经世致用的追求下,明代士人展现出多样的文化形象1。明代中央权力力不从心,士人在精神和生活上亦陷于“忧色”状态,形成“高度集权”和“纲纪无常”的二元事实2。至晚明,许多通俗读物内容甚至与儒家精神、礼法教义相背离。一些士人感伤家国破败,主张生活无非是“恍然一场梦”,致使感伤主义盛行。许多文人甚至标举游戏人间,透露出对抗社会控制和破除精神罗网的重大意义。在收稿日期:2022-06-20基金项目: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中

8、国城市街区的图像叙事与再现”(BLX201836)。作者简介:辛贝妮,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Email: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第 22 卷 第 1 期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Vol.22 No.12023 年 3 月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Mar.2023这一背景下,园林美学文献大量涌现,并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在正史典录、地方志籍、遗闻稗史、诗词歌赋和小说戏曲中均有典籍可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该书不仅记载和品鉴了明

9、代晚期中上等收入文人的吃穿用度,还介绍了文人雅致生活所需的物态环境。长物之名,意义非凡。“长物”即身外之物,不仅是供人消遣赏玩的多余之物,还是彰显主人生活品位、韵致才情之物。清代校阅长物志的学者伍绍棠曾在其著作的“跋”中写道:“盖贵介风流,雅人深致,均于此见之。”3可见,淡泊名利、不愿落俗、从不看重身外之物是作者所一贯追求的。他认为物只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寄托,他想要通过建立一套欣赏园林风物的文人审美规范,来载录文人高尚的品位,彰显他们高雅的情操,从而建构正统文人刚正不阿的国家栋梁形象。虽然长物志中所描绘出的物态美、环境美、建构美、空间美各有千秋,但这些美在作者看来只是浮于表面的美,是世俗“长物”

10、。文震亨的最终目的只想借这本书去托物言志,去反映士大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因此,该书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作者对生活的构思和构想,表达文化精英阶层不同于世俗百姓的高雅审美品位,最终希冀达到警示后人莫忘传统的目的4。一、长物志中“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形成长物志被认为是指导文人造园的重要文献,主要是由于其从实用主义者的主观角度,从屋宇园林到室内装修,从花木水石景观到家居陈设,都详细地给出了设计的要求和士大夫园林生活的审美标准,其园林追求的审美理想可以用“如画”两字来归纳。“如绘画”般造园,即按照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美法则,遵照“各得所宜”的原则进行园林设计。亦是所谓,“如赏画”一般品园,

11、即按照绘画意境达成“天人合一”的园林氛围,营造出既具自然生态美,又高雅脱俗的让人“忘老”“忘归”和“忘倦”的艺术化生活氛围。“如画”的园林审美理想在长物志中的成形原因是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晚明时期的长洲县开始有商品经济萌芽,以儒雅为时代风尚的文人生活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变得精致脱俗,园林艺术由此发展至高峰。同时,作者文震亨在儒、佛、道三教合流的思想影响下,坚持秉承中正雅致、简洁朴素的审美观,从而形成“如画”的园林审美理想追求。这种审美理想是他作为文人阶层的代表人物不落俗套、高雅脱俗的志趣和才情的具体表现。其次,古代文人画就是一种内在表现的强调和诗意的追求,作者以画家古雅

12、简约的审美来指导造园,为后代园林设计树立了高雅清新的典范。他“如画”的园林审美理想是建立在其深厚的传统艺术文化修养之上的。正如他在长物志:位置(第 10 卷)中所叙述的那样,“安设得所,方如图画”;也正同他在长物志:花木(第 2 卷)中认为花草树木要“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长物志:水石(第 3 卷)设近水楼阁于塘中“必如图画中者佳”,即池塘之中近水楼阁的营造和定位需要根据绘画中所表达的意境进行配置。可见,他在品评和营造园林时,常常将两者相互援引,利用他绘画的经验来对园林营造进行指导。中国园林自古以来都将画理作为营造园林的审美标准,为了能将草木山石、花鸟池沼、亭台楼阁相互配合、相互映衬,组成

13、一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完美图画,历代造园师都极尽全力。例如同为明代造园家的计成就推崇“桃李成溪,楼台入画”,他提出园林叠山理水要景色如画,要“深意画图”5。清代戏曲家徐沁也曾在其所著的明画录中言:“其画宗宋、元诸家,格韵兼胜。”清代李渔也认为“无不苍古成文,迂回入画”6,认为叠山造景应静谧深邃,才能应和绘画的美学情趣。二、长物志中“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审美组成长物志从生境、画境、意境三个方面将绘画原理运用到造园之中。(一)“如画”园林审美理想之“生境”文震亨“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审美意识可通过三个境界来理解。第一就是“生境”,所谓“生境”指自然美的境界。依照绘画经营园林,即是

14、遵循绘画的审美情境进行自然美境界的构造。文震亨造园时利用绘画“以微知著,以管窥天”的形式进行景观设置。长物志:禽鱼(第 4 卷)中言:“空林别墅,白石青松,唯此君最相宜。其余羽族,俱未入品。”文震亨利用某些动植物来象征高尚的品格,如植物中的梅、兰、竹、菊、松、柏、槐,动物中的仙鹤、大雁、鹿、鸽子等,他认为在园林中种植和豢养这些动植物,不仅反映了文人高尚的情操,而且能够体现园林如画的设计主旨。在绘画理念中,自然美的境界是文人创作的一个重要体现。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的书画名家赵孟頫曾言,“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其中“古意”的传达主要通过观察概括自然生境来完成,即画家应重视古人自然美的造

15、境意趣,在堆山 第 1 期辛贝妮:长物志中“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现代性解读19叠石时展现自然天工的古雅品格。长物志中秉承这种审美要求,在文震亨所建居所香草垞中设置四周短墙围绕,一面透空花墙,使内外景色得以相互辉映,起到点景之妙。大观园沁芳池上的沁芳桥也有相似景观设置,红楼梦中更有“不下厅堂,坐穷泉壑,山光水色,荡漾夺目”7的叙述,其中山水有新绿、山水有清音的“生境”体现出的天籁境界,就是“如画”园林审美理想中的“生境”。同时,作者在长物志中还对明代以前的造园元素按照自然景色进行有选择的取舍,在造园时作者既会运用一些棱角分明的“尧峰石”,也会配置一些瘦、皱、漏、透的太湖石,只求与自然合宜。长物志

16、:器具(第 7 卷)中曾专门指出“专事绚丽,目不识古”的装饰堆砌非常不可取。他认为“古雅可爱”“古简为贵”,室内的陈设讲究的是是否达到自然美,而不是雕琢华丽的外表。长期以来,中国器物遵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强调天然材质的美,正是江南文人长期津津乐道的醇古韵味。他认为在园林鉴赏品评时应该引入“生境”的概念,这不仅是在奢侈世风下保存自我的方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和继承。(二)“如画”园林审美理想之“画境”“画境”,指的是人工艺术美的境界。作者追求在经过其精心布局的蜿蜒的山湾水榭和迂回的曲桥峡谷后,人们的视点也发生位移,致使游赏路线中出现怪石、奇峰、云影、波光等不同的画面,犹如一副动

17、态的绘画长卷映入眼帘。长物志中提出叠山理水依照“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原则。一隅园林正如一幅微缩了的山水画,是文人深远意境的视觉表现,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自然造化的典型和提炼。同朝张岱所建的“清心斋”山石园亭以意创为假山,以营丘、北苑、大痴、黄鹤画法为之,其“峰壑激荡,曲折平远,经营惨淡,巧夺天工”,说明造园者堆山叠石的依据是王蒙、董源、黄公望等画家的笔法,一步一景都是一幅幅名家绘画。这里提到的“如画”园林审美理想之“画境”,其实就是在中国山水画充分成熟的北宋时期,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的有关山水画和自然美间关系的品评,即“世世之篇论,谓山水有可行者,可望者,可

18、游者,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若可游可居之为得”。其中,“可行”指造园营造的行走路径;“可望”指通过人造的“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产生的如绘画般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画面;“可游”指在园中游走时步移景异,假山上台下洞,空间忽开忽合,游廊起伏曲折,都会出现不同画面;“可居”指园林中山水之声、花鸟鱼虫的“生境”打破了枯燥的氛围,园中每个区域都在目之所及的不同空间层次上产生多样的性格,风格一致,又互不打扰。再配合四季不同的植被,可达到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桩、冬山如睡的效果,凡此种种都为“可居”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上即为“如画”园林审美理想之“画境”。(三)“如画”园林审美

19、理想之“意境”“如画”园林审美理想之“意境”,即理想美的境界。江南文人所提及的“意境”,是文震亨这类文人寄情山水的风雅审美趋向,也是不得志的文人面对封建统治压迫的隐晦反抗。绘画是通过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来展现情境的,它的重心在于对生命活力的视觉展现,其次在于利用绘画中的情境展现出画家或对时代,或对家乡,或对人生的无限遐想。作者在描绘园林景观时非常注重画境的营造,其目的就是通过画境的搭建展示士大夫优良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追求。例如长物志:水石(第 3 卷)中记载:“以斧劈石叠高,下凿小池承之,置石林立其下,雨中能令飞泉激荡,潺潺有声,亦一奇也。尤宜竹间松下,青葱掩映,更自可观。”通过山石和瀑布等

20、元素再造的自然,在艺术建构上借用林泉隐逸的绘画主体,使得园林近乎自然生长,看不出人为造作的痕迹,以此展现古代园林和文人绘画相通的对归隐之地的遐想和追求。例如长物志:水石(第 3 卷)中言“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又须修竹、老木、怪藤、丑树,交覆角立,苍崖碧涧,奔泉汛流,如入深岩绝壑之中,乃为名区胜地”。其利用狭小的现实空间选择可入画的修竹、怪藤、老木等作为景观要素进行典型化的搭配,使园林呈现出画境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惟妙惟肖的艺术化的自然,给人一种走入深岩绝壑般的真实感受。又如第 2 卷花木竹中有言“种竹宜筑土为垅,环水为溪,小桥斜渡,拾级而登,上留平台,以供坐卧,科头散发,俨如万竹

21、林中人也”,这一画境的搭建让人联想到明代唐寅的竹林七贤图,其中竹林景色的营造如同绘画般精细自然,通过竹叶飘逸展现了文人与世无争的气节风骨。三、“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现代性表达“如画”园林审美理想以生境、画境、意境为思想支撑,并延伸出神、逸、妙、能四个品第,为园林营造提供了理论支撑,其在现代园林营造中仍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下文将从山水自然和现代建筑的融合、现代园林营造体现古雅气质、人性关怀下的现 20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2 卷代文化园林空间三个方面,说明“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现代性表达(见图 1)。(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山水自然和现代建筑的紧密融合长期以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2、都是占据中国美学的主导思想,它要求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自六朝至宋明时期的古代中国园林创作也都以达到“天人合一”为美的最高境界。长物志中追求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就是自然美的造园审美观在园林营造中的体现。虽然古人并不存在所谓的生态科学理论,但其追求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确是现代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基础,其审美理想启发并引领了现代园林景观的建造。现代园林设计为获得建筑与自然山水的相互统一,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其手法大致有如下几种:一,将园林建筑分散为若干小体量的工程,避免出现较突出的园林形态。二,利用城市地域的构造与层次对不平衡的园林元素进行加工,以避免在

23、视觉上以中轴对称方式切割视线。三,采用较为短小的直线或曲线布园,避免大面积和长线条的房屋面和地面线条。四,将自然中的事物,诸如山石、鸟禽、树木、流水等引入庭院,并模拟自然走廊用石洞布局;树木进行不平行排列,墙基、台阶、柱础、亭柱、门窗等均用山石做替代。五,将亭、台、楼、阁在立面空间里形成参差不同的高度,在平面空间里避免分布在一条直线之上。六,对建筑的角隅,用树木或土丘等自然元素进行缓冲。七,园林中的明暗变化和空间开合的节奏感,可利用假山石洞搭建回廊实现。八,庭院的排水、采光、通风可结合画家笔意和名山大川的自然形态。九,大的园林布局简洁开阔,小布局浅斟精雅,通过两者的对比烘托,达到多样形态的统一

24、及人工和自然的统一8。除此之外,现代园林还把园林规划和建设置于城市范围思考,强调城市人居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园林设计需满足市民在室内外游憩、交往、锻炼、活动的需求,达到人与山石、水体、植物等软性景观和硬质景观一起创造的自然美与环境美,营造出集艺术功能、使用功能、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园林9。当然,为了实现这一“大园林”的目标,城市内各园林绿地之间都应互相渗透、互相关联。这要求设计者在最大程度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发挥自然生态修复功能。这看似超越了古典园林的设计思维,但实质上却是“天人合一”园林设计理念在深层的实践。例如,厦门国际园林博览苑就是现代园林设计在追求建筑与自然山水的统

25、一上做的良好尝试。基地位于园博园闽台岛东南隅,地势西北高,南低北高,地块东南两侧群山环抱,西面与视野开阔和水岸景观俱佳的金门园和水溪毗邻10。从地理位置上看,考虑到东侧空旷且通透性好,西侧围合式私密性较高,在设计上则东侧以宽阔自然草坡、开放式门廊连接宽阔水域,让整个合院空间从视野中延伸出来,把自然风景带入园内,西北侧则把园博园招牌杏林阁“借”入园。主、辅展厅及门厅内穿插多个围合式或半围合式精美小院,配以灵活多变的园林步道,使游客感受到“步移景换,景变景生”的情调,丰富了空间层次与内涵。这种设置决定着园林的基本风貌,造就了该胜地胜景。又如,1996 年动工兴建的陆家嘴市中心绿地,它是上海市区面积

26、最大的 长物志园林审美神、逸妙、能思想思想生境画境如画现代性影响机制影响山水自然和现代建筑的紧密融合现代园林营造体现古雅气质打造具有人性关怀的现代文化园林空间机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乡士野趣,求古慕雅随方制象,门庭雅洁意境支撑支撑思想支撑思想支撑思想支撑 图 1 长物志中“如画”园林审美理想与思想支撑组成关系 第 1 期辛贝妮:长物志中“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现代性解读21开放式草坪,设计师用绿色创造了一个开敞空间,使游览者能够全方位地欣赏四周高层建筑的壮观轮廓。可以说,中心绿地与周边高层建筑共同构筑和提升了陆家嘴中心区的城市景观和功能系统。同时,绿地作为陆家嘴中心区的巨型呼吸机,提升了该地区的整

27、体环境品质。现代生态学理论趋于成熟,景观生态及城市生态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山水自然与现代建筑的密切结合,使其成为现代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激发了现代人追求“天人合一”自然生态城市的强烈愿望。(二)乡土野趣,求古慕雅现代园林营造古雅气质长物志追求乡土野趣,雅致复古追求的表象背后是顽强的精神底色。现代园林营造也倡导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希冀一草一木,皆如修行。现代园林营造超然于视觉之外,专注于心灵的感悟。因此,长物志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要求园林设计师必须提升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确保园林在呈现自然元素的同时能巧妙融入文化元素,使之成为文化与自然组成的有机整体,让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体会人文思想所带

28、来的陶冶。中国园林艺术自古至今注重意境的营造,园林中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及其与部分建筑形成的空间关系,既有物质内容,也有精神氛围的内容。具体实践方法包括:一,通过对空间路径引导和转折、视线叠加和遮挡等手法,透过露、隐和显的方法,欲扬先抑,让参观者延迟找到空间设计焦点。如设置弯弯曲曲的步道,拉长游览线路。步道随形弯曲,依势曲折或穷水际,或蟠山腰,通花渡壑,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11。二,因地制宜地在园内配以诗歌、书籍、绘画,或将有引申含义的小品元素放入园林自然景观之中。这一点,在长物志园林营造理论中表达为“巧于因借”。通过打破环境之间的边界,使多种景观元素互相渗透而不断地生成新景,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29、12。三,在空间上突出时间性,以光影变化、气候变化和四季变化来观察安排空间。例如,不同时期,光照方向和温度都不一样,对空间的感觉也不一样,由于这些感受的改变,就拉长了园林鉴赏的时间维度。可见,现代园林要创造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需要假托自然之景,创造山水真趣,获得园林意境,创造一种灵逸的空间效果13。以江苏省泰州市板桥的竹石园为例,其之所以以竹、石为主要设计元素,并因此为园林命名,是由于竹被古代士大夫尊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竹,直立,中空而四季常青,具有纯洁、刚直、虚心的品质。石者,质硬且无处不在,赋有坚强、承重责、敢为天下先之意。此外,该园的布局酷似一个“回”字,包含着回家、归来的意思。回归

30、不是恋旧,也不是无奈与失意,而是对团圆的向往,是竹石园采用“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来创造的高层次的精神内容。再如日本园林设计师重森三玲于 20 世纪 30 年代末为京都东福寺设计住持庭园,其在东福寺方丈南庭院中分别安放了象征蓬莱、瀛洲、方丈、壶梁的四组置石,代表了神话传说中的四座仙岛,白沙地铺面代表八个海洋,苔藓覆盖于五个土丘之上,代表着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该庭院在意境上非常传统,而形式上又极富有现代构图趣味。在康定斯基等现代派画家的影响下,在传统的枯山水庭园的形式要素的基础上,以全新的形式、传统的精神氛围,架起了传统园林形式与现代设计手法融合的桥梁。可见,文震亨所奉行的“乡土野趣,求古

31、慕雅”的园林审美理想,对现代园林设计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现代园林依然讲究意境的创造,园林的山、水、植被、建筑之间,既有物质关系、空间关系,还有精神氛围关系,更是中国园林艺术创造与鉴赏的重要审美范畴。(三)随方制像,门庭雅洁打造具有人性关怀的现代文化园林空间长物志:室庐海论(第 1 卷)中就提到过“堂之制,宜宏敞精丽,前后须层轩广庭,堂前的廊屋俱可容一席”,这段描述体现了“随方制像,门庭雅洁”的园林设计原则,说明营造园林的前提是保证功能的合理使用。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下,随功用、方位变化合理设计,有所权衡,再运用园林的造型、结构布局和材质等要素进行美化,使得建筑和自然环境互相交融。今天,随着经

32、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失衡的趋势,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园林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一个安全绿色且舒适的休闲场所。在设计园林的过程中,需要调和环境与园林造作间的矛盾,将设计的情调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随方制像,门庭雅洁”,确保现代园林中的结构和造型能够符合当地的气候要求,能够同周边环境相互融合。造园实践证明“随方制像,门庭雅洁”的传统造园原则在现代设计中仍具有可借鉴性,只是不同地域的设计理念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传统历史与当地群众的个性化需求不同而造成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也导致了地域文化的不同14。因此,打造具有人性关怀的现代文化园林,首先需要仔细研究该地域

33、的历史和群体需求;其次,应坚持生态性原则,让园林设计向着生态、绿色、和谐的方向发展,秉承绿色环保建设理念,选择耗能少、可循环使 22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2 卷用的物料;第三,园林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思想,多为特殊群体,如老人、小孩、残障人士等人群考虑,使现代园林成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舒适的环境。以江苏省泰州市板桥竹石园为例,考虑到互动和隐私皆是公众对公园的要求,采用两种材料进行墙的围砌,一种是用石材筑成的实墙,另一种是用竹子栽培而成的虚墙。石材有大理石和文化石两种不同类型,运用多种造型手段,丰富墙体表现。墙体通过围合,形成了大小、曲直、虚实各异的空间形态,人们在其中穿

34、梭,可以品味空间的转换。实墙可以阻隔外界、围合园内空间,虚墙使园内景观和外界浑然一体,其间穿插有竹墙,还设置有可供游客休息的座椅、栏杆。这些景观小品貌似无意,却是匠心独运,体现出“随方制像,门庭雅洁”的造园理念。再如被誉为纽约“后花园”、曼哈顿“城市绿肺”的纽约中央公园。这座公园是按照现代园林学的标准而建,园中种植了上千种植物,并利用当地的林地、湖泊、草原和山岩等景观与周边住宅区共同组成城市景观。园内利用多种花草树木,进行排布组合和空间上的分割。在大空间整合时,利用人们对植物搭配的距离感,特意使用零散矮小的植物进行分割;在小空间的配置时,则利用高大浓密的植物进行区隔,既使顶部通透,保证新鲜空气

35、的流动,又创造出较为私密的小空间。这种“随方制像”的做法,在缓解径流污染负荷、减少城市内涝的同时,保持和改善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为纽约城建带来了诸多景观财富。园林设计最终还是人为设计,为不同阶层的公民找到“人”的价值归属,这是人文关怀的彰显。在这一点上长物志中的造园旨趣与现代园林的追求是相同的。四、“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之“如画”审美理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中国绘画与园林的关系脉脉相通,中国园林营造中的很多问题,如果一直停留在表象论园,就显得不够深入,但如果究其本源,从绘画入手,便可以迎刃而解。“如画”审美理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体现在:通过重拾绘画经典,并鼓励现代园林创作者提取特有

36、的山水地景、空间格局和精神气韵,增强现代园林艺术整体协调性与环境匹配度,避免粗制滥造、不接地气的审美强迫感,提升文化自信心。同时,也避免了现代园林较容易出现的无止境地满足观众审美趣味的“媚俗”倾向,引导人们体验和发现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如画”审美理想影响了现代园林创作者在设计时对山水地景、空间格局和精气神韵的重视。其一,现代园林在布局山水地景时,需要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强调园林整体协调性和环境匹配度。现代园林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同城市大环境、建筑等均有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现代园林在形态上同城市风格相融合,更重要的是要构成一个整体,平衡分布,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和性别的

37、城市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其二,现代园林在布置空间格局时,将园林变成了建筑的外延,而不只是建筑的装饰与衬托。现代园林注重空间流动性与多功能性,并视流动性的营造为最主要的设计目的。表现形式上自由且多样,空间布局均按功能需要灵活安排。其三,现代园林在提升景观品位时,因地制宜配以诗、书、画,使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过程中,体会人文思想对园林的陶冶。例如,重庆潼南大佛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以创造“顺应洪水的滨江滩地涪江湿地的回归”为设计目标,尽可能地保留了河道滩涂的湿地环境,构建步行廊道,提升湿地体验空间。本着“江舟花堤长漫步,三千须弥长寻觅”的优雅园林生活愿景,深挖潼南极具意义的两大文化

38、元素源远流长的航运文化和依托大佛寺而形成的佛教文化,由此打造出一个有本土文化性格的城市滨河湿地景观公园。与此同时,在园林营造中也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结合。第一,将公园多数场地设置于洪水线之下,设计者采用最少干预措施,尽量保留地理风貌,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人行步道系统,提升湿地的体验效果。同时,将主要活动设施及活动区域布置在不容易被淹的区域,降低园林维护成本。第二,对滩涂动植物生境进行有效恢复。修建生态护坡,修复江心岛原有枫杨和草丛植被,增加树岛,为鸟类提供栖息地。根据用地适应性及项目定位,分为运动休闲区、城市阳台区、大佛寺湿地区等区域,同时配备涪江浴场、江舟湿地、花梯漫步、密境修行、莲花净土多种活动空

39、间,为市民游玩提供丰富的活动体验。其次,当下全球范围内流行的许多概念,例如“极简风”“断舍离”和“性冷淡风”等,都与长物志中的审美相互契合。许多世界级的优秀的园林设计师都从中国绘画美学中汲取灵感,许多现代园林,如沼泽园、岩石园、森林园、野趣园等园林都借鉴了东方绘画意趣,在构图上追求简单平衡,反对严谨对称和繁缛装饰。无论是以简单的几何形体,还是自然的线形构图,无不充分显示了质朴明快的东方装饰意趣。例如,2006 年建成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第 1 期辛贝妮:长物志中“如画”园林审美理想的现代性解读23集现代化馆社建筑、古建筑、创新山水园林为一体,其风格简约,富有苏州园林特色。贝聿铭参考了宋代米芾的云

40、雾山图,在园林中用石头叠出了“远墨轻近墨重”的大气磅礴的远近感,把“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完整地表现出来,将古城风貌和现代城市风格融合的非常巧妙。第三,“如画”审美理想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着现代文人雅士对理想园居生活的寄望,通过调和现代建筑与山水自然要素抒发人文情怀,表达出对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的追求。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柯律格在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中曾谈到,以消费为导向的社会背景下,理想抱负已经转化为修舍治园平愤慨的享乐主义情怀15。古代更多强调审美区隔来显示文人身份优越性,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需要从自然、清雅角度出发,尽最大可能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去度量、改造、规划和设计

41、,保持事物的天然效果,而使人工痕迹巧妙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即一种“藏设计于自然之中”的“无设计的设计”境界,借此提高大众审美。这与作者在长物志中想要通过雅俗审美的区隔来提高文人身份优越性是类似的,即追求具有人文情怀的园林,也是一种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强调。例如,山东济南中山公园,园内植花种树,建亭凿池,假山、曲径较完善,生篱花圃、动物笼舍分布其中,“虽为人造之景,实为自然之势”,为市民娱乐休闲的胜地。公园北门外有一个六角形水池,水池中立高石,池顶有圆盘,内嵌石蛙,口鼻喷清水,整天不停歇。池南石砌方台筑有“四照亭”,青瓦屋顶,环廊明柱,玻璃门窗,四周筑有台阶,为游客观景品茶之佳处。西部假山名“云洞

42、岭”,岭建“登啸亭”,岭北面石刻“峰回路转”。岭东建有月牙形水池,水池内植有荷花,夏季开花,清香扑鼻。东面船亭(又名石击舟)与董凤阁隔湖相望,方亭、圆亭、六角亭装点着整个花园,风光秀丽,园中花繁叶茂,林木众多,素有“松柏苍翠满园,花竞艳溢香”“景多不杂乱,人多不扰民”之美誉。可见,该园也追求长物志第 1 卷室庐中园林最终想要达到的审美效果,即“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希望园林是能够让大众感到安逸舒适的16。公众在这一方园林中,能徜徉在恬淡的美景中,享受煮茶焚香、评书品画、艺花栽竹、弹琴选石等诸多活动,以至“忘老”“忘归”“忘倦”。综上所述,文震亨的长物志诞生于政局混乱、思想立异时

43、期,长物志作为他的精神寄托,不仅蕴含着文震亨心目中的美学思想,更彰显着文人士大夫的高尚情操。这本耗费了文震亨半生心血的书以“如画”的园林审美理想和实现这种理想所形成的方法论,在我国园林美学史上有很强的现实参考价值。不忘古事,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作为中国园林现代化的设计营造者,我们仍需参考古人,将画理、画意、画境融入审美化的园林情境,保留文人含蓄高雅的趣味,从而让当下的园林设计像绘画一样的美好,让当下的人们在设计中得到精神的寄托和满足。纵观历史,园林不仅继承了古代文人内心的精神世界,更是对他们文化与审美情趣的延续。在当下,园林作为对接城市未来的一种方式,更为人们提供了远离喧嚣的一方天地,所以我们

44、需要在吸收古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探索,开创出园林营造新道路。参考文献:王旭.明代的士人生活、文化风景与历史现场感 J.南开史学,2020,1(1):21-23.1 陈宝良.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2-40.2 黄果泉.雅俗之间李渔的文化人格与文学思想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4.3 文震亨.长物志图说 M.海军,田君,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16.4 计成.园冶 M.陈植,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62.5 李渔.闲情偶寄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20.6 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J.

45、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1(3):41-42.7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80.8 周武忠.中西园林艺术比较研究 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0(1):36.9 管少平,朱钟炎.两种如画美学观念与园林 J.建筑学报,2016(4):65-71.10杨云峰,熊瑶.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 J.中国园林,2014,30(4):81-82.11华海镜,郑青青,金荷仙.园林中的时间维度 J.中国园林,2019,35(8):45-46.12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46-48.13石守谦.雅俗的焦虑:文徵明、钟馗与大众文化 M.美术史研究集刊,2004,4(16):309.14沈礼昌,刘春玲.石匮书艺文志史料辨析 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21,3(3):54-60.15孙筱祥.北海宫苑的园林艺术 J.文物,1980(4):13-22.16(责任编辑 何晓琦)24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2 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