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言文分析综合带译文版2017.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43696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分析综合带译文版201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文言文分析综合带译文版201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文言文分析综合带译文版201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文言文分析综合带译文版201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文言文分析综合带译文版201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分析概括11、D(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用错对象。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魂牵梦萦:在梦魂中牵挂萦绕着。形容思念深切,无法排遣。溢美之辞:过分赞美的言辞。这里将溢美误用为赞美了。清规戒律: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寺规和戒律。现泛指束缚人的不合理的陈腐规章制度。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这里误用成了让人很不满意。)2、B(A项搭配不当,“提高”改为“加大”。C项并列词语语序不当,“论证与调研”应改为“调研与论证”;成分赘余删去“在后”或“经过”。D项偷换主语,千余名香港考生在参加清华、北大等内地高校的面试之后”改为“千余名香港考生参加了清华、北大等内

2、地高校的面试”在“感叹”前加“他们”。)3、处于一种艰难的生存状态绝大多数现代人已经不为生计所忧现代人的修身与古人的修身不同(每句2分)2【复习目标】1.掌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技巧。2.学会正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考纲要求:1、能阅读浅易的古文(整体阅读能力)2、能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能力)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综合能力)4一、真题再现分析选文特点及设题规律52017年全国卷一(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3、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

4、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62016年全国卷一(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

5、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72015年全国卷一(节选自宋史孙傅传)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上书蔡修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小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

6、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博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博,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亭。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8思考交流探讨出错原因,找准设误点;总结做题注意事项。9常见设误类型10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

7、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原文: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时空错位1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原文: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重点词语翻译失误12跟踪小练: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8、正确的一项是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原文: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重点词语翻译失误13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原文:(叶限)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无中生有14事件杂糅,把不是同一时间、地点的事糅合起来表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9、: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原文: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鄂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

10、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大者。15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原文: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陈公弼)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张冠李戴16译文:淮南发生饥荒

11、,安抚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尽职,王正民因这事被免职。朝廷下诏令让陈公乘坐驿车去取代他。转运使让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征调大米从而免除那里的徭役,共征调了十三万石,称为“折役米”。米价飞涨,老百姓饥荒更加严重了。陈公到任后就废除了“折役米”制度,并且把这事上奏给朝廷,又上言说王正民没有罪过,在任治政有方。朝廷下诏又任命王正民为鄂州知州。17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原文: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因果不当18译文:唐

12、朝杜牧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以来给书作序的,都是后世的宗师。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想为您还没写完的文章作序,这实在是不可以啊。”读了这段话,现在那些喜欢给人作序的人就别再这样做了。19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以偏概全原文:(尹)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砖块)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扞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赏一朝会长安吏,

13、车数百两,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群盗。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数日壹发视,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20译文:尹赏到任后,便修建了长安监狱,向地下打出许多深洞,各深数丈,取出的土块则在四周垒起土郭,然后用大石头盖在洞口之上,称这些洞为“虎穴”。完工之后,他就部署户曹属吏,以及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等下属,(让他们)分别举报长安城中各处的轻薄少年和不服管教的恶劣子弟,对没本地户口的商贩工匠,而身着危险服装如披镗甲着臂衣,手持刀箭兵刃的,也全部查核记录,共得数百人。尹赏在此后一天召集了长安的官吏,(并备)车马数百辆,令其分头对被查出者进行收容逮捕,

14、认定他们都是危害社会治安的盗贼。尹赏亲自加以审查,每审十人放走一人,其余的则都被依次投入虎穴之中,每穴各一百人左右,最后以大石头盖上洞口。几天以后,人们打开石头检视,见下面的人都已横七竖八地相枕而死,便将尸体取出,掩埋于寺门华表的东面.21绝对化:选项中很绝对的词语需要引起重视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原文:(齐桓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

15、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22译文: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

16、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受,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么?”鲍叔说:“不会,夷吾事君,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样么?”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原故。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23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

17、。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原文: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主旨推断错误24译文:我听说圣贤的君王,广博地观察事物的始终,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身和情理,这然就能是非分明。孝文帝住在霸陵,回头对群臣说:“用北山的山石作为棺椁,哪里能动得了啊!”张释之进言说:“假使棺椁中有让人想要的,即使用金属溶液填塞南山还是会有空隙,假使棺椁中没有让

18、人想要的,即使没有巨石做成的棺椁,又有什么担忧的呢?”死去的人没有终点,而国家却有兴亡,所以张释之的话,是保证国家千秋万代的计划啊。孝文帝明白了,于是选择薄葬,不修建如山般高峻的陵寝。25设误类型:1时空错位。把某一时间、地点发生的事转换到另一时间、地点。2重点语句翻译失误。3无中生有。4事件杂糅。把不是同一时间、地点的事糅合起来表述。5、张冠李戴,把本来不是甲的语言行为转换到甲身上去。颠倒是非,选项中的表述恰与原文意思相反。6因果不当。7以偏概全。8、表述绝对化。9、主旨推断错误。26小结1、重点实词理解2、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感情倾向)3、人物之间关系4、句子之间关系5、细节(时间地点结果原

19、因)6、绝对化表述(必然一定)7、时态回归原文注意细节27应试技能指导-找出有效阅读区间。注意对原文的整体把握,不要遗漏信息。-认真阅读题目,确定可能的设疑点,针对原文信息详加比较,尤其要注意细节问题,作出准确答案。-对于原文中省略的部分要特别加以注意,特别是涉及到的人物,应结合语境准确判断。对于难以判断的信息,用联系前后文详加推敲,做出判断注意探究选项的内在规律,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进行排除。28拓展练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原文:

20、明道元年,(王德用)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日:“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重点词语理解失误29译文:明道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观察使。有军人拿着内诏(不经过外朝,直接由宫中发出的皇帝的诏命),请求担任军官。王德用强谏(争:“诤”的本字。强谏;规劝。此处译作“抗争”也可。)道:“军人敢于依仗昭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整治;况且,军职不能靠求取得到,靠这种方法得到职务一定使军人深受其害。”明肃太后坚

21、决地要求王德用执行,公坚决地不接受命令。不久太后也觉悟了,最终听了王德用的劝谏。因此宋仁宗认为王德用贤德,就让他担任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王德用坚决地推辞道:“臣(武人:指军人,此处谦称自己)没有学问,不能够担当这样重大的责任。”30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原文: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因果不当31译文: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后来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

22、职。他生性极孝,不拘于礼法,饮酒吃肉,或看人下棋,然而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32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原文:又以种爪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改变文意33译文:郭原平又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

23、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把这样当成了习惯。34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原文:(虞集)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

24、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张冠李戴35译文:虞集到了牧羊亭,发现亭子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点不能在亭上停留。此时彭泽的官员们都在场,他们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铲除荒秽,把亭管好。询问守亭者,则说:“小孤山不属彭泽县管辖。”于是大家只好含怒又无奈地离开。36作业:必做:创新设计课后强化作业P319“题组一”T2、T4选作:创新设计课后强化作业P319“题组二”37文言文阅读:一、精细阅读。史书中的传记文,以叙述为主,文章脉络比较清晰。理想的阅读方式是,一边阅读,一边理清重要信息:一是主要人物,了解人物关系;二是重要事件,弄清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几件事,事件的时间顺序;三是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四是作者的倾向性,是赞成,还是反对,还是客观叙述。力求通过第一次阅读,对文章有比较深入的把握。二、谨 防 陷 阱。明 了 设 误 类 型。三、核对原文。一般的选项都有一定的难度,光看语句有时不容易判断,必要时把选项和原文比较一下,才能判断正误。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