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2第二章项目业主7第三章项目区域情况介绍11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第五章 交通量预测20第六章 建设方案26第七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42第八章 建设条件44第九章 工程建设管理方案51第十章 招标方案56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58第十二章 节能65第十三章 工程实施进度计划67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68第十五章 国民经济评价74第十六章 社会评价85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93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XX市政立交桥建设项目二、项目性质:市政基础设施三、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成都市XX交三环路处。XX位于成都市北部五块石以北,其北延线位于三环路外侧。项目属“117”范围配套基础设施
2、建设项目之一。成都市“117”范围指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中未建成区域11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三环路和绕城高速路之间的区域。四、项目业主(一)公司名称:(二)公司类型:国有独资公司五、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一)可研报告的主要编制依据1、研究五城区“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产权办理及公建配套等问题的会议纪要(成府阅200914号);2、于XX北延线跨三环路立交桥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成都市建设委员会 2008年1月29日);3、XX北延线跨三环路立交桥初步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成都市建设委员会 2008年9月3日);4、XX北延线跨三环路路立交工程初步设计(07Q021X-00B2Q1,
3、2008年7月1日第二版,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5、XX跨三环路立交工程岩土工程勘查报告(成都市勘查测绘研究院 2008年4月10日);6、金牛区3(.D)控制性详细规划(第4版)金牛区洞子口乡洞两路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ZXKZBJNXX101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2007年04月29日);7、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8、相关附件。(二)可研报告研究范围我公司受业主的委托,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介绍、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条件、招标方案、环境保护、工程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综合评价、结论与建议等。六、可研报告概要及主要结论
4、(一) 工程项目的背景XX不仅是城北重要的出城通道,同时,XX两侧分布了大量的专业市场,是成都市目前商品流通、物流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XX北延线两侧主要规划为居住商业区。目前,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城北区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XX交通流量极大,拥堵现象较为严重,由于三环路阻隔,XX成了一条断头路,大量车流从其中段转入金府路然后上成彭路,近来因成彭路的施工,造成XX车流无法分流,严重影响了城北的交通畅通。本项目同时是成都市“117”范围第一批实施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之一。目前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心城区人口增长迅速,现状建成区面积已不能满足我市城市发展的需要,实施“117”范围市政配套工程、推进
5、“117”范围的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117”范围城市建设的决策,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成都试验区建设有关重大项目(工作)的通知(成委发200747号文),成都市建设委员会牵头编制了成都市“117”区域市政骨干路网系统建设项目规划。根据规划,成都市将结合新居工程、“城中村”改造和“虹桥工程”电力隧道建设,计划利用5年时间新建“117”规划建设区内主次干道路网系统,其中2008年2010年基本形成主要骨干路网。 “117”规划建设区主次干道路网系统共600余公里。在建设过程中将以骨干路网建设为龙头,以土地整理为核心,同步建设电力、通讯、给排水、燃气、有线电视等市政配套
6、管网系统,以实现城乡统筹。根据“117”区域市政骨干路网系统建设的规划和实施进度要求,市建设委员会制定了2008年第一批“117”范围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计划,并下达给成都市成投集团组织实施。(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本项目建设是完善区域路网,改善城北地区交通的需要;(2)本项目的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3)本项目的建设是成都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的要求;(4)本项目的实施是完善“117”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本立交由一个16.5m宽车行跨线桥和两个4.5m宽非机
7、动车跨线桥组成,其中非机动车跨线桥在三环路两侧设置梯道。车行跨线桥长521.55米,非机动车跨线桥549.93米。本立交工程主要包括主体工程、底层道路工程、管线综合工程、照明工程等。(三)项目施工进度安排本项目建设期为8个月,从2009年3月至2009年11月,2009年9月前桥梁主体完工并投入使用,2009年11月前全部完工、通过竣工验收。(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总投资根据初步测算,本项目工程总投资为7572.71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6268.41万元,占总投资82.78%;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615.87万元,占总投资8.13%;第三部分预备费 688.43万元,占总
8、投资9.09%;建设期利息 0万元;总投资 7572.71万元,占总投资100%。2、资金来源本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测算,总投资为7572.71万元,由本项目业主成都城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自筹。本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城北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建设条件基本具备。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项目的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在技术上和工程建设方面没有大的制约因素,施工条件较好,项目建设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项目建设条件成熟。第二章 项目业主经成都市政府决定,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承担资金筹措、投资和项目建设
9、等工作,项目由城投集团全资子公司成都城投集团新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一、项目业主简介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城投集团”)是经成都市委、市政府批准,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4103号文件,于2004年7月21日正式成立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是由成都城建系统燃气、干道等10家单位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而成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国有独资公司。城投集团注册资金21亿元人民币。城投集团所属全资单位有8家,其中:公司制企业4家,非公司制单位4家;所属控股公司9家、参股公司有14家,各所属单位的下属企业共有33家。截至2007年12月31日,城投集团总资产243.34
10、亿元,净资产96.5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0.32。二、经营范围城投集团公司的经营范围:(1)公司经营范围为:成都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项目的投资及投资管理;项目招标、项目咨询;资本运作及资产管理。(2)市国资委核定的主业范围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投融资及相关资产经营管理。三、主要业绩(一)投融资城投集团成立初期,主要负责授权范围内城建系统国有资产的管理及保值增值,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建设项目投融资以及牵头负责所属单位的改革和稳定工作。2006年3月,根据成府阅200651号文件,城投集团调整为具融资和资产经营管理职能的公司,由国资委授权继续对市干道指挥部、中房成都公司以及其
11、控股的市燃气公司按出资比例履行出资人职责。截至2007年12月31日,集团以成都市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项目、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项目、地铁一期项目、大熊猫生态园项目、教育项目、工业园项目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金额共计189.8亿元。集团全年实际完成融资49.01亿元(集团本部融资40.25亿元),其中:提取开行贷款36.56亿元,其他金融机构融资12.45亿元。全年完成投资53.4亿元,其中,集团本部完成投资25.68亿元,所属各公司完成投资约27.72亿元。2007年完成筹资约76.86亿元(其中集团本部30.24亿元),归还银行贷款29.78亿元(其中集团本部21.46
12、亿元),预计实现利润3.04亿元。(二)重点工程建设2007年,城投集团完成和推进了下列成都市重点城市建设工程:(1)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建设。2007年内共提取“新居工程”开行贷款资金14亿元,确保了“新居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新居工程”累计施工面积约608万平米,累计竣工面积249万平米;(2)赖家店场镇改造工程顺利推进。赖家店场镇改造是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2.7亿元, 已完成整个区域规划调整,拆迁工作从2007年10月1日正式进场,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基本完成;(3)继续做好拆迁安置房建设。集团本部2007年房建工程建设规模154万平
13、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6万平米,完成新桥丽景、新桥逸景、太平盛世A、B、C区等续建工程,竣工面积45.44万平米,完成投资6.78亿元;(4)大力推进商品房及政府限价房开发。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42万平米,实现销售金额16亿元; (5)继续做好德康医院(含市第一福利院)、市妇女儿童中心、景观大道污水干管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工作;(6)完成沙湾路、青羊大道、青华路、浣花滨河路等区域电力架空线下地22.05公里,完成沙湾路、青羊大道、一环路、二环路部分路段通信架空线下地28.85公里,完成新区配套电力浅沟、管道36公里、通信管道1850孔公里;(7)继续做好全市天然气供应工作。燃气公司全年销售天然气7
14、.76亿立方米,实现收入10.11亿元,利润总额2.42亿元。(三)制度建设集团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2007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规范劳动用工制度,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进行薪酬制度的改革和探索,顺利完成了调整整合后劳动工资改革,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合理拉开内部分配差距,调动员工积极性。根据集团的业务特征和对下属公司的监管要求,集团修改完善了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并先后制定印发了成都城投集团投资管理办法、成都城投集团所属企业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城投集团项目建设不良行为管理办法、成都城投集团所属企业负责人年度
15、经营业绩考核与奖励暂行规定(试行)、成都城投集团所属企业特别奖励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四、集团公司发展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城投集团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工作,乘势而上,不断理顺内部管理关系、完成内部管理运行体制调整,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推动集团做大做强战略深入实施,为实现2008年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的目标做出应有贡献。城投集团将做实做强投融资平台,努力打造一支有着先进管理理念、善于凝聚人心,高效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领导集体,把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金融力量结合起来,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引领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不断开创
16、城投集团工作的崭新局面。第三章 项目区域情况介绍一、项目区域概况(一)成都市2007年总体经济运行情况成都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系四川省省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其行政管辖范围包括9个区、4个县级市、6个县,全市土地面积12390平方公里,总人口1103.4万人,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3324.4亿元。1、农业发展情况成都的现代农业新局面正在形成,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35.5亿元,增长5.5%;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74.8万吨,增长3.6%。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预计生猪出栏1151.9万头,增长5.2%;禽蛋产量
17、24.2万吨,增长6.7%;肉类总产量122万吨,增长5.8%。2、工业发展情况其次工业新跨越步伐加快。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173.4亿元,增长22.3%,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率达到49%,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0.5亿元,增长26.3%。产销率达96.8%。 3、服务业发展情况现代服务业新优势也开始显现。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84.9亿元,增长13.6%,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率达43%,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4、房地产业发展情况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较快增长。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86.4亿元,增长18.9%;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7.4亿元,增长14.3%
18、。5、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15.2亿元,增长22.0%。入境旅游者78.6万人次,增长35.5%;接待国内旅游者4253.6万人次,增长6.2%;旅游外汇收入2.6亿美元,增长31.0%。消费需求继续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7.2亿元,增长17.5%。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2。二、区域位置成都市历史悠久,老城形成紧凑的用地布局特点,中心城区用地发展随城市人口增加以老城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展,现状道路系统基本实现原规划环加放射状的道路格局。特别是城区所有环线道路和多条重要放射路的相继建成,为中心城区今后的道路网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并使老城的原
19、有路网系统与城市新发展地区的道路能融为一体,城市路网系统性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城市边缘地区的相互联系有所改善,进出城交通和过境交通矛盾突出的问题有所缓解。本项目位于成都市北部,属金牛区范围,金牛区位于中心城区的西北部,是川西平原生态、水资源保护区。全区幅员面积 108 平方公里,现辖 15 个街道办事处和 1 个省级工业开发区,共有 110 个社区,常住人口65万,流动人口约 80 万。金牛区交通便捷通畅。区内不仅形成了“六纵六横”道路网格(“六纵”指羊西线、成灌路、XX、沙西线、成彭路、川陕路;“六横” 指内环路、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大件路、绕城高速公路。),而且拥有连接成渝、宝成、成昆、
20、成达等四条铁路枢纽的西南最大火车站成都火车北站和通往川西地区公路运输要塞的城北汽车客运中心、茶店子汽车客运中心。金牛区经济实力位居成都市前列,经济总量约占全市的 1/9 。三、“117范围”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概要本项目属“117范围”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根据117”范围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将在20082013年的五年时间内,完善“117“范围数百条道路及雨、污、电力、通信等管网建设,使这一区域道路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实现与城市建成区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 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关系密切,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快速机
21、动化交织的历史时期,城市交通压力急剧增加,过去五年我市机动车每年以17.8%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道路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此。成都中心城范围外环路内现状主次干道路网密度4.44公里/平方公里,而要达到规划2.53.0之间的平均容积率,主次干道路网密度应达到9公里/平方公里,因此加大路网建设力度仍然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117”范围主要分布在三环路和绕城高速路之间的区域,许多地方处于城乡结合部,完善这些地区的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不仅能够改善我市的周边环境,而且有利于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市政基础设施网络系统。图3-1 “117”范围市政项目分布示意图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的提出目前成都市
2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心城区人口增长迅速,现状建成区面积已不能满足我市城市发展的需要,实施“117”范围市政配套工程、推进“117”范围的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根据成府阅2007330号关于“研究加快中心城区新居工程建设工作的会议纪要”,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成都试验区建设有关重大项目(工作)的通知(成委发200747号文),成都市建设委员会牵头编制了成都市“117”区域市政骨干路网系统建设项目规划。根据规划,成都市将结合新居工程、“城中村”改造和“虹桥工程”电力隧道建设,计划利用5年时间新建“117”规划建设区内主次干道路网系统,其中2008年2010年基本形成主要骨干路网。 “117”规划建
23、设区主次干道路网系统共600余公里。在建设过程中将以骨干路网建设为龙头,以土地整理为核心,同步建设电力、通讯、给排水、燃气、有线电视等市政配套管网系统,以实现城乡统筹。本项目XX跨三环路立交桥属“117”范围第一批路网项目之一。XX是城北重要的出城通道,该道路三环内侧与金府路交叉,并与成彭路等临近,连接火车站、五块石车站等交通枢纽,是城北地区连接二环路、成彭高速、三环路、金府路等,是区域重要的城市干道。XX所在区域是成都市目前商贸业、物流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五块石小商品市场、食品市场、纺织品市场、电气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分布在XX两侧,巨大的交通流量使得这一区域拥堵现象较为严重,道路基础设施不完
24、善是城北区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XX北延线两侧主要规划为居住商业区。由于三环路阻隔,XX成了一条断头路,大量车流从XX中段转入金府路然后上成彭路,近来因成彭路的施工,造成XX车流无法分流,严重影响了城北的交通畅通。XX三环路跨线桥的修建将使XX通行能力大为提高,成为通向北部新城区域的又一重要道路,片区形成环状和放射相结合的路网,交通体系更为完善。因此,本项目被正式提出。二、道路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一)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快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改善了城市经济圈与外部的交流条件,加快了区域内部的经济循环,带动了城市经济圈的开发和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5、。同时,城市道路交通在提高城市资源整合度、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化进程,满足物流业、商贸业等产业发展要求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成都市“117”范围内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道路密度不够;现状道路特别是次干道和城市支路多数为原村镇道路或略作改造,道路等级低,达不到规划的宽度;断头路多,一些区域不能形成交通循环,通行效率低。“117”范围的道路现状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与成都市作为中西部地区特大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成都中心城范围外环路内现状主次干道路网密度4.44公里/平方公里,道路占地率不足8,低于中心城区已建成区水平。国外大都市道路占地率一般达到1520,国内沿海发
26、达地区大城市也达到了15左右,因此,成都市“117”范围内,路网密度进一步提高,根据规划,这一区域主次干道路网密度应达到9公里/平方公里。道路密度提高到15左右,以使该区域的路网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保障区域建设开发,更能促进城市内部交通循环,增强中心城区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本项目建成后,成彭路交通将得到有效疏散,在成彭路高架桥建设期间,通过三环外XX北延线和城市支路迂回成彭路,极大缓解区域交通。成彭路高架建成后,本项目将成为三环路以北新建居住小区居民进出城区的主要通道。(二)拟建道路对人民生活改善程度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117”范围及周边区域分布了成
27、都市五个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多个城市公园,目前“117”范围已由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经济,产业机构调整趋势十分明显。但是,117范围的道路基础设置状况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成都城区机动车拥有量已居全国前列,“117”范围内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使区域城乡结合部的差乱面貌不能得到根本改善。影响了片区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117”范围内第一批骨干路网建设项目,一部分是城市主干道之间的连接通道,如本项目的XX是连接二环、三环和外环的放射性出城通道;一部分是打通现有断头路,本项目在通过跨线桥建设打通断头路的同时,增强了出城通
28、道的通行能力。这批道路建成后,将极大改善片区商贸业的物流状况,方便区域居民的生产生活,推动XX北延线区域的开发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三)本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项目直接服务于成都北部商贸业发达的区域,道路体系的完善,将直接减小该区域交通和物流成本,有利于提高物流业的辐射力,加快推动商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项目的建成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换代和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壮大。(四)综述1、本项目的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2007年,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试验区的根本目的在于:逐步建立较为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29、强化经济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综合模式。作为试验区,成都市应在统筹城乡建设中,发挥示范与带动作用。本项目属成都市“117”区域,属于城乡结合部,区域内城乡交错,长期存在不同的城乡管理体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快、流动性强,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交叉多、转化快,是农村城镇化、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做好城乡结合部的工作,对统筹城乡,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推动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使原属于城区边缘的农村转变为城市区,推动这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其经济持续发展。本
30、项目同时是新居工程“泉水人家”的配套项目,2003年,成都市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实施“新居工程”,“泉水人家”第一批新居工程确定的点位之一,该项目结合沙河源旧改造,按照区域城乡居民,拟建筑面积逾60万平方米,目前1期工程已建成,2、3期正在建设中,“泉水人家”位于三环路北侧,西临XX北沿线。本项目是“泉水人家”进出城区的主要通道。2、 本项目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空间扩展的要求目前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心城区人口增加迅速,2007年,成都市中心城区现状建成区面积283平方公里,区域内常住人口已达300万人以上,流动人口达100万。到2007年底,成都市城市化率达39.6,已
31、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根据成都市“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成都市城市化率将达到60以上,成都市中心城区现状建成区面积已经不能满足我市城市发展的需要,推进“117”范围的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本项目建成将推动北部新城三环外“117”范围的开发建设,推动城市的未建成区的开发建设。3、本项目的实施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政骨干路网的建设不仅将极大改善区域交通状况,还将带动公共交通、供水、排水、防洪、电力供应、煤气供应、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消防等等城市基础的完善。因此市政骨干路网是城市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中基础性的工作。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优化片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区域人居环境质量,同时,为第三产业
32、特别是房地产业、商贸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的发展环境,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区域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第五章交通量预测本项目为现状XX跨越三环路的与规划的XX北延线连接的跨线桥工程,设计车行桥总长521.55m。为修建骑行桥,三环路两侧需拓宽道路红线,拓宽后红线未超出规划绿线。XX金府路以北由金府路向南北分流,后转入成彭立交或凤凰立交出城,现状交通流量较小,XX北延线(三环路以北)未形成通车能力,仅有零星车辆。一、 规划交通量预测及分析交通预测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因素很多,把握预测方向和提高预测精度,一直是世界各国交通研究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切交通问题
33、研究的基础。本次可研中交通量预测按照国际上业已成熟的四阶段模式,即交通生成、方式划分、交通分布和交通量分配进行的。是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及土地使用分析的基础上,对道路网络整体进行交通模拟。交通模拟中各种模型建立,都是进行相应统计检验后得到。模型精度一般在15以内。交通流是动态、随机的流,可变性大,所受影响因子很多,因此,交通预测结果,还必需从现状交通调查指标、规划年人口出行预测、机动车出行预测等多层面进行分析论证。二、现状交通调查指标分析(一)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根据2005年成都市居民出行强度调查统计情况,可知成都市中心城具体出行次数为1086.3万人次/日,外围总平均为257.9万人次/日
34、,与全国部分特大城市居民的出行相比,成都市居民的人均出行次数是属于比较高的。中心城区客车货车的出行率都较高,达到87.3和86.5,日出行距离分别为55.6km、78.9km。出行时耗为38.2min、51.6min。高峰主要集中在8:009:00、17:3018:30。(二)本工程现状交通流量蓉北XX由于三环路阻隔,车行至金府路,绝大部分向东西两侧分流,XX北延线目前尚未完工,交通流量较小。据观测,XX南段(金府路以南)全天交通流量为2.8万PCU,高峰期交通流量为每小时3200PCU。目前由于成彭高架桥建设,该区域交通组织有所变化,且经常实施临时性交通管制,交通流量较正常情况下变化较大。(
35、三)需求预测技术路线交通需求预测是在综合分析现状人口、机动车出行特征与人口、岗位分布、土地利用布局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年土地利用布局,采用“四阶段法”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预测,得到规划年人口出行和机动车出行的相关预测结果。(1)车辆出行生成预测结果2020年中心城机动车出行生成量为220.6万车次/日,其中客车191.4万车次/日,货车29.2万车次/日。表3-5 2020年机动车出行生成预测项目主城区中心城外围组团出行量(万人次/日)390.6220.6138.5图3-12 2020年中心城 图3-13 2020年主城区机动车机动车保有量预测(辆) 出行量分布(2)出行分布预测根据成都市
36、实际情况,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预测车辆出行分布,结合人口、岗位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分布情况,2020年中心城于外围组团的机动车交换量较大,客车至各组团的流向比例均衡,南北方向的流量较显著。图3-14 2020年成都市客车 图3-15 2020年成都市货车出行期望线出行期望线另外,中心城的客车流量比较均衡,车流主要分布于三环以内区域,一环以内的车流有所减少,二环三环的车流非常大,主要与行车的道路条件有关。中心城的货车车流主要集中在三环的北部和东部。(四)机动车分配预测结果1、分配预测方法及公式选择交通流量分配中有多种交通量分配方法可供选择,包括增量加载法、均衡分配法、专家(自学)法、TRIBUT法等等
37、,本可研预测采用的交通量分配方法为多重用户均衡分配法。多重用户均衡分配法支持客车、货车两个OD矩阵同时分配到规划路网上。此方法遵循Wordrop第一原则,即在同一OD矩阵间,被用户选择的所有路径的阻抗(时间,费用等)相同。同时有内外两个迭代体系在运作,帮组系统执行用户均衡分配,内迭代体系通过转移交通量来均衡路径间的阻抗,外迭代体系寻找具有更低阻抗的新路径。另外,根据本次可研分析的道路的实际调查情况,在交通流量预测过程中,采用路阻函数为BPR函数,具体公式及参数选择如下: BPR函数:, where sat= a=0.15, b=4, c=1 路阻函数:Impedance C(客车)1+33To
38、ll-prtSys Impedance H(货车)1+46Toll-prtSys2、机动车预测结果XX跨三环路立交按XX北三段与三贸大道北延线交通流量预测,交通量按每小时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辆/时,即pcu/h)计,车型分类及折算系数按建设部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车 型折算系数荷 载备 注小客车1额定座位19座大客车1.5额定座位19座铰接车辆2该段道路交通流量预测如下:XX与三环路立交桥流量预测结果年份201020202024全天PCU330355990462500高峰PCU2808449345602010年、2020、2024年车辆出行高峰小时系数分别为
39、8.5%、7.5%,昼夜比系数为80,方向不均匀系数为55。2024年,本项目设计小时交通流量应达到:Nh=Ndak62500110.553781puc/h。本项目道路设计车速40km/h,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为1640pcu/h,设计为次干路,道路分类系数为0.8,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则为:NmacNp16400.81312 puc/h。因此双向四车道能够满足未来15设计交通流量要求。本项目区域周边1公里范围内现有常驻人口约1.5万人,未来5年内,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4万人左右,并在2012年后稳定在这一水平,预计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拥有量达到2.4万辆。预
40、测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如下表:XX北段(三环路跨线桥)非机动车流量预测年份201020202024全天辆360045304820高峰(辆/小时)720780802根据规范,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条白行车带的通行能力,推荐值为8001000辆h,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宽度为1米,本项目设计非机动车道路为双向各4米(除路缘带),则为双向各4个车道,完全能满足规划交通流量的需要。第六章 建设方案一、方案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1、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全面规划、分部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2、按照经济效益、社会
41、效益同时兼顾的原则,确定工程的设计方案,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及降低成本;3、按照合理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目前实际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工程内容;4、按照市政道路规范要求,使工程建设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5、满足成都市内部交通和西河两岸的路网交通连接的需要;6、满足片区排洪要求,满足污、雨水排放要求的原则;7、在符合环境改善的前提下,提高景观质量、增强文化内涵,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充分结合,融为一体。的大填大挖,减少水土流失,保护优美的自然环境。5、满足节省投资的原则在相关道路的附属工程中,以相对经济的工程造价为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6、满足协调发展的原则二设计原则
42、(一)设计原则1、 充分结合附近三环路上各个立交桥的交通转换功能,确定本次立交设计的重点。2.、考虑桥梁建成后交通组织,并结合工程投资及地下管线,多方案比较,确定合理的桥梁技术指标(平面布置,纵坡)。3、调查并保护既有地下管线,或给出合理的迁改方案;4、满足桥梁技术规范标准。5、专业工种设计齐备;6、立交桥设计与城市景观相结合,满足区域美观要求。(二)设计规范(1)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CTJ B01-2003);(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
43、4);(6)公路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技术规范(GJJ 69-95);(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7);(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三)项目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1. 不得影响三环路的主辅车道。2. 对重要的市政管线(如BOT自来水管等)必须避让。三、设计概况该立交桥的设计充分利用XX北延线三环内部分的道路资源,结合立交桥车道通行能力和相应的车道匹配规则,该跨线桥车行道采用双向四车道上跨三环路,同时,车行桥两侧设置非机动车行桥。纵断面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对三环路和相邻规划道路的
44、影响。本立交功能考虑实现非机动车骑行通过三环路,采用“一主+两辅”的形式,由一个16.5m宽车行跨线桥和两个4.5m宽非机动车跨线桥组成,其中非机动车桥与车行桥分离式布置,非机动车桥与车行桥在三环路范围内靠拢布置,跨线桥在大件路之前落地,XX与大件路平交。对于车行桥,适当加大机动车道桥梁墩柱间距以利于横向受力;对预制桥板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对抗震构造措施进行加强处理,增设抗震锚栓,加大挡块配筋直径。非机动车道桥由双向横坡改为单向横坡,上跨三环路处由原钢结构连续梁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为减小施工期间对三环路的影响,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施工,同时对非机动车道桥纵断面进行调整,使直线段坡长小于150米
45、。桥下净高考虑今后底层道路改造的需求,盖梁及支座垫石尺寸能够满足更换支座时的空间需要。同时,完善设计说明中关于桥梁荷载标准、使用年限、地震加速度值、桥梁各个部分结构的钢筋等级、混凝土等级以及混凝土梁预应力类别等相关内容。(一)设计标准与本桥梁连接是XX设计(包括三环路内侧的XX北三段和三环路外侧的XX北延线)设计标准:道路类别:I级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路面等级:高级路面;路面设计年限:15年。本项目和三环路立交跨越,不能互通,但可通过桥下辅道进入三环路辅道。三环路设计标准如下:道路类别: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80KM;路面等级:高级路面;路面设计年限:15年。4块板断面型式,双向8
46、车道,道面分划:快车道216m,中央绿化分隔带8m,辅道212m,快车道与辅道绿化分隔带24.5m,人行道23.5m。本XX北延线跨三环路立交桥设计标准与上述XX道路设计标准相一致主要指标如下:(1)道路等级:I级城市次干路。(2)车道数:双向四车道。(3)设计车速:40KM/h。(4)桥面横坡:双向1.5;(5)桥面纵坡:最大4.5;(6)设计载荷:城-A,路面检验轴载:BZZ-100;人行桥面板及梯(坡)道面板的人群荷载按5KPa或1.5kN竖向集中力作用在一块构件上计算。梁等大跨结构单位面积人群荷载取4.39KPa。结构物重力及桥面铺装、附属设备等外加重力均属结构重载荷按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的3.1.3条有关规定取用。(7)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桥面,路面。(8)桥梁净空:跨三环路范围内桥下净空5.2米。(9)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特征周期为0.45s。(二)立交桥方案比选由于本项目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