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T 2359-2023 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432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8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2359-2023 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34∕T 2359-2023 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34∕T 2359-2023 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34∕T 2359-2023 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34∕T 2359-2023 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 0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23592023 代替 DB34/T 2359-2015 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单产 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800 kg Yields region mid-season indica rice Jiang huai 2023-03-01 发布 2023-04-01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2359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

2、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 DB34/T 2359-2015江淮地区超级杂交中籼稻单产 800kg/667m2 栽培技术规程,与 DB34/T 2359-2015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标准名称修改为: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单产 800kg/667m2 栽培技术规程;b)更改了“范围”相关内容(见 1,2015 版的 1);c)更改了规范引用文件(见 2,2015 版的 2);d)增加了“3 术语和定义”章节(见的 3);e)更改了“品种选择及产量结构指标”相关参数(见 5,2015 版的 4);f)更改了“育秧”相关内容(见 6,2015 版的 5);g)增加了

3、“出芽”相关内容(见 6.7.1);h)更改了“移栽期”的移栽时间(见 7.3,2015 版的 6.3);i)更改了“栽插规格和密度”相关内容(见 7.2,2015 版的 6.2)j)更改了“施肥”有关技术参数(见 8.2,2015 版的 7.2);k)删除“防治策略”中已废止标准文件(见 9.1,2015 版的 7.4.1);l)更改了“附录”中有关用药种类和施用方法(见附录,2015 版的附录)。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舒城县农业技术推

4、广中心、蒙城县农业农村局、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昊旭沃辉种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孔令娟、江勇、柯建、杨森、葛军、章树、吴子峰、张琦、王士梅、潘广元、陆保国、彭绍春、潘尤学、周宗玲、陈刚、周永进、张健、张晓红、吴新夭、皮昭燕、方吴云、朱倩。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5 年首次发布为 DB34/T 2359-2015,2023 年第一次修订。DB34/T 23592023 1 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单产 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单产 800kg/667m2 栽培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及产量结构指

5、标、育秧、移栽、大田管理、大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收获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868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 NY/T 3888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作业技术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6、DB34/T 2358 水稻工厂化育插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产地环境 产地要求稻田平整,水源充足,沟渠配套,独立排灌;耕层深厚,结构良好;土壤基础地力产量高于 400 kg/667m2,营养元素平衡而丰富,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5 品种选择及产量结构指标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穗粒结构协调的大穗型迟熟杂交中籼稻品种。品种生育期 135 d145 d,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 3 级或以上。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产量及穗粒结构指标 产量指标:每

7、667m2产量 800 kg。DB34/T 23592023 2 穗粒结构指标:中穗型品种每 667m2有效穗 17万19万,每穗总粒数 220粒250粒,结实率85千粒重 26 g28 g;大穗型品种每 667m2有效穗 15万16万,每穗总粒数 270粒300粒,结实率85,千粒重 26 g27 g。6 育秧 壮秧标准 培育叶蘖同伸壮秧。人工插秧:采用旱育秧,移栽叶龄 5叶6叶,株高小于 25 cm,单株带蘖 1个2个,根系短、白、粗;毯状机械插秧/钵体机械插秧:采用工厂化育秧,应符合 DB34/T 2358 的规定。苗床准备 6.2.1 苗床选择 选择排灌条件、土质和肥力较好的田块作秧田

8、,人工移栽秧田与大田比为 1:81:10,机插秧田与大田比为 1:801:100。6.2.2 苗床培肥 秧田在冬前冬耕冻垡的前提下,播前 15 d 进行床土培肥,每 667m2施 45复合肥 50 kg,连续旋耕 2 次。6.2.3 苗床规格 人工插秧的,要求畦宽 1.4 m,沟宽 0.35 m,沟深 0.15 m;围沟宽 0.35 m,沟深 0.25 m。机械插秧的,采用育秧基质拌营养土育苗,在提前培肥的基础上做好 1.5 m 宽的苗床,苗床做到实、平、光、直。预留操作行,方便机械化操作。种子处理 选择晴天晒种 2 h4 h 后,用 25咪鲜胺或氰烯菌酯乳油 2500 倍液浸种,浸种时间 1

9、8 h24 h。起水后稍沥水,转入温室催芽,约 85种子破胸露白后即可用 25噻虫咯霜灵拌种,晾干后待播。播期 结合本地茬口特点和品种的生育特性,确定本地适宜播期,冬闲、油菜茬口为 4月25日5月5日,小麦茬口为 5月5日15日,确保 8月15日25日抽穗,避开高温天气。播种量 人工插秧:每 667m2大田用种量 0.9 kg1 kg,每 m2净苗床畦面播种干谷 18 g20 g。机械插秧:每 667m2大田用种量 1.2 kg1.5 kg,每盘播干谷 60 g75 g,按此种量调整好播种机的播量,要求盘中种子分布均匀一致。播种方法 DB34/T 23592023 3 人工插秧:播种提前一天苗

10、床浇水后,每 667m2苗床用 50敌磺钠 2 kg 兑水喷施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前苗床再次浇透水,使 0 cm15 cm 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分畦定量播种,每 m2苗床播种露白芽谷 25 g28 g。播后用板轻压,盖细土 0.5 cm,以不见谷为度。盖种后每 667m2苗床用 10丁噁 160 ml 进行封闭除草。再搭架盖膜或平铺薄膜保湿,加盖少量稻草,以防高温烧苗。机械插秧:采用流水线作业播种,也可采用活动式播种机具播种,按摆放秧盘、铺装床土、适量浇水、精控播种、覆土盖种、种盘转移等工序进行。秧田管理 6.7.1 出芽 工厂化育秧的,要将覆土后的秧盘放在秧架上叠放,在 30.0的恒温蒸气温

11、室条件下或在塑料大棚内 2 d3 d 暗化出苗,要求 80以上的芽长 1 cm1.5 cm。6.7.2 水分管理 秧盘以平铺在大棚地面为主要方式,棚内温度超过 30时要打开棚门通风换气降温,勤灌跑马水,秧板保持干湿交替、无积水。苗床旱育秧的,齐苗后揭膜,并浇一次透水,后续以控水控苗为主;中午不卷叶不补水,降雨排干沟水降湿。6.7.3 施肥用药 2 叶 1 心期通风降温炼苗,追施“断奶肥”,每 667m2用尿素 5 kg 兑成 1的肥液于下午 4时后均匀喷施,施肥后用清水淋洗秧苗。栽前 1 d2 d 喷施“送嫁药”,喷施 1尿素液作“送嫁肥”。机插秧计划秧龄超过 20 d 的,在 1 叶 1 心

12、期每 667m2使用 10多效唑 100 g200 g。秧田期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虫害,可用 50吡酮呋虫胺 500 倍液常规喷雾,每 667m2喷药液 15 kg20 kg。根据虫情防治 1 次2 次。7 移栽 大田耕整 7.1.1 大田应及早干翻耕,晒垡,施用有机肥。7.1.2 移栽前 7 d 灌水,旋耕,然后耙平待移栽。7.1.3 整田标准:上虚下实,土碎地平,最大落差小于 3 cm,做到“实、平、光”。7.1.4 土壤 pH 值低至 5.5 左右的,在耕后耙前,每 667m2施 25 kg 生石灰调酸,适当调高 pH 值。移栽期 7.2.1 根据茬口、播种期和秧龄适时移栽

13、,冬闲茬口在 5 月 15 日20 日,油菜茬口在 5 月 25 日30 日,小麦茬 5 月 30 日6 月 5 日。7.2.2 毯状秧秧龄 20 d25 d,旱育秧、钵苗秧的秧龄 25 d30 d。栽插规格和密度 7.3.1 栽插规格 DB34/T 23592023 4 人工栽插:宽行窄株,行距 35.0 cm,穴距 16.7 cm;宽窄行:宽行距 46.7 cm,窄行距 23.3 cm,穴距 16.7cm。钵苗机插:宽窄行,宽行距 33 cm,窄行距 23 cm,穴距 18 cm。毯苗机插:行距固定 30 cm,株距 14 cm16 cm。7.3.2 栽插密度 人工栽插:宽行窄株,每 66

14、7m2栽 1.14万穴,每穴 2 粒种子苗,每 667m2基本苗 2.28万,每 667m2基本茎蘖苗 5.5万6.0万。钵苗机插:宽窄行,每 667m2栽 1.37万穴,每穴 2粒3粒种子苗,每 667m2基本苗 2.74万4.0万,每 667m2基本茎蘖苗 5.5万8.2万。毯苗插秧:每 667m2栽 1.40万穴1.58万穴,每 667m2基本苗 5.0万6.5万。7.3.3 栽插要求 以东西向栽插,浅栽匀栽,保证栽插质量。插秧前留好围沟,栽插后 3 d 及时补苗,避免缺苗和弱苗。8 大田管理 群体动态指标 栽后 3 d5 d 活棵返青;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 1.5 个叶龄够苗,每穴茎蘖

15、苗达 13个15个;每 667m2最高茎蘖苗 26万28万,为有效穗的 1.5 倍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后叶色逐步褪淡,至倒 4 叶露尖前叶色明显落黄;拔节后上部叶片挺直,群体孕穗期末封行;收获前保持倒 3 片绿叶。施肥 8.2.1 施肥原则 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控制氮肥总量,适当减少基蘖肥、增加穗肥施用比例;依据土壤钾素状况,高效施用钾肥;注意锌肥和硅肥的配合施用。推荐机插侧深施肥,施用准则应符合 NY/T 496、NY/T 1868 和 NY/T 3888 的规定。8.2.2 施肥总量 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每 667m2总施氮量为 15 kg17 kg,氮肥运筹,基蘖肥与穗肥

16、的比例为77.5:32.5。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以氮肥总用量为基准,按照氮:磷:钾肥1:0.6:1.1 的比例,开展配方施肥。8.2.3 施肥时期与方法 8.2.3.1 基肥 耕翻前 667m2施商品有机肥 150 kg200 kg;在耕后整地前 667m2施 45复合肥 50 kg,锌肥 0.5 kg1.0 kg。8.2.3.2 分蘖肥 DB34/T 23592023 5 在栽移后 5 d6 d,每 667m2施尿素 10 kg 加钾肥 5 kg。第二次在移栽后 12 d,每 667m2施45复合肥 5 kg 作平衡肥。拔节前每 667m2施高效硅肥 5 kg10 kg。8.2.3.3 穗肥

17、攻大穗的最佳施肥时期为:大田主茎拔节定长至幼穗分化一期初,即倒 4 叶露尖时,追施肥量:钾肥 6 kg 加 45复合肥 5 kg;幼穗分化二期末至三期初,即倒 2 叶 露尖时,追施肥量:钾肥 5 kg 加 45复合肥 5 kg。灌浆结实期采用根外追肥,每 667m2用磷酸二氢钾 250 g 加尿素 500 g 兑水 50 kg 喷施,或喷施叶面肥,隔 7 d 喷施一次,连续喷施 2次3次。水分管理 8.3.1 开沟灌排 每隔 10 行开一个深 15 cm 的丰产沟,大田四周开一条宽 30 cm、深 30 cm 的围沟,方便灌排管理。8.3.2 生育前期 移栽后保持湿润立苗 1 d,促进根系下扎

18、。移栽后 10 d 内采用间歇灌溉,每次灌水深度 2 cm3 cm,落干后再次上水。8.3.3 生育中期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 1.5个2个叶龄期,群体茎蘖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 70时,排水晒田。晒田标准要求达到叶色明显落黄,叶片直立,田面板实。如田面开裂较大时应采用灌跑马水多次轻晒的方法,直至幼穗分化期前结束。8.3.4 生育后期 拔节后采用浅湿交替灌溉;做到有水孕穗,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 2 cm3 cm,遇高温灌深水,保持 8 cm10 cm 深水层。灌浆至成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以湿为主,后期切忌断水过早,成熟前 7 d10 d 视需要灌一次跑马水,防早衰。9 大田病虫草防治 防治策略

19、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控害减损,突出重大病虫关键时期的防控,大力推广专业化防治,选对农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推荐植保无人机作业,飞防注意风力及风向,控制飞行高度,防止飘移除草剂药害。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防治时期和防治重点 9.2.1 播种至秧田期 重点防治种传病害(恶苗病、立枯病、苗稻瘟等)、灰飞虱、一代螟虫等。9.2.2 大田分蘖期 DB34/T 23592023 6 以防治灰(白背)飞虱为主兼治稻蓟马,大田分蘖后期至拔节期注意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的防治。9.2.3 拔节期至灌浆结实期 重点做好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粒黑粉

20、病的预防,兼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二代;对稻曲病和稻粒黑粉病在破口前 10 d、破口期和齐穗期预防 2次3次;稻瘟病在破口前期、齐穗期防治 1次2次。水稻进入扬花灌浆后要注意四代(褐)飞虱防治 1次2次。施药方法和用药数量具体见附录A。10 收获 当 90以上的谷粒黄熟,抢晴天及时机械收获。DB34/T 23592023 7 附录A (资料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表A.1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关键时期 关键病虫 防治指标 关键技术措施 秧田期(播前晒种到移栽前)恶苗病、灰飞虱、稻蓟马、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预防措施 播种期:播前晒种 2 h4 h,用 25咪鲜胺EC 3000 倍液浸种,浸种 18

21、 h24 h。浸种破胸露白后,使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可选用 25噻虫咯霜灵,或 27苯醚咯噻虫。秧田期:秧苗二叶一心期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可用 50吡蚜酮异丙威或噻虫嗪 500 倍液常规喷雾,每 667m2喷药液 15 kg20 kg,根据虫情防治 1次2次。分蘖前期(栽后 20d内)灰飞虱 稻蓟马 黑条矮缩病 百丛虫量 200头若虫高峰期 黑条矮缩病:以防控传毒的灰飞虱为主,根据灰飞虱发生量(百丛虫量 200头)确定防治次数,一般防治 2次3次。每 667m2用 50异丙.吡蚜酮 40 g 或用 25吡蚜酮 20 g30 g,交替防治,灰飞虱重发年份每 667m2加 20宁南霉素 200

22、 ml 预防黑条矮缩病,增强植株抗逆性。分蘖期除草:在秧苗移栽后 6 d7 d,每 667m2用 10吡嘧磺隆(或苄磺隆)20 g,加 30丙草胺 50 ml 拌细土 20 kg 撒施,田间保水 2 cm3 cm。秧苗栽后 7 d10 d,每 667m2用 2.5五氟磺草胺(稻杰)60 ml80 ml 兑水 20 kg30 kg 喷雾。防除稗草和其他阔叶杂草。施药时田间保持无水或湿润状态,施药后 1 d 上水,保水 5 d7 d。分蘖中期至 孕穗期(栽后 20d60d)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 大螟 纹枯病等 1000头/百丛 50头/百丛 卵 50块/667m2 病丛率20 二化螟(一代、

23、二代):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每 667m2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0 ml 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等开展防治。大螟:每 667m2用 40二嗪.辛乳油 150 ml 防治。稻纵二代:在幼虫 1龄2龄,每 667m2选用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0 ml 或选用四氯虫酰胺等防治。纹枯病:每 667m2选用 24噻呋酰胺 30 ml 或苯醚丙环唑等药剂防治 2 次。防治时可结合病虫发生情况,混配进行防治。孕穗至灌浆 结实期 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 纹枯病 稻瘟病 稻曲病等 1500头/百丛 50头/百丛 枯鞘株率 3 病丛率 20 预防 稻曲病等穗期病害:在破口前 10天(剑叶叶

24、枕与倒二叶叶枕平)施药,每 667m2用 10井腊芽 100 ml 或苯醚丙环唑、咪鲜戌、醚菌酯氟环唑等药剂。稻飞虱:每 667m2用 25噻虫嗪 8 g 或 10烯啶虫胺 50 ml等,破口期视虫情再治 1 次。DB34/T 23592023 8 关键时期 关键病虫 防治指标 关键技术措施 稻瘟病等穗期病害:每 667m2用 40稻瘟灵 100 ml 或三环唑、春雷霉素、咪鲜胺等防治;齐穗期视天气情况补治 1 次,以稻飞虱为主治对象,兼治枝梗瘟等病害。在水稻生育后期,以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为主,兼治螟虫等,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达到“一喷多防”。不同类型农药交替轮换使用。施药时田间尽量保持浅水层,无水田块,适当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