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1章 项目概况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1项目概况11.1.1项目名称11.1.2项目主管单位11.1.3 项目建设单位11.1.4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11.1.5项目建设性质11.1.6项目建设地点11.1.7项目建设期21.1.8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21.1.9项目投资估算21.1.10项目资金筹措方案31.1.11项目建设效益31.2项目建设背景31.2.1地理气候条件31.2.2工业园区发展规划41.2.3工业区已具产业规模51.2.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61.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91.3.1某某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91.3.2某某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1.3.3某某市经济发展的
2、要求111.3.4园区发展的要求121.4项目社会效益分析131.4.1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131.4.2改善工业园区投资环境141.4.3促进生产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51.4.4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151.4.5带动园区周边土地增值及房地产发展161.5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71.5.1政府支持171.5.2资金支持171.5.3建设条件满足181.6结论18第2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方案192.1项目建设内容192.1.1项目建设地点192.1.2项目建设内容192.1.3项目建设规模192.2项目建设方案202.2.1项目建设目标202.2.2项目建设方案202.2.3项目功能分析232
3、.3项目建设原则262.3.1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62.3.2集聚发展原则272.3.3因地制宜原则272.3.4环境保护原则272.3.5节能降耗原则272.3.6抗震原则282.4建筑造型28第3章 项目建设和进度安排293.1项目工程建设管理293.1.1施工组织管理293.1.2项目资金管理293.1.3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293.2建设期安排与实施计划303.2.1建设工期303.2.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03.2.3工程进度表313.3项目建设劳动安全管理34第4章 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354.1园区建设规划与现状354.2项目建设基本条件364.2.1地形地貌条件364.2
4、.2工程地质条件364.2.3城镇规划、园区区域规划条件374.2.4交通条件374.2.5社会环境条件374.2.6征地拆迁条件374.2.7施工条件384.2.8资金条件384.3环境保护及节能、消防384.3.1环境保护384.3.2节能降耗404.3.3消防安全434.4结论44第5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55.1编制范围455.2编制依据455.3单位价格455.4其他费用465.5建设投资估算465.6年度投资计划465.7资金筹措47第6章 财务评价486.1概述486.2依据与说明486.3收入预测486.4项目赢利能力分析496.5财务评价50第7章 社会风险和融资风险分析5
5、27.1项目社会影响分析527.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537.3社会风险分析537.4社会评价结论547.5融资风险分析547.5.1融资风险547.5.2融资偿还途径557.5.3融资风险分析结论55第8章 结论和请求568.1结论568.1.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某某市总体规划568.1.2各项建设条件均满足项目的建设要求568.1.3项目有充足的资金保障568.1.4项目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568.1.5某某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具备相应的实力和资质578.1.6综合结论578.2请求57重庆市南川区金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期)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目 录第一章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报告编制的依
6、据4三、编制内容4四、结论与建议4第二章业主基本情况6一、企业概况6二、技术负责方简介7第三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11一、项目背景11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第四章项目市场分析23一、红豆杉市场前景分析23二、红豆杉市场现状30三、营销策略、方案、模式33四、产品方案33第五章项目建设条件34一、项目位置34二、项目建设条件34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38一、建设规模38二、建设内容38第七章技术方案40一、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40二、总图布置40三、土地整理42四、道路设计42五、给排水47六、电力、电信54七、绿化54八、红豆杉种植方案55第八章项目资源供应65一、林业资源65二、土地资源
7、66三、劳力资源67四、苗木供应67第九章环境保护和节能措施68一、环境保护68二、节能措施6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1一、消防71二、森林防火预案72三、安全75四、病虫害的防治76第十一章项目的管理及实施78一、组织机构78二、项目的监督和评价80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与招投标81一、项目实施进度计划81二、招投标方案81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83一、投资估算83二、资金筹措87第十四章财务评价89一、评估依据、原则和方法89二、基础数据选取90三、收入及税金估算92四、盈利能力分析95五、偿债能力分析96第十五章不确定性分析101第十六章项目风险分析103一、发展高科技生态农业
8、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途径103二、资源风险103三、自然风险104四、市场风险104五、防范风险措施104第十七章社会效益评价107一、社会影响分析107二、互适性分析107三、社会风险分析108第十八章项目结论109一、主要研究结论109二、建议109第22页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重庆市南川区金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期)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业主重庆金峨湖实业有限公司(三)项目地址重庆市南川区金山镇(四)项目性质新建(五)建设规模以及内容1、建设规模项目总面积1015.9亩,按生态农业模式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种养殖品种、规模、生态链。(1)红豆杉种植基地1000亩
9、;(2)环境基础设施(土地整治、道路、给排水、绿化)15.9亩;(3)排灌系统(喷灌、滴灌);2、建设内容(1)生态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红豆杉种植基地1000亩本项目在原有杉树林进行红豆杉林下套种,每亩林地可种植红豆杉约1500株。(2)土地平整开发已有林地1000亩用于红豆杉种植,并配套完成土地平整工程。(3)道路系统主要道路:按规划主要道路宽10米,水泥路面6米,全长约3000米。次道路道宽6米,全长6000米。支道宽2米,条石或三合漆路面,全长7000米。(4)排灌系统项目按排灌系统、种植基地开挖支排水沟,使整个区域形成层次分明的排灌网。(5)喷、滴灌设施。实现灌溉自动化,节约水源,节
10、省劳力,保护土壤,同时有利于集约化科学管理,展示推广。(6)绿化种植银杏树。(六)项目建设进度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共计24个月。(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6900.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4971.4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6.85元;基本预备费用392.09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489.60万元;流动资金1000.00万元。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900.00 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及贷款。 业主自筹2100.00 万元,占总投资的30.43%;银行贷款48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9.57%。(八)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 称单 位
11、数 据备 注1总用地面积亩1015.92项目总投资万元6900.002.1其中:建设投资万元5410.402.2建设期利息万元489.602.3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000.003资金筹措万元6900.003.1其中:企业自筹万元2100.00企业自有资金3.2银行借款万元4800.004新增年收入万元3750.00正常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980.00正常年份6所得税万元减免7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4.488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万元7844.839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年5.85含建设期二、报告编制的依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建设部联合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第三版);2、南川区国民经济和
12、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3、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4、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32020)(2008);5、重庆市相关工程造价概算定额;6、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电气、消防、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和设计标准;7、业主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8、业主对项目建设的主要意见及预期目标;9、南川区社会、经济、人口、土地等基础资料。三、编制内容可行性研究范围涉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保护、建设进度、建设投资等。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阶段工作的基础。四、结论与建议(一)该
13、项目符合国家政策,符合重庆市以及当地的相关发展规划。(二)市场调查深入、细致,资料翔实可靠,可信度强。分析全面透彻,各项指标合理,环保措施明确,可行性强。(三)项目选址恰当,功能分区配置合理,建设规模适度,相关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四)项目自身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从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观赏的需求出发,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财务分析显示,该项目投资效果明显,经济效益较好,收益率高,并且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行的。(五)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林业和医药业的融合,建成后能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延伸农业、林业产业链条,提高当地就业率,促进当地财政增收;促进当地社会主
14、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利于提高项目区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项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第二章 业主基本情况一、企业概况本项目实施主体为重庆金峨湖实业有限公司,2010年9月为金山生态农业项目成立,注册资本5167.78万元,投资比列:重庆明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比列99.81%,黄元投资比列0.19%,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开卉、苗木、中药材、蔬菜种植;水产养殖;销售:汽车及配件、摩托车及配件、五金、交电、化工(不含化学危险品),计算机及配件,家用电器,百货,建筑材料(不含化学危险品),通信设备,钢材;自有房屋租赁;从事建筑相关业务(凭资质证书执业)。重庆金峨湖实业有限公司的大股东重庆明
15、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跨行业的民营股份集团公司。公司于1991年6月成立,其前身为重庆明生实业有限公司,1994年4月正式成立集团,现集团公司员工人数逾360人,拥有各类管理、技术人才(其中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63人,研究生8人,本科生132人)。集团下属五家全资公司,主要经营涉及商业贸易、经济咨询、矿产资源开发、典当、拍卖等领域。集团旗下商贸公司以知名品牌占领家电市场,建立了同中国名牌产品一流企业牢固的经贸合作关系,年销售额达数亿元;拍卖公司为西南地区首个获得国家AAA经营资质、首个文物拍卖资质的企业,跻身于中国拍卖行业百强;矿业公司已收购五个大理石矿山,优质矿石资源储备6000万
16、方以上,形成集开采、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矿业企业。集团公司拥有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各公司推行总经理负责制,2008年、2009年集团连续两年实现交易产值50亿元/年以上。集团财务经营状况良好,总资产超过10亿,其中,优质净资产达到6.5亿,企业资产负载率仅为35%;企业银行信誉良好,被重庆市工商局评定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司的组织机构图如下:董事会总经理后勤部开发部财务部行政部生态畜牧管理中心心生态种植管理中心金山物业管理处生态旅游管理处花卉苗木管理处经果林综合管理处处二、技术负责方简介 本项目主要技术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是19
17、83年在全国农业院校中最早建立的食品学科,设有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包装工程、茶学四个系,设置了食品科学与工程、茶学、包装工程等6个本专科专业。1998年被国务院授予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博士点,成为西南和西北(11省市)唯一的食品加工博士点,2000年又被授予茶学博士点,此外还有食品科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茶学、茶文化等四个硕士点。自1983年以来,共培养博士8人,硕士356人,各类毕业生2500多人;在校博士生20人,硕士生122人,各类学生总计1000多人。该院毕业生大多成为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企业家、企业技术骨干、政府管理干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是以原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果树研究所、市
18、作物研究所、市茶叶研究所、市农业机械研究所为基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批准成立的正厅局级全民所有制公益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下设8个职能处室、15个研究所(中心)。 依托建有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重庆市农业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控股重庆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金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院有干部职工1,338人,其中:离退休人员787人,在职职工551人。在职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17人,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4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人,重庆市学科技术带头人5人
19、,后备人选6人,重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5人;“十七大”党代表1名,十一届、十二全国人大代表1名,市人大代表3名,市政协委员5名,获首届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1名,“重庆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八五”以来,全院获科技成果奖204项次,发表学术论文1400余篇,创新材料120多份,育成新品种80余个。其中,优质水稻育种进入全国先进行列,Q优6号和渝优600为国家认定的超级稻品种;玉米育种在西南地区处于领跑地位,渝单系列品种在全国推广运用;糯玉米育种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渝糯7号为国家糯玉米区试对照种;两系小麦材料创新、再生稻栽培等也居于全国领
20、先水平;蔬菜育种、优质小麦育种、茶叶育种与加工、果树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也在西南地区保持领先水平;拥有蔬菜种质资源占全国总资源的四分之一、西南地区的四分之三;研制的“云岭永川秀芽”为全国唯一的针型名茶,为重庆十大名茶之一。直辖以来,推广水稻、玉米、小麦、蔬菜、茶树、果树等良种100多个,推广面积1200多万公顷,为重庆及周边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农科院以“西部一流,全国先进”建院目标定位,本部选址九龙坡区白市驿镇,规划占地面积2600亩,按 “一个核心,四大基地”的布局,即建设以院本部为核心,永川粮食作物试验示范基地、永川茶叶试验示范基地、江津果树试
21、验示范基地、黔江武陵山区农业综合实验站等四大基地的创新平台;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兴院、服务强院”战略,以机制创新为引擎,全面加强“基础条件、学科体系、人才队伍、和谐农科院”四大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努力建成集农业科研、示范、展览、培训、加工、物流为一体的农科院,展示重庆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区和山地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第三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背景(一)南川区社会经济南川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幅员2602平方公里。春秋时为巴国属地,公元637年设县制,1994年4月撤县设市,2006年10月撤市设区。辖3个街道、31个乡镇,人口65万。区位优势凸显。与8个
22、区县毗邻,素有“黔蜀喉襟、巴渝险要”之称。渝湘高速公路南川段2007年11月底开通,南川距重庆主城区58公里,到江北国际机场和长江深水港码头1小时车程。随着南川至万盛、至涪陵、至道真高速公路逐步建成,境内将形成“X+1”高速公路网络。南川至涪陵、至万盛铁路建成(改造)后将把重庆境内的渝黔线、渝怀线、沪汉蓉渝大通道连接起来。生态条件良好。金佛山拥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自然遗产、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景区 “六项桂冠”,方圆1300平方公里,最高峰2251米,查明生物8085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中华药库”。抗蒙遗址龙岩城被誉为“南方第一屏
23、障”,黎香湖、山王坪、神龙峡、楠竹山等景区景点极具开发价值。海拔高差1911米,有河流91条,森林覆盖率44.4%。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矿产资源20余种,铝土矿远景储量在3.2亿吨以上,已探明储量1.1亿吨,是重庆市正在建设的铝工业基地;煤炭资源总储量5.48亿吨,已探明储量2.1亿吨,是全国产煤基地县(区);石灰石、石英砂、硫铁矿、耐火粘土等矿产质优量丰。产业开始集聚。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7%,总量高于万盛区、武隆县的总和,高于贵州省桐梓、道真、正安三县的总和。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8.6%。现有重庆工业50强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
24、业123家,铝工业、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逐步壮大,连续4年被评为“重庆工业进步区县”。农业具有一定特色,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区、全国茶叶基地百强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区、全国优质牧草种子基地区、国家优质稻示范基地、国家优质油菜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中华蜜蜂之乡”,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量达到130个,农机化水平达36.3%,居全市第一。城乡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5个、连锁店350个、“两社”组织300个。发展潜力巨大。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南川在市场潜力、资源禀赋、土地供应、人力条件、环境容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一小时经济圈”中,面积
25、居第3位、人口居第19位、人均GDP居14位,正在成为投资、创业、居家的“强力磁场”,逐步成为产业基地、旅游胜地、开放高地、宜居福地。一批有实力的大公司相继入驻南川,目前落地项目未来3年将形成300亿元以上的投资额度。(二)南川区金山镇简介金山镇因地处金佛山山脚而得名,原是小河区区公所所在地,1992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时,由金山乡建镇而成为金山镇。金山镇位于南川区南部,金佛山南麓,东连头渡镇,西接万盛区,南邻贵州桐梓狮溪镇。全镇幅员面积101.27平方公里,耕地14000亩,森林覆盖率65%,有大小河流2条、小型水库1座。镇政府所在地距城区47公里。全镇下辖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
26、口14612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500人。建有党委1个、党支部13个,有党员411名、流动党员14名。镇机关有行政编制人员18名、工勤编制人员1名、事业编制人员16名(不含教育、卫生系统)。镇党委有6名委员,平均年龄42岁。因地处金佛山山脚而得名。1940年小河、头渡两乡合并设带砺乡,1947年撤带砺乡,小河、头渡两乡分设。是小河区区公所所在地。1980年小河乡更名金山乡,1992年7月建金山镇。1997年,面积101.2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联盟、院星、泥马、漆林、山岔、邓坎、冷阡、清溪、正龙、科门、柏树、土垭、龙洞13个行政村和小河坝居委会。 重庆市南川区金山镇该镇区位独特。位于金佛
27、山、柏枝山、箐坝山“三山”璧合之腹地,北承南平、南城,东接头渡、德隆,南射贵州狮溪,西靠万盛景星。县道南头公路横贯境内,乡道金狮路连接渝南黔北,属小河片区中心镇,自古以来,场镇商贸兴旺,流通活跃。 该镇资源富集。地下矿藏十分丰富。铝土矿储量约5000万吨,煤炭储量约800万吨,石英砂储量约500万吨,并有储量较多的大理石。地表资源得天独厚。森林面积6.8万亩,其中竹林4.4万亩。中药材面积1万亩,产天麻、黄连、杜仲等名贵中药材。境内溪河纵横,富含水利水能资源。该镇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良。金佛山南坡旅游开发步伐的加快为该镇培育新兴旅游产业带来良好契机。(三)南川区林
28、业资源状况南川林业基础较好,发展前景广阔。全区林业用地212万亩,占幅员面积的54.5%,其中有林地165.95万亩,活立木蓄积5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5.8%,是渝东南地区重点产材区之一。森林资源年增长量407440立方米,林业社会总产值6.1亿元。南川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现已查明,有植物302科1607属5655种,其中裸子植物有10科40属63种,被子植物181科1273属4602种,蕨类植物47科112属624种,苔藓56科173属340种,地衣8科9属26种,真菌61科185属584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植物有银杉、珙桐、水杉、光叶珙桐、红
29、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伯乐树、金佛山兰、荷叶铁线蕨等276种,是重庆市罕有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南川区森林树种以马尾松、柏木、杉木为主。银杉、银杏、方竹、杜鹃、大茶树被誉为“金山五绝”。经济林木主要有板粟、核桃、苹果、梨、李、桃、柑桔、枣、茶、桑等。南川区森林植被的地带性和地域性十分明显,具有垂直带谱特征,在海拔12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在海拔1200米1800米地带,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海拔1800米以上地带,为落叶阔叶林,林分下层分布方竹。(四)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共首
30、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五)红豆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红豆杉介绍红豆杉又名紫杉叶、赤柏松学名Taxusmairei属红豆杉科常绿针叶乔木,结红樱桃大的奇特红豆果,是第四世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世界珍稀濒危树种,现全世界分布极少,我国的云南、四川、
31、安徽、东北等地区均有发现,已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木材细密,颜色红艳,坚韧耐用,为珍贵的绿化用材树种。它能激活人体细胞,增强活力,抑制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特别是含独特抗癌成份紫杉醇而尤其珍贵。在国际上被普遍认为是当前最有效的抗癌药物,目前世界销量抢手。2、红豆杉药用价值美国学者于1971年从产于北美的红豆杉树皮中首先发现并提取了具有独特抗癌成份紫杉醇,这种神奇的物质是继阿霉素和顺铂之后,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药物,是迄今国际市场最畅销最热门的新型抗癌药物,也是晚期癌症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和经济价值。据国家肿瘤研究所和美国(NCI)统计的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紫杉醇对
32、多种癌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达75%以上。在国内外,红豆杉被称为是征服癌症的“希望之树”! 红豆杉共有四大品系27个品种,主要是1、云南红豆杉;2、太平洋红豆杉;3、东北红豆杉;4、红豆杉;5、南方红豆杉;7、欧洲红豆杉。红豆杉现在我国只有少量的分布,国内相继展开了追赶世界潮流的红豆杉研究开发热,并从红豆杉树中提取紫杉醇获得成功,如昆明植物研究所、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中药研究所等均对其抗癌活性、临床应用进行了成功的试验。同时北京科苑兴农生态科技中心完成红豆杉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及成套装置项目并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3、国内外市场前景分析预
33、测 紫杉醇主要来自于野生红豆杉,紫杉醇进入市场后需求猛增,全球红豆杉资源非常有限,总数在一千万株左右。据国家研究人员测算:即使将全世界的红豆杉全部砍伐,用于提取紫杉醇,也只能挽救12.5万个人生命。因此,每千克紫杉醇国际价目前竟达3700万美元(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7月11日报道),我国和美国为了保护该资源,已禁止一切砍伐。美、欧、日以及其他地区还来我国高价收购红豆杉皮、枝、叶等。在2003年3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报云南汉德公司非法高价收购走私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红豆杉一案,在全国引起强烈震动,虽然有关责任人受到了严惩,但云南红豆杉遭到了破坏。因而,人工繁育栽培红豆杉是解决紫杉醇
34、原料药来源的唯一途径。最近,云南西双版纳已经展开了人工种植和保护性开发工作,有关部门及商家迅速开展了红豆杉野生资源考察、研究、投资。四川省肿瘤研究所还从红豆杉树苗中提取紫杉醇开发的紫烷素新型抗癌注射液,已获卫生部批准生产上市。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的的紫杉醇抗癌注射液每支30mg/5ml卖5000元左右,国际市场价每克700-1000美元。国家统计部门预测,全世界对紫杉醇的年需求达到1000公斤,计100多亿美元,投资开发红豆杉项目的前景就不言而喻了。4、投资具备的条件根据对红豆杉资源考察、栽培试验,南川区适宜红豆杉树的生长及繁殖,每亩可植红豆杉幼苗2000株左右,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三年生红豆
35、杉树高1.68米,冠幅1.43米,年均新梢生长高64.8厘米,最高可达90厘米,达到中速树种生长水平。设计成产业化开发生产,仅茶园式采剪枝叶,就能保障持续性发展,实现一次性投资,长年受益,的确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市场潜力巨大。红豆杉的种植、开发是林业建设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途径,将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效益。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加强林业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1、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深入开展,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局面正在形成。“三北”防
36、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近几年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部分地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得到加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各类商品林基地建设方兴未艾,林产工业得到加强,经济林、竹藤花卉产业和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山区综合开发向纵深推进。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和利用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组织、法制和工作体系。建国以来,林业累计提供木材50多亿立方米,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已达到16.55%,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林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状况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37、、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林业有一个大转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3、加快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生态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土地沙化、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仍呈加剧趋势。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
38、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对林业的威胁仍很严重。林业管理和经营体制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木材供需矛盾突出,林业职工和林区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从整体上讲,我国仍然是一个林业资源缺乏的国家,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非常脆弱,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林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4、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
39、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二)项目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本项目符合关于加快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00865号)精神, 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不仅能使生活在高寒、边远山区的农民群众通过搬迁从根本上摆脱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其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开拓新的生存发展渠道和空间,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不仅有利于降低扶贫开发成本,减轻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的人口压力,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而且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是
40、解决“三农”问题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对我县在全市贫困县中实现“最先脱贫、率先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三)符合建设森林城市,打造宜居南川“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全新理念。森林城市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准和重要标志。加强森林城市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南川从生态大区建设成为生态强区,就必须全面查清南川的生态资源,准确把握南
41、川的生态特征,理清南川生态建设思路,制定南川生态建设战略,努力挖掘南川生态建设潜力,不断提升南川生态建设水平。实施生态工程: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南川要结合全区森林工程建设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在继续开展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同时,加快实施“五大林业工程”,即“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通道林带和水系林带建设工程”、“森林城市和森林屏障建设工程”以及“经济林产业工程”,强力推进“四年攻坚计划”,即举全区之力,通过四年攻坚,不断提高南川的森林覆盖率,到2011年,新增森林面积27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把南川打造成为生态大区、生态强区。发展生态产业:要结合森林工程、森林城市
42、的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要优先发展生态农业,以现代农业展示区建设为核心,推进北部生态农业大观园和南部特色旅游区的建设。注重发展生态工业,坚持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道路,建设花园式工厂,形成清洁式生产,尤其是要加强中部城镇经济带的生态建设,推进森林城市、生态城镇和绿色企业的建设步伐。着力抓好生态旅游,以金佛山旅游开发为重点,把南川区建设成为都市后花园和生态旅游区。做强生态品牌:南川山川秀美、风景如画,是旅游胜地、生态大区,南川资源富集、物种众多,为植物天堂、基因宝库。结合森林城市的建设,南川一定要以“科学发展、和谐城乡”为主导,以广泛开展“创森”活动为重点,认真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一
43、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林业生态资源向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的转变,注重在森林生态上抓模式,在森林产业上抓品牌,在森林文化上抓提升,拉长森林生态链条,力争建设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 (四)项目的建设,将使人类攻克癌症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癌症是人类的公敌。据统计,全球每年癌症患者约500万人,每年死于癌症顽疾的不计其数。紫杉醇以其公认的广普性最好,活性最强的抗癌药效,倍受青睐。但受紫杉醇生产能力及其价格昂贵的影响,每年只有少量的癌症病人享受该药物的有效治疗。而本项目采用人工栽培红豆杉,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使癌症患者普遍得到使用。(五)本
44、项目的建设,将使人工繁育栽培红豆杉技术得到普遍推广,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国家一级林种的保护本项目新建优质红豆杉基地1000亩,利用天然优质南方红豆杉种源,采用现代化的育苗、造林新技术、方法,有效解决了红豆杉种植技术,大大推动了南方红豆杉优质种源选育及其规范化种植,而且对条件相似的南方各地将发挥示范推广作用。第四章 项目市场分析一、红豆杉市场前景分析(一)红豆杉市场前景分析红豆杉,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
45、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红豆杉的提取物 (TAXOL PACLI TAXEL)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所长BRODER博士称紫杉醇是继阿霉素、顺铂以后,十五年来被认为是对多种癌症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癌药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中国都相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美国率先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临床并在治疗各种癌症方面取得了显着的临床效果。从此人类在抗癌领域中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所以到目前为止以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同癌症做抗争的的最有利的武器还只能是紫杉醇。
46、紫杉醇主要是从红豆杉的根、皮、茎、叶中来提取。由于提取工艺较为复杂,由其是在去除原液中的叶绿素的成份方面较为困难,在加之设备投资较大,由其是原料来源缺乏,紫杉醇的规摸性提取在我国发展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刚刚开始。 由于红豆杉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以及其独特的绿化观赏价值,所以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红豆杉在不少地区已濒于灭绝。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拦目也以哭泣的红豆杉为题,对此做了专门的报道。红豆杉的人工栽培在全国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广泛的关住,一些具备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把目光投向红豆杉人工栽培领域。从国际市场看,紫杉醇产品一直保持着20%的增长率。目前全球的紫杉醇的贸易额一直保持在15亿美元以上。其中比较大的国际知名紫杉醇生产企业有:加拿大的植源药业公司、美国的太坦化学公司、以及美国的施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