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友好小区调研汇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城市化进程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主体小区正在发生着深刻改变。加强城市小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肯定要求,对于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友好社会有着关键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关键领导干部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中明确要求构建友好社会要从建设友好小区入手。为此,民革福建省委组成课题组,就在新形势下怎样“加强小区建设,构建友好社会”进行调研。调研组七月八月间走访了福州、厦门、湖南长沙等地,考察了当地优异小区,并和相关部门教授、学者,小区工作者进行座谈。经过分析整理,形成此汇报。一、本省小
2、区建设概况本省小区建设自五年起开启,期间认真落实落实福建省城市小区建设纲要(试行),坚持以服务为民为宗旨,民主自治为目标,居民参与为关键,示范活动为手段,努力健全、完善小区建设各项工作制度,取得了实效。截至底,全省已经整合成立1461个小区居委会,在小区整合基础上,根据“议行分设,决议、实施和监督相分离”标准,建立健全小区组员代表大会、小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和小区居委会三个自治组织。二、现在存在问题1、小区管理体制还未理顺,把小区建设混同于基层政权建设。目前,我们小区建设实施以民政部门为主区、街、居三级管理体系,往往把小区当成是政府延伸,小区负担了太多政府职能,造成角色模糊,职能错位,成为各级党委
3、、政府及其部门工作承受层、操作层、落实层,工作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小区居委会既负担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职能,又负担了基层政府重心下移后行政管理职能,小区居委会“准政府机构”地位及其运作机制,难以适应居民自治意识增强、期望扩大基层民主需要,难以发挥小区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出现强调管理重心、管理权力下移,不是强化小区社会职能,而是片面地扩大街道编制,扩展小区组织政府职能现象,使政府在小区建设中仍然担当实际意义上“包办替换”角色,造成小区社会职能不是强化,而是萎缩、弱化,使小区居民委员会工作难于开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实现真正小区自治。这其中比较突出是“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落实难问题。所谓
4、“权随责走、费随事转”通常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府部门需要小区居委会帮助处理和居民利益相关工作时,在取得小区居委会同意后,应该同时为小区居委会提供帮助所需权利和必需经费;二是政府部门管不了也管不好社会服务性职能向小区转移时,必需同时转移权利和工作经费。不过在实际过程中,因为政府职能未能转变,“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处于“留在口头上,落在低头上”、“叫得响,到位难”状态。究其原因关键有下面四个方面:(1)思想认识不到位。小区建设在本省即使已经走过五个念头,不过部分领导对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小区工作缺乏紧迫感,没有充足认识到小区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肯定趋势,存在“重形式、轻实际”现象,对小区建设中简政
5、放权、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等关键敏感问题,没有深入研究,妥善处理,仍习惯性利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手段来对待小区建设,看成“行政组织”、“准政府机构”,没有顾及到“权、利”相一致问题。(2)项目界定不明确。中国宪法明确要求居委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同时也要求“居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帮助维护社会治安”。1989年颁布居委会组织法对居委会要求了六条任务,其中两条就要求居委会要帮助政府开展相关工作,又指出现阶段居委会同时负担自治和行政两大职能。所以,居委会帮助政府开展相关工作是含有中国特色。但法律对“帮助项目”只作标准要求,实际操作过程造成居委会协作项目包含政府全部工
6、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显现出现就不足为奇。(3)经费渠道不通畅。我们现行财政体制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政府现在只有少数部分部门,如计生、公安因有专门委办工作经费,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部分部门均因为“委办工作经费”无法列支造成“权随责走、费随事转”难以落实。(4)小区拒绝不得力。中发办23号文件要求,对不属于小区居委会职责范围工作和向小区摊派多种负担,小区居委会有权拒绝。在实际操作中,小区居委会干部谁全部不会得罪“上级”,只能“上面下命令,下面照着办”。据统计,小区居委会负担着小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小区文化、小区教育、小区体育、小区科普、民政、再就业、计划生育
7、、老龄工作、信访、安全生产、消防、侨务等工作,普遍达56大类,285小项。和这些工作相对应是牌子多,几乎一项工作一块牌子,少29块,多达58块。2、小区管理和服务功效不够完善,居民自治水平较低。现阶段城市小区服务已经从单纯物质扶助福利和救助,发展到对小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全方面服务。小区建设内容应包含小区服务、小区环境、小区治安、小区自治、小区文化体育卫生及完善小区组织体系等多个方面。不过在小区管理方面,侧重抓行政性管理,发动群众开展小区自治管理还比较少。小区部分名为群众组织机构,如计生协会、工会、红十字会等,实质上行政化色彩浓厚。小区服务是依靠小区组织开展社会福利服务,现在,服务领域不宽,项
8、目不多,开展扶贫济困、就业服务相对比较多,小区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不够多;服务对象不广,面向老年人、弱势群体、未成年人服务比较多,面向通常居民,尤其是青壮年服务比较少,对青年人吸引力不够;服务内容缺乏特色;组织力量比较单薄,通常是小区工作人员忙里忙外,发动小区中介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参与不够。3、立法滞后,小区工作关系不顺。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1989年经过,伴随形势发展,它很多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小区建设需要。而且该法基础条款只有23条,对城市居委会和政府和其它组织之间关系等仅做了标准要求,操作性很不强。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对小区关系也没有明确界定。致使小区居委会职能定位不很清楚,小区工作关系
9、不顺。表现在:政府和小区居委会关系不顺,即使小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会作为政府基层机构,造成行政化倾向显著,影响了小区自治功效发挥;小区单位在小区建设中权利和义务没有法律依据,致使小区单位参与小区建设主动性不高,和小区居委会关系不顺,有些小区单位和小区居委会关系融洽,也往往是基于双方责任人个人之间感情;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小区居委会对物业管理企业关键是指导和监督,但在实际操作上缺乏对应手段,碰到不配合物业机构,小区居委会也束手无策;小区中介服务组织性质和和小区居委会关系也没有法律依据。根据“议行分设,决议、实施和监督相分离”标准,建立健全小区组员代表大会、小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和小
10、区居委会三个自治组织还未发挥本身应有作用。小区建设尚须制度化和法制化。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现象严重,对小区建设顺利进行十分不利。4、小区工作者队伍素质不够适应,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程度不高。经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工作,小区工作者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区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偏低,部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因为多种原因还极难进入这支队伍。二是男女百分比不平衡。三是存在多头管理。小区居委会组员、小区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残疾人联络员、禁毒专委等即使同在小区工作,但分别归属不一样部门管理,街道和小区统一管理难度很大。四是部分小区工作者工作作风不深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意识不
11、强,甚至存在“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现象。五是小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和过去相比虽有较大幅度提升,但仍然偏低,和职员平均收入相比,和所负担工作量相比,还有差距,轻易造成人才流失,也影响小区居委会人员结构深入优化,影响着小区工作者职业声望提升。5、小区单位和居民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参与小区建设程度不高。多年来,经过大力推进小区建设,小区单位和小区居民参与小区建设主动性和主动性普遍提升。不过小区建设基础上还是以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力量为主导,各级党委、政府处于发动、组织、安排等全过程介入状态,而作为小区建设主体广大居民尤其是各类单位在职人员小区参与意识依旧淡薄,参与行为缺乏,参与程度不高,基础上
12、游离于小区公共事务和公共活动之外,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政府拼命干、居民一边看”非正常现象。如小区居委会选举,即使有法律明文要求,不过,因为法律要求能够实施居民代表选举,很多地方便把居民代表选举居委会作为普遍通行制度。这么,基层组织选举者能够随意确定居民代表而省去很多麻烦,选举实际上成了走过场。部分居民还安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生活习惯,生活中碰到困难还关键依靠工作单位给予处理,和小区没有显著利益关系。小区居委会虽说是群众组织,但因为关键精力负担政府安排行政任务,仅有部分活动项目针对性不强,致使参与小区活动热情还不高,还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不到大多数居民群众认同。小区组员低参与或说小区建设参与主体单一
13、化,不仅极大地制约了小区建设深入推进和发展,而且严重背离了小区建设初衷,成为友好小区建设“瓶颈”之一。三、提议、意见1、友好社会关键在党。一样,要实现小区友好,也要看小区党组织作用发挥得怎样,因为小区党组织作为党基层组织,处于社会变革第一线。加强小区党建,扎实执政基础,对友好小区形成关系重大。首先要科学合理设置小区党组织。小区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小区 ,通常应设置小区党总支,小区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小区,通常应设置党委。立即做好在城市新区、开发区和新建居民区建立党组织工作。使党组织建到“大院”、建到“楼梯”,建到“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在小区百分之百覆盖,真正做到哪
14、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其次要加强小区党组织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小区党组织书记,推进党组织干部“公推直选”。激励小区党组织和小区居委会班子组员交叉任职。从机关选派能力较强、素质较高优异年轻后备干部到小区党组织、小区居委会挂职锻炼。激励经过社会公开招聘配置基层党务干部,逐步提升基层党务干部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另外还应加强小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视加强和改善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感人员中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街道流动党员服务站、小区流动党员登记站和小区在职党员联络站等。2、完善小区工作体系,正确定位小区工作。首先理顺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和小区居委会关系。街道办事
15、处、各政府职能部门要调整机构,转变职能,作好指导和服务,为小区居委会处理相关问题。小区居委会要确保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其次现在小区有限资源承载了较多行政职能,应明确小区组织是政府和企业分离社会管理职能载体,是开展小区自治管理主体,而不是政府机构延伸和“准政府组织”,降低多头管理现象,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健全小区居委会、小区居民代表会议、小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老年人协会、文体协会、志愿者协会等小区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小区组织体系,增强整体协力。具体能够从下面多个方面入手:(1)清理政府部门分设在小区分支机构和牌匾。小区统一悬挂小区党组织、小区居委会和小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牌子,
16、其它内设机构不再挂牌。分设在小区机构,除保留相关部门人员派驻之外,应给予撤销,尽可能取消部分无须要检验评选活动,还小区居委会服务于民初宗。(2)实施“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对需要经由小区帮助工作任务,给予对应权利,并经过“购置服务”方法拨付必需工作经费。(3)采取面向社会统一公开招考小区工作者措施,吸引更多优异人才加入小区工作者队伍。实施小区工作者归口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理顺人事管理关系。加强小区工作者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逐步提升小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小区工作者考评、奖惩措施,建立激励机制,不停提升小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水平。(4)扩大小区直选。直
17、接选举产生居委会组员对于把居民公认、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人选进居委会,调动居民群众当家作主主动性和发明性含相关键意义。经过组织直选试点,总结积累直选经验,逐步扩大直选范围,激励条件较为成熟组织整区、整街范围直选。在条件还未成熟小区,能够考虑采取户代表选举制度和代表选举制度相结合方法。(5)健全民主制度。完善居民代表会议、民主听证会议等民主决议制度,将小区事务交由小区居民自主决定、自我管理,尤其是关系小区建设重大问题决议,广泛听取和尊重居民群众意见。3、增加小区居民对小区认同感,增强小区凝聚力。(1)充足发挥共产党员在小区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引导小区党组织强化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党
18、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工作。建立党员向小区居民公告、小区居民评议党组织组员和党员、党员联络扶贫帮困对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制度。开展小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主动提倡和组织党员以多种方法参与小区事务,开展“党旗在我心中”、“贡献在小区,温暖在人间”、“党员责任岗”等系列活动,形成“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格局,增强小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号召力和凝聚力。(2)发挥小区整合功效。政府行政管理系统、小区自主管理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组成小区管理体系。行政管理系统应负担制订小区计划、促进小区发展职能;小区自主管理系统要经过发动小区组员参与小区活动,形成小区文化协力,培养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3)科
19、学合理地调整居委会规模。应该合理调整现有居委会规模。根据有利于小区自治、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小区管理、有利于提升工作效能标准,合理调整划定小区。(4)加大对小区基础建设和小区服务设施投资力度。在小区建设开启阶段,政府投资是必需,然而更需挖掘社会资源办小区。加强小区建设,是全社会共同任务。要动员驻区单位主动支持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小区服务体系,“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辖区群众造福,使广大群众参与小区建设,增加归属感和认同感。(5)扩大小区决议民主参与程度。经过基层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监督,让居民了解小区、关心小区。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分别建立“民意调查”、“居民议事会”和“民主活动日”等制度,加强和小区居民交流和沟通,赢得居民群众了解和支持。提议实施办事处和居委会政务、财务、服务等内容全部公开,激发广大居民参与小区建设热情,提升小区民主自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