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15∕T 102-2023 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规程(宜宾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4067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6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15∕T 102-2023 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规程(宜宾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5115∕T 102-2023 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规程(宜宾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5115∕T 102-2023 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规程(宜宾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5115∕T 102-2023 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规程(宜宾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5115∕T 102-2023 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规程(宜宾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ICS65.020.40CCS B 665115四 川 省(宜 宾 市)地 方 标 准DB 5115/T 1022023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规程Afforestation code of practice for dwarf and dense planting of 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2023-02-20 发布2023-03-20 实施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115/T 102-2023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造林设计.25 品种选择.26 密植造林.27 抚育管理.58 病虫害防治.59 采收技术.

2、610 建立档案.6附录 A(资料性)油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7DB5115/T 102-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宜宾市林业和竹业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宜宾学院、宜宾市林竹产业服务中心、宜宾市翠屏区林业和竹业局、宜宾市叙州区林业局、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宜宾梦想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宸煜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丽雅置地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成强、宁登文、

3、练东明、石兆明、王宇、冯发玉、罗瑞、周鑫、周舰、赵鑫、王斌、黎俊、辜云杰、凌波、周杰、王者。本文件首次制定发布。DB5115/T 102-20231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矮化密植的造林设计、品种选择、密植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技术和建立档案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宜宾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以油樟枝叶为主要材料提炼樟油的油樟人工矮化密植造林及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4、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6001育苗技术规程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LY/T 1000容器育苗技术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111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DB51/T 705-2007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矮化密植dwarf dense planting密植后的油樟林分形成矮型化灌木林、达到丰产预期的一种造林技术。造林方式分为起垄密植型和常规密植型。3.1.1起垄密植型ridging dense pl

5、anting type经整地起垄后完成密植的一种造林方式。3.1.2常规密植型conventional dense planting type经整地后不再起垄进行密植的一种造林方式。DB5115/T 102-202323.2主干型苗木trunk type seedlings通过种子育苗、扦插育苗等育苗方式培育,形成只有1根明显主枝的油樟苗木。3.3丛生型苗木cluster type seedlings通过培育形成一定苗高后无明显主干的丛生状油樟苗木。4造林设计连续面积1亩以上的造林应进行设计,应对拟完成栽植树木的地块编制实施方案。5品种选择应采用通过国家或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油

6、樟优良品种。6密植造林6.1总体要求按GB/T 15776的规定执行。6.2造林地选择6.2.1地形地势宜选择海拔(2501 200)m的地带,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且坡度不大于35的地段。其中,起垄密植型坡度不大于25,常规密植型坡度在2635之间。6.2.2气候条件年均降雨量(8001 600)mm,年均气温(15.021.0),年均相对湿度60%以上,年日照时数(7501 200)h,无霜期为(290360)d。6.2.3土壤条件宜选择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保水强,酸性至中性的黄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6.3整地6.3.1林地清理6.3.1.1应清理干净林地内的杂草、

7、灌木、伐桩等无关异杂物。6.3.1.2应及时将采伐木、伐木造材中的异杂物清运出迹地。杂草、小枝桠应集中处理至剩余物不超过 5%。6.3.2整地时间DB5115/T 102-20233宜选择秋末冬初。起垄密植型应在定植一个月前进行整地。6.3.3整地方式6.3.3.1起垄密植型6.3.3.1.1应符合设计的株行距、配置方式等要求。6.3.3.1.2以全垦整地为主,平坡地、缓坡地宜整地筑台(即坡改梯),宜采用机械全垦、深翻整地,整地深度(5060)cm。心土和表土应分开堆放。6.3.3.1.3应在坡地沿等高线环山筑水平台,台面宽度不小于 2 m,台面内侧应修建排水沟,排水沟按深度 30 cm、宽度

8、 40 cm。6.3.3.1.4应开厢作垄,按照每一种植带预留生产作业道开厢,开厢后顺同一方向深翻土壤并作垄,垄宽按 0.8 m1.8 m、垄高按 0.4 m0.5 m,栽植穴长宽深按 40 cm40 cm30 cm。6.3.3.1.5在种植带之间应设置宽度在 1.0 m2.5 m 的机械化(或半机械化)采收作业道路。6.3.3.2常规密植型6.3.3.2.1斜坡地、陡坡地宜局部整地,以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为主,整地深度按(3050)cm。6.3.3.2.2栽植穴长宽深分别按 50 cm50 cm40 cm 或 40 cm40 cm30 cm。6.3.3.2.3在种植带之间应设置宽度为 1.0

9、m3.0 m 的机械化(或半机械化)采收生产道路。6.3.4施基肥结合整地按(5001 000)千克/亩的用量施生物有机肥,或按(3050)千克/亩用量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6.4苗木6.4.1苗木质量6.4.1.1应达到 DB51/T 705-2007级苗标准以上,即苗木地径不小于 0.6 cm、苗高不低于 60 cm。6.4.1.2裸根苗起苗时应保持根系完好,不伤及 I 级侧根和须根。6.4.1.3容器苗应符合 LY/T 1000 的规定。6.4.2苗木处理按GB/T 15776规定。6.5造林时间造林时间以当年春季和秋季为宜。选择在新芽未萌动前,即在苗木的“

10、休眠”期进行,阴雨天最佳。6.6造林密度6.6.1起垄密植型6.6.1.1垄上单排栽植,行间宜按图 1 品字形配置,株距(0.61.0)m,行距含垄宽(1.53.0)m,达到(220740)株/亩的密度要求。DB5115/T 102-20234图 1垄上单排栽植示意6.6.1.2垄上双排栽植宜按图 2 品字形配置,垄内双排栽植,相邻株距按(0.61.5)m;同时,大行距含垄宽宜为(2.53.5)m,达到(250880)株/亩的密度要求。图 2垄上双排栽植示意6.6.2常规密植型DB5115/T 102-20235株距行距按(1.01.5)m(1.03.0)m,达到(148667)株/亩的密度要

11、求。6.7定植6.7.1裸根苗宜选用1年生苗木造林,栽植技术按“三埋两踩一提苗”方法执行,做到“苗正、根伸、适当深栽、分层覆土、压紧”,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浇足定根水。主干型苗木可在离地(515)cm处截断主枝壅蔸栽植。6.7.2容器苗宜选用丛生型苗木,按GB/T 15776的规定执行。7抚育管理7.1中耕除草松土除草施肥每年2次4次,分别在3月、5月和7月9月。以清除杂灌为主,宜采用窝抚。中耕深度(1015)cm,应结合中耕做好正苗、培土、补植、施肥等。7.2间作栽植后可在种植带间种植大豆等浅根、矮杆类经济植物以保水蓄肥。7.3施肥7.3.1造林后每年 4 月9 月抚育施肥 2 次4 次,

12、每次施肥量尿素(2040)千克/亩或高氮复合肥(3060)千克/亩,施肥方法以单株穴施、沟施或行间撒施方式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阴雨天最佳,采收前一个月停止施肥。7.3.2设置有水肥一体化管网的林分,施用水溶肥(滴灌或微喷),可结合苗木生长状况进行微灌,少量多次。7.4水分管理7.4.1灌溉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油樟生长旺盛期(3月9月)如遇干旱以及施肥时应充分灌水,采收期应适时控水;宜推行水肥一体化设施。7.4.2排水宜设置排水系统。宜宾夏季多雨,应该设置排涝设施,常用措施包括:主副排水沟、易涝地势埋设砖石瓦块暗沟等。8病虫害防治8.1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宜

13、以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进行化学防治,须使用农药时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DB5115/T 102-202368.2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9采收技术9.1采收标准油樟矮化密植造林后,当林分中油樟枝条90%达到木质化、平均高度达2 m以上时应进行采收枝叶。9.2采收期9.2.1起垄密植型造林后当年进入试产期,第2年进入盛产期,以10月翌年2月采收枝叶为宜。9.2.2常规密植型造林后第2年进入试产期,第3年进入盛产期,以10月翌年2月采收枝叶为宜。9.3采收强度以枝叶总量50%100%的采收强度为宜。9.4采收方法9.4.1宜采用机械采收,采

14、取全树冠全林分或隔带采收,宜在树高(0.30.8)m 处,将高出部分全部截断采收。9.4.2采收后截断处以下部分枝叶应全部修剪,大枝保留 1 个4 个,大枝长度不大于 20 cm。9.4.3自然凋落叶宜采取清扫方式收集。10档案管理10.1档案内容10.1.1生产单位应建立完整、真实的生产管理和销售记录档案。10.1.2应包括有栽植位置、面积、设计图、种苗来源、整地、种植、培管等各项作业的用工和物料消耗等全部原始资料,以及技术方案、造林作业设计和技术指标。10.2建档要求10.2.1应记录准确、资料完整、原件保存、分类编码,归卷建卡。10.2.2应健全管理制度,宜实行档案电子数字化管理。10.

15、2.3纸质、电子、影像资料应全部归档,由专人负责管理。10.2.4应方便查阅、长期保存。10.3档案利用定期分析,对油樟林经营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油樟林提质增效提供借鉴。DB5115/T 102-20237A附录A(资料性)油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油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1。表A.1油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种类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症状防治方法黑斑病叶片5 月中下旬开始侵染发病,7 月9 月为发病盛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扩大再侵染。叶片上出现褐色到暗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其上生长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早期落叶,致个别枝条枯死1.播种

16、时应对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2.在发病时,应先拔除烧毁病苗。宜继续用0.5浓度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 2 次3 次白粉病叶片由子囊菌中的白粉菌类引起,多发生在苗圃幼苗上。起初幼苗嫩叶背面主脉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至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感病严重的苗株,嫩枝和主干上都有一层白粉覆盖,苗木受害后,表现出枯黄卷叶,生长停滞,甚至死亡1.苗圃地应设在空气流通性好、不积水的位置。应保证苗圃地环境卫生清洁,并适当疏苗2.在苗圃中发现少数病株时,应及时将其拔除并烧掉3.发病时,宜使用波美度 0.30.5 的石硫合剂,每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洒 3 次4 次黄化病叶、植株属生理性病害,一般是土壤

17、偏碱性容易导致黄化病发生。发病初期,枝梢新叶的脉间失绿黄化,然后是全叶发白,叶片局部坏死,叶缘焦枯,叶片凋落;严重时,则枝梢枯顶,以至整株死亡1.发病时,宜在土壤中施些硫磺粉;同时在根系周围打孔灌注 3.3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喷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5001 000)ml 的尿素铁或黄腐酸铁、柠檬酸铁等2.若造林地是偏碱性土壤,可因地制宜施用酸性客土及有机肥等,改良立地条件炭疽病幼枝、叶幼嫩枝干上的病斑开始时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初为紫褐色,渐变黑褐色,嫩叶皱缩变形,以后病斑连结融合,若绕枝条一圈,枝条上部变黑干枯,重病植株病斑沿主干向下蔓延,最后整株死亡1.应剪除幼树病枝、病叶,集中

18、烧毁;不应偏施化肥2.新梢期宜喷射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1:100)或 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进行保护DB5115/T 102-20238表 A.1(续)病虫害种类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症状防治方法樟黄片爪萤叶甲叶、嫩枝、嫩树皮一年发生 2 代,12 月翌年 4 月以老熟幼虫随枯叶坠地在樟树兜周围泥土中筑土室越冬,4 月5 月为越冬代成虫期,5 月6 月可见第一代幼虫期为害,幼虫取食量大,喜群居,7 月9 月为第一代成虫期,9 月11 月第二代幼虫集中为害期。成虫及幼虫食叶肉,只残留叶脉,形似火烧,多形成枯梢1.化学防治。宜用 1.2苦参碱烟碱烟剂熏杀;或 0.17高氯乙酰

19、甲粉剂喷粉;或 10氯氰菊酯乳油 3 000 倍液喷雾2.物理防治。应利用成虫假死特性,震动树干和枝条后捕杀3.越冬期防治。宜清理焚烧虫害林地落叶,深翻表土杀灭虫蛹黑翅土白蚁树皮、根部白蚁喜巢居生活,群体内有不同的品级分化和复杂的组织分工。4 月7 月有翅繁殖蚁在闷热天气或雨前傍晚 7 时左右爬出群飞,有趋光性;无翅蚁有避光性。4 月5 月、9 月10 月为全年两次外出采食为害高峰,11 月底后工蚁停止外出采食,回巢越冬。树干外形成大块蚁路,严重可造成木质空洞、孔道纵横1.化学防治。宜喷来蚁灵、白蚁粉剂、5%锐劲特悬浮剂 2 000 倍液,喷至泥线以上,以泥线充分湿润而泥土不落为宜2.物理防治

20、。在白蚁繁殖蚁分飞期(47)月,利用繁殖蚁的强趋光性,在白蚁发生地段挂置诱虫灯,灯光诱捕樟梢卷叶蛾枝梢1 年可发生 2 代3 代,幼虫在粗树皮下、剪锯口周缘裂缝中结白色薄茧越冬。第二年新枝萌芽后出蛰。幼虫吐丝缠绕幼芽、嫩叶和花蕾,长大后则多卷叶为害,老熟幼虫在卷叶中结茧化蛹。幼虫蛀食枝梢,致使枝梢枯萎,干形弯曲1.化学防治,3 月樟树新梢抽出,幼虫孵化时宜用 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 10 000倍液进行喷洒。若已形成茧,宜喷洒 50辛硫磷乳油 1 200 倍液;或 25唑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樟果螟枝梢一般为害樟树幼苗和 20 年生以下幼树,一年2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7月中旬,第

21、二代幼虫在 8 月9 月。幼虫取食叶芽,吐丝把残叶卷成球状,包扎顶芽,致新梢枯死1.化学防治。幼虫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宜用 0.3印楝素乳油(6001 000)倍液喷洒防治2.幼虫若结成网巢,宜将其摘掉烧毁樟叶蜂叶片一年数代,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幼虫取食嫩叶,对香樟树幼苗危害严重。幼虫群集取食叶片,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可食光全树叶片1.化学防治。宜用 0.3印楝素乳油(6001000)倍液樟青凤蝶1 年发生 2 代3 代,以蛹悬挂在寄生主干中、下部枝叶上越冬。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3 龄后食量增大,可将叶片吃尽;幼虫 5 龄,每隔 4 天蜕 1 次皮,虫体随

22、龄期增长,以 5 龄幼虫食量最大,每头幼虫 1 天取食樟叶 1 片5片。以 2 年3 年幼树受害最大,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1.化学防治。幼虫发生初期,宜喷施 20杀灭菊酯乳油或 25灭幼脲号悬浮剂 1 500 倍液,由于凤蝶幼虫抗药性差,其防效可达到 98以上2.物理防治。成虫产卵期,巡查樟苗时,应及时摘除产于芽尖的卵粒3.越冬期防治。结合冬季管理,宜摘除越冬虫蛹DB5115/T 102-20239表 A.1(续)病虫害种类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症状防治方法蚧壳虫枝叶或果实蚧壳虫虫体小,繁殖快,1 年繁殖 2 代7 代,虫体被厚厚的蜡质层所包裹,防治非常困难,主要有白蜡蚧、朝鲜毛球蚧、圆盾蚧、水木坚蚧、考氏白盾蚧、桑白盾蚧。蚧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污病1.物理防治。结合养护管理,宜在秋季人工刷除枝、干上的越冬若虫;对死株宜进行集中烧毁,彻底消灭虫源,以免传播;应加强修剪,通风透光,减少虫害发生率2.化学防治。宜首选具有超强的内吸和渗透作用的药剂,如“蚧必治”(7501 000)倍液喷施,药液经树体吸收后,蚧壳虫吮吸到有毒的树体汁液中毒死亡,杀虫效果好。用药建议在温度较高的下午使用,连喷两次,间隔期为 5 天7 天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