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以致其道.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40357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0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以致其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以致其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以致其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以致其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以致其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以致其道整体感知逐章品读课文解读练习文言练习文言知识归纳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倒装句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学以致其道致其道为君子致其道为君子(19197 147 1424 624 61313)道道(15153232)礼、义、信礼、义、信(13134 4)孝、忠、仁孝、忠、仁(1 17 7)好古、敏以求之好古、敏以求之 (1 114 714 72020)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19196 6)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态度:逐章品读197居肆居肆以以成其事成其事学学以以致其道致其道1424古之古之学者学者1532谋谋道道197 14 24

2、1532介宾后置介宾后置通过通过来来从事学习的人从事学习的人谋:谋:谋求,用心力于某事谋求,用心力于某事道:道:道义,学术道义,学术134134上上好礼好礼好义好义好信好信襁襁长上,统治者长上,统治者讲究礼节(好:喜欢)讲究礼节(好:喜欢)行为正当行为正当诚恳信实诚恳信实背婴孩的背篓背婴孩的背篓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613 114 17 63613君子儒君子儒小人儒小人儒114正正17贤贤贤贤63亡亡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具有理想人格的人;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品格平庸的人。匡正、端正匡正、端正尊重贤者尊重贤者亡:

3、同亡:同“无无”。216 720 1922 110216斯斯也已也已720知之者知之者1922贤者识其大者,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不贤者识其小者小者110抑抑代词,这代词,这这里用作语气词这里用作语气词有知识的人有知识的人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了解它的末节末节表示选择的连词,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还是”196 315 217196笃笃志:志:315是礼也:是礼也:217女:女:志,志,“识识”,“强记强记”另一说:另一说:意志、志趣意志、志趣这就是礼呀这就是礼呀女:同女:同“汝汝”,你,你文言知识通假字通假字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今

4、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亡:亡:通通“无无”,没有,没有女:女:通通“汝汝”,你,你古今异义古今异义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情敏敏于事而慎于言于事而慎于言贤贤贤贤易易色色事君,能事君,能致致其身其身古古真诚真诚今今感情感情古古勤勉勤勉今今敏捷敏捷古古轻视轻视今今容易容易古古献出献出今今达到达到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推崇,推崇,动词动词;贤德,;贤德,形容词形容词识见宏远识见宏远贤能的人贤能的人兼词兼词,于何,从哪里,于何,从哪里语气词语气词疑问代词疑问代词,怎么,哪里,怎么,哪里 贤贤贤易色贤易色贤贤 贤贤者识其大者者识其大者 见见贤贤思齐思齐 仲尼仲尼焉焉学

5、学焉焉 莫不有文武之道莫不有文武之道焉焉 夫子夫子焉焉不学不学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名动,动,端正和充实自己端正和充实自己名名动,动,向别人卖弄向别人卖弄形形动,动,坚定坚定古之学者为古之学者为己己今之学者为今之学者为人人 博学而博学而笃笃志志倒装句倒装句介宾结构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在其中馁在其中馁”主谓倒装主谓倒装“樊须也小人哉樊须也小人哉”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而亦有何常师而亦有何常师”馁在其中矣馁在其中矣 小人哉,樊须也!小人哉,樊须也!而亦何常师之有而亦何常师之有课文解读课文解读 一讨论讨论孔子和子夏等人所说的孔子和子夏等人所说的“学学”,侧,侧重于重于“进德进德”、“修业修业”哪一个方面?哪

6、一个方面?“樊迟樊迟请学稼请学稼”为什么遭到孔子的训斥?为什么遭到孔子的训斥?侧重于侧重于“进德进德”。他们十分强调学习目的:他们十分强调学习目的:“君子学以致道君子学以致道”。学习学习“道道”,即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境界,即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境界,成就成就“文武之道文武之道”(实现周礼)。而(实现周礼)。而“修业修业”主要是技术层面上的,只能主要是技术层面上的,只能“成其事成其事”,达不,达不到到“道道”。孔子论学有两个概念,一是孔子论学有两个概念,一是“器器”,即把,即把纯粹的知识积累起来;一是纯粹的知识积累起来;一是“道道”,上升到道,上升到道德、规律层面,他提出德、规律层面,他提出“君子

7、不器君子不器”,要高层,要高层次的学习。次的学习。课文解读 二讨论讨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是知也”内涵深邃,充满哲学智慧。内涵深邃,充满哲学智慧。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一、实事求是。一、实事求是。不懂就是不懂,具有自知之明,是智慧不懂就是不懂,具有自知之明,是智慧的表现,也是正确的学习态度。的表现,也是正确的学习态度。二、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二、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通过努力可以将不知变为知。知识的探通过努力可以将不知变为知。知识的探求是无尽的,促使人一生中不断学习,永求是无尽的,促使人一生中不断学习,永不满足。不满足。课文解读 三论

8、语论语中虚词丰富,试举几例说明。中虚词丰富,试举几例说明。7 75 5章:章:“甚甚矣矣吾衰吾衰也也!久!久矣矣吾吾不复梦见周公!不复梦见周公!”甚甚:程度副词,:程度副词,可充当谓语可充当谓语也也:是用在判断句或是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后,表示肯定、陈述句后,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强调的语气。矣矣:用在陈述句后的语气词,这里表示出:用在陈述句后的语气词,这里表示出对自己对自己“衰衰”的惊讶和感叹的惊讶和感叹 下句的下句的“矣矣”用法相同,表示强烈感叹。用法相同,表示强烈感叹。“甚矣甚矣”“久矣久矣”谓语前置,更突出感慨的强烈。谓语前置,更突出感慨的强烈。再举一例也也:句尾语气词,:句尾语气词,肯

9、定语气,模仿学肯定语气,模仿学生背后的意见生背后的意见如如:假如,:假如,连词连词以以:介词,因为:介词,因为乎乎:用在句中,:用在句中,“于于”,表示,表示比较比较毋毋:否定副词,有:否定副词,有劝阻意劝阻意则则:连词,:连词,表强调表强调课文解读 三 补充论语论语虚词例析虚词例析111126 26“以以吾一日长吾一日长乎乎尔,尔,毋毋吾以也。居吾以也。居则则曰:曰:不吾知不吾知也也!如如或或知尔,知尔,则则何以何以哉哉?”或或:无定代词,:无定代词,“有人有人”则则:连词,与:连词,与“如如”相对,是假相对,是假设复句设复句何以何以:疑问代词与:疑问代词与介词结合介词结合哉哉:语气词,反问

10、。:语气词,反问。表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表意见这是孔子循循善诱学生言志的一段话,这是孔子循循善诱学生言志的一段话,大量的虚词将孔子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大量的虚词将孔子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见解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己见解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文言练习 四 关于关于“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章一章比比较各家对较各家对“攻攻”字、字、“已已”字是怎样理解的。字是怎样理解的。朱熹蔡节杨伯峻攻异端已专治专治(研习)(研习)非圣人之道非圣人之道甚甚与之角与之角(攻击)(攻击)(同朱熹)(同朱熹)(语气词,表(语气词,表确定语气)确定语气)批判批判(同(同蔡节蔡节)(同朱熹)(

11、同朱熹)不正确的议不正确的议论论消灭消灭(止)(止)再举一例文言练习 四 补充“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补充解释补充解释论语注疏(何晏注,邢邴疏):攻攻,治也。,治也。异端异端,谓诸子百家,谓诸子百家之书也。言人若不学正经善道,而治乎异端之书,斯之书也。言人若不学正经善道,而治乎异端之书,斯则为害之则为害之深深也。以其善道有统,故殊涂而同归。异端也。以其善道有统,故殊涂而同归。异端则不同归也。则不同归也。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宋代孙奕履斋示儿编:“攻攻,如攻人恶之攻;,如攻人恶之攻;已已,止也。谓攻其异端,使吾道明,则异端之害人者,止也。谓攻其异端,使吾道明,则异端之害人者自止。自止。”杨伯峻论语译注:攻攻:论语论语共用四次共用四次“攻攻”,“小子小子鸣鼓而之鸣鼓而之”“”“攻其恶,无攻人之恶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的三个的三个“攻攻”都都当当“攻击攻击”解,这里也不应例外。解,这里也不应例外。异端异端:孔子之时还:孔子之时还没有诸子百家,但和孔子相异的主张未必没有。没有诸子百家,但和孔子相异的主张未必没有。斯斯:连词。:连词。(“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仁,斯仁至矣”中“斯”就是这种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