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思政教育的“土力学”课程研究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0309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思政教育的“土力学”课程研究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思政教育的“土力学”课程研究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思政教育的“土力学”课程研究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地质教育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812024 年第 1 期我国 1978 年改革开放后就开始进行课程改 革1。1993 年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中,提出素质教育2。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2022 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在高校教育中全面融入思政教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4。除此之外,针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国家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高等教育系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新要求,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5

2、。文章基于上述教育背景,对思政元素融入“土力学”课程进行研究。土力学是一门研究土的结构、物理性质、渗透性、压缩性、抗剪强度、承载能力、稳定性以及动态影响的学科。它包含许多实际的方程、假设条件和参数,可以更好地了解土的工程应用6。土力学主要是介绍基本的力学原理、土体特有的力学性质以及试验规律和工程实践经验。本文依托于“土力学”课程,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基于思政教育的“土力学”课程研究综述孙永帅1,张 薇21.中国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

3、。本研究基于“土力学”课程,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塑造等方面挖掘“土力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力求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润物无声式融入思政元素。旨在增强学生对于“土力学”课程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开展土力学育人课程奠定基础。关键词:土力学;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372(2024)01-0081-06Title:Research Overview of the Curriculum of Soil Mechanics Base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uthor(s):SUN Yong

4、shuai,ZHANG WeiKeywords:soil mechanics;theoretical knowledge;professional competence收稿日期:2023-09-20;修回日期:2023-11-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的基覆面作用规律研究”(42107164)。作者简介:孙永帅,男,博士,主要从事工程地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投稿网址: 联系邮箱:引用格式:孙永帅,张薇.基于思政教育的“土力学”课程研究综述 J.中国地质教育,2024,33(1):81-86.值塑造 3 个方面分别分析土力学与思政元素的内在联系。旨在解决如何深入挖掘“

5、土力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土力学”课程的教学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土力学育人课程奠定基础。一、知识传授土力学研究土体的渗透、变形和强度特性以及与土的特性相关的工程问题。由“土力学”课程特点所决定的课程知识传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进行课堂教学和试验教学相结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力学中抽象的公式。1.理论知识“土力学”课程具有公式繁杂、实验多的特点,为了便于说明和计算可以使用三相图来帮助理清计算思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土力学”课程中的应用,也可以学习到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学生养成工程思维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土力学”课程中这样的思政教学

6、例子还有很多,文章根据土力学的研究方向将理论知识划分为土的渗流、应力、变形课程与教学82中国地质教育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2024 年第 1 期和强度 4 个方面对于相关知识进行分析7-8,并且挖掘其中存在的思政元素。(1)土的渗流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土的渗流主要是讲解土的渗流性和渗流规律,学生需要掌握渗流的物理意义并且要注意土是散粒多孔介质。这一章节既会讲解液体的一般规律也会讲解在土体中液体的特殊性的规律,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经验性的规律。学生既可以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学科之间的共同性,也可以体会到学科之间的差异性,比如渗透性讲的是土体中液体的作用规律,与

7、直接的液体的规律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又因为土体中的水的周围环境的复杂性而造成差异性。学生可以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需要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独立的9。书中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首先讲述一维渗流,并且通过运用达西定律对于一维渗流进行计算。逐步加深对于渗流的研究,提出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边界条件复杂,水流形态并不是一维存在的,更多的是二维或者三维的形态。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相关渗流量的推导,讲解数学方法在过程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结合的重要性并理解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工程工作思维方式,进行工程伦理教育10。学生还

8、需要掌握通过绘制流网进行渗流量计算。最后该章节讲述渗流引起的工程破坏问题主要有流土和管涌两大类。教师讲解过程中可以将两种工程破坏问题进行对比讲解,更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流土现象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釜底抽薪”等思政元素相结合,直观展示流土对工程的破坏。提醒学生在工程工作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工作,要深入思考,做到精益求精11。(2)土的应力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土的应力主要包括土的自重应力、附加应力、渗流力以及地震力等。这一章节有难度大、原理推理公式多、理论性强的特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12。在进行应力学习的时候是将土体看作一个各向均质的弹性体,在

9、后面学习过程中还会将土与别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假设成另一种便于计算的理想体。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13。由于土壤本身结构的复杂性质,计算土的应力时会将土壤模型进行简化计算,将土壤看成是一个半无限弹性体有侧限应变条件的土体,就简化成了一维计算过程。除此之外,在进行地基压力计算过程中是通过用荷载代替上部结构,将问题进行简化。这样引导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学会建立简化模型,学会换方向思考。但是在假设成理想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差。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误差形成的原理,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14。本章节的重点之

10、一是对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分析,并且得出超静孔隙水压力的起因是由于外荷载的增量引起的,土体可能处于一种受力不平衡的状态,容易发生渗流,长时间持续这种状态后,超静孔隙水压力会消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土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要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并且让学生体会到随时间的变化土体受力也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蕴含时间变换带来的事物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学习过程中也要不断接受新鲜知识,不能故步自封15。(3)土的变形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土体的变形。测定土体的特性的试验包括室内试验过程和现场试验过程,其中室内试验通过进行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对于土体特性进行测定,现场试验是通过荷载试验和

11、旁压试验测定土体的各项性质参数。书中主要是对室内试验的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掌握实验原理更好地在现场工作中解决问题,明确打好基础的重要性,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6。土体与其他材料的显著区别在于土体受历史应力影响显著,土体在历史上所承受的应力状况是不同的,在应力状态相同的条件下的土体,但是其变形特性相差非常大。学生在学习历史应力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理解“以古鉴今”“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的历史典故17。书中引入固结度的概念先推导某一点的固结度,在提出实际工程中某一点的固结度不好解决的问题后引入某一土层的平均固

12、结度的概念,并且通过公式推导得出,固结度等于某一时刻的沉降量与最终沉降量之比。所以在求某一个时刻土层的最终沉降量的时候就可以将问题转化成求某一个时刻的土层平均固结度的问题。学生熟练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师孙永帅等:基于思政教育的“土力学”课程研究综述83总第 129期引导学生将未知问题转换成已知问题,将难的问题转换成相对简单的问题18。(4)土的强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实际工程中与土的强度有关的破坏主要是滑坡、挡土支护结构的破坏、地基破坏和砂土的液化。德国的工程师莫尔在 1882 年提出应力圆理论,如图 1,假设作用在该单元体上的两个主应力为 1和 3,并且设定为 1 3,在单元体内与大主应力

13、 1作用平面成任意角 的 mn 平面上有正应力 和剪应力 7。莫尔圆圆周上各点的坐标就表示该点在相应平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通过应力圆可以分析出土体中一点的剪切破坏准则也就是土的极限平衡条件,仅仅通过数学图形分析可以得出莫尔圆位于抗剪强度包线下方、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以及超过抗剪强度包线三种情况,如图 2,在给定土的抗剪强度参数 c、以及土壤中某点的应力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将抗剪强度包线与莫尔圆展示在同一坐标系中7。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第三种情况莫尔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交是不存在的,因为土体一点的任何方向上的剪应力都不可能超过土的抗剪强度。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总结实际经验的时候要注意

14、理论结合实际19。将强度包线和破坏主应力线放在同一个坐标轴中可以发现两条线交于横轴一点,对于这一现象的理解可以用极限思维理解,强度包线和破坏主应力线分别是由莫尔圆上的点连成的线,莫尔圆向坐标系的负轴的变化趋势是趋于无穷小,最终成为一个点,所以两条来源于莫尔圆的线最终也会交于一点。这种极限思维在土力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汇集成点这种特殊情况的情境分析,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0。2.实践知识在“土力学”课程中,有 10 种不同的土工试验,包括但不限于密度测定、含水量测定、土粒比重测定、颗粒分析、界限含水量测定、击实测定、渗透测定、固结测定

15、、直接剪切测定以及三轴测定。为了提高学生对土力学知识的兴趣,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际测试,并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土力学,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完成试验作业和总结报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学生的实验课程还可以添加土力学知识综合实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但是,单纯的室内试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设备更新不及时、室内试验限制性较大且很容易脱离实践工程、实验教学时间不足等23。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投入,制约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国内

16、很多高校教师致力于解决相关问题。王倩24通过利用学校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立工地现场试验项目的模拟,以此克服室内试验的限制,提高学生在试验中的积极性并切实体会现场工地的问题解决难度,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从实际问题出发,多维度考虑解决方案。张龙菊等25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土壤特征,提出可以增加不 同的土壤样本,并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它们的击实、压缩和剪切特性。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土的形成原因,并了解环境和地质条件如何影响土,学生充分体验实际生产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充分发掘实验本身的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体会课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培

17、养当地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25-26。图 1 莫尔圆图 2 莫尔圆与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84中国地质教育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2024 年第 1 期二、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学生可以通过现场勘探、试验室测试、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深入了解“土力学”课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及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可以接触到一些土木工程事故,这些事故不仅对工程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社会和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面针对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工程事件案例并结合思政教育进行相关分析。1.案例一:三峡大坝2006 年 5 月 20 日 14 时,三峡大坝的最

18、后一道工序圆满结束,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水库正式落户中国长江西陵峡,是中国水利史上一个里程碑27。要讲三峡工程就不能不提三峡工程的选址以及三峡工程的工程背景。三峡工程坐落于湖北省宜昌市,这里河谷开阔,基岩为完整的花岗岩,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28。随着几代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日益深刻的理解,三峡工程应运而生,旨在利用长江三峡地区的水资源,实现拦截洪水、发电、航行等多种功能。三峡工程的建设面临着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下游围堰的防渗墙的施工。由于当地的地质环境十分复杂,槽孔深度也很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专家们采取了多种技术措施,如预灌浓浆、优质泥浆固壁等,以期

19、达到最佳的防渗效果29。讲述浩大的工程设施,激发学生学习土力学的动力和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于专业的热爱30。2.案例二:汶川地震及唐家山堰塞湖汶川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龙门山构造带。龙门山构造带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共同作用下,多次遭遇了剧烈的地震,使其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山脉中地形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其中有超过 1/3 的经济损失源自 15000 个不同程度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31。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地震造成的规模最大、威胁最大的堰塞湖。其形成就是由于地震后的大滑坡。唐家山堰塞湖的最终处理方案就是在堆积体较低的地方开渠引流,水库溢流漫顶溃口。工程实施是形成一条横断面呈梯

20、形的泄流槽,并且后续为了增加泄流速度,在已有的泄流槽的基础上继续开辟新的引流槽,为了抢险施工需要,又在现有的泄流槽中增加临时挡水堤。最终通过不断地对溢流槽进行扩宽、加深,应急处置成功32。除了唐家山堰塞湖外还有易贡滑坡形成的堰塞湖也是采用的相同的预案措施。向同学们讲解汶川地震以及唐家山堰塞湖的紧急预案,提升同学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心,以及对于工作的敬业心。除此之外,通过学习汶川地震中的救灾救援事迹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3.案例三:长江大堤决口事件选用的案例是 1998 年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决口事件。对周边土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防洪墙墙基处理不当,混凝土标号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偷工减料33。在洪水季

21、节,高水位和长时间的浸泡导致降水渗压力等于甚至大于土的水下容重,土体的有效压力降为零,土体强度降低且软弱地层发生液化,散状颗粒和细砂被带走,地下水的渗流速度加快,渗径缩短,水力梯度增大,最终形成泡泉和管涌,造成堤基穿水。除此之外河流本身存在的侧蚀也是发生决口的因素之一34。通过给学生讲述案例,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案例中的能力。提醒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按照工程规定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对于学生的工程伦理方面的教育35。对土木工程事故的分析和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力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到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为未来的工程建

22、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三、价值塑造文章主要从土力学的学术大师和国家典型战略与发展方向两个方面分析土力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着重提出相关工程对于社会影响及其历史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制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最终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及其与相关工程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1.土力学相关典型人物通过展现先贤的榜样,教师可以指引学生们勇于挑战困境,勇于超越自我,以“大国工匠”的精神为指南,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唤醒他们为实现祖国的梦想而奋斗的热忱36。提到土力学就不得不说,现代土力学之父太沙基。太沙基是第一个注重土的工程性质和土工试验的人,并且写出第一本土力学专著,致力于解决土的相

23、关工程问题。1923 年太沙基发表了渗透固结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研究土体的固结过程,同时提出了土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即有孙永帅等:基于思政教育的“土力学”课程研究综述85总第 129期效应力原理。太沙基一生致力于研究,由于学术和工程实践上的卓越成就他获得过 9 个名誉博士学位且受过多种奖励。向学生们介绍土力学之父,引导学生学习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刻思考,并且不能间断学习37。比如,讲述我国土力学的奠基人冯国栋。冯国栋致力于推动学科建设,主持组织土工技术培训班,积极普及推广相关技术。除此之外,冯国栋积极投身于工程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倒滤层”解决大堤的管涌问题,用自己对工程的热血服务于社会,多次获得

24、嘉奖。用冯先生的事迹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情,学习冯老先生对工程的专注钻研的精神以及投身于社会实践工程中的拼搏精神38。除此之外,还可以讲述我国首位岩土工程专业的院士黄文熙先生,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拱坝计算的栅格法,提出了可以反映土的应力路径的三维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也是国内外公认的动三轴试验的首创者。学习黄文熙先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于土力学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大国工匠的创新思维39。2.土力学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倡议和方向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方向学习相关土力学知识,针对性学习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将自己

25、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明确未来科研的方向,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学,增强对于未来工作的自信心。例如,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强调,应该以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到港口、码头、航道、桥梁等重大建设项目中,发挥土力学的作用,解决目前主要发生的钻井平台在波、流荷载作用下底部桩基破坏造成的滑坡等问题,主要通过运用土力学中桩基荷载传递机理以及桩基承载力计算进行实际问题解决36。“一带一路”倡议实践中,在援非过程中成功解决火山渣填料以及铁路路基沉降的问题,成功建设我国海外“中国化”的铁路项目亚吉铁路40。铁路建设过程是对土力学进行综合

26、应用的过程,不仅要进行地基承载力分析,还要对土壤应力进行综合分析。学习这些案例可以提升学生对国家综合国力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例如乡村振兴战略,这就将土力学的关注点从大型水利设施工程转向乡村内部的小型的水利设施。小型水库存在边坡稳定性的问题,村中农田灌溉存在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学生了解相关的内容,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切实存在需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地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能力就有了更高的 要求41。四、结论与讨论对学生的教育包括相关的知识教育以及能力教育,除此之外要进行价值观培养与指引。将价值培养

27、和土力学进行结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工程伦理态度。文章基于“土力学”课程,详细分析土力学重要的理论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运用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实际课程中,通过课程加入案例分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思政元素融入“土力学”课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本文总结了相关土力学实验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思考。介绍学术大师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倡议用以提升学生的学科自信以及责任感,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坚持严谨的执业态度,具有严肃的执业法律意识,从而成为全面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参考文献:1 赵昌木,徐继存.我国课程改革研究

28、 20 年:回顾与前瞻 J.课程 教材 教法,2002(1):3-10.2 王蓓,彭泽平.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60 年:历程与经验 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0):26-31,86.3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EB/OL.(2020-08-31)2023-06-20.https:/ 朱秀清,宋爱红,王旭.土力学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80-81.5 冯双喜,雷华阳,刘景锦,等.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讨 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6):32-38.6 蒋水华,夏陈玮,章浩龙,等.土力学课程

29、思政教学方法探索 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6):81-86.7 刘松玉.土力学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8 李广信,张丙印,于玉贞.土力学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9 高笑娟,李跃辉.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6):123-129.86中国地质教育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2024 年第 1 期10 黎莹,廖红建.新时代土力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19(4):228-231.11 刘艳,李伟华,房倩.将思政教育引入土力学教学的探索

30、 J.教育现代化,2020,7(2):137-138.12 周岭.“材料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110-111.13 张苇,杨万斌.“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研究 J.安徽建筑,2023,30(1):118-120.14 陈亮,刘丹,吕鑫颖.融入思政理念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J.福建建材,2021(4):116-118.15 梅瑞斌,包立,王晓强,等.塑性力学类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J.机械设计,2020,37(增刊 2):281-285.16 王恩波,昝文博,王扶义.思政元素融入“土力学”课程的实践探索 J.砖瓦,2022(3):182-

31、184.17 杨晓东,陈冬梅,米红林,等.工科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土力学”课程为例 J.喀什大学学报,2021,42(6):114-116.18 张士科,肖建清,李军华.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效性建设路径探讨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为例 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2):135-140.19 张科,纳学梅.课程思政融入土力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高教学刊,2021(8):113-116.20 匡亚川,向平,刘小洁,等.极限思维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7):175-178.21 代国忠,史贵才,吴晓枫.“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与

32、教学改革探索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1028-1030.22 张艳美,栾雅琳,王斌.基于能力培养的土力学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实践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3):206-208,212.23 黎桉君,汪时机,李贤.多元混合式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6):159-167.24 王倩.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 J.福建交通科技,2023(3):91-94.25 张龙菊,王新刚,杨保存,等.区域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实验教学优化 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6):172-173.26 杨伟峰,刘欢,顾

33、春生,等.岩土工程专业综合性设计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144-146,158.27 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11):17.28 刘宇利.工科专业课堂从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以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为例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0):94-95.29 李舜才,李焰.三峡工程二期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难点与对策 J.湖北水力发电,2000(2):15-18.30 刘翠然,黄志全,张东晓,等.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探索 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3):86-90.31 殷跃平.汶川

34、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J.工程地质学报,2008(4):433-444.32 陈晓清,崔鹏,赵万玉,等.“5 12”汶川地震堰塞湖应急处置措施的讨论以唐家山堰塞湖为例 J.山地学报,2010,28(3):350-357.33 许其宽.由九江城防大堤决口所想到的 J.治淮,1998(11):19-20.34 肖承煌.长江九江决口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J.江西地质,1999(3):41-46.35 李新军.弘扬抗洪精神 发展水电事业 长江九江干堤决口封堵记实 J.水力发电,1998(11):1-4.36 胡丹,李芬,孙亮,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研究 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35、2021,23(4):118-121.37 王国义.谈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 J.重庆建筑,2021,20(11):61-63.38 深切缅怀杰出岩土力学家冯国栋先生 J.土工基础,2023,37(1):2,161.39 史佩栋,高大钊.20 世纪我国岩土工程学科发展若干大事述要献给我国岩土工程一代宗师黄文熙先生 J.岩土工程界,2001(2):5-6.40 张俊云,冯君.土力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的教学实践 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6):61-66.41 方娟,罗爱忠,陈昌禄,等.新工科理念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0):53-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