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际比较视野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探索——基于中美4所高校的对比.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9850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比较视野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探索——基于中美4所高校的对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际比较视野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探索——基于中美4所高校的对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际比较视野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探索——基于中美4所高校的对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5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国际比较视野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探索基于中美 4 所高校的对比夏莉艳(扬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当前,各高校积极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内容是对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设置不仅决定着本科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农业经济管理(以下简称农经)是管理学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在我国普遍设在农林院校和少数综合性大学内,农经专业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三农”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及整个国家的社会

2、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对农经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农经培养方案已不尽如人意,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培养方向不明,课程内容、结构欠佳等问题,导致农经学生就业率不高,转专业盛行。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除了总结国内兄弟院校的有益经验以外,还须把眼光放到发达国家大学身上,借鉴国外先进大学农经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选取中美 4 所高校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其中的美国大学是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农业、消费经济系和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创建于1867 年,是一所享有世界声望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有公立常春藤

3、之称。农业、消费经济系隶属于该校农业、消费和环境科学学院,该系成立至今已有 75 年历史,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享誉全球,目前本科生规模有 700 余人之多1。堪萨斯州立大学创建于 1863 年,同样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百年名校,其中的植物病理学、动物医学、农艺学、面制品科学和管理在全美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农基金项目:教育部农经教指委 2021 年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项目(NJX21024);扬州大学 2019 教学改革项目(YZUJX2019-56C)作者简介:夏莉艳(1965-),女,管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高等教育改革。摘要:在深入分析美国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本科人

4、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国内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课程设置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较为充分的认识。该文提出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要调整教学重心,从重视对农业政策的分析,转向培养学生了解市场和为涉农企业服务的技能;开设门类齐全的通识课程,重视写作训练;细分专业方向,以差异化课程群设计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和就业需求;开设跨学科的组合专业,提高选修课比重,构建个人发展的能力知识体系。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课程;学科;就业中图分类号院C961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9902渊2024冤05-0131-07Abstract:Based on the

5、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related major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this paper has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gap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iculum ofagricultural economic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domesticuniversities,and puts

6、forwardthatinthecontextof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For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they adjust theirfocus on teaching by changing from stressing theimportance of th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olicy to developing students skills to enable them to understand the market and serveagricult

7、ure-related enterprises;they set up a full range of general course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writing training;they subdivideprofessional directions to meet students different learning and employment needs with differentiated course group design;they set upinterdisciplinarycombinedmajorstoincreasethe

8、proportionofelectivecoursesandbuildaknowledgesystemofpersonaldevelopment.Keywords: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talent training;curriculum;discipline;employmentDOI:10.20028/j.zhnydk.2024.05.032131-2024 年 5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业经济学专业设在农学院内,有本科、硕士和博士项目,还有与农经专业相近的农业商业及商学院,相关课程设置全面

9、,有利于学生跨专业学习。在全球农经专业萎缩的背景下,上述 2 所高校还保留完整的农业经济学系科名称,专业覆盖面广、课程设置全面、学生规模较大,与我国的农经专业有很强的可比性,有利于发现和改进我国农经专业培养的短板淤。国内院校本文选取 A 和 B 两所大学,A 大学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经专业设在该校商学院内,B 大学是我国一流的农业大学,专业设在经济管理学院内。本文以上述 2 所学校农经专业课程设置为例,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农业、消费经济系和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进行对比,找出我国高校与美国大学农经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差距与不足,对缩小我国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与世界先进大学

10、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提供借鉴参考。1美国大学农经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观念与举措1.1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农业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为理论和工具,研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和农民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西方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培养方向经历了 3 次比较大的演变。早期的农业经济学是为农场经营服务的,研究如何用经济学理论帮助农场主增加产量和收入,这个阶段农业经济学科的培养方向是农场经营管理人才。20 世纪 30 年代之后,美国农产品大量过剩导致农业危机和农场主破产频发,为了挽救深陷危机的农业经济,自 1933 年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出台了历时半个多世纪

11、的农业调整政策,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对农场主的大量补贴和政策干预农业经济,缓解农业危机,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此阶段农业经济学科在培养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同时,农业政策研究也成为学科的主要任务。20 世纪末期,随着西方国家城市化的陆续结束,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小部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取消对农业特殊的支持和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国农业政策逐渐向自由市场方向靠拢,对农业政策的研究需求逐渐减少2。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及食品产业的快速扩张,农业生产环节以外的部门,如生产资料的投入、农业信贷、农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创造的附加值和就业是农业生产部门的 2 倍,使农业经济学家不得不考虑农业产中环节以外的经济问题;同时

12、,在农业内部,家庭农场也越来越向工厂化企业转变,因此,单纯研究“农场问题(Farm Problem)”已不能反映美国农业产业链的全貌。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链内部生产、加工交易环节不断增加,农产品加工商和贸易商的影响日益强大,不同生产主体在交易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农业产业中的合约关系变得日益重要,因此,改进农业产业效率的指向是对农业综合企业(Agribusiness)的教育和研究3。随着农业增加值和就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农业经济学的政策研究影响力也在下降,农业经济学科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在过去的 30 年,欧美发达国家一些院校的农业经济系或者被取缔关闭,或者转型

13、为应用经济系(如康纳尔大学、明尼苏达大学),或者并入经济系(如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2;美国 58个提供农业经济学学位的学校只有 31%保留了原来的“农业经济系”名称3,其他的院校在系科名称中加入食品经济、资源经济、消费经济及涉农企业管理等词语(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农业、消费经济系),将传统的农业经济学研究范围,延伸到现代食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某些大学虽然保留了农业经济系原名称,但其研究重点发生了改变,如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研究重心转变为农业综合企业管理和食品市场营销。在其他发达国家,如在德国和日本,农业经济系也在萎缩,其教授职位逐年减少。美国那些保

14、留下来的农业经济系,其最大的特点是将研究和教学重心由“农业政策分析”转向“农业市场研究”。在这些国家,农业经济系对学生吸引力最大的培养方向为涉农企业管理及其相关专业,包括食品市场营销等,因为这些专业方向更能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如19901999 年期间,美国大学农业经济学本科的就读人数由 4 693 人下降到 3 518 人,而就读农业综合企业管理的人数由 8 238 人增加到 10 053 人3,也就是说,有近70%的农经相关系科学生选择农业综合企业管理专业。1.2开设门类齐全的通识课程袁重视广博知识教育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心智训练和用知识装备心智

15、,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辨别力、分析力、判断力,挖掘学生天赋潜能,以及培养学生国家民族认同和价值观,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通常呈现出文理兼容的特征。如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他们认为通过本科专业学习,探索和评估学生对本科专业的知识深度。而学生的知识广度是通过通识课程来探索的。堪萨斯州立大学的通识计划鼓励学生成为智力探索者,这种广泛的接触旨在唤醒和激发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该校的通识课程涵盖 8 个领域,要求每位学生132-2024 年 5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必须成功完成通识所有领域的学分课程,但学生在每

16、个领域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量都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对专业和其他兴趣的选择。这 8 个领域包括:淤审美体验和阐释理解。旨在提高学生对文学、表演、视觉艺术的审美反应。于实证和定量推理。学生将收集和评论信息,了解特定结果的可能性。盂道德推理和责任。学生将思考道德困境,在面对现实生活时做出正确的决定。榆全球问题和前景。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各地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政策和习俗。虞历史观点。学生将认识到需要了解过去,深思熟虑地考虑未来。愚美国内部的人的多样性。将培养对自我的认识,以及美国社会群体关系如何影响人们感知和体验的多种观点。舆自然科学和物理科学。余社会科学。可见,堪萨斯州立大学通识教育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17、探索学科之间的关系,培养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能力。学生接触不同学科领域,通识项目塑造了全面的思想家,帮助学生为职业生涯、研究生院、其他研究生经历做好准备4。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农业、消费经济系为了培养学生多学科的宽广视野,在通识教育上要求学生在学校提供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类课程、人文科学类课程、社会和行为科学课程及文化研究类课程中分别选修,前 3 类课程至少要修满 2 门,而在文化研究方面还规定学生要从学校提供的课程中至少选修一门西方文化课程、一门非西方文化课程、一门美国少数民族文化课程1。这种课程安排既可以避免学生的学习领域狭窄,强调了学生应掌握的共同知识,又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选择权,使学

18、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通过增开外国文化类课程,使学生理解文明的多样性,从而实现通识教育探索知识、培养能力、基础广博的目的。1.3开设多门写作必修课袁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口语交流能力等,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写作和口语演讲能力的训练,他们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媒介,头脑中清晰的思维需要通过文字表达出来1。写作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掌握必要的修辞技巧,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以及进行学术研究所需要的高级研究技能。因此,美国大学一般要求学生修习多门写作课,如斯坦福大学的写作课包括 3 门:写作 1、写作 2、专

19、业写作,要求所有本科生必须完成5。伊利诺伊大学农业、消费经济系要求学生必须修完 3 门指定难度的写作演讲课,包括一门高级写作课,上述课程均从在学校发布的课程中选修1。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在第一、第二、第三学期分别开设 3 门难度级别不同的写作课(Expository Writing)和公共演讲(Public Speaking)必修课4。1.4细分专业方向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就业需求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农业、消费经济系为学生开出涵盖经济、管理、食品、资源、环境、农业政策法律和贸易,以及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等跨越广泛学科领域的课程。国内高校的农经系为了提高

20、学生的就业面,也开出了数量众多、涉足广泛的选修课(如 A 大学农经系的选修课多达 30多门),但问题是学生没有时间全部选修,如果学生选课分散很多课程是无法开课的,导致所选修的课程比较杂乱,浅尝辄止,形不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美国大学农经相关专业则将众多的课程进行细分,形成一个个不同学习方向(类似于课程群),同一方向内的课程是有一定逻辑关联的一系列课程,相当于一个培训计划或课程体系,学生除了完成专业核心必修课的学习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课程,完成所需要的学分。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农业、消费经济系设有 9 个不同的学习方向,分别是农业会计、大型农业企业市场和管理、农业综合

21、企业金融、消费经济和金融、环境经济和政策、农场管理、财务规划、政策与国际贸易和发展及公共政策和法律等方向,每一个方向由一系列必修、选修课程群组成,学生根据自己爱好、专长选修不同主修方向,实现个人就业去向的分流1。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分为农业经济学和农业综合企业管理 2 个专业,农业综合企业管理专业又细分为农业综合企业方向、国际农业综合企业方向、食品工业经济方向和农产品销售方向;农业经济学专业细分为农场管理方向、特殊行业方向、兽医预科、法律预科、自然资源与环境方向和定量分析方向。除了规定每学期修习的必修课以外,各学习方向还要求在特定领域课程群内选修,并且对其选修的学分数做了规定,如法律预科方

22、向的选修课程群有自然科学类课程群、与法律类相关的课程群、农业经济类课程群和农业食品科学技术类课程群。每一个细分方向的课程群种类有所不同,如定量分析方向选修课程群提供大量的数量分析课程,有价格分析与预测、经济数学、数学模型、营销研究和统计质量控制等课程,在食品工业方向选修课程群提供营养学基础、肉食品科学、肉食品价格等课程。通过细分学习方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选择更加灵活的、理性广泛的学习体系,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增强学生在某一细分领域的学习深度,探索和塑133-2024 年 5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造自己的知识体

23、系,满足个体发展需要4。1.5设立辅修专业袁鼓励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世界的问题日趋复杂,很多问题靠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解决,需要人们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技能。美国大学跨学科培养是通过通识教育、跨学科课程、设立辅修专业项目等方式进行的。学生除了本专业学习以外,还可以选修一到两个辅修专业,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专业组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伊利诺伊大学农业、消费经济系开设了 3 个跨学科辅修专业,分别是粮食和农业综合企业管理、环境经济学、法律和国际发展经济学1。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开设 3 个辅修专业:涉农企业管理、农业经济学、农产品营销4。这种跨学科培养不仅提升受教

24、育者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领域,目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1.6选修课比重高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中美大学在教学管理上均采用学分制、选课制。学分制的理念是学习自由,其表现形式为选课制。学分制并不意味着全部的课程都由学生任意选择,而是根据专业需要,制定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因为完全由学生任意选修,学生有可能避难就易、杂乱无章地选课,形不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限制学生选课,又会导致压抑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目前大多数国内外高校都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形式。所不同的是美国高校选修课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如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经

25、济系农业综合企业管理方向所要求的 127 个学分中只有 53 个学分是必修课,其余都是限定范围选修和自由选修课。以农业综合企业管理方向为例,在专业选修课中,要求在自然科学如普通化学、生物学原理、基础物理学等课程群中选修 8个学分;在商科如管理原理、金融学、会计等课程群中选修 9 个学分;在农业经济学的课程群中选修 9 个学分;在农业和食品科学技术课程如作物学、园艺学、动物科学等课程群中选修 6 个学分。且对选修课的难度做了限定,如自然科学课程群和农业食品技术科学课程群中选修课的难度是最低难度等级,而农业经济学科选修课程群的难度较高4。2我国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2.1人才培养方向上未能与市

26、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我国传统的居民食物消费主要来自于本地未经加工的农产品,农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并不是农业部门关注的问题。同时,由于农户的超小规模经营,针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管理研究没有意义,因此,早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涉农的宏观政策研究方面。我国庞大的农业人口和就业,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性要远高于发达国家,国家需要大量的“三农”问题研究人才和从事农村工作的管理干部,因此,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大量的农经毕业生进入各级政府部门和高校等科研单位,农经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去向上实现了较好的对接。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速扩张

27、,2010 年在校学生数比1990 年增加了 10 倍,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一方面满足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求大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及时调整,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由于高等教育转型的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果出现了大学生供需市场结构性矛盾。就农经专业而言,伴随着政府部门对农经人才吸纳的饱和,尽管农村经济问题在我国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但决策当局有自己的智库,一般的学者只是起到对已制定的政策进行解读的作用,而且农经传统的研究领域被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蚕食,农经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生了变化,从政府部门为主转向以企业为主、继续深造和事业单位为辅的

28、格局,企业(包括城市企业)逐渐成为接纳农经毕业生就业的主体。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城市人口集聚导致跨区域农产品需求增加,农产品远距离销售使得农产品运输、包装变得更加重要;农业规模经营取代小农户生产,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加工食品和外出用餐人数增多,饮食业和食品加工业快速扩张;农业小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合同契约日益重要;农产品交易环节的增加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建立农业的标准化和可追溯系统等,也就是说,农户生产以外的产业部门的稳定和生产力影响到农业全产业链效率,农业经济学者必须考虑农业环节以外的经济问题。而食品加工、

29、农产品物流、包装、分销、农业金融服务和贸易等产业部门也就成为农经毕业生天然的就业市场。然而从 A、B 大学农经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来看,我国高校的农经专业教学仍然以理论和政策研究为中心,设置了大量的经济理论课和落实国家农业经济相关政策的课程,管理学方面的课程较少,涉及到农产品加工环节、流通环节的教学内容并不深入3,学生在企业实操方面的训练远远不够,常常出现学生就业难度大,市场适应能力弱的现象,有研究表明,农经专业在中国已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6。可见我国大学的农经专业,仍134-2024 年 5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然是以培养农业政策研究

30、人才为主,尚未过渡到以市场和涉农企业培养人才为主的阶段。2.2通识公选课设置随意袁写作演讲重视不够与美国大学相比,我国高校通识课在广博知识学习和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国高校的通识课是由反映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政治课、制度化的新生军事训练课、提高身体素质的公共体育课、作为工具课的外语和计算机,以及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学科宽泛庞杂的公共选修课组成。其中公选课承担着广博知识教育的重担,但现实中大多数高校对公选课重视不够,仅把公选课作为专业教育之外的补充,是对原来专业教育模式培养目标的一种修正,没能全面反映通识教育思想。公选课设置随意,因人设课现象极为普遍;对公选课审核比较宽松,缺乏全校层面的

31、统筹规划7,导致高校公选课体系结构失衡,学科分布失衡;公选课学分要求较少,如 A 大学农经系要求学生公选课选满 5 门课,10 个学分即达到毕业要求,靠这点儿点缀课程来获取广博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此外,A 大学对公共选修课没有任何限定,学生选出的课可能是避难就易,学生仅从一门狭窄的学科学习到另一门狭窄的学科学习而已,并不能掌握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在联系;不能保证学生文理兼容,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由此也就不能达到提高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增加广博知识的目的。语言是思想的工具,对大学生来讲,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通过文字把自己的想法、主张表达出来,写作训练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眼光,辨识问题的意识、

32、批判思维的习惯、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有效表达技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美国大学对写作课非常重视,把写作课列为通识课中的必修课,上述美国 2 所高校要求学生必须修习 3 门以上写作课。而 A 大学农经系只开 1 门写作选修课,仅供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选修,如果选修学生达不到开课人数,往往也是开不成课的。B大学农经专业开设 1 门写作与表达的通识课,显然,我国高校对写作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2.3专业课过于强调野学科中心冶袁忽视就业需求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固然需要依靠学科体系对课程进行构建,但也需要根据社会职业需求创新课程,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特别是对普通的本科院校而言,人才培养定位要有别于学术

33、型人才培养,课程内容应不限于学科基础知识,而应更加注重学生的通识技能、专业技能、实践技能的培养。从农经系的专业课设置来看,确实符合农业经济管理的学科特征,与其培养的目标农村经济理论研究者和农村工作干部相契合,但却不适应产业化背景下社会对农经人才的需求。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社会需要大量的实践性、实用性专业人才,如随着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农业企业亟需懂经营的微观企业管理人才、财会人才、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人才,以及农村金融、保险和农产品期货交易人才,土地和宅基地交易人才,粮食和农产品加工、储存及国际市场营销人才等。从 A、B 大学的课程设置来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8,表现如下:一是

34、宏观经济理论课多,微观企业管理等应用型课程较少:二是由于强调学科中心,忽视社会就业需求,A、B 大学农经系大量的带“农”字头的课程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范围狭窄,也使得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岗位不相适应,给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因为缺少农经专业的市场需求,大量毕业生与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竞争存在先天不足)。2.4专业选修课没有细分归类袁导致学生选课杂乱无章为了提高农经学生的就业率,A 大学农经系开出了门数较多的专业选修课,涉及经济、管理、土地、农村社会、贸易、保险、金融、期货,以及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写作、专业英语等宽泛领域,但存在问题:首先,学生们不可能修这么多的课程,大约只需要修完 10 门课即可

35、达到学位学分的要求,而在这 10 门课中,如果学生选课比较分散,课程也是无法开成的,通常是由学院指定学生选修某些课,如此,剥夺了学生自由选课的权限;其次,这些选修课程虽然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但是课程之间的联系较弱,形不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如同一堆课程的拼盘,学生难以受到系统的专业教育。课程没有聚焦某一专业分支领域,致使学生学习的深度不够,泛泛而学,所学知识呈现碎片化,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很好胜任。因为每一门课程的效用实际上只有在与其他课程关联中才能体现出来,一个学生的素质养成应是课程总体的作用,而不是一门一门课程单独作用的简单相加。B 大学农经系对专业选修课分了 2 个培养方向,产业与市场方

36、向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与前述美国大学的农经相关专业相比较,乃是粗分,而不是细分,如其产业与市场方向的选修课为农产品市场学、技术经济学、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外国农业经济、世界农产品贸易、土地经济学、财务会计、经济学经典文献研读、中级微观经济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农业政策学、财政与税收、经济数学、实验经济学和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等,与美国大学农经相关专业相比,宏观经济理论课程多,企业实训课程较少,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仍然呈现碎片化。135-2024 年 5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2.5课程安排刚性有余袁弹性不足袁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学分制

37、的优势是创造一个环境使学生自己发现和构建一系列能力,学生在自主选课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激发学生对某些学科领域的探索,形成个性化成长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安排刚性有余,弹性不足,表现为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科目、内容、进度整齐划一,课程缺乏个性化和适应性。近年来,高校试图通过学分制、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改变这一现状,以促成个体差异化发展,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改革效果不尽人意8。目前,A 大学农经系通识公选课的学分仅为 10 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 6%左右,专业选修课基本上是指定选修,再加上创新创业课程,意味着 90%以上的时间学生仍以专业班为单位,按照统

38、一的课表学习相同的科目,大量的固定时间的学习安排,压缩了学生自主选课、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不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规划,显然,我国大学的学分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6缺少跨专业学习袁不利于培养复合人才当今世界,人们面对的社会、经济问题和科技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问题靠单一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无法解决,需要人们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手段加以应对,如此,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劳动者具有多项知识和专业技能。如商科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跨学科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多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他们如何将教育经历的不同元素联

39、系和思考起来,以便应对日益复杂、全球化的社会准备多种解决方案。美国大学非常重视跨学科学习,通过设置辅修专业、跨学科选课培养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在跨学科培养方面与美国大学相比差距较大,很多学校没有辅修专业,双学位本科生非常少;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仅考虑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专业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各学科领域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课程共享机制;导致学科之间知识彼此孤立和隔离,通识课程也没能很好地起到跨学科培养的作用。3完善我国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3.1只有学校层面整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袁才有可能实现农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具体的农经系而言,农经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在学校总体的培养

40、模式改革框架下进行,如完善公选课课程体系和选课规定,设立跨专业培养的辅修专业,设立模块化的农经课程体系;开设覆盖经济、管理、资源、环境和食物消费等众多的选修课;学分制下学生走班上课,自由地选择修学时间、课程、年限,师资、教室、宿舍,相应的后勤保障也要调整。如果没有学校培养模式改革的大环境,即便农经系有强烈的改革意愿,自发启动改革,改革也不能持久,更不能彻底。3.2调整教学重心袁提高农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能否培养社会需要的适用人才是大学和学科得以生存的基础。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农经专业必须调整教学重心,从以分析和研究、解读政策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了解市场和为涉农企业服务的技能。从美国农业经济系转

41、型的经验来看,可以把农经大学科细分为不同的培养方向,对学生采取分类培养机制,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培养方向学习,以政策研究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经济学方向和以市场与涉农企业研究为主的现代农业经济学方向,兼顾学生个人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随着我国市场化的推进和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创造者,农经未来的毕业生,尤其是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是企业,企业需要大量的实用性人才,要求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在教授经济理论的同时,调整教学重心,为学生提供大量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训课程;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观转移到关注学生技术技能的养成,开发整合科学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社会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使毕业生能更好

42、地应对未来工作和职业挑战。3.3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落到实处目前,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未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问题:一是公选课因人设课,课程体系不是根据通识教育目标内容来设置,而是根据教师自愿开课而设置,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补充;二是固定班级上课问题,不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而是以学校管理便利为考量,忽视学生的选择权力。因此,要打破固定班级授课制度,提高选修课的比重,给学生充分地选择专业的权力、选择课程和教师的权力,不以教师完成工作量设立课程,实行教师竞争上岗,如同一门课可以有多位教师开设,激励教师上好课、开新课;梳理课程体系,改变因人设课情形,提高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3.4完善课程体

43、系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对农经系学生的写作课训练,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公选课选修中,应限定学生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艺术和文化研究几方面分别进行选修;拓136-2024 年 5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行评价,从而构建起耕读文化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多维一体的考评机制。4结束语耕读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文化瑰宝,蕴含着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展现出爱国主义情怀和乡土人文情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背景下,耕读文化能够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重要精神力量,为新时代知农爱农人才提供精神动力和实践经验。涉农高职要完成培养输送更多知农爱农专业技

44、术性人才的重任,就必须坚持以守正创新的态度传承耕读文化、创新耕读文化,努力挖掘新时代耕读文化与思政课的契合点,引导广大涉农高职学生践行耕读理念,提升他们服务“三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保障乡村人才振兴不懈奋斗。参考文献院1 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J.中国人才,2021(4):6.2 袁同凯.从耕读教育变迁看乡村教育的“位育”之道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2,14(3):123-134.3 习近平同志 论“三农”工作 主要篇目介绍EB/OL.http:/ 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EB/OL.http:/ 魏云云.参与

45、式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2,38(11):53-59.6 李玉清,邹静.农业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难点及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14(5):38-40.7 曹东勃,宋锐.农耕文化:乡村振兴的伦理本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44-153.8 吕叙杰,刘广乐.论耕读文化的价值意蕴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43-45.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视野;突破学科限制,增设辅修专业,改变完全由本专业来安排课程的做法和模式,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将农经学科细分为不同的培养方向,构建数量充足的模块课程,使

46、学生在完成学科基础课的学习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一个或几个模块内选课,同一模块的课程围绕这一细分学科展开,从而避免学生选课的杂乱无章,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聚焦某一模块选课,使学生能够将相关的知识领域学深学透,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岗位工作,获得现实世界中开启自己职业的能力。通过构建课程模块,使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得以优化,同时,教学内容覆盖面更广,涉及科目更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某些领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注释:淤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宽泛,包含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村与区域发展、食品经济管理、粮食安全和农民问题等多个领域,而且随着经济环

47、境的变化,其学科外延仍在不断扩展。美国一些开设农业经济专业的高校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系科名称中加入了食品经济、资源经济、消费经济和企业管理等词语,反映了美国农业经济学科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延伸和扩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强化传统的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技术经济、农村企业管理等领域研究的同时,也在向食品经济、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村扶贫开发和农户风险管理等方面延伸,因此,尽管中美两国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名称不同,但不妨碍对其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参考文献院1夏莉艳.中美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以扬州大学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20

48、(1):103-111.2于晓华,郭沛.农业经济学科危机及未来发展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5(8):89-96.3陈风波.美国 Agribusiness 学科发展及对中国农经学科的借鉴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4):454-460.4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官网 EB/OL.https:/www.k-state.edu/a原cademics/majors-programs/agricultural-economics-degree/.5刘学东,陆玲,魏亚,等.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分类必修课程设置研究J.高教探索,2020(9):80-86.6崔宝玉.综合性大学农村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安徽大学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6):126-131.7 崔芸,黄文勇,林宇键.高校公选课课程建设探索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9(1):82-86.8 牟延林.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进程中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9):84-91.渊上接 130 页冤1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