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的广州城中村微改造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9646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的广州城中村微改造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的广州城中村微改造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的广州城中村微改造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规划与管理 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的广州城中村微改造策略研究陈业鹏(华南农业大学)【摘要】文章将以“城市针灸”理念作为指导,采用“微改造”的更新手法,针对城中村内存在的各项人居环境问题制定病理学整治策略、功能转换策略、交往空间策略、文化传承策略等微改造策略。【关键词】城中村;微改造;人居环境中图分类号:TU984.114 DOI:10.13655/ki.ibci.2024.02.021Research on the Micro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Guangzhou Urban Villag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Urban Ac

2、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HEN Ye-peng(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bstract】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urba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his paper adopts the updating method of micro-transformation to formulate micro-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pathologic remediation strategy,functional

3、 transformation strategy,communication space strategy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strategy for various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urban villages.【Keywords】urban village;micro renovation;residential environment1 广州城中村现状城中村对城市化进程的阻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严重挤压城市空间,广州的城中村总占地716km2,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城中村为石牌村,位于天河区商圈

4、内,因多种阻碍因素的存在,拆迁工作一直难以推进。建设方式落后,农村耕地被城市吞并后,村民转向了“耕楼”,村内原来的宅基地间隔为宽约1.5m2m的街道,为了最大化扩展住宅建筑面积,村民将建筑第二层以上部分往街道方向扩展,形成了被戏称为“贴面楼”、“亲吻楼”和“一线天”等景象,导致了城中村内普遍存在建筑密度高且布局杂乱无章的问题2。基础设施落后及管理空缺,城中村内的水、电、气等管线系统铺设混乱,道路系统等市政工程建设滞后。以上三个因素导致城中村不能充分发挥其城市功能,同时严重影响到城市规划的实施。2 广州城中村改造中的困局与破局2008年,猎德村成为首个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实施对象,由市、区政府主导并

5、出台政策,村集体参与协调,三大开发商联合开发的“猎德模式”正式启动。其本质是“大拆大建”的改造模式,从改造结果来看,“脏、乱、差”的城中村环境被全面改造,摇身一变成高楼林立的住宅区。但同时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如改造进度慢、村落肌理被破坏、文化传承断裂等。由于项目开发主体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不免需要提高地块容积率,使得居住区内公共空间紧缺、建筑群密度极高,严重影响了城市天际线。同年,广州市“穿衣戴帽”工程随即展开,该计划以传统街区及部分城中村的建筑立面整饰、街道街面整治为主要改造内容。此项目以低成本、高速度的方式改善了城中村的外部环境,但没有真正触碰到城中村内街道网络不畅、公共空间功能匮乏等影响人居

6、环境质量的根本问题。由此可见,无论是“大拆大建”还是“穿衣戴帽”都无法有效地解决城中村的人居环境问题,甚至还催生了新的难题。2014年3月,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如桂调研华林街兴贤社区和昌化社区旧改项目,首次提出了社区“微改造”的概念。2015年12月,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广州市旧村庄更新实施办法广州市旧厂房更新实施办法广州市旧城镇更新实施办法 等政策文件相继发布,标志着广州市的传统街区及城73 规划与管理 中村微改造工作正式展开。“微改造”顾名思义即从微观的视角出发,寻找微型的空间进行针对性除旧布新。在保护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前提下,以重塑区域价值为导向,完成整体治理与局部改造。3“城市针灸”的概

7、念界定拉莱斯于1982年提出了“城市针灸”理念。“城市针灸”理念区别于手法为“外立面整饰”的“整容”与手法为“大拆大建”的“大型外科手术”,“城市针灸”理念把城市视作一个有机整体,在不改变原场地的特征的前提下,针对城市中的“病症”,用最小的力度、最有效的手法进行改造。通过插入式、渐进式的“针灸式改造”解决城中村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恢复城中村社区空间的功能和活力。发掘使用者对城中村社区空间的日常性功能需求。利用渐进式、插入式的手法针对城中村内中小型空间、利用率低下的空间,进行城中村社区空间的功能更新、空间功能复合化、空间利用率优化等。借助中小型空间改造持续性推进改造项目,用“以点带

8、面”的方式重塑区域活力(见图1)。图1“针灸式”微改造(图片来源:笔者绘制)4 城中村“微改造”策略4.1 聚居病理学整治策略聚焦于人居环境中的疾病,研究由这些疾病引起的功能和结构变化,研究构成疾病主要特征的生理和解剖上的异常现象,最后提出针对性地改善人居环境的解决措施3。(见图2)。图2 城中村内空间问题及改造对策(图片来源:笔者绘制)由于城中村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其街道系统的空间极度匮乏,其街道功能亦与居民需求匹配度低。笔者对广州珠村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中总结规律。居民的户内居住空间面积普遍较小,街道设施不完善,因此他们只能把晾衣、会客、杂物放置等生活需求“溢出”到街道上。

9、笔者根据城中村居民的需求进行了“街角装置”方案设计,打造一系列符合生活需求的功能模块,再将其放到街道装置中,达到满足居民需求、柔化街道界面的目的。装置中的“休憩模块”可以满足居民的交往需求;利用有限的公共空间打造出“户外客厅”,有利于促进邻里关系、提升城中村社区的人情味。同时“街角装置”还具备“晾衣模块”、“单车停放模块”、“绿植模块”、“果皮箱模块”等功能,能有效对匮乏的街道功能进行补充(见图3)。图3 街道装置设计(图片来源:笔者绘制)4.2 功能转换策略针对城中村内低效用地进行改造,达到增加公共区域、提升用地效能的目的。集体物业地块现有功能多为工厂、仓库、市场等,普遍存在建筑结构质量低、

10、消防隐患严重、利用率低等状况。针对这类体量巨大且利用方式低效的空间,可以利用“功能置换”和“空间优化变异”的方式重塑空间功能、盘活用地价值,有利于带动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为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高端产业,同时能更积极地为下一步的城中村改造筹措资金。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通过“功能置换”改造了产值较低、功能单一的城中村居民楼,使其功能升级,通过一系列的改造计划使南头古城变成有名的旅游景点。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原区域肌理,居民楼改造通过外墙整饰、青砖镂空、广泛使用玻璃幕墙等形式进行更新,使古城底蕴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建筑内部则被改造为展示空间、艺术文化馆、写字楼等与创意经济相结合的功能空间,使原建筑资源

11、得到了74 规划与管理 合理的二次利用,为发展区域经济优化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见图4)。图4 南头古城改造(图片来源:谷德设计网)4.3 交往空间策略笔者通过对广州市多个城中村的外来务工者进行访问,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把城中村视作融入城市生活的跳板,在积累了预期的财富后便匆匆离开,呈现出短暂性、过渡性的居住特征。加之城中村内公共交往空间质量较低,户外交往活动无从谈起;当场地和环境布局宜于人们驻足、小憩、玩耍时,大量的各种自发性活动会随之发生4。“人”是区域发展的关键,“留住人”对城乡一体化而言至关重要。公共交往空间的核心在于它能把互不认识的人聚集在一起,从而构成一种公共活动,有利于居民对区域产

12、生“归属感”5。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创造有利于文化交流、有利于稳定社会关系的公共交往空间做起。笔者制定的广州长湴村改造方案中,首先利用了城中村内建筑密度高的特点,在二层、五层的建筑立面外构筑起空中连廊,形成垂直交通系统。同时,将二层、五层各个小户型的隔断墙打通,整合成开阔的空间后进行功能置换,引入健身房、书吧、小型电影院等公共空间,使城中村欠缺的公共交往功能得以补全。其次,利用率较低的天台空间则改造为都市空中连廊(见图5),弥补城中村街道系统质量较低的缺陷。空中连廊能在街道(半公共空间)和住房组团(私密空间)之间充当半私密空间,有效吸引居民“走出家门”进行各样的交往活动,满足居民渴望交往的心理

13、需求。图5 长湴湴村天台改造(图片来源:笔者绘制)4.4 文化传承策略村落是人民进行生产以及生活而形成的聚居地,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最终各个村落形成各自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着村民们的生活方式、生态观念、社会关系、村集体经济状况等等。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城中村更新设计应注意地域文化的延续,通过“新旧结合”、“修旧如旧”的手法,采用传统材料和传统方法并结合现代技术进行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要求。珠村被称作“中国乞巧第一村”,保留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村内历史建筑大部分得以保存。在区政府的历史名村保护计划中,包含了重塑珠村岭南水乡特色、建设文物保护路径等建设内容。笔者根据场地状况,以

14、“文化传承”为视点开展了一系列设计,村内主干道两侧的建筑立面铺上了青砖,路面则使用了麻石铺贴,打造了“岭南水乡”的环境基调。5 结语本文以“城市针灸”理念和“微改造”策略为指导,提出了多层次的改造策略,旨在提升城中村的人居环境、城市功能和文化传承。这些改造策略不仅有助于解决城中村的问题,还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有望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性,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更宜居的城市。参考文献1 王新,蔡文云.城中村何去何从以温州市为例的城中村改造M.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2 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2(1):168-179.3 吴良铺.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