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9625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分析莫建飞1,2,陈燕丽1,2,莫伟华1,2(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2;2.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广西南宁530022)摘要:为更客观监测评估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状况及阐明植被生态质量不同时间尺度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基于多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湿润指数(MI),建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极大值(NPPm)边缘函数,并结合植被覆盖度,构建出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模型(MQI),以分析 20002019 年该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 NPPm是随气候条件变化的动态值,不同

2、植被类型生产潜力对气候条件的响应不同,其中农田植被响应最敏感,灌草次之、森林最弱;(2)广西喀斯特地区月份与季度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抛物线形式,年度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波动式增加,年际植被生态质量发展经历了缓慢增长、逐步增长、迅速增长、显著提升 4 个演变阶段,且植被生态质量由广西喀斯特地区东北部向西南部、北部向南部逐渐递增,总体良好;(3)2000201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改善指数为 0.71/20a,98.83%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在20a 期间呈上升趋势,大部区域植被生态改善良好,这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工程和良好气候条件;(4)此植被生态质量模型区域适宜性较高,能精细化、精

3、准化反映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关键词:植被生态质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湿润指数;广西喀斯特地区中图分类号:X171.1;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810(2023)0511171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0引言植被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较好标志之一。喀斯特地区植被以灌木、灌丛、草丛为主,土地贫瘠,土层薄,水土涵养能力差,土地石漠化严重,开展生态恢复治理难度大,是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影响的敏感区,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扶贫的重点关注区域。科学合理开展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评价及其时空演变分析,对喀斯特地区生

4、态恢复治理及实现“双碳”目标有着重要意义。随着“3S”(RS、GIS、GPS)技术发展,植被生态质量评价已实现多指数综合定量评估,极大程度改善了传统单一指数定性评价的局限。采用单一指数进行植被生态质量评价的代表主要有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12、增强型植被指数(EVI)3、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生态气象指数(EMD)46。而多指数综合定量评价的代表主要有遥感生态指数(RSEI)7和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QI)8。两种评价方法对区域植被生态质量监测评估都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但是,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复杂性使得单一利用植被 NDVI、EVI、NPP 来衡量植被资助项目:广西重点研发

5、计划项目(桂科 AB23026052;桂科 AB17292051);广西气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桂气科 2023Z03)第一作者简介:莫建飞(1978),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遥感与 GIS 应用研究。E-mail:。通信作者:莫伟华(1968),女,硕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与应用研究。E-mail:mwh-。收稿日期:20220428第42卷第5期中国岩溶Vol.42No.52023年10月CARSOLOGICASINICAOct.2023莫建飞,陈燕丽,莫伟华.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分析J.中国岩溶,2023,42(5):1117-1130.

6、DOI:10.11932/karst2023y037生态质量的高低其结果可能不全面。多指数综合评价方面,RSEI 是纯遥感反演指数,集成了植被指数、湿度分量、温度和建筑指数 4 个评价指标,降低了生态指标提取的难度、改善了权重主观性、可提供可视化的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结果,但由于 RSEI 构建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建模,容易造成信息利用不充分或信息冗余9。QI 较全面考虑了植被的生态和生产功能,首次将植被覆盖度和净初级生产力两个植被关键参量进行耦合建模,实现了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年际对比和多年变化趋势评价。其中植被生态功能以植被覆盖度指标表征,植被生产功能利用年植被 NPP 与研究区最好气候条件

7、下的植被NPP 极大值(NPPm)的比值来表征。中国幅员辽阔,热量和降水资源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气候梯度差异,植被生态系统类型地域差异明显,植被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大潜力值也具有较大差异。利用 QI 在不同气候梯度区应用时,采用统一的植被 NPPm值,植被生态质量评价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出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复杂的空间差异性10。因此,植被综合生态质量评价中植被生产力最大潜力的区域性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广西喀斯特地区地貌发育典型、分布广阔,总面积达 833.4 万hm2,占中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土地总面积的 18.9%,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 35.1%。该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存在较明显的气

8、候梯度;大雨、暴雨发生频率高,易引发水土流失、洪涝等灾害;近 20年该地区实施了多项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本身的地形、地质、复杂多变气候和人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使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十分复杂。尽管已有研究对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1113、植被生产力1416等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但是对该地区植被综合生态质量年、季、月等多尺度长时间序列变化的空间异质性缺乏详细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为对象,基于植被生态恢复“相似生境”原则,在考虑气候基准值的基础上,利用多年植被NPP 和湿润指数极大值,构建不同植被类型 NPPm边缘函数,确定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潜在生产力的自然基准,结合植被覆盖度

9、,建立不同时间尺度的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模型,改进区域植被生态质量监测评估的适用性,实现任一植被类型、任一气候区内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客观对比评估、植被生态质量时空演变异质性分析,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建设与恢复工作提供参考。1研究区概况广西喀斯特地区集中分布于 N21572606,E1050211143之间,主要包括西江流域中上游的河池市、百色市、桂林市、崇左市、南宁市等老、少、边、山地区。研究区整体地势由桂西、桂西北、桂东北部逐步向桂中、桂东南倾斜;地貌以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孤峰、残丘等类型为主,峰丛洼地主要分布于桂西、桂西北,海拔可达 1000m 以上,峰林谷地主要分布于桂北、桂

10、东北、桂中、桂西以及桂西南部分地区,多为长条状谷地或者为宽阔的溶蚀洼地,孤峰、残丘分散式分布于溶蚀平原之上;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 1723,年降雨 11001500mm;植被类型有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季节性雨林、次生季雨林)、针叶林(黄枝油杉林、翠柏林、短叶黄杉林等)、灌丛(龙须藤、小果蔷薇、火棘等)、草丛(扭黄茅、龙须草等)、竹林(梁山慈竹林、吊丝球竹等)17;其区域内总人口占广西总人口的一半左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广西重要生态保护、生态恢复治理重点关注区域(图 1)。2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研究数据主要包

11、括卫星遥感产品数据、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植被生态系统类型等资料,栅格数据统一空间分辨率为 250m250m、投影方式为 CGCS2000_GK_Zone_18。(1)NDVI 数据:NDVI 数据来源于 NASAEOS/MODIS 的 20002019 年 MOD13Q1 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 250m,时间分辨率为 16d。采用国际通用的最大值合成法 MVC(MaximumValueComposites)将 MO13Q1 产品数据生成时间分辨率为月尺度的NDVI 数据;利用MRT(ModisReprojectionTool)工具将覆盖研究区的图像进行拼接、裁剪等一系列预处理,获得研究

12、区月尺度 NDVI 数据,用于计算植被覆盖度、植被 NPP。(2)气象数据:气象数据来源于广西气象信息中1118中国岩溶2023年心,选取 20002019 年研究区境内 62 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降水等数据,计算其月值、年值,采用反距离权重法插值生成 250m250m 的气象要素栅格数据。(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来源于广西气象信息中心,主要包括 1250000 广西行政边界、行政区点、喀斯特区边界数据。(4)植被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生态系统类型使用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提供的中国 1250000植被生态系统类型数据,空间分辨率为 1km。采用GIS 技术,对其进行相应

13、的裁剪、拼接预处理,并将其降尺度到统一的空间分辨率。2.2数据处理依据植被生态学原理,从植被多样性功能、植被生产功能、植被生态服务功能,构建植被综合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植被多样性通过其生境反映,采用其地理分布面积表示;植被生产功能是决定植被分布与量度的内在与外在原因,采用其生产力表示;植被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指植被对自然生态过程或生态平衡所做出的以经济作为指标评价的贡献,采用植被覆盖度表示。在此基础上,采用权重加权法构建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模型,利用线性趋势法,构建植被生态改善模型,分析植被生态质量时空演变特征。2.2.1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目前,NPP 的估算模型主要包括光能利用率模型、气候

14、生产力模型、生理生态过程模型等,不同模型都有其优劣点18。本研究基于植被光能利用原理19,根据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模型(TEC),利用NDVI 数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 20002019年空间分辨率为 250m 的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 NPP,公式如下:NPPij=GPPijRij(1)GPPij=ijFPARPARij(2)式中:NPPij、GPPij、Rij分别为第 i 年第 j 月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总初级生产力、呼吸消耗量,单位为克省级行政中心地级市行政中心气象观测站省界地市界喀斯特地区0120 km图1研究区图Fig.1Mapofthestudyarea第42卷第5期莫建飞等:广西喀

15、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分析1119碳每平方米(gCm2);为植被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转化为有机物的转化率,即光能转化率,单位为克碳每兆焦(gCMJ1);FPAR 为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的比例,是随植被生长而变化的量,本文利用逐月NDVI 估测逐月 FPAR;PAR 为植被所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2),采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由气象站日照时数计算太阳总辐射,然后根据入射光合有效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的比例 0.48 计算 PAR。FPAR 计算公式如下:FPAR=(VIVIi,min)(FPARmaxFPARmin)VIi,maxVIi,min+FPARmin(3

16、)VI 与 NDVI 之间存在如下换算关系:VI=1+NDVI1NDVI(4)式 中:FPARmax=0.950,FPARmin=0.001,FPARmax和FPARmin不随植被类型变化。VIi,max对应着第 i 植被类型 FPAR 达到最大值时的 NDVIi,max值;VIi,min对应于第 i 植被类型 FPAR 最小时的 NDVIi,min值。2.2.2植被覆盖度(FVC)基于 MODISNDVI 数据,利用像元线性分解法20,计算 20002019 年空间分辨率为 250m 的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度,公式如下:FVCij=(NDVIijNDVIo)/(NDVIgNDVIo)(5)

17、式中:FVCij为第 i 年第 j 月植被覆盖度;NDVIij为第i 年第 j 月 NDVI 合成数据;NDVIo为裸土或无植被覆盖区域 NDVI 值,即无植被像元 NDVI 值;NDVIg代表完全被植被所覆盖的像元 NDVI 值,即纯植被像元NDVI 值。当最大植被覆盖度可以近似取 100%且最小植被覆盖度可以近似取 0 时,可得 NDVIg=NDVImax和 NDVIo=NDVImin;当最大、最小植被覆盖度不能分别近似取 100%和 0 时,需要有一定量的实测数据,那么只需要取一组实测数据中的植被覆盖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在图像中找到这两个实测数据所对应像元的 NDVI 值。本研究中根据研

18、究区植被特点,参照前人研究成果21,NDVIo=0.05,NDVIg=0.95 计算月植被覆盖度。2.2.3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Q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gCm2)是个绝对量,植被覆盖度(%)是个相对量值,以像元为单元尺度,关键问题可转化为单位面积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植被覆盖度二者的问题。因此,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钱拴等8采用权重加权法构建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模型,定量描述植被生态质量的高低,计算公式为:Qi=100(f1NPPiNPPm+f2FVCi)(6)式中:Qi为第 i 年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FVCi为第i 年平均植被覆盖度,由全年 12 个月植被覆盖度取平均值获得;NPP

19、i为第 i 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由全年 12 个月累加值获得;NPPm为某时段年植被 NPP的历史最高值,即空间区域范围内相应时段最好气候条件下的年植被 NPP;f1、f2分别为权重系数(f1=0.5,f2=0.5)。根据植被生态恢复“相似生境”原则,在局地地貌、气候等生境相似区,植被最终恢复形成的景观具有相似性22。由公式(6)得知,NPPm表征的是植被的潜在最大净初级生产力,对于同一气候区内同一植被类型,其植被 NPPm应具有相似值,反之,则植被NPPm不同。植被类型和气候条件是决定 NPPm的关键。因此,针对喀斯特地区不同气候区,构建不同植被类型 NPPm边缘函数,确定植被 NPP 的潜

20、在极大值。思路如下:首先,利用气候资料计算研究区多年湿润指数,划定气候梯度;其次计算相应时段的植被NPPm,分析湿润指数与植被 NPPm的相关性,构建不同植被 NPPm边缘函数,确定气候梯度内植被潜在生产力的自然“基准”,改进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模型,建立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模型。(1)湿润指数计算方法湿润指数(MI)是指年降水量与同期潜在蒸散之比,其计算公式为23:MI=PPE(7)式中:MI为湿润指数,P为年降水量;PE为年潜在蒸散。采用 Thornthwaite 方法计算潜在蒸散,公式为24:PE=12i=1PEi(8)PEi=0,Ti 016(10TiI)a,0 26.5(9

21、)1120中国岩溶2023年I=12i=1(Ti5)1.514(10)a=0.675106I37.71105I2+1.792102I+0.492 39(11)式中:PEi为月潜在蒸散;I 为年热量指数;Ti为第 i月均温;a 为因地而异的常数;a1、a2、a3为常数,a1=4158.547,a2=322.441,a3=4.325。(2)植被 NPPm边缘函数构建方法根据研究区年度湿润指数分布特点,以一定间隔划分气候区。利用 GIS 技术,将植被类型数据与气候区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森林、灌草、农田植被的气候分区。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森林、灌草、农田植被每类气候区中 NPPm概率分布图,为避免误差

22、,选取概率分布的 95%分位数所对应的 NPPm值作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上限值。上限值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每个气候区内植被性能和生产力的最大能力。分析气候区每类植被类型的极大值和每类植被气候区间湿润指数的中值的相关性,利用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研究区森林、灌草、农田植被的 NPPm边缘函数。2.2.4植被生态改善模型植被生态质量变化趋势率可用来反映植被生态质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速度,运用线性趋势法,构建植被生态改善指数,计算公式为25:Qc=nni=1iQini=1ini=1Qinni=1i2ni=1i2(12)式中:Qc为植被生态改善指数,Qi为第 i 年的年植被生态质量;n 为要评价的年限。Q

23、c0 表示在某段时间研究区域植被生态改善,反之植被退化。3结果与分析3.1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模型基于湿润指数、植被 NPP 计算方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统计 2000201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年湿润指数平均值、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极大值,结果见图 2。2000201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年湿润指数平均值、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极大值空间差异较大。广西喀斯特地区年平均湿润指数由桂东北向桂西南递减,湿润指数在 0.902.45 之间,平均值为 1.45,气候条件较湿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桂东北的桂林市、柳州市,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桂西南的崇左市、桂西北的百色市;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极大值在 5001500

24、gCm2之间,平均值为 1100gCm2,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池市北部、来宾市西北部、百色市西南部、崇左市北部。根据广西喀斯特地区年湿润指数平均值分布特点,参考相关研究成果23,以 0.05 间隔,划分为 30 个气候区。统计分析各气候区内森林、灌草、农田植被年净初级生产力极大值 NPPm的 95%分位数值与对应气候区内年湿润指数的中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见图 3。2000201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湿润条件与植被生产力的相关性存在差异。不同植被类型,植被 NDVI 存在差异,在不同气候区,则植被 NPPm不2.45ab0.90高:1 450低:5000120 km0120 km图220002019

25、年广西喀斯特地区年湿润指数平均值(a)与年植被 NPP 极大平均值图(b)Fig.2DistributionofMI(a)andNPPmfrom2000to2019(b)第42卷第5期莫建飞等: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分析1121同。森林 NPPm灌草 NPPm农田 NPPm,且随气候湿润指数先增加后降低。其中,森林区:1.01.3,森林 NPPm开始降低;灌草区:1.01.2,灌草NPPm开始降低;农田区:1.01.1,农田 NPPm开始降低。地表湿度的增加促进了植被的生长,使植被生产力生长迅速,但随着湿润指数的增加,喀斯特植被稀疏地区基岩混杂,浅薄土层的保水保墒能力较差,丰

26、富的降水并不利于植被生长且会加剧水土流失,从而导致植被生产力的降低。0.91.01.11.21.31.41.51.61.7MINPPm/gCm21.81.92.02.12.22.32.42.51 350abc1 3001 2501 2001 1501 1001 0001 0500.91.01.11.21.31.41.51.61.7MINPPm/gCm21.81.92.02.12.22.32.42.51 2501 2001 1501 1001 0509501 0000.91.01.11.21.31.41.51.61.7MINPPm/gCm21.81.92.02.12.22.32.42.51 30

27、01 2501 2001 1501 0501 100NPPm趋势线NPPm趋势线NPPm趋势线图32000201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 NPPm与湿润指数关系(a.森林;b.灌草;c.农田)Fig.3RelationshipbetweenNPPmandMIinthekarstareaofGuangxifrom2000to2019(a.forest;b.thicketsandgrass;c.farmland)以植被 NPPm为因变量(Y),MI 为自变量(X),利用一元多次回归分析法,拟合植被 NPPm与 MI 关系,建立广西喀斯特地区森林、灌草、农田植被的边缘函数 NPPm(MI)(表 1)

28、。拟合结果表明:NPPm边缘函数的拟合优度良好,决定系数 R2均大于 0.8。基于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QI),利用 NPPm(MI)边缘函数,建立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模型(MQI),公式如下:MQi=100(f1NPPiNPPm(MI)+f2FVCi)(13)式中:MQi为第 i 月或季或年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FVCi为对应第 i 月或季(季度内各月平均值)或年(年内各月平均值)植被覆盖度;NPPi为对应第 i 月或季(季度内各月累加值)或年(年内各月累加值)植被 NPP;NPPm(MI)为植被 NPPm边缘函数(表 1);f1、f2分别为权重系数(f1=0.5,f2=0.5)。表

29、1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 NPPm边缘函数Table1EdgefunctionofNPPminthekarstareaofGuangxi植被类型NPPm(Y)MI(X)模型决定系数(R2)森林FOR_NPPmMIY=347.1X31844.3X2+3052.4X3590.8653灌草GRS_NPPmMIY=264.73X31394.3X2+2308.4X0.9046农田FAR_NPPmMIY=162.6X3860.98X2+1370.5X+462.970.80873.2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利用 MQI 模型,计算 20002019 年年度、季度、月份的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指

30、数,结果见图 4。2000201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年度、季度、月份时空差异显著。广西喀斯特地区年度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在 5080 之间,时间上呈现波动式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 5.57/10a(通过a=0.1 信度检验,故年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变化趋势显著);季度与月份植被生态质量大致呈现抛物线形式,其中,季度植被生态质量表现为“夏秋高、冬1122中国岩溶2023年春低”的特点,夏季(68 月)植被生态质量最高(68.5),秋季(911 月)次之(59.6),冬季(122 月)最低(35.1);月植被生态质量均值 53.7,最高值出现在 8 月(70.7),最低值出现在 1 月(

31、30.3),年内植被生态质量变幅最大达 40.4。根据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的实际情况,参考陆地植被气象与生态质量监测评价等级26气象行业标准等级划分,确定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监测评估等级指标。以每 5a 为统计时段,统计分析 20002019 年不同时段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质量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见表 2 和图 5。20002004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有 96.25%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正常偏好,主要分布在河池市西北部、柳州市中部、崇左市北部;20052009 年可能受自然灾害影响,较 20002004 年植被生态质量总体稍下降,有92.92%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偏好以上,主要分布在百色市南

32、部、崇左市北部;20102014 年区域植被生态质量逐渐恢复,有 97.14%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偏好以上,主要分布在河池市西部和北部、百色市南部、崇左市北部;20152019 年有 99.07%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偏好以上,其中,植被生态质量较好、好等级占比分别为 42.21%、49.80%,大部分植被生态质量总体趋向好的态势发展。3.3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改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MQi),表 220002019 年各时段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等级面积及比例统计Table2Statisticsofgrade,areaandproportionofvegetati

33、onecologicalqualityinthekarstareaofGuangxiindifferentperiodsfrom2000to2019生态质量指数(MQi)等级20002004年20052009年20102014年20152019年面积/km2比例/%面积/km2比例/%面积/km2比例/%面积/km2比例/%20差217.320.32324.000.47254.860.37139.290.202040偏差2353.643.434535.716.611709.942.49493.290.724060偏好22429.7132.7131385.1445.7720758.2930.27

34、4844.317.066070较好36439.8353.1429519.9043.0540829.9859.5428947.3442.2170好7136.1910.402811.944.105023.637.3334152.3849.80806040200植被生态质量指数707580y=0.556 5x+57.67R2=0.497 865605550植被生态质量指数线性变化趋势春季夏季季度月份年份秋季冬季123456789 10 11 1280ba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

35、182019c6040200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图42000201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图(a.年度;b.季度;c.月份)Fig.4ChangeofvegetationecologicalqualityinthekarstareaofGuangxifrom2000to2019(a.year;b.quarter;c.month)第42卷第5期莫建飞等: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分析1123以 2000 年为基准,利用植被生态改善模型,分别计算 20002004 年、20002009 年、20002014 年、20002019 年不同时段的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改善指数

36、(MQc)。利用自然断点法,结合植被生态改善的实际情况,确定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改善评价等级指标,结果见表 3 和图 6。2000201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改善指数为 0.71/20a,植被生态显著提升,有 98.83%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在 20a 期间呈上升趋势,大部区域植被生态改善良好。其中20002004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改善指数为0.32/5a,总体区域植被生态变差,改善缓慢,有58.85%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在 5a 期间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河池市南部、百色市南部、柳州中部、崇左市中部、南宁市北部,但仍有 16.56%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呈较明显提高趋势,主要分布在

37、河池市西北部、崇左市北部、来宾市西部;2000200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改善指数为0.20/10a,较20002004 年植被生态改善指数提高了 0.12,植被生态改善逐步提升,但可能受自然灾害或人为影响,仍有 64.60%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在 10a 期间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河池市东南部、百色市东北部、崇左市中部、柳州市中部、来宾市西部;20002014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改善指数为0.15/15a,植被生态逐渐恢复,有 62.43%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在 15a 期间呈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河池市北部、崇左市东北部。综上所述,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显著:在时

38、间上,20a 期间植被生态逐步恢复改善,在空间上,植被生态改善等级空间逐步扩大。3.4MQI 与QI 对比利用 QI 模型计算 20002019 年度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Qi),在此基础上,计算广西abcd差偏差偏好较好好差偏差偏好较好好差偏差偏好较好好差偏差偏好较好好0120 km0120 km0120 km0120 km图52000201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空间变异分布图(a.20002004 年;b.20052009 年;c.20102014 年;d.20152019 年)Fig.5Spatialvariationdistributionofvegetatione

39、cologicalqualityinthekarstareaofGuangxi(a.20002004;b.20052009;c.20102014;d.20152019)1124中国岩溶2023年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改善指数(Qc),与 MQi、MQc进行对比,分析植被生态质量模型的适宜性。由表 4可知:从植被生态质量等级看,MQi较 Qi等级高,其中,Qi:20002004 年、20052009 年、20102014年时段为中等偏好等级,20152019 年时段为较好等级;MQi:20002004 年、20102014 年时段为较好等级、20042009 年为中等偏好等级、20152019 年为

40、好等级。从不同植被生态系统类型看,基于 MQI 模型的森林生态质量较 QI 模型提升快。Qi:20002004 年、20052009 年、20102014 年时段,灌草森林农田,20152019 年时段,森林灌草农田;MQi:20002004 年、20052009 年时段,灌表 320002019 年广西不同时段植被生态改善面积及占比统计Table3StatisticsofimprovementdegreeofvegetationecologyandproportioninthekarstareaofGuangxiindifferentperiodsfrom2000to2019生态改善指数(M

41、Qc)等级20002004年20002009年20002014年20002019年面积/km2比例/%面积/km2比例/%面积/km2比例/%面积/km2比例/%1.0明显变差20746.4530.254906.767.16206.440.3022.130.031.00.5变差9395.9213.7014903.4521.742735.873.9968.610.100.50.0略变差10217.8614.9024474.0735.7022824.1233.28697.481.040.00.5略变好9452.2513.7817591.0725.6633262.7448.5114192.5921.

42、120.51.0变好7416.1110.815564.838.128535.9812.4541638.3061.961.0明显变好11348.1016.561111.001.621007.091.4710578.7815.75(a=5)(a=10)(a=15)明显变差变差略变差略变好变好明显变好明显变差变差略变差略变好变好明显变好明显变差变差略变差略变好变好明显变好明显变差变差略变差略变好变好明显变好0120 km0120 km0120 km0120 km图620002019 年不同时段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分布图Fig.6Distributionofimprovementdegree

43、ofvegetationecologiyinthekarstareaofGuangxiindifferentperiodsfrom2000to2019第42卷第5期莫建飞等: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分析1125草森林农田,20102014 年、20152019 年时段,森林灌草农田。从植被生态质量变化趋势看,至2004 年、2009 年,植被生态质量变化趋势较慢,且 QcMQc,至 2014 年,植被生态质量变化趋势逐步加快,且 MQcQc,至 2019 年,植被生态质量变化趋势迅速加快,且 MQc较 Qc更明显。其中,森林植被生态改善最快,为 0.81/20a。4讨论本研究结

44、果显示,广西喀斯特地区湿润指数较高,气象条件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植被 NPPm呈增加趋势,但湿润指数的继续增加,不利于植被生长,NPPm呈降低趋势;植被 NPPm是随气候条件变化的动态值,且不同植被类型 NPPm不同,对气候条件的响应也不同,其中农田植被响应最敏感,灌草次之、森林最弱。王冰等27指出气候的湿润程度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指数的变化影响较大。熊康宁等28研究也表明,林地植被覆盖率高,气候湿润程度对区域植被覆盖的变化影响减小。可见,相同植被类型和气候条件下,植被生态恢复潜力具有区域相似性特征,反之,则具有异质性特征,这与“植被生境越相似的区域,植被生态恢复越接近”的原则一致。基于湿润指数

45、构建的植被 NPPm边缘函数,能准确反映出气候梯度内植被生态恢复潜在生产力的自然“基准”,以此构建的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质量模型,能指示气候变化对区域植被生长的影响,适宜监测评估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前人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干旱、洪涝及极端气温变化等极端气象灾害造成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森林固碳能力有一定下降,林地涵养水源、调蓄抗洪、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降低29。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旱情严重(SPEI1.5)30。2008 年初,广西遭受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大量林木被损毁,受害森林面积168.59 万 hm2,占全区森林面积的

46、 13.02%,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31。本研究结果显示,2005200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平均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近 20a 最低;从 QI 与 MQI 对 比 结 果 看,QI 模 型 评 价 的20002004 年、20052009 年时段植被生态质量等级 均 以 中 等 偏 好 为 主,而 MQI 模 型 评 价 的20002004 年时段植被生态质量等级以较好等级为主、20052009 年时段以中等偏好等级为主,这说明由于 20052009 年时段气象灾害的影响,MQI 模型评价的 20052009 年时段较 20002004 年时段的生态质量等级降低了一等级。由此可知,MQI 模表

47、420002019 年不同时段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对比Table4ComparativeanalysisoftheindexesofvegetationecologicalqualityinthekarstareaofGuangxiindifferentperiodsfrom2000to2019时段/年植被生态质量森林灌草农田均值20002004Qi57.8359.0551.0055.96MQi62.1963.8757.6861.2520002004Qc0.050.370.180.20MQc0.070.430.240.2520052009Qi55.6756.5948.9253.73MQi

48、60.8661.0855.1359.0220002009Qc0.050.200.140.13MQc0.080.240.190.1720102014Qi58.3359.0651.5756.49MQi65.9364.7960.2263.6520002014Qc0.200.050.120.12MQc0.250.070.150.1520152019Qi66.7765.4258.2263.47MQi71.7670.7667.7570.0920002019Qc0.260.090.140.16MQc0.810.680.730.741126中国岩溶2023年型较 QI 模型更能体现广西喀斯特地区气象灾害对生态

49、敏感性、生态脆弱性的影响作用,更适应该区域评价。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显示,1999年以来,国家实施多项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工程,特别是黔滇桂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增加对林草植被保护的投入32。广西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石漠化综合防治和喀斯特地区的扶贫攻坚工作,防治工作主要经历了试点(20062010 年)、示范性推广和综合治理(20112020 年)阶段。前人研究结果表明,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中心的石漠化治理工程对减少石漠化起到了显著效果,2012 年广西石漠化减少面积在全国 8 个石漠化省区中最多,全区森林覆盖率达 61.4%,跃居全国第三33;20022015 年广西石漠化呈逐渐减少趋

50、势,石漠化程度得到控制34。2000 年以来在生态工程实施背景下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指数、生产力和生物量明显增加,特别是桂西北等地区3539。2000 年以来影响喀斯特地区植被变化的因素不是单一的人为影响或者气候变化,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政策、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9 年广西喀斯特地区年度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呈现波动式增加趋势,年际植被生态质量发展经历了缓慢增长、逐步增长、迅速增长、显著提升 4 个演变阶段,这与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阶段是基本一致的。同时,月份与季度尺度的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大致呈现抛物线形式,8 月最高、1 月最低,“夏秋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