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方剂学笔记打印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9623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笔记打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方剂学笔记打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方剂学笔记打印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方剂学笔记打印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方剂学笔记打印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一 章 解 表 剂概说 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二、立法依据: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三、功用:解表剂总的功效是:发汗、解肌透疹、消痈。四、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水

2、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别,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异,故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六、注意事项: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

3、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第一节 辛温解表麻 黄 汤 伤寒论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八纲辨证(太阳伤寒证六经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方解 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可恢复肺

4、之宣发之功能。 君 桂枝: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助麻黄发散肌表之寒。 臣 杏仁:宣肺利气,止咳平喘,与麻黄配伍则肺气可宣可降,喘止咳平。(二药性味,麻黄属升,杏仁属降,一升一降,相得益彰) 佐 炙甘草:调和诸药。(1)缓解麻黄、桂枝悍烈之性,不致发汗太过。(2)使气分之麻黄和血分之桂枝协调为用。(3)协调升发之麻黄与肃降之杏仁的作用。(4)炙甘草本身有止咳平喘之功。 使运用 1、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2、使用注意:只能用于体质强壮者,且只能暂用不宜久服。表虚自汗、体虚外感、 新产妇人禁用。对疮家、淋家(血淋)、衄家、亡血家皆禁用。重点 组成、功用、主治。 桂 枝 汤 伤寒论方歌

5、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组成桂枝 芍药 甘草 大枣 生姜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八纲辨证 (太阳中风证六经辨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与恶寒有程度上的不同),鼻鸣干呕(呕:有声无物谓之呕;吐:有物无声谓之吐。),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病因病机 营卫不和一般是指表证自汗的病理而言。主要包括:1、卫弱营强: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营阴,营阴外泄,汗液自汗而出,症见身不热而时有汗出。2、卫强营弱:卫气强而浮越于外,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症见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汗。病机关键: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方解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

6、(调卫)君白芍:敛阴和营,固在内之营阴。 (和营)臣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助桂枝解除表邪。大枣:补益脾胃,补脾生津,助白芍和营。 佐 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运用1、辨证要点:发热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2、除风寒表虚证外,还可以治疗内伤杂证、病后、产后等因营卫不和、阴阳不和而致之证。重点1、组成、功用、主治。2、本证的病因病机、服用方法。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方歌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组成 羌活 防风 苍术 川芎 白芷 细辛 黄芩 生地 甘草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

7、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 羌活:散表寒,祛风湿,止痹痛。(太阳) 君 防风:祛风散寒除湿。苍术:发汗祛湿健脾。(太阴) 臣川芎:(厥阴、少阳)细辛:(少阴)白芷:(阳明)祛风散寒,行气活血,宣痹止痛。黄芩、生地:清泻里热。(治、制) 佐甘草:调和诸药。 使 配伍特点 升散药与清热药同用,使升者不峻,寒者不滞;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运用1、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2、本方为四时感冒风寒湿邪的常用方剂。书中记载:“此方冬可以治寒,夏可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所以应用本方要结合季节气候的不同,灵活加减。 重点 组

8、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 小青龙汤 伤寒论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半夏 细辛 干姜 桂枝 五味子 麻黄 芍药 甘草功用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方解麻黄: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宣肺平喘。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温阳协助温化水饮。 君干姜:温脾肺之寒。细辛:解表温肺散寒。 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 臣芍药五味子养阴敛肺防止汗散太过伤津耗气 佐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 配伍特点 一以麻黄、桂枝解散在表之风

9、寒,配白芍酸寒敛阴,制麻黄、桂枝而使散中有收;二以干姜、细辛、半夏,温化在肺之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运用1、辨证要点:发热恶寒,无汗,咳嗽,痰清稀而多,舌苔白滑,脉浮。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3、使用注意: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必须确属寒水相搏于肺者,方可使用。阴虚干咳无痰,口渴,舌苔黄,脉数者不宜使用。4、加减: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桂枝,可加生姜、大枣以调和营卫。 外感已解,但喘咳未止:去桂枝、麻黄,+少量炙麻黄 胸满,痰多,气急不得卧:重用细辛、半夏,再加生姜,以

10、增强其降逆下气,温化寒痰之功。重点 1、组成、功用、主治。 2、小青龙汤配伍白芍、五味子的意义。第二节 辛凉解表银 翘 散 温病条辨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组成连翘 银花 桔梗 薄荷 竹叶 荆芥穗 豆豉 牛蒡子 甘草 苇根(用法中加入)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方解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芳香避秽。 君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利咽。芥穗、豆豉:解表散邪,防止凉遏太过。(制性取用) 臣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宣肺止咳,清利咽喉。

11、 佐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佐使配伍特点 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构成外散风热,兼清热毒,芳香辟秽的清疏兼顾之剂。运用1、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咽痛,脉浮数。2、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3、使用注意:本方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对于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则禁用。4、加减: 本方也可用于风疹发热和麻疹初起。麻疹初起,透发不齐+浮萍、蝉蜕等以透疹达邪;疹色红赤,有热入营份现象+生地、赤芍等以清营凉血解毒。 治疗痈疮初起而有风热表证者+蒲公英、大青叶、紫花地丁等以加强清热解毒,散结消痈的作用。重点1、组

12、成、功用、主治及方解、配伍特点。2、银翘散中配伍荆芥穗、豆豉的意义。桑 菊 饮 温病条辨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组成 桑叶 菊花 杏仁 连翘 薄荷 桔梗 苇根 甘草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症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方解桑叶:散上焦风热,清宣肺热而止咳。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 君 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开提肺气。 臣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芦根:清热生津止渴。 佐甘草:调和诸药。 使运用1、辨证要点:咳嗽,身热不甚,微渴,脉浮数。2、本方较银翘散力量较弱,故被称为“辛凉轻剂”。3、使用注意:

13、风寒咳嗽者禁用;肺热甚者应加味使用本方,否则药轻病重,必不奏效;本方均为轻清之品,不宜久煎。重点 组成、功用、主治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方歌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凉;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功用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方解麻黄:宣肺散表。石膏: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 君杏 仁:利肺气平喘咳。 臣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佐使麻黄汤与麻杏甘石汤 本方是麻黄汤之变剂,麻黄汤可治喘咳,但为风寒束表,肺气不得宣降之寒喘,故用麻黄、桂枝配伍,以散风寒。本方

14、证之喘是热壅于肺的热喘,绝对不能用辛温之剂,故配伍石膏,且其用量要大于麻黄,确保辛凉之剂之旨。与麻黄汤相比,本方麻黄用量增多一两,杏仁少20个,炙甘草多一两。因为本方减掉了桂枝,所以相应增加了麻黄的用量。又因重用了石膏,石膏质重而降,故减少了杏仁。甘草防止石膏伤胃,且二药甘寒可以生津,故加大用量。两方只差一味药物,可性能和功效却迥然不同。 运用1、辨证要点: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2、加减:可治麻疹之疹毒内陷+大青叶、连翘、黄芩;痰阻气急+葶苈子、枇杷叶;痰黄稠+瓜篓、贝母等。 3、现代运用: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

15、,热邪壅肺者。重点 1、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2、方中麻黄与石膏的剂量比例。第三节 扶正解表败毒散 局方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 甘草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方解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 君川芎:活血行气止痛柴胡:辛散解肌 臣(散表邪)桔梗:宣肺 枳壳:降气 前胡:祛痰 茯苓:渗湿 佐(利肺气)人参:扶助正气以祛邪; 散中有收不伤正。 佐(扶正

16、气)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薄荷:以助解表。 佐使 逆流挽舟:是治疗痢疾初起而有表证的方法。即邪从外入里者,治疗时乃使邪气由里还表而出,好像在逆流的水中挽船上行一样。代表方剂:败毒散。运用1、辨证要点: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2、加减后可以治疗麻疹有出疹征兆,但未出疹,身热不壮,脉细弱,苔白不渴,大便溏者。3、现代运用: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重点1、组成、功用、主治。2、逆流挽舟的概念第二章 泻 下 剂第一节 寒 下大承气汤 伤寒论方歌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

17、证疗。组成 大黄 四两,酒洗(12g) 厚朴 八两,去皮,炙(24g) 枳实 五枚(12g) 芒硝 三合(6g)功用与主治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方解釜底抽薪: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之邪的方法,好比抽去锅底下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泛指寒下法。代表方为大承气汤。急下存阴:指用苦寒泻下药迅速通便泄热,清除燥结以保存津液,防止痉厥变证之法。代表方为大承气汤。 运用1、辨证要点:痞、满、燥、实四症,舌红苔黄,脉沉实。2、随证加减:气虚,加人参适量;津亏,加玄参、生地。3、使用注意:(1)体虚慎用。(2)中病即止。4、现代运用:常用于

18、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等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第二节 温 下温 脾 汤 备急千金要方方歌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组成附子 干姜 甘草 人参 大黄 芒硝 当归功用攻下寒积 温补脾阳 主治 阳虚寒积证 症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方解附子:温补脾阳,以解寒凝大黄:荡涤泻下,以除冷积 君大黄虽然苦寒,但与大辛大热的附子同用,则寒性可去,而泻下的作用仍然存在,此处用大黄,就是取大黄的泻下作用,使寒积从大便而出,即为“制性取用”。芒硝:软坚通便,助大黄泻下干姜:

19、温中助阳,助附子散寒 臣人参、当归:益气养血(归:润肠通便) 佐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使 制性取用指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他药物所制约,不至于加重病情,助长邪气或影响疗效,但又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 运用1、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弦。2、随证加减:腹中胀痛,加厚朴、木香;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于中阳虚寒,冷积内阻者。重点 1、组成、功用、主治 2、附子与大黄的配伍意义及制性取用的概念。 第四节 逐 水十 枣 汤 伤寒论方歌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与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

20、实证宜。组成甘遂、大戟、芫花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1、悬饮。症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2、水肿。症见: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方解甘遂:善行经隧脉络之水大戟:善泄腹膜肠胃之水 芫花:善消上部胸胁之水大枣:1、培土制水:补养脾胃,以制水邪。2、益气护胃:防止逐水药伤及脾胃。3、缓其峻毒:缓和逐水药的毒性。运用1、辨证要点: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2、本方为攻逐水饮之峻剂,需要注意的是,无大枣,则本方不可应用。3、使用注意:(1)本方为攻逐水饮的峻剂,非水饮壅盛不能妄用。服时宜清晨空腹,剂量从0

21、.5克开始逐渐加大,若泻后积水未尽,患者精神尚可,则次日再服(3-5天为一疗程,服2-3疗程),如泻后患者精神疲倦,短气厌食,虽水未尽去,亦应暂停攻逐,须观察1-2日,再看具体情况而定;若服后泻下不止,可服冷粥或冷开水以止之。(2)体虚者及孕妇慎用。(3)甘遂等不能与大枣同煎,否则可增加腹痛吐泻的副作用。重点1、组成、功效、主治2、大枣的配伍意义。第三章 和解剂一、概念: 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属“八法”中的“和法”。二、适应范围: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 1、原为少阳证而定,少阳,从经络上包括手少

22、阳三焦和足少阳胆;从六经辨证上位于太阳阳明之间,已出太阳之表,未达阳明之里,位于半表半里。2、肝胆相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到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到胆,肝胆病又可影响到脾胃,故可用于治疗肝脾失调。3、中气虚弱,寒热失调导致的肠胃不和也可应用。三、分类和解少阳邪在少阳小柴胡汤调和肝脾肝脾不和逍遥散调和肠胃肠胃不和半夏泻心汤 四、注意事项:1、凡邪在肌表,或表邪全部入里,均不宜使用和解剂2、肝胆病常伴有情志因素,在治疗时应适当配伍调畅情志的药物疏肝理气之品。亦可配合心理疗法。 第一节 和解少阳 小 柴 胡 汤 伤寒论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组成 柴胡 黄芩

23、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枣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3、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方解柴胡 解半表之邪(使少阳邪热外解) 疏理气机 君黄芩 清半里之热(使少阳邪热内消) 清泄胆火 臣和里解表的基本结构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扶正 佐甘草:调和诸药 使运用1、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脉弦。 临床上只要见到一部分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

24、证便是,不必悉具。” 2、随证加减: 半里之热渐盛,心烦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 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 兼有肺寒留饮,咳嗽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 3、现代运用:常用于感冒、疟疾、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胸膜炎、乳腺炎、睾丸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属少阳证者。4、使用注意:阴虚血少者禁用。重点 组成、功效、主治、方解。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理效无双。组成 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生姜 枳实 大枣 大黄功用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少阳初入阳明)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

25、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方解柴胡、黄芩(重用):和解少阳 君大黄、枳实(轻用):内泻热结 臣生姜(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配伍治腑中实痛与枳实配伍可理气和血,除心下满痛 佐大枣:配生姜调和营卫而生津,调和脾胃 佐使运用1.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或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2.现代运用: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少阳阳明合病者。重点组成、功效、主治。逍 遥 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歌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组成当归 茯苓 白芍 白术 柴胡 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

26、脾弱证。 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方解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助肝用) 君当归:养血和血 养血柔肝白芍:养血敛阴 (补肝体) 臣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佐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佐使配伍特点 既补肝体、又助肝用,体用并调,肝脾同治,气血津液兼顾 。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补,诸证自愈。为调肝养血的名方。运用1、辨证要点:胁痛,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而虚。2、本方为中医妇科之常用方剂月经不调:滞鸡血藤、香附、泽兰、 虚生地、熟地、女贞子、旱莲痛经

27、:鸡血藤、香附、川芎、金铃子散乳房胀痛、包块:橘络、青皮、夏枯草、 牡蛎更年期综合征(喜怒无常):合补肾药 重点1、组成、功效、主治、方解及配伍特点。2、柴胡在四逆散、小柴胡汤、逍遥散中的配伍意义。第三节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方歌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人参草枣行;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组成 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黄连 大枣 甘草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 症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方解半夏(辛苦温):散结除痞,和胃降逆 君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苦寒泄热 臣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 佐甘草:调和诸药,益

28、脾和中 使难点解疑本方证已有痞满,又用了参、枣、草滋补,能否会加重痞满? 在伤寒论中,本方的产生是由于误下损伤中阳,邪气内陷,寒热错杂所致。误下后必然损伤脾胃,脾胃失运,可以加重痞满,故用参、枣、草健脾以消痞,这符合内经中“塞因塞用”的原则。配伍特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辛开苦降指用辛味药如半夏、干姜开结散寒,配合苦味药如黄芩、黄连以降泄除热,用于治疗寒热互结之痞证的方法。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临床多用于治疗胃部疾患。运用1、辨证要点: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苔腻微黄。2、加减变化: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3、使用注

29、意:气滞较重或食积所致者,不宜使用。 重点 组成、功效、主治、病因病机及配伍意义 第四章 清热剂概念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分类 1、清气分热: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作用。代表方剂:白虎汤2、清营凉血:具有清营凉血的作用。代表方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3、清热解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代表方剂:普济消毒饮4、清脏腑热:具有清解脏腑经络邪热的作用。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5、清虚热:具有滋阴清热,养阴透热作用。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注意事项 1、辨部位,掌握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表证已解,里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热邪在表,尚未入里

30、者,宜发汗以解热;热邪入里,大便已结者,宜通便以泻热,均非清热剂所宜。) 2、辨热证真假:真热假寒,则大胆使用,真寒假热,则忌用。 3、辨轻重:凡适用本类方剂时,应根据病人的热势轻重、体质强弱,投以适当的药量。因热邪虽易伤津,但寒凉之品用之过早或过量,皆可产生恋邪不解,或损伤脾胃之弊(苦寒害胃甘寒碍胃) 4、辨虚实:屡用清热剂,热仍不退者,即所谓“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应考虑改用滋阴补水之剂,使阴复而热退。 5、应用反佐法:若热邪之炽盛,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姜汁或凉药热服。(反佐法)第一节 清气分热 清气分热的方剂,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伤津或气阴两伤

31、之证。主证壮热烦渴、大汗、恶寒、脉洪大等,或热病后气分余热未清,气阴皆伤,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干舌红等。白虎汤 伤寒论方 歌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命名 不是以君药命名。天上二十八星宿按四象来划分,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武。 柯琴曰:“白虎为西方金神,秋金得令,则炎暑自解也。”方中行说:“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若白虎。”以白虎来比喻清热之功,故名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 解石膏(辛甘大寒):除阳明气分内盛之热 君 石膏辛甘大寒,辛

32、可透热外出,甘寒不伤津,清热又可除烦。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膏可以调节体温中枢,使体温降低,但药力持续时间短,用之不久,旋而复升。且除热象外还有伤津之象。知母(苦寒而质润):助君药清热滋阴 臣 知母虽为苦寒之品,医学衷中参西录:“知母不甚寒,亦不甚苦,且质润多汁。”清热之力不及石膏,但滋阴之力强。既可助石膏清热,又可补已伤之阴。药理研究表明,知母药力持续时间较长,与石膏配伍,效果最佳。 炙甘草、粳米:益胃护津,防大寒伤中,防热盛伤津 佐使。 二药同用,可缓和石膏、知母的寒性,防止伤胃,并可使药气留连于胃,更好地发挥药力。运用 1、辨证要点: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 2、随证加减: 若气血两

33、燔,引动肝风,加羚羊角、水牛角。 兼阳明腑实,加大黄、芒硝。 烦渴引饮甚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3、使用注意:以下情况不可误用。表证未解之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之阴盛格阳证。 4、现代运用: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流脑、乙脑、流行性出血热、大叶性肺炎、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属气分热盛者。重点:白虎汤的组成、功效、主治第二节 清营凉血清营汤 温病条辨方 歌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 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组成竹叶、犀角、生地、银花、连翘、玄参、丹参、麦冬、黄连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病机:邪

34、热内传营分,耗伤营阴。方 解犀角:清营解毒 -君生地、玄参、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臣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透热转气 佐 丹参:凉血活血 -佐黄连:清心泻火,引药入心经 -佐使配伍特点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清气泻热之品,透热转气,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名词 透热转气:用于治疗湿热病邪初传营分的治法。在清营解毒药中配伍清气分热的药物,如银花、连翘、竹叶,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代表方剂:清营汤。 运用 1、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2、随证加减:舌干较甚,去黄连。热陷心包,配用安宫牛黄丸。营热动风,配用紫雪,或配加羚羊角,钩藤,地龙。气分热盛,重用银、翘、竹叶、黄连、或更加石膏、知母、及大青叶、板兰根、贯众。 3、使用注意:原书云:“ 苔白滑者,不可与也。”苔白滑,为有湿邪,本方中有滋阴之品,可助湿。 4、现代运用:多用于乙脑、流脑、败血症等属热入营分者。重 点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中银花、连翘与竹叶的配伍意义、透热转气的概念犀角地黄汤 小品方方 歌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营血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专。组成犀角、生地黄、芍药、丹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病机:热毒炽盛于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