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众筹会颠覆金融吗?2013年,全球众筹融资产业规模约有51亿美元,中国的众筹仍被认为大有前景乐观者认为众筹是一场在互联网上的化缘活动;悲观者认为它就是非法集资的变种文章概述:第一个众筹项目,可以追朔到1997年的英国。Marillion乐团凑了6万资金完成了在美国的巡演。发展到现在,众筹褪去了一些浪漫色彩,成为企业和个人为项目争取资金的一个渠道。如今,众筹来了中国。乐观者认为是一场在互联网上的化缘活动;悲观者则认为它不过是“非法集资”的变种。众筹到底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展如何?众筹来到中国刚刚开始,人们调侃它是“化缘的互联网思维版”;随后,有人认为它将成为闯入金融大门的野蛮人。悲观者认为它就是非
2、法集资的变种,参与者难免变为“乌合之众”;乐观者认为它是史上最伟大的创新,至少也是中国金融业超越美国的最佳领域。但无论或褒或贬,它已经开始在我们周围掀起一场快速扩大的旋风,席卷而入的,不仅是创意、资本、资源,甚至包括每个参与者的智慧。或许,很快我们就将迎来众筹时代。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吉祥认为,众筹的本意在于借助互联网新兴技术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先配置,弥补现有资本市场对初创企业服务的空白。众筹的关键在于两个字,一个是众,表明众筹需要大众的参与;另一个是筹字,涉及到融资活动与投资回报。目前,根据发起人返还给支持者的回报不同,可以分为股权众筹、债权众筹、商品众筹以及捐赠众筹。相比欧美,众筹在中
3、国的发展速度并不算快。研究机构Massolution在201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全球众筹融资产业规模约2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80%,2013年这一规模增加至51亿美元。不过,亚洲地区的产业规模仅占全球规模的1.2%。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4月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2014),中国的众筹平台只有21家。根据估计,这些平台大多数实现的融资规模不过几十万元或数百万元,顺利融资的项目多则几百,少则几十个,总的融资规模不到10亿元。尽管如此,中国的众筹仍被乐观者认为大有前景。这种期冀背后有中国民间融资渠道匮乏,资本市场层次多元化欠缺等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中国挑战多年,始
4、终难以破题。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3月发布的报告,截至2013年底,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全国小微商户数量超过5500万。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在2014年全国政协提案中估计,这些小微商户的信贷需求达到22万亿元。而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金融机构投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仅13万亿元。与此同时,企业和个人存款数量超过100万亿元,迫切需要新的投资渠道。在中国,早期创业缺乏成熟的融资渠道,已经成为影响创业生态发展的难题。而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几种去中心化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比如众筹、P2P网贷,可以让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直接对接,被寄望能引领中国走出一条替代的创业融资渠道。在中国第一个提
5、出“互联网金融”概念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其近期发布的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中指出,众筹模式开创了人人皆可成为投资人的新模式,投资门槛远远低于传统投资模式,甚至可以低至1美元,而由于互联网的聚集效应,有吸引力的创业者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投资者的小额投资尽管单笔金额都很小,但是总额可能相当可观,足以满足创业者的资金需求。各界对众筹的发展速度寄予厚望。众筹继P2P网贷之后,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里又一个中国式“野蛮生长”的样本。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去年8月在公开演讲中预计,“中国的众筹行业将在三年内成为世界第一。”世界银行则在2013年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估计,十年之内,中国的众筹
6、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众筹市场规模的一半。众筹兴起的另一个背景是中国政府在金融领域“去监管化”的趋势正在发生。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金改路线图中,利率市场化成为主攻方向之一,健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提上监管者的议事日程。以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以技术手段实现早期投资领域的民主化趋势十分可期。它们在粗放式、抓大放小的资本市场缝隙中寻找到了生长空间。德弘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陈宇认为,尽管众筹对推动社会创新和资源整合有现实意义,但不应过分抬高众筹的意义。他在文章中写到,众筹最终只是互联网金融体系的一个分支,而在社会金融体系中,最终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大机构。陈宇过去几年以“江南愤青”的网名发表过多篇互联网金融评论文章,在业内传播广泛。众筹网CEO孙宏生也认为,众筹行业具有相当高的门槛,对风险管理能力要求极高,并非所有草根都能从事,“众筹说到底,是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