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景空间视角下南阳古镇营建智慧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9468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景空间视角下南阳古镇营建智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景空间视角下南阳古镇营建智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景空间视角下南阳古镇营建智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1Vol.38 No.02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2期摘要:南阳古镇是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岛屿型运河聚落,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下,南阳古镇传统地景空间的文脉传承、保护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梳理古籍舆图阐述南阳古镇历史沿革,从区域环境、聚落形态、阡陌交通、景观节点四方面切入,系统概括了南阳古镇地景空间构成及其表征,进一步揭示了运河水利影响下治水、营城及生活的营建智慧,以期为大运河山东段运河聚落建设及运河文化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关键词:风景园林;地景空间;大运河山东段;南阳古镇;营建智慧Abstract:Nanyang Ancient T

2、own is a representative island-type canal settlement in the Shandong Province section.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Grand Canal National Cultural Park,the heritage,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space of Nanyang Ancient Tow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h

3、istorical evolution of Nanyang Ancient Town by combing through ancient books and maps,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spatial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andscape of Nanyang Ancient Town from four aspects:regional environment,settlement form,traffic structure,and landscape nodes.It fu

4、rther reveals the construction wisdom of flood control,city operation and lif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anal water conservancy,in order to order to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anal settlements in Shandong 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and the inheritance of canal culture

5、.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 space;Shandong Province 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Nanyang Ancient Town;the construction of wisdom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志码:A 宋 凤,章玥凯,刘思彤,王 越Research on the Wisdom of Nanyang Ancient Town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SpaceSONG Feng,ZHANG Yuekai,L

6、IU Sitong,WANG Yue引言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会通河开通后官民围绕运道聚居,沿运聚落激增。明清时期,新疏浚的漕运新渠穿境而过,南阳古镇成为漕运咽喉。南阳古镇,位于南四湖北端的南阳湖南部,为济宁市南阳镇主岛。南阳镇域面积约166.28 km2,其中水域面积约154.78 km2,南阳古镇主岛面积约4.5 km2,是典型的湖岛型运河集镇。2014年2月南阳古镇入选第六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发展为旅游型运河古镇;同年6月,漕运新渠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规划提出以文化和生态保护引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带

7、建设。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2022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将南阳古镇划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微山湖核心展示园。由此,具有独特生态本底、岛镇景观、文化民俗的南阳古镇地景空间表征和营建智慧值得深入研究,从而为大运河沿线运河聚落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地景文化的概念启蒙于羲皇时代,至隋唐时期系统观形成。佟裕哲以西北地景文化实践的地景空间为载体,总结各类人工工程营建过程中“因藉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形成地景空间理论1,成为缓解人地矛盾问题的指导思想之一。刘晖在此基础上解析西北地区人工工程营建模式,开创性提出了地景空间圈层文章编号:1674-4144(2024)002-007

8、1-09 DOI:10.19924/ki.1674-4144.2024.002.009地景空间视角下南阳古镇营建智慧研究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生态智慧引导的山东沿运城镇传统地景空间社会-生态韧性机制研究”(编号:P20220415144412234);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明清时期京杭运河舆图中山东段地景空间特征、生态智慧及当代价值”(编号:L2022Z06170261)。作者简介:宋 凤,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章玥凯,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思彤,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王 越(通信作者),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72概念2。王晶

9、从地景文化角度对西安乐游原青龙寺进行认知分析,将地景研究从大尺度范围聚焦到中小尺度,进一步丰富了地景空间的研究内容3。毛其智认为人居环境营建智慧是人类在现实聚居空间中与自然、社会、经济产生正向效益的深层次诠释4。综上所述,地景空间理论聚集于人居环境各尺度空间的探索,可将其作为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智慧探讨的理论支持。目前关于南阳古镇的研究多聚焦于景观5-6、旅游规划7-8及文物资源保护9等方面,缺少系统探讨南阳古镇聚落人居环境建设及其营造智慧。本文以地景空间理论为指导,通过历史文献整理与信息提取、在地居民口述访谈、田野调查、舆图空间与现实空间比对、地理信息图示表达等方法,系统梳理南阳古镇聚落沿革,对

10、其地景空间表征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营建智慧,弥补目前研究之不足,对于后续探寻重焕运河聚落活力路径,拓宽运河文化传承思路,重塑在地居民运河记忆,以求得人文、自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南阳古镇聚落的沿革通过整理历史文献与信息提取,以及在地居民的口述访谈,发现南阳古镇聚落的形成、发展、成熟与运河水系密切相关,是典型的“因运而建、因运而兴”的贸易型聚落,其发展可以概括为陆地型村落、运河码头型聚落和岛屿型集镇3个阶段(图1)。1.1 元以前:陆地型村落阶段南阳古镇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南阳古镇是当时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塞。梳理古南阳所在区域水系,发现南阳古镇成长

11、过程与古泗水密不可分。清(同治)徐州府志记载:“自宿、邳西溯泗流此宋至道前及熙宁间之运道也。”10证明北宋时期古泗水已经被用作官家运道。作为山东境内重要的对外通道,孔子在泗水流经区域聚徒游学,赋予沿泗区域以文化气息。古泗水承载的生态本底和人文积淀推动南阳由军事据点向村落发展,形成泗水沿岸较大型陆地村落。1.2 元至明末:运河码头型聚落阶段元 至 元 十 八 年 至 二 十 六 年(12811289年)济州河和会通河相继开通,南阳闸等闸坝修建完毕,漕运能力进一步提升,沿运聚落得到迅猛发展。明初,南阳区域地势低洼,成为鲁西南众多河道滞蓄地,形成阳城湖、独山湖、满家湖等多处小湖,位于泗菏入运处的南阳

12、古镇成为运道顺利通航的关键。明宣德六年(1431年)朝廷在南阳古镇建河桥驿署、管河厅和闸官厅,掌管车船过渡、防汛蓄滞和船闸启闭等事务。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黄河再一次决溢,为保证运河畅通,疏浚了南阳至留城的漕运新渠,明史记载:“自留城而北,经马家桥至南阳闸合旧河而设坝于三河之口运道乃大通。”11借助漕运新渠之便,南阳古镇成为大运河上重要的运河码头。1.3 明末至今:岛屿型集镇阶段明末,黄河决堤,为了避开黄河对运道的干扰,采取增修闸坝、陂塘等一系列“避黄行运”措施,使微山、南阳、昭阳、独山湖相连成片,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南四湖作为水柜基本形成12。水患威胁迫使堤坝垫高,南阳古镇逐渐成

13、为湖上岛屿集镇,奠定了现今的基本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地居民于镇驻地周边的南阳湖水域开辟大片圩田。为适应新时期航运需求,驻地北部开辟新京杭大运河航道,漕运新渠的漕运功能完全丧失,但古镇形态和空间布局延续至今。图1 南阳区域水环境变迁及镇驻地空间位置示意宋 凤,章玥凯,刘思彤,王 越:地景空间视角下南阳古镇营建智慧研究73Vol.38 No.02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2期以南成为运河河道,为补给运河水量周边修建了大量人工河渠和陂塘体系作为引水工程和水柜,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湖泊景观。岛屿集镇阶段至今,南四湖相连形成大片水域,水成为聚落背景,发

14、挥着景观基底的作用。为适应变化谋生存,在地官民修堤坝、建闸桥以御洪灾、保漕运、促安居,巧妙将河湖渊薮和水运航道纳入古镇生态本底和自然风景中。2.1.3 鱼耕田脉:生存与肌理特殊的生态基底造就了南阳古镇独特的“既渔又耕”式耕作肌理,这也是在地居民在特殊环境中寻求生存之路的外在表征。调查发现,居民在聚落周边以及湖区浅滩和浅水沼泽地采取围堤筑台、开挖沟渠等措施,建造了北方较为少见的垛田、圩田、渔田式耕作肌理。这种围湖成田的措施是在地居民向湖争田的生存方式,在适度范围内,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也赋予人居环境以江南水乡的诗意气质。2.2 聚落形态:纺锤布局,首尾相接南阳古镇聚落形态与水文变迁及漕运水

15、利建设密切相关,总体呈现出伴随运道及闸口发展的生长态势。受到各阶段黄泛侵扰及运河疏浚的影响,由最初自然生长形成的点状布局作为发展之端,至2 南阳古镇的地景空间表征通过田野调查、舆图空间与现实空间比对等方法,发现历经演变,南阳古镇成为湖中岛屿型城镇,具有独特的地景空间特征,表征在宏、中、微三层空间尺度下的区域环境、聚落形态、阡陌交通、景观节点上,造就了大运河山东段极具特色的运河聚落形象(图2)。2.1 区域环境:山水渔田,互为资借南阳古镇的区域环境可归结为“山-水-田”的宏观空间格局,呈现出“早期遵循自然,后期水利推动”的阶段式变化特点。河湖稳定后,应农业生产需求,“围堤造田”的举措使周边形成具

16、有江南意蕴的渔田肌理。区域环境内的山水湖田相互推动发展,造就了南阳古镇独特的生态基底。2.1.1 山川定位:巧思与变通南阳古镇所在区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镇驻地选址和空间方位的经营,巧妙运用了中国古代空间营建的“四望”手法,进行周野山川体察寻胜13。清(乾隆)鱼台县志将此区域的山川定位描述为:“登高四望上上胜地也。”14南阳作为鱼台县重镇,居于县城与山川东北方位中部。东北方向,利用凫山、黄山、独山、两城山等山系作为四望点,相互对望,山脉绵亘数十里,成为其外部山水空间的立体背景(图3)。西南方向,沃壤广袤,鲁中山前冲积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相接,地势平阔,提供了良好的视线。镇址选择在鱼台县城与群山对

17、位的中轴线上,呈现出东北-西南的对位关系,成为人文与自然过渡的关键节点。由此,南阳镇的选址定位虽遵循了传统空间营造“法天象地”的原则,但不囿于方位限定,呼应了区域山川走势,具有独特性。2.1.2 水为基底:适应与生长南阳古镇由“择水而居”到“适水而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对水环境变迁的积极策应15。陆地村落阶段,聚落选址在泗水与菏水交汇地段,河流内环凸岸的“汭位”,兼备舟楫、防御和沃壤之利。运河码头聚落阶段,泗水与菏水交汇图2 南阳古镇地景空间表征图3 基于“四望”对南阳区域体察寻胜74漕运兴起后围绕闸口形成了块状布局,最终伴随漕运体系的完善形成沿运的纺锤状布局(图4)。漕运新渠在镇内流向由

18、正南转而向东南,古镇空间则伴随运道生长,以南阳闸、桥梁和码头为中心,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纺锤状。中间地段承载漕运管理、贸易活动、商民生活和舟船停泊等复合功能,建设腹地宽,建筑和路网密度大;南北地段主要承载居住和耕作功能,建设腹地窄,建筑和路网密度小。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运河商贸的繁荣使沿运聚落逐渐向闸口聚拢合并,在河道两侧呈现首尾相接式的线性排布。改革开放后,管理部门在驻地东西两侧拓宽用地,将部分居民搬迁至北一村及顺和村,形成布局规整的新建社区模式,原古镇肌理有一定变化,但基本格局仍被保留下来。2.3 阡陌交通:水陆联动,功能清晰在以漕运新渠为主导的传统地景空间营建过程中,南阳古镇逐步形成

19、水陆联动、功能清晰的交通体系(图5)。2.3.1 水路交通:漕运、外联、游览、生产南四湖形成后,官民开始了对湖中水道的探索,至今形成了以运河主航道、聚落互通航道、游览观光航道和渔业田作航道四类组成的水路交通体系。(1)运河主航道:明清时期,漕运新渠穿镇而过,是粮货最主要的输出路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在古镇以北,由西北至东南,平行于主岛,开辟新运道以适应现代航运需求。漕运新渠与新运道于驻地北部和东南相接,形成古镇运河主航道核心交通体系。(2)聚落互通航道:南阳古镇主岛与邻近聚落的交通联系由部分田作航道完成,与较远聚落的交通联系多由游览航道或主航道承担。因此,古镇与聚落间的互通航道具有较强

20、的应变性和适应性。图4 南阳古镇聚落生长图图5 南阳古镇水陆交通体系示意宋 凤,章玥凯,刘思彤,王 越:地景空间视角下南阳古镇营建智慧研究75Vol.38 No.02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2期(3)游览观光航道:伴随着古镇旅游的开发,为应对较高的人流量,开辟了以古镇码头为终点,西渡口码头、丁楼码头、鲁桥码头三座码头为起点的重要游览观光航道。该类航道较一般水道更宽,河道较笔直,运输效率高。(4)渔业田作航道:在地居民以水上圩田、垛田等作物种植和渔业维系生活,围绕生产方式开辟了渔业田作航道,依附圩田肌理呈网状交织,并汇于核心聚落。2.3.2 陆路交

21、通:商业、游览、休闲、生活古镇依运河而生,陆路体系的空间结构与运河河道走向密切相关(表1),可将其归纳为商业主街、临河主街、游览巷道、生活巷道四类交通。(1)商业主街:运河西岸中部平行于运道设置南北走向的南阳街作为商业主街,商贸经营及宗教庙宇皆分布于此,具有经济、文化双重属性。作为商业核心区,街道平均宽度约3 m,最宽处近4 m。街道两侧多为两层建筑,高度为36 m,D/H为1.01.5,两侧商铺经营农产品、手工艺产品及餐饮住宿服务等,分散布置的寺庙祠堂是重要观览节点。因此,主街虽相对宽阔,但人员来往密集,空间显得较为局促。街巷街巷空间尺度街巷界面现状商业主街 临河主街游览巷道 生活巷道 表1

22、 南阳古镇街巷空间尺度76(2)临河主街:包括东大街和顺河街,街道与河道平行,沿河设置码头,另一侧以商铺、民居为主,宽度约34 m,建筑高度约为2.54.0 m,D/H为0.81.0。因单侧临水,空间较开敞,主要承担游客居民通行和观光。(3)游览巷道:是主街与各节点的重要通道,东西走向,与河道近乎垂直。宽度约1.52.0 m,侧界面建筑高度约36 m,D/H约23。巷道间隙狭小,仅为通行使用。两侧多为餐饮商户,并留巷门以供游客进出。(4)生活巷道:可分为东西外侧新建道路及东岸原生巷道。外侧生活道路是新农村建设修建而成,游客较少经过,建筑密度低,街道宽度为23 m,两旁空地较多,尺度宽阔,呈规则

23、的“田”字排布,直达外侧码头,注重与码头之间的连通性。东岸居民巷道为古镇原生巷道,排列密集,两端设寨门,通向运道及码头,巷道宽度1.52.0 m,侧截面高度为23 m,D/H为1.31.5。此类巷道空间由多户院落串联而成,尺度适中。2.4 景观节点:功能主导,传承文脉南阳古镇的景观节点由建筑组团和特色公共空间构成,是地景空间表征中文脉延续与传承的关键(图6)。2.4.1 建筑组团:特色性与适地性现今南阳古镇建筑制式多延续明清风格,受到漕运与时政的影响,呈现多样化、特色化和集中化特征,主要由特色性建筑和适地性建筑组成(表2)。(1)特色性建筑作为运河枢纽,古镇产生了大量的河务行政建筑,多数泯灭于

24、历史长河中,如今仅古镇南留存皇粮殿,作为负责皇粮运输调运中转的机构。皇粮殿河务行政功能随着漕运废止而被废弃,但延续了清代五开间硬山顶建筑制式,当地政府将其重建为博物馆,保留了象征意义。金融商贸建筑分布于南阳街两侧,顺街排列,多为一至二层仿古青砖小楼,门户面向街市以方便经营,生活居住或货物储存则位于二楼或宅后,形成“上宅下店、前店后宅”的布局模式。特色性建筑为清代胡记钱庄,为一进合院布局,可连通南阳街和顺河街。当下,钱庄的货币兑换功能丧失,仅为游客提供科普展览。宗教寺庙建筑由不同宗教信众在南阳古镇建造,保留下来的建筑沿南阳街和顺河街分散布置。目前古镇宗教以道教和伊斯兰教为主,这些建筑延续了明清硬

25、山顶式殿堂制式,并以青砖、青瓦这类朴素材料建造,呈现出一致性。同时建造者保留了各宗教建筑要素,如河神庙门户面水的格局;清真寺特有的望月楼等。这些宗教建筑的和谐共生展现出古镇对各文化的尊重包容之态。顺河街中部建置了以康乾别苑为核心的皇家服务建筑,曾为皇帝或官员视察运河南北漕运状况服务。建筑采用了三进院落轴线式布局,由外向内依次为“一进”入户厅,“二进”寝室与书房相对,“三进”古戏台居中,为清代硬山顶建筑形式,屋门俱布置对联及匾额。古戏台为木制榫卯结构,雕工精细,虽较少皇家建筑的庄严,却也井然有序、精致典雅。(2)适地性建筑主要为在地民居建筑,包括外围搬迁建筑及运道东岸原生建筑。外围搬迁建筑多为新

26、农村民居,建筑布局以规整秩序的单户或合院为主,靠近湖岸以便于入湖作业。东岸原生建筑垂直于运道线性排列,长条形院落形式布局,由多户居民或家族共同管理。院内住宅为一至二层传统硬山顶式民居,院与院之间间隙紧凑,仅留有寨门沟通两侧河湖。寨门前为顺河街道,断续分布着小片菜地,可见在地民居与运河及周边生境达成了因地制宜的人水共生意象。图6 南阳古镇景观节点示意宋 凤,章玥凯,刘思彤,王 越:地景空间视角下南阳古镇营建智慧研究77Vol.38 No.02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2期建筑分类建筑名称建筑分布总体特征建筑现状河务行政建筑皇粮殿南阳古镇南时移事改金融

27、商贸建筑胡记钱庄沿南阳街长线形布置以街为市 南阳街宗教寺庙建筑土地庙沿南阳街散点状布置尊重包容 送子殿新河神庙关帝庙清真寺魁星楼皇家服务建筑康乾别苑古镇顺河街中部精致典雅 御膳房在地民居建筑友爱村沿运道东岸及主岛外围因地制宜 建民村和平村北二村南店子村北一村表2 南阳古镇建筑分类2.4.2 公共空间:运河性与人文性运河要道上舟楫往来,与南阳古镇交互产生具有运河性和人文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以水闸、码头和桥梁为代表的节点空间,成为公共生活与文化的载体16(图7)。(1)运河性公共空间南阳闸是旧时承载公众行为最多的公共空间。目前镇内将废弃水闸与桥梁结合梳理成复合公共空间,保留了水闸的痕迹,在闸与桥之间

28、留出隔流堤,在运道东侧分出月河,复原行洪行船景象,闸桥附属空间则设置廊亭、宣传牌以及树下座椅承载游客居民休息、集散、科普、回忆等活动,更注重精神寄托的作用。码头空间因船只使用频繁,而沿运和环岛屿分布广泛,呈现出密集化和平民化特征。当前漕运新渠运道保留了密集的顺堤型码头群,历史上是货粮船的停泊处。在当前保护制度下,码头群仅供观赏。环岛屿码头则为突堤式和顺堤式相结合,以增加船只停泊数量,此类码头空间多为游船出入或居民船只停靠使78用,对游客和居民的日常体验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2)人文性公共空间桥梁是沟通两岸的必要途径,文人通过题诗吟咏更赋予其人文性。清(光绪)鱼台县志记录的鱼台八景之“长桥卧波”

29、与旧时南阳古镇的马公桥(图8)相关联,是蕴含人文价值的重要佐证。现存的桥梁以石闸桥和石拱桥为主,分别位于镇北、中、南。北端的南阳闸通过闸改桥,配以座椅,与古镇景观相映成趣。中部和南部的状元桥和延德桥均为拱桥,与廊亭、石椅等构筑物组合,整体风格与建筑街巷相协调,兼具观赏和停留的功能,使桥梁空间在南阳古镇空间塑造中占有一席之地。3 南阳古镇地景空间中的营建智慧南阳古镇地景空间所蕴含的营建智慧是官民经过长时间探索生态自然发展规律从而解决水患威胁、稳定生存环境、顺应自然发展而形成的智慧,体现于治水智慧、营城智慧、生活智慧三方面(图9)。3.1 治水智慧:设闸御洪,耕湖牧渔治水是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安

30、全保障,经过多时期水利修建,南阳古镇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水体系。镇内漕运新渠河道上建有南阳闸调控运道水位,运道西侧建减水闸,东侧留有水口,当洪水来袭时开启水闸,防止运道决堤;若遇干涸则紧闭闸门,为运道积蓄足够水量以通舟楫,明确了水闸所发挥的弹性保障作用。闸坝、水口多次加固使土堤垫高加宽成为在地居民避水安家的陆地基础。现代居民充分利用水柜,开辟湖中水道,通过围湖筑堤形成大小渔田、荷田,生产养殖同时兼具部分蓄洪作用。由此,治水工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基底,但通过在地官民的努力探索,运用较少干预使南阳古镇形成“湖中建岛,岛外围田”式丰富有趣的生态本底。从这些工程措施便能窥见古人在疏浚运河过程中为解决人

31、水地矛盾所凝练出的治水智慧。3.2 营城智慧: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从南阳古镇聚落发展脉络可推测出城邑建设蕴含因势利导的营建智慧。古镇线性的纺锤式聚落布局充分利用堤坝长而窄的特点,于堤上圈定建设范围从而布置建筑及节点空间。顺应运道的主街组织方式便于漕粮装卸及货物交易,是以运河为核心的外在体现;垂直运道的狭而密巷道可让居民分散快速到达河岸,规避街巷拥堵风险;而湖中水路以南阳古镇为核心,呈叶脉状辐射,更利于居民生产外联过程中提高通行效率。商业及行政功能建筑集聚西岸核心位置,便于管理者宏观调控,搬图7 南阳古镇公共空间现状图9 南阳古镇运河体系与人居环境联动示意图8 鱼台八景中“长桥卧波”资料来源:根据

32、(光绪)鱼台县志改绘宋 凤,章玥凯,刘思彤,王 越:地景空间视角下南阳古镇营建智慧研究79Vol.38 No.02 2024CHINA ANCIENT CITY2024年 第38卷 第02期迁居民建筑安置于外围既可远离旅游商业喧嚣,提供居民安全性和私密性,又留有缓建空间。东岸原生民居以线性垂直于运道布置,一利于居民水上作业;二利于家族或者同乡相互照应;三利于疏导雨洪防止积水。公共空间布局则与运河设施巧妙结合,这些具有运河记忆的空间成为在地居民最舒适的休憩空间,给予他们心灵最好的慰藉。由此,古镇各方面共同塑就了南阳古镇依岛而建、因地制宜的运河聚落意象。3.3 生活智慧:与水共生,人地协作南阳古镇

33、河网交错、湖泊包围的自然基底是维持商民生计的命脉17,与水共生的生活智慧构成了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精神方面,居民为祈求河湖安定在门口粘贴“青龙见喜”或“囍”符文,展现出强烈的敬畏自然意识;日常生活中,居民也曾利用运道河埠进行取水、洗菜、洗衣等日常行为。土地资源紧缺使得居民在湖区探索出了围合圩田种荷养鱼这一类似“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来维系生计。居民利用院中及路边零碎土地栽种石榴、枣树等果树,岸边将木架于湖面之上种以藤本作物来减少耕地占用率,展示出在地居民积极探寻生产生活途径的创新精神。运道开凿和南四湖汇聚对南阳古镇商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极大改变,在地居民探索并利用运道及湖区,将其融入

34、日常生活,展现出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生活智慧。4 结语大运河后申遗时代背景下,国家和地方重新审视运河聚落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历史迭代下的水环境变迁和运河开凿,使南阳古镇凝聚了人与自然抗衡又共生的地景空间营建智慧。本研究通过归纳南阳古镇运河体系引导下的人工营建活动,初步总结出其蕴含“以水定城、因运兴城”的地景空间布局及营建原则。时至今日,在“天人合一”的传统营建实践思想的指导下使古镇空间形态和居民生活状态得以延续。目前,漕运废止使南阳古镇由运河商贸城镇向运河旅游古镇进行转型,本文基于以上研究为南阳古镇保护与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充分发挥传统地景空间“因藉自然”的营建原则,将其转化为“巧

35、于因借”的设计手法,使山水空间与南阳古镇意境相结合,发扬在地性文化,深度挖掘运河文化精神内核,凸显南阳古镇传统地景空间的运河特征和时代特性18。(2)尊重聚落空间布局模式,南阳古镇聚落形态受到水利设施引导而形成纺锤形布局,这是在地居民长期实践所得,其聚落肌理本身具有典型的在地特征,因此可以在后续城镇建设中延续空间肌理,保留传统运河聚落空间生长特征和文化底蕴。(3)延续古镇街巷建筑、节点空间等传统风貌,充分尊重古镇运河文化及当代语境,防止因过度商业化而丧失自身特色,对古桥、古闸、古运河等传统物质要素进行维护,将其作为古镇传统地景空间的标志性景观要素,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运用,避免古镇传统景观与在地

36、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产生割裂。参考文献:1234567891011 12 13 1415161718佟裕哲,刘晖.中国地景文化史纲图说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刘晖,赵泽龙,张琬雪.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一):“因山而成”的风景营建体系 J.中国园林,2022,38(1):20-25.王晶,刘晖,王娜.基于中国地景文化浅析景观认知的四个阶段以西安乐游原青龙寺为例J.城市建筑,2022,19(24):186-189.毛其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J.国际城市规划,2019,34(4):54-63.赵雷,张婉玉,杨柳青.运河文化影响下的景观规划研究以济宁市南阳古镇为例 J.

37、黑龙江环境通报,2021,34(1):34-35.卢云龙,张楠,王丽娜.基于旅游形象的古镇景观规划研究以南阳古镇为例 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转型与重构2011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刘淑天.山东微山县南阳古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刘金花.南阳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研究 J.小城镇建设,2003(12):26-27.陈宁.大运河地域文化节点城市跨域文物资源空间构建及整体性保护研究 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22.赵明奇.徐州府志 M.北京:中华书局,2001.汤纲,南炳文.明史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古帅.明

38、清以来鲁西南黄运交织地带的水患、水治理与水纠纷以鱼台县为中心 J.社会史研究,2022(2):92-128.王树声,李小龙,蒋苑.四望:一种自然山水环境的体察寻胜方式 J.城市规划,2017,41(5):125-126.山东省鱼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鱼台县志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王伟武,许玮頔.中国古代水文环境规划思想溯源及其启示 J.城市发展研究,2023,30(1):66-71.王越,宋凤,任震.大运河山东段水利系统与沿运聚落景观体系特征研究以德州、聊城段为例 J.中国园林,2022,38(6):63-68.王敏,侯晓晖,汪洁琼.基于传统生态智慧的江南水网空间韧性机制及实践启示 J.风景园林,2018,25(6):52-57.王向东,周倩.大运河扬州段公共文化空间生产与生成 J.中国名城,2023,37(8):89-94.责任编辑:方 亮收稿邮箱:在线投稿: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