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名词解释: 1、孔隙比: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颗粒体积之比称为土的孔隙比e。14 2、可塑性指标:是指黏土受外力作用最初出现裂纹时应力与应变的乘积。用来描述土可塑性的物理指标。14 3、渗流力:水流经过时必定对土颗粒施加一种渗流作用力,而单位体积土颗粒所受到的渗流作用力为渗流力。14 4、变形模量:在部分侧限条件下,土的应力增量与相应的应变增量的比值。14 5、应力路径:对加荷过程中的土体内某点,其应力状态的变化可在应力坐标图中以应力点的移动轨迹表示,这种轨迹称为应力路径。146、 弱结合水:是指紧靠于强结合水的外围而形成的结合水膜,亦称薄膜水。137、塑性指数:是指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省去%符
2、号),即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138、有效应力: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13 9、地基固结度:是指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 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或土层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1310、砂土液化:当饱和松砂受到动荷载作用,由于孔隙水来不及排出,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加,就有可能使有效应力降到零,因而使砂土像流体那样完全失去抗剪强度。13 11、土体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受剪强度。1212、 地基承载力: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1213、 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1114、地
3、基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剪切破坏发展即将失稳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10 15、塑限:土由半固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用符号Wp表示。10 16、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与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09 17、压缩系数: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竖向有效压力增量的比值。08 18、弹性模量: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应变模量。0719、 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总是等于有效应力加上孔隙水压力;或有效应力总是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此即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0720、 土的压缩指数: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竖向有效压应力常用对数值增量的比值
4、。07 21、临塑荷载:是指基础边缘地基刚要出现塑性区时基底单位面积上所承担的荷载,它相当于地基土应力状态从压缩阶段过渡到剪切阶段时的临界限荷。0722、临界荷载:是指允许地基产生一定范围塑性区所对应的荷载。0723、先期固结压力:天然土层在历史上受过最大的固结压力(指土体在固结过程中所受的最大有效应力)。0724、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荷载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特性。0525、塑性变形:是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当施加的外力撤除或消失后该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一种物理现象。0526、土的压实度:现场土质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室内试验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值。0527、固结:饱和土在压
5、力作用下随土中水体积减小的全过程。固结度:地基在固结过程中任一时刻的固结沉降量与其最终固结沉降量之比,称为固结度。0528、液限:土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用符号WL表示。0429、缩限: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继续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收缩时,对应的极限含水量叫缩限,用符号Ws表示。04第一章 1、颗粒级配:粒组相对含量,即各粒组质量占土粒总质量百分比 2、粒径累计曲线:横坐标为粒径对数坐标,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一粒径土重(累计百分比)含量。 3、不均匀系数:粒组分布情况,反应土粒均匀程度 4、结合水:受电分子引力影响吸附在土粒表面的自由水 5、强结合水:紧靠在土
6、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弱结合水:紧靠在强结合水外围的结合水膜 6、自由水:存在于电分子引力范围以外的水 7、重力水: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层中的地下水 8、毛细水:在地下水位上,受水与空气交界面表面张力的自由水 9、毛细压力:由于弯液面张力与土粒表面的侵润作用,使毛细弯液面切线反向产生使土粒挤紧的力 10、土的结构:土粒单元体大小,矿物成分,形状,相互排列和连接关系,以及土中水的性质,空隙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 11、土的组构:同一土层中的物质和颗粒大小等相似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征土的层理,裂隙 第二章 1、相对密度:土粒质量与4时纯水质量之比 2、含水量:水的质量与土质量之比 3、密度:土体单位体积
7、的质量 4、干密度:土中固体颗粒部分质量 5、饱和密度:充满水时的单位体积质量 6、浮密度:地下水位以下土粒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只差 7、重度:土的重力密度称为重度 8、孔隙比:空隙体积与土粒体积比 9、孔隙率:空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10、饱和度:水体积与空隙体积之比 11、可塑状态:粘性土在某含水量范围内,可由外力朔成任何形状而不发生裂纹,外力移去后任可保持既得形状,这种性能也叫可塑性 12、液限:土由可朔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13、朔限:土由可朔状态到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 14、缩限:土由半固态不断蒸发水分,体积不断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的界限含水量 15、液性指数:天然含水量与朔限的
8、差与朔性指数的比。 16、天然稠度:原状土样的液限和天然含水量的差与朔性指数的比 。 17、触变性:粘性土强度随时间恢复的胶体化学性质。 .18、相对密实度:砂土的最大孔隙比和天然孔隙比的差值与最大孔隙比和最小孔隙比的差值之比。 19、土的湿陷性: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陷的特性。 第三章 1、渗流力:水在土中流动时,单位体积土颗粒受到的渗流作用力。 2、流砂:土体在向上动水力作用下,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3、水力梯度:土中两点的水头差与水流过的距离之比。为单位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4、临界水力梯度:使土开始发生流砂现象的水力梯度。 5、
9、管涌:在渗流作用下,较细的颗粒在较粗颗粒形成的空隙中移动,甚至流失,随着空隙的不断扩大,流速的不断加快,较粗的颗粒也开始被水流带走。最终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的现象称为管涌。 第四章 1、 自重应力:受到自身重力而存在的应力,(可以分为成土年代久,完成压缩的;和新近沉积没有完成压缩的) 2、 附加应力:受到外荷载,地下水渗流,地震等作用产生的附加应力增量,是地基变形的主要原因,和强度破坏与失稳的重要原因。 3、 有效应力:土粒传递的粒间应力,控制土体变形和强度两者变化的土中应力。4、 孔隙水压力:土中水传递的孔隙水压力。 5、 超静孔隙水压力:由附加应力引起的孔隙水压力,超过了经水压力水头。 6、
10、地基压力(地基反力):建筑物通过基础将荷载传递给地基,在基础底面和地基之间产生的荷载效应。 7、地基附加压力:地基压力与地基建造之前的自重应力之差 第五章 1、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2、土的压缩:土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即土中水和土中气所占体积的缩小。 3、土的固结:饱和土压缩的全过程,即在压力作用下土中水缩小的全过程。 4、压缩系数(指数):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少量和有效应力增量(常用对数)的比值; 5、压缩模量(体积压缩系数):侧限条件下竖向附加压应力与竖向应变的比值(倒数) 6、先期固结压力:天然土层历史上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 7、正常(超、欠固结):历史上受过的先期
11、固结压力等于(小于、大于)现有覆盖土重 8、超固结比: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的比。 9、弹性模量:无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应变模量。 第六章 1、地基压缩层深度:基础底面以下需要计算变形所达到的深度,大于该深度的变形值可以忽略不计。 2、地基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地基某点下至地基任意深度范围内的附加应力分布图面积,对基底附加压力和地基深度的乘积之比。 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与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限值状态。 4、瞬时沉降:紧随加压之后地基即时发生的沉降,此时地基体积还来不及发生变形,是地基土的不排水剪切变形,也称初始沉降或不排水沉降。 5、固结沉降:在荷载作用下,随超孔隙水
12、压力消散,有效应力增长完成的。 6、次压缩沉降:在超孔隙水压力已经消散,有效应力增长基本不变后随时间而缓慢的压缩。 7、渗透固结:饱和土在附加压力作用下,孔隙中相应的一些自由水随时间被排出,同时孔隙体积也缩小,这个过程为称为渗透固结。 8、地基固结度:在某压力作用下,地基土t时刻的固结变形,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 9、平均固结度:某一时刻有效应力图面积和最终有效应力图面积之比。 第七章 1、土的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应力的极限值或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受剪能力 2、土的天然强度:原状土所具有的强度。 3、极限平衡状态:土中任意一点在某一平面发生剪切破坏时该点就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第八章 1、土压力:挡
13、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压力 2、主(被)动土压力:在挡土墙向离开(靠近)土体方向偏移至极限平衡状态,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 3、静止土压力:挡土墙静止不动时,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4、极限平衡条件: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应力与抗剪强度指标的关系 第九章 1、地基承载力: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2、比例界限(临塑)荷载:基础边缘刚要出现塑性变形区时地基单位面积上承担的荷载,相当于从压缩阶段过渡到剪切阶段的界限荷载 3、极限荷载:剪切阶段过渡到隆起阶段的界限荷载 4、临界荷载:允许发生一定塑性变形区所对应的荷载 5、地基极限承载力:地基剪切破坏发展即将失稳时所承受的极限荷载(相当于
14、极限荷载)。 6、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有稳定安全度的承载力相当于极限承载力除以一个安全系数。二、简答题 1、用有效应力原理解释在附加作用力下土的有效应力、孔隙压力和沉降随时间的变化?14 2、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土中自重应力有何影响?在工程实践中,有哪些问题应充分考虑其影响?14答:地下水下降,降水使地基中原水位以下的有效资中应力增加与降水前比较犹如产生了一个由于降水引起的应力增量,它使土体的固结沉降加大,故引起地表大面积沉降。 地下水位长期上升(如筑坝蓄水)将减少土中有效自重应力。(1)、 若地下水位上升至基础底面以上,它对基础形成浮力使地基土的承载力下降。(2)、 地下水位上升,如遇到湿陷性黄
15、土造成不良后果(塌陷)(3)、 地下水位上升,粘性土湿化抗剪强度降低。 3、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有哪些基本假设?14答:(1)地基土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空间体; (2)地基土在竖向附加应力作用下只产生竖向压缩变形 , 不发生侧向膨胀变形。 (3)采用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地基变形量。 (4)一般地基的沉降量可以认为等于基础下某一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压缩量的总和。 4、颗粒级配累积曲线在工程中有哪些用途?14 答:反映了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是直观反映泥沙样品颗粒级配组成的几何图形,也是计算有关特征值和资料整编的重要依据,根据颗粒级配曲线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
16、否良好。5、说明影响土的渗透性系数的主要因素13 1)土的粒度成分;2)土的密实度;3)土的饱和度;4)土的结构;5)水的温度; 6)土的构造6、 图示并说明无粘性土密砂和松砂在应力-应变曲线及体积-应变曲线的差异。答:图231表示土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的一般结果,其中实线表示密实砂土或超固结粘土,虚线表示松砂或正常固结粘土。从图(a)可以看到,正常固结粘土和松砂的应力随应变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率越来越慢,最后逼近一渐近线;而在密砂和超固结土的试验曲线中,应力开始随应变增加而增加,达到一个峰值之后,应力随应变增加而下降,最后也趋于稳定。在塑性理论中,前者称为应变硬化(或加工硬化),后者称为应变软
17、化(或加工软化)。应变软化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不稳定过程,有时伴随着应力的局部化剪切带的产出现,其应力应变曲线对一些影响因素比较敏感。而且由于其应力应变间不成单值函数关系,所以反映土的应变软化的数学模型一般形式复杂,难以准确反映这种应力应变特点;此外,反映应变软化的数值计算方法也有较大难度。7、简述地基土中应力状态的三个阶段13 答:地基土中应力状态分为压缩阶段,剪切阶段和隆起阶段。1)压缩阶段,又称直线变形阶段,这个阶段的外加荷载较小,地基上以压缩变形为主,应力与变形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地基中的应力尚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地基中任一点的剪应力均小于该点的剪应强度。该阶段的应力一般可近似采用弹性理论进
18、行分析。2)剪切阶段,又称塑性变形阶段。在这一阶段,从基础两侧底边缘开始,局部区域土中剪应力等于该处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处于塑性极限平衡状态,随着荷载的增大,基础下土的塑性变形区扩大。荷载-变形曲线的斜率增大。在这一阶段,虽然地基土的部分区域发生了塑性极限平衡,但塑性变形区并未在地基中连成一片,地基基础仍有一定的稳定性,地基的安全度则随着塑性变形的扩大而降低。3)隆起阶段,又称塑性流动阶段,该阶段基础以下两侧的地基塑性变形区贯通并连成一片,基础两侧土体隆起,很小的荷载增量都会引起基础大的沉降。这个变形主要不是有土的压缩引起,而是由地基土的塑性流动引起,是一种随时间不稳定的变形,其结果是基础向比较
19、薄弱的一侧倾斜,地基整体失去稳定性。8、解释应力历史对土的压缩性有何影响?13 答:在计算地基的固结沉降时,必须清楚土层所经受的应力历史,处于正常固结,欠固结或是超固结状态,从而由原始压缩曲线确定其压缩性指标。1)对于正常固结土,现场成土的历史过程中已经达到固结稳定状态,其先期固结压力px等于现在覆盖土自重应力p1,画原始压缩曲线得出C;2)对于超固结土,覆盖土层在历史上原本是厚的沉积层且在土的自重作用下达到稳定状态,后由于剥蚀作用而形成现在地表,PcP1,ORC值越大表示固结作用越大。由室内回弹曲线与在压缩曲线做原始再压缩曲线,得到回弹指数Ce,,再得出原始压缩曲线,求出Cc;3)对于欠固结
20、土,由于自重作用下的尚未稳定,只能近似地按正常固结土一样的方法求得原始压缩曲线,从而确定压缩指数Cc值。9、含水量变化对粘性土状态和强度的影响12 答:含水量变化可使土体具有不同的状态。当含水量很大时土表现为浆液状,呈粘质流动的液体,当施加剪力时,泥浆将连续的变形,土的抗剪强度极低;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体变稠,逐渐变为可塑态,土体显示出一定的抗剪强度;含水量再减少,土体进入半固态,强度继续提高;再而成为固态,土体能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在外力作用下不再具有塑性体特征,而呈现具有脆性的固体特征。10、地下水升降对土中自重应力的影响?12 答:地下水位升降,使地基土中自重应力也相应发生变化。如在软土地
21、区,因大量抽取地下水,以致地下水位长期大幅度下降,使地基中有效自重应力增加,从而引起地面大面积沉降的严重后果;地下水水位上升,会引起地基承载力的减少、湿陷性土的塌陷现象。(图在课本90页)。11、一维固结微分方程的基本假设有哪些?如何得出解析解?适用在什么场合?12 答:一维固结理论的基本假设如下: (1)土层是均质、各向同性和完全饱和的; (2)土粒和孔隙水都是不可压缩的 (3)土中附加应力沿水平面是无限均匀分布的,因此土层的固结和土中水的渗流都是竖向的; (4)土中水的渗流服从于达西定律 (5)在渗透固结中,土的渗透系数 k和压缩系数都是不变的常数 (6)外荷是一次骤然施加的,在固结过程中
22、保持不变 (7)土体变形完全是由土层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 建立一维固结微分方程然后、然后根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解微分方程得出解析解。 适用于荷载面积远大于压缩土层的厚度,地基孔隙水主要沿竖向渗流。12、流砂与管涌现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在向上的渗流力作用下,粒间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称为流砂(土)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细、粉砂和粉土层中,一般具有突发性、对工程危害大。 在水流渗透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
23、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它多发生在砂性土中,且颗粒大小差别大,往往缺少某种粒径,其破坏有个时间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质破坏。 管涌和流砂的区别是:(1)流砂发生在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而管涌发生在水力梯度小于临界水力梯度情况下;(2)流砂发生的部位在渗流逸出处,而管涌发生的部位可在渗流逸出处,也可在土体内部;(3)流砂发生在水流方向向上,而管涌没有限制。13、说明软土地区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原因?答: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透水性差等特点。软土地区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就会在土层中产生向下的渗流,使地基中原水
24、位以下的有效应力增加,与水位下降前比较犹如产生了一个由于水位下降引起的应力增量,它使土体的固结沉降加大,从而引起地表大面积沉降。14、简述管涌和潜蚀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答:在水流渗透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的孔隙中移动,以致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土的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的颗粒也相继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坍塌,这种现象称为管涌。在自然界中,在一定条件下同样会发生上述渗流破坏,为了与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管涌相区别,通常称之为潜蚀。潜蚀作用有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两种,机械潜蚀是指渗流的机械力将细小土粒冲走而形成的洞穴,化学潜蚀是指水流溶解了土中的易溶盐或胶
25、结物使土变松散,细土颗粒被水冲走而形成洞穴。土是否发生管涌,首先取决于土的性质,管涌多发生在砂土中。其特征是颗粒大小差别较大,往往缺少某种路径,空隙直径大而且互相连通,无粘性土产生管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几何条件: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道直径必须大于细颗粒的直径;二是水力条件:渗流力能够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滚动或移动是发生管涌的水力条件。防治方法:一是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二是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是防治管涌破坏的有效措施。15、比较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及杨布条分法的异同点?答:瑞典条分法,它忽略了土条两侧作用力,不能满足所有的平衡条件,故计算的稳定安全系数比
26、其他严格地方法可能偏低10%-20%,这种误差随着滑弧圆心角和孔隙水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严重时可导致计算的安全系数偏小一半。毕肖普条分法,将土坡竖直条分后用抗滑剪应力与土条的下滑力的比值定义,其基于任意滑动面为一圆弧这一前提,考虑了土条两侧的作用力,计算结果比较合理。杨布条分法:亦称非圆弧滑动法滑动切向力的面为任意曲线。将土坡竖直分条后,也是用抗滑剪应力与土条的下滑力的比值定义安全系数,假设滑动面上切向力等于滑动面上土所发挥的抗剪强度,且土条两侧法向力的作用点位于土条底面以上1/3高度处,亦可以用圆弧滑动面。16、简述土的压实原理和影响因素?09P288答:压实原理,在外力作用之下土的压实机理,可
27、以集合水膜润滑及电化学性质等理论来解释。一般认为,在粘性土中含水量较低时,由于土粒表面的结合水膜较薄,土粒间距较小,粒间点作用力就以引力占优势,土粒的相对位移阻力大,在压实功能作用下,比较难以克服这种阻力,因此压实效果就差。随着土中水含量增加,结合水膜增厚,土粒间距也逐渐加大,这时斥力增加而引力相对减小,压实功能比较容易克服粒间引力而使土粒相互位移,趋于密实,压实效果较好。但当土中水含量继续增加时,虽能使粒间引力较小,土中也会出现自由水,压实时孔隙中过多的水分不易立即排出,势必阻止土粒的靠拢,同时排不出去的空气,以封闭气泡的形式存在土体中,压实时气泡暂时减小,很大一部分压实功能有孔隙气承担,转
28、化为孔隙压力,粒间所受的力减小,压实仅能导致土粒更高程度的定向排列,而土体几乎不发生体积变化所以压实效果反而下降。无粘性土的压实性虽然也与含水量有关,但没有峰值点反映在压实曲线上,也就不存在最优含水量问题,故最优含水量的概念一般不适用于无粘性土。 影响土压实性的主要因素:a 含水量的影响;b 土类及级配的影响(级配不良的土,压实后其干密度要比级配良好的低,这是因为在级配不良的土体内,较粗土粒形成的孔隙很少有较细土粒去填充而级配不均匀的土则相反);c 击实功能的影响(对于同一种土料,加大击实功能,能克服较大的粒间阻力,会使土的最大干密度增加,最优含水量减小)。17、简述土的冻胀性对路基的影响?0
29、9答:土的冻胀性是指土的冻胀和冻融给建筑物或土木建筑物带来危害的变形特征。冻土的冻胀会使路基隆起,是柔性路面鼓包,开裂,使刚性路面错缝或折断。土层冻融后,由于上部积聚的冰晶体融化,使土中含水量大大增加,加之细粒土排水能力差,土层软化,强度大大降低。路基土冻融后,在车辆反复的碾压下,易产生路面开裂、冒泥,即翻浆现象。18、为什么粘性土和砾石土一般难以液化?09答:粘性土具有粘聚力,即使超孔隙水压力等于总应力,有效应力为0,抗剪强度也不会完全消失,因此一般难以变化;砾石等粗粒土因为透水性大,在振动荷载作用下超孔隙水压力能迅速消散,不会造成孔隙水压力积累至总应力而没有有效应力为0,也难以发生液化。1
30、9、简述地基破坏的形式及其特征?09 答:地基破坏模式有三种: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切剪切破坏。整体剪切破坏,是一种在基础荷载作用下地基发生连续剪切滑动面的地基破坏模式。它的破坏特征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近似于线弹性变形(p-s曲线首段呈线性);当荷载达到一定数值时,在基础的边缘点下土体首先发生剪切破坏,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剪切破坏区也逐渐扩大,p-s曲线由线性开始弯曲。当剪切破坏区在地基中连成一片,成为连续的滑动面时,基础就会急剧下沉并向一侧倾斜、倾倒,基础两侧的地面向上隆起,地基发生整体剪切破坏,地基失去继续承载能力。P-s曲线具有明显转折点。局部剪切破坏,是一种在基础荷载作用下地基
31、某一范围内发生剪切破坏区的地基破坏模式。其破坏特征是,在载荷作用下,地基在基础边缘以下开始发生剪切破坏后,随着载荷的继续增加,地基变形增大,剪切破坏继续扩大,基础两侧土体有部分隆起,但剪切破坏区滑动面没有发展的地面,基础没有明显的倾斜,倒塌。P-s曲线没有明显转折点。冲剪切破坏,是一种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发生垂直剪切破坏,是基础产生较大沉降的一种地基破坏模式,也称刺入剪切破坏。其破坏特征是,在载荷作用下基础产生较大沉降,基础周围的部分土体也产生下陷,破坏时,基础好像“刺入”地基土层中,不出现明显的破坏区和滑动面,基础没有明显的倾斜,其p-s曲线没有转折点。20、简述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有效应
32、力的工程意义? 答: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称为土的有效应力;通过土中孔隙传递的应力称为孔隙压力,包括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土中某点的有效应力与孔隙压力之和,称为总应力。饱和土体中没有孔隙气压力。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总是等于有效应力加上孔隙水压力;或有效应力总是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此即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有效应力的工程意义:有效应力能充分的,跟接近实际的反映土体的本构关系,较总应力更加参考研究。21、简述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因素?08 答:a 土的性质,即土的组成、土的状态和土的结构,这些性质又与他的形成环境和应力历史等因素有关;b 当前所处的应力状态;c 试验方法,试验时的排
33、水条件,剪切速率等;d 试样的不均一、试验误差等都会影响试验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试验时的排水条件。22、达西定律及其适用范围?达西定律描述:Q = KAh/L = KAi (达西公式)由水力学可知,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Q等于流速V与过水断面A的乘积,即: Q = AV 即V = Q/A则可得达西定律可以写为另一种形式,即:V = Q/A=KI在层流状态的渗流中,渗流流速v与水力梯度i的一次方成正比达西定律(线性渗透定律)。水力梯度i的定义: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适用范围:在一般情况下,砂土、粘土中的渗透速度很小,其渗流可以看作是一种水流流线互相平行的流动层流,渗流运动规律
34、符合达西定律,渗透速度v与水力梯度i的关系可在v-i坐标系中表示成一条直线。粗颗粒土(如砾、卵石等)由于其孔隙很大,当水力梯度较小时,流速不大,渗流可认为是层流, v-i关系成线性变化,达西定律仍然适用。当水力梯度较大时,流速增大,渗流将过渡为不规则的相互混杂的流动形式紊流,这时v-i关系呈非线性变化, 达西定律不再适用。 23、什么是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有什么主要指标?05 答: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含水量叫界限含水量。界限含水量分为缩限,塑限和液限。土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用符号WL表示;土由半固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用符号Wp表示; 土由半固
35、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继续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收缩时,对应的极限含水量叫缩限,用符号Ws表示。24、简述土压力按挡土结构位移方向的分类、各自特点与相互关系?05 答:根据挡土结构位移情况和土体所处的应力状态,土压力可分为以下三种:1.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用Ea表示;2.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到达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被称为被动土压力,用Ep表示;3.静止土压力当挡土墙静止不动时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用Eo表示。相关关系:在相同条件下,主动土压力小于静止土压力
36、,而静止土压力又小于被动土压力,即EaEoEp,而产生被动土压力所需的位移p大大超过产生主动土压力所需的位移a.三:论述题1、论述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伦土压力理论的差异;答: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伦土压力理论分别根据不同的假设,以不同的分析方法计算土压力,只有在最简单的情况下(=0,=0,=0),用这两种理论计算结果才相同,否则将得出不同的结果。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设:表面水平的半无限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库伦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设:墙后的填土是理想的散粒体(粘聚力c=0);滑动破坏面为一平面。朗肯土压力理论应用半空间的应力状态和极限平衡理论的概念比较明确,公式简单,便于记忆。对于粘性土、粉土、和无
37、粘性土都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但为了使墙后的应力状态符合半空间的应力状态,必须假设墙背是直立的、光滑的,墙后填土是水平的。库伦土压力理论是根据墙后滑动土楔的静力平衡条件推导出土压力计算公式,考虑了墙背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并可用于墙背倾斜,填土面倾斜的情况。库伦土压力理论假设墙后填土破坏时,破坏面是一平面,而实际上却是一曲面,实验证明,在计算主动土压力时,只有当墙背的倾斜度不大,墙背与填土间的摩擦角较小时,破坏面才接近于一平面。因此,计算结果与按曲线滑动面计算的有出入。2、分别说明饱和盐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固结不排水强度,排水强度的实验条件和适用原则? 答: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简称不排水试验,试样
38、在施加围压和随后施加竖向压力直至剪切破坏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允许排水,试验自始至终关闭排水阀门。 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简称固结不排水试验,试验在施加围压时打开排水阀门,允许排水固结,待固结稳定后关闭排水阀门,再施加竖向压力,使试样在不排水的条件下剪切破坏。 固结排水三轴试验,简称排水试验。试样在施加围压时允许排水固结,待固结稳定后,再在排水条件下施加竖向压力至试样剪切破坏。(分析土坡稳定性时应如何根据工程情况选取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和稳定安全系数?)14真题 适用原则:首先要根据工程问题的性质确定三种不同排水的实验条件,进而决定采用总应力或有效应力的强度指标,然后选择室内或现场的试验方法。一般认为,由
39、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确定的有效应力强度宜用于分析地基的长期稳定性;而对于饱和软粘土的短期稳定性问题,则宜采用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的强度指标,以总应力法进行分析。 若建筑物施工速度较快,而地基土的透水性和排水条件不良时,可采用三轴仪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的结果;如果地基荷载增长率较慢,地基土的透水性不太小以及排水条件又较佳时,则可以采用固结排水试验结果,如果介于以上两种情况之间,可用固结不排水的实验结果。3、论述土坡稳定性有何实际意义,影响土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土坡稳定性的实际意义:土木建筑工程经常遇到各类土坡,包括天然土坡(山坡,海滨,河岸,湖边等)和人工土坡(基坑开挖,填筑路基,堤坝等)。如果处
40、理不当,一旦土坡失稳产生滑坡,不仅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和工程存亡。影响土坡稳定性的因素有: 1、土坡坡度,是一种以高度与水平尺度的比值来表示,坡脚越小土坡越稳定,但是不经济; 2、土坡高度,土坡坡脚至坡顶的铅直距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坡高越小,土坡越稳定; 3、土的性质:土的性质越好,土坡越稳定; 4、气象条件:若天气晴朗,土坡处于干燥状态,土的强度高,土坡稳定性好。若雨季,尤其大量连续暴雨,大量雨水入渗,使土的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滑坡; 5、地下水的渗透:当土坡中存在与滑动方向一致的渗透力时,对土坡稳定性不利; 6、地震:地震会产生附加地震荷载,降低土坡的稳定性,还可以使土体中的孔压
41、升高,降低土的抗剪强度。 4、论述地基总沉降量的组成及各个组成引起沉降的原因? 答:基础沉降按其原因和次序分为:瞬时沉降Sd、固结沉降Sc和次压缩沉降Ss三部分组成。瞬时沉降是紧随着加压之后地基及时发生的沉降,地基土在外载荷作用下还来不及发生变形,而是地基土的不排水剪切变形,也称初始沉降或不排水沉降 。固结沉降是由于荷载作用下随着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有效应力的增长而完成的。次压缩沉降被认为与土的骨架蠕变有关,它是在超孔隙水压力已经消散,有效应力增长基本不变之后仍随时间而缓慢增长的压缩。6、论述比较整体圆弧法、毕晓普条分法及杨布条分法的异同?方法整体圆弧法简单条分法毕肖普法杨布法滑动面形状圆弧圆
42、弧圆弧圆弧假设刚性滑动体滑动面上极限平衡忽略全部条间力忽略条间切向力条间力作用点位置适用性饱和软粘土=0一般均质土一般均质土任意精度/偏小1%误差27%难以确定整体力矩各条力矩各条垂向力各条水平力土条极限平衡条件 7、论述地下水在土体中的渗流特点,并讨论地下水对土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05答:当土体中有地下水渗流时,土中水将对土粒作用有动水力,这就必然影响到土中应力的分布。不同情况水渗流时土中总应力的分布是相同的,土中水的渗流不影响总应力值。水渗流时土中水产生渗流力,致使土中有效应力及孔隙水压力发生变化。土中水自上向下渗流时导致土中有效应力增加,孔隙水压力减小。反之,土中水自下向上渗流时,导致土中有效应力减小,孔隙水压力增加。当土坡部分浸水时,水下土条的重力都应按饱和程度计算,同时还考虑滑动面上的静孔隙水压力和作用在土坡上的水压力。地下水在边坡中有高水位向低水位区域的渗流会在边坡土体中产生动水压力,增加边坡滑动力矩,同时地下水还会对边坡岩产生软化或泥化作用,降低边坡岩土体的强度。其次,在细粒土如粉质粘土、粉土及粉细砂组成的边坡中,在地下水的渗流有可能造成管涌,流沙等现象,破坏边坡岩土体的结构和强度,造成边坡变形、崩塌、滑移等破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