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汶河流域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开发利用研究——以汶阳田农作系统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8905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0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汶河流域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开发利用研究——以汶阳田农作系统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汶河流域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开发利用研究——以汶阳田农作系统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汶河流域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开发利用研究——以汶阳田农作系统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8 期实验 研究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大汶河流域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开发利用研究以汶阳田农作系统为例陈桂丹,杨瑞*(山东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耕生活的长期积累中留下了大量农业文化遗产。其中,大部分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黑龙江流域等传统农业区1。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汶河又名汶水,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之一,也

2、是黄河境内山东下游的最大支流。汶阳田农作系统作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在农作系统中极具代表性。对汶阳田农作系统的保护开发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其他同类型农作系统的保护、传承、开发和活化,最终推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1农业文化遗产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始于希腊。1834 年,希腊开创了通过立法来保护文化遗产的先例。此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不断发展,并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时形成运动的高潮。1964 年的 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 中,确定了文化遗产“利用”的地位,明确了“为社会公用之目的利用古迹,有利于古迹的永久保护”的观点,为文化遗产的再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撑

3、2。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推动其传承,才能进一步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是保护的目的,开发利用本质上也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方式,是动态的保护。它不是静态的、被动的保存文化遗产,而是积极能动地让文化遗产在利用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实际利用。因此,在中国积极响应的,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全球伙伴关系倡议中,提出了“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这一观点3。唯有将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活化的保护,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农业发展。2汶阳田农作系统2.1发展背景

4、大汶河农作系统以汶阳田最为典型。大汶河上游*通信作者:杨瑞(1987-),男,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摘要:汶阳田农作系统是黄河流域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该研究从汶阳田农作系统保护现状展开,通过经济、文化两方面阐述该系统具备的保护价值和开发价值。将汶阳田农作系统遗产开发现状与同领域的成功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汶阳田农作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从文化挖掘、产业链构建、品牌宣传和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开发保护的建议。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黄河流域;大汶河;汶阳田;农作系统中图分类号院F327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9902渊2024冤08

5、-0048-04Abstract:Wenyangtian farming system is a national important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Thisstudy starts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farming system in Wenyangtian,and expounds the protection valueand development value of the system through

6、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eritage development ofWanyangtian farming system is compared with the successful cases in the same field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ofWenyangtianfarmingsystem.andtargetedfromtheculturalmining,industrialchainconstruction,brandpublicit

7、y,tourismdevelop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uggestions.Keywords: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The Yellow River Basin;Dawen River;Wenyangtian;farming systemDOI:10.20028/j.zhnydk.2024.08.01248-2024 年 8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实验 研究以徂徕山为界分为牟汶河与柴汶河两条河段,两河在大汶口交汇,此处以西

8、即为河流下游。大汶河上游大部分在山区,地势起伏大,而下游地势趋于平缓,依托地势,这里形成了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该处不仅土壤肥沃,而且靠近河流,方便灌溉,于是人们开始在这里种植农作物,最终发展成为当今的汶阳田农作系统。经过长久的农作经验积累,汶阳田农作系统不断发展完善,以废物资源化的生态循环农业的方式去保持土壤肥力,最终形成当下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并流传至今。历经千年的磨合,汶阳田农作系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已然融合,这使得汶阳田同时具有审美价值、科技价值、生态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对维持当地农民生计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独特意义的经济价值。由此也形成了农业生产、生态、文

9、化完美结合的、极具代表性的、以北方传统大平原农业为特色的循环农业文化系统。正因如此,在 2020 年 1 月 19 日,山东岱岳汶阳田农作系统正式入选了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政策上正式确立了其代表性地位。2.2保护价值首先,当地拥有丰富的农业品种资源。以粮食作物为例,当地拥有的自主产权小麦新品系便高达 200 多种,品种丰富。在经济作物种植上,除了种植大量的、历史悠久的地方特色农作物,还有如泰安黄牙白菜、红心萝卜、鸡嘴菜等。这些传统农作物种植历史已有数百年,有的品种甚至有上千年的历史,极具保护价值。其次,当地采用因地制宜的农业种植模式。其一是间作套种模式。间作是指几种农作物同时期播种,

10、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套种是立体农业的一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是能够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4。汶阳田热量条件较差,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一年两季的生长需求。因此,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一年两熟,当地采用了间作套种模式,通过小麦与玉米间作套种、小麦与花生间作套种、玉米与瓜类间作套种等组合来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优产。其二是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模式是指以“投入品产出品废弃物再生产新产出品”的生产流程进行生产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模式,这种

11、模式消除了传统粗放型农业种植模式的弊端,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减轻了环境破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5。汶阳田采用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既保持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又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并且这种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循环模式,可以同时保证村庄环境卫生和汶阳田肥力持久不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当地拥有历史悠久的自流灌溉系统。汶阳田高产良田的美誉主要来自于其历史悠久的自流灌溉系统。据文献记载,早在西汉时期,汶阳田便修建有以沟渠和拦水闸门组成的灌溉系统。在 水经注 中也记载了 2 处大汶河的农业灌溉工程,一处农业灌溉工程在大汶河支流瀛汶河上;另一处农业灌溉工程在大汶河干流上,

12、这一处即 史记 河渠书 所说的“泰山下引汶水”。其中,引汶河水所灌溉的农田,即是 水经注 所记的“汶阳之田”。最后,当地采用特色的土壤肥力维持方法。汶阳田农作系统运用循环农业进行生产,在利用养殖废料来保障土壤肥力的同时,还鼓励秸秆还田。为了提高秸秆还田水平,当地专门购置了还田机,并配备了深翻犁和大马力拖拉机。在秋种时,将耕作层深翻至 30 cm 左右,把秸秆进行完全深埋,保证了秸秆腐熟效果。通过利用养殖肥料与秸秆还田,汶阳田降低了化肥的使用,以天然有机肥维持土壤肥力,实现了绿色生产。3问题3.1当地缺乏对汶水文化的凝炼袁相关学术研究较少汶阳田农作系统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与大汶口文化息息相关,拥有

13、诸如“汶阳田反”“齐鲁必争汶阳田”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拥有特色石砌房屋、与华北传统农业生活相应的传统习俗、汶河河神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但因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对汶阳田历史文化典故及特色文化内涵了解较少,缺乏对汶阳文化的深层认知,加之相关学术研究不多,最终影响汶阳田文化保护开发,也导致了进行遗产地品牌建设及旅游业开发时缺乏了文化层面的理论支撑和专家指导,难以建立起特色文化旅游景观,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游客旅游体验感下降等问题。与此同时,遗产地文化挖掘不到位也对进一步申请世界级农业文化遗产造成阻碍,最终影响齐鲁汶阳田品牌国际化进程。3.2农产品全产业链开发滞后袁农产品附加值低当前汶阳田

14、遗址地农产品全产业链开发滞后,产品49-2024 年 8 期实验 研究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以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产品少,单项产品多,系列产品少,以出售原产品为主,加工产品中仅有“河岔口鸭蛋”较为出名。初级农业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少,利润空间小。过度依赖出售初级农产品,抑制了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加工过程实际上是农产品的增值过程,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抑制了产业的利润增长,不利于当地农民增收,无形中打击了遗产地农业生产热情6。农产品存储成本和运输成本高,又因具有易变质的特性,损耗量较大,只能依靠薄利多销来降低成本,减少损耗,而这种依靠初级农产品以量取

15、胜的模式,十分不利于遗产地经济发展。3.3农产品品牌宣传较弱袁知名度低目前,汶阳田遗产地已经成立了相关农业品牌。2021 年 9 月,肥城市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齐鲁汶阳田”正式发布,当地工商部门帮助企业注册了“汶水人家”“新农辉”“瑞荷农庄”“汶水之阳”等十多个农产品商标。河岔口鸭蛋、汶阳香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因农民缺乏品牌营销知识及互联网平台运营技能,难以通过自身进行品牌宣传,导致这些品牌宣传力度较弱,知名度低,品牌效应不强,又因为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络销售平台,影响了对消费者的信任的获取,最终影响了农产品销售。3.4农业文化旅游开发不合理袁同质化严重首先,汶阳田镇经济结构以发展农业种植

16、为主,农业加工业其次,旅游业占比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其中,农业文化旅游以传统农家乐为主,大型农业观光园区、文化展览产业尚未建立,缺乏特色旅游服务项目和体验产品,景区观光同质化严重,游客缺乏特色旅游体验,难以通过游客建立口碑并进行农业旅游宣传。其次,旅游业配套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接待能力较弱。汶阳田镇缺乏特色酒店民宿,公共基础设施如卫生间、观光交通工具没有配套完全,对外来游客接待能力及服务水平亟需提高。4对策4.1加大汶阳田文化挖掘力度袁鼓励学术研究袁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第一,对现存特色农业文化进行登记,建立汶阳田文化数据库。数字技术可以将农业文化遗产的所有资源从实物形式转变为数字形式,使其成为可

17、以长期开发、可持续发展、增值的文化资源数据库。这一举措可以打破原有的局限,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内涵的深度挖掘,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的综合效益7。因此,将汶阳田农作系统相关的农业耕作经验、耕作制度、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统一登记及内容的详细分类,建立一个汶阳田文化数据库,便可借助数字化手段传承、保护汶阳田文化。第二,与高校合作,共同开展汶阳田文化研究,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汶阳田农作系统与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地理位置相近,可以与学校合作,借助高校丰富人才资源、文献资源等,对汶阳田文化、大汶口文化进行学术研究,将当地农业经验理论化,并对其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挖掘,以此开发展览文化产业,

18、如建设文化民俗馆、文化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推动遗产地文化资源产业化进程。第三,邀请专家到当地进行指导,依据世界级农业遗产评选标准进行开发保护。汶阳田农作系统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评选世界级农业文化遗产的潜力,但因开发较晚,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工作此前不受重视。因此,当地应邀请相关农业文化遗产专家院士进行指导,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要求及现代市场需求持续推进世界级农业文化遗产打造任务,建设世界级标准的汶阳田生态农业区,并借此发挥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品牌的宣传推介作用、旅游带动作用、经济推动作用。4.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袁延长农业产业链袁丰富产品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消费者需求。汶阳田

19、农作系统农产品品类多样,质量较高,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发展多种农产品加工业。因此,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了解农产品加工业市场导向,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业利润空间,促进遗产地增收。再结合当地农业品牌,将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融入品牌及加工产品中并进行宣传销售,农副产品注入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打开加工产品销售市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应扶持龙头加工企业,提高研发能力。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具有领导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因此,要给予当地龙头企业一定政策支持,推动其发展壮大,引导其带动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与企业联合,提高遗产地企

20、业对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创新农副产品加工产品品类,开拓新市场。4.3结合当下新媒体技术袁加强对野齐鲁汶阳田冶的品牌宣传营销首先,要实施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工程,提升产品安50-2024 年 8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实验 研究全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实施好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工程,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全程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获取消费者信任,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是进行品牌宣传建设的基础。其次,要坚持品牌引领,优化产品结构。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同时,要坚持品牌引领,依托短视频、融媒体等平台,加强相关加工产品品牌的

21、建设与宣传。并与“齐鲁汶阳田”品牌挂钩,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再次,要加强外观设计,将品牌标志融入产品包装。将产品品牌标志与产品包装相结合,突出产品符号,便于品牌识别。同时要设计特色农产品包装,打造差异化产品包装,通过推出节庆礼盒包装等手段,营造产品高级感氛围,提升顾客体验感,打造品牌口碑。最后,要弘扬品牌文化,提升综合效益。将汶阳田历史文化、传说民俗凝聚成品牌核心文化,通过互联网平台加以宣传,提高“齐鲁汶阳田”品牌知名度,形成农业产品金字招牌,扩大品牌影响力,带动产品销售,提升综合效益。4.4开发特色旅游项目袁加强遗产区旅游规划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22、分区设立特色农业观光园区,塑造特色农业景观,如黄金麦浪,万亩油菜花等;建立传统耕作园区,让游客体验传统耕作方式;开发展览文化产业,设立麦作文化博物馆、姜历史文化博物馆、农业文化产业园或者是花生文化民俗馆等;开展生态采摘项目,增强游客互动体验;打造原生态农业文化节,通过歌舞表演、民间艺术演出提高旅游项目趣味性,同时举办摄影、短视频等活动,通过来访游客对外进行汶阳田旅游品牌的全面宣传。其次,要加快相关基础设施的建立。游客的基础设施感知价值对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尽快完善旅游产业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特色酒店民宿、农村餐饮、游客休息区、纪念品商店和观光车等,提高景区接待能力,提升游客游

23、玩体验感。再次,要对汶阳田农作系统旅游路线进行规划,为游客设计科学游玩体验路线,绘制带有项目景点介绍的游玩地图,围绕大汶口文化、汶阳田文化,打造农业文化遗产精品旅游,走旅游观光、生态采摘、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发展道路。最后,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对汶阳田特色旅游进行宣传。善用多种媒介,展开精准营销,扩大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结合齐鲁汶阳田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力宣传汶阳田旅游品牌,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5结束语汶阳田农作系统作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在农业生产、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存在着文化资源挖掘不到位、产业链开发滞后、品牌宣传不到位和旅游

24、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因此,要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对汶阳田农作系统、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加大对汶阳田文化的挖掘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加强品牌建设与宣传,以及对遗产区的发展规划,持续推进世界级农业文化遗产打造任务,建设汶阳田农业生态旅游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最终推动汶阳田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参考文献院1 山蕊蕊,马婷婷.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J.江南论坛,2023(11):39-43.2 李明,王思明.农业文化遗产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240-245.3 姚灿灿,徐鹰,孙业红,等.农业文化遗产地研学游客保护行为仿真研究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39(11):1559-1568.4 雷新南.作物间作套种有讲究J.农村新技术,2017(7):10-11.5 李仲宇.循环农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J.江西农业,2019(20):135-136.6 程爽,王丽.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农业效益以“凤翔苹果”发展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3,22(2):111-113,123.7 贺梦凡,熊乐佳,丁盈,等.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对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3,35(3):71-8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