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殉职(xn) 啜泣(cu) 狭隘(i)B佩服(pi) 热忱(chn) 嘶哑(s)C坍塌(tn) 纯粹(cu) 瞬间(sn)D慷慨(kn) 滑稽(j) 禁锢()2、下面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云宵 感慨 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B严厉 驾驶 截然不同 全神贯注C脊梁 跨进 浑为一谈 诲人不倦D缠络 暮名 不求甚解 废寝忘食3、词语积累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B2016年5月2
2、2日,中国3比1力克韩国,捧得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冠军,颁奖台上中国女队员个个眉开眼笑。C一说到孩子的未来幸福,许多父母便会杞人忧天。D宋歌灵机一动,想出了好方法,将这道数学题解答出来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海水浴场是人们是避暑纳凉的好季节。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B但这时候,雨已
3、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C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D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ABCD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观沧海:_,以观沧海。(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应傍战场开。(3)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_。(4)夜雨寄北:_,却话巴山夜
4、雨时。(5)学习有三层境界:知、好、乐。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_,_。(6)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面对落日触景生情,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_,_。(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回答)(7)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8)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
5、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极度的哀伤),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回好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饭疏食,饮水(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蚤死(4)门人益亲2请在下面的句子中用“ / ”标明句中停顿。 (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不迁怒,不贰过。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颜回身上都有哪些优秀品质。三、现代文阅读。(30分)1
6、、最后的老师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
7、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
8、点就要撤掉了。”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
9、师的腿就瘸了。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
10、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
11、个,她还能做什么?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选自2017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1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3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4小说结尾并未交待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2、含泪奔跑的少年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
12、。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进了城,他才知道,城里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
13、。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
14、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看着母亲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痛。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他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
15、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店主催促他。“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他吞吞吐吐。“明天来吧。”“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他快急哭了。“那”“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你
16、的吧。”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母亲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选自时文选粹,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到“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这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B“城管巡查”导致母亲受伤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后文主人公看到城市的“暖
17、”做了铺垫。C第7段中“他”用手触碰母亲被烧焦的皮肤和水泡,感觉连心痛。这说明他理解了母亲生活的艰难,也流露出他深深的自责和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D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突出,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展现了“少年”艰难成长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文题“含泪奔跑”的含义。2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3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4文章结尾说“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
18、,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请以“我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内容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参考答案:一 BBCDAC(1)东临碣石 (2)遥怜故园菊 (3)便引诗情到碧霄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_ (8)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二 1 (1)吃(2)的人(3)早(4)更加 2 (1)回也/不改其乐 (2
19、)有颜回者/好学 3 (1)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2)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4 勤奋好学,对人谦和,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三 【答案】1(1)关爱学生,甘于奉献:每天放学送学生离校;为学生争取过冬的衣物;为保护学生以致腿瘸;怕学生们上学不便坚持不撤点到最后。(2)坚守岗位,热爱教育:即使生活艰难也愿留在山区继续教书;即使学校破败、自己年老力衰,仍激情澎湃地教孩子们读书。(3)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吃的是玉米粥、窝窝头、腌制的萝卜干。一辈子当一位乡村代课老师,不图名不图利,为了学生默默地坚守到最后。2环境描写,交待故
20、事发生的背景,写出山村学校的破败与师生学习环境的艰辛。渲染出孤寂、无奈和悲凉的氛围,奠定情感基调,为下文教学点可能被撤销埋下伏笔,也为学生“她”劝他离开作了铺垫。3(1)表达了对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坚守和奉献的老师的赞美与歌颂。(2)提醒反思:决策部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群众实际需求,不搞 “一刀切”。(3)提出了社会生活中诸多愿景与现实冲突时的矛盾现状,启人思考。4示例一:最后一所学校被撤销。山区的学校环境确实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她”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希望为曾经生活过的学校里的孩子和恩师谋福利: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让恩师生活得更好;作为教育局长的“她”要落实县委的相关政策决定等。示例二:最后
21、一所学校没有被撤销。“她”感受到恩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她”住在山区时,在与恩师、乡亲的交流中感知到她的做法并不符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她”为自己只是一厢情愿“整合教育资源”而不能为乡亲父老和恩师带去福利感到愧疚等。1C2“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写出了少年初到县城的不适应,他感到燥热,陌生,恐惧。“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表现了少年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留恋。3爱护子女;目标远大,意志坚定;勇于担当;自立自强;忍辱负重,吃苦耐劳。4母亲让少年感到温暖。母亲虽行动不便,但为了让儿子能够继续求学,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去县城、省城谋生。家庭变故、生活窘迫困顿、高强度劳动、突遭烧伤母亲毫不退缩,她顽强坚韧,最终帮助儿子实现了“读书的梦想”。无声母爱,是少年一生珍视的温暖。药店店主让少年感到温暖。在少年极度尴尬、无助之时,好心店主的善言善行,既解了少年的燃眉之急,更让他心生暖意,感受到了人生的希望。“好心的路人”让少年感到温暖。路人的挺身而出,既解救了母亲,又让母亲、儿子在极端痛苦无助时得到了一丝安慰。四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