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卷.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38780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ki) 窠巢(k) 憔悴(ci) 拆散(chi)B一霎时(sh) 脸颊(ji) 匿笑(n) 菡萏(dn)C静谧(m) 菜畦(w) 难堪(kn) 确凿(zu)D优雅(y) 酝酿(yn) 黄晕(yn) 应和(h)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朗润 小心翼翼 各得其所 混为一谈B瘫痪 尴尬 烂慢 蛛丝马迹C点缀 搏学笃志 众目睽睽 人迹罕至D荫蔽 折散 祷告 恍然大悟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

2、子身上计较不成?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C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书法比赛等活动走入校园,让越来越多的师生重视起汉字书写。B随着管道制造业的发展,橡胶排污止回阀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5、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

3、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C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6、在下面一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把寂寞留给自己把芬芳献给他人 以苦心孕育未来以宽阔拥护生活ABCD7、默写句子。(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3)_,自缘

4、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4)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5)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_,_”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6)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_,_。(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

5、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十二章节选)(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博学而笃志 (2)人不堪其忧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年与时驰2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毛之地B而

6、两狼之并驱如故C下车引之D曲肱而枕之3翻译下列句子。(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_”字,对比鲜明。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三、现代文阅读。(30分)1、枯萎的蒲公英叶 子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

7、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

8、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

9、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

10、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选自海燕)1文章第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3请结合下列加点加粗词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米立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

11、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

12、搬过去。”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

13、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

14、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現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

15、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选文三次写到“我”忍不住流泪,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3有人认为“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应放在“父亲给我买包子”之前写。你认为可不可以这样写?试说明理由。4选文在自然段,改换称谓,称父亲为“这个男人”,请说说作者这样改的原因。5请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的

16、感悟。1 我最初打算送父亲到养老院养老,经过多次的情感洗礼,最后我改变主意,接父亲到北京养老。(意思对即可) 2 第一次潸然泪下,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怜悯和爱。 第二次泪如泉涌,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第三次失声痛哭,表达了我深深的自责、悔恨之情。 3 不可以。原文使用插叙,将“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插入在“我送父亲到养老院的路途”中来写,两者恰好形成对比;这样安排,使父亲形象更感人,“我”更渺小,对“我”的思想触动更大,从而改变了我送父亲到养老院养老的做法。 4 男人在人们习惯印象中是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改换称谓后,更能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感激、敬爱之情,尽孝之道;因为能给我生命、给我家的男

17、人就是我的大恩人,我理应感恩,涌泉相报。作为父亲的“这个男人”,我更应“有始无终”地感恩于他,赡养好他,不能让他受半点委屈。 5 父母在,不远游,常回家看看,陪伴父母。 “友情”等感恩可能有始有终,但亲情的感恩是有始无终的。四、写作题(40分)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请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

18、于500字;(3)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参考答案:一 BADBBB(1)独怆然而涕下 (2)飞来山上千寻塔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从今若许闲乘月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 1(1)坚定 (2)能忍受 (3)达到 (4)迅速逝去2A3(1)时间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2)放松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养性情。4 静 躁 5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言之有理即可)三 1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2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3(1)运用拟人,通过 “贴”“触”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的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2)运用比喻,通过“掀动”“绒绒”“洁白”等词语,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的轻盈和身体的苍老,突出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4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献的品质;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四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