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重要问题集.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3841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重要问题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重要问题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重要问题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重要问题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重要问题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复习一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2、商鞅变法使秦国产生哪些变化?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建立了封建制,形成了全国上下崇尚耕战的风气,促进 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军队战斗力,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 100多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有人说,“商鞅最终为变法而献身,不值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述你的理由。商鞅为变法而献身的事迹,说明新的先进事物要战胜旧的落后事物,并非一帆风顺就能成功,这中间充满了各种尖锐矛盾和斗争。以商鞅变法为代表,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变法或改革,确立封建制度,从而使地主阶级统治 最终

2、取代了奴隶主阶级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至此,我国封 建社会形成。4、商鞅最终被诬告遭受车裂而死,商鞅变法失败了吗?请简单说明理由。我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变法山于变法内容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推 行多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变法内容还继续推行。商鞅变法的 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先进的强国,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5、启示:认识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意识。通过分析商鞅

3、变法的意义,使学生认识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是促使国家强大的根本原因。专题复习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秦统一1、秦始皇被称作千古一帝,其主要功绩有哪些,请简要评述。(1)结束春秋战国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大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进行和人民 生活的安定。(2)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 响。(3)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象征。(4)统一货币,不仅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为以后历代铸造货币提供榜样。(5)统一文字,利于经济文化的 交流,更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

4、展创造条件。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方面: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三个内容:(1)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经济方面:“车同轨”,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统一全国货币,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 钱为标准样式。又规定统一度、量、衡。文化方面:“书同文”,即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 书”。思想方面:焚书坑儒。民族关系方面:御匈奴、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3、秦统一国

5、家建立的意义:(1)秦国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为止,前后十年,就完成统一六国的事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开创 了新的统一格局。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进行生产。(2)秦王朝推行了 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为我 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 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 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4、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

6、格局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 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始皇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他又是个残暴的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 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 思想,摧残了文化。专题复习三汉武帝大一统和评价汉武帝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思想文化方面:(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

7、独尊儒术”政策,把儒家 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 多年。(2)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政治方面:(1)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2)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十三州郡”和刺史,强化监察制度。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军事方面:汉武帝起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发动三次大战役,击败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 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关系方面: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西交 通要道一丝绸之路。结果: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

8、一统,进入鼎盛时期。2、评价汉武帝(既要看到汉武帝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发奋建国,发展和巩固大一统的事业的历史功 绩,同时也要认识到汉武帝统治毕竟是封建统治者,其目标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更深更远的层面维持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功: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雄才大略,开拓创新,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间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变法图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 察制度等措施在巩固大一统方面所起的作用。在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采取的措施 中,“推恩令”是收到了显著效果

9、的重要政策,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做法,使儒家思想成 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秦皇汉武”成了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过: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残酷杀戮。专题复习四丝绸之路(附示意图)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开通的。西域 开通后,当时货穿东西的交通线,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 到欧洲。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因此,这条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 就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作用:(1)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 皮、汉血

10、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 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 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 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 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专题复习五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内容:(1)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同汉人通婚等。2、意义: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也有利于接受汉 族先进文

11、化。而实行汉化政策,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 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胡食、胡服、胡床和胡乐、胡歌、胡舞等,逐渐融入 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孝文帝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少数民族政治家。专题复习六贞观之治和评价唐太宗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A、政治方面:(1)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2)沿用隋制,推行三省六部制。(3)合并州县,精简机构。B、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C、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D、法律方面: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2、评价唐太宗(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要注

12、意两点:a、要历史地看问题;b、要论从史出。)(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 清明、经济初步发展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太平的“贞观之治”。所以说,他是古代杰 出的政治家。(2)但也必须指出,作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 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生。他自己曾说:“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阁屡有兴作,犬马鹰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专题复习七唐代中外文化交流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

13、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口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2、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到达天竺后,玄奘用大约十七年的时间研习佛法。玄奘从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同长安,专心翻译佛经,他还 把老子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玄奘及其弟子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一,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口本弘扬佛法,还把中国的医 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口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 出的贡献

14、。4、唐朝中外交流唐朝中外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 一方面,唐朝也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进一步促进自身经 济、文化的发展。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通过中 国高僧到日本教授,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 文化;而“玄奘西行”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 意识和刻苦精神。玄奘西行求法和译经活动是对中国文化乃至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5、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

15、产生巨 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 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3)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专题复习八清朝的“闭关锁国”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 业的发展。(2)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 济交流。这是造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3)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 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

16、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 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主要表现: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如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进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等。3、影响: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方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 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 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

17、渐落伍了。4、启示:(清闭关锁国政策与改革开放对比带来的启示)文明是否能够健康地走向进步,主要决定于它是否能够接受外来文明的启迪,是否能够以一 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的文明进行交往。古代世界无数真切而确凿的史事明白无误地昭示给我 们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当今社会是一个不 断发展的社会,只有保持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心态,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专题复习九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前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已知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扩大了 造纸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世界各国

18、的造纸术,大多是我国 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它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作用)。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初年。唐朝末年,印刷术已经相当发达,成都、洛阳等 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中心,世界上现存标有确切日期(亨通九年,即686年)的雕版印刷品是 唐朝的金刚经。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 刷效率,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又为近代印刷术奠定基础(作用)。中国的活字印刷术要 比欧洲早四百年。3、火药:我国在唐朝就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 泛用于

19、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资本主义战 胜封建主义产生巨大影响(作用)。4、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 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作用)。5、例题: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到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 中所占比例达50-70%,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 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自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近代科学,而中国却未能出现类似

20、的近 代科学。(1)你认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教育发达。(2)宋元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有哪些?答: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3)中国为何在16世纪后未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它产生了什么后果?答: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压制,思想控制的加强和闭关锁国不思进取。后果导致了中国落 后于西方。(4)你认为上述材料留给我们怎样的思索?答:重视教育科技文化,对外开放等。专题复习十列强的侵略一、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2)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或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3)经过:开

21、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结束标志: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4)结果:清政府战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842年签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增加 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 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5)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对内,一是中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

22、了独立自主地位,因此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是魏源等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找革新救国的方法。对外,古老的中 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6)结合南京条约谈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 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 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 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3、二、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894年-1895年)1、结果:清政府战败,中口签订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4月)1)签订双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中国代表李鸿章2)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 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2)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3)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1割台湾等地,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空前的赔款数目,要求清政府三年还清,而清政府的年收入只有白银8000万两,为了筹 款,清政府只有加紧对百姓或列强借贷;列强通过贷

24、款不仅控制了中国的财政,而且进一步 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3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进入中国最富裕的地区。4开设工厂是此条约第一次提出,虽然甲午中口战争以前在中国开设工厂已经出现,但并没 有条约依据,此条约使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合法化”,其他国家依据“片面最惠国”条款,享有“利益均沾”的特权,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通过这种方式,列强榨取的利润不仅超出 在本国设厂,而且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不管从哪一条内容看,它的危害性都超出了南京条约。所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 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25、1)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辛丑条约主要内容经济上: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为担保;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 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 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2)影响(或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 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3)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26、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 两。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列强对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控制更为牢固,严重影响 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这样,各国 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忠实走狗。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这点 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 沿线要地。这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可

27、见,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专题复习十一近代化的起步一、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 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其中中央代表人物是奕忻,地方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为中心的 洋务运动。2、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军事工业。主要 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 的江

28、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当时远 东第一大船厂)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舰队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 船招商局、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钢铁工业)、湖北织布局等 民用企业。3、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 本主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的

29、生产技 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 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4、对洋务运动失败的认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情况下,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 就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从内容上分析,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只限于科学技术,单纯的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5、洋务运动中和现在改革开放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不同结果谈谈认识。洋务运动企图单纯地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洋务运动具有明 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

30、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 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 路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对待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并 且我们拥有着生命力旺盛的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使我们国家 更加富强昌盛。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2)序幕:1895年4月“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3)过程在民族危机口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11 口,光绪皇帝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U开始,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乂称戊戌变法。到9月 21日

3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二(4)百口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工商 业。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5)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变法在社会上所起 的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2、尽管变法失败后绝大部分新政诏令被废除,但也有些保留下来,如唯一保留下来的京师 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的前身)。3、清政府为了维持其统治

32、,不得不进行一些政策和政治体制的调整。4、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6)对“百日维新”的认识“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集 中体现。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革中国积贫积弱的局 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7)失败的原因没有依靠和充分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仅限于上层;维新派手无实权,所依靠的皇帝光绪帝 也只是傀儡;袁世凯的出卖;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8)戊戌变法失败的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想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中国人民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 侵略,求得国家的富强

33、,就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专题复习十一五四爱国运动(1)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黑暗政治的必然结果(2)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4)口号或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中贼曹汝霖”、“誓死力争,还我青岛。”(5)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6)主力及地点的变化:前期主力是学生,地点在北京;后期主力是工人,地点是上海。(7)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避免曹汝霖 等卖中共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8)

34、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始。(9)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例题材料一:5月3日,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在报上发表,全国激情激昂,人们的悲愤再也不能 抑止下去-5月4日下午一时,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等十四个学 校的学生三千多人纷纷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示威 游行材料二: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青春做伴,激情飞扬,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又 有15名优秀青年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们中有志愿到西部支教的自愿者,有勇于开 拓创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有锐意

35、进取的青年企业家。请回答:(1)2007年是五四运动多少周年纪念?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外交失败”是怎么回事?山 此引发的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答:2006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88周年纪念日,1919,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 要求遭到了拒绝,并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口本。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材料二中提到的15名优秀青年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岗位,却在同唱一首青春之歌。这就是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的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五四 精神,请你说出一直被中国青年传承和发展的五四精神是什么?答: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不屈不

36、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3)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是一直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 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请把你的想法说出来。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青年一代 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一要勤于学习,发扬五四先驱所倡导的科学 精神;二要善于创新,只有不断创造不断开拓,事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二是甘于奉 献,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4)五四精神对我们现代社会有何借鉴意义?青少年如何发扬

37、五四精神?答: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专题复习十三红军长征(1)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 国革命转危为安,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2)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反映 了红军顽强的生命力,显示了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顽强的斗争精神。(不怕牺牲、勇 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

38、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英雄主义精神)(3)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的英勇善战;人民 群众的支持。(4)红军长征的精神是一部永恒的史诗。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答: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 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团结互助的精神等(5)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精神有何现实意义?答:略(6)长征精神的含义及我们要学习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答: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反映了红军顽强的 生命力,显示了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顽强的斗争精神。我们要学习红军战胜

39、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 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专题复习十四西安事变(1)背景:A、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B、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 日。D、蒋介石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亲自到西安督促张、杨进攻陕北红军。(2)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3)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4)发动者:张学良(东北军将领)、杨虎城(十七路军将领)(5)过程:张、杨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

40、“兵谏”,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 张。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6)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口的主张,张学 良释放了蒋介石)。(7)意义:历史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 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即抗口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现实意义: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或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用以解 决台湾问题,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党派的利益。专题复习十五 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军民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打

41、败国民党。原因有哪些?(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具有进步性、正义性,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 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例如:整个解放战争期 间,华北地区有近百万农民参军。群众忍饥挨饿献粮献物,舍生忘死运送物资、救护伤员。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是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证实了人民群众 力量的强大。)(2)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政治上对人民进行压迫,经济上实行残 酷的剥削和搜刮。对外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是反动、落后的政权。(3)国民党发动中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违背了中 国人民的意愿

42、,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4)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奋战及国民党指挥失当等。专题复习十六 十一届三中全会A、对内改革1、中国共产党H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 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

43、建设的新时期。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创造了“包产到户”这样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2年以后,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了 中国农村。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的一个人民公社挂上了乡人民政府的牌子。从1958年以来延续二十 多年的人民公社体制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 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在改革大潮中逐步走向结束。主要内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

44、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 各户农家使用,其收成在完成了上交给国家和集体的任务后,剩余的归农户所有。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把农民的责、权、利紧 密结合起来,空前地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性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解放前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解放初的小农土地私有制都是有 区别的:其一,所有制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坚持土地公有制,农户承包的只是土地经营权 和使用权,并不是所有权,所有权仍然归集体所有。并且承包是有期限的,承包到期时不排 除再分配土地经营权的可能性。这就与解放前地主土地私有权和解放初小农土地私有制具有 本质

45、区别。其二,分配方式不同: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后,农户收成要交足国家的农业税,留足集体的 留成,剩下的才是自己的。这样就保证了集体经济的存在,坚持了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而 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小农土地私有制都没有集体留成这一项,没有集体经济的存在,因而也不 可能实现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再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地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因为 在国家农业税和集体留成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农户自己支配收成的多少就和劳动投入程度和 劳动产量多少直接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与地主经济的封建剥削分配形式、地主不 劳而获有着根本区别。(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时间方式土地所有制意义

46、1950-1952 年底通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私有制)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 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民生产力,促进了农 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1953-1956 年通过三大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集体所有制)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 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1958 年大搞人民公社化运

47、动,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土地集体所有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虽然广大干部 群众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是,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泛滥开来,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1978年(H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承包使用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 起来,空前地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3)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

48、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 公社化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3、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北师大):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 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先进典型。(指南):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责任制,将企业推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 公司制、股份制的改造)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效率。4、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

49、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北师大):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新的阶段。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 就业机制。人们在劳动就业观念上逐步告别了“铁饭碗”和“大锅饭”,通过公平竞争获得 工作岗位。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我国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 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精心编织起社会安全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 始在全国范围建立。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 响。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

50、要凭布票,且数 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 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 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 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儿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 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 和居住环境也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