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播音创作基础理论.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8388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9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音创作基础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播音创作基础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播音创作基础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播音创作基础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播音创作基础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word)播音创作基础理论播音创作基础理论大纲第一章 绪论1)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本课要使学生了解广播电视播音创作的内涵和创作基础理论的概貌。2)教学要求:本科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播音导论”“播音发声等课程之后,进入本课,应该进一步领会创作基础理论的框架,初步明确“播音”、“创作”、“理论”、“基础”这几个核心概念,并理清其来龙去脉和传承关系,为后续课程的系统学习做好学理和术用两方面准备.3)教学重点:认识基本概念的发展历程;把握创作要素的生成条件。4)教学难点:学生的有声语言表达实践不足,理解过程容易从概念到概念。应该注意深入浅出,避免空泛枯燥。5)课时分配:大课周2课时.6)教学

2、内容:播音创作基础这门课,是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63级播音班开始讲授,那时叫做“语言逻辑”,内容相当简单;1977级播音班时改称“播音基础”,教材仍是打印稿;到1985年,正式出版,1990年,更名为“播音创作基础”.播音成为一个专业,进入高等学府,有了大专、本科、硕士、博士,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教材、专著,这说明广播电视需要,社会承认,说明这个专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一节 播音定位广播电台、电视台经常说“现在开始播音”,那是指全天的播出过程.我们说的播音,专指在镜头前、话筒前由专职人员进行的有声语言创作活动,还指镜头前、话筒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的工种或岗位。

3、所谓专职人员,主要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体育解说员”、“配音员等。他们有上岗证,有岗位资质,有话语权力,有播音专业技术职务(也有一些具有编辑、记者的专业技术职务)。他们的共同职责是:在广播电视传播中,以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为主干或主线,出声露面,驾驭节目进程。前些年,对于什么是播音员、什么是节目主持人争论较大,这些年,已经很少提及了。至今,节目主持人的概念,并无公认的科学表述.因为,“无稿”、“参与采编”、“谈话语体等,都无法同播音员概念加以明确划分,二者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原则的不同”。如有些新闻播音员(主播)主持节目,同样精彩.节目呈现形态和表达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话

4、语样态互相融合、交叉变化,难以刀切斧断或者主观规定。节目群体中,各工种之间日益协同,成员综合素质提高,并迅速走向“一专多能。各个节目、各个工种,都不会自己“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事实上,这种态势,极有利于提高节目质量,提高节目的制作、传播效率。一厢情愿地划分播音与主持,一味坚持二元对立,既不利于节目改革创新,也不利于有声语言创作的多样化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刻意划清播音与主持的界限,使许多很有潜力的节目主持人,忽视了语言功力的锤炼,造成了有声语言质量的滑坡,这一教训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第二节 创作概说播音,是大众传播领域里的有声语言创作,具有新闻性和艺术性双重特性,迥异于演员和歌手

5、。因此,在创作上,产生了自身的特点。凡可以称为“创作”的共同性即规律性,应该寓于有声语言创作的个性之中。首先是明确的传播目的。我们的语言传播,目的在于“以事醒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美愉人”.我们的宣传方针、节目定位、具体内容、表现形式,都提示、保证了传播目的的落实。目的缺失、目的转移、目的错位、目的空泛,会导致创作迷失方向、走入斜路。其次是艰苦的诚实劳动。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和语言功力的基础上,要调动一切手段,开阔思路,用脑用心,动笔动口,分析综合,加强案头准备,适应现场语境,保证质量,讲究效率,全力投入驾驭节目的进程中。不要只是依赖天资聪慧和狭隘经验,更不要满足于被动应付。再次

6、是完整的形态转换。我们要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要把内部语言外化为情声和谐的有声语言,都是由某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但是,这种转换,绝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简单地念字出声,不能称之为“转化”;草率地随口唾出,也不能称之为“外化”。“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某种形态,有其自身的规定性,转换成为另一种形态,就具备了另一种形态的规定性。文字语言,由词语序列规定其语义范畴、语用功能,转化为有声语言,便可能由话语主体改其义、变其用,所谓“误读”即是一种。内部语言,由语点生发而成,却会出现“口不应心“言不由衷”的情况。我们必须坚持“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要求,使

7、形态转换走向完整和完美。FS:PAGE最后是精致的节目成品.一个节目,从策划到播出,有多少道工序,有多少人劳动,我们要通过有声语言的叙说,或报告、宣讲、提问、应答、介绍、评述,或进行串联、衔接,竭力使节目丰富、深化。节目制作过程里的诸种辛劳,都融进了节目之中,只有“出声露面”的话语主体,能够在节目成品中直接面向听众、观众。听众和观众并不知道谁谁做了什么,只能通过节目成品,特别是通过话语主体,了解节目的总体质量,作出评价。这四个环节,层层推进,互相勾连,构成了有声语言创作的全过程,体现了群体劳作的心血结晶。可见,有声语言创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不过,并不是说任何一次播音、主持、

8、解说,都能够称其为创作,如果这四个环节中有一个不到位、不投入、不协调、不成功,就只能算做“走过场”,只是一篇“表面文章.因此,不要以为到了镜头前、话筒前,出了声,露了面,就进入了“创作圈”,就是进行创作了。圆满完成这四个环节,在更深的层次上,还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播观、新闻观、文化观、艺术观、语言观等全方位要求。只有在这些观念真正化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入自己的有声语言,才会发生效力。第三节 理论视域1994年10月,中国播音学出版,标志着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成型.其中,关于创作基础理论,比起播音创作基础一书,又有很大拓展。在理论视域中,我们需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传播主体,或者叫做

9、有声语言创作主体,是核心,是重点。我们必须认清,不管哪一种传播模式,都强调传播主体是传受关系中的主要方面,是传播行为的实施者,是传播什么、怎样传播的主导者。所谓“受众是上帝”、“受众是中心”,虽然有一定道理,却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错觉,从而有意无意地削弱传播主体的责任意识。“接受美学”强调的是接受者的重要作用,不应被理解为降低作家对作品生成的创造意义。我们的传播,一方面是对受众的“欲知”给以“满足,一方面是对受众的“应知”进行“灌输”。这两方面,都成为“引导”受众的支柱。关键是怎样满足,怎样灌输,既不要迎合低级趣味,又不要板起面孔说教。传播主体,是大众传播媒体的公众形象,不能把人际交流里边的杂质

10、带进来,鱼目混珠;也不要一味张扬“个性”,表演自我,而脱离节目,侮弄受众。应该坚持“真实的身份,真诚的态度,真挚的感情,真切的语气”。广播电视传播过程,是群体互相尊重、协同工作、群策群力的结果,任何传播个体都不应自以为是,惟我独尊。第二个问题,播音实践,或者叫做播音主持艺术实践,是根本,是起点.我们一定要明确,我们所有的理论,都是前辈先贤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都不是凭空生造的,都不能只做理性的思考而失去体验的感悟。因此,我们一再强调,要走“感性知性理性悟性的创作之路。有的人,没有这种创作实践,仅靠当听众或观众的感觉,仅靠一知半解,就大谈播音主持艺术,那只能是“隔靴搔痒,认不得真的。在学习过程中,

11、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充实理论,丰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要防止轻视理论的倾向,即使是过时的、错误的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加以认定。另外,要认识到实践的长期性、反复性,不可草率判断,浅尝辄止。第四节 基础解析在校学习,要打好基础,努力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要钻研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便尽快地吸取科学知识,扎实地提高专业水准.播音创作基础,是关于进行有声语言创作的基础理论,那更广阔、更深刻的思考和追问,还在后面。基础理论只解决最本体、最重要的观念和方法,必须一点一滴地、一步一步地学习。这一步走好了,以后的学习就会左右逢源。有声语言,稍纵即逝,幽渺难知。无论是看书、

12、听课,还是自己练习,都要首先在最初级的层面上认真把握。不能因其简单明了而放松,不能因其难于驾驭而退缩。FS:PAGE播音创作基础,具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特点,具有独立性、实践性特色.她不同于语言文学教学理论,也不同于影视戏剧表演理论。这些,都体现在创作道路、语言特点、创作准备、具体感受、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及其表达方法、话筒前状态、播音表达规律等一系列问题中.集中到一点:我们是有声语言的驾驭者,对于一切创作要素都应成竹在胸。我们不是面对语言现象的旁观者和审视者,只能对发生的问题给以静态剖析,而无法在问题发生之前进行提示和掌控.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急于求成,往往得不偿失。有声语言的驾驭

13、,需要深入体验,有时多次实践仍然察觉不到进展,那正是在量变中,也许是处于渐悟阶段;只要坚持不懈,肯定会发生质变,顿悟就会到来。关键是在自强时,不要忘记“自省和“自觉,避免陷入盲目和盲从.有声语言重在激发生命活力。人们说话,一般都是处在“非说不可”的状态下,我们绝对不能无视这个问题,否则,就要走进死胡同,而扼杀了语言的生命活力,所有理论都变得空洞,所有实践都变得虚假。对于社会上的风言风语,对于报章上的不同观点,我们应该勇敢面对,并学会应用自己所理解的基础知识,加以分析,作出应答。这样,就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时尚”和“流行”的观点,不宜轻

14、信,不应随波逐流,更不应干扰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认真探索。对于广播电视第一线的传播实际,我们也要思考和讨论。其中,有声语言表达良莠不齐,不能一概而论。“明辨是非”的意思是,不因其人“著名便觉得完美无缺,也不因其人无名而觉得一无是处。优秀中的不足,同平庸中的亮点,都是弥足珍贵的.以上,我们分析了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的几个问题。总起来说,这一门课,作为基础,相当重要,可以为今后的学习登堂入室,提供一条比较便捷的路径.但是,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充满荆棘和坎坷、矛盾和困惑,只有不怕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够走向光辉的顶点。7)实践环节:全班60人,分成6组上小课,每组一位指导教师。小课目标是:讨论大课内

15、容,并结合本组学生对本课的认识和具体理解,进行重点分析,澄清模糊思想,提高学习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一般采取联系发声训练材料,实例引路、实际体验、对比鉴别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8)习题:1 、播音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地位是什么?2 、有声语言创作的含义是什么?3 、 有声语言表达为什么要有生命活力?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 1)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使学生了解播音正确创作道路的含义。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清在自己的工作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创作道路,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创作道路以及坚持它的意义.3)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思想上理解和认识播音正确创作道路的内容和重要意义4)教学难点

16、:理论联系实际地阐明坚持正确创作道路的重要性、规定性和实践性。5)课时分配:大课周2课时。6)教学内容:第一节 播音正确创作道路的定义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可以这样表述:站在无产阶级的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造,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第二节 正确创作道路的重要性正确的创作道路

17、,反映播音创作活动的本质与内在联系,规定着实践活动的“模式和方案。因此,创作主体如果不了解,或忽视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违背其中的客观规律,就会影响播音创作的水平,甚至导致播音创作的失败。FS:PAGE从总体上看,任何节目的播音都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那么,就存在着一个以什么样的观点去反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反映,以及为了什么目的去反映的问题,这可以说是个创作原则,创作态度的问题。因此,创作原则,即创作的出发点、立足点的问题,是任何一位播音创作主体都不可能回避得了的。再从播音创作过程、创作形式和手段看,不论播音样式和风格有怎样的变化,都可以找到其中的共性,亦即播音创作的规定性

18、。这是由播音工作的性质任务决定的,也是由广播电视传播特点所制约的。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不只是个认识问题,也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意义.能否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对于学习播音以及播音创作实践,都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是每一位播音从业人员都要遇到,同时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第三节 正确创作道路的规定性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播音创作的原则、播音创作的源泉、播音创作的新闻属性、播音创作的自身特点、播音创作的标准和任务。它立足于播音创作自身的特点,着眼于播音创作的大环境,较为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播音创作的质的规定性.1.播音创作的党性原则党性即阶级性和倾向性。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

19、是中国人民所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广播电视.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党性体现在播音创作中,即鲜明的无产阶级感情。无产阶级感情及其表现方式也应是向上的,又是丰富的、多样的,这种向上和多样性的统一,才是无产阶级感情表达的特征。不能把无产阶级感情仅仅理解为“硬梆梆”的,它既有“四海翻腾”、“五洲震荡”,又有“莺歌燕舞”、“潺潺流水”。播音创作主体必须坚定地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在政治上完全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坚持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在组织上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坚持播音员这个“小我”和党的宣传员这个“大我”的有机统一。在

20、播音创作中,既要有自己感情的表达特点,又要把握党的政策的分寸,既要有自己的形象特征,又要符合党的宣传员这一总体形象的准则。播音创作要有创作者的热情,当然要倾注创作者的心血和具体的思想感情。正确的创作道路,强调的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是否符合播音创作与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的要求,广大受众透过播音创作者的言语活动,必然能够明确感知到。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还应作为播音创作的纪律,自觉约束,严格遵守。2.播音创作的源泉生活是播音创作的源泉,播音创作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离开火热的社会生活。播音创作需要时代精神的熏陶,需要在生活中汲取营养。熟悉生活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

21、是指播音创作主体要努力深入实际,要熟知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要真切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并时时以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把握时代氛围,时代精神的实质,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爱人民群众之所爱,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另一条途径,即通过间接经验来熟知现实,这对播音员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工作体制和分工的不同,播音员(包括主持人)深入基层的机会毕竟不如记者多,他们经常地、并主要地从记者编辑加工的第二手材料中了解形势的发展,而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又都汇聚到播音员这里。播音创作要饱含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另一层含意,是指播音创作的声音形式,言语风格必须符合时代氛围,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欣赏倾向。时

22、代前进了,倘若播音创作的风格仍滞留在过去的时代,相对稳定的语言定势若不及时随客观传播大环境的变化,做出控制、调节,就不可能为受众所乐于接受。播音创作始终需要符合时代精神,充满生活气息的饱满感情,只不过要悉心在分寸尺度上下功夫,离受众更近些,表现更自然些,满腔热情,而又恰到好处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色彩。FS:PAGE3。播音创作的新闻属性特征传播新闻是广播电视传播功能的主体,播音工作具有鲜明的新闻工作的属性,播音工作者具有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性质。有些初学者,甚至热衷于播音工作戏剧化、播音员演员化。事实上,播音创作必须了解播音语言特点,把握其具有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的特点,

23、既不能混同于日常谈话,又区别于朗诵,戏剧台词等表演艺术语言,而是取生活语言和艺术语言之精华,走自己的路,营造独具一格的具有新闻特色和传播特色的播音语言.我们还强调“准确、及时”和“高效率、高质量”,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努力达到的工作要求。第一,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就要坚持播音创作的真实性原则.播音,是新闻广播电视宣传中的一环,播音员、主持人是党的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分子,播音创作具有新闻性特征,所以播音创作中,必然要坚持真实性原则.第二,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就要坚持播音创作中的时效性原则。这一时效性的体现,一方面反映在播音创作活动的紧张性上,即准备的时间很短,不像其它艺术创作活动那样有充分的

24、准备时间;一方面反映在新鲜感和时代感的态度感情的体现上。4。播音创作的自身特点(一)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特性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不能彼此割裂开来的,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引发、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对稿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要力求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内在联系,不能只了解稿件语词的表层结构,不能只是就事论事.同时,认识过程中应交织、渗透着情感活动,活跃着生动可感的形象,体验着具体的态度。在播音创作中只有使理解与感受做到水乳交融,情动于衷,才能有真正的播音创作,而感受又总是同理解相联系,理解必然促进感受的深化.认识加深情感活动,情感的价值取向取决于认识的成果,而情感体验的敏锐深入,细致多样,又会反过来扩

25、大认识的内容。(二)播音言语“外化”过程的特点播音这种言语创作活动必须“言为心声”、“心口如一,也就是说,播音创作的“外化”过程中必须使有声语言与思维、感情紧密结合.而实际工作中,三者脱节的现象屡见不鲜。播音的言语活动若与活跃敏捷的思维脱节,“文稿播音”就可能读得“支离破碎、“有字无句、有句无章,“口语播音”则会“词不达意”、“张口结舌”。播音的言语活动若与积极灵动的感受脱节,必然使语言干瘪无味,没人愿听。要克服和防止播音言语的“外化”过程中与思维和情感的脱节,主要应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对传播内容的深刻认识和真切感受,言为心声;二是培养起面对话筒或摄像机,迅即产生与受众真实交流的心理反应能力及言

26、语中主动交流的表达技巧;三是以积极自如的状态进行话筒前的创作,既十分认真投入,又处于轻松灵敏,易于控制调节的状态.话筒前的任何私心杂念都必然影响播音创作,是与正确的创作道路背道而驰的。5.播音创作的标准“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就是播音创作的标准。(1)明确思想感情与语言技巧的关系首先,恰切的思想感情,要靠播音创作主体来体验把握,这是运用语言技巧的内心依据,“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要靠播音创作主体来构思,这是“恰切的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但是,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是“恰切的思想感情”必定引出“尽可能完美的技巧”,“心里有,但不一定“嘴

27、上能。“恰切的思想感情”和“尽可能完美的技巧这二者之间的联结统一,正是播音者创作的集中表现。讲究播音的语言表达技巧,是传播的表现性、艺术性的要求。其次,我们在承认和重视技巧的独立性的同时,一定要坚持以思想感情为技巧运用的主导这个观点.实际上,技巧虽有独立性,可以单项操练,但思想感情才是源头,才是根本,思想感情体验准确、深刻,就能够启发技巧运用的方向、手段。因此初学者,还是要坚持以思想感情为主导,以充实的内心依据来构思技巧的运用。这里需要的是“心口相应”.FS:PAGE(2)处理好声音形式与节目内容、形式的关系由于播音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仅就形式而言,从稿件体裁看,新闻、通讯、评论、文艺节

28、目的解说、介绍、主持人节目夹叙夹议的谈话体等等,各有语体上的特色;从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手段看,广播几乎全部靠播音者的有声语言,电视则有画面、音乐、同期声等因素与播音者的有声语言共同完成创作,而各类节目,各次节目又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单一的语言样式、单调的声音形式、浅薄的语言能力,是难以达到播音创作标准,更难以胜任播音或节目主持工作的.第四节 正确创作道路的实践性1 播音正确创作道路的形成、坚持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播音正确创作道路的坚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实践是检验是否遵循了正确创作道路的惟一标准。从工作态度,工作过程,尤其从播音作品中,都可以观察和检验出创作道路是否正确,从而坚持正确的,修

29、正偏差的,使播音创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总之,播音创作不是个人任意的活动,是受一定思想支配,为实现一定目的的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正确的创作道路,便是播音创作的指导思想,在播音实践和学习过程中自觉地遵循,并坚持下去,成效自见。2 实践中要注意纠偏在创作道路上出现偏差,更多的是出于“急于求成”的善良愿望,也是导致顾此失彼、不得要领的原因。比如,有的处理不好模仿和创造的关系;有的在改正自己播音中的缺点时,步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误区;有的只注意声音形式的局部的调节,却陷入了盲目性和片面性,失去了整体的把握等等。对创作道路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不妨做些分析。模仿,无疑是一种学习方法。学

30、习播音亦然,尤其是在练基本功的初学阶段,气息如何运动、口腔怎样控制、语音如何正确优美地发出,以及重音的强调方法、停顿或连接的处理等等,都是从感性的,直观的对象模仿中学得,并逐渐悟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但是在播音创作的实践中,常有人因为模仿不当,步入“误区”.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误把模仿当做创作的目标,以为在某方面一旦“像”自己心中认定的播音偶像,播音创作就算成功了。于是渐渐脱离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用某种固定的声音形式播音,无形中在创作出发点上犯了本末倒置的毛病,因而不能获得创作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了.二是不去模仿学习具有普遍意义的反映创作规律的精华,而是模仿音色、吐字习惯等“外壳、“皮毛”

31、上的个性。有些声音外壳上的个性,是“偶像”化腐朽为神奇的结果,别人去模仿反倒可能成了“痈疽”。所以,模仿也要有清醒的头脑,透过现象看本质,某人的声音好,某人的语言洒脱,有韵味等等,既要体味其在声音形式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更要探寻其由内到外引发的“酵母”是什么.这才可能深谙个中三味,汲取精华,为我所用,不断丰富自己,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播音作品来。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对播音创作具有“导向”的意义,对每一次播音创作,以至于对整个播音生涯都具有“导向”意义。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所包含的内容,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具有明显的稳定性。我们一方面要自觉地按照创作道路的要求从事播音创作,另一方面还要经常检验判断自

32、己遵循正确创作道路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纠偏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创作道路在整体、全局意义上的“导向”作用,尤其要处理好各创作元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例如,不要为了丰富自己的表达技巧,而将技巧与真情实感割裂开来,孤立、机械地去播“设计”;也不可为纠正感情饱满而声音缺乏控制的毛病,而连情感一起冷漠沉重起来。7)实践环节:全班60人,分成6组上小课,每组一位指导教师。小课目标是:讨论大课内容,并结合本组学生对本课的认识和具体理解,进行重点分析,一般采取联系发声训练材料,实例引路、实际体验、对比鉴别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FS:PAGE8)习题:1、 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是什么?如何认识?2、 如何认

33、识正确创作道路的重要性?3、为什么播音工作的第一属性是新闻性?4、播音创作自身有哪些特点?5、如何理解播音创作的标准?6、谈谈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对播音创作的导向意义。7、 联系实际谈谈在播音主持业务实践中如何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播音创作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与训练,使学生全面把握情景再现的内涵,善于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想象和联想,加强感受力,提高表现力。把握情景再现的展开过程,加强学生依据语言材料激发形象感受、调动情感活动的能力,使思想感情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激发播讲愿望。2)教学重点:理清头绪,注重从画面的角度对语言内容进行梳理。设身处地,努力获得现场感.触景生情,

34、反应积极,一触即发;以情为主,情景交融.现身说法,感之于外,动之于心,“形之于声及于受众”。3)教学难点:情景再现要以播讲目的为中心,受播讲目的的引导和制约,不要为“情景再现而“情景再现”。调动各方面的积累,对情景加以丰富和补充,加深创作主体的体验。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中,感受是把文字稿变为自己要说的话的关键环节。4)学时分配:大课2学时,小课12课时5)教学内容:第一节 情景再现的内涵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 在播音员的脑海里应该像电影那样,形成连续的画面;同时,这画面带有播音员的感受、态度、感情的;带有稿件本身蕴含着的作者的感受、态度、感情及播音员因此而产生的评价

35、体验的“映象”。也就是说,播音员理解和感受稿件的过程,不但感受到了内中的形象-“景”,而且感受到了内中的神采-“情”,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且这个过程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是融合的,不是孤立的.情景再现是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调动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的重要手段,是具有播音特点的重要术语。情景再现在播音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即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情景再现的定义中,有三个关键点:感受、想象、表达。感受是基础,想象是桥梁,表达是实现.

36、。换句话说,我们要掌握情景再现这一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需要获得三种力:感受力、想象力、表达力。一、 积极丰富的感受上一讲我们详细地谈到,对于播音员来说,感受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意思。“感之于外”,不是只感受到文字或语言的存在,而是透过语言的符号感觉到这符号所代表的那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存在,正因为语言符号打开了现实的大门,播音员才可能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从而“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就是指客观事物对播音员间接刺激所产生的内心反应.有语言符号引起的感受不能不是具体的,包括着感觉、知觉方面的多种情况。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并不是实在刺激引起的,只不过是一种幻觉

37、。这正是由稿件引起的诸种感知觉的内心体验。凡此种种,我们统称之为形象感受。在形象感受中,各个感知觉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是很明显的,一篇稿件中,总是可以引起多种感受的。二、 精确具体的想象想象的作用和特点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想象有两种,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的形象;再创造想象是根据词的表述和条件的描绘(图样,图解,说明书等),在头脑中形成这一事物的形象。文学家的作品,是创造想象的产物。人们通过语言获得的作品中的形象,只能是再造想象的产物。FS:PAGE播音中的想象是怎样的情况呢?我们认为

38、,情景再现,是播音员再造想象特点的恰当概括。第一, 精确 播音员不能没有想象,而且要比一般人有更丰富的想象力。但稿件的确定性,是播音员的想象不能任意驰骋,翱翔,必须以符合稿件的需要为前提,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稿件已规定了想象的目的,想象的性质,想象的范围,想象的任务。尽管在具体性上不会与稿件完全吻合,但那再造想象的特点是明确的.第二, 具体注重形象感受的同时,还不可忽略逻辑感受.从稿件的结构上便表明了逻辑关系,起承转合,上下衔接.不仅越具体越丰富,而且越具体越有利于一环扣一环,形成逻辑链条。三、情景再现值得注意的问题稿件包含的情景,是作者对生活素材加以提炼、概括而成的,对生活来说,稿件是一

39、种再现;播音员的播音,是把稿件中的情景再现出来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是播音员对生活的再现。我们并不满足于一般的“再现而是更具体地考察播音员是怎样再现的。我们不必显示自己“视通万里”,但一定要展现自己“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本领。情景再现以情为主,脑海里有了活动的画面,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伴随着画面引发的具体的态度、感情。有的人虽然脑海里有了活动的画面,但缺乏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与情景再现相去十万八千里.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情景再现促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达到播讲目的。稿件是写情于景的,我们就要触景生情.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马上引起我们具体的“情”,而又完全符合稿

40、件的要求,在刹那间动员了全部的经验积累和张开了全部认识神经达到“顿悟。置身其中,将稿件所描绘、叙述的一切作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进入到具体的事件、场景中去,不袖手旁观,也不忘乎所以,而是处于情理之中,获得现场感。想象的作用播音员的想象不同于一般的被动想象,这种想象是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属于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的任务和目的去展开想象的.所以播音员的想象,既要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又要用播音员自己的丰富生活积累来补充。通过播音员的想象把语言文字描述变成了形象的连续活动的画面,同时通过播音员自身引起与语言内容相应的情感,并且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使别人也体验到这种情感。播音员的再造想象有着

41、自己的特点。播出的稿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播音员经历再丰富,也不可能事事经历。播音员经过对稿件内容的再三推敲,反复消化,把作者的稿件内容化成自己的感受后而进行的再创造,人们听来,感到内蕴深厚,有血有肉,确实领略到其人其事其景。运用想象加深对稿件的具体感受是播音员必须具有的能力。只有想象力丰富,才能去感受别人的经历,才能从中捕捉到真情实感。播音想象不是任意驰骋的,它必须遵循语言内容规定的目的、性质、范围、任务。它要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要符合内容的需要,要服务于视听的需要。播音想象要促使思想感情进入运动状态以达到播讲目的,因此说播音中的想象是调动情感的手段,

42、一般称之为“情景再现.当然,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加工和反映的结果,要丰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就必须努力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同样一篇稿件,有人只能就字面肤浅理解,而有人却能补充丰富作者所没有写出来的那些亲身感受,所以同样一篇稿,不同的人播,思想深度不同,感情色彩也不同。可见知识的基础越扎实、丰厚,生活的积累越丰富、坚实,想象力的驰骋面就越广阔。第二节 情景再现的过程第一步, 理清头绪。我们头脑里连续的活动画面开头是什么?接下去是怎么变化的?以后又怎样发展?结果是怎样的?哪里是横向扩展的?怎样扩展?详细到什么程度?那里是重点的特写镜头?哪里是远景?全景?哪个镜头大笔勾勒?哪个

43、镜头工笔细描?这些在播音中要心中有数,不可走过场,也不可陷进去.FS:PAGE第二步,设身处地。要把稿件所叙述、描述的一切,作为亲身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进入具体的事件、场面中去,不能袖手旁观、闭目塞听。置身其中,并不是忘乎所以,而是处于情理之中。设身处地主要是获得现场感,产生“我就在”的感觉。第三步,触景生情.当某种生活图景在脑海里浮现时,我们一定要做出积极的反应,稿件是写情于景的,我们就要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情景再现的核心,播音中特别强调积极的反应,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马上引起我们具体的“情,而又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第四步,现身说法.既然稿件中的情景始终“我就在”

44、,那么,把这情景再现的过程转述出来,正是播音员始而有意,继而实现的责任。播音员头脑中再现了稿件中的情景,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受众产生某种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情景再现必须明确的问题:第一,情景再现一定要以稿件为依据,是在分析理解稿件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与具体的感受中,感受是把文字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的关键环节。感受是由理解到表达的桥梁。6)教学方式:课上的理论讲授和课下的实际训练相结合,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实践、锻炼直播能力。7)习题:1、理解“情景再现”的定义内涵,思考播音员所需要的再造想象的特点。2、播音中的情景交融是

45、如何实现的?3、为什么说“情景再现,以情为主”,谈谈你的理解。4、结合一篇例稿,写出你是如何将情景再现的四个过程落实到具体创作中去的。5、怎样才能做到“触景生情”,对于你不熟悉的稿件又该怎么办?6、谈谈你在话筒前“情景再现”的触发过程及体验。 8)参考文献目录:1、中国播音学修订版,第二十三章想象的特点与运用。张颂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2、实用播音教程第2册,第二单元:情景再现。付程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之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10月第1版。播音创作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播音创作中的“感受、态度、感情”有全面的了解,并且掌握“感受、态度、感情”在有

46、声语言表达过程当中的运用,积极主动地激发内心感受,树立正确态度,表达文字感情。2、教学要求:第一,充分了解“感受、态度、感情”的含义.第二,正确把握“感受、态度、感情三者的关系。第三,在有声语言创作过程当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运用和把握。3、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集中在正确把握“感受、态度、感情三者的关系以及在有声语言创作过程当中,播音员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运用,具体把握两部分。4、教学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播音员在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的同时,如何正确把握“感受、态度、感情”三者的关系,把内心感受、态度、感情体现在有声语言中,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5、教学学时分配:理

47、论2学时,6、教学内容:第一节 感受(一)播音感受及其特征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播音创作中的感受,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意思。感之于外,就是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器官不只是感到文字、声音的存在,而是通过文字、声音的符号,感觉到这符号所代表的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存在.同时,也正是由于文字、声音符号打开了现实的大门,播音员、主持人才可以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从而受之于心。受之于心,是指客观事物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直接或间接刺激而引起的内心反应和体会。感受,是播音员因语言符号(文字的、声音的)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应的过程。它是语言符号的生成物。但是,这不是必然的.播音员如果无

48、视第二信号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的内在联系,仅仅停留在字句的理解上,既不达于客观事物的现实存在,不接受其刺激,也不主动体验,毫无内心反应,那么,感受就会被抑制,字句的含义便会概念化、肤浅化.FS:PAGE由此可见,感受又体现为播音员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它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生成的。这主观能动性有先天的某种素质的因素,更有播音创作主体经验积累的因素。播音感受,既从稿件、话题、节目和与受众的直接交流中来,又要融化到播音的有声语言中去。感受本身也是随着理解的深化,感情的积累,由浅到深,反复推进的。播音创作中的感受有如下基本特征:1。间接性与敏感性的统一2。目的性与传导性的统一3。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4。序列性与扩展性的统一5。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6.理解性与感受性的统一(二)具体感受1。感受的基本要素:形象感受播音创作主体的感受首先是从稿件、话题、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