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月份抗菌药物情况持续改进pdca.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38097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月份抗菌药物情况持续改进pdca.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四月份抗菌药物情况持续改进pdca.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四月份抗菌药物情况持续改进pdca.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四月份抗菌药物情况持续改进pdca.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四月份抗菌药物情况持续改进pdca.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月份抗菌药物情四月份抗菌药物情况持续改进况持续改进pdcapdca关于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原则关于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原则 2011年卫生部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2012年8月1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开始实施2012年卫生部制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3年卫生部制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3年江西省卫生厅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4年卫计委印发”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重新修订实施 二甲复审的重点: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作为二甲复审检查工作的

2、重点之一,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管理,都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整改与落实。以二甲复生为契机,在院领导的重视下,通过院感科、药剂科、医务科、信息科、病案科通力合作下,狠抓落实、注重成效、持续改进,通过健全组织、完善制度、界定目标、明确责任、监督落实及加大处罚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抗菌药物管理的医院职能部门架构抗菌药物管理的医院职能部门架构院长院长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医务科信息科感染性疾病科院感科临床科室护理部检验科药学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技术支撑技术支撑体系体系病历点评分析评估技术指导一类切口组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会诊培训技术支撑组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数据统计

3、分析评估培训临床药学组处方点评门急诊数据统计咨询服务门诊组外二科外二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小组组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小组组成组 长:黄亚华 科主任、主治医师副组长:陶勇辉 住院医师、院感医生 成 员:闵发礼 副主任医师、副院长;邓衍河 副主任医师;陈林 主治医师;王礼平 主治医师;詹求通 住院医师;戴云 住院医师。科主任为第一负责人,负责全科抗菌药物管理、监测、督导工作;其他成员均有义务做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自我监测、督导工作,无条件配合主任开展工作。职责:1、负责贯彻落实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各项规章制度。2、负责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与监测,定期对本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

4、行检查督导。3、负责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学习及考核工作。4、检查落实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执行情况,关注监测指标达标情况,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与医师绩效考核挂钩。5、上报有关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6、每月抽查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每季度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工作计划(工作计划(P)1、科室成立以科室主任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2、记录本由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成员填写,科室主任负责保管。3、记录本的内容作为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考核意见,必须按时如实填写。4、每月对联合使用、超常规使用(超时间,超剂量

5、,超说明书),I类切口使用抗菌素、使用三线抗菌素、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原微生物送检、因抗菌药物使用出现并发症病例进行检查、对其他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抽查。工作计划(工作计划(P)5、以疾病诊疗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医院疾病诊疗规范及临床操作规范为质量评价标准。6、如遇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特殊情况需记录,可另加附页。7、对于医务科及质控科的检查反馈,科室要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8、每季度进行一次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总结,制定改进措施。实施(实施(D):):1.根据科室情况加强医务人员的宣传培训;2.科主任、护士长、医疗质量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6、指导、定期考核,查看落实情况;3.加强各项制度学习;4.指导临床合理用药;5.监督药品使用情况;6.加强继续教育;7.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检查(Check)1-4月份抗生素使用率、占比情况月份抗生素使用率、占比情况1-4月份抗生素使用率折线图分析月份抗生素使用率折线图分析4月份月份I类切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类切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4月份抗生素分线管理、应用情况月份抗生素分线管理、应用情况1-4月份抗生素使用强度折线图分析月份抗生素使用强度折线图分析1-4月份二、三联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月份二、三联使用抗菌药物情况1-4月月份院内感染发生率趋势图份院内感染发生率趋势图1-4月月份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构成图份

7、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构成图4月份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对比月份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对比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造成的危害: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恶化;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可诱发细菌耐药;2.二重感染:较易发生的二重感染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肠炎、霉菌性肠炎、口腔霉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等。3.细菌耐药:多重耐药菌、超级耐药菌越来愈多,导致无药可用。处置(Action)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原因鱼骨图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原因鱼骨图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高鱼骨图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高鱼骨图分析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低鱼骨图分析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低鱼骨图分析制度因素

8、制度因素人员因素人员因素部门协作部门协作临床科室重视不足制度不健全无危重病人的三级报告程序危重病人的细菌培养与常规培养物区别培养时间长参考价值不大临床科室与检验室缺乏沟通标本采集、运送知识掌握不足病原病原微生微生物送物送检率检率低于低于30%医生意识和相关知识不高未在给药前及时送检培训不够检验室不做急诊培养原则一:治疗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原则一:治疗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

9、药物敏感试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四、抗菌药物治

10、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菌药物特点制订菌药物特点制订菌药物特点制订 (一)品种选择:(一)品种选择:(一)品种选择:(一)品种选择:(二)给药剂量:(二)给药剂量:(二)给药剂量:(二)给药剂量:(三)给药途径:(三)给药途径:(三)给药途径:(三)给药途径:(四)给药次数:(四)给药次数:(四)给药次数:(四)给药次数:(五)疗程:(五)疗程:(五)疗程:(五)疗程:(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原则二: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原则二:外科预防性使

11、用抗菌药物(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一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人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人、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

12、)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原则三: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原则三: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4.外科预

13、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人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人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

14、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1)1.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不明确:1.1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2无指征超时限使用抗菌药物;1.3放宽抗菌药物使用范围;越新、越贵、越广谱、越量大、越联合使用、越久越好?心理安慰?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2)2.过度使用抗菌

15、药物为主要倾向:2.1抗菌药物使用意识固化、思想陈旧;2.2超时限、联合用药用药积习难改;2.3术前术后习惯性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有分析认为: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就是培养耐药菌株的过程,每用一次抗菌药物,就产生10%的耐药率。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3)3.对药物了解、认识不足(缺乏学习、考核不足):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动力学、药物特性、毒性反应。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4)4.其他原因:4.1利益驱使;4.2心理安慰;4.3怕担责任,随应患者要求等。4.4职能部门知道学习、监督、考核不够,奖惩力度不足。下个月预定目标下个月预定目标:.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的60%;.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目标在40%以下,使用时限控制在24h,最多不能超过72h;.I类切口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50%以上;.治疗性抗生素使用病例病原微生物送检率高于3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30%,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25%。后期将重点监测的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后期将重点监测的抗菌药物各项指标u抗菌药物使用强度u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u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u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u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限u病原微生物送检率u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