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_青山不老_教学设计_教案4._青山不老_教学设计_教案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4._青山不老_教学设计_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4._青山不老_教学设计_教案的全部内容。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归宿、风雨同舟、山川共存、日月同
2、辉”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2. 教学重点/难点 1.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祖国的坚定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2.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3. 教学用具 课件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在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植树造林,在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二自读
3、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暗示老人投身山林
4、、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展开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第15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1)大环境-险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可以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2)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1)引导:从贫瘠
5、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2)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川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这段话。(3)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儿什么吗? 课后习题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的地方()的小院()的老人()的设想()的波光()的杨柳2.扩写下面的句子.(1)李晓华是学生。在所有的人当中,李晓华是大家公认的优秀学生。(2)能力惊人.鸟儿飞行的能力实在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