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钢的热处理》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板条状马氏体具有高的 强度、硬度 及一定的 塑性 与 韧性 。
2.淬火钢低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M回(+碳化物+Ar) ,其目的是使钢具有高的 强度 和 硬度 ;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T回 ,一般用于高 σe 的结构件;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S回,用于要求足够高的 强度、硬度 及高的 塑性、韧性 的零件。
3.马氏体按其组织形态主要分为 板条状马氏体 和 片状马氏体 两种。
4.珠光体按层片间距的大小又可分为 珠光体 、 索氏体 和 托氏体 。
5.钢的淬透性越高,则临界冷却却速度越 低 ;其C曲线的位置越 右移 。
6.钢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和为淬火做组织准备 ;它主要适用于 过共析(高碳钢) 钢。
7.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 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改善塑性与韧性;使强度、硬度与塑性和韧性合理配合 。
8.T8钢低温回火温度一般不超过 250℃ ,回火组织为 M回+碳化物+Ar ,其硬度大致不低于 58HRC 。
(二)判断题
1.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小,板条状马氏增多。 (×)
2.马氏体是碳在a-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收缩。 (×)
3.高合金钢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又具有良好的淬硬性。 (×)
4.低碳钢为了改善切削加工性,常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 (√)
5.淬火、低温回火后能保证钢件有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并有很好韧性,它常应用于处理各类弹簧。 (×)
6.经加工硬化了的金属材料,为了基本恢复材料的原有性能,常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
(三)选择题
1.钢经调质处理后所获得的组织的是 B 。
A.淬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索氏体
2.若钢中加入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右移,则将使淬透性 A 。
A.提高 B.降低 C.不改变 D.对小试样提高,对大试样则降代
3.为消除碳素工具钢中的网状渗碳体而进行正火,其加热温度是 A 。
A.Accm+(30~50)℃ B.Accm-(30~50)℃ C.Ac1+(30~50)℃ D.Ac1-(30~50)℃
4.钢丝在冷拉过程中必须经 B 退火。
A.扩散退火 B.去应力退火 C.再结晶退火 D.重结晶退火
5.工件焊接后应进行 B 。
A.重结晶退火 B.去应力退火 C.再结晶退火 D.扩散退火
6.某钢的淬透性为J,其含义是 C 。
A.15钢的硬度为40HRC B.40钢的硬度为15HRC
C.该钢离试样末端15mm处硬度为40HRC D.该钢离试样末端40mm处硬度为15HRC
(四)指出下列钢件的热处理工艺,说明获得的组织和大致的硬度:
① 45钢的小轴(要求综合机械性能好);
答: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25~35HRC。
② 60钢簧;
答:淬火+中温回火;回火托氏体;35~45HRC。
③ T12钢锉刀。
答:淬火+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渗碳体+残余奥氏体;58~62HRC。
(五)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的硬度为50~52HRC,其余地方为25~30HRC,其加工路线为:锻造→正火→机械加工→调质→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请指出:
①从20、45、60、T10钢中,选择制造主轴的钢材:②正火、调质、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的目的;③轴颈表面处的组织和其余地方的组织。
答:
① 45钢;
② 正火改善切削性能;调质获得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表面淬火使表面获得马氏体,提高表面的耐磨性能;低温回火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改善塑性与韧性。
③ 轴颈表面处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余地方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六)现需制造一汽车传动齿轮,要求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心部具有良好韧性,应采用如下哪种材料及工艺,为什么?
① T10钢经淬火+低温回火;
② 45钢经调质地处理;
③ 用低碳合金结构钢20CrMnTi经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答:T10钢经淬火+低温回火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渗碳体+残余奥氏体,硬度为58~62HRC,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但心部韧性差,因此,①不合适。
45钢经调质处理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硬度为25~35HRC,综合机械性能较好,但表面不耐磨,因此,②不合适。
用低碳合金结构钢20CrMnTi经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后,表面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合金碳化+少量残余奥氏体,硬度为60~67HRC,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且心部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铁素体,硬度为50~55HRC,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一定的韧性,因此,③合适。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