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线段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内容。此前,学生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利用和捕捉的闪光点和有利因素。二、教学目标、
2、重点和难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线段,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线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重点、难点: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建构出线段的特征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但二年级学生感知粗糙不精细,思维不够严密,又是第一次接触线段这一概念,往往对线段的几何图形的画法(尤其是两个端点)易忽视,形成片面、肤浅的认识,所以对认
3、识线段的特征、线段表象的建立成了本课学习的难点。三、教具和学具:教具准备:课件、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长方体小盒子学具准备: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子四、说教法与学法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的过程是: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为此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配合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操
4、作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等进行学习新知。五、说教学流程基于新课标:“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的理念,必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得到体现和实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预设了六个版块教学流程:版块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新课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种情境是一步步地纵向深入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主动认识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本课开始我用一条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毛线来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放在桌子上的毛线和拉直了的毛线的区别。让学生根据毛线来感知曲和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体来感知线段,同时曲直对比强化了线段的表象特征,为下面的概念深入做好知识铺垫
5、。版块二: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你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由桌面上弯曲的毛线出发: 1首先追问:你能想办法把毛线变直吗?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毛线动手试一试,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一定会出现捏住毛线的两头,拉紧毛线的情况。 2然后告诉学生:用手捏住了毛线的两端,把它拉紧,线就直了。这时,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让学生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互相指一指手中的线段。3接着教师演示并说明: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追问: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学生相互指一指线段的端点。并配
6、合儿歌“小小线段直又直,一头一尾两端点”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表象建立。4教师示范变换线的方向,问:这还是不是线段?端点在哪里?使学生明确只要像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就是线段。5、这个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两组辩认线段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习得情况同时让学生体会虽然线段的方向、长短、颜色改变了,但是只要符合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直的,有2个端点,那这个图形就是线段。设计意图:由于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所以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我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突出线段“直”的特点,再进一步观察线的两端,明确手捏住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让学生通过这一动态操作活动,获得
7、对“线段”这一抽象概念直接而真实的体验。版块三:实物感知,强化特征,自建线段模型。1找线段:找物体上的线段。让学生分别去摸一摸,指一指。(摸一摸是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直;指一指是感受线段有两个端点。) 找图形中的线段:学生通过找图形中的线段,理解几边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线段的端点虽然在图形中没有标出来,但还是存在的。同时利用房子图线段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感悟线段的特征。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这个环节中,从身边找到生活情境中找,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2、折线段首先,出示长方形纸片,对折后发现了线段。探究:1.你能折
8、出比它长的线段吗?2.你还能折出比它短的折痕吗?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折痕,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有长有短。设计意图:及时捕捉生成资源,促进了学生从刚才的观察法向实践法的转换,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会了学习。通过折线段,引导学生总结线段有长有短。3、画线段(1)示范画线段。配合儿歌“左手拿尺,放平,压紧,右手握笔,沿边,轻画。两个端点别忘记。”(2)学生说说画线段要注意些什么?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画线段的方法。(3)学生自己画,用展示错误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线段的画法。(4)追问:如果没有尺子,你还能画出线段吗?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已经经历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并会描述线段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只
9、要稍作引导学生就能将所学的线段的知识有效的转化成画线段的技能。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版块四:分层练习,巩固线段认识结合书中的练习,创设点点来挑战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深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1、第一个挑战: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条线段。先猜测,再画,评价。 2、第二个挑战:三个点,链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画成的是什么图形。猜猜画完是什么图形? 3、第三个挑战:四个点,链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可以画几条线段4、超级挑战:如果给你五个点,你还能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吗?看谁画的最多。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特别是第三个挑战浓墨重彩花较多的笔墨重点讲解
10、画法。第一种画法,由外向内:先顺次连接四点围成四边形,再完成四边形里面的线段。第二种画法,按点的顺序画。先画出过一个点的所有三条线段,再画出过第二个点两条线段,再画出最后一条线段。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板块五、全课总结,质疑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两组线段的长短,引出学习新知的需要。六、说板书设计板书可谓一课之精髓;根据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儿童认知特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认识线段端点 端点直直的 有长有短这样设计简洁明了,力图
11、以最直观的方式将本节课的精华呈现给学生。七、说教学设想我整体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从朦胧到清晰,从感知到抽象。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习与已有经验相联系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数学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所以首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受生活中有数学,接着去摸,指,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从而抽象出线段。荷兰数学家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突出线段“直”的特点,再让学生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最后通过连线段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最后,组织总结,指导学生学会反思,从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