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湖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3770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69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40CCSB 64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19772023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afforest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Yangtze rive2023-03-28 发布2023-05-28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15建设内容.26地段和目标.27护堤护岸林建设.38岸线复绿.79长江沿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1010抚育管护.1111检查验收.1212档案管理.12附录 A(资料性)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主要植物材

2、料.13附录 B(资料性)长江两岸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初植密度.15附录 C(资料性)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典型模式设计图.16II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荆州分院、黄冈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兴宜、庞宏东、王晓荣、付甜、杨佳伟、唐岚、唐志强、丁次平、程志军、张凌云、尹晓姣、万

3、志文、戴薛、江津凡。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系电话:027-86952116,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联系电话:027-86952116,邮箱:。DB42/T 197720231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地段和目标、护堤护岸林建设、岸线复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抚育管护、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4、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LY/T 1625 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LY/T 2356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LY/T 2647 通道绿化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干堤main levee具有重要防洪、防潮作用,实地堤顶宽度大于5m或基底宽度大于10m 或高度大于3m 的人工修建的挡水建筑物。造林绿化afforestation在用于发展森林植被、改善区域生态、保障国土和基础设施生态安全的土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

5、灌木林地、滩地和有林地等)上通过人工或人工促进措施形成、恢复或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三峡库区消落带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三峡水库最低蓄水位145 m与最高蓄水位175 m之间所形成的带状区域。4基本原则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基本原则包括5个方面:DB42/T 197720232a)贯彻长江大保护,利于长江防洪安全。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c)坚持统一规划,落实科学造林绿化。d)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e)坚持量质并重,支持社会参与。5建设内容长江两岸造林绿化

6、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a)护堤护岸林建设。以人工造林为主,多树种配置,增加森林覆盖,扩大生态容量,构筑护堤护岸屏障,健全长江干流沿岸生态防护体系,改善岸线生态景观。b)岸线复绿。依据河道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全面推进岸线整治修复,恢复和增加两岸绿色覆盖,稳定自然生态系统。c)长江沿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以建设生态型、功能型城乡绿地生态系统为方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开展长江两岸城镇村庄绿化美化,提升生态宜居水平。6地段和目标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地段划分为12类(护堤护岸林和岸线复绿均有地段,护堤护岸林和城镇村庄道路绿化

7、美化均有地段),其中护堤护岸林6类、岸线复绿4类、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4类,不同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建设内容的所在地段及目标见表1。表 1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地段与目标建设内容造林绿化地段造林绿化目标护堤护岸林:有堤防地段、干堤临水侧护堤地发挥防浪防洪护岸功能为主,营造防浪林带,稳固防洪堤防。:有堤防地段、干堤临水侧护堤地以外滩地和洲滩民垸、江心洲的可造林地加强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有堤防地段、干堤背水侧护堤地健全护堤林带,预防堤防工程风蚀危害。:有堤防地段、干堤背水侧护堤地以外区域的沿堤防护林带建设防护林带,扩大生态廊道空间。:无堤防地段、长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消除现有林中空地、绿化

8、宜林荒坡荒丘等裸露地,营造防护林,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江岸冲刷。:无堤防地段、两岸第一山脊线不明显地段,设计洪水位以上、宽度不少于 30m 区域构筑生态屏障、减少水土流失、减轻环境污染、建设防护林带。DB42/T 197720233表 1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地段与目标(续)建设内容造林绿化地段造林绿化目标岸线复绿:滩地和洲滩民垸、江心洲的不宜造林地复绿草类植物、减少水土流失。:非法码头、采石塘口、船厂以及废弃厂矿和堆积地等侵占的岸线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相结合,进行乔灌草多层次栽植复绿。:合法码头、口岸、港口等地乔灌草多层次栽植复绿,形成与岸线防护林带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三峡库区消落带工程措施与

9、生物治理相结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绿化生态功能。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干堤背水侧护堤地以外区域的农田林网建设农田林网,扩大生态廊道空间。:城市江岸区域城市沿江绿化美化。:公路、铁路两侧造林绿化用地绿色通道断带合拢或改造更新。:长江沿岸城镇和乡村绿化用地城镇和乡村绿化美化。7护堤护岸林建设干堤临水侧护堤地(地段)7.1.1植物材料选择耐水湿、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的树种,优先使用乡土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附录A.9。7.1.2苗木要求与处理7.1.2.1采用良种或优良种子(条)繁育的级苗或规格大苗,若造林地存在季节性淹水、苗高要高于汛期最高水位 1 m 以上。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

10、件,选择使用容器苗、带土球苗或截杆苗、裸根苗,保证造林成活率。苗木分级、检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按照 GB 6000 规定执行。7.1.2.2对裸根苗的受伤、过长等根系适当修剪,栽前蘸泥浆;阔叶树种苗木可采用剪枝或疏叶、去叶等措施;杨树等截杆扦插造林苗木,栽前苗木在水中浸泡 72 h 以上、深度 1 m 以上为宜。7.1.3整地根据坡度、水土流失等具体情况采用全垦整地、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若积水需开沟排渍。全垦整地深度大于20cm。穴状整地的规格根据苗木根幅大小或土球大小进行确定,一般不低于40cm40cm40cm。截杆扦插造林可直接打孔。整地时间一般为秋冬季,也可随整随栽。血吸虫病疫区

11、整地按照LY/T1625规定执行。7.1.4造林密度和配置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最适造林密度,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B。为利于行洪,采用宽行窄株配置且种植行与水流方向一致。血吸虫病疫区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和配置按照LY/T 1625规定执行。DB42/T 1977202347.1.5造林7.1.5.1栽植前向穴内回填土,表土在下、心土在上,土层薄的地方回填客土。栽植时扶正苗木,深浅适当,根系舒展,填土后踩实,最后覆上虚土。7.1.5.2杨树截杆苗栽植时,先开挖 20cm20cm20cm 的穴,用钢钎或机械在穴中打孔,也可不挖穴直接在栽植点打孔,深度 60cm 以上,必要时孔中浇水,最后将苗木

12、在孔中插紧后用土把孔和穴填满、填紧、夯实。7.1.5.3造林时间一般为冬、春季,冬季造林在树木落叶后至土壤冰冻前,春季造林在土壤解冻后至树木萌芽前。7.1.5.4血吸虫病疫区造林按照 LY/T 1625 规定执行;其它地区造林按照 GB/T 15776 规定执行。7.1.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原则上营造混交林,主要模式有块状混交(沿大堤水流方向依次成片种植不同树种,每个树种沿大堤水流方向长度控制在50m200m之间,形成块状混交格局)、带状混交(垂直大堤方向依次种植不同树种,每个树种垂直大堤方向宽度控制在10 m20 m之间,形成带状混交格局)、行间混交(沿大堤水流方向依次种植不同树种,每个树

13、种种植1行,形成行间混交格局)等。杨树、池杉、枫杨块状混交(模式1)设计图参照附录C。干堤临水侧滩地和洲滩民垸可造林地(地段)7.2.1植物材料选择耐水湿、可净化水质、抑螺防病且不影响行洪滞洪的植物。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附录A.8、附录A.9。7.2.2苗木要求与处理参照7.1.2。7.2.3整地全垦整地,开沟排水,其他要求参照7.1.3。7.2.4造林密度和配置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适宜造林密度。树冠较大的树种如杨树行距8 m以上、株距3 m以上,树冠较小的树种如中山杉行距6 m以上、株距2 m以上。草本植物采用植苗或播种。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B。其它要求参照7.1.

14、4。7.2.5造林参照7.1.5。7.2.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杨树+中山杉+益母草混交(模式2)设计图参照附录C。乔木层杨树和中山杉块状混交,每个树种沿大堤水流方向依次成片种植,长度控制在50 m200 m之间,林下种植益母草。干堤背水侧护堤地(地段)DB42/T 1977202357.3.1植物材料选择具有一定耐水湿能力、固土能力强、树形美观、寿命长的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附录A.9。7.3.2苗木要求与处理7.3.2.1采用良种或优良种子(条)繁育的级苗或规格大苗。苗木分级、检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按照 GB 6000 的规定执行。7.3.2.2对裸根苗的受伤、

15、过长等根系适当修剪,栽前蘸泥浆;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可截杆处理;阔叶树种苗木可采用剪枝或疏叶、去叶等措施;杨树等截杆扦插造林苗木,栽前苗木在水中浸泡 72h 以上、深度 1 m 以上为宜。7.3.3整地参照7.1.3。7.3.4造林密度和配置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最适造林密度,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B。种植点配置采用等行距配置或品字形配置。血吸虫病疫区造林按照LY/T 1625规定执行。7.3.5造林参照7.1.5。7.3.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参照 7.1.6。干堤背水侧护堤地以外沿堤防护林区域(地段)7.4.1植物材料选择具有一定耐水湿能力、固土能力强、生长快的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

16、参考附录A.1、附录A.6、附录A.9。7.4.2苗木要求与处理参照7.3.2。7.4.3整地沟渠路旁采取穴状或铲草护坡方式进行整地,其它全垦整地。灌木种植穴规格为30cm30cm30cm,其它要求参照7.1.3。7.4.4造林密度和配置参照7.3.4。7.4.5造林DB42/T 197720236参照7.1.5。7.4.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7.4.6.1乔木风景林防护林(模式 3)设计图参照附录 C。以多种乔木树种混交形成具有不同林相和季相变化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如水杉、池杉与银杏、樟树、栾树、垂柳等混交,或桂花、石楠、女贞与樱花、重阳木、乌桕等混交,混交模式可采用小面积块

17、状混交、行间混交或株间混交。7.4.6.2乔木+灌木风景林防护林(模式 4)设计图参照附录 C。乔木林下配植灌木树种形成立体绿化效果的风景林和防护林,如银杏、栾树、樱花等块状混交,林下种植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火棘等。长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地段)7.5.1植物材料选择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耐干旱瘠薄、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的树种,辅助具有固氮作用、可改善土壤条件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附录A.2、附录A.3。7.5.2苗木要求与处理7.5.2.1采用良种或优良种子(条)繁育的级苗或规格大苗。苗木分级、检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按照 GB 6000 规定执

18、行。7.5.2.2对裸根苗的受伤、过长等根系适当修剪,栽前蘸泥浆;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可截杆处理;阔叶树种苗木可采用剪枝或疏叶、去叶等措施。7.5.3整地7.5.3.1平缓地带可采用全面清理方式清除杂草杂灌。坡地采用带状清理或穴状清理,带状清理沿种植行宽 1 m 范围内、穴状清理沿种植点半径 0.5 m 范围内清除杂草杂灌。7.5.3.2根据坡度、水土流失等具体情况采用全垦整地、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全垦整地和带状整地深度大于 20 cm;穴状整地根据栽植苗木的规格确定种植穴规格,乔木树种 40 cm40 cm40 cm 以上,灌木树种 30 cm30 cm30 cm。7.5.4造林密度和配置根据不

19、同树种生物学特性和实际地形确定,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B。草本采用播种或根茎种植,根茎种植密度一般为10 cm10 cm20 cm20 cm。种植点采用品字形配置,种植行沿等高线方向。7.5.5造林7.5.5.1栽植前向穴内回土,表土在下、心土在上,土层薄的地方回填客土。栽植时扶正苗木,深浅适当,根系舒展,填土后踩实,最后覆上虚土。7.5.5.2造林时间一般为冬、春季,冬季造林在树木落叶后至土壤冰冻前,春季造林在土壤解冻后至树木萌芽前。7.5.5.3其它要求按照 GB/T 15776 规定执行。7.5.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7.5.6.1针阔树种或常绿落叶阔叶树种带状混交(模式 5)设计图参

20、照附录 C。如柏木与枫香或栓皮栎带状混交,混交比例为 11。女贞与栾树或刺槐带状混交,混交比例为 11。DB42/T 1977202377.5.6.2坡地乔+灌+草复合(模式 6)设计图参照附录 C。乔木层选择柏木、刺槐、枫香、女贞、栾树、栓皮栎、小叶栎、槲栎、臭椿、香椿、鹅掌楸、樟树、桤木等树种营造纯林或者混交林;林下配植多花木蓝、马桑、火棘、杜鹃、檵木、黄栌、胡枝子等灌木树种;林中或者地梗上种植狗牙根、牛鞭草、黑麦草、金荞麦、麦冬、白车轴草等草本植物。林下种植的灌木或者草本可以使用 1 种或多种,也可只营造乔+灌防护林。长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不明显地段(地段)参照7.5。8岸线复绿码头、口岸、

21、厂区等地(地段和地段)8.1.1植物材料选择生长速度快、深根性且根系发达、适应性和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具有固氮作用或可改良土壤的植物。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2。8.1.2苗木要求与处理宜选用大苗,容器苗或带土球苗。其它参照7.5.2。8.1.3地表处理和整地8.1.3.1地面硬化、废弃物覆盖面大的地段先破除硬化面和清除堆积物,平地全面翻耕整地,坡地带状或穴状整地,土层薄的地段覆盖客土 80 cm 以上。8.1.3.2种植穴规格根据苗木大小或土球大小确定,乔木树种 40cm40cm40cm 以上,灌木树种 30cm30 cm30 cm 以上。8.1.4造林密度和配置8.1.4.1造林

22、密度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和实际地形确定,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 B。8.1.4.2草本植物麦冬、吉祥草、蝴蝶花等栽植密度为 10cm10cm20cm20cm;狗牙根、早熟禾、白车轴草等播种量 20 g/m235 g/m2。8.1.4.3种植点配置采用等行距配置或品字形配置,种植行沿水流方向或沿等高线方向。边坡立体式配置,形成近自然植物群落。8.1.5造林参照7.5.5。8.1.6典型造林模式设计码头口岸乔+灌+草复绿(模式7)设计图参照附录C。在无淹水地段乔木层选择枫杨、桂花、栾树、女贞、樟树等树种营造纯林或者混交林;乔木林下配植红花檵木、红叶石楠、含笑、小叶女贞、杜鹃、夹竹桃等观赏价值较

23、高的灌木树种;林下种植狗牙根、早熟禾、黑麦草、麦冬、白车轴草等草本植物。采石塘口、废弃厂矿等地(地段)DB42/T 1977202388.2.1植物材料选择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易成活、适应性强的植物。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2。8.2.2苗木要求与处理选用容器苗或带土球苗木。其它参照7.5.2。8.2.3地表处理和整地平缓地采用深翻将下层土壤翻到表层或直接覆盖客土80 cm以上。塌陷地和挖损地首先削坡,使坡度降到11.5以下,然后覆土回填80 cm以上。其它要求按照LY/T 2356规定执行。8.2.4造林密度和配置参照8.1.4和按照LY/T 2356规定执行。8.2.

24、5造林参照7.5.5和按照LY/T 2356规定执行。8.2.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采石塘口乔+灌+草复绿(模式8)设计图参照附录C。边坡(地段、地段和地段)8.3.1植物材料选择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易成活、耐干旱瘠薄的灌木、藤本和草本。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3。8.3.2边坡处理陡峭、岩石裸露面积大、土壤厚度较薄且不稳定的边坡地带需要采用抗滑桩、锚杆(索)、锚杆(索)挡墙支护、岩石锚喷支护、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注浆加固等工程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8.3.3复绿措施采用直接种植灌草、藤本植物,喷播复绿,植生带等技术,具体要求按照LY/T 2356规定执行。8.3.4典型造林模式设

25、计边坡藤+草复绿(模式9)设计图参照附录C。通过工程措施,在边坡喷播泥土和草本植物种子,草籽发芽后直接起到复绿效果。在以岩石为主的边坡上可采用藤本植物复绿模式。在边坡顶部及下部,挖种植穴,种植爬山虎、常春油麻藤、凌霄、金银花、络石、薜荔、常春藤、葛藤等藤本植物,利用藤本植物上爬下挂的特点,达到绿化效果。三峡库区消落带(地段)8.4.1立地类型划分DB42/T 197720239根据消落带的坡度、土壤厚度、石砾含量等可将三峡库区消落带划分为4种立地类型(表2)。表 2三峡库区消落带立地类型立地类型坡度立地特征河漫滩地15河漫滩,地形平缓;土层较厚,一般40 cm,沙壤或石砾质。低阶(坡)地152

26、5河岸低阶地及其阶坡,阶地平坦;土层厚度20 cm40 cm,沙质或沙壤质。高阶(坡)地2535河谷高阶地,阶坡,土厚10 cm20 cm,土体紧实。陡坡峭壁35河谷高阶地,极陡峭,几乎无成土。8.4.2植物材料选择耐水淹、根系发达、固土效果好、抗逆性能优良的树种、藤本和草本植物。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4。8.4.3复绿技术措施8.4.3.1河漫滩地复绿8.4.3.1.1170m175m 范围:在枯水季节沿水流方向种植 2 行3 行乔木树种,在 173m175m 范围乔木林下种植 1 行2 行灌木树种,同时在灌木下种植挺水植物。8.4.3.1.2170 m 以下范围:在枯水季节播撒草

27、本植物种子或种植沉水植物。8.4.3.2低阶(坡)地复绿8.4.3.2.1173m175m 范围:在枯水季节沿水流方向种植 1 行2 行灌木树种,同时在灌木下种植挺水植物。8.4.3.2.2173 m 以下范围:在枯水季节播撒草本植物种子或种植沉水植物。8.4.3.3高阶(坡)地复绿8.4.3.3.1173 m175 m 范围:种植挺水植物。8.4.3.3.2173 m 以下范围:在枯水季节播撒草本植物种子或种植沉水植物。8.4.3.4陡坡峭壁复绿参照8.3。8.4.4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8.4.4.1河漫滩地乔+灌+草复绿(模式 10)设计图参照附录 C。在 170 m175 m 范围沿水流

28、方向种植2 行3 行中山杉、桑树、水桦、池杉、柳树等耐水淹乔木树种,乔木林下种植 1 行2 行夹竹桃、水麻、中华蚊母树、秋华柳、疏花水柏枝、小梾木等灌木树种,同时在灌木行中种植香根草、香蒲、芦苇、斑茅、芦竹、水葱、酸模叶蓼等草本植物。8.4.4.2低阶(坡)地灌+草复绿(模式 11)设计图参照附录 C。在 173m175m 范围沿水流方向种植1 行2 行水麻、中华蚊母树、秋华柳、疏花水柏枝、小梾木等灌木树种,同时在灌木行中种植香根草、香蒲、芦苇、斑茅、芦竹、水葱、酸模叶蓼等草本植物。滩地和洲滩民垸不宜造林地(地段)DB42/T 1977202310干堤临水侧护堤地以外的滩地、洲滩民垸,汛期最高

29、淹水深度超过3m、淹水时间超过2个月的地段,以及其它不宜造林的地段,适时栽植耐水湿、净化水质、抑螺防病的草本植物进行绿化。主要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8。9长江沿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干堤背水侧护堤地以外农田林网(地段)9.1.1植物材料选择高生长迅速、冠窄、抗性强、防护作用显著的乡土树种,或经过引种试验、适应于当地的外来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6。9.1.2苗木要求与处理参照7.3.2。9.1.3整地采取穴状或铲草护坡方式进行整地。9.1.4造林密度和配置根据可造林地的宽度确定栽植排数和行距,通常株距和行距控制在3 m5 m。种植点一般规则式配置。9.1.5造林参照7.1.5。

30、9.1.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多排林网(模式12)设计图参照附录C。根据农田道路两旁可造林宽度因地制宜栽植多排。可种植单一树种,也可采用行间混交或分路段分别种植多个树种。沿江城市江岸区域(地段)9.2.1植物材料选择观赏价值较高、枝叶茂密、适应性强、耐修剪、便于管理的树种和草本。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5。9.2.2苗木要求与处理选用大苗,容器苗或土球苗,全冠。9.2.3整地采用穴状整地,种植穴规格根据苗木根幅大小或土球大小进行确定,乔木树种40cm40cm40cm以上,灌木树种30 cm30 cm30 cm以上。DB42/T 19772023119.2.4造林密度和配置造林密度根据不

31、同树种生物学特性、实际地形和景观需要确定。以乔木为主,辅以灌木,配以花卉、草坪等,形成立体景观。种植点配置为规则式、自然式或二者结合。9.2.5造林栽植前向穴内回土,表土在下、心土在上,土层薄的地方回填客土。栽植时扶正苗木,深浅适当,根系舒展,填土后踩实,最后覆上虚土。栽后及时浇定根水,高大苗木做好支撑。其它要求按照GB/T 15776规定执行。9.2.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滨江风景林复绿(模式13)设计图参照附录C。种植枫杨、桂花、栾树、女贞、樟树、臭椿、石楠、刺槐、枫香、臭椿、鹅掌楸、梧桐、樱花、槐树、朴树、榆树等观赏树种,林下配植红花檵木、红叶石楠、含笑、小叶女贞、杜鹃、夹竹桃、海桐、紫

32、薇、蜡梅等观赏价值较高的灌木树种;同时,林下种植麦冬、吉祥草、蝴蝶花、菖蒲、美人蕉、白车轴草、玉簪、萱草等观赏草本植物。公路、铁路两侧(地段)9.3.1植物材料选择抗性强、防护作用显著、观赏效果好的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7或按照LY/T2647规定执行。9.3.2造林绿化按照LY/T 2647规定执行。9.3.3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9.3.3.1公路两旁造林绿化(模式 14)设计图参照附录 C。公路两旁各栽植乔木树种 1 排2 排,株距 3 m5 m。9.3.3.2铁路两旁造林绿化(模式 15)设计图参照附录 C。铁路两旁各栽植乔木树种 1 排2 排,株距 2 m3 m;乔木下

33、栽植夹竹桃、女贞、火棘、多花木蓝、小叶女贞、碧桃等灌木,株距 1 m2 m。长江沿岸城镇和乡村绿化(地段)参照9.1、9.2、9.3。10抚育管护补植补造当成活率低于85%和高于40%时,立即对新造林地进行补植;补植应采用与造林地上相同树种、相当规格的苗木。成活率低于40%时,则重新造林。林分抚育DB42/T 1977202312岸线复绿和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开展浇水、排涝、松土、修剪、扶干等工作,确保各植物成活率、保存率和正常生长。护堤护岸林按照GB/T 15781规定执行。林分管护防止人为或减轻自然灾害造成林木损毁,预防林地火灾,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采用生物生态防治为主的综

34、合防治措施,适时做好防治工作。具体要求按照GB/T 15781规定执行。11检查验收按照GB/T 15776规定执行。12档案管理按照GB/T 15776规定执行。AADB42/T 1977202313附录A(资料性)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主要植物材料A.1长江两岸护堤护岸林树种柏木、杨树、池杉、落羽杉、中山杉、水杉、枫杨、水桦、桤木、鹅掌楸、垂柳、旱柳、栓皮栎、小叶栎、槲栎、重阳木、乌桕、樟树、枫香、喜树、苦楝、银杏、栾树、臭椿、香椿、刺槐、槐树、女贞、桑、山核桃等。A.2码头、矿区等绿化植物码头、矿区等绿化植物包括以下3种类型:a)乔木类:水杉、池杉、杨树、桂花、刺槐、栾树、女贞、樟树、臭椿、石

35、楠、构树、垂柳、h旱柳、栓皮栎、柏木、侧柏等。b)灌木类:红花檵木、红叶石楠、含笑、小叶女贞、杜鹃、夹竹桃、海桐、紫薇、蜡梅等。c)草本类:狗牙根、早熟禾、黑麦草、麦冬、吉祥草、蝴蝶花、白车轴草等。A.3边坡绿化植物边坡绿化植物包括以下3种类型:a)灌木类:多花木蓝、马桑、火棘、杜鹃、檵木、黄栌、牡荆、胡枝子、小叶女贞等。b)草本类:狗牙根、早熟禾、黑麦草、白车轴草、大花金鸡菊等。c)藤本类:爬山虎、常春油麻藤、凌霄、金银花、络石、薜荔、常春藤、葛藤等。A.4三峡库区消落带绿化植物三峡库区消落带绿化植物包括以下4种类型:a)乔木类:水桦、池杉、中山杉、桑、垂柳、旱柳、杨树、枫杨等。b)灌木类:

36、水麻、中华蚊母树、小叶蚊母树、秋华柳、疏花水柏枝、小梾木等。c)草本类:狗牙根、牛鞭草、香根草、木贼、菖蒲、香蒲、灯心草、黑藻、竹叶眼子菜、伊乐藻、芦苇、斑茅、芦竹、苔草、水葱、酸模叶蓼等。d)藤本类:爬山虎、常春油麻藤、络石、薜荔、常春藤、葛藤等。A.5城镇绿化、美化植物城镇绿化、美化植物包括以下3种类型:a)乔木类:水杉、池杉、桂花、栾树、女贞、樟树、臭椿、香椿、石楠、垂柳、梧桐、樱花、白玉兰、广玉兰、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樟树、合欢、槐树、朴树、榆树、喜树、鹅掌楸、柞木、乌桕、木荷、冬青、重阳木、棕榈等。b)灌木类: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红枫、含笑、小叶女贞、火棘、枸骨、杜鹃、黄栌、夹竹桃、

37、海桐、紫薇、蜡梅、梅花、碧桃、海棠、月季、十大功劳、日本小檗等。c)草本类:狗牙根、早熟禾、黑麦草、结缕草、麦冬、吉祥草、蝴蝶花、鸢尾、白车轴草、黄菖蒲、美人蕉、大花金鸡菊、玉簪、萱草、美女樱等。DB42/T 1977202314A.6农田防护林树种水杉、池杉、落羽杉、中山杉、湿地松、杨树、喜树、栾树、枫杨、枫香、樟树、女贞等。A.7通道绿化树种通道绿化树种材料包括以下2种类型:a)乔木类:水杉、池杉、落羽杉、中山杉、杨树、喜树、栾树、枫香、樟树、女贞、构树等。b)灌木类:火棘、夹竹桃、多花木蓝、小叶女贞、碧桃等。A.8滩地绿化草本植物问荆、益母草、酸模叶蓼、愉悦蓼、水蓼、蓼子草、酸模、紫云英

38、、狗牙根、香蒲、菖蒲、香附子、水葱、荸荠、香根草等。A.9主要抑螺植物主要抑螺植物包括以下3种类型:a)乔木类:枫杨、乌桕、楝、喜树、樟树、桑、八角枫。b)灌木类:水团花、油茶、醉鱼草、夹竹桃。c)草本类:商陆、白头翁、打碗花、大戟、泽漆、大麻、葎草、虎杖、水蓼、酸模叶蓼、紫云英、土荆芥、半边莲、苍耳、茵陈蒿、紫苏、半夏、问荆、龙芽草、蛇莓、射干、曼陀罗、益母草、羊蹄。DB42/T 1977202315BB附录B(资料性)长江两岸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初植密度表B.1给出了长江两岸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初植密度表 B.1 长江两岸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初植密度序 号树 种株/公顷1水杉、池杉、落羽杉、中山杉55

39、616672杨树3138253枫杨55611114刺槐55611115枫香55616676垂柳83311117桑、槐111116678女贞、乌桕111116679水桦833166710鹅掌楸1111166711樟树833166712臭椿、香椿、栾树1111166713重阳木833111114喜树833166715银杏833166716红花檵木、红叶石楠、枸骨1111250017梅花、碧桃、海棠833111118夹竹桃、月季、日本小檗666710000DB42/T 1977202316CC附录C(资料性)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典型模式设计图图C.1给出了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典型模式设计图图 C.1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典型模式设计图图1 模式1图2 模式2图3 模式3图4 模式4图5 模式5图6 模式6DB42/T 1977202317图C.1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典型模式设计图(续)图7 模式7图8 模式8图9 模式9图10 模式10图11 模式11图12 模式12DB42/T 1977202318图C.1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典型模式设计图(续)图13 模式13图14 模式14图15 模式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园林绿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