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思考题.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37592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思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思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唐诗为什么能取得空前的繁荣?社会原因:a. 经济基础:盛世的国力。B.政治环境:大一统;文教政策;政治宽容。c思想潮流:儒家,道教,佛教。文学自身原因:内容:丰富抒情,最无拘无束、最真切热烈的表现。风格,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形式和体裁,其完备和成熟,直接得益于六朝以来的诗歌的发展。(表现为:1作家作品众多、2内容题材广泛。可以说各种社会现象、各种人生感情,亦即所有主客观的素材,皆可入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史诗。民生诗。咏怀诗。咏史诗。3形式体裁完备古体诗:乐府诗,歌行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4风格流派众多)2、 试评述“ 初唐四杰 ”在诗史上的地位。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7世纪下半

2、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创作实践上有许多共同倾向,故称初唐“四杰”。四杰中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更高。“四杰”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提倡真实情感。内容上有较大开拓,由宫廷到市井由台阁至江山塞漠。诗的风格虽在语言形式“不脱齐梁之体”但在风骨上已明显不同于六朝。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和幻想,愤懑和牢骚,表现了不甘心憔悴与圣代的兀傲之气,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气。总之,“四杰”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音做出功不可没的贡献。3、 陈子昂的感遇组诗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他怎样的诗歌主张?感遇模仿阮籍咏怀82首所作,这38首诗非一时之作,主旨不尽相同,有的针砭

3、时政,感慨国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具有强烈现实性的边塞诗。这些诗歌意境浑厚,语言老成,体现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特色,他还特别善用比兴。他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风骨”与“兴寄”。他的诗歌主张是: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准确的概括出他们的特色“风骨”与“兴寄”。但是他的文章由于太过于讲究务实反浮华而视文章为“薄技”,才韵未足,质过于文的古拙之处。再加上受了玄学的影响,过于老庄化,显得枯燥乏味。4、怎样理解盛唐诗“ 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具有高昂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盛唐的风骨:A诗人们能够从观察宇宙历

4、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B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和铮铮傲骨C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盛唐的声律完备: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极致。古体与律诗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5、 试比较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1)王维、孟浩然都以写自然山水而齐名。孟浩然生卒年均早于王维,但成名却在王维之后。(2)王维的诗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归心佛法,又精通禅理,所以他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

5、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而孟浩然则不然,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于诗中。如过故人庄中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3)王维晚年隐居嵩山和终南山,经营归隐的辋川别业,他诗中景物,多为山中之景。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多为静态之画面。而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乘舟行吟,多显动态流畅之画面。(4)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诗歌艺术的精髓,他的诗歌形象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他诗歌艺术手法多用通

6、感之法。而孟浩然单纯明净之美,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比王维更显淳朴,自然而平淡,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描画出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因而孟浩然的诗境是冲淡明秀的。 6、如何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沉郁顿挫都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沉郁顿挫即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其间,但几经反复,它终于被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7、为什么说中唐又是唐诗另一繁荣时期?“安史之乱”是唐

7、朝出现内忧外患,这大大改变了诗人们的心境。中唐诗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到贞元前期四十年间,大量诗歌表达孤寂的心境,诗风清雅高逸,称为“大历诗风”。贞元后期至元和年间。社会矛盾相对稳定,唐王朝出现短暂的中兴局面,一批士人积极的要求政治改革,提倡儒学复兴,表达强烈的现实关怀,诗歌也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产生丰富的新变。出现诗到元和变新。元和诗歌是继盛唐以来第二个创作高潮,前人所说所说的中唐诗歌就是以元和诗歌为代表的,这一时期名家辈出,竞为新变。出现了以下的新编特征。a对社会自觉思考,希望能够维护中央统一,振兴儒学,挽救时政。b重人工讲锻炼追求创新与变化,艺术变现为“惟陈言务去”对语言、

8、体裁、表现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拓,在审美上通俗直露。怪奇幽僻。8、分析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色。自成一家,成就很高。清净幽美的山水意象传达恬淡自适和寂寞幽独的思绪,风格澄淡,意境超逸为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开创了极富个性的面貌。受到孟浩然 陶渊明王维的影响。它吸收了陶渊明的寄至味于淡泊,也吸收了妄为描写山水的风神,但是精神和生活的差异使他作品呈现出萧疏散淡的独特风格。多是他为官时候写的山水之乐寄托了对归隐的向往此为吏隐。他笔下的诗折射了他萧瑟的心境,以萧瑟情调来表达高情远意。“高雅闲淡自成一家。”9、 评述“大历十才子”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他们的诗歌主要应酬唱和以及日常生活的感受,由于身经丧乱,多

9、流露出萧瑟落寞的情绪,最擅长歌咏赠友惜别、思乡怀亲的感受。他们还有大量的山水诗,大多写的是娴雅恬静,韵味悠长,语言也很工巧。就不足来看:视野狭窄,多琐碎之事多幽怨纤细之感少刚健昂扬之气;多用近体构思工质细腻尤其是七律但是由于精神面貌的影响使得诗歌的格局不高;多萧瑟齐梁的意象并且反复使用。10、 简述新乐府运动的背景和主要理论主张。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

10、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

11、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11、怎样理解元白诗歌的通俗化倾向?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12、分析柳宗元的山水诗的主要特色。善于表现孤峭高洁的境界,寄托精神上深刻的痛苦。苏东坡评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如渔翁江雪13、谈谈你对“郊寒岛瘦”的理解。 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

12、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郊寒岛瘦”14、怎样理解韩孟诗派“奇”的特色? 在审美取向上,追求雄奇怪异。“韩孟诗派”追求对内心感受怨怼之情的审美宣泄,因此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中正平和、典雅圆融的审美趣味,倾向于奇绝怪异的美学追求。由于心胸不够开阔,这些诗人的具体创作,往往有可以求其尚怪之处,但是他们在审美趣味上的鲜明追求,还是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域。15、分析杜牧诗风的“俊爽”特点。杜牧兼善众体,诗歌内容丰富。追求高绝的精神趣味与峭拔的气势,在艺术上则能融合古今之

13、长,创造出豪爽俊逸、清丽明快的独特风格。16、晚唐怨刺诗风的代表诗人有谁?艺术特色是什么? 郑谷、韦庄、罗隐、杜荀鹤这类诗人或抒发乱世的感慨,或讥弹怨刺表达对时事的愤慨。17、花间词与南唐词有何异同之处? 花间词是花间词派的作品,花间词派”是因西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辑录了温庭筠和西蜀作家韦庄等人的词作。后人遂称他们为花间词派。西蜀的“花间词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极力推崇、仿效。其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花间集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共同点:第一,体裁上都以起源于民间的“小调”为抒写形式

14、;第二,内容多描写男女相恋,悲欢离恨,离愁别绪;第三,创作风格偏于阴柔之美,有文小、质轻、径狭、境隐等特征。.南唐诗逃避现实、吟咏性情、内容细琐、视界狭小的诗,师法姚合贾岛诗风。“花间词”题材狭窄,内容贫乏,主要写男女恋情,起源于民间的“小调”,文小、质轻、径狭、境隐,但其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两者的表现形式和选材不同。南唐诗坛的宗白诗风集中体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宗白诗坛概貌。应酬赠答、次韵唱和便成了诗歌的主旋律。而花间集的主题基调是描写男女之间的恋情,此类作品占绝大多数,呈现出婉约绵缠、妩丽香艳的主要风格特征。两者表达的主题不同。)18、试比较温韦词作的异同。温庭筠词浓艳香软、含蓄婉约;韦庄词则清

15、淡疏朗、抒情热烈而真挚。温庭筠的词华美浓丽,多通过一系列外在物象来烘托人物的情思心绪,给人无限深远自由的想象;韦庄的词则多对人物的情态心理作直接的刻画,真切率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深语秀。相同:一都以词名世,所以并称“温韦”。二两人词的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的菩萨蛮、韦庄的思帝乡。三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反映了词由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如温庭筠为了适应舞艳歌席场合的实用要求,他的词中都是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的组合,适于花间酒下歌咏的香软词境,具有娱乐价值,这对于词在晚唐五代迅速兴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韦庄相对淡漠词体佐欢酬宾的实用功能

16、,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这不仅是韦庄词的一大特色,也是词的风格内容一大转变。不同: 一温庭筠多“伶工之词”。大胆的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势。而韦庄多“士大夫之词”。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温庭筠:以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人产生一种深美的联想,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琢磨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如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而且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了含蓄的效果,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美人的情思是希望和他心爱的人成双成对

17、,作者用一种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来。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艳丽如晚唐诗风,炫人眼目。少藻饰、多白描的语句写离情别恨,如更漏子梦江南。词境缠绵悱恻,凄丽而有情致,颇有民间曲子词的风味。韦庄:以疏淡之美,写词抒情为主,直述胸臆,风格趋向清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自然清新的风格,江南的景美、人美、生活美,写得疏朗、显直。他是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如思帝乡写的是常见的情爱题材,但长于勾勒,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感受,笔调疏放秀美。三风格不同。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具有密丽的风格。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以

18、疏淡为美。 19、怎样理解李煜 “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伶工是为上层社会,士大夫之族服务的,故其所颂之词娱乐成分居多,脂粉气颇重.多为闺怨,伤春之作,不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五代十国时期,词只不过是供伶人乐工于花前月下,青楼勾栏的娱乐工具,多为谄媚之作,阿谀奉承之词,并无深刻的思想见地.李煜前期身在皇家,个人生活奢侈富饶无虑,遂有无病呻吟之感,又由于长于妇人之手,与宫女接触较多,所以作词不免深闺幽怨、风花雪月;后期国破家亡,遭遇重大变故,生活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身份地位由帝王变为阶下囚,心理上遭受巨大的创伤,从而眼界始广阔,作品中抒发出人类普遍的命运之叹、家国之悲,遂而意义变

19、深远,有士大夫的情怀20、分析中唐古文运动的背景。 唐代古文的发展,兴起于武则天统治时期,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独孤及、元结等作出了重要努力;繁荣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孙樵、罗隐等为其余响。一、 安史之乱以后,出现了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的所谓“小中兴”时期。但社会矛盾并未真正缓和。一部分中小地主知识分子,深刻感受到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迫切要求社会改革,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二、 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复古思潮成为古文运动的推动力量和指导思想。韩愈在散文上提倡“古文”,他的古文是指与当时流行于文坛的骈文相对而言的散体

20、文,因为他是以先秦汉代的古代散文为号召的,故称“古文”。文以明道,“道”就是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融化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加强道德修养。三、 从古文自身发展的情况看,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已经开始,后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安史之乱前后,又涌现出一大批倡导古文的作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高级的层次上推动了古文的发展。四、形成了教化中心说和完整的道统文学理论。元结等人又特别强调文学的讽时刺世功能,萧颖士、柳冕等强调文章的教化作用,这对韩柳古文运动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21、韩愈为文主张“气盛言宜”,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韩愈如何在古文创作中实现这一主

21、张。 “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翊书中提出这一主张,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 “浩然之气”含义接近。气盛言宜的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2、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主要特色。 山水有灵性,凄神寒骨,幽清孤绝。代表作是“永州八记”。1.文笔清新秀丽,描绘细致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临其境,乐不自禁。由一处走向一处,衔接自然,感情丰富。例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22、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都是作者心动而发,真实美丽。2.虽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但作者寄情于山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跳动着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喜爱。他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23、宋诗与唐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唐诗和宋诗,不仅是两个朝代诗歌的总名,而且代表了我国诗歌史上两种诗法和诗歌。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唐诗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理,崇尚议论。唐诗多含蓄;宋诗多直露,言尽意亦尽。唐诗多注重生活感受的直接描写和抒发;宋诗的优秀之作也来自生活,但往往先从理性上把握,然后再选择恰当的形式。所以宋诗即令句句生动具体,总是有某

23、种逻辑思维的潜流贯穿其中,不像唐诗的意境大都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总之,唐诗总用感性形象来把握现实,宋诗则多借助理性思维来解剖现实;唐诗诗味较浓,宋诗诗味较淡,但却以思想的细致深刻、技巧语言的精益求精弥补之。由于这些原因,宋诗比唐诗好学。唐诗靠灵感,宋诗靠才学;才学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灵感却不能勉强。唐诗靠感性,宋诗靠理性;理性可以深思熟虑获得,而感性(形象思维)却比较难于捕捉。而且,清代学宋者并不排斥唐诗,往往还由宋窥唐,故用力较易,又不致造成粗犷肤廓之弊。24、试论宋词繁荣的原因。 一、歌舞升平的世风 当时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当时持酒听歌, 浅斟低唱, 是官僚、士大夫司空见惯的消

24、遣娱乐和交际方式。反过来看, 这种浪漫生活, 又强烈地吸引着一些文人, 并刺激着他们的创作灵感, 对词这种歌唱文学热情而自觉地进行创作。如晏几道的词“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正是当时士大夫生活的真实反映。二,特殊的社会心理 宋建国以前, 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和动荡,宋朝建立后面对沧桑巨变, 由乱到治的社会环境, 使宋人很珍惜, 也很兴奋, 在这种特殊心理下, 词这种适合享乐生活需要的歌唱文体广被喜爱, 也是宋词发展繁荣的原因之一。三、士举制度的影响 宋代重文轻武的统治思想和政策, 形成畸形的文人政治和庞大的知识分子队伍, 他们是宋代文化繁荣的生力军, 也是宋词繁荣的作者群体。四、经

25、济的发展和市井的繁荣 宋统一后,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说, 都市的繁荣和市井阶层为宋词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和读者群。五、文体观念的偏差宋人对待诗、文、词的创作态度是偏颇的,将词视为“诗余”、“小道”,比起诗、文这样历史悠久的“旧家世阀”, 显得“体卑”而没有“身份”, 所谓“诗庄而词媚”。宋人这种文艺观念的偏差, 恰恰歪打正着, 促成了词的发展和繁荣。六、道统理学的影响 宋代是中国封建礼教走向完善的朝代, 代表传统儒家思想的经学一变而与佛、道合流。特别是理学及其所宣扬的“存天理, 灭人欲”的思想, 使宋人受到的压抑太深了, 他们在正式场合过于正统了, 物极必反, 在非正式

26、场合下, 他们追求浪漫、自由和解放, 从而以一种压迫下被扭曲的激情, 去从事词的创作。可以说, 道统理学对思想的禁锢, 使宋词得到了“不虞之誉”。七、诗文革新的反面推动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是针对宋初诗文受晚唐五代余风影响, 风气浮靡轻艳的现状, 而产生的一场求新、求变的文学革命。但负面效应是:误导宋人形成过于关注现实的诗、文观念, 强化了他们本就有的文体观念的偏差。八、前朝废主降臣流风余韵的影响 宋开国之初, 来自五代十国的一些擅作歌词的废主降臣, 带来了他们特定命运下的伤痕文学,。如, 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等。这种贵族化的东西,演变成世风和潮流, 得到全面的发展

27、和繁荣。 综上所述,正是宋代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 决定和产生了这一时代特殊的社会心理、文人的艺术观念及艺术趣味。城市文明, 给士人带来了风流旖旎的生活情致和创作激情。宋代既是和平的、又是衰世时代形势, 促发了宋人既是颓废的、又是忧患的时代意识。习惯地遵守着礼教、而又偷偷地反叛着它的文化伦理态度, 使宋人词的笔触伸向了人类灵魂和情感世界的隐蔽处, 最终, 词成为宋文苑中格外夺目的奇葩。25、晏殊、欧阳修词创作有哪些异同? 都是婉约派的花间词人欧阳修的词处在词风欲变未变之际;他的词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作品是表现男欢女爱、 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内容的,所用词调也多以小令为主,深受南唐词的影响;但

28、在表现 这类传统题材时,较之南唐词有了很大的进步。晏殊词的总体风格表现为委婉含蓄、圆润平静,并有一种富贵气象.他一生荣华富贵,生活范围狭小,创作主题也多为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但这不能因此而忽略他的艺术成就.26、柳永对宋词的重大创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倾全力创作慢词,词的容量空前扩展,展现社会生活的能力遂得以提高。第二,将词的审美格调由“雅”转为“俗”,由士大夫的闲情雅致转向市民的世俗情调。第三,集中描写北宋繁华的城市生活,这也是以往传统词作中所没有的。音乐上:第一,旧曲新翻。第二,自创新调。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

29、词调中,有一百多调都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题材上:羁旅词;艳词俗词;咏怀词;都市词。手法上:铺叙;用典;俗语。27、试述北宋诗文革新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日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发展过程大体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宋太祖至真宗朝,初发阶段。先驱者柳开、石

30、介等。柳开首举“尊韩”旗帜,提出重道致用、崇散尚朴、宣扬教化等,反对浮靡文风。他们的诗文显示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最初成绩,在诗文理论方面未能提出新颖切实的见解,在当时影响不大,存在重道轻文,忽视文章语言形式的倾向。除王禹偁外,他们的创作成就不高。 第二阶段在宋仁宗时期,是运动形成高潮阶段。代表作家有范仲淹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苏氏父子、王安石和曾巩等。先是范仲淹提出主张改革文风,戒浮华,得到朝廷支持,于是改革文风之士接踵涌现。苏舜钦认为写作根本目的是“警时鼓众”、“补世救失”,反对以藻丽为胜,提倡“道德胜而后振”。梅尧臣论诗强调写诗要有感而发,重比兴。认为诗歌要写实,要对现实有所美刺,反对西昆派

31、的浮艳诗风,主张语言要朴素,风格要平淡。稍后于苏、梅的欧阳修,则是整个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有意把诗文革新运动与政治上的改革要求相呼应,使古文、诗歌和文学理论批评为现实斗争服务。文学主张上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提倡文章要有用于当世。具体表现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道应是易被人理解且可以照之去做,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他反对那种务高言而鲜事实的文章。在文的方面讲求平易,提倡简而有法,反对追求奇险。第三阶段从宋英宗朝至哲宗朝,是诗文革新运动完成期,代表人物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而苏轼则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强调作文要有感而发,十分重视文章的文学价值,要

32、求作家要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艺术修养,主张为文要从不同内容出发采取不同表现形式,为文要文理自然,还要讲究章法。他的诗文词赋,都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巨大。此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被奉为正宗。但同时,北宋诗的散文化和以议论为诗的概念化倾向,为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所师法,表现了该运动的历史局限。 28、论述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欧阳修将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丰广的意蕴内涵,并以平易自然、婉转流畅的艺术风格对宋文影响深远。【闲易】欧阳修还创造

33、了文赋这种文体。他保留骈赋、律赋的部分形式特征,以单笔散体作赋,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记文,文赋,史论,政论。29、并称“苏梅”的苏舜钦和梅尧臣诗歌特征有何异同? 苏梅”是北宋诗人苏舜钦与梅尧臣的并称.在矫正西昆体之弊与开辟宋诗独特境界方面,苏舜钦和梅尧臣都起过相当的作用.最先将这两位诗人并提的,是他们的诗友欧阳修.苏、梅二人同为西昆派的反对者,文学成就也大略相当,但他们的诗风很不一样.苏诗趋向粗犷豪迈一路,梅诗则多委婉闲淡之作. 30、试述“ 王荆公体 ”的艺术特征。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以罢相退居江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诗歌风格内敛,寓悲壮于闲淡,体现出深婉不迫之趣,同时在形式上也日趋精致工巧

34、,尤以七绝著称于世。这些“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黄庭坚语)的晚期诗歌被称为“王荆公体”或“半山体”。31、试述江西诗派的文学主张及其影响。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陈师道诗全凭学历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处与黄庭坚无异。陈与义虽名列三宗之位,可作诗并不墨守江西派的成规,他才情颇高,能参透各家而融会贯通。 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下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其中有10多人是江西人,而且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所以将他们称

35、为“江西诗派”。?32、试述“ 山谷体 ”诗歌的艺术特征。 黄庭坚的山谷体在艺术上对陶渊明、杜甫、韩愈、李商隐及西昆体均有所继承,但以学杜为宗旨,尤其是刻意学习杜甫夔州以后的诗作。喜用拗句,山谷体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拗句,主要指有意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关系加以改变,或通过变更句式秩序使文气反常,或改变一联、一句的平仄造成音节的突兀,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协调的特殊效果,给人以兀傲奇峭之感。形成其生新瘦硬诗风的重要因素。在用典方面翻新出奇,刻意营造新的意境,是山谷体的另一重要特点。黄庭坚喜讲“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实则主要是在用典方面力求创新。“无一字无来处”本指以学问入诗,为此

36、就势必大量用典使事;“夺胎换骨”,实为“点铁成金”的具体化,即对古人的意象和用语加以改造,使之产生质的变化。这种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是对前人用典方法的发展。黄庭坚力避俗典,注重对典故的改造的发挥,从而造出新的意境,以达“以故为新”之目的。然其用典多,又刻意求新求奇,故不免有僻涩难晓之弊。 33、晏几道情词创作的主要特色是什么?晏几道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与两个层面上发展到极致.词风逼近其父,但成就更高.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

37、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为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 34、如何理解秦观词作“情韵兼胜”的创作特征? 秦观词艺术上的独到之处,即将男女的思恋萦怀,同个人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委婉蕴藉的手法,雅洁清丽的语言和 协调和美的音律,抒发了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从而达到“情韵兼胜”,凄婉动人的境界。他大多数作品都离不开一个 “愁”字,都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笼罩着黯淡的色彩、凄凉的气氛,充满浓厚的消沉伤感的情绪。词人以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表达出细致幽渺,难以捉摸的空虚的感情。35、为什么说周邦彦是北宋婉约词

38、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尤其是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因此他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36、你认为辛弃疾词与苏轼词在风格上有何异同? 苏轼与辛弃疾两位豪放派的大家。苏词有诗化的倾向,使词的审美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生动的景物描写生成雄宏壮阔的画面,所能宣泄的激情与义愤,

39、往往以不可遏阻之势表现理想与抱负,以及理想与抱负难以实现的怅惘,也显得那么自然与雄放。放逸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所体验的人生,常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这种渗透人生感悟的情愫,从激越的冲动终归于深沉的平静。华丽典雅而又高傲不羁的语言风格,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佛老思想,使其本来故作矜持的态度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大度。把喧哗与骚动的人生看作一场大梦的喟叹,超重低音的穿越,打破时空的樊篱,与遥远的圣哲一起,在宇宙中共鸣。 辛词有散文化的意境,这种笔法有利于表现散乱的心灵。慷慨纵横是其情绪的主流。以炽热的政治情感与崇高的政治理想来拥抱人生。豪爽的英雄本色常常企图与历史上的众英雄相认同。关注社会现实,往往以

40、时代的歌手自居。执着的爱国热忱与壮志难酬的忧愤悲情相交织,使其内心痛苦不已。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但他的词在当时引发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争论: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对词的开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以诗为词,要非本色. 苏词在内容方面的突破.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词可分为三类:抒情、咏物词、农村词。苏轼词在风格上的突破.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以充沛激昂、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2)旷达风格.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

41、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辛弃疾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1:爱国词,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2农村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化解现实中的痛苦3闲适词与言情词。都贯串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意境开阔,气势飞动。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 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相同之处: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处: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苏轼的豪放是很洒脱的,是个性使然。因为

42、苏轼是一个很达观的文人。虽然他的政治生涯一直很不顺达,但是他的学问他的个性,使他始终能够很洒脱很轻松的看待生命中的挫折和不满意,所以苏轼的豪放是从心里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给人的感觉是飘逸和洒脱,如行云流水。但是辛弃疾的豪放给人的是壮烈是沉郁,因为辛弃疾本身就是一个很传奇的词人,他最大的愿望是收复北方失地。但是南宋是一个懦弱的王朝。大部分当权者是主张苟且偷安的主和派,毫无疑问,辛老先生的主战肯定会得罪当权者。他英雄一样直爽的性格,使他的愿望一直不能够实现,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就自然充满了一种冲天的豪放感觉,弥漫着一个爱国战士的悲壮和激情。可是他的不受重用又导致他的失意,这就在豪放之外多了一些杜甫似的沉郁。总起来看苏轼的豪放是达观者的风采轻松而迷人,辛弃疾的豪放是壮志难酬的悲壮之音,沉郁而震撼人心 。 在北宋这个具体的文化环境中,苏轼是一个富于浪漫气质和自由个性的人物。一方面,他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地参预国家的政治活动与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他比当代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地体会到强大的社会政治组织与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抑,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但不是冲突与反抗),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他的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洒脱无羁与无可奈何,随缘自适与失意彷徨,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愈益强化时代的内心苦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