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第 6 期(总第 159 期)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dministrative Cadre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No.62022(Sum No.159)河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法治保障研究王康,于晶晶(河北经贸大学 法学院,石家庄 050061)摘要:河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保护和修复离不开一体化治理修复,而一体化治理修复的推进离不法治的保驾护航。现阶段河北省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过程中尚存在系统性、整体性法律体系缺失,一体化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职能部门协调性、灵活性不足,公
2、众参与多元性、实效性欠缺等问题,在未来的治理修复过程中应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制度层面立法统筹;制定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完善技术层面整体设计;注重各部门的整合协作,提升管理层面内在动力;建全公众参与决策制度,加强社会层面外在压力。关键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环境修复;法治保障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66(2022)06010706收稿日期:20221010基金项目:2022 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法治保障研究”(SQ2022114);2021 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地方人大主导下河北
3、省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研究”(20210401005)作者简介:王康(1985),男,河北保定人,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于晶晶(1994),女,河北承德人,讲师。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很显然,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强调,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要之举。同时,“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助于为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供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立法、执法、司法各方面力量,确保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
4、和修复措施的实施。在国外,与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有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期,在 60 年代环境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开始构建生态修复法律体系。70 年代末,生态修复作为正式的研究领域出现。欧美日等国先后采取了退耕还林、流域综合整治、矿山复垦等研究和实践,工业革命后出现的草场退化、森林减少、流域生态失衡等现象有所遏制。目前欧美日等国家相关法律与实践主要集中在环境治理、河流和土壤修复等领域。国内法学界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的研究起步较晚,在 21 世纪初期逐渐有了一定成果。学者吕忠梅提出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应注重对被破坏的整个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状态的恢复1。学者李挚萍认为生态环境修复司法近
5、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中国司法机构已将生态环境修复作为环境公共利益损害的主导性救济方701式2。学者宁清同认为生态修复责任应在不同案件中具有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等多元法律性质3。但在此背景下,学者任洪涛认为现阶段生态环境修复尚存在环境立法定位偏差、环境司法理念滞后、生态修复司法配套制度阙如、生态修复参与主体衔接性不足等问题。由此,在对生态保护和修复一体化治理机制研究过程中,还应注重结合实践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尤其在对河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机制研究过程中,应注重对河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的法治保障现状考察,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6、。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法治保障现状考察现有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中对生态环境修复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法 森林法 自然保护区条例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等国家层面的立法之中。2016 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对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作出了明确要求。2017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又进一步将“草”这一生态主体纳入生命共同体之中,使得生态环境共同体更加完整。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并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说明 中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
7、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意在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修复治理应坚持系统性和一体化。随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应“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为更好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提供了理论指导。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省内实际情况,河北省因地制宜的对省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进行了更具针对性的规定。陆续出台了 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河北省森林资源管理条例 河北省河湖保护和治理条例 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 河北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河北省森林防火规定 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及规范性文件,取得了较好的地方
8、性立法成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法治保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些规范性文件指导下,河北省始终将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功能恢复作为重要导向,积极寻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和治理的新方法。在此背景下,河北省政府积极开展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工作、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渤海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作、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和衡水市主城区水系生态修复工程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良好的成果。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使法规和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使法律和政策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和协调。但是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法治保障的规范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方
9、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法治保障面临问题从当前河北省相关法律规定和生态环境修复实践来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河北省生态功能得到了恢复,但仍存在整体性考虑缺乏的问题。总体来讲,主要表现为系统性、整体性法律体系缺失、一体化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职能部门协调性不足、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系统性、整体性的一体化治理修复法律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功能,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强化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根据对河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法律规范的考察可以发现,现阶段尚存在系统性规范不
10、足的问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共同体,分散的法律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挥法治保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作用。故而,对河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保护和修复应该遵循各个环境要素发展的自然规律,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但现有法律规范系统性、整体性的缺失,并不能满足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要求。例如,在 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 中,虽然对湿地生态系统提出了整体性保护的要求,并对河北省湿地资源进行了分区分类划分,但对于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801类生态要素并没有进行整体性的把握,而仅强调对单一生态要素的保护。这一方面不利于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确定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投入配比。通过对相关规范的考察可以发现,河
11、北省在现行生态环境修复法律规范体系中还缺乏层级较高、较为系统的地方性法规,有限的法律规范散见于多个规范性文件当中,尚不能对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环境要素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引导和保障,这不利于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的整体性、系统性的一体化修复形成法律体系保障的优势,不利于法治保障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二)一体化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一体化管理制度是在结合各山水林田湖草沙试点地区实践情况总结出的最优管理经验。针对多要素、多系统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一体化管理可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派生风险产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只有通过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整合中央和地方各种渠道来源的资金,才能充分发挥组织机构整合资源的职能
12、,更好的维护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但从当前河北省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相关法律规范来看,对各职能部门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尚未得到明确规定,也并未成立负责专项工作的相关领导机构,针对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生态环境要素的修复责任被分摊在不同的管理部门,并未得到有效的组织协调。例如,在 河北省森林资源管理条例 之中,虽然对林业资源管理进行了概括性规定,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极大地积极意义,但在具体制度实施构建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模糊之处。比如对生态补偿制度的规定并没有详尽说明生态补偿范围,补偿资金来源及分配政策尚未明确、补偿标准及补偿相关配套制度也有待补充,相关生态补偿规范的确立也滞后于污染防治
13、等其他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三)职能部门协调性、灵活性不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对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和修复并不能由一个部门完全负责,而是应该由对多个部门协助完成。立足于河北省省情,因其地域广袤,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所涉部门较多,各部门在协调治理过程中难免存在协调性不足、灵活性欠缺的问题,“规划打架”的情况也时常出现。按照现有的管理体制,山水林田湖草的不同生态要求都由不同的部门分别管理,这就无法避免各部门因注重各自分管领域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而忽略整体生态系统维护的情况发生。例如在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 中第 6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水利、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等有关部门与林
14、业主管部门统称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主管部门,并规定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这一规定虽明确了林业主管部门的主导地位,并要求其他部门协同配合,但并未明确规定出其他各个部门更为详尽的职责,严重影响了这一条款的实际效用。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 第 6 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水利、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等有关部门与林业主管部门统称湿地保护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湿地保护
15、和管理工作。”河北省河湖保护和治理条例 第 6 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河湖保护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主体参与河湖整治、工程建设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激励机制,加强河湖保护和治理。鼓励和倡导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河湖保护和治理公益活动。”(四)公众参与多元性、实效性欠缺环境保护法 的修订和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的颁布明确彰显了公众参与在环境行政行为中的重要地位。但在河北省出台的诸多规范性文件之中却对公众参与规定的过于笼统,并未进行更为详细的、更具操作性的规范解释,没有突出立法的地方特色,在“不抵触”的前提
16、下,应努力增强地方性立法的针对性、可执行性。例如在 河北省河湖保护和治理条例 中仅规定了应建立建全全社会主体参与河湖整治的激励机制,并未就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参与责任和相关配套措施进行规定。这使得公众和社会组织在参与环境决策过程中缺乏法律依据,公众参与制度在环境法律治理制度中的发展也步履维艰。同时,现有法律规范之中也缺乏针对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规定,继而影响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的资金筹措,限制了社会各方资金力量的有效发挥。901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法治保障强化路径河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态保护修复是个系统工程,为做好一体化生态系统修复,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优化
17、。(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制度层面立法统筹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内,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原则主要体现在“主、客一体”的理论之中,强调生态主体和人类主体的平等性和同一性,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结合河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更加明确可持续发展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特别注重各生态环境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关联,不能过于关注单一环境要素的保护而忽略了生态系统保护的整体性和联动性。在即将进行的生态环境治理改革过程中还应注重在理念和原则上做出明确规定,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明晰的边界限定。具体来说,在河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工作
18、之中应注重坚持四个原则:其一,尊重自然,优先保护。在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应尊重自然环境状况,在环境承载容量的限度内开展活动,在进行经济活动开发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还应顺应自然规律,由事后修复转变为事前预防,由人工修复为主转变为自然恢复为主,在判断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顺应自然规律,发挥自然力量,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落实保护与修复工作。其二,注重统筹,抓住重点。在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过程中还应注重结合河北省独特的区域特点,立足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
19、的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同时,在充分了解京津冀各地区生态环境情况和生态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还应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生态系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贯彻重点项目集中修复、一般项目持续维护的修复策略。其三,系统修复,建管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不仅要强调各个环境要素的修复,还强调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不仅强调要对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要素进行修复,还强调要保持和保护各个环境要素自身的发展规律,以期能正确处理修复治理和保护保育的关系,建立修复和保护的联动机制。其四,多元机制,完善立法。在中央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河北省生态环境法治实践情况,进一步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的相关内
20、容进行细化规定,突出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法治保障特点,特别是在地方性立法和政策制定中,在地理单元综合环境治理、传统农业区域生态保护和替代性修复地方模式等方面,探索具有河北特色、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规定。其五,科技引领,创新思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离不开环保科技的发展,在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应重点突出专家的作用,加强高新科技的应用和推广,鼓励科研成果的开发和转化,通过科技支撑和技术升级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为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目标,应在立法中明确可续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的中心思想,制定出更为详尽的实施准则,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高效性和实效性
21、。(二)制定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完善技术层面整体设计山水林田湖草沙客观上不能进行人为分割,因此在编制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过程中,应在突出生态功能维护的前提下打破各位部门和各环境要素分裂割据进行修复的思维模式,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验收的工作思路,设计出更具可操作性的修复实施方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注重将整体规划和分类规划相互结合,把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的整体设计与国土空间规划、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其他规划等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第二,针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具体修复时还应将系统修复和精准修复相结合,既要追求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又要追求具体环境要素的精准修复;第三,应
22、建立统一的验收机制将区域治理验收和流域治理验收结合起来,一方面打破各部门分别验收的情况,增强各管理部门的协调性,另一方面提升验收工作的效率和效用,避免重复验收情况的出现。对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参与制定主体以及制定程序均应有相应的法规、规范加以明确,特别是注重征求专业机构意见和及时向公众公开,取的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理解和支持。同时,应注重加强支撑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一体化建设的技术手段。一是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区域011的预警技术。针对本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区容易出现的水土流失、碎石化等生态问题,开展多维度、多系统监测,建立重点区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二是一体化治理优先区识别技术。在山水林田湖草
23、沙一体化治理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环境要素混淆的情况,识别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将优先治理区域同其他区域划分出来,另一方面有助于将各环境要素中需要优先治理的方面突出出来。可以说,一体化治理优先区识别技术的发挥是重点区域得以区分的重要依据。三是国土空间统筹修复技术。单一地理单元的生态修复可能会造成其他地理单元的生态紊乱。国土空间统筹修复技术便是要求在具体修复实施之前对整体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进行技术评估,实现生态空间多要素统筹、城乡空间多区域统筹。四是一体化治理生态效应评估技术。为实现生态修复效果的长期性、持续性,应构建面向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生态修复评估技术的指标量化。各类技
24、术手段的应用也应有相应的法规、规范加以规定和约束,既能实现各类技术手段的最佳科学和生态环境修复效果,也应防止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风险和破坏。(三)注重各部门的整合协作,提升管理层面内在动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公益性,各级行政主管机关只有充分统筹各部门的职能,将中央和地方以及其他各渠道获得的资源和资金进行整合,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例如,在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过程中就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市财政局、发改委、生态环境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中心”,作为专门部门负责生态修复方案制定、生态修复
25、组织协调、生态修复效果监督等工作。为优化其制度保障,赣州市还成立了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生态修复的工程设计、监测评估、效果评价等内容,为生态修复提供科技助力。在完成一系列实践活动后,赣州市在本市生态修复实践的基础上,尝试修订了 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管理办法 等规范性文件,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实践成果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巩固下来。通过借鉴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的实践经验,本文认为在河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过程中,一是应深入实施统一规划制度,将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联系起来,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框架
26、下明确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的总体布局和具体举措。二是丰富现有单一资金投入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修复基金。突破现有政府财政为主、社会资本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入社会资金,综合运用司法机关判罚资金,进而将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司法机关依法判罚资金集中而有差别的投入到相应的生态环境修复项目之中。三是应建立常态化的统筹协调机制,面对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环境要素不同的治理需求和多元主体要求,在推进一体化治理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同主体诉求,因此有必要成立独立的组织协调部门,并成立常态化会议制度,及时沟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四是应建立统一的评估考核机制,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生态维护最优性出发,
27、建立一整套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评估制度是生态文明评价考核评估体系建立的必然要求。同时,生态文明评价考核评估体系也是党政干部、领导班子进行综合评价、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5。细化生态修复评估的考核制度,探索建立整体性的地域全覆盖生态修复评估机制和具体项目的全过程考核评估机制。除此之外,结合河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出现的问题,在具体制度层面还应格外注重构建环境资源生态红线管控机制,形成事前防控、事中管理、事后控制的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体系,避免出现一边在修复,另一边在破坏的情况。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和流域之间生态共建共享,建立“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偿”的运行机制。探究资源
28、资本化模式,把政府管理和市场市场运作相互结合起来,激活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的活力,将社会资本引入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之中。(四)建全公众参与决策制度,形成多元主体资金合力如上文所述,尽管在环境法律体系中不乏对公众参与机制的规定,但在河北省的诸多规范性文件中却很少提及公众参与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规定。在河北省未来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修复之中还应更加注重“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的建立,实现公众参与主体的类型划分,并细化公众参与的权利内容,分类确定公众的申请权和参与形式选择权,保障公众的听证申请权和陈述权,设置合理的公众参与的程序阶段,完善环境公众参与有效性司法救济规
29、则。无法修复的可采用替代性修复6。在优化公众参与机制的基础上,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环境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例如在江西赣州南111方丘陵山区山水工程中,政府通过给予土地经营权和财政资金支持,通过 PPP 模式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对发展迟缓的脐橙种植园进行生态修复。又如,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山水工程中,重庆市创新生态地票指标交易机制,使“地票”进入交易市场,为山水工程的建设和实施筹集资金。这种通过中央财政投资引领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修复项目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达到更好的生态修复治理效果,又有利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增强市场经济的活力。在河北省山
30、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过程中也应由政府动员各方力量,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生态修复资金筹措机制,形成资金合力。具体来讲,在政府层面应加大资金投入,将生态修复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资金整合层面,应统筹各级财政资金,统筹分配于各试点工作之中。同时,还可通过设立生态修复专项基金、发行绿色债券、大力推广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行动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在法律允许的替代性修复过程中,积极鼓励公众和企业参与,探索替代性修复河北模式。由我省有关主管部门结合本省各地区的地理单元和生态布局,综合运用财政投入、社会筹集的修复资金或者司法裁判判罚的修复资金,开展一体化修复,不但能够增强修复的整体性
31、和组织性,提高修复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因地制宜组织企业参与修复、鼓励公众参与修复监督,还可以避免对同一个受损生态系统的多头监管和重复治理。参考文献:1 吕忠梅公益诉讼守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王小朋等 59 人非法捕捞、贩卖、收购鳗鱼苗案 J 法律适用,2022,(3)2 李挚萍行政命令型生态环境修复机制研究 J 法学评论,2020,(3)3 宁清同生态修复责任之保障制度初探 J 法治研究,2019,(2)4崔治忠习近平关于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探析 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4)5任洪涛,严永灵论我国生态修复性司法模式的实践与完善 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7,(4)
32、6徐以祥多样化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的司法实现 J 人民检察,2018,(10)责任编辑:范禹宁(上接第 106 页)参考文献:1 李昊,邓辉论保证合同入典及其立法完善 J 法治研究,2017,(6)2 张卫平民法典的实施与民事诉讼法的协调和对接 J 中外法学,2020,(4)3 张海燕先诉抗辩权行使之程序展开 J 现代法学,2022,(3)4 柳经纬,尹腊梅民法上的抗辩与抗辩权 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 袁琳多数人之债的诉讼构造与程序规则 J 中外法学,2021,(6)6 杨永清 新担保司法解释 中有关保证合同的几个问题 J 法律适用,2021,(2)7 朱禹臣备位性
33、影响下一般保证的多数当事人诉讼形态 民诉解释 第 66 条和 担保制度解释 第 26 条的解释论 J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2,(1)8 蒲一苇诉讼法与实体法交互视域下的必要共同诉讼 J 环球法律评论,2018,(1)9 张海燕民事补充责任的程序实现 J 中国法学,2020,(6)10 蔡虹,王瑞祺一般保证责任诉讼形态的类型化释评 兼论 民诉法解释 第 66 条及 民法典担保解释 第 26 条 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 占善刚,刘显鹏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 J 法学评论,2004,(4)12 王亚新,陈晓彤前诉裁判对后诉的影响 民诉法解释 第 93 条和第 247 条解析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6)13 曹志勋反思事实预决效力 J 现代法学,2015,(1)14 林剑锋民事判决既判力客观范围研究 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83 责任编辑:范禹宁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