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代云气纹的研究综述及展望_余肖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6432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代云气纹的研究综述及展望_余肖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汉代云气纹的研究综述及展望_余肖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汉代云气纹的研究综述及展望_余肖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11-15;修回日期:2022-12-28。作者简介:余肖沁,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袁大鹏,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服饰导刊FASHION GUIDE随着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郊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出土多达三千件的汉代文物实物及文字资料。云气纹是马王堆出土文物中尤为常见的装饰纹样,大量学者开始针对汉代云气纹展开较为深入的专题性研究。其中,从考古学、历史学、心理学、图像学、设计学、美学等角度研究的学术成果颇丰,并且涉及到起源发展、形成原因、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汉代云气纹的起源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玉器上的勾连云纹,逐渐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卷云纹发展演

2、变而来。从其纹样形态来看,云气纹是一种由弧线构成的五彩云团状纹样,通常由饱满繁复的云头和延展舒缓的云尾组成;从其构成形式来看,可以分为单独云气纹、与其它纹样相嫁接云气纹两类。黄帝内经 有云:“地气上为云,云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1云气是天上形象万千的云雾,并且阐释出云气的形成及转化。说文解字 曰:“云,山川之气也。”又曰:“气,云气也,象形。”2由此来看,云气纹整体具有自然飘逸、浑厚饱满、大象无形的独特美感。汉代云气纹既能作为独立纹样进行装饰,又能与多种动植物纹样组合运用,具有灵活的装饰形式和丰富的精神意蕴,同时许多现代国内外设计师将中国传统云气纹创新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从而增加云气纹

3、的关注度与知名度。因此,对汉代云气纹进行学术研究现状及内容的系统梳理具备极大的必要性。本文通过搜集与整理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云气纹”的文献,归纳与总结汉代云气纹样的研究现状,探析现有成果的不足与拓展空间,为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1 学术论文研究现状分析1.1 发文数量年度统计分析针对“云气纹”展开的专题性研究成果在2005年后集中发布,整体发文数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笔者以“云气纹”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统计发现1980年-2022年的相关学术论文共计177篇。将“云气纹”作为篇名进行检索,据统计可知发文总量为31篇。为了清晰梳理和分析文献发表情况,笔者从主题和篇名两个方面分

4、别绘制了文献发表年度趋势统计图。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发表年度趋势统计图可以发现,与“云气纹”主题相关的论文最早发布于1980年,而以“云气纹”为篇名的研究源于2005年。由此来看,1980-2005年期间发表的论文主要为汉代墓葬的考古发掘报告或汉代装饰纹样的相关研究,其中涉及到“云气纹”的专题性研究的部分较少,并且多为对其外观及形制的描述性分析。直到2005年,发表了关于“云气纹”的专题性汉代云气纹的研究综述及展望余肖沁,袁大鹏(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武汉 430073)摘要:汉代云气纹是汉代装饰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装饰纹样,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在中国传统纹样艺术中独树一帜,成

5、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且研究成果颇丰。文章通过梳理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汉代云气纹相关文献的发文数量、发文类型及发文方向进行分析。文献的研究现状方面,研究发现:其一,发文数量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但是对汉代云气纹及文化的专题性研究仍是重要课题;其二,综合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对其文化理念、功能作用及精神内涵的研究较少;其三,研究内容上,从交叉学科领域对汉代云气纹艺术特点进行探究的成果较少,并且缺少论述云气纹起源及其对后世装饰艺术影响的研究;其四,书籍著作上来看,对汉代不同地域云气纹的文化及艺术价值差异性的研究仍有很大研究空间。同时,文章

6、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及研究趋势三个方面探析汉代云气纹研究的拓展空间。关键词:汉代云气纹;中国知网;研究现状;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TS941.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4131-(2023)01-0065-09-第12卷第1期-历史与文化-65服饰导刊FASHION GUIDE学术成果,发表数量为1篇。除此之外,图1和图2统计分析发现,2005-2010年的发文量均为平缓稳步上升的状态。2010年后的发文量则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分别在2014年及2018年经历了两次发文数量的大幅回落,但在2019年迅速上升使得发文量达到最高。探究其文献发表年度趋势的动态变化原因可知,其原因主要有

7、个方面:1921年起,仰韶遗址开展的科学考古挖掘,拉开中国考古学开端与发展的序幕。随着全国各地的重要考古工作全面展开,考古学队伍和文物保护人才的建设逐渐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各地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与完善。20世纪汉墓的挖掘和文物资料的发现为汉文化及艺术的研究夯实了物质基础,如新疆民丰尼雅汉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等地出土了大量装饰有云气纹的器物,从而推动了学术界对汉代云气纹的深入探究。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不仅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要加强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2013年马王堆汉墓被列入第

8、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得马王堆汉墓中考古资料的保护与传承成为极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为汉代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2006年6月,北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祥云纹”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方案(图3)。随着“云纹”这一元素掀起设计界的应用热潮,大批学者也开始对中国传统云纹进行研究。汉代云气纹作为云纹发展史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2005年后云气纹的发文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1.2 发文检索类型统计分析笔者为了梳理“云气纹”相关学术论文的发文类型,将“云气纹”作为主题进行检索与统计,并且绘制了主题检索文献发文类型统计表。依

9、据中国知网(CNKI)中的发文类型,可以分为外文学术期刊、中文学术期刊、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国内会议、国际会议、中文报纸、中国专利八类。从表1中可以看到,关于云气纹的中文学术期刊的发文数量高达 127 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发文量为19篇,而外文学术期刊、博士学位论文、国内外会议、中文报纸及专利的发表数量较少。从图 3所示的以云气纹为主题检索词所做的占比图可图1 以“云气纹”为主题检索词的发文数量年度分析图Fig.1 Annual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with cloud patterns as the subject

10、search term图2 以“云气纹”为篇名检索词的发文数量年度分析图Fig.2 Annual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with cloud patterns as the search term图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纹”火炬设计方案Fig.3 Design Scheme of auspicious cloud pattern Torch for 2008Beijing Olympic Games66汉代云气纹的研究综述及展望以看到(图4),外文学术期刊相比较中文学术期刊占比极少。并且以汉代云气纹为主题的学位论文全是硕士

11、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和报纸的占比数量为零。综上所述,汉代云气纹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研究学者,而国外研究学者对此进行的研究较少,并且研究对象多为中国传统云纹。由此可见,云纹的知名度与传播性远远高于汉代云气纹,对汉代云气纹进行的专题性研究的数量及质量有待提高。同时,对汉代云气纹及服饰文化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较少,缺少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研究理论及方法。表1 以“云气纹”为主题检索词的发文类型数量分析表Tab.1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 types with cloud patterns as the subject keywords检索词云

12、气纹文献检索类型外文学术期刊中文学术期刊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国内会议国际会议中文报纸中国专利主题检索数量01270195305总计160图4 以“云气纹”为主题检索词的发文类型数量饼状图Fig.4 Number of publication types with cloud patterns as thesubject search term pie chart其次,笔者针对“云气纹”相关期刊的期刊级别、被引及下载频次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制作了发文期刊级别统计表(表2)。如表中所示,一共检索到31篇文献,共有2篇CSSCI期刊及3篇核心期刊,发表于 装饰丝绸四川戏剧 期刊的文献属于美术与摄影

13、学科的应用基础研究。其中,前二者主要针对汉代云气纹的审美意蕴及现代应用途径进行探究,后者则对西汉丝织物云气纹的纹样特征及织物结构进行深入探析。但是,一定程度上缺乏云气纹起源与发展、文化内涵及精神意蕴等方面的高质量学术成果。除此之外,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表2 以“云气纹”为篇名检索词的发文类型分析表Tab.2 Analysis of publication types with cloud pattern as search term级别CSSCI期刊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序号12123123456789101112期刊装饰文艺评论家具与室内装饰四川戏剧丝绸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收藏家艺术工作时

14、代教育(教育教学版)艺海大众文艺现代装饰上海艺术家艺术与设计美术教育研究考试周刊牡丹篇名汉漆器云气纹饰的审美特征西汉云气意象及其美学蕴涵研究汉代云气纹样装饰特征探析西汉丝织物云气纹特征研究中国传统云气纹设计分析及现代应用以汉代织物云气纹样为例汉代云气纹的装饰风格及其流行成因长沙市博物馆藏西汉云气纹八辅首青铜杯汉代云气纹艺术符号探析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云气纹马王堆刺绣中变体云气纹视觉艺术形式特征浅析中国丝绸纹样之云气纹云气纹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战国秦汉时期漆器上云气纹的发展演变研究论西汉云气纹的风格特征与荆楚美学之关系云气纹与汉代升仙思想浅谈汉代美术中的云气纹汉代丝织物云气纹的心理根源年份期数

15、2010(5)2011(6)2012(9)2017(12)2020(4)2008(4)2009(01)2009(6)2009(10)2011(4)2011(3)2012(2)2013(8)2015(3)2016(1)2016(7)2017(7)被引频次20582318134174134820下载频次97032554630013218981801055180286334157328307403762867续上表服饰导刊FASHION GUIDE多为年份较早的省级期刊文献。因此,随着文物实物及文字等资料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对汉代云气纹的艺术及文化双重价值的研究仍是重要课题。1.3 发文方向统计分析为

16、了明确汉代云气纹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笔者分析了云气纹相关文献的发文方向。首先,笔者将“云气纹”主题检索出来的文献分为五个主题方向:云气纹的形成及发展、纹样的造型与变化、云气纹的审美及风格、云气纹的文化内涵、云气纹的考古挖掘、云气纹的创新应用。并根据这五个方向的文献数量和占比分别绘制了柱状图及饼状图。从图5中可以发现,发文数量最多的研究方向是汉代墓葬的考古报告,其中包含了大量装饰有云气纹的汉代器物,并且详细分析了器物的年代、类型及特征。但是,汉代云气纹的形成发展、文化内涵、艺术特征、装饰风格及创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由此可见,汉代云气纹的深层次社会功能、精神意蕴等方面仍有较大的研究

17、空间。另外,如图6所示,关于云气纹的考古挖掘报告占比31%,排名第一;关于云气纹的审美及风格特征的发文量占比22%,位列第二,而关于云气纹的造型演变及文化内涵方面的研究分别占比9%和14%,均是云气纹相关研究中的较低占比,这表明专家学者多从艺术学、美学等角度对汉代器物中云气纹的艺术价值进行阐述。图5 以“云气纹”为主题检索词的发文方向柱状分析图Fig.5 Column analysis chart of publication direction with cloudpatterns as the subject search term图6 以“云气纹”为主题检索词的发文方向饼状分析图Fig.

18、6 Analysis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paper with the theme of cloudpattern综上所述,多数文献成果集中于以史料及实物资料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并且对汉代云气纹的艺术性进行研究的成果数量较多,但汉代云气纹的社会性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入。以汉代云气纹为对象的研究多从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及美学、设计学等多个角度展开。其中,对考古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代云气纹的纹饰类型、分布及特征方面,总体而言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少田野考察过程中对实物的尺寸形制及遗址所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考证。从历史学角度对汉代云气纹的研究多集中在纹饰背后所蕴涵的

19、文化内涵、造物理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艺术学、美学及设计学的角度多针对汉代云纹艺术特征、审美情趣及创新应用途径等方面归纳与总结,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由此来看,结合汉代云气纹形成的时代背景,运用田野考察法、比较研究法、类型研究法及图像研究法分析汉代云气纹的形制特征及演变,并从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综合考量器物中云气纹的文化思想、功能作用及精神意蕴,能够一定程度上补充与完善汉代装饰艺术及文化体系的生成背景及发展脉络。2 学术论文研究内容分析云气纹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意蕴,其造型艺术及审美趣味对后期中国传统云纹设计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中国传

20、统装1314151617大众考古艺术研究大观艺术科技艺术大观后赵“建武四年”铭鎏金铜佛坐像基座上云气纹、发愿文、三个圆孔考释卷须的发展与南北朝云气纹汉代云气纹艺术特征探析汉代云气纹融入现代服装艺术的创新应用中国云纹云尾发展以原始旋纹到云气纹为例2018(6)2019(2)2019(5)2019(13)2021(8)011109817014317014268汉代云气纹的研究综述及展望饰纹样艺术中的云气纹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将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可以将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方面:造型特点与艺术风格、起源发展与文化内涵、创新设计应用,并进一步探究研究内容及领域的态势与不

21、足。2.1 造型特点与艺术风格的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可知,目前关于云气纹的艺术价值探究的文献共有12篇,其中包含1篇核心期刊。从具体研究方向上看,对云气纹的造型特征进行分析的文章有6篇,进一步探析其装饰风格及艺术特点的文献有6篇。这些文章多从考古学、艺术学、设计学、美学及图像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多学科交叉领域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关于汉代云气纹的造型特点不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卷云纹,其主要由云头、云躯及云尾三部分构成,装饰重点逐渐由云头转化为以弧线表现繁杂丰富的云躯及云尾,并且由单独云纹向云气纹与其他纹样相结合的形态发展。许多学者结合考古学、图像学、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对云气纹的造型特点进行系统梳理和总

22、结。如赵丰主要以东汉及魏晋墓中的云气动物锦纹为研究基础,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将这类纹饰分为穗状云、山状云、带状云、涡状云四类形态,并结合不同时期下的艺术背景比较分析,归纳与总结云气动物锦纹的发展系谱,这一规律为汉代艺术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3。朱单群从云气纹的造型表现手法出发,认为其基本手法是波状曲线、瘤节、蝌蚪形、C字形等形式,并且多与神人羽人、飞禽走兽等纹饰相结合,同时汉代云气纹与植物纹的结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云气纹样产生深远影响4。部分学者则结合跨学科研究方法分析云气纹的元素构成及形成原因。如吴卫从运用数理分析法、图像学研究法等,从云头、线性、嫁接三个方面分析云气纹的符号特

23、征,并且汉代云气纹的云头趋向简化而云躯及云尾逐渐繁杂丰富5。周巧雯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汉代丝织物中云气纹造型意象特点形成的原因6。另外,胡清7、刘小婷8都从图像学、艺术学、设计学的领域考量云气纹的形状及云尾的变化,认为云气纹是弧状或波状的组合图案,整个纹饰富有生机感与运动感。虽然云气纹的造型结构上发生创新性变化,但是其装饰风格一方面延续了楚国艺术中富有韵律与动感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独具均匀饱满、繁而不乱的汉代审美情趣。大多数专家学者主要结合美学、艺术学及设计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对云气纹的构成要素及装饰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如李静9从装饰思维、构成要素、构图形态及装饰手法上概括出云气纹

24、具有“质”“动”“紧”“味”的特征,这一装饰风格是由气论思想、时代精神、造型艺术间互动和上层社会引导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刘牧原10以汉漆器中的云气纹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意义到纹饰融合这一过程的探究,认为云气纹饰具有以线立骨、飞动之美和“五色”之美的特征,这是汉代手工艺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抽象的思维概念通过纹饰物化的体现。厉璋11根据汉代刺绣中变体云气纹的形态特征,认为变形云气纹复杂而规律、延展而整体,通过线条表现出韵律和律动的生命力,深入探究其具有契合连缀均衡饱满、阴阳相生旋转飞舞、题材重组自由延展的装饰风格特征。除此以外,袁梦秋12、梅玉13、周巧雯14等人从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学等角度出发,

25、探析了云气纹装饰风格的形成原因,阐述了云气纹的布局上具有自由流畅、造型上灵动飘逸、结构上紧致细密等艺术特征。2.2 起源发展与文化内涵的研究随着众多装饰有云气纹的各类器物出土,专家学者在其造型特点及装饰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开始追溯云气纹的形成及发展演变,并且考察了云气纹背后所蕴含的造物思想及文化内涵。但是,涉及到汉代云气纹的起源及对后期纹样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部分学者采用类型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法,从云气纹的形态特征及文献记载出发,分析云气纹的前身纹样及发展演变过程。如日本学者林巳奈夫15将汉代云气纹与汉以前的装饰纹样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汉代云气纹的形态是围绕主轴进行缠绕的细涡卷纹,其

26、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龙纹向羽纹转化过程中分解出来的叶片纹。朱单群16在探究汉代云气纹在器物、染织品和画像石上的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认为汉代云气纹最为兴盛且对以后云气纹的发展演变做出了铺垫。何蕾17运用了类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等多重研究方法,通过对战国与两汉漆器纹饰、文化背景的对比研究,系统研究由战国凤鸟纹向汉代云气纹演变的过程及流变的原因。众多学者从云气纹的构成形式及形态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结合古代文献资料记载,认为云气纹主要蕴涵中国古代神仙思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元气论哲学观等深刻内涵。首先,云气纹是古代先民对自然界中流云的观察与表现,同时其与神物的组合形式表达了古人对升天成仙的崇拜与追求。

27、如许大海18认为汉代丝织物中常常出现云气69服饰导刊FASHION GUIDE纹与文字、动植物及人物的组合形式,这与汉代盛行的飞天升仙的神仙思想密切相关,人们借助特殊的图示化符号系统表达对祈福、成仙及长生的追求。杨瑞峰19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从天文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云气纹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星象类纹样之一,其发展与汉代统治者推崇黄老学说有着密切关系,并且云气纹的深层内涵主要有风调雨顺、预知人事、寓意吉祥三类。林崇华20、谭大青21及孙磊22皆从云气纹与原始崇拜之间的关系出发,具体分析云气纹的吉祥语意及概念。其次,学者针对云气纹蕴涵的“天人合一”思想展开探究,如姜宾虹23以汉代丝绸中的云气纹样

28、为研究对象,根据图样的不同归纳为单独云气纹、穗状纹和山状云三类。同时,云气纹是“气”的抽象化、符号化表现,集中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另外,还有关于云气纹背后的元气论哲学观进行的研究,如陈莉24以西汉时期的漆器、陶器、丝织物、壁画中的云气纹为研究对象,认为云气意象是中国文化中的云气自然哲学观、元气论哲学观和神仙思想的体现。云气纹日本学者酒井敦子25从南北朝时期植物云气纹的类型及形成过程出发,认为这类纹样的形成是汉代云气纹和西方莲花纹、忍冬纹相结合下的结果,中国传统云气纹起决定性作用,其在表现形式和纹样形态两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植物云气纹并不具备化生的涵义。2.3 创新设计应用

29、的研究2010年始,云气纹研究开始着重于传统云气纹的创新设计应用研究,将其进行现代设计形式的转化,并融入到服装设计、家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中。其中,服装设计领域又可以具体划分为现代禅修服、现代内衣及现代礼服等品类的设计。在分析传统云气纹装饰艺术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及审美情趣,探究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产品相融合的创新途径。如胡少华26采用文献分析法、实物分析法、图文互证法、设计实践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历史学、纺织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跨学科知识,首先对传统服饰中云气纹的发展演变及其主客观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将传统云纹再创新与现代女性内衣相融合以增强现代服装的运动感与生命力。如肖优27以汉

30、代云气纹的文化内涵为背景,进一步阐释云气纹的造型特征,并运用直接装饰、抽象重组、立体装饰等多种设计手法,探究云气纹在现代家具中的创新应用途径。郑佳茹28结合现代审美法则将汉代云气纹的线条重新设计,展开汉代云气纹在现代禅修服面料设计中的创新设计实践。吴珍琪29分析汉代服饰中的云气纹布局满而不乱、多而不散的艺术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云气纹在设计元素、设计原则及创新形式上的发展前景。谭宇轩30以湖南省博物馆展出的97件云气纹图形文物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图形创作、纹样构图、色彩搭配三个方面对云气纹图形进行分类分析,并在中西方思维模式对比下运用分解与提取、重构与归纳、组合与构图的方式进行云气纹与礼服设计中的应

31、用实践。张玉杰31以汉代墓葬出土丝织物中的云气纹为研究对象,运用骨架分析法、类型分析法探究了云气纹的构图形式,并结合现代美学与设计法则,从主体纹样与骨架纹样两个角度对云气纹进行创新图案设计。3 专著类研究内容分析通过对专著类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可以发现,关于“中国传统云纹”的专著研究数量为 2本,专家针对云纹的类型及演变历程进行系统分析,其中一部分涉及到汉代云气纹特征及内涵的论述。如徐雯从古代哲学思想对汉代云气纹的影响入手,认为其盛行的原因主要由于先民将具有自由弥漫特性的自然之气视为生命本源32。徐雯丽编著的 中国历代云纹纹饰艺术 中记载自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至清的云纹装饰艺术

32、,搜集并绘制了历朝历代的云纹线稿图册,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中国传统云纹艺术的图片资料库33。部分学者论述了汉代装饰纹样艺术,并从考古学、艺术学、图像学及美学的角度探究汉代云气纹的形态和装饰特征,如李砚祖认为汉代云气纹的装饰形式主要有写实型和抽象型两类,抽象的云气纹通常传承与综合了众多古老的纹样形象34。周迅认为云气纹由卷曲的涡形线条和尖锐的云头部分共同构成,主要有单独纹样和装饰地纹两种形式。在汉魏时期尤为盛行35。田自秉认为云气纹是由早前的蟠螭纹或鸟纹发展演变而来,仍在纹样之间保留了兽头或鸟头。汉代云气纹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包括分割、联系、填充及增加动感等方面的功能36。除此以外,还有学者围绕汉

33、代丝织物中的云气纹进行研究,如赵丰则以汉墓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单独的嘉气祥云纹及复合的云气动物锦纹的分类、演变及纹饰题材进行系统分析,并进一步探究汉代丝织物中穗状流云纹所使用刺绣技法的变化37。综上所述,虽然在多本专著中对汉代云气纹都有专题性研究,但是多集中于阐述云气纹装饰艺术特征及演变历程,而对云气纹所蕴涵的创造逻辑、审美情趣及精神意蕴等方面的深层次研究较70汉代云气纹的研究综述及展望少。同时,部分学者深入探究汉代云气纹的技艺功能与价值,但对于汉代不同地域云气纹艺术文化的差异性仍有很大研究空间,以及对当地的人文环境、规章制度、制造机构及物品流通等方面进行详实的论述,从而清晰展示出汉代装

34、饰艺术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4 汉代云气纹研究的不足与拓展空间通过考察中国知网(CNKI)所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及专家学者的著作可以发现,目前学术界对云气纹的研究虽然有较为夯实的成果,但仍有部分不足,对汉代云气纹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拓展的空间。4.1 研究内容的深入与拓展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来看,研究更多的偏重于汉代云气纹造型、结构、形式、风格的探究,但是针对云气纹的起源研究较少。并且部分学者所提出的学术观点仍需深入考究,如日本学者林巳奈夫所提及的叶片纹及羽纹等纹饰的转化过程,仍需在古籍文献中找到文字记载进行考证。同时,汉代云气纹起源方面的研究仍停留在春秋战

35、国时期的纹饰对比研究,但是更早的追溯以及汉代云气纹对后世的影响未能提及,从而无法形成深入而系统的云气纹历史发展脉络。文化内涵研究的部分结论是对早起学术观点的重复,如古人宗教信仰体系下云气纹的呈现思想及吉祥寓意等。为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中国传统云气纹的丰富内涵,应将其置入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情景中,探究其文化及审美的双重价值。并且,汉代丝织物中的云气纹是代表性装饰纹样,纹样、服装及穿着者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因此可以结合穿着者的社会身份地位以及服装特点,在三者的三维互动中全方位考量云气纹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完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艺术文化。4.2 跨学科的多元化研究视

36、角在研究领域及视角方面,应注重从跨学科的多元化、全方位研究视角对汉代云气纹进行创新研究。从目前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云气纹的跨学科研究呈现出平稳的上升趋势。专家学者不仅综合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学、美学等研究领域探究云气纹的艺术文化特征,同时,为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云气纹的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特征,部分学者从数理学的研究视角诠释云气纹符号的造型及艺术特征,也有学者结合天文学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探究云气纹的多层次符号寓意。但是,许多跨学科研究成果的知识运用并不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知识的应用。如云气纹的起源发展研究方面,多为探究云气纹造型及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未涉及到云气纹功能性与文化性的延续

37、发展,对于云气纹发展变化的原因也少有论述;又如云气纹的创新途径研究方面,更多关注云气纹装饰艺术特征上的传承,因而忽略了纹饰背后所蕴涵的造物思想、精神意蕴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我们需要从跨学科的多元化研究视角中,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及成果对汉代云气纹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拓展云气纹的研究范围及内容,探究云气纹的学术价值及现实价值,完善深入而系统的中国传统纹样艺术及文化体系。4.3 研究趋势的发展与展望地域性服饰文化的研究对中国古代服饰艺术文化的深入探究具有较强的实证作用,汉代云气纹器物分布广泛且造型独特,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时代下的云气纹样发展,但是涉及到汉代不同地域的云气纹所形成的主客观原

38、因、所蕴涵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地域化研究较少。探究不同地域特色下云气纹独有的装饰风格特点及其承载的造物理念,能够研究汉代装饰艺术乃至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除此之外,已有的汉代云气纹研究文献中通常以出土的各类器物为研究对象,由于器物纹样与社会背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风土人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运用田野考察法在实地搜集较为完善的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对汉代云气纹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佐证意义。参考文献:1清胡澍学.黄帝内经素问校义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880:61.HU Shuxue.Huangdi Neijing Suwen JiaoyiM.

39、Beijing:ZhonghuaBook Company,1880:61.2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675.XU Shen.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M.Beijing:Kyushu Publishing House.2001:675.3赵丰.云气动物锦纹的系谱J.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1989(3):44-48.ZHAO Feng.Pedigree of Cloudy Animal BrocadeJ.Journal ofZhejiang Silk Institute,1989(3):44-48.4朱单群.中国云气纹的发展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

40、,2008.ZHU Shanqun.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Cloud Patterns in ChinaD.Soochow University,2008.5吴卫,廖琼.汉代云气纹艺术符号探析J.美苑,2009(3):82-84.WU Wei,LIAO Qiong.An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Symbols of71服饰导刊FASHION GUIDECloud Patterns in Han Dynasty J.Meiyuan,2009(3):82-84.6周巧雯.汉代丝织物云气纹的心理根源J.牡丹,

41、2017(20):24-25.ZHOU Qiaowen.The Psychological Roots of the Moire in HanSilk Fabrics J.Peony,2017(20):24-25.7胡清.中国云纹云尾发展以原始旋纹到云气纹为例J.艺术大观,2021(8):134.HU Qing.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Moire Cloud Tail-Takingthe Original Spiral to the Cloud Air Ripple as an ExampleJ.Grand View of Art,2021(08):134.8刘小

42、婷.先秦至汉代云纹的造型变化浅探J.美与时代,2009(5):35-36.LIU Xiaoting.The Changes of Cloud Patterns From Pre-Qin toHan DynastyJ.Beauty and Times,2009(5):35-36.9李静.汉代云气纹的装饰风格及其流行成因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43-146.LI Jing.The Decorative Style and Popular Causes of Cloud Patternin Han DynastyJ.Journal of Huaibei Coal

43、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08(4):143-146.10刘牧原,辛艺华.汉漆器云气纹饰的审美特征J.装饰,2010(5):72-73.LIU Muyuan,XIN Yihua.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Han Lacquer Cloud Decoration J.Decoration,2010(5):72-73.11厉璋,吴卫.马王堆刺绣中变体云气纹视觉艺术形式特征J.艺海,2011(4):135-136.LI Zhang,WU Wei.Mawangdui Embro

44、idery in the Form of Variant Cloud Pattern Visual Art Characteristics J.Yihai,2011(4):135-136.12袁梦秋.论西汉云气纹的风格特征与荆楚美学之关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3):111-113.YUAN Mengqiu.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Pattern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Jingchu AestheticsJ.Art and Design(th

45、eory),2015(3):111-113.13梅玉.浅谈汉代美术中的云气纹J.考试周刊,2016(55):25.MEI Yu.On the Cloud Patterns in Han Dynasty Art J.Examination Weekly,2016(55):25.14周巧雯,乔洪.西汉丝织物云气纹特征研究J.四川戏剧,2017(12):84-86.ZHOU Qiaowen,QIAO Hong.Study on Moire Characteristics ofSilk Fabrics in Western Han Dynasty J.Sichuan Drama,2017(12):84

46、-86.15林巳奈夫著,丛军译.汉代云气纹溯源J.设计艺术,2005(1):24-25.LIN Si Naif,translated by CONG Jun.Traceability of Cloud Patterns in Han DynastyJ.Design Art,2005(1):24-25.16朱单群,张清.汉代云气纹在器物、染织品与画像石上的发展演变研究J.大观(论坛),2019(12):134-135.ZHU Shanqun,ZHANG Qing.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Evolution of Cloud Patterns in Artifa

47、cts,Dyed Fabrics and Portrait Stones in the Han DynastyJ.Grand View(Forum),2019(12):134-135.17何蕾.论从凤鸟纹到云气纹:战国两汉漆器纹饰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HE Lei.From Phoenix Pattern to Cloud Pattern:the Evolution ofLacquer Decoration in the Warring States and Han DynastiesD.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07.18许大海,束霞平.

48、汉代丝织物中的文化密码J.丝绸,2011(7):54-57.XU Dahai,SHU Xiaping.Cultural Code in Silk Fabrics of HanDynasty J.Journal of Silk,2011(07):54-57.19杨瑞峰,周雪松.天体星象纹样的多层符号意义解读J.科技资讯,2020(2):210-211.YANG Ruifeng,ZHOU Xuesong.Interpretation of Multi-layerSymbolic Meanings of Celestial Star Patterns J.Technical Information,

49、2020(2):210-211.20林崇华,梁栋,逯欢欢,等.汉代云气纹样的形成因素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11):140-142.LIN Chonghua,LIANG Dong,LU Huanhuan,et al.A Study onthe Formation Factors of Cloud Patterns in the Han Dynasty J.Art and Design(Theory),2017(11):40-142.21谭大青.由奥运“祥云”看中国古代云纹样的发展演变J.考试周刊,2011(61):31-33.TAN Daqing.From the Olympic

50、 Xiangyun to See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loud Patterns J.Examination Weekly,2011(61):31-33.22孙磊.云气纹与汉代升仙思想J.美术教育研究,2016(1).SUN Lei.Yunqiwen and the Thought of Ascension in Han DynastyJ.Art Education Research,2016(1).23姜宾虹.浅析中国丝绸纹样之云气纹J.大众文艺,2011(5):190.JIANG Binhong.Analysi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