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X通风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编制依据和采用标准、规程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见表1-1编制依据 表1-11XXX工程招标文件2XXX工程设计施工图纸3ZXJ/ZB0100-1999质量手册4ZXJ/ZB0102-1999施工组织设计控制程序5ZXJ/AQ0213-2001施工方案管理程序6工程设计技术交底、施工工程概算、现场场地概况7国家及地区有关文件规定12采用标准和规程采用标准和规程见表1-2 采用标准和规程 表1-2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GB 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2年修订版)2GB 50231-9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3GB 50
2、274-98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JCJ 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暖通空调设计选用手册 上、下册798T901管道及设备保温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2 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2.1.1建筑设计的主要元素(表2-1) 建筑设计的主要元素 表2-1项目内容工程名称XX工程建设单位XX设计单位XX监理单位XX地理位置XX建筑面积 XX m建筑层数地下X层,地上X层建筑总高度XX m结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2.1.2 建筑各层的主要用途(表2-2) 建筑各层的主要用途 表2-2层数层高用
3、途()()轴()()轴123452.1.3室内设计参数 室内设计参数 表2-3房间名称夏季室内温度()夏季室内相对湿度(xx)冬季室内温度()冬季室内相对湿度(xx)新风补给量(/h)新风换气次数(次/h)2.2 通风空调工程本工程空调系统主要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2.2.1 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和设计负荷(1) 设计负荷:本工程设计冷负荷QL=xx KW,热负荷Qr=xxKW,集中空调面积F=xx;(2) 冷热媒参数:夏季空调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3) 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冷源:由安装在XXXXXX的机组提供,其规格为XXXX。热源:冷却水系统:由安装在XXXXXX的冷却塔及其附属设备组
4、成。3 施工部署3.1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组织管理措施在技术上确保达到优质目标,具体施工组织管理措施如下。3.1.1 建立由公司技术主管副经理、项目经理、公司设备专业技术主管、项目专业技术主管工程师、专业技术主管、材料供应组长组成的本工程专业施工安装项目领导班子,负责本工程专业施工的领导、技术管理、材料供应和进度协调工作。3.1.2 按专业、项目、按工序、按系统及时进行预检、试验、隐检、冲洗、调试工作,并完成各种记录单的填写和整理工作。4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4.1.1 建立公司、现场两级图纸会审班子实行背靠背对施工图纸进行审图和各工种之间图纸的全面会审制度,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和建议。然后双
5、方将会审结果进行汇总,以书面形式提请设计、建设各方解决,办理设计变更与洽商,将图纸中的问题解决在施工实施之前。4.1.2 成立现场协调小组建议由甲方牵头,组成由建设、设计、监理、总包、分包单位组成常驻现场协调小组,定期协调现场需要协调的问题。4.2 施工机械和设备准备施工的所有管材、设备应统一管理,在现场应配备工具房一至两间。4.3 施工进度计划和材料进场计划4.3.1 材料、设备采购定货及进场计划中标后详细编制。4.3.2 施工进度计划中标后详细编制。5 工程质量目标和保证达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技术措施5.1 工程质量、工期、现场环境管理目标5.1.1 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5.1.
6、2 工期目标1.定额工期:xx天,业主要求工期:xx天。2.我方承诺工期:xx天。5.1.3 现场管理目标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施工快速、无误地进行。5.2 保证达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技术措施5.2.1 编制通风空调工程设计参数检测、系统调试实施方案通风空调系统参数检测和系统调试是检验施工质量、设计功能是否满足工艺的建筑质量和使用功能要求必要和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分清工程质量事故归属的有效论据,更是节约能源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技术措施。5.2.2 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保障控制程序公司审图组图纸会审公司审图组图纸会审两个审图组图纸会审资料汇总整理成文设计技术交底、办理洽商与设计变更工地各专业组成的技术
7、管理组进行施工工序的初步安排上报监理审批上报监理审批组织实施并上报公司备案上报审批通过图5-1 各工种施工工序进程质量保障控制程序5.2.3 制定施工质量审核控制大纲(表5-1)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大纲 表5-1施工阶段序号控制项目主要控制点控制点负责人工作依据工作见证施工准备阶段1图纸会审阶段着重了解设计概况,各系统的来龙去脉、服务对象,主要设备、材质要求,工程难点、重点,设计未交待清楚和与其它专业相矛盾的地方设计施工图、标准图册、规范、规程及相关文件审图记录施工准备阶段2设计技术交底了解设计意图,弄清审图中提出的疑问,确定设计变更洽商项目纪要设计施工图及相关文件技术交底纪要及设计洽商
8、记录3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难点及重点,施工力量安排与部署,主要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法及质量进度保证措施施工图纸、规范、规程及施工机械配备情况,新工艺设备的配备的可能性施工组织设计研讨记录、审批记录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记录4材料设备采购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质量检测报告书、使用单位的调查报告书的真实性,施工预概算等设计图纸要求,工程物质选样送审表,质量检测报告书,使用单位的调查报告书工程物质选样送审表,工程物质进场检验记录5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工程难点及重点,施工力量安排与部署,主要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法及质量进度保证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文件及相关规范、规程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记录6劳务队伍选择劳务队伍的技术力量
9、、管理与素质合格承包文书,技术力量素质,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外包劳务队审批报告7材料机具进场满足施工进度计划材料机具设备进场计划书材料设备进场检验记录,施工领料记录单,可追溯性材料设备产品记录单8编制通风空调工程调试方案参数数量与精度、测试仪表型号规格与精度、测试方法与资料整理施工图纸、规范、规程测试调试数据记录、测试资料报告管道设备安装阶段1孔洞预留、管件预埋孔洞尺寸、位置、标高用预埋管件材质、加工质量和固定措施施工图纸、规范、规程预检、隐检记录单2管件、附件制作材质、规格、咬口焊口、翻边、铆钉间距与铆接质量、外观尺寸与平整度、严密性施工图纸、规范、规程材料设备进场检验、预检、灯光检测记录单3
10、通风管道吊装水平度、垂直度、坡度、甩口位置、连接方式、连接方式、严密性、支座间距和安装、防腐保温施工图纸、规范、规程、标准图册要求和设备器具样本接口尺寸预检、隐检、灯光检漏、漏风率检测试验记录单4空调管道安装水平度、垂直度、支架间距、坡度、甩口位置、连接方式、耐压强度和严密性、防腐保温、固定支座位置和安装施工图纸、规范、规程、标准图册要求和设备器具样本接口尺寸预检、隐检、水压、冲洗试验记录单5风口附件安装型号规格、位置、标高接口严密性、平整度、阀件方向性、调节灵活性施工图纸、规范、规程、标准图册要求和附件设备样本预检、隐检、调试试验记录单6各类机组安装型号规格、位置、标高、平整度、接口、减振、
11、严密性施工图纸、规范、规程、标准图册、设备样本要求进场检验、预检、水压试验、漏风率检测记录单系统调试1单机试运转风(水)量、风压、转速、噪声、转动件外表温度、震动波幅施工图纸、规范、规程设备、样本要求单机试运转试验记录单2空调冷热媒和冷却系统试验冲洗试验压力、冲洗流量与速度施工图纸、规范、规程系统水压和冲洗试验单3送回风口风量和通风空调系统风量平衡风口、支路风量、系统总风量施工图纸、规范、规程风口风量及系统调试试验记录单4室内参数检测房间温度和送风口流速、湿度、洁净度噪音、静压等施工图纸、规范、规程要求室内参数检测记录单5系统联合试运转通风系统、冷热源系统、冷却水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室内参数施
12、工图纸、规范、规程要求系统联合试运转试验记录单施工资料整理1记录单内容文字书写、内容准确性、时限性、相关性、签字完整性、文笔简练性DBJ 01512000施工记录单2记录单组卷格式、分类、数量、装订DBJ 01512000施工记录单组卷5.2.4 控制质量通病,提高施工质量1防止管道干管分流后的倒流差错。2严格执行建五技质169号通风空调工程安装中若干问题的技术措施第4.14.5条规定,禁止在通风安装工程中滥用软管和软接的规定,减少空调病的发作,以确保用户的健康。3管道走向的布局:应先放样,调整合理后才下料安装。特别要防止出现不合理的管道走向。4注重管道两边与墙体的距离:注意管道预留孔洞位置的
13、准确性,防止安装后管道距离墙体表面距离超过规范的要求和影响外观质量。5.2.5 规范施工技术记录资料管理1. 贯彻建五技质154号“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定”暖卫通风部分实施中提出问题的处理意见,使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明确该规程的本质在于强调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时限性和同一性。2. 强调工序技术交底的重要性,并提供某项工序技术交底的具体编制方法。3. 提供比较难以填写记录单的填写示例,规范技术管理资料的样式。5.2.6 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措施本工程作业面大、工种多、多专业交叉作业,故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工作特别重要。特别是风管因为容易破损及折断,要加强保护,对破坏成品者要严肃处理。
14、5.2.7 依据规范的要求,加强安装工程的各项测试与试验,确保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本工程涉及到的各种试验如下:1. 进场阀门强度和严密性试验。依据GBJ 242-82第2.0.14条 规定:(1)各专业各系统的主控阀门和设备前后阀门要进行水压试验A. 试验数量及要求:100%逐个进行编号、试压、填写试验单、并按标识存放,安装时对号入座。B. 试压标准:为该阀门额定工作压力的1.21.5倍作为试验压力。观察时限及压降,供暖为P0.02MPa,其它为10min、P0.05MPa,不渗不漏为合格。(2)其它阀门的水压试验:其它阀门的水压试验标准同上,但试验数量按规范规定为:A按不同进场日期、批号
15、、不同厂家、不同型号、规格进行分类。B.每类中抽取10%,但不少于1 个进行试压,合格后分类填写试压记录单。C.10%中有不合格的,再抽20%进行试压,如果再出现不合格的,则应100%进行试压。2.供暖系统管道及空调冷冻水系统的水压试验:(1)单项试验:包括局部隐蔽工程的单项水压试验及分支路或整个系统与设备和附件连接前的水压试验,就分别填写记录单。(2)综合试验:是系统全部安装完后的水压试验,分系统分别试验,并填写记录单。(3)试验标准:试验压力为1.0MPa,5分钟内降压P0.02MPa,外观检查不渗不漏后,再将压力降至工作压力P=0.8MPa,稳压10min后进行外观检查不渗不漏为合格。3
16、.冷凝水灌水试验。4.通风系统漏风量的检测:通风管道安装时应分系统、分段进行漏风量检测。5.风机性能的测试:大型风机应进行风机风量、风压、转速、功率、噪声、轴承温度、振动幅度等的测试。6.水泵、风机、新风机组、风机盘管、活塞式冷水机组、热交换器等的单机试运转:为了测流量,应在机组前后事先安装测试口,以便安装检测仪表。水泵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应在安装预检合格和配管安装后进行,每台设备应有独立的安装预检记录单和单机运转试验单。试运转记录单中应有流量、扬程、转速、功率、轴承和电机发热的升温、噪音的实测数据及运转情况记录。7.新风系统、排风系统风量的检测与平均调试: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安装后应进行系统各分
17、路及各分风口风量的调试和测量,并填写记录单。系统风量的平衡一般采用基准风口法进行测试。(1) 风量调整前先将所有三通调节阀的阀板置于中间位置,而系统总阀门处于某实际运行位置,系统其它阀门全部打开。然后启动风机,初测全部风口的风量,计算初测风量与设计风量的比值(百分比),并列于记录表格中。(2) 在各支路中选择比值最小的风口作为基准风口,进行初调。(3) 先调整各支路中最不利的支路,一般为系统中最远的支路。用两套测试仪器同时测定该支路基准风口(如风口1)和另一风口(如风口2),调整另一个风口(风口2)前的三通调节阀,使两个风口的风量比值近似相等; 之后,基准风口的测试仪器不动,将另一套测试仪器移
18、到另一风口(风口3),再调试另一风口前的三通调节阀,使两个风口的风量比值均与基准风口的风量比值近似相等为止。(4) 同理调整其它支路,各支路的风口风量调整完后,再由远及近,调整两个支路上的手动调节阀,使两个支路的风量比值近似相等,如此进行下去。(5) 各支路送风口的送风量和支路送风量调试完后,最后调节总送风道上的手动调节阀,使总送风量等于设计总送风量,则系统风量平衡调试工作基本完成。(6) 但总送风量和各风口的送风量能否达到设计风量,尚取决于送风机的出率是否与设计选择相符。若达不到设计 要求则应寻找原因,进行其它方面的调整,具体详见“测试中发现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办法”部分。调整达到要求后,在阀门
19、的把柄上用油漆做好标记,并将阀们固定。(7) 为了自动控制调节能处于较好的工况下运行,各支路风道及系统总风道上的对开式电动比例调节阀在调试前,应将其开度调节在80%85%的位置,以利于运行时自动控制的调节和系统处于较好的工况下运行。(8) 风量测定值的允许误差:风口风量的测定值的误差为10%,系统风量的测定值应大于设计风量10%20%,但不得超过20%。8.空调房间室内参数的检测:空调房间室内参数(温湿度、洁净度、静压及房间之间的静压压差等)应分夏季和冬季分别检测,并分别填写各种试验记录单。9.空调系统的联合试运转:新风系统、排风系统、洁净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系统、冷却水系统安装完成后,应按GB
20、 50243-97规范第12.3.1 12.2.2 12.2.3 13.2.3 13.2.4条规定进行无负荷和全负荷的系统联合试运转,试运转的时间和记录的参数及其它内容详见规范规定。软化水系统应进行联合运行试运转。6 主要分项项目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6.1 暖卫工程6.1.1 预留孔洞及预埋件施工1. 预留孔洞及预埋伯施工要在土建结构施工期间进行。2. 预留孔洞按设计要求施工,设计无要求时按DBJ 01-26-96(三)表1.4.3规定施工,预留孔洞及预埋件应特别注意:A 预留、预埋位置的准确性;B 预埋件加工的质量和尺寸的精确度。具体技术措施:A. 分阶段认真进行技术交底;B. 控制好预留、预
21、埋位置的准确性,措施可采用钢尺丈量;C. 套管安装一般比管道规格大2号,内壁做防腐处理或按设计要求施工。D. 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GBJ 302-88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6.1.2 空调冷冻水(热水)管道的安装1. 镀锌钢管的安装:DN100的管道采用焊接连接;DN80的管道采用丝扣连接。安装时丝扣肥瘦应适中,外露丝扣不大于3扣,锌皮破损处应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冷冻水管穿墙、穿楼板应预埋套管,缝隙用油麻充填,做好防腐及保温。2. 竖井内立管的安装:竖井内一般会有较多的管道,因此配管安装工作比一般的管道安装要复杂,安装前应认真做好纸面放样和实地放线排列工序,以确保安
22、装工作的顺利进行。竖井内管道安装应按相应的控制程序进行,以免影响质量、进度和造成不必要的返工与浪费。6.1.3 水泵安装和气压稳压装置安装1. 设备的验收:泵的开箱清点和检查应对零件、附件、备件、合格证、说明书、装箱单进行全面清点。数量是否齐全,有没损伤、缺件、锈蚀现象,各堵盖是否完好。2. 检查基础和划线:泵安装前应复测基础的标高、中心线,将中心线标在基础上,以检查预留孔或预埋地脚螺栓的准确度,若不准,应采取措施纠正。3. 基础的清理:泵就位于基础前,必须将泵底座表面的污浊物、泥土等杂物清除干净,将泵与基础中心线对准定位,要求每个地脚螺栓在预留孔洞中都保持垂直,其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地脚螺
23、栓离孔壁大于15mm,离孔底100mm以上。4. 泵的找平与找正:泵的找平找正就是水平度、标高、中心线的校对。可分初平和精平两步进行。5. 固守螺栓的灌浆固定:上述工作完成后,将基础铲成麻面并清除污物,将碎石混凝土填满并捣实,浇水养护。6. 水泵的精平与清洗加油: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即可紧固螺栓进行精平。在精平过程中进一步找正泵的水平度、同轴度、平行度,使其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后,就可以加油试运转。7. 试运转前的检查:试运转应检查密封部位、阀门、接口、泵体等有没渗漏,测定压力、转速、电压、轴承温度、噪声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8. 气压稳压装置安装详见说明书和有关规范。6.1.4
24、水箱的安装贮水箱和高位水箱的安装:应检查水箱的制造质量,做好安装前的设备检验验收工作;和水泵安装工作一样检查基础质量和有关尺寸;安装后检查安装坐标、接口尺寸、焊接质量、除锈防腐质量、清除污染;做好满水试验(有压水箱则做水压试验);有保温或深度防腐的则做好保温防腐工作。具体安装步骤如下:(1) 水箱进场必须经过严格交接检,填写检验记录,没有证、检验记录,不能就位安装。器具固定件必须做好防腐处理,且安装必须牢固平衡,外表干净美观。水箱安装应在土建做防水之前,上水管安装完毕后进行。(2) 水箱的基座用原有的水箱基座,安装前要仔细检查基座的质量,若基座的质量不符合要求,会影响水箱的安装质量。基座表面应
25、平整,并且清理干净。水箱就位前应根据图纸,复测基座的标高和中心线,并用标记明显地标注在确定的中心线位置上,然后画出各固定螺栓的位置。(3) 水箱的开箱、清点和检查。水箱进场要进行检查,开箱前应检查水箱的名称、规格、型号。开箱时,施工质检人员应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根据制造厂商提供的装箱单,对箱内的设备、附件逐一进行清点,检查水箱的零件、附件和备件是否齐全,有没缺件现象,检查设备有没缺损或损坏锈蚀等不合格现象。(4) 水箱的找正找平。第一步,主要是初步找标高和中心线的相对位置;第二步,是在初平的基础上对泵进行精密的调整,直到完全达到符合要求的程度。水箱进水管应安装可靠的支架,不将管道的重量落在
26、水箱上。6.1.4 软化水装置(含电子软化水装置)的安装其相关事项与水泵安装类同,但更应注意其与配管连接尺寸的准确性和接口的质量。6.1.5 管道和设备的防腐与保温1. 管道、设备及容器的清污防锈:铸铁管道清污除锈应先用刮刀、锉刀将管道表面的氧化皮,铸砂去掉,然后用钢刷反复除锈,直至露出金属本色为止。焊接钢管和无缝钢管的清污除锈用钢刷和砂纸反复除锈,直至露出金属本色为止。应在刷油漆前用棉纱再擦一遍浮尘。2. 管道、设备及容器的防腐:管道、设备及容器的防腐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室内镀锌钢管刷银粉漆两道,锌皮被损坏的和外露螺丝部分刷防锈漆一道、银粉漆两道。3. 管道、设备及容器的保温:供暖管道的
27、保温采用阻燃型橡塑海棉保温管壳,DN50、=20mm,DN50、=30mm。分水器、集水器的保温采用=50mm带加筋铝箔贴面的离心玻璃棉管壳保温,外表加=0.5mm的镀锌钢板保护壳。给水和排水管道的防结露保温管道采用橡塑泡沫棉=20mm,阀门处采用复合硅酸盐涂料=20mm。生活热水热水管道保温采用橡塑泡沫棉DN50、=30mm,DN50、=40mm,阀门处采用复合硅酸盐涂料厚度同管道保温厚度。空调风道和冷冻循环水管道、制冷剂循环管道中应注意的问题: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外径尺寸的误差和保温层缝隙的严密,以免产生冷桥。防止对环境和设备及其它专业安装工程的污染,以免产生冷桥、外观质量和环境污染指标违标的
28、问题。6.1.6 伸缩器安装应注意事项1. 伸缩器应水平且应与管道同心,固定支座埋设应牢靠。2. 伸缩器(套管式的除外)应安装在直管段中间,靠两端固定支座,附近应加设导向支座。有关安装要求见相关规范。3. 方形伸缩器可用两根或三根管道煨制焊接而成,但顶部必须采用一根整管煨制,焊口只能在垂直臂中部。4. 波形伸缩器水压试验压力绝对不允许超过波形伸缩器的使用压力,且试压前应将伸缩器用固定架夹牢,以免过量拉伸。5. 安装后应进行拉伸试验。6.2 通风工程6.2.1 预留孔洞及预埋件参照暖卫工程施工方法进行。6.2.2 风口的安装墙上风口的安装,应随土建装修进行,先做好埋设木框,木框应精刨细作。然后在
29、风口和阀件上钻孔,再用螺丝固定,安装时要注意找平,并用密封胶堵缝。6.2.3 柜式空调机组和分体式空调机的安装由厂家安装,但应注意电源和孔洞、预埋件、室外基础的预留位置和浇筑质量的验收。6.2.4 空调机房(含新风机房)和组合式空调机组(含新风机组)的安装1. 应按设计要求定货时要求厂家出厂前进行机组内部清洁工作,并提供严密性试验测试报告书等资料。2. 运往现场组装的机组,厂家应重新对机组的密闭性(漏风量)进行测定。3. 由厂家现场组装调试的机组,厂家应按DBJ 01-51-2000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的要求,提供一要必须的技术资料。并按规定办理中间验收记录单。4. 工程中机房的面积、空间
30、已定,且机房内设备、管道众多,因此在定机组时一定要注意机组外形尺寸、接口位置应与设计基本相符,否则将可能给后续施工带来不可估量的困难,给整体外观质量造成损害,给运行管理带来隐患。5. 安装前应做好设备进场开箱检验,办理检验手续,研读使用安装说明书,充分了解其结构尺寸和性能,加速施工进度,提高安装质量。6. 安装前应详细审阅图纸,明确工艺流程和各设备的接口位置和尺寸,先在纸面上放大,再到实地检验调整,使各管道部件加工尺寸合适,连接顺利、外观整齐。7. 安装前应和水泵安装一样检查设备基础,验收合格后再就位安装。安装后按GB 50243-97相关条文要求进行单机试运转,并测试有关参数,填写试验记录单
31、。8. 机房配管安装应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安装后应进行渗漏检查和隐检验收,再进行保温。6.2.5 防火阀、调节阀、密闭阀的安装防火阀、调节阀、密闭阀的安装必须注意设备与周围围护结构留足检修空间,安装时还应注意安装空间对将来调试、维护、替换的可能性和熔断片温度、安装方向的正确性。安装后启闭应灵活,详参阅91SB6的施工做法。6.2.6 消声器的安装消声器消声弯头应有单独的吊架,不使风道承受其重量。6.2.7 风机盘管的安装风机盘管进场前应进行进场验收,做单机三速试运转及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0.6MPa),不漏为合格;卧式机组应由支吊架固定,并应便于拆卸和维修;排水管
32、坡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冷凝水应畅通地流到设计指定位置,供回水阀及水过滤器应靠近风机盘管机组安装。吊顶内风机盘管与条形风口的连接应注意如下问题:即风机盘管出口风道与风口法兰上下边不得用间断的铁皮拉接,应用整块铁皮拉铆搭接;风道两侧宽度比风口窄,风管盖不住的,应用铁皮覆盖,接缝应用玻璃胶密封。风机盘管送回风管与送风口的连接应注意严密性,最好采用静压箱连接,无条件的也可以用软接头连接,但应注意连接的密闭性和外观的质量。6.2.8 螺杆制冷机组的安装1. 螺杆式制冷机组进场时应做开箱验收记录,内容同水泵进场验收;同时还应对基础进行验收和修理,并核查与机组有关的相关尺寸。安装前应研读使用说明书,按使用说明
33、书和规范要求安装。2. 安装时应对机座进行找平,其纵、横水平度偏差均不大于0.1/100为合格。3. 机组接管前应先清洗吸、排气管道,合格后方能连接。接管不得影响电机与压缩机的同轴度。4. 不管是厂家来人安装或自己安装,安装后均应作单机试运转记录。6.2.9 冷却塔及冷却水系统安装1. 和其它设备一样设备进场应作开箱检查验收,并对设备基础进行验收。安装完后应作单机试运转记录,并测试有关参数。2. 冷却塔安装应平稳,地脚螺栓固定应牢靠。3. 冷却塔出水管口及喷嘴的方向和位置应正确,布水均匀;冷却塔风扇的方向应正确且叶片角度合适;玻璃钢和塑料是易燃品,应注意防火。7 保证实现工期目标、现场管理的各
34、项目标和措施7.1 工期目标与保证实现工期目标的措施密切各工种的协调、组织多个施工小组、扩大工作面、加速流水进程做好材料的加工计划和进场质量检查是关键措施建立追踪制度,做好物资、设备的采购、加工计划、并依据工程进度形势及时调整计划,避免、减少二次搬运和停工待料承诺工期500天,竣工日期2012年12月12日开工日期2012年11月11日按季度、月份、周进行详细的施工形势分析,及时调整工序搭接、劳力安排、施工机械安排、技术力量调整精心组织各工序搭接顺序、穿插作业、缩短流水进程加强质量管理,提前做好工种间的设计汇总和各工序的技术交底,避免返工7.2 降低成本目标及措施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5、,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料具管理水平,避免大材小用、长料短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合理利用边角料。积极搞好零星材料的回收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活完料净一扫光。做到每次携带管件数量、规格符合安装进度需求,无剩余和多余辅料回收入库做好图纸会审、做好施工放样和现场放线工作;搞好各工种间的搭接,避免返工损失严格采购和进场计划,防止超前超量采购,引起物资积压、丢失损坏同时资金短缺。加强库房管理制度,做到台账齐全,账、卡、物三相符,任务书、资料卡、销料表三一致。严格按任务单的领发料制度。严格物资设备工程标识制度,做好分类储存、堆放,加强防腐、防潮和进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避免物资、设备损坏达到的经
36、济效益:降低成本5%7.3 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目制定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和维修制度,加设防护罩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坚持班前安全会议制度化,禁止现场吸烟,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消防安全措施。制定电气焊用用火管理规程。配备消防管道系统、消防栓及消防灭火器材与设备注意施工噪音预防和消除,避免噪音扰民事故潮湿及低矮空间采用安全电压照明,潮湿及露天场合采用防雨防潮配电设备和设施严格进场戴安全帽和高空作业系安全带制度,架设安全网、防坠落设施及警示牌,防止坠落及坠物伤人室外沟槽开挖采取相应的防塌方伤人措施。下雨、下雪天配备防滑用品,防止跌伤事故。安全生产文明工地目标和职业安全管理优良目标
37、注意环境卫生,及时调整施工现场,保持现场整洁有序,防止施工废物污染环境加强冬防措施,防止管道冻裂,人员冻伤事故发生贯彻预防以主的方针,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措施与各施工工序技术交底同步进行8 环境保护措施8.1 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8.1.1 噪声控制1.建筑四周的防护隔离网内侧增设一层防尘隔声板,以阻止粉尘和噪声往周围扩散。2.入装修期间施工中的噪声控制,除了维持前期施工阶段整栋建筑外围防护网内加衬隔声层,防止噪声外溢,污染周围环境外,对发声量较大的施工工序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8.1.2 粉尘控制1.在进入装修期间对装修工艺发尘量较大的采用移动式局部吸尘过滤装置,进行局部处理。2.安装移动式喷水管
38、道,利用喷头对准拆除墙面喷洒水珠降尘。8.1.3 施工污水的处理对于施工阶段产生的施工污水,采取集中排放到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经检验达标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8.1.4 排除电焊有害气体装置电焊比较集中的地方会有大量有害气体产生,它不仅对施工人员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必须采用专用的排风设备进行排除。8.2 加强协调确保环保措施的实现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除了加强施工全过程各工种之间、总包和分包之间施工工序、技术矛盾、进度计划的协调,将所有矛盾解决在实施施工之前外,做到各专业之间按科学、文明的施工方法施工,避免各自为政无序施工,造成严重的施工环境污染事故。9 现场施工用
39、水设计9.1 水泵选型9.1.1 水泵扬程估算 H=h+h0 +hs+h1 式中 H水泵扬程(mh2o); h供水管道总阻力(mh2o); h0用水点平均资用压力(mh2o);h1主楼用水最高点与水泵中心线高差静水压力(mh2o)9.2 输水主干管道管径计算D=4G(v)-10.5式中 D计算管径(m); DN公称直径(mm);G流量(m3/s);V流速(m/s)。10 附录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提要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3四、存在问题与建议4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5一、项目建设背景5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11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12
40、第三章 建设条件15一、项目区概况15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7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9一、建设单位概况19二、研发能力20三、财务状况20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1一、市场分析21二、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22三、销售策略及营销模式22四、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23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24一、建设任务和规模24二、项目规划和布局24三、生产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25四、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26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7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8一、投资估算依据28二、项目建设投资估算28三、资金来源29四、年度投资与资金偿还计划29第八章 财务评价30一、财务评价的原则30二、主要参数的选择30三、财务估算31四、盈利能力分析32五、不确定性分析33六、财务评价结论34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35一、环境影响35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35三、环保部门意见36第十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37一、产业化经营37二、农民增收38三、其它社会影响38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40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0二、项目经营管理模式42三、技术培训42四、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43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46一、可行性研究结论46二、建议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