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退牧兴游牧民定居及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5862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7 大小: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退牧兴游牧民定居及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退牧兴游牧民定居及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退牧兴游牧民定居及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退牧兴游牧民定居及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退牧兴游牧民定居及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退牧兴游牧民定居及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项目概况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乌鲁木齐县退牧兴游牧民定居及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项目1.1.2项目主管单位:乌鲁木齐县人民政府1.1.3建设单位:乌鲁木齐县农牧局1.1.4设计单位:新疆草原畜牧工程勘察规划设计院1.1.5建设地点:乌鲁木齐县甘沟乡、板房沟乡、水西沟镇、萨尔达坂乡、托里乡1.1.6建设规模及内容:(1)牧民定居与居住环境改善工程:本工程搬迁牧民1242户,6210人。拟建设牧民定居点10个,分别分布在乌鲁木齐县的五个乡镇。其中:甘沟乡1个、板房沟乡3个、水西沟镇1个、萨尔达坂乡3个、托里乡2个。建设居民庭院124

2、2个,共621000平方米(每栋庭院落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其中:住房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庭院及其它建设为400平方米)。建设牲畜圈舍1442个,共1442000平方米(每栋牲畜院落为1000平方米,其中:暖圈建设面积为100平方米,其它建设面积为900平方米)。(2)天然草原恢复与保护及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工程:天然草原恢复与保护工程:40万亩,其中:禁牧22万亩、休牧18万亩、补播改良3万亩。详见下表:序号乡镇场禁牧(万亩)休牧(万亩)补播(万亩)1甘沟乡0.778.681.52萨尔达坂乡2.385.563板房沟乡2.471.91.54水西沟镇1.381.865托里乡15合计22183草原

3、监理体系建设工程:建设草原防火物资贮备库1座,包括物资贮备库房2间共200平方米,车库2间共200平方米。并配备草原防火风力灭火机50台、配套草原防火服50套,购进GPS(地面卫星定位系统)4台,配套草原防火运兵车1辆、野外宿营车1辆、大马力轮式拖拉机1辆、液压翻转五铧犁1套、办公数码摄像机1台、数码摄像机1台、笔记本电脑1台、台式电脑2台、投影仪1台、打印机1台、复印机1台及物资架等配套办公设备。(3)人工饲草料地建设工程:项目区建设人工饲草料地2.82万亩,其中:红豆草播种面积为10928.8亩,玉米播种面积为8196.6亩,苜蓿播种面积为8196.6亩,林带878亩。(4)畜牧业基础设施

4、建设工程:项目区在每个居民点建设10个规模相同的畜牧兽医综合实验室(其中:每个兽医实验室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每个畜牧实验室建筑面积为130平方米)和10个治安站(每个治安站60平方米)。每个畜牧兽医综合实验室配备相关的仪器设备44台/套/件。1.1.7建设期限:建设期5年,即:2009年2013年。1.1.8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本工程总投资37600万元,由政府投资、地方配套和自筹等多方筹措解决。其中: 2009年投资5967万元,2010年投资6585万元,2011年投资10770万元,2012年投资11020万元,2013年投资3258万元,包括: (1)牧民定居与居住环境改造建设工程28

5、144万元,占总投资的74.9%;(2)天然草原恢复与保护工程及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工程736万元, 占总投资的1.9%;(3)人工饲草料地建设5746万元, 占总投资的15.2%;(4)畜牧业基础服务设施建设750万元,占总投资的2%;(5)其它费用2224万元(包括项目管理费400万元,设计费300万元,监理费670万元,招标代理费344万元,不可预见费510万元),占总投资的6%。详见附表乌鲁木齐县退牧兴游牧民定居及人工饲草料地建设工程总投资一览表1.1.9可行性研究结论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是乌鲁木齐县草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从治理退化荒漠草地入手,通过建设人工

6、饲草料地,将天然草地的牲畜进行舍饲饲养,同时配套建设相关的工程,为生态环境逐步步入良性循环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使乌鲁木齐的南大门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面提升了旅游设施、旅游线路、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规模、质量、水平和文化特色,为乌鲁木齐县的招商引资、经济迅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项目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缘优势转化为市场强势,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使乌鲁木齐县成为乌昌地区最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强县。项目建设将促进全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从而把乌鲁木齐县创建成为全疆社会主义

7、新农村标杆县、示范县,加快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带动数千余名农牧民持续致富,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2项目编制依据(1)采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颁发的新水建管2005108号;关于颁布新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预算编制规定及新疆水利水电工程补充预算定额的通知;(2)项目区1/10000地形图;(3)乌鲁木齐县农业区划、乌鲁木齐国土资源;(4)国家建设部和自治区颁发的住宅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地面设计规范、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等有关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5)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8、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刺丝网围栏、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农业部)和新疆天然草原围栏建设标准等;(6)乌鲁木齐县2007年统计年鉴、乌鲁木齐县农牧局2007年末牲畜统计表、乌鲁木齐县县志、乌鲁木齐县草地资源调查报告、各乡镇上报牧民定居点和县农牧局汇总的牧民定居点建设要点等资料数据;(7)乌鲁木齐县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草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基础条件和人文民俗、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等;(8)国务院【2007】32号文件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自治区党委【2008】9号文件精神,乌鲁木齐县第十一届三次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乌鲁木齐县区域特点、草原畜

9、牧业发展现状和牧民定居发展现状等;(9)关于印发自治区人大副主任、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栗智同志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吉尔拉衣沙木丁同志来我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的通知(乌鲁木齐县党办发2008126号);(10)中共乌鲁木齐县委书记 蔡启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抓住新疆大发展历史性机遇 举全县之力把旅游业规划建设成为全县龙头和主导产业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大发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2.1项目建设背景乌鲁木齐,古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她是祖国大西北的一块宝地,是镶嵌在天山脚下一颗璀璨明珠。“山环水绕,土膏沃衍”,资源丰富,是

10、风光绮丽的“耕凿弦涌之乡,歌舞游冶之地”。古代作为“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一个重镇,为发展中华民族与国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做出过重要贡献。如今,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全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通迅枢纽,又成为全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我国第二座亚欧大陆桥西端的桥头堡,中外客商争相投资和观光旅游。草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宝贵的绿色生态资源。乌鲁木齐县做为新疆首府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功能区,拥有天然草场446.79万亩,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滥挖乱垦、超载过牧等因素,使草地牧草产量和质量下降,植被覆盖度降低,植被系统功能严重退化。草原的生态环境也随之日趋恶化,据调查,目前,乌鲁木齐

11、县严重退化、沙化草场面积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1/3。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又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对全县造成极大负面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乃形势所迫,刻不容缓。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向大西北转移,乌鲁木齐作为中国西部国际大通道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和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同时对城市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200732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加大对新疆实施退耕、退牧还草,进行生态置换工程等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倾斜力度,大力开发天池、吐鲁番等旅游资源,而乌鲁木齐县南郊主要景区正处于天池、吐鲁番黄金旅游线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巨大。同时,文件还明确提出将天山北坡经济带

12、和乌昌一体化作为新疆发展的重点,乌昌地区将有更大发展,乌昌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群对农业、农村的带动功能、反哺能力将大大增强。这对乌鲁木齐县农牧产品的销售、农牧民转移就业带来更大机遇。 鉴于此,乌鲁木齐县党委、政府审慎研究并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扬长避短的政策,本着“百业待兴,生态为先”的原则基础上,决定以植被恢复为突破口,辅助以牧民定居及人工饲草料基地等配套工程建设,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经济强县、富民稳县”的战略,与时俱进地对全县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做出了新的重大调整: 把旅游业作为全县今后振兴发展和农牧民致富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举全县之力,把旅游业规划建设成为全县龙头和主导产业,努力把全

13、县规划和建设成为乌昌地区最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强县。从而为乌鲁木齐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独具一格、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生态型旅游城市,闪烁出更加璀灿夺目的光彩。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乌鲁木齐市地处干旱荒漠环境,植被稀少,降水少,生物链脆弱,植被演替往往是终极性的,植被一旦破坏,便平地起沙。市区低凹,三面环山,大气逆温层出现频率高,强度大。大气中粉尘及沙尘含量高,导致沙尘天气屡次发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具大的负面作用。乌鲁木

14、齐县拥有天然草场446.79万亩,目前,乌鲁木齐县严重退化、沙化草场面积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1/3。乌鲁木齐县是首府的重要生态屏障,其草原植被状况,直接关系到乌鲁木齐市区的生态安全。因此,要真正成为首府的生态屏障,实现市委及县委确定的“生态立县”战略目标,使天然草原资源得到一个较长时期的保护和休养生息,以改善生态环境。必须加强天然草地的保护管理,才能更有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2.项目建设是发展现代旅游业,提高牧民收入的需要。乌鲁木齐县是首府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功能区,自治区党委、乌昌党委和市委从乌鲁木齐县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和在整个乌昌和首府的重要功能地位出发,将其定位为首府“后花

15、园”,并确立了“旅游兴县”的工作方针。根据上述要求,县委县政府提出把旅游业作为今后全县发展振兴、致富农牧民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举全县之力,把旅游业规划建设成为全县的龙头和主导产业。通过全县旅游业的强势发展,带动全县一、二、三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全县经济实力,促进牧民快速增收。3.项目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的需要。乌鲁木齐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其经济龙头地位和辐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同时作为旅游名城,优美的生态景观又是前提。实施该建设工程,能为当地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优美的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2

16、.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 项目建设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方向。一是党的十七大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乌鲁木齐市委九届四次全委会议再次强调“十一五”要实实在在的解决全市“三农”面临的突出矛盾。这是为项目的建设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二是国务院32号文件明确将天山北坡经济带和乌昌一体化作为新疆发展的重点,乌昌地区将有更大发展,乌昌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群对农业、农村的带动功能、反哺能力将大大增强。这对农牧产品的销售、农牧民转移就业带来更大机遇;三是国务院32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加大对新疆实施退耕、退牧还草,进行生

17、态置换工程等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倾斜力度,大力开发天池、吐鲁番等旅游资源,而项目区正处于天池、吐鲁番黄金旅游线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巨大。这为项目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四是随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地位的确立,新疆将加大乌昌和天山北坡经济带煤矿、农副产品加工业和达坂城风电开发,加快八钢等龙头企业发展,为乌鲁木齐县实现乘势而上、融合双赢,加快发展以煤炭、非煤矿山、风力发电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以及依托八钢和城市西部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为工业园区服务的新城镇,加快农牧民向工业和小城镇转移就业致富,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五是乌昌党委和乌鲁木齐市委将全力实施加快打造

18、面向中亚的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现代化国际商务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区域联络中心等“三大基地”、“四大中心”的发展新战略,乌鲁木齐县作为首府重要的组成部分,“近水楼台”的区位优势,将融入大乌昌大首府的发展格局,转移和承担乌昌和首府“四大中心”的重要功能,提升本县发展的地位和起点,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六是经过历届班子的艰苦努力和全县各族群众的团结奋斗,乌鲁木齐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尤其是经过艰苦创业的实践锻炼,该县有了一支能吃苦、能干事的干部队伍。这些都为项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使项目建设更加可行。2乌鲁木齐县进行项目建设有良

19、好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乌鲁木齐县是一个百年老县,也是乌鲁木齐市唯一的直辖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优势,多年来,该县在以饲草料基地建设为主的牧民定居、半定居工程、人工种草、围栏育草、暖圈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技术力量较强,机构完善。有大批经验丰富的专家、科技工作者。同时,美丽草原风光游、壮美天山冰雪游、优美生态休闲游、健身强体徒步游、赛马叨羊民俗游等已初规模。这都为项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项目建设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收益时间长。草地在国土绿化、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只要给予一

20、定的条件,便能很快恢复起来。草地生态建设不仅能发挥牧草的经济价值,还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的绿色工程。第三章 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和畜牧业现状3.1自然概况3.1.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1)地理位置乌鲁木齐县地处天山山脉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863756至88740,北纬430108至440611。2001年来,近郊四个乡及达坂城区归市政府管辖以后,乌鲁木齐县形成了新的界线,东起柴窝堡管委会哈拉房子东南,与达坂城区毗邻,南以天山分水岭自西向东与和静县毗邻,东南自克孜勒阿得尔至通盖与托克逊县衔接,西抵头屯河与昌吉市隔河相望。北与米东区衔接。东西长约106公里,南北宽约120公里,其中草场总面积

21、约3214平方公里。(2)地形地貌山地地貌:南山系北天山最东段,西起天格尔峰,海拔4558.7米,总的地势西高东低,山势巍峨、峰峦重叠。约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胜利达坂、天格尔峰,几乎全为雪原,常年冰川覆盖。雪线附近冰缘雪蚀和冻裂风化作用强烈,形成规模巨大的倒石堆,山地峡谷下切,谷坡的倒石堆直泻到谷底,高寒湿润的气候,石质化的基质,为高山植被创造了发育条件。向下进入古冰川作用的高山带,海拔在3000米以下,由古生带变质岩系组成。这里多角峰,锯齿状山脊和深凿的冰川U形谷以及带灰色沙土和砾石组成的冰碛物,全部山势保持了高山形态特征,成为高山草甸植被发育的良好场所。海拔落至2800米到2000米,进

22、入中山带,由古生带变质岩系中生带地层组成。基岩大多为侏罗纪紫色沙岩,灰绿色沙岩,红色泥岩,绿色页岩,砾岩组成,其上覆盖有黄土沉积。本带包括一组与主脉平等的再次隆起山地,它与主脉之间形成一巨型下落地槽,在后峡,东南沟,马圈沟附近,海拔迅速落至2000米左右,而后又急剧抬升,最高处位于甘沟上部的萨尔达坂,海拔约在3500米。本区域内森林与山地草甸发育,总的地形特征是山梁宽厚,除了几处南北走向的大河谷,头屯河、大西沟、梯匈沟、羊圈沟,由于较多的降水量,形成的流水侵蚀及上升构造活动强烈,下切较深外,其余多沟谷开阔,坡度平缓,一般在30-25度以下,宜于各种家畜放牧。在部分地段仍可见到一些古老准平原遗迹

23、地貌,表现为面积不大的平展台地。位于甘沟上部的乌拉斯台,菊花台、胜利台、小渠子上部的青草台,地势坦荡,牧草繁茂,不仅是重要的打草地和放牧地,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海拔约1800米以下为低山带,主要由白垩纪,第三纪的沙岩,页岩组成,其上覆盖有深厚的黄土物质,这里雨量稀少,干旱剥蚀作用强烈,坡面冲沟发育,多被切割成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差小。低山外缘有一列显著隆起的前山,地形较为陡峻,对于来自北部盆地干旱荒漠气候的侵袭具有屏障和缓冲作用。约从大西沟以东为北天山东部末端,地形为中山带构造的东延,而在白依那满以东,则为石质化强烈的低山地形,抵大河沿与博山西端相连。平原地貌:本地貌类型包括南山,海拔600-1

24、200米,由第四纪和第三纪地层组成,沿两大山体由南至北,由北而南倾斜伸展,至乌拉泊附近连成一片,东西长约110公里。本地带降雨稀少,大气干燥,剥蚀和风蚀明显,生物作用积累微弱,荒漠化十分强烈,以一些超旱生灌木,半灌木组成不同的稀疏群落。在经营上大多作为春秋过渡草场。平原西部为南山山前洪积冲积扇,以冰水地貌为主。扇幅较宽,地形开阔坦荡,在扇缘下部发育为古老的冲积平原,坡度较小,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地面冲沟发育,下切微弱,地表组成物质细,黄土广域覆盖,地表风蚀和剥蚀作用较东部微弱,荒漠植被由东部的以灌木为主被半灌木所代替,产量,盖度显著增加。冲积扇的上部、中部、下部均有大面积农田分布,是本县农业经

25、营的主要集中区。3.1.2气候乌鲁木齐县深居内陆,气候类型为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从大气环流看主要受近地层中纬度影响。冬季处于西伯利亚、蒙古高压控制下,每当高压南移,常造成强烈降温;夏季受印度洋低压的影响,北部平原炎热,南郊凉爽并时伴有降水天气过程。由于乌鲁木齐县境内特殊的地形,形成各种地域小气候,特别是有200多万人口的乌鲁木齐市拥有许多工业工厂热源分布广泛而密集产生了“热岛效应”,南山的迎风坡、中低山的森林带产生了温岛效应。季节:乌鲁木齐县四季分配不均,无霜期短。山区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暖季139198天,冷季167226天。平原和谷地季节分配不均,夏季短促炎热,冷季漫长寒冷,地域差别

26、也很大。春季:3-5月份,北部平原平均78天,冷暖交替,升温快,大风日数多并伴有1-2次强冷空气入侵。夏季:68月份,北部平原平均87天,北部炎热,南部凉爽,夏季大风日数最多,阵雨天气多。秋季:911月份,北部平原平均67天,气温急剧下降,月均温度下降810,山区35。11月份各地平均气温下降到-2-5。天气晴朗。冬季:12月翌年2月份,北部平原地区平均133天,天气稳定少变,寒冷漫长,地面普遍积雪,北部地区积雪1525厘米,山区最深65厘米。气温:县境内气温分布地区差异明显,北部平原和低山带夏季炎热。山区凉爽。年平均气温:平原、低山农区57,南山前山带25,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每升高100米

27、下降0.40.6。年极端高温:出现在78月份,平原、低山农区42,南山前山带38。年极端低温:出现在1-2月份,平原、低山农区-41.5,南山前山带-35,受逆温影响南山低山区比乌鲁木齐市北郊高4左右。(逆温:南部由于天格尔山的作用,冬季山前平原各地随海拔升高温度上升,最大温差20,逆温层的海拔在2002500米,逆温出现时段11月份翌年3月份)。降水与蒸发:县境内降水差异大,降水最多的是南山小渠子一带537.9毫米,1958年该地区降水达到796.9毫米。区域值208.4537.9毫米。蒸发量953.62616.9毫米。无霜期与光照:乌鲁木齐县无霜期短,150192天。光照强度540.7千焦

28、耳/平方厘米。有效日照2813.5小时。3.1.3土地资源和土壤全县可耕地面积26万亩,已耕地面积25.5万亩。每年蔬菜面积10万亩。南郊可开垦荒地3.5万亩。土壤类型主要有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草甸土,南山山前洪积-冲积扇的中上部及丘陵、河谷阶地上均为栗钙土。海拔900米-1500米河间地、西山和山麓、低山丘陵为棕钙土,乌鲁木齐河冲积平原的中部二工、地窝堡、安宁渠、东庄子一带为灰漠土。山区、洼地非农区还分布有多种土壤类型,主要有盐土、黑钙土、灰棕漠土、棕漠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灰褐土等。3.1.4水资源地表水:乌鲁木齐县境内河流系内陆河,河道短而分散,源于山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9、水位季节变化大,散失于绿洲和平原水库中。境内主要河流有乌鲁木齐河、头屯河两大水系。乌鲁木齐河水系,发源于天山天格尔峰北侧的一号冰川,由南向北流出山口后与南山一条河流汇合,经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流向乌拉泊洼地,穿过乌鲁木齐市市区、红山嘴垭口及北郊平原进入米东新区的猛进水库,全场210公里,平均年径流量2.3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5128.04平方公里,其中冰川面积38平方公里。乌鲁木齐河水系有大小河沟21条,是乌鲁木齐县的主要水系,中、下游纳入青年渠、乌拉泊水库、红雁池水库、和平渠、猛进水库等人工渠库系统,灌溉沿岸60多万亩农田。乌鲁木齐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板房沟河和水磨沟河。年径流量分别是0.56亿立

30、方米和0.4亿立方米。头屯河水系,发源于天格尔峰北部的乌鲁特达板一带。下游在猛进水库附近与乌鲁木齐河汇合后注入东道海子。年径流量2.33亿立方米,全长190公里,流域面积2885平方公里,在乌鲁木齐县境内130公里长,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是乌鲁木齐县的第二大河流,灌溉控制面积20万亩,同时供应流域区三坪、头屯河区工业及生活用水。地下水:乌鲁木齐河河谷地带主要来自达坂城-柴窝堡洼地和两侧基岩裂隙侧向补给,由南向北沿河谷含水层运移。乌鲁木齐河河谷是达坂城-柴窝铺洼地的地下水向北部准噶尔盆地排泄的通道。地下水年补给量0.97亿立方米。此地带水化学类型复杂,红山以南、河谷平原区多为重碳酸硫酸型水

31、,矿化度小于1克/升;红山以北,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克/升,硫酸根、氧离子增加。北部倾斜平原区,该区是乌鲁木齐河、头屯河水系水流聚储地带,地下水年补给量约1.43亿立方米。地下水由南往北运转,水量充沛,排泄方式是洪积-冲积扇前沿潜水满溢,其次是潜水蒸发,随着地质条件的变化,双层结构隔水板出现,青格达湖以北地区的地下水呈现承压性质,越往北压力越大,地下水流向转成由下向上运移,形成下层对上层的顶托补给。倾斜平原地区安宁渠一线以南,水化学类型多属HCO3-SO4-Na-Ca型,矿化度0.5-0.6克/升。广东庄子、东戈壁一带为SO4- HCO3-Na-Ca型水。四工一带氯离子含量较高,矿化度小于0.5

32、克/升。鲤鱼山向北端至西山山前属HCO3-SO4-Mg型,矿化度0.4-1克/升。倾斜平原下部(含100米深度内的浅层承压水和潜水),除表层潜水水质较差外,多数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HCO3-SO4-Ca-Na-(Na-Ca)型水。3.2社会经济概况乌鲁木齐县为半农半牧县,下辖7个乡、2个镇,59个村,其中牧业村12个,半农半牧村9个,农业村38个。全县总户数28213户,总人口89928人,其中纯牧业户数3007户,牧业人口12360人(牧业从业人员7519人)。全县有村委会59个,通自来水村58个,通汽车村59个,通电话村59个,通电村59个。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3亿元,增

33、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72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5.2%、20.4%、44.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39亿元,占56.41%;林业608万元,畜牧业2.12亿元,占35.27%;渔业179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00万元。有效灌溉面积27.1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4.28万亩,机电排灌面积17万亩,有机电井384眼。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1.37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9.45万亩(小麦3.71万亩、玉米0.13万亩、大麦4.9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

34、.16万亩、饲草饲料播种6.76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95万头吨、蔬菜30.12万吨、水果5221吨。年末牲畜存栏27.49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1843吨,奶产量13384吨,禽蛋产量1788吨。水产品产量3080吨。化肥使用量折合3418吨。农药使用量28.75吨。农村用电3584万千瓦时。农村经济总收入9.9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78元,比上年增加54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亿元。工业总产值3.92亿元,工业增加值1.46亿元。产原煤34.5万吨,水泥22.22万吨,发电量24284万千瓦时。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5亿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33亿元,地方财政支出2.92

35、亿元。旅游业蓬勃发展,天山国际滑雪场、新疆丝绸之路生态园、照壁山天山大峡谷旅游区、亚心景区和北郊2万亩高科技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公园等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全面推进。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104. 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44万元,农牧民人均旅游业收入达300元以上。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人均收入1552元。3.3畜牧业现状3.3.1牧民定居现状多年来,在区、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帮助下,乌鲁木齐县牧民定居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牧民基本实现了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生活向定居半定居生活方式的转变,牧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乌鲁木齐县现代畜牧业

36、和牧区经济,促进全县旅游业的发展,结合县情,针对草场退化、一些核心景区开发实施中需要对牧民进行安置等现状。自2003年以来,定居牧民113户,建设人工饲草料地1.2万亩。新建兽医站10个,药浴池22个,暖圈2350座,青贮窖55座。围栏草场20万亩。3.3.2畜牧业生产技术服务组织机构和队伍乌鲁木齐县人民政府设农牧局行使统管畜牧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技术服务与管理,下设草原站、草原监理所、畜牧兽医站、兽医卫生监督所等事业机构。全县拥有畜牧、兽医、草原专业技术人员83人。3.3.3畜牧业畜群种质资源条件乌鲁木齐县2007年末牲畜存栏27.49万头 (只),能繁殖的母畜20.89万头(只),母畜比例7

37、5.99,繁殖成活21.35万头只,繁殖成活率99.44%。其中:绵羊17.99万只,可繁母羊14.86万只,繁殖成活14.8万只,繁殖成活率99.5%。母畜比例82.6;牛2.69万头, 可繁母牛1.77万头,母畜比例65.8;山羊4.11万只, 可繁母羊3.3万只,母畜比例80.3;奶牛0.41万头,繁殖母牛0.23万头,可繁母牛比例56.1%;马1.09万匹,能繁殖母马0.61万匹,母畜比例55.96;骆驼298峰,母驼204峰,可繁母畜比例68.46;猪1.47万头,可繁母猪0.29万头,可繁母畜比例19.73。乌鲁木齐县南郊牧业和半农半牧业乡镇2007年牲畜存栏25.04万头只,可繁

38、母畜19.81万头只。分别包括萨尔达坂乡、甘沟乡、水西沟镇、板房沟镇、永丰乡、托里乡和草原站。3.3.4畜牧业生产情况乌鲁木齐县围绕着乌鲁木齐市这个畜产品消费大市场,有着悠久的畜禽饲养历史,目前,羊、牛、马已成为全县畜牧业的优势畜种,种畜资源优势明显。拥有优良的种群结构,不仅牛羊马存栏数量多,而且拥有一定数量的地方良种资源,成为杂交优势利用的基础母畜群体。山区牧业乡镇气候与天然草场资源优势突出,具备牛羊生长适宜的气候条件及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3.3.4.1畜禽存栏情况2007年末全县各类牲畜存栏274900头(只),其中:牛26791头(其中奶牛4087头),驴1118头,绵羊 179663

39、只,山羊41135只,马10875匹,骡29匹,骆驼298峰,猪14709头;家禽存栏223689羽。乌鲁木齐县南郊的山区乡镇是草原畜牧业,各类牲畜存栏为250392头(只),占全县总牲畜存栏的91.08%。其中主要牲畜存栏:绵羊174142只,山羊41108 只,牛22566 头,马10889匹,驴1047头。家禽存栏98889羽。3.3.4.2牲畜繁殖成活情况2007年全县年繁殖成活幼畜达213498头(只),同比减少3500头(只),下降1.66,其中:牛繁殖成活12544头,繁殖成活率为66.5;驴繁殖成活202头,繁殖成活率为92.6;绵羊繁殖成活148074只,繁殖成活率为72.8

40、1;山羊繁殖成活26515只,繁殖成活率为 78.6。能繁殖的母畜208942头(只),同比减少2400头(只),下降1.08,母畜比例75.13,同比增加1.15个百分点。全县牧区实现压畜19600头(达12.02)。3.3.4.3牲畜出栏情况2007年全县牲畜出栏299409头(只)。2007年南郊牲畜出栏256037头(只)。其中:牛出栏13237头,绵羊出栏203280只,驴出栏360头,马出栏3517匹,山羊出栏33674只。3.3.4.4南郊草原畜牧业乌鲁木齐县南郊草原畜牧业以突出优质牛羊肉和饲草料基地建设优势,围绕旅游业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饲草料生产加工,围绕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压

41、减草原畜牧业,使草原畜牧业向旅游畜牧业转换,实施了牧民定居工程,做好城市周边草原禁牧、重大动物疫病防制、退耕还草与人工草料地建设、暖圈建设等,使畜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作用越来越明显。1.畜群结构2007年末全县各类牲畜存栏274900头(只),适龄母畜208942头(只)。其中:牛26791头(其中奶牛4087头),占牲畜存栏总数的9.7%,适龄母牛17714头,占牛存栏数的65.9%;驴1118头,占牲畜存栏总数的0.41%,适龄母驴429头,占驴存栏总数38.4 %;绵羊 179663只,占牲畜存栏总数的65.43%,适龄母羊148625只,占绵羊存栏总数82.63%;山羊41135

42、只,占牲畜存栏总数的14.96%,适龄母羊33013只,占山羊存栏总数80.26%;马存栏10875匹,另外,骆驼298峰,猪14709头。 2007年末乌鲁木齐县南郊各类牲畜存栏250392头(只),适龄母畜198065头(只)其中:牛22566头(其中奶牛1890头),占牲畜存栏总数的9.01%,适龄母牛13773 头,占牛存栏数的61.03%;驴1047 头,占牲畜存栏总数的0.42%,适龄母驴415头,占驴存栏总数39.64%;绵羊174142只,占牲畜存栏总数的69.55%,适龄母羊144568只,占绵羊存栏总数83.02%;山羊41108 只,占牲畜存栏总数的16.42%,适龄母羊

43、32990 只,占山羊存栏总数80.25%;马存栏10889 匹,占牲畜存栏总数的4.34%;适龄母马6075只,占马存栏总数55.79%。2.畜种结构(1)羊绵羊是乌鲁木齐县饲养的主要畜种,2007年末全县存栏绵羊179859只,约占牲畜总数的65.42%,其中:南郊存栏绵羊174142只,占全县绵羊总数的96.82%(2)牛2007年末全县存栏牛26881头,其中南郊存栏牛22566只,占全县牛总数的83.94%(其中奶牛1890头,占南郊牛存栏数的8.38 %)。 (3)马2007年末马存栏10889 匹,占牲畜存栏总数的4.34%;适龄母马6075只,占马存栏总数55.79%。(4)山

44、羊山羊以博格达绒山羊为主,2007年末全县存栏山羊41135只,其中南郊山区存栏山羊41108只,占全县山羊总数的96.81%。3.畜群结构2007年末全县存栏适龄母畜208942头(只),占年末存栏数的76.01%。其中适龄绵羊148625只,占适龄母畜的71.13%;适龄母山羊33013只,占15.8%;适龄母驴429头,占0.21%;适龄母牛17714头,占8.48%;适龄母马6075匹,占2.91%。乌鲁木县南郊2007年末存栏适龄母畜198065头(只),占全县适龄母畜94.79%。其中适龄母绵羊144554只,占适龄母畜的72.98%;适龄母山羊32990只,占16.66%;适龄母

45、驴415头,占0.21%;适龄母牛13773头,占6.95%;适龄母马6075匹,占3.07%。第四章 草地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4.1草地资源状况4.1.1草场分布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南郊分为大西沟河东与河西两大片区,全县草场类型分布上来看,水平地带型与垂直带型划分类平原草场与山地草场两大类。1.平原草场区平原荒漠草场亚区该亚区包括永丰公社托里牧场以北,红湖以西平原区,总面积1500000亩,属于南山山前冲积洪积扇部分,由于多少受到西北冷湿气流的作用,气候的干旱程度较中、东段有所改善,年降水量可达210毫米左右,干燥度3.5,春、夏、秋三季降雨较多,依次占年总降水量的31.5%、30.

46、7%、24.5%,反映仍具有中亚西部荒漠气候的一定特色,地带性土壤为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土质灰漠和沙砾质灰漠土,草场主要由超旱生盐柴类半灌木小蓬、短叶假木贼、蒿类半灌木小蒿、博乐蒿、驼绒藜,在不同土壤基质上组合成不同群落。从植物的区系成分看,表现中亚荒漠与亚洲中部荒漠的过渡型。2.山地草场区山区草场主要分布于乌鲁木齐市南郊50公里处的南山山区,总草场面积4965208亩。(1)南山西部山地草场亚区该亚区包括西起头屯河,东至梯匈沟大西沟的整个山区。由于能够承受较多的西来冷湿气流和受山体高峻、冰川积雪发达以及宽厚的前山发育,对盆地干旱荒漠气候的缓冲与阻隔作用的影响,整个山地气候比较湿润,因而形成较完

47、整的植被垂直带结构。以甘沟、大西沟山地为代表,典型的草场垂直带谱结构为:山地荒漠草场带、山地干草原草场带、山地草甸草原草场带、山地草甸草场带、高寒草甸草场带和高山裸岩冰雪石质带,森林带与山地草甸带共存。(2)南山东部山地草场亚区该亚区包括梯匈沟大西沟以东至白依那满整个山地。山体平均高度的海拔2100-2400米,由西而东递缓,位于羊圈沟南部的奥吞布拉克最高可达海拔2800米。草场垂直带结构的复杂性,生长植物种类的丰富度、产草量以及生产力的稳定性均较西段山地大为逊色,山体前沿缺乏丘陵低山,起点高程在海拔1500米以上,垂直带从山地荒漠草原开始,山地荒漠草原,干草原草场十分发育,遍布海拔1500-

48、2500米的整个山地。海拔2300-2800米旱生特征较强的草甸草原所占据,在西段山地同类海拔高程地段发育的山地草甸植被不复出现。以乌什城、小东沟一带山地为代表,草场的垂直分布规律大致为:荒漠草原带、山地干草原带、山地草甸草原带。4.1.2草场面积与草畜平衡现状4.1.2.1草场面积乌鲁木齐县土地总面积约6781436亩,无效区面积632262亩,占9.3%;可利用土地面积6149174亩,其中:森林面积533101亩,占8.7%;农田356693亩,占5.8%;其它面积270490亩,占4.4%;总草场面积4988890亩,占81%;其中:禁牧面积178660亩,占3.6%;旅游面积24317亩,占0.5%;极稀蔬植被面积317950亩,占6.4%;可利用草场面积4467963亩,89.5%;其中:冬草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