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的精进之...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为例_马景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5700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的精进之...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为例_马景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的精进之...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为例_马景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的精进之...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为例_马景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01摘要: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发力点首先应放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充分利用学校文化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气质禀赋和功能特长,将文化育人的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成都龙泉中学在高品质学校建设过程中,对学校文化通过认知重构,打好学校文化底色;策略创新,纵贯学校文化本色;路径探索,汇聚学校文化特色;效能增益,提升学校文化成色的四色叠绘,对学校文化进行再造与重构,探索出了一条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的精进之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高品质学校;学校文化;文化育人中图分类号:G40-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289(2023)01-0019-03马景云,杨明,卢

2、琼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的精进之路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为例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必须突出爱党爱国、仁爱奉献、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基本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五育”并举,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把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发力点放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认知重构、策略探索、效能发挥上。充分利用学校文化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气质禀赋和核心力量,对原有学校文化进行创新创造、雕琢淬炼,将文化育人的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3、最大限度发挥,彰显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从而达到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高位发展,体现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一、认知重构打好学校文化底色寻根溯源,不忘来时路。一所好学校,首先应当有一条清晰发展路径,知道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贯穿这条路径的主轴,就是这所学校的文化核心。1944年,800万四川青壮年投身抗日烽火。在战火中成立的龙泉初级中学,由时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亲笔题词“三育并重,文武合一”,勉励学校培养“智”“仁”“勇”并重,既能文又能武的“健全之人才,以卫家邦,报效社会”。“三育并重,文武合一”遂成为龙泉中学的校训。时至今日校训依然醒目,但是

4、我们丰富了思想内涵,增添了时代特征。2021年9月,学校提出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策略,重塑与历史相衔接、与现实相协调、与未来相适应的具教育理论新视点19/202301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寻根溯源,凝心铸魂,打好学校文化底色就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为达到内在的统一,学校挖掘历史蕴含,以历史文化作底蕴,弘扬时代精神,强基固本,守正创新,顺势而为,营造厚重品位校园,促进学生深度发展。学校以“三育并重、文武合一”校训为学校文化核心,以“知行合一、和谐发展”为教育理念,从关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角度,提出了龙泉中学“和合”文化理念。知行合一,“知”主要指人的理性认识、道德意识和思想意

5、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行为。这一理念与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里要求的“全面育人、和谐发展”形成完美对接,具有主体思想的一致性,“和合”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支配学校办学的纲领,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行为文化、视觉文化和环境文化的统领,打好学校文化底色,也就容易形成特色,增加亮色,不忘本色。二、策略创新纵贯学校文化本色教育是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是有方向的事业。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是学校文化坚守的本色。构建学校文化既要举旗导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又要传承深挖学校文化内涵,增进共识、凝聚人心。坚守正确的办学方向

6、,守住文化本色,也就有了“为幸福奠基、为生命添彩”的价值取向。学校办学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成长添彩。由此凝聚包含了“学校+教师+学生”于一体的发展愿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的愿景是:崇尚学术,关注共同进步,建设学习型组织,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以达到师师、生生、师生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成长样态;崇尚和谐,关注身心健康,追求人文环境的和谐、自然环境的和谐、教育资源的和谐、教育理念的和谐、身心情感的和谐,以促成师生追求智趣、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崇尚自然,建设关注生命成长的现代、人文、生态学校,尊重差异,遵循生命成长规律。把教育融入生活,让生活成为教育,

7、以达成师生勤奋耕耘、同生共长、静待花开的育人生态。追光逐影,举旗导向,坚守学校文化本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在,更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未来幸福。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善性和长处并且使其发新芽、抽新枝、拔新节、绽新花,使学生的生命处于充盈状态,自然而又充满活力。让生命得到自由舒展,帮助学生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人,做学生生命的摆渡人,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这是龙泉中学学校文化的不变初心。三、路径探索汇聚学校文化特色学校文化是灵与肉、形与神的完美结合。学校践行“知行合一、和谐发展”教育理念,重塑校园文化,必须摒弃教育功利,回归教育本真,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五育”并举,关注人的全面发

8、展,形成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雕琢理念文化,“和合”聚势成核心。龙泉中学将学校核心文化定性为“和合文化”,宗旨强调育人的结果是和谐发展、知行合一。创新制度文化,“和顺”管理激活力。龙泉中学制度文化强调“德法兼修,崇和尚礼”,以促进生师积极发展,达到合聚生境的管理效果。“德法兼修”是学校管理在实施层面的特点,德治是基础,以道德引领、品德修养作为师生管理的内涵;法治是保障,以制度规定、行为守则作为师生管理的规范。前者是隐性的、柔性的,后者是显性的、刚性的;刚柔并济,双线并行。“崇和尚礼”是管理在价值取向和愿景层面的特点:“崇和”是学校管理在学校整体层面上的价值目标,希望通过德法兼修的管理,达成学校氛

9、围和谐,师生价值取向一致、目标一致的愿景。“尚礼”是学校管理在师生个体层面的期望和要求,师生以礼自持,规范言行,化解矛盾分歧,维系良好健康的学校秩序。修炼行为文化,“和雅”举止显素养。龙泉中学要求师生修炼“和雅”行为举止。“和而不同,合志为教育理论新视点20/202301一”成为行为文化的基本要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者,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合”者,合志为一,美美与共。强调个性之上的共性,凝聚人的志向和目标,二者并行不悖,相安而生,相得益彰,最终达到和谐统一,全面协调发展。以行为文化为规范,倡导和雅师生关系,和以待人,雅以修身,百花齐放,各显神韵,

10、营造礼仪示范校园,合德立身,达成育人效果。精雕环境文化,“和美”校园增魅力。环境文化是学校隐性的教育资源,学校环境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是思想教育、精神陶冶的依托,是学校理念内涵和文化底蕴的体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响亮提出建设“和美”校园,必须造就“钟灵毓秀,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境,让我们的校园处处于无声处教育人、引领人、滋润人。要追求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大气与精致相得益彰,呈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和美校园用无声的言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师生,使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天地造化的滋润与涤荡,清澈而又纯净,身修又兼性养,彰显着道法自然的钟灵毓秀。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校园浑然天成,合体为一。“钟灵毓秀

11、,天人合一”的环境文化,孕育独具内涵的“龙中”人。“三育并重,文武合一”彰显“龙中”人的初心与坚守;“桃花故里第一学府”展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自信和愿景;“饮水思源”流水潺潺,鱼翔浅底,不止增添了校园的灵动,更在无声的浸润中教会学生感恩。自然景色与人文思想相契相合的诗意校园,可以陶冶性情,滋润心灵,让师生聪慧、灵动、温润、明达,促使师生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与万事万物的和谐统一。四、效能增益提升学校文化成色新时代新征程,龙泉中学从文化的视角确立学校新时代使命担当,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立场、使命担当,用心答好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历史答卷。新时代背景下,学

12、校响应办高质量基础教育的时代要求,确立了学生培养目标: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行合一有创新,志存高远有追求,胸怀天下有担当。“全面发展有特长”就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下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呵护和发展,使学生具备生存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成为智商、情商、趣商俱佳的幸福公民。“知行合一有创新”就是要使学生学以致用、化知成行,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理论与实践中开拓进取、守正创新。“志存高远有追求”就是要使学生的个人追求与家国命运结合起来,让个人价值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浪潮中得以实现。“胸怀天下有担当”就是要让学生心系家国,将个人修为和家国天下联系起来,做到心中有祖国、胸中有人类,勇于担当,成为有识之人、有志之人、有为之人,成为中国的脊梁和世界的担当者。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龙泉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经历八十年的历史积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历八十年的艰苦探索,迈出了坚定而又自信的步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通过“四色”叠汇,走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的精进之路,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成都610000)教育理论新视点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