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5644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2 期2023 年 8 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22August,2023作者简介:张萌(199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服务与用户。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分析张 萌(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要:文章通过对有关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内涵、研究趋向、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以此为我国未来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对策。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相关论文的机构、关键词、作者等数据内容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有关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发展可

2、以从加强理论建设、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宣传与实践等角度进行。关键词:文献计量学;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运用,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为信息的再创造与再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不同情境中,人们是否具备扎实的信息素养会影响其问题解决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终身学习的实现,而这种素养也会影响信息能否再次借助互联网以及新兴技术的力量完成新一轮的蜕化与质变。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求人们具备不同的信息素养能力以解决相应问题,而提升信息素养的最有效方式便是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学习。本文旨在通过对信息素养

3、教育课程相关的文献进行定量研究,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探究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内涵、研究趋向与研究热点,把握其最新的理论以及实际应用的发展动向,以此来为我国未来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提供一些对策。1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相关内容1.1 信息素养 随着各项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不同时期的信息素养内涵也在时刻发生变化。1989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其发表的有关信息素养研究的报告中提出:信息素养就是人们能够充分认识自己何时何地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1。到了 21 世纪,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美国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认为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个方面2。在

4、当前的智能时代,因信息的载体及表现形式不同,“数据素养”“AI 素养”等概念也相继出现3,个人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也扩展到信息安全与监控、人机交互与协作、信息创新、信息思维以及终身学习等能力4。综合来看,信息素养能力不是阶段性的存在,而应持续一生为人所用。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学习与实践,既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力,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获得高阶的信息素养能力。1.2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是针对有提升信息素养需要的学生、教师、社会人士等群体而设置的课程。在高校中,图书馆和各学院一般会根据专业需求,在不同学年针对本科生、研究生分别设置难度不同、层级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在社会中,社区或

5、公益组织对老年人和青年人提供培训课程或游戏教学,提高其流畅使用电子设备的能力以及保护信息隐私的意识等。图书馆、政府和企业可以在餐饮、休闲娱乐等领域举办数字文化节、信息搜索大赛等活动。诸多实际教育活动让人们既学习了有关信息素养的知识,又能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提升信息素养的必要性。1.3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发展 自 20 世纪中期开始,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开始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探索。为培养全体公民的信息素养意识,促进其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美国政府、图书馆协会及其他相关组织采取不同方式和手段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献智献策,通过建26第 22 期2023 年 8 月江苏科技信息 科教研究No

6、.22August,2023立“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成立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公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与大学图书馆教学计划指导方针等,使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获得一定指导。英国的“信息素养的 7 个支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信息素养框架的提出5,均体现了各国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随着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入发展,当前许多国外图书馆会根据所拥有的资源、设备等现实情况,采取联机方式指点用户如何利用信息,并通过嵌入式教学的方式帮助用户提升自我信息素养,一些高校也开设了通识必修类与通识选修类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6。从国家政策、图书馆实践以及学者的积极探索这些方面来看,国外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已形成了一定

7、的体系。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才开始对信息素养相关内容进行探索研究。从 2000 年发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到 2008 年颁布的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体系(讨论稿)7,均从理论层面上说明了信息素养教育在小学至大学阶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数字化技术的提升,我国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传统的文献检索课,也有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各专业学科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此外,还有利用翻转课堂、MOOC、人工智能等新兴形式的融合创新,使得人们提升信息素养的方式由单向的文字传输转为多媒体推送、数字数据相融合的方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如

8、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陈凯泉等8从智能化社会的角度分析利用人工智能培养人的计算能力、编程能力等技能。钱彩平9通过比较国内外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模式,通过其中凸显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徐春等10通过对 42 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可加强微信公众号对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推广力度。2 数据来源 笔者于 2023 年 5 月 31 日在中国知网上以主题词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进行了相关搜索,在筛除会议、图书等无效干扰文献后,共计得到 1 599 条相关数据。后续研究笔者会利用 Excel 对检索到的数据内容进行整体统计说明,并且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

9、对相关结果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3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发展情况的总体分析 根据在中国知网上以主题词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进行相关搜索发现,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最早于 1999 年开始,到 2023 年仍有研究,但由于本次研究所获取的数据时间为 2023 年 5 月末,2023 年的数据获取量不完整,仍处于累积增长的趋势,故之后的统计分析不会着重考虑 2023 年度的数据内容。通过图 1 可知,自 1999 年以来,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的论文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19992001 年,每年的研究数量在 5 篇以下,说明在这一段时间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关注

10、度较低。20022008 年,相关论文研究数量较最开始的 3 年增长迅猛,这个时期内最低的研究数据量为 23 篇,最高数据量为 85 篇,且每一年的研究数据量均比上一年高,在此期间,计算机的日渐普及以及各种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使信息素养教育的交流更加广泛,逐渐形成一种研究趋势11,故相关研究论文数量研究走势呈上升状态,较最开始的潜伏期有一定突破。但自 2008 年以来,可以看到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并没有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而是出现从下降到上升到下降再到上升的循环往复的研究态势,同时每一年的增长或下降幅度均与前一年有 10 篇左右的上下浮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相关研究

11、较为稳定,但与主题有关的深入研究会因外部环境而有所限制,如 5G 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各种新兴技术的出现,加之研究视角的转变等诸多原因都会导致整体研究数量没有出现更显著的差距,整体来看发展较为稳定。在研究文献增长(或知识增长)规律时,其数据来源通常以文献累积的数据量为基础12,通过比对本年度数据量与上一年度数据量相差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当前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以及在当前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变化。由图 2 可知,19992001 年,文献增长指数呈现出由负增长转向正增长的发展趋势,说明在此时期,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属于萌芽孕育时期,发展较为缓慢,并不成熟。20022008年,有关于信息素养教学课程

12、的文献研究百分比有一定上升,呈现出指数增长规律的特征,这意味着这段时期是研究相关内容的好时机,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与发展空间。但自 2008 年之后,相关文献发展指数呈现微小的波动变化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线性发展趋势,整体百分比差距不大,较为稳定,这说明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处于成熟稳定的发展时期。36第 22 期2023 年 8 月江苏科技信息 科教研究No.22August,2023图 1 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文献的分布图 2 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论文累积的分布 随着我国学者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逐步深入研究,我国学者已经意识到信息素养对于个人现阶段发展和终身发展影响的重要性,

13、同时社会的全面进步也离不开社会全体成员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特别是随着 5G 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众多新兴技术的出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这些巨变使人们意识到单纯的文献检索并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以及时代要求,利用多种途径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有效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行为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可见,科技的进步、人才的需求以及社会多方的助力使得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形式更加多样,内容也更加完善。4 著者群体及其分布分析4.1 核心作者的确定 洛特卡定律描述了文献信息作者的分布规律。在研究科学家成果数量时,洛特卡发现每一位

14、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数量并不相同,同时数量也分布不均,其分布规律以特有的幂律形式在科学家之中呈现13。在洛特卡定律的基础上,普赖斯对于科学家人数与科学文献数量以及不同层次科学家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他认为:“科学家的总人数,大致是按杰出科学家或者核心作者的人数平方增长的”。因此,由普赖斯定律可知,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46第 22 期2023 年 8 月江苏科技信息 科教研究No.22August,2023量 m 值可表示为 m=0.749nmax,其中,nmax指的是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14,通过这个公式的计算可以得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根据所收集到的 199

15、92023 年论文数据,对所有的作者数据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作者为张静,其最高发表文章数量为 11 篇,根据公式 m=0.749nmax可知,nmax的值为 11,代入公式中得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 m 的整数值为 2(计算结果为 2.48)。根据数值结果可以看出,相关论文研究发文量为 2 篇以上的作者人数为 202 人,共计发文 471 篇,占所收集获取文献总量的 3%。通过核心作者发表文章数量占总收集的文章数量比例可以看出,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没有起到一个带头引领的作用,也就是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这一研究领域内的研究力量不

16、足,研究不够完全深入,当前仍然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表 1 是我国研究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发表论文总数排名前 12 名的作者。表 1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课程高产作者(前 12 位)单位:篇作者篇数作者篇数作者篇数张静11钟柏昌5孙丽艳4李艺9李锋5孙西朝4徐春7白明凤4王吉庆4黄如花5隆茜4熊璋44.2 论文著者分布分析 研究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作者来自全国各个大中小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各研究院等诸多机构均有研究人员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进行了研究探索。由于各个读者来源地较为广泛,分布并不集中,因此,笔者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的作者机构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在收集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数据信息时

17、,其中也包含了研究作者的机构属性。笔者以论文著者的第一作者单位为统计单元,根据统计出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排名前 10 的学术机构均发表了 10 篇以上相关论文,这些机构的总发文数量占全部机构的总发文数量的 8%。由表 2 可以看出,以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为主题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机构为华东师范大学,其发表文章总数达到 37 篇,论文主要由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的隆茜及其他图书馆成员为主的人员共同完成,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信息素养、数据素养等内容,同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任友群教授及其学生也发表了多篇文章探讨如何设计和开发相关课程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等内容。发表文章数量排名第 2 的机构为武汉

18、大学,其发表总篇数也高达 28篇,紧随华东师范大学其后,论文主要由以黄如花教授及其学生为主的成员共同完成,这些成员多来自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历轮学科评估中整体水平排名第 1 或“A+”,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5。较高的教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使得武汉大学在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研究有更深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排名第 310 名的机构发表文章数量为 1025 篇,这些机构的论文大多也主要由信息管理学院以及图书馆中的成员完成,如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究有关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以及模式的构建,也有一些学校的教育学专业或研究生院中信息管理学院的学

19、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讨,如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多针对不同学科对中小学的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研究生院的同学针对 MOOC 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等问题进行分析。其他机构有关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主要学术研究力量也多集中在管理学院、图书馆等单位中。表 2 发表文章 10 篇以上的机构单位:篇机构篇数机构篇数华东师范大学37中国医科大学12武汉大学28华中师范大学11东北师范大学25陕西师范大学11南京师范大学23沈阳师范大学11吉林大学17首都师范大学11北京师范大学16山东师范大学10辽宁师范大学155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5.1 核心期刊的确定 布拉德福定律可用来研究期刊的累积

20、分布,通过对期刊载文量的高低进行降序排列,可以看到每种期刊各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当拥有论文累积量和期刊累积量后,可以将论文累积量平均划分为 3 个分区,使每个分区的论文数量是均等的。在此基础上,按照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进一步对论文分区进行划分,从56第 22 期2023 年 8 月江苏科技信息 科教研究No.22August,2023结果可以看出,每个区的期刊数量并不相等,第一个分区中有少量的期刊刊载了大量的论文,该分区可以称之为核心区,下一个分区为相关区,最后一个分区可以称之为外围区。由此可知,核心区的期刊所刊载的论文总数约占所有期刊刊载论文总量的 33%。本文所分析研究的期刊论文数据来源于 1

21、9992023 年所有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相关的论文,除去会议、图书内容后,共剩余 1 599 篇论文,这些论文分别在 623种期刊上进行了刊载。根据上文提到的布拉德福定律,结合已得到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到:有 28 种期刊刊载了 33%的论文量,这部分期刊可以称之为核心期刊;有 134 种期刊刊载了之后的 33%的论文量,这部分期刊所处分区为相关区;剩下的 461 种期刊刊载了余下的 34%的论文量,这部分期刊所处期刊分区即为外围区。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领域,这些核心期刊所刊载的大量论文足以显示出期刊具备较强的文献集中能力。其中表 3 显示出有 10 种期刊发表主题相关论文总数在 20 篇以上

22、,这 10 种期刊的载文总量比值为 12.8%,在本次研究得出的核心期刊范围内。因此,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感兴趣的学者可以以这些期刊为主要研究阵地进行相关的学习研究。表 3 有关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的核心期刊(选取了载文量为 20 篇以上的期刊)单位:篇期刊名称载文数量复合影响因子期刊名称载文数量复合影响因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471.491情报探索260.979图书馆学刊310.820图书情报工作243.390图书馆学研究312.405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30.649中国教育技术装备31未查询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10.228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80.259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10.7935.

23、2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 布鲁克斯在布拉德福定律研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他以论文累积量为因变量,以期刊累积量的对数为自变量,根据这两个变量建立半对数坐标系,得出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相关研究文献在 lgX-Y 中的等级-频次分布图14,具体如图 3 所示。由图 3 可知,在最开始的部分,数据图像呈弯曲趋势,而后的剩余部分呈现出线性趋势,这与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中分段函数的形式相符合。根据所收集的样本数据量可以得出:下弯部分的曲线函数方程为 y=51.143e0.716 5x,决定系数 R2为 0.995;直线部分的函数方程为 y=347.57x-688.19,决定系数

24、 R2为 0.993 9。通过这两个决定系数可以看出,两个函数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的相关论文分布符合布拉德福的文献分散定律。由表 3 可以看出,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期刊类型并不单一,多数集中在信息科技学科分类中,以图书情报类期刊为主,其次集中在基础教育以及社会科学学科分类里,以教育技术类期刊为辅。而未呈现在本次表中的数据来源期刊也多与以上 3 种类型期刊相似。图 3 文献-期刊等级-频率分布66第 22 期2023 年 8 月江苏科技信息 科教研究No.22August,20235.3 有关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的核心期刊补充 尽管表 3 中有关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

25、的核心期刊刊载的相关论文总量较大,但从期刊影响因子可以看出,一些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并不是很高,整体表现较为普通,不足以吸引对该研究领域有兴趣的研究人员深入研究,进而会使该研究阵地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因此,笔者结合上文所得出的核心作者,对其研究成果发文刊载的期刊进行了重新排序分析。表4 为刊载核心作者论文的前10 种核心期刊,通过数据计算可知,占总量 6%的核心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总数占所有期刊刊载论文总数的 12%。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这些核心期刊刊载论文能力较为不错,在能否成为研究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相关文献主阵地更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表 4 刊载核心作者论文的前 10 种核心期刊期刊名称载文数量/篇

26、期刊名称载文数量/篇图书馆学研究31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1图书馆学刊31中国电化教育1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8电化教育研究13情报探索26图书馆研究5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1学科教育26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主题分析6.1 文献样本数据的整理 对于关键词样本数据的选择仍然从最开始获取的 1 599 条有关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源数据中进行摘录。选择关键词属性,剔除掉不必要的关键词文献后,利用 Excel 的降序功能以及计数功能,共整理得到2 155 个关键词数据。其中关键词“信息素养”出现次数最多,为 739 次,由于该词在所收集的论文数据中出现频率较高,不能完全反映分布规律,因此不具有研究意义,

27、后续研究中将此关键词剔除,研究余下部分的关键词。通过对余下关键词进行相似性比对与剔除,同时保证关键词出现频率大于 10,最终保留出现频率最高且与研究主题相关的 30 个关键词进行分析。6.2 数据分析 通过对这 30 个关键词进行定义分析,归纳出有关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 3 个研究方向。6.2.1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当前,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改革呼声越来越强烈,除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外,一些新兴技术的融入以及教育方式的变革也使信息素养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通过表 5 中的关键词可以看出,MOOC、翻转课堂、大数据等关键词是研究主题创新发展的一部分,同时通过课程整合以及教学改革,使中小

28、学信息技术课程、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通识教育等课程的设置也能够突破固有的教育方式,进而增强信息素养教育的趣味性与现实性。6.2.2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反思与应变 在表 5 中,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反思与应变的关键词主要有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和课程建设等,这些内容都是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与执行,能够加快学生信息素养思维的养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计算思维能力的形成,进而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真正内在价值。6.2.3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主体与客体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能否顺利开展既需要主体的获取与传播,也需要客体的学习与运用。其中,

29、课程实施主体可以是高校图书馆或高职院校,通过独立设置相关课程或合作共建来丰富课程的设置形式与传播渠道。课程接受客体可以是社会各个组织中广泛存在的群体,如表 5 中的关键词大学生、医学生、翻转课堂等,这些都表明课程学习主体既有网络用户,也有现实中的学生群体,来源十分广泛。7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发展对策7.1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 信息素养教育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更新其内在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增长量巨大、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加快的环境下,与时俱进优化课程内容尤为重要。不论是数据素养还是媒介素养,这些素养课程设置的目的都旨在使人们具备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能力以及信息化的社会责任

30、和道德观念16,因此在相关课程体系建设上,应该注意分层次、分结构去进行教育。例如,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针对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普及大学生必备基本技能,如正确使用图书馆、校园网等网站的方法,进而引导其深入探索感兴趣的学习板块。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可以为其讲解论文写作方法、考公考研资料搜索等内容,打造其核心必备知识技能,将知识真正为我所用。针对研究生群体,则应以专业为基础,教授与专业相对应的科研方法、如何使用一些科研工具等内容17。76第 22 期2023 年 8 月江苏科技信息 科教研究No.22August,2023表 5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核心作者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单位:篇关键词词频关

31、键词词频关键词词频信息素养教育440教学模式44医学生25信息技术205高职院校38翻转课堂24高校图书馆172课程体系38信息技术课程24课程整合112教育信息化37课程建设21信息技术教育95技术课程36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21教学改革86教育模式30信息检索20大学生71素质教育30课程标准19图书馆64文献检索27计算思维16MOOC53高等教育26信息能力16核心素养45课程改革26大数据157.2 运用多渠道宣传信息素养教育课程 信息素养教育不仅是针对校园内大中小学生群体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是对社会各界人士的教育。由于个人缺乏信息素养培养与塑造的意识,加之学习途径的单一与匮乏,很容易导

32、致个人信息素养的提升只有小幅度变化。若社会广泛宣传推广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加之政府的有效推动,必然能够加快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使社会各界意识到提升自我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各种线上线下平台整合资源,普及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如线下开设社区读书会、知识竞赛,线上利用云课堂、全媒体的视频教学等途径增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丰富性与趣味性。针对校园中的学生群体,可以在宿舍、图书馆、教室等各个场所利用板报、易拉宝、视频等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可提升自我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式。这样对于社会各界用户,都能通过触手可及的渠道了解如何提升自我信

33、息素养并进行学习,加之六度分隔理论,社会整体信息素养的提升也会逐步实现。7.3 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推动课程开展 在高校中,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多以文献检索课为主,同时理论教学部分大于实际操作部分,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与演示并不利于学生自我的实际操作,复杂的理论经验也难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长此以往,因学习内容的复杂性与困难性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对于与信息素养相关的知识学习也会有所抵触。近年来,各高校的图书馆与学院间能够加强合作交流,通过开学时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图书馆的正确“打开方式”,专业课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使学生更能深化专业技能与理论感知,整体的信息素养有一定提升。因此,建议

34、图书馆继续与学校各学院及相关机构开展合作交流,通过馆内的信息服务以及馆外的课程教育丰富信息传播的渠道,促进学生有效接受相关知识技能。近年来,创新式的慕课教学以及线上课堂虽能随时随地让人们学习,但对于自律性不强的同学,枯燥的教学与非即时的互动很容易分散其注意力,片段式的学习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此,建议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时,能够创新授课的方式与内容,如以当下讨论较为热烈的话题为切入点,吸引学生兴趣,使其更好投入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中,并通过布置作业以及作业展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学习效果,为后续的数据素养、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这些线上与线下的灵活整合

35、定会推进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有效进行。8 结语 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日渐意识到提升自我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多渠道、多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设置,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要。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因此,社会各界应继续通力合作,共享优质资源、更新新兴技术、优化服务方式,为全民信息素养的提升共同献智献策。参考文献1于良芝,王俊丽.基于信息素养基础结构的信息素养教育赋能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5):4-19.86第 22 期2023 年 8 月江苏科技信息 科教研究No.22August,20232明桦,林众,罗蕾,等.信息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

36、科学版),2019(2):59-65.3吴丹,刘静.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素养 内涵剖析与能力框架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6):43-56.4吴砥,王美倩,杨金勇.智能时代的信息素养:内涵、价值取向与发展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21(3):46-53.5徐爽.论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6张长亮.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7姜晓宇.山东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2.8陈凯泉,何瑶,仲国强.人工智能视域下的信息素养内涵转型及 AI 教育目标定位 兼论基础教育阶段 AI 课程与教学实

37、施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8(1):61-71.9钱彩平.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特性与实践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14):19-24.10徐春,张静,卞祖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2021(2):103-110.11孙平,曾晓牧.从文献检索课走来向信息素养教育走去J.图书馆论坛,2006(6):252-255.12邱均平,苏金燕,熊尊妍.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比较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37-45.13邹鼎杰.基于文献计量的民国文献分布及其应用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9(9):83-90.14赵丽

38、梅,张庆普.我国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情报杂志,2010(6):54-58.15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学院概况EB/OL.(2022-12-02)2023-05-31.https:/ J.课程教材教法,2016(7):56-61.17邬宁芬,何青芳.上海地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图书馆杂志,2018(2):39-46.(编辑 姚 鑫)Analysi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urriculum based on bibliometricsZhang Me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

39、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research trend and research hotspot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ours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ourses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bliometrics this paper

40、 mad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content of institutions keywords and authors of papers related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ourses.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ourses in the future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rengthening theory construction integrating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enhancing publicity and practice.Key words bibliometric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ourse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