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卷第1期2 0 2 3 年 1 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高校学生择业观变迁倒逼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何淼1,吕惠聪2,崔利魏1(1 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 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河北 保定 071030)收稿日期:2022 09 08基金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经济学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融入理工要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2021050022);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2、开放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20GJJG003);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构建适应我省区域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学科体系研究”(编号:HB19JY046)。第一作者:何淼(1985),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本和资源产业经济,E mail:miaohewendy126 com。摘要:为适应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切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学生择业选择意向视角,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毕业后出路问题设计了调研问卷并进行了调研活动。调研问卷区分了城市就业、回乡就业和继续深造 3
3、类,关注了学生在 3 类就业选择上的倾向及引起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原籍为不同家乡的学生在择业选择意向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在择业选择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学生普遍对于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期望。为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需求问题,提出以提升专业素质和就业技能为导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夯实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乡土情怀,促使人才区域内区域间合理流动;通过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扩大深造途径,缓解结构性就业压力,有效提升就业质量。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人才培养;高校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6927(2023)01 0122 07开放科学(资
4、源服务)标志码(OSID):DOI 号:10 13320/j cnki jauhe 2023 0013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想。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战场,其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现实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所应关心的问题。从教育经济学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对于个体而言,教育是有效提升收入的一大来源,人们可以通过学习谋生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更高的收入。从个人全面发展和作为社会人的社会角色来看,教育可以丰富人的内心,帮助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助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并促进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从教育的宏观影响来看,教育可以促进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培养经济社会发展
5、所需要的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受教育者的选择,包括其对工作和所居环境的选择,将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受教育者的信服度及其选择是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关联的切入口。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化趋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在培养目标、供需双方的沟通协作、提高培养素质等各个方面实施改革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1 2。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了近 10 年的扩招,规模与效益的矛盾日益凸显,靠扩招拉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似乎已经走到了拐点,传统的规模理论已不再适合指导高校投入产出决策,成为制约高等教育继续发展的瓶颈 3。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可谓是第 4 次技术革命。相对于前 3 次技术革命,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6、程度之广之深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前所未有。数字第 1 期高校学生择业观变迁倒逼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经济水平的提升,减少了就业市场对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对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就业结构的高级化 4。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替代效应,产生的技术力变革是影响劳动力就业变革的重要窗口期 5。为深入了解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迁以及研究课题的需要,笔者利用 3 年时间进行了针对高校学生的问卷调研,对问卷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 2021 年 11 所高校的实际就业去向数据进行比较,佐证问卷调研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对大学生择业需求的调研和比较,探析目前高等教育管理中所应关注的高等教
7、育的社会性需求,并提出相应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一、问卷调研的设计(一)问卷调研设计大学生就业工作一直是国家就业工作关注的重点。国家“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指出,伴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在“十四五”时期的变化,劳动力供给市场和需求市场将会出现巨大变化。产业转型升级和互联网等新经济模式的出现对于劳动者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构性调整带来的就业难和招工难将并存,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将更加突出,这也是该时期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高校毕业生是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群体。此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创业已然成为大学生可供接受的另一种就业形式。了解高校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大学生
8、就业以及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满足“十四五”时期就业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网络形式进行了 2 轮问卷调研,涉及全国数 10 所高校,形成有效问卷 620 份。调研覆盖了低年级、高年级,硕士、博士和已毕业等不同年级学生群体。问卷根据目前学生就业涵盖的就业意向、影响就业意向的因素 2 个方面,设计了与就业意向相关的意向判断、自我定位、影响因素分析 3 个维度。就业意向及问题分类见表 1、表 2。表 1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内容调查项目含义调查项目含义主体参与调研的各校学生知识背景学生所学的专业年级构成学生的所在年级自我选择评价学生对于毕业后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生源来源构成学生的生源地需求倾向学
9、生对于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需求表 2调研问题分类城市就业类回乡就业类继续深造类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意向情况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是否明确就业渠道获取偏好、用人单位偏好情况就业地区选择就业地区选择的考虑因素工作行业选择偏好未来工作中最希望得到的福利偏好求职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因素自我剖析对是否留在所就读学校所在城市工作的意向、心仪工作、心仪城市的替代性意向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意向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意向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需求返乡就业的原因偏好用人单位类型倾向返乡就业影响因素偏好回乡就业的支持政策需求偏好返乡就业大学生的数量观察情况返乡就业的发展空间认知家乡的理想就业单位认知对家乡基础设施(教
10、育、医疗、交通等)建设认知有继续深造的概念的时间认知对考研/考博是否已做过充分了解的认知继续深造的原因认知对是否愿意留在现就读学校继续深造的意愿认知对考研/考博的理想学校所属类型的认知对继续深造所选高校的所在地域意向对受访者继续深造择校影响因素的倾向性分析对考研失利的替代选择倾向对考研/考博与校网招聘的关系处理倾向对考研复习计划的认知升学后留在所就读城市工作的倾向分析对于社会的考研热现象的根本原因认知(二)问卷调研的有效性检验1 Cronbach s 系数信度检验。研究进行了Cronbach s 系数信度检验(表 3)。根据多数学者的观点,Cronbach s 系数在 0.9 以上,则该测验或
11、量表的信度甚佳,0.8 0.9 之间表示信度不错,0.7 0.8 之间则表示信度可以接受,0.6 0.7 之间表示信度一般,0.5 0.6 之间表示信度不太理想,如果在 0.5 以下就要考虑重新编排问卷。检验表明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类问卷的信度都可以接受。根据表 2 的检验结果可知,主要涉及的标准化后的城市就业类、回乡就业类、升学类Cronbach s 系数检验结果信度均甚佳。321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表 3Cronbach s 系数检验结果项目城市就业类回乡就业类升学类就业辅导整体问题Cronbach s 系数0 8590 7550 7770 6450 756标准化 Cro
12、nbach s 系数0 9570 9590 9190 7420 965项数11913243样本数6216216216216212 信度对比检验。为表明调研问卷结果的有效性,研究对于 2 次调研问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调研问卷的总数上来看,第一次问卷调研共获得 462 份结果,其中本科生占了 79.22%,第二 次 调 研 获 得 159 份,其 中 本 科 生 占 了71.44%,调查的年级分布结果相近,2 次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从调研对象的性别分布来看,第一次问卷调研男生比例为 35.28%,第二次问卷调研为 33.96%,2 次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结果基本一致。从自然状态来看,女生
13、较男生更愿意配合并完成问卷调研。本研究主题的 2 次调研就研究所关心的中心问题的结果并无本质差异。图 1 分类展示了问卷调研的 2 次调研结果比例,由图中的柱状图趋势可见 2 次调研结果具有相对一致性。图 2 为 2 次问卷分布趋势的箱线图,该箱线图可以反映 2 次调研结果占比的分布趋势规律,调研结果的第一次占比和第二次占比数据分布趋势和数据波动程度较为一致,且不存在异常值和偏态性特征,进一步表明了结果具有良好的可信度。(a)城市就业类(b)回乡就业类(c)继续深造类图 1信度对比图 2两次问卷结果类别分布对比421第 1 期高校学生择业观变迁倒逼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二、问卷结果分析(一)对学生
14、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上文数据可知,客观性因素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在学生选择考研时更多是基于就业市场对于求职者学历的要求。对就业城市的选择主要是基于生活条件、发展机会和人才政策,离家远近成为一个影响因素。返乡就业相对于城市就业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看好家乡发展潜力。补助金等合理的人才支持政策也是影响学生选择意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业单位类型方面,公务员、国企和事业单位等传统稳定性较强的单位仍是学生首选。对于有继续深造意愿的学生,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仍然是最佳的选择。整体结果表明,发展的机会与潜力是影响学生择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是学生期望获得的重要福利保障。地缘、亲缘关系对于学生
15、就业观及就业地点选择具有影响。图 3 进一步反映了原籍家乡所处分类对于就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线城市的学生普遍选择了城市就业。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普通城市学生的选择则更为多元化。就继续深造问题,相比而言,二线城市的学生更倾向于继续深造,普通城市次之,新一线城市相对较少。就返乡就业而言,新一线城市的农村对于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其次是普通城市,而二线城市则吸引力最弱。总体来看,在城市的吸引力方面,二线城市出现了中间走廊地带现象。图 3回乡就业的吸引力统计(二)对于学生选择升学与就业倾向的分析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就读院校对就业选择影响的差异性,不同就读院校学生对就业选择的影响分布规律表明了差异性现
16、象的存在(图 4),双一流院校的学生更倾向选择城市就业,而普通院校的学生更倾向选择继续升学。就回乡就业的情况来看,普通院校的回乡就业意向要高于双一流院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普通院校在乡村振兴和人才回流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图 4人才流动统计(三)与全国本科生毕业就业质量调查结果的比较本研究主要考察大学生对待就业的态度倾向,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如何,是否与调研结果有较大差异?为此,通过分析大学生实际就业情况来进一步说明大学生择业观的变迁。由于各校公布的全国本科生毕业就业质量报告可视为就业生的实际情况。因此,笔者从国家 24365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公布的数据中选取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
17、学、宿州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15 所学校的毕业生质量报告,遵循客观全面原则,全面覆盖部属院校和地方院校,覆盖综合类院校和专业类院校,使选取院校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力求与实际相符。整理各学校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率、升学率和毕业去向未落实率,由于河北工业大学和河南工业大学的就业率和升学率加起来不等于毕业去向落实率;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 2 所学校的毕业去向中升学率奇高,就业率较低,有违统计常理,因此本文去掉了上述 4 所学校。其余 11 所学校,2021 年本科毕业
18、生人数情况如图 5。图 511 所高校学生 2021 年毕业生人数统计521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其毕业去向落实、就业、升学和毕业去向未落实分布情况如图 6 所示,可以看到“升学”类略低于学生的意向预期。图 611 所高校学生就业类别分布统计(四)调研问卷整体结论结合问卷调研结果和国家 24365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可知,高校学生的就业意愿及实际的就业去向和就业落实率存在一定差距,这一差距表明了结构型的人才需求差异,这一差异体现在升学和就业 2 个层次上。体现在升学中即为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最终决定了学生的升学情况。体现在就业中则表现在用人单位和
19、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同时也涉及学生对于择业地的选择,产生人才在区域间的流动。而就业是升学的最终归宿,升学也可视为高校学生对于自身素质提升和改变现状的客观需求,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快速变革浪潮下,高校学生对于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产生了殷切需求,细化到了择业倾向各个层面。得到的问卷调研结果揭示了目前高校学生就业已经形成自愿性乡村回流倾向,这种回流倾向中,代表乡村与城市发展差距的经济因素已不占据主导地位,乡土情结和自我价值判断成为驱动回流的重要因素,这一结果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和择业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依靠质量取胜的新阶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
20、展理念的指引下,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对原有的经济社会联系和劳动力供需模式产生了实质影响,加速了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步伐,也加快了城乡之间在收入水平、基础设施等方面差距缩小的速度,人才向乡村回流意愿的产生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并可以有效满足乡村振兴中所需要的人才流向。高校学生就业意愿的选择反映了劳动力供给市场的新趋势,高校学生对于择业观变化及对于自身素质提升的追求,客观上产生了倒逼高校课程改革的新动力,因此,培养机构对于高校学生培养改革应当着重重视课程设计、课程思政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等 3 个方面。三、对于高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一)高校课程设计以提升专业素质和就业技能为导向,强化学生专
21、业素养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竞争的公开公平和公正,高校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分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一些工作机会工资高、劳动环境好、职业有保障,并且有晋升机会 6;而另一些工作机会工资低、工作环境差、福利保障不稳定,且很少有晋升机会。并且,一旦选择第二类工作机会,由于起点存在差异以及在岗位中素质提升有限,使得日后工作机会转换可能性降低,失业风险增大,产生系列并发社会问题。而第一类工作机会由于所要求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较高且数量有限,存在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另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深入实体经济也带来了机器换人的新趋势,这也会相应缩减一部分就业机会。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代,高校学生需要自身理性地认识到就业市场对于
22、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在提高,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以专业特征为基础遵循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对接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需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此外,学生对于就业区域和就业单位具有期望 7,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满足期望的基础。加之现代区域发展理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区域增长是区域发展的前提,但并不代表所有的区域增长都会导致区域发展,区域增长要配合着区域社会、生态、文化等多要素全方位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模型下,区域的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将协调统一。区域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资本利用有效率、提高技术水平来实现产出的持续增长。创新、人才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高素质人才的总量增加改变生
23、产函数的构成从而改变产出,并对区域文化建设、社会发展产生全面深远影响。因此,以提升专业素质和就业技能为导向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是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和整体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路径。621第 1 期高校学生择业观变迁倒逼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二)以思政教育本体论提升学生乡土情怀,促使人才城乡间合理流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差距日趋缩小,虽然城市仍然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但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宜居和亲情纽带逐渐对于高校学生择业产生吸引力,虽然城乡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收入差距,但是高校学生在择业时选择城乡逆流的现象业已形成,乡土情怀和减少大城市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压力是城乡逆流的
24、主要原因。并且,不同学校的学生存在一定分化,双一流学校学生往往毕业后就业比普通院校毕业生有更高的就业机会和收入预期,也更倾向于接受高节奏工作生活的挑战。而普通院校的学生或选择继续深造以寻求更优的就业机会和收入预期,或可以接受在城镇或乡村的生活,这既与其教育背景和能力有关,也与其对于生活期望有直接关系。因此,普通院校毕业学生与双一流学校学生相比,更倾向于选择继续升学或者回乡就业。但这一选择也不是一成不变,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将日趋缩小大城市和周围地区的发展差距,高速公路、高铁、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提升也会密切大城市和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联系,这给区域内人才流动带来可能性,使得区域内劳动力供给市场始终存
25、在着动态均衡,而这一动态均衡需要不断促进结构性劳动力供给的调整,缓解需求矛盾所带来的冲击影响。要想满足乡村振兴和区域均衡发展中的人才需求,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8,就需要通过调整人才流动预期,通过弘扬建设家乡的乡土情怀,实现人才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缩小城乡间差距,而区域内区域间经济社会联系的加强,又进一步调整人才流动预期,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及区域的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体系。(三)扩大深造途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从教育经济学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对于个体而言,教育是有效提升收入的一大来源,能使人学习谋生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更好的收入及更幸福的生活。从个人全面发展和作为
26、社会人的社会角色来看,教育可以丰富人的内心,帮助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助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并促进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从教育的宏观影响来看,教育可以促进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贡献。受教育者的选择,包括其对工作意向和工作环境的选择,将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受教育者的信服度,以及他的选择是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关联性的一个切入口。重视二三线城市对于人才的引进工作,振兴产业,留住宝贵人才是解决高素质人才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抓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逐年增强 9 10,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功能
27、相对减弱,人们对待高等教育的态度也发生了分化,甚至一些人提出了质疑 11。未来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将呈现如下趋势:高等教育仍然是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但高等教育不是唯一的社会流动渠道,取而代之高等教育将成为一种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人生经历。因此,以学生为视角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建设,增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满足学生升学需求及自我价值实现,适应劳动力需求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综上,适应发展新趋势,围绕发展新要求,以高校学生为视角,揭示高校课程改革的需求,对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积极意义。应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增强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帮助其树
28、立新时期崇高远大理想,加速民族复兴伟业实现。参考文献:1 严海英 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J 民营科技,2007(3):642 袁伟民,赵泽阳,桂梓珍 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协同过程、协同类型及协同模式 以花生产业为例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4):87 963 张玲,杨孟坤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理性思考 J 现代教育管理,2009(2):36 394 武可栋,朱梦春,阎世平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 J 统计与决策,2022,38(10):106 1115 张兵,李苹 职业替代、行业智能化与中国劳动力就业 J 上海经济研究,2
29、022,34(5):92 1066 林君,曾诗蓉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延伸与验证 基于文献综述的分析J 现代商业,2021(8):114 1167 王峰,焦欣芸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知与择业、就业倾向探析 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4):721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52 558 牛朝文,赵怀宇,盖宏伟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现代乡村风险治理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2):79 879 李娟,唐世英,张树峰,等 院校教育因素对医学生考研率影响的分析 J 高教学刊,2021,7(35):33 37 10 代锋 比较优势理论视域下高职毕业
30、生就业问题研究 J 河北职业教育,2022,6(1):101 105 11 向冠春,刘娜 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嬗变 J 现代教育管理,2011(1):4 7College Curriculum eform Forced by Change ofCollege StudentsCareer ViewHE Miao1,LV Huicong2,CUI Liwei1(1 School of Economics,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2,Hebei;2 Baoding TeachersTraining School,Baoding 071030,Hebei)A
31、bstract:To meet the national first class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improve the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implement the student based teaching concept,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education connotation,and meet the demand of modern society,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
32、e of studentschoose a choice inten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designed th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and carriedon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The questionnaire is distinguished into three categories:urban employment,homeemployment and further study,and answered the studentstendency in the t
33、hree types of employment choice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causing choice prefere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students originally from differenthometown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areer choice intention,and other types of school students also have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areer choice In additi
34、on,students generally have great expectations for academicperformance and skill level To further solve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proposes thefollowing three suggestions:(1)to improv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employment skills,strengthe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2)enhance
35、 studentslocal feelings,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promote the proper flow of talent areas;(3)to cultivate studentsability to explore,expand the way of furtherstudy,alleviate structural employment pressure,improve employment qualityKeywords:college studentscareer selection view;talent training;curriculum reform(责任编辑:刘伟霄)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