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4摘要:文章基于共享理念和“共享建筑学”相关理论,探讨了当代公共体育设施的共享与发展。公共体育设施具有“社会凝聚器”的作用,公共性、社会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文章分析了公共体育设施的全民共享、场域共享、功能共享和信息共享,建构了公共体育设施全面的共享观,同时从分隔共享、分层共享、分时共享、分化共享等方面总结了公共体育设施共享的空间策略。公共体育设施共享的本质是体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本研究将有助于提升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和运动体验,拓展体育文化的深度和内涵。Abstract:Based on the sharing concept and the related theory of Sharin
2、g Architectur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har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play the role of social cohesion,and publicity and sociality are its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The paper analyzes the whole people sharing,place sharing,function sha
3、ring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sharing view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and summarizes the spatial strategies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sharing from the aspects of separation sharing,layered sharing,time sharing and decentralized sharing.The essen
4、ce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sharing is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sports resources.This research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use efficiency and sports experience of sports facilities,and expand the depth and connotation of sports culture.关键词:共享理念;共享建筑学;公共体育设施;发展研究Keywords:sharing concept;sh
5、aring architecture;public sports facilities;development research文徐洪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 士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余中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博 士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DOI:10.19875/ki.jzywh.2023.10.083引言随着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共享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在建筑学领域也有学者提出了“共享建筑学”的概念,“共享”开始成为公共建筑的重要维度,并为建筑使用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共享意味着至少有不同主体、不同目的、不同时段的人以一种新的组织方式来使
6、用空间1。共享建筑学探讨的既是不同人群如何组织、联合和使用空间,同时也包括空间如何呼应当代城市的复合需求2。共享建筑学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相呼应,为相关建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公共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体育活动的体育场(馆)、场地、器材和设备3。文章主要关注公共体育设施中的体育场(馆)、场地的共享问题。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为全民所共享本是应有之义。公共性、社会性是公共体育设施最重要的特征,但很多时候却为我们所忽视。许多场馆或偏于城市一隅,或封闭管理,或功能闲置,或竞技体育设施不对外开放,或无法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差异化的
7、运动需求如此种种,公共体育设施往往使用效率不高、运动氛围不佳,带给人们的运动体验也有待提升。因此,为了弥补上述缺憾,需要进一步强调公共体育设施的公共属性和社会属性,大力促进体育设施基于共享理念的改进和提升,为大众构建健康平等、开放共享的“体育社区”,提升场馆的使用效率,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为人们打造理想的生活场景。1 共享作为“社会凝聚器”的公共体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一直是建筑师关注的重要命题。在 1953 年举办的维也纳市民中心国际竞赛中,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将市政礼堂转换为一个可以开放给周边居民的文体中心,设计了一个可容纳 2.5 万座席的体育
8、馆,同时也可转换为音乐厅使用。此外还设计了专门用于展览、会议、水上活动、网球等其他功能的空间,作为开放给市民的综合性公共场所(图 1)。该方案被认定为 20 世纪 50 年代最早期的体育综合体雏形,为综合性体育建筑融合多功能业态和大跨度空间结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4。库哈斯在癫狂的纽约一书中将曼哈顿的一座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下城健身俱乐部”(Downtown Athletic Club)(图 2)称为“构成主义者的社会凝聚器”。俱乐部里包含多种体育设施和多种功能空间,分别安置于不同楼层,包括游泳池、健身房、壁球、手球、室内高尔夫球场、餐厅和生活区等。库哈斯指出“下城健身俱乐部”是一
9、部产生并强化人类所需交往形式的机器5。纽约曼哈顿麦迪逊广场花园位于全美最大火车站之一的宾夕法尼亚车站上面,是 3 家职业球队共用的主场。麦迪逊广场花园常年大型活动不断,除了举行体育赛事外,还经常举办各类演出,包括歌剧、演唱会、各种表演秀,甚至宠物秀等,这些项目让人耳目一新,甚至感觉不可思议。新加坡淡滨尼天地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haring基于共享理念的公共体育设施发展研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1978469)265235|202
10、3|10艺术设计合理功能配置基础上重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和运动体验,在设施尺度控制以及细节设计上都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营造全民参与的体育氛围,强化全民共享的体育文化感受。笔者对上海市内公共体育设施的不同人群使用状况进行了分类研究,通过介入式观察以及健身人员运动体验满意度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并在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老人友好型、儿童友好型、残疾人友好型体育设施的主要特征(表 1)。针对不同使用人群的专项研究,对于提升体育设施服务绩效、提高全民健身水平、促进社会融合、实现全民共享的发展目标,具有直接而现实的作用。2.2 场域共享从“场馆”走向“场域”国内体育设施存在着一个普遍性问题,许多
11、场馆像城市中的孤岛一样,往往单体尺度很大,外部空间消极冷漠,缺乏面向日常生活的社会属性,缺乏应有的公共价值。由于公共体育设施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功能性,人们往往玉,共同建构公共体育设施全面的共享观。2.1 全民共享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差异化的体育健身需求基于共享理念的体育设施发展首先应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综合考虑不同目标人群在生理特征、生活习惯、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满足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不同人群多样化、差异化的体育健身需求,尊重不同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平等参与的权利,真正实现公共体育设施为全民所共享。当前,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与公众期望存在一定差距,虽然我们一再强
12、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但通常只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人”,而对不同目标人群的细分明显不够,很少发掘不同人群对体育环境的真实需求和反馈,缺乏以不同人群真实运动需求为导向的人性化、精细化设计,缺乏对不同人群服务绩效的分类评估,导致体育设施人气不足,空间活力较低。基于共享理念的公共体育设施发展需要在将社区体育与商业购物、图书阅览、艺术展览以及儿童教育、家庭医疗等相结合,成为新一代社区合心生态(Hub Ecology)生活中心,呈现出很强的社区活力6。从上述几个案例可以看出,公共性和社会性在体育设施发展过程中一直具有精神层面的引领作用,同时也是体育设施活力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在今天,体育运动越来越作为人
13、们日常交流的一种媒介,公共体育设施的功能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运动健身本身,而应主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好的体育设施是创造人与人相遇、沟通的场所,是可以激发空间活力的“社会凝聚器”,应该表现出多种脉络糅合在一起的状态,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角色转换,也将与开放、共享的时代主题有机呼应。2 构建公共体育设施全面的共享观基于共享理念的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内涵丰富,本文拟从全民共享、场域共享、功能共享和信息共享等几个维度展开探讨,以求抛砖引图 1维也纳市民中心方案(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4)图 2曼哈顿“下城健身俱乐部”(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5)266只注重其必要性活动体育与健身,而空间的交往功能未受到足够重视,
14、忽视了其他自发性以及社会性活动,如休闲漫步、社交活动、儿童游戏等。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实现公共体育设施从“场馆”向“场域”的转变非常必要。所谓场域,就是“一个结构化了的社会空间,一个诸多力量作用的场域,一个力场”,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这句话,阐释了社会空间的本质7,8。扬盖尔(Jan Gehl)在交往与空间 一书中,阐述了“一加一至少等于三”的公共社交规律,即人在户外活动时会有潜在的交流欲望,当看到其他人在做某种活动时,自己便会产生参与的心理需求。公共体育设施应注重利用这一规律,积极创造鼓励社会交往的空间。对于公共体育设施这种具有强烈社会属性的公共空间来说,不能仅停留在建
15、筑设计层面,应上升到社会空间建构的高度。根据笔者对上海市内部分公共体育设施实地调研,发现其外部空间普遍存在下面一些问题:(1)边界过于封闭,与城市空间缺乏互动;(2)室外空间公共性不足,人性化设计欠缺,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较少;(3)室外运动场地面积较小,运动健身项目种类较少;(4)不同功能场地缺少联系,整体性不佳;(5)室外场地机动车停放混乱,缺乏合理规划,影响空间品质;(6)室外道路人车混行,缺少安全、系统的人行流线规划;(7)对特殊人群关注不够,缺少老年人、儿童专用活动场地;(8)缺少遮风挡雨的空间,缺少灰空间设计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体育设施“场域”的形成。基于共享理念的体
16、育设施外部空间设计需要注意减少上述不利因素影响,要注重体育功能提示和运动氛围渲染,注重体育健身人流与城市人流的有机衔接,增加体育设施的可达性和便利性,强化外部空间与城市环境交融互动,打造富有公共性、社会性的场所,实现体育设施从“场馆”向“场域”的转变,实现高质量的空间共享。法国贝西体育馆曾经面临类似问题,该体育馆于 1984 年建成时为了配合旁边的公园而被设计为山形覆土建筑,环绕建筑的大台阶虽然有利于人流引导和形体构建,但却忽视了对城市空间的过渡和回应,造成空间脱节。为了助力巴黎申办 2024 年夏季奥运会,该体育馆在2015 年完成改造,部分大台阶被拆除,建筑与场地的交接模式被改变,消极空间
17、被打开,与城市广场有机衔接,成为场馆入口和服务市民的共享空间,使原本孤立的体育馆以开放的姿态与城市空间良性互动。体育馆通过改造成功实现了由“场馆”向“场域”的转变。2.3功能共享土地使用兼容和功能复合化共享建筑学探讨的既是不同人群如何组织、联合和使用空间,同时也包括空间如何呼应当代城市的复合需求。一般而言,功能的多样性和复合化有助于提升城市活力,那些仅有体育功能的体育设施,常存在吸引力不足、运营困难、公众满意度低等问题。基于共享理念的公共体育设施功能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矛盾。体育设施的功能共享主要包含两个层次,其一是土地使用兼容建设体育设施综合体,其二是体育设施内部功能的复合化。2.
18、3.1 土地使用兼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兼容是解决体育用地相对不足和体育设施使用效率不高的重要方法。例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指出,“在居住区土地使用性质相容的情况下,还应鼓励配套设施的联合建设”9。因此,在规划层面要积极倡导土地使用兼容,进行混合土地开发,鼓励体育设施与其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即有意识地将体育设施与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兼容设置,以“体育+”的模式打造体育设施综合体6。混合土地开发将促进不同服务设施有机共生、兼容共享,并产生积极的“叠加效应”,对于提升城市活力、实现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共享具有重要意义。2.3.2 功能复合化功能复合化是实现公
19、共体育设施多元共享的有效途径。如果体育设施同时包含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多种不同功能,将有效增强体育设施的内在活力,提高对公众的吸引力,从而减少当前部分体育设施呆板、无趣、不灵活的状况。同时面对运动健身项目多样性和不同目标人群差异化的运动需求,公共体育设施要注重体育功能的多样化配置。当前深受公众欢迎的体育运动包括: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足球、网球、排球、舞蹈、健身、游泳、桌球、攀岩等,体育设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尽可能实现体育功能的复合化。此外,功能复合化还包括同一场地的复合化利用,比如有些体育设施内的体育场地除开展多种球类比赛外,在比赛之余还可举办会展、演出、集会等。总之,公共体育设施
20、通过多层次的功能复合,将实现活力、高效的功能共享。2.4 信息共享体育设施的迭代发展基于共享理念的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内涵丰富,不仅有硬件设施的共享,而且需要对软件设施不断优化升级,以便与共享理念的快速发展相契合。当前要重点加快智慧体育设施建设,通过准确、高效的信息共享,实现体育设施的升级和迭代发展。智慧体育设施以数字平台为核心,通过“互联网+”模式可以实现多元主体的信息共享。智慧体育设施综合运用 App、小程序、公众号等不断提升体育资源共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社区用户通过体育设施及时的信息共享将准确了解附近体育场所的开放时间和场地使用情况,从而实现良好的沟通、协调和互补。此外,从事体育运动的大众可
21、以利用表 1公共体育设施面对不同目标人群存在主要问题及友好型体育设施特征分析(表格来源:作者自绘)267235|2023|10艺术设计参考文献:1李振宇.形式追随共享:当代建筑的新表达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04):37-49.2 李 振 宇,朱 怡 晨.迈 向 共 享 建 筑 学 J .建 筑 学报,2017(12):60-65.3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34290-2017公共体育设施室外健身设施的配置与管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4Alvar Aalto.Toward a Human ModernismM.London:Prestel,1999.5雷姆
22、库哈斯.癫狂的纽约M.唐克扬,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5.6徐洪涛.公共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研究J.城市建筑:上,2021,28(10):48-52.7张宇星.架构:深圳坪山美术馆的空间生产一次源于对谈的评论J.时代建筑,2021(05):94-105.8迈克尔格伦菲尔.布迪厄:关键概念M.林云柯,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GB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0李振宇,宋健健,张祎言.教育体育结合 空间多重共享:常州皇粮浜实验学校设计J.时代建筑,2021(05):
23、134-139.11刘家琨.再谈“低技策略”以西村贝森大院为例J.建筑技艺,2015(08):38-47.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的共享社区,社区用户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城市运动轨迹与同样爱好者进行相互交流,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普及运动类教育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效衔接整合全民健身资源,提高体育设施利用效率,并将进一步实现基于信息共享的体育设施迭代发展。3 公共体育设施共享的空间策略李振宇等在迈向共享建筑学一文中提出了基于共享理念的空间策略,笔者借鉴共享建筑学的相关理论,从分隔共享、分层共享、分时共享和分化共享等四个方面梳理了公共体育设施共享的空间策略,希望通过这四种形式的灵活运用,实现公共
24、体育设施有效的空间共享2。3.1 分隔共享分隔共享是对体育大空间的灵活划分与利用,比如体育设施同一块室内场地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几片球类场地,实现诸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不同功能的同步实现。分隔共享的核心在于“共”与“分”的关系,在空间层面,分隔共享意味着不同人群对空间的组织、联合和使用。3.2 分层共享分层共享是指将不同功能分布于不同楼层,当前层叠式体育设施发展方兴未艾,即与分层共享理念一脉相承,体育设施从单层向多层甚至向地下发展,分层共享提升了建筑使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深圳粤海街道文体中心将多种体育功能和文化功能分层设置,建筑打破文体中心常规布局模式向空中发展,以有限的用地面积实现了多种功能
25、的层叠发展,是分层共享的代表性案例。法国巴黎萨克莱(Paris-Saclay)校园学生大厅是一个作为“社区凝聚器”的公共设施,其内部功能包括室内外运动设施、餐厅、自助食堂和各种公共场所步行广场、空中街道以及供货车、自行车和小汽车使用的停车场。建筑通过垂直组合的方式,将各种活动叠合起来,并把屋顶作为全景活动场地,供足球和篮球比赛使用。建筑像一个“城市架子”,以一种垂直公共空间的姿态为社区所共享。3.3 分时共享分时共享是指通过不同时间段的交错使用,使同一空间在不同时间维度为不同使用需求的人群所共享。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内的附属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其本质就是分时共享。常州皇粮浜实验学校项目是教育与
26、体育分时共享的典型案例,学校和全民健身中心同处一个街坊,共建教育、体育综合体。二者既是有机的整体,同时能独立运营管理,统筹协调出入口位置,实现了运动场、体育馆功能的共享。两者有围墙分隔,但学生有专属通道直达健身中心二层服务大厅。体育场馆在教学期间是学生运动、学习的场所,其余时间对市民开放,具有公共服务功能,有效提升了体育设施的利用率10。再比如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变身“冰立方”,即是游泳和冰上运动项目对同一运动场地的分时共享。3.4 分化共享分化共享是指功能不再受形式的制约,而进行了分解与重组。对公共体育设施来说意味着一些体育功能分化到其他建筑或空间,比如在商业综合体或公园绿地
27、内设置体育设施就属于分化共享的范畴。刘家琨在成都设计的西村大院跨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创造了一种将运动休闲、文化艺术、时尚创意有机融合的本土生活集群空间,满足多元化的现实需求11,实现了体育设施在新型商业模式中的分化共享(表 2)。结语公共体育设施共享的本质是体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当前我国体育设施的发展与公众的健身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基于共享理念的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将有助于实现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不同使用人群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实际需求,提高体育场馆的综合服务绩效。作为“社会凝聚器”的公共体育设施应以全民共享为发展目标,实现体育设施的场域共享、功能共享和信息共享,同时综合运用分隔共享、分层共享、分时共享、分化共享等空间策略和技术手段,构建公共体育设施全面的共享观。基于共享理念的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将有助于提升设施的场所氛围和公众的运动体验,增强城市和社区的凝聚力,拓展城市体育文化的深度和内涵。公共体育设施只有同时具备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内涵,才能真正为人们所喜爱和共享。表 2共享的四种形式(表格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