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志愿文学”是一种美好的国际化语言_赵兴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398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愿文学”是一种美好的国际化语言_赵兴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志愿文学”是一种美好的国际化语言_赵兴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8文化自信CULTURAL SELF-CONFIDENCE践行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是劳动者最美的姿态;书写志愿故事、弘扬志愿精神的志愿文学,是新时代最美的文学,也是一种美好的国际化语言。志愿服务是文明社会的一道风景线每一滴水都是海,每个人都了不起。“志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发自内心的志向和意愿。当我在大街上看到佩有志愿者标识的劳动者在维持交通秩序,维护校园门口放学的队形,开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宣讲以及帮孤助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志愿活动时,我由衷地认为,劳动光荣,劳动者是美丽的,而开展志愿服务是劳动者最美的姿态。志愿者用他们乐此不疲、毫无怨言、自觉服务奉献社会的

2、行为,站成文明社会的一道风景线。在风景线里最美的姿态中,有社区志工、义工、退休老人、学生家长,更可贵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大学生、中学生加入到社会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目前大中学的课堂也增加了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教育内容,这说明志愿服务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国家在社会文明程度的进程中又前进了一步。以文学的方式致敬志愿者有志愿故事的地方,文学必须在场。“志愿文学”由诞生并不断发展和变得丰满,这是志愿服务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对志愿服务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时代对志愿文化提出的新期待。有志愿精神的地方,文学不能缺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好故事,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精神追求。用文学的形

3、式彰显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活动从现实现象向文化精神层面衍生,书写志愿者之故事、彰显新时代之美好、反映人性之光芒是文学的使命所在。通过文学作品,更多的人民大众了解了志愿者工作,宣传志愿者典型,传递志愿精神,从而彰显文学的引领意义和传播价值。对于志愿者来说,以文学作品传播正能量,对他们也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是以文字的名义和文学的样式向志愿者致敬。“志愿文学”是一种美好的国际化语言文/赵兴红责任编辑:季超杰关于志愿文学发展的一点思考志愿文学的开展意义深远。我曾参加由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发起的第三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的评审工作,读到了一些书写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质感饱满、内容丰

4、富,有关于支边支教的青年教师的故事,有开展社会实践的学生初入社会跟各种人打交道带来的真实体验,有新时代青年人深入农村扶贫帮助开展直播带货的故事,还有志愿服务西部开发的故事,内容非常丰富,参与者来自各行各业,人数多、范围广,记录和反映了当代志愿服务的现状。有的作品文学性和戏剧性还很高,给文学百花园地注入了新鲜的力量。通过这样的活动,专家和读者接触到青年志愿者结合切身经历所写的文章,这是对文学的推动,特别是对青年作家进行现实题材文学创作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无疑,志愿文学之于文学的推动意义和回馈作用将是巨大的。当然,作为一位兼做文学理论评论的职业读者,我觉得这些文章大多还比较稚嫩,在文学性上还有很大

5、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铺陈叙事、塑造人物、语言锤炼上还一定的差距,它们就像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深入挖掘、纵横开阖上还需要打磨。但在评审这些文章的时候,本着鼓励的原则,只要文章有闪光的地方,我们都给了最大程度的肯定。因为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我们亟须推动和发展志愿文学。一是扩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民大众和专业作家参与志愿文学的采访和创作。比如中国作协开展的“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活动,就是一次推动新时代文学走进大众视野、将文学与新媒体融合的成功尝试,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志愿征文启事可以发布在各大央媒和地方媒体、融媒体等,也可以发布在中国作家网这样的网站,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作家参与采访

6、创作,让作家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内容的书写。二是培养文学新人,增加专业培训。志愿者因为有扎实的生活体验和志愿服务素材,在创作志愿文学时具备一定的优势。在以往评选活动的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志愿者作者,进行重点培养,让志愿者通过书写和培训成为作家。三是组织重点选题的扶持和重大项目的创作。我们要不断推出重磅志愿文学选题,有的放矢,下大力气推出精品力49INTERNATIONAL TALENT国际人才交流20233广大在华工作的国际友人:在浩渺的宇宙中,地球是孤独的,人类之爱使其温暖;在茫茫人海里,我们每一个人是孤独的,一种基于自由意志、独立人格、无私奉献的爱使我们聚在一起,这种爱就是志愿精神。无论在东

7、方还是西方,志愿服务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以志愿服务为纽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够更加超越国家、民族和种族隔阂与冲突,实现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中国是一片充满爱和善的热土,有很多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在工作之余从事志愿服务,比如参与救火的美国外教福兰课、参与抗疫的泰国专家关国兴、参与春运志愿服务的索马里汉学家伊斯曼等。为充分反映广大在华外国专家、外籍人才和留学生等国际友人在中国践行志愿精神、从事志愿服务的感人故事,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与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文学专委会联合开展“我在中国的志愿服务故事”征稿活动

8、。稿件要求:故事真实、生动、感人;体裁为散文,中英文均可;字数不少于2000字。优质稿件将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上发表,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官方微信平台上推送。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寄送样刊。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联系地址,100字左右个人介绍,35张志愿服务相关照片(高清、2M以上)。本征稿启事长期有效。联系人:王春晓联系电话:010-58882414 18802283817投稿邮箱:“我在中国的志愿服务故事”征稿启事International friends working in China:In the vast universe,the earth is lonely but wa

9、rmed by the love of human beings;in the vast crowd,each of us is lonely but brought together by a kind of love based on free will,independent personality,selfless devotion,and this love is volunteerism.Whether in the East or the West,volunteerism has a deep cultural founda-tion and ideological basis

10、.Confucius,the great Chinese educator,said,“All men are brothers,”and President Xi Jinping proposed building a“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of mankind”Whil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with volunteerism as a link transcends barriers and conflicts among countries,nationalities,and races

11、 and achieves mutual appreciation of civilizations and people-to-people connectivity.China is a land full of love and kindness.Many international friends work-ing in China are volunteering,such as American foreign teacher Francis Stonier who participated in fire-fighting.Thai expert Chaphiporn Kiat-

12、kachatharn,who participated in the fight against epidemics,and Somali Sinologist Abdilahi Ismail Abdilahi,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pring Festival Travel Rush volunteer service.To fully reflect the touching stories of inter-national experts,international talents,international students,and other inter

13、national friends who practice volunteerism and do volunteer service in China,the International Talent and Volunteer Literature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Young Volunteers Association jointly launched the invitation to contribute to the column of“My Stories of Volunteering in China.”Manuscript Requirem

14、ents:The story is true,vivid,and touching;the genre is prose,either in Chinese or in English is allowed;the word count is at least 2000 words.High-quality manuscripts will be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Talent and the official WeChat account of“Chinese Young Volunteers.”The manuscript will be paid on

15、ce it is accepted,and a sample publication will be sent.Please indicate the authors name,contact information,contact ad-dress,a 100-word personal introduction,and 3-5 photos(HD,2M or more)related to volunteer service.This call for papers is valid for a long time.Contact:Wang ChunxiaoTel:010-58882414

16、 18802283817Email:XU QingqunEditor in chief,International Talent MagazineInvitation to Contribute to“My Stories of Volunteering in China”作。2022年以来,国际人才交流杂志面向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国际友人征集他们从事志愿服务的故事,就是“志愿文学”的一个很好的国际化视角,是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志愿”和“文学”的贡献。四是以“志愿文学”为纽带,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明的新时代气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国际社会展现可敬、可爱、可信的中国形象。志愿文学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为推动我国志愿文学持续发展繁荣共同努力。(本文为作者在第六届志交会项目案例分享交流会志愿文学分享交流会上的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作者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