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当代语言学》与国际学界接轨的实践和理念_完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3956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语言学》与国际学界接轨的实践和理念_完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代语言学》与国际学界接轨的实践和理念_完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代语言学》与国际学界接轨的实践和理念_完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当代语言学 与国际学界接轨的实践和理念完权当代语言学 副主编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愈来愈频繁的今天,每个编辑部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引进来走出去,与国际学界接轨。当代修辞学 在这方面有优良的传统。陈望道先生多次阐述过这方面的道理。他说:“我们研究语文,应该屁股坐在中国的今天,伸出一只手向古代要东西,伸出另一只手向外国要东西。这也就是说立场要站稳,方法上要能网罗古今中外。”他还说:“问题在于要能化。我们讲语言学研究的中国化,就是要把古的、洋的都 化 在我们的学术研究里面”,使“我们的研究有我们自己的样子。”陈光磊教授把望老的这一思想,概括为“古今中外法,学术中国化”,非常准确而精辟。无独

2、有偶,当代语言学 作为一本理论语言学刊物,也有着相似的理念。我们把它概括为“中国立场、世界眼光”。和大多数语言学期刊不一样,当代语言学 诞生伊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适当地介绍国外语言学界的一些动态”。这是 1961 年刊物前身语言学资料 创刊号中“编者的话”。在 1978 年复刊时,我们改名为语言学动态 ,“编者的话”中明确指出“以介绍国外语言学动态为宗旨”,并提出要“吸收精华”“洋为中用”。1980 年,我们又更名为国外语言学,吕叔湘先生在创刊号中阐释了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国外语言学,他指出:“一个国家的语言研究总是重点放在本国语上,但是也要了解外国的语言研究情况。目的有二。一,知道人家研究些

3、什么问题,用些什么方法,有些什么理论,可以供自己参考。二,知道别的语言的研究有了些什么成果,可以拿来跟本国语的研究成果比较。总之,在学术上也有个知已知彼的问题,不知彼很难真正知己。”吕先生说的,根本上还是“洋为中用”,是“中国立场”。不是为理论而理论,而是为研究汉语以及其他中国境内的语言而研究理论,理论是为研究中国境内的语言而服务的。1997 年,发展到 当代语言学 时期,我们“除继续介绍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外,将着重刊登世界研究汉语和其他语言并具有理论和方法论意义的论文以及有独立见地的书评”,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立场、世界眼光”这一原则,坚持与国际学界接轨,为全球华人学者提供一个在理

4、论和方法上推陈出新、交流切磋的平台。当代语言学 前任主编沈家煊先生在很多场合倡导要“吸收外来,不忘本来,做立足于汉语实际的语法研究”。沈先生说,“吸收外来”就是像赵元任先生所说的对国外的一套好的东西要“学到一个合格的程度”;“不忘本来”就是从中国传统的治学之道当中摄取合理的成分,用现代的眼光加以重新阐释和改造。要“放眼世界”,还要“立足本土”,对国外的这一些东西,我们既要“学进去”,还要能“跳出来”,从我们汉语的角度出发,最终能提出一个新的参照系来。一个立足汉语视角的、新的参照系对西方人来说也有启发意义,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沈先生还在很多场合说过,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不

5、仅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我的理解,“看路”“拉车”是一体两面的,不能光看路不拉车,也不能光拉车11DOI:10.16027/31-2043/h.2023.02.007不看路。可以说,沈先生这些话都是在发展吕先生关于我们办刊理念的论述。回顾我们的发展历程,几代学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当代语言学 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形成了扎实的学术传统和开放的编辑理念,追求一种融会贯通的学术境界,和望老的“古今中外法,学术中国化”形成南北呼应。下面从具体实践操作的层面,来谈一谈当代语言学 为实践“中国立场、世界眼光”这一理念的实际工作。第一,我们需要怎样的研究性论文?作为理论语言学刊物,我们的研究性论文

6、,也需要有明显的理论倾向。从近年来当代语言学 刊登的研究性论文的标题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理论意识都非常鲜明,无论是形式主义学派的还是功能主义学派的文章,都是不仅要描写解释一个现象,还要回答一个理论问题。有的是理论内部的体系性问题,有的是长期以来的理论热点问题,有的是构建一个新的理论,凡此种种,论文的落脚点和学术的增长点都离不开理论。绝不只是就事论事,不只是现象描写。这可以说是当代语言学 中研究性论文的一个鲜明特色。沈先生说过,中国的语法学家做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把人家的理论拿过来解释汉语的现象,高一点的层次应该是发现问题,而更高的层次是要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解决办法,能够对其他

7、语言研究有启发性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研究性文章。第二,我们需要怎样的前沿综述?当代语言学 有一个传统的栏目,叫做“当代语言学前沿”。这样一个栏目,所刊用的文章,自然需要具有选题的前沿性、理论的基础性、理论应用的可推广性,这都自不待言。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和前面所说我们的编辑宗旨相应的一点特性:对汉语本体研究启发性。国际学界,理论的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我们为什么需要引进某一种理论,而不引进另一种理论呢?我们的标准是,只有引进对汉语研究、对中国境内语言的研究有启发性的理论,才能真正推进我们的研究发展,才有可能使得我们的语言学研究最终追平,乃至超过目前国际学界的普遍水平。引进理论不能只跟着人走

8、。沈先生也在多个场合强调过,对国外的东西要融会贯通,要择其精华。对国外的这一些东西,我们既要“学进去”,还要能“跳出来”。不能急功近利,国外的新理论出来一个新的,我们就会跟一个,很多人都是只了解国外某一派或某一个学者的某种理论,然后就急急忙忙拿来进行汉语的研究。综述不能简化成翻译整理资料,一篇有价值的综述,其价值就体现在背后要有自己的理论取向,有作者自己辨别评判的眼光,要启发出对汉语、对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认识。第三,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术评论?一个及格标准,当然是要有时效性,但更高的标准是要有理论性、创造性。书评不是出版商的广告。我们需要的是对汉语研究的启示。所以在对全书概括之后的点评,很见作者的

9、功力。不只是阅读理解这本书的功力,更是对汉语语言学现实问题把握的功力。我们新设了一个栏目,叫做“国外语言学评论”。该栏目聚焦于海外学术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有影响的语言学著作,对其核心观点进行介绍和评论,从而为国内学者追踪国外语言学最新进展提供学术讯息。评论的重点是理论而非书籍,要围绕主要观点,结合作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评论和分析;评介书中最有价值的观点及研究进展时,要详述与该观点及研究进展相关的学术背景、思想渊源、发展脉络以及理论体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比如沈家煊先生 1998 年的实词虚化的机制 就21很值得品味、学习。在将来的工作中,当代语言学 将坚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这一原则,“不

10、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支持立足于汉语实际的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更希望以诞生于汉语事实的理论探索为国际语言学界提供中国学者的智慧,为“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二十大报告)贡献力量。学术期刊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基于投稿人与审稿人的双重视角姚双云汉语学报 副主编感谢祝克懿主编让我有机会借 当代修辞学 创刊 40 周年之机与学界同仁进行交流。首先我代表 汉语学报 编辑部向贵刊创刊 40 周年表示诚挚的祝贺!四十年薪火相传,四十年自强不息,当代修辞学 以定位清晰、选题前沿、内容丰富的鲜明风格和标新立异、卓尔不群的专业刊文成

11、为富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名刊。为我国的语言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衷心祝愿贵刊未来奔腾捷进,再创佳绩!纪念创刊 40 周年的会议备受学界关注,与会者不仅有行业专家、业界翘楚,也有很多的青年才俊和在读博士生,青年学者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期刊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所以,我想借此机会,从作者与审稿人的双重视角谈一下个人体会,以期能够提供同欲之助。一、投稿人视角从投稿人的视角来看,需要重点注意四个方面:1 寻找合适选题选题的方向决定了科研的水平和档次,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者通过文章的选题和方向,就能大致判断出论文的水平,因此,合适的选题至关重要。合适的选题通常需要具备三个特征:价值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设若一篇文章对学术研究或应用实践具有参考、借鉴、应用意义,它就是有价值的。这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学术眼光,能够高瞻远瞩,切中肯綮。选题的创新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现、提出前人尚未研究过的新问题,进行开创性研究;二是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补充、深化、推进已有研究。前者难度较大,可操作性性弱;后者难度较小,可操作性强。选题的可行性需要注意三点:一是选题可控制,二是资源可获得,三是方法可驾驭。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语言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