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OW CARBON WORLD 2022/11“双碳”目标下既有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路径研究秦军锋1,2,路子强2(1.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上海 201210;2.郑州产城更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1)【摘要】为研究既有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的实际问题,从城市和产业园区两个维度分析其低碳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立足于城市、产业园区、企业、社会四方参与主体,构建了顶层设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3个层次相结合的低碳化升级框架体系,并在分析天津华苑科技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类推进低碳示范试点、升级改造低碳基础设施、推动产业低碳化升级、建立多元化合作机制和融资渠道等建议,以期
2、为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碳中和;产业园区;低碳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2)11-0001-030引言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2020 年的预测,我国 2030 年温室气体总净排放量约为 122.6 亿 t,到 2060 年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发展低碳经济的速度要更快、力度要更大、任务更艰巨1。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数据显示,我国现拥有各类产业园区 1.5 万多个,对全国的经济贡献达 30%以上,同时产业园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31%。因此,推动产业园区的低碳转型,把低碳产业园
3、区建设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2。在“双碳”目标和城市更新背景下,产业园区在推进低碳化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 3 个问题:规划端。产业园区在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缺少与低碳发展相关的规划和路线图。建设端。产业园区建筑拆除和建造过程未考虑建筑节能减排与能源高效利用等因素,额外增加了碳排放量。运营端。部分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门槛低,引入了“低端不低碳”“生产不生态”的产业,未建立健全园区低碳发展的政策与制度保障体系3。1发展现状和文献综述1.1发展现状我国产业园区低碳化发展分为两种类型:在绿色低碳理念指导下,高起点、高水平地系统规划的全新低碳产
4、业园区。全新的低碳产业园区在国内外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下,初步探索出一条从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全方位实现绿色低碳的有效路径。创建由既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低碳化转型发展而成的低碳产业园区,例如,通过增加低碳项目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多种途径,推动其低碳化升级。1.2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在产业园区低碳化发展的研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新建产业园区低碳化发展研究。洪霄等4以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实践为例,提出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应在低碳化能源、低碳化产业、低碳化生产、低碳化消费、低碳化排放等层面系统开展。颜培霞5分析了低碳产业园区的基本内涵、建设现状、
5、发展模式、碳源排碳量测算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提出未来发展产业园区应把产业低碳化作为产业园区低碳化的核心。王浩6提出应将低碳生态的概念融入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中,建议从园区土地利用管理、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及循环经济发展3 个方面建设低碳产业园区。既有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研究。胡俊辉等7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为例,构建碳排放计量模型,提出应从政府、企业、环境 3 个方面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区低碳发展。黄金凤8分析了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问题,提出健全低碳转型体制机制以及推动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基础设施的绿色改造、低碳科技的进步,从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的实施。2既有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面临问题和挑战2.
6、1低碳化发展目标不明确,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国家虽已制定“双碳”发展目标和路线图,但聚焦产业园区低碳减排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缺乏统一的碳源排碳量评价标准、统计监测标准、核算标准和监管标准,导致碳排放统计基础数据缺失,不具有节能环保1DOI:10.16844/10-1007/tk.2022.11.035LOW CARBON WORLD 2022/11可控性和可考核性。既有产业园区专业化水平不高,总体呈现小而散的态势,高耗能产业比重偏高,在缺乏统一规划、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低碳化升级实施难度较大。2.2试点产业园区的示范作用及模式推广有待强化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先后开展低碳、生态、循环、绿色产业园
7、区试点。但因低碳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在逐步总结出适用于不同类型产业园区的低碳发展模式。另外,产业园区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地方特色各有不同,试点难以充分发挥其“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示范带动作用。2.3整体统筹不足,缺乏有效合作与激励机制产业低碳化需要统筹政府、市场、企业共同参与,在组织体系、对象体系、投入体系、服务体系上形成良性的合作机制。但因受到本位意识和局部利益的主导影响,参与主体凝聚力不强,存在利益交叉、权责不明晰等问题。2.4财政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未形成有效合力对于既有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改造的资金投入比较大,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决定其实施的可行性。在资金支持和保障措施上,除部分地
8、区出台节能专项资金、低碳经济发展以奖代补资金、新能源产业发展资金等政策,大部分地区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支撑,金融机构在支持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方面,信贷的利率优惠政策偏少,这将严重影响产业园区低碳化发展。3既有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实施框架构建和案例分析3.1低碳化升级框架体系构建结合对既有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面临问题的分析,本文立足于城市、产业园区、企业、社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等)四方主体,以城市和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从顶层设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 3 个层次,构建“双碳”目标下的产业园区低碳化发展框架,探索高品质的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形
9、成兼顾产业发展与品质提升的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化升级框架体系。既有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框架体系如图 1 所示。3.2天津华苑科技园低碳化升级案例分析3.2.1园区概况天津华苑科技园作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四大片区之一,规划面积 11.58 km2,经过30 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市第一个“无燃煤区”、国家 ISO14000 环保示范区、第一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3.2.2低碳化升级措施分析从城市的视角,政府统筹建立政策支撑体系,聚力低碳发展。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 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中规划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积极推动低碳产业园区试
10、点建设顺利开展;建立较为完备的低碳管理机制,创建天津市首个“无燃煤区”,升级低碳基础设施设备,推广产业园区内企业实施节能低碳产品和技术。从产业园区的视角,创新管理机制,寻求低碳发展的突破口。产业园区进一步明确低碳发展目标,设定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 4 项指标的目标值;由产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对入园企业进行碳盘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提升碳管理水平;通过产业园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对公共建筑能耗进行适时监测,精准掌握公共建筑低碳管理数据,搭建产业园区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共生系统。从企业的视角,加强对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引导与服务。部分企业在项目的设计和建造时就采取国家绿色建
11、筑三星设计标识标准;企业自主建设绿色工厂,推广绿色生产工艺、绿色物流,标识生产绿色环保产品;鼓励新能源、节能服务业企业入驻园区,与园区产业形成联动,提升园区低碳产业比例。从社会的视角,注重发挥信息交流平台、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合作。通过国际技术转移合作方式,建设清洁技术转移合作平台及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合作平台,以平台促合作;进一步与海外合作伙伴共享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共同探索低碳产业园区可图1既有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框架体系四方主体城市产业园区企业社会顶层设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低碳发展指导路线图产业园区低碳实施规划低碳生产经营规划合作实施方案产业园区低碳发展试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升级及产业低碳化发展
12、绿色低碳供应链技术、人才、服务低碳实施原则和管理体系低碳产业园区指标评价体系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行业规范、投融资支持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投资、管理、服务的生态高品质的产业园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建立制度、机制、标准的保障体系兼顾产业发展与品质提升的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框架体系措施和路径节能环保2LOW CARBON WORLD 2022/11持续发展的新模式;金融机构设立与产业园区相配套的自主创新基金,每年超 5 亿元通过股权投资低碳产业链优质企业,支持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发展。4既有产业园区低碳化升级对策与建议4.1城市应多举措分类推进低碳示范试点建设重视城市更新过程中产业园区新建建筑的节能低碳改
13、造及既有建筑的绿色低碳改造,同时实现建筑拆除过程的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减少高耗能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推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绿色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试点的创建工作,建立优秀低碳产业园区、星级绿色建筑、低碳产品标识等认证体系,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带动效应。4.2产业园区应统筹低碳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改造首先,加快推动产业园区建立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打造“源网储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支撑系统试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绿色供给,完善多功能互补和协同供应体系。其次,产业园区应积极建设绿电供给基础设施,优先发展氢能、电能等绿色能源作为动力的公共交通工具。再次
14、,产业园区在进行产业招商时,应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选择能耗少以及综合效益好的低碳产业,构建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产业体系。最后,构建由产业园区管委会主导的低碳基础设施共享体系,增加能源智能化应用和可视化管理平台、产业园区综合监管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园区低碳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精细化。4.3企业应推进减污降碳,搭建绿色低碳产业链企业应该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降低产品碳排放强度;注重利用产业园区低碳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积极推进工业技术改造激活企业提质增效,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升级、产品物流低碳化,主动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和
15、产品低碳认证。此外,有条件的入园企业应设立低碳研发机构,或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低碳协作。4.4社会应参与建立纵向一体、横向合作机制首先,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投入为基础,以服务为保障,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结合的低碳发展合作机制。其次,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构建产学研联盟,建立产业园区低碳工作专家组、专家库,为产学研联盟的创建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再次,推广和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理确定产业园区内碳排放阈值,建立产业园区间碳排放交易的制度安排,建立活跃的碳交易市场。最后,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设立低碳化升级专项基金等激励方式,拓宽
16、绿色低碳化升级改造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主体、社会资金注入低碳化产业园区9。5结语实现“零碳中国”,需要未来数十年持之以恒地落实关键举措。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既有产业园区的低碳化升级是当前推动产业低碳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关键落脚点,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培育低碳战略新兴产业意义重大。因此,需要明确目标愿景和建设思路,构建低碳化升级的能力保障体系,依托关键技术和要素支撑并依据行之有效的路径持续推进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参考文献1 方琦,钱立华,鲁政委.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碳排放量测算J.环境保护,2021,49(16):49-54.2 尹华琛,周谢蕴.国内外典型城市和园区低碳发
17、展模式研究J.上海节能,2022(4):363-369.3 李珀松,冯昱,王天天.中国低碳产业园区的实践与发展模式选择J.生态经济,2014,30(2):143-146,169.4 洪霄,钱忠好.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常州武进高新区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6):40-45.5 颜培霞.我国低碳产业园区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生态经济,2019,35(5):26-30,87.6 王浩.基于低碳理念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对策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9):4-5.7 胡俊辉,刘丹凤.基于碳排放计量视角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低碳化发展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10):7-9.8 黄金凤.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广西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探究J.市场论坛,2022(3):77-81.9 林坚,叶子君.绿色城市更新: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J.城市规划,2019,43(11):9-12.作者简介:秦军锋(1978),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技术转移、创新生态与创新战略、区域产业经济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路子强(1990),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战略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节能环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