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局发展走向_严安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370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4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局发展走向_严安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局发展走向_严安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局发展走向_严安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1 期台湾研究集刊No1 2023(总第 185 期)TAIWAN ESEACH JOUNALGeneral No185“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局发展走向严安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 200233)摘要:2022 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不仅展现各方政治势力基层经营绩效,也会影响未来 4 年台湾地区基层政治势力的消长变迁,对于 2024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与民意代表的“二合一”选举也将产生一定影响,故不少媒体称之为对于民进党的“信任投票”,或是 2024 年“二合一”选举的“前哨战”。“九合一”选举结果对台湾政局影响不小,不仅直接牵动民进党与以国民党为主的在野势力

2、力量消长,而且影响各党内部各方力量的分化组合。民进党“九合一”选举落败,不利于其争取 2024 年“二合一”胜选。但是,两次选举虽有一定关联,却无法就此预估“二合一”选举结果,原因在于影响“九合一”选举与“二合一”选举的因素大不相同。关键词:“九合一”选举;台湾政局;政党政治;“二合一”选举中图分类号:D6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590(2023)010032122022 年 11 月 26 日,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全面收复浊水溪以北执政版图。民进党则创下 1986 年创党以来最差基层选举败绩。其中原因,并非国民党表现多好多强,是国民

3、党支持者投票踊跃,民进党支持者基于多种因素投票意愿不强。选举结果也是台湾社会主流民意回归现实民生议题、追求台海和平稳定的体现。“九合一”选举被视为2024 年台湾地区“大选”的“前哨战”,对未来台湾政局的影响不言而喻。“202223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外部环境塑造研究”(22JJD810022)作者简介:严安林,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副院长、研究员,上海市台湾研究会会长。DOI:10.14157/ki.twrq.2023.01.001选战胜负未必能决定 2024 年大选 的胜负,但对各党内部日后势力结构的重组至为关键。”一、

4、“九合一”选举显示台湾政治局势演变的四大特征由这次“九合一”选举过程与结果可见台湾政局演变若干基本特征和规律。这些特征和规律,不仅在选举中得到较为充分展现,而且直接决定或影响了选举结果,同时对于未来各方势力消长和台湾政局发展又将产生不小影响。(一)县市层级选举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各党各方势力基层经营的成效基层公职人员选举,固然与台湾整体社会政治经济的大环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各党各方势力的经营。这次“九合一”选举结果,与候选人形象、基层经营程度、自身整合程度密切相关。其中候选人因素又较为重要,如果是现任者寻求连任,赢面就较大,如果是“换人交棒”,变数就很大,如桃园市、新竹市、基隆市、台北市等,

5、都是市长任期届满,新提名候选人是否具备优势就相当重要。当然,选举结果又决定了各政党各方势力的基层实力消长。四年的基层执政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各政党在各县市发展,拥有行政资源是实力发展最大利器。(二)选举中“现任者优势”极为明显基层执政优势在这次选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选举需要展现政绩,各党各势力基层执政的政绩是胜选的重要依据。2018 年国民党“九合一”胜选,及其 4年来在各县市执政表现总体不错,奠定了 2022 年“九合一”胜选的重要基础。寻求连任的县市长选情大都比较稳定,如新北市侯友宜、台中市卢秀燕,以及彰化县、云林县、台东县、花莲县、宜兰县等 10 名谋求连任者。蔡英文当局上台 6年来民进党总

6、体执政政绩不佳,成为民进党基层公职人员候选人竞选的“沉重包袱”,也是民进党候选人即使赢了、选票也十分难看的重要原因,如高雄市、台南市、嘉义县与屏东县。现任者优势体现在拥有行政资源,曝光度高,在疫情防控下,新的人选曝光难;多数选民抱有同情心,情感上倾向于支持现任者再做一届,除非现任者施政表现特别差、施政满意度特别低(如同2019 年赖清德与蔡英文竞争,不少民众同情蔡英文,倾向于再给蔡英文 4 年机会)。“地方政治受地方政治人物的影响较深,比较少受政党因素的影响。”33严安林:“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局发展走向朱骏:2022 年选举,国民党的引擎何在?,观察 杂志(台北)总第108 期,2022 年

7、8 月,第 15 页。曲兆祥:疫情效应:绿跌、蓝稳、白升 ,观察(台北)总第 107 期,2022 年 7 月,第 6 页。(三)疫情与经济成为影响“九合一”选举最主要的两大因素这次选举,“论文门”“泼粪战”“泥巴战”“乌贼战”接连上演,被台湾学者与媒体称为“最恶质的一次选举”。由于“讨厌民进党”情绪的外溢和扩散,中间选民与青年选民投票意愿下降,而中间选民是“对政党没有固定态度的独立选民”,“在多数情况下,是决定选战最后胜负的关键群体”。正是因为流失了青年选民与中间选民,特别是经济选民,加上蓝营整体气势不高,不会炒热选情,因而选情相对偏冷,至少是“上热下冷”,即使上层呈现了蓝、绿、白之间尖锐恶

8、斗的现象,下层民众也是自顾自地生活,缺乏“哪怕天上下刀子也要出来投票”的坚定意志和投票冲动。特别是疫情对选情有根本性的冲击,因为疫情,候选人难以通过传统的“握手”等拜票活动接触到民众。绝大多数民众在意地方性的议题和民生、经济问题,在意候选人能为当地民众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同时,因为台湾地区防疫指挥官陈时中参加台北市长选举,导致疫情防控问题成为选举中的重要争议点。疫苗采购封存 30 年、高端疫苗被批评、疫情破口责任归属等问题,让民进党的防疫政策成为选举中的减分项。随着选战推进,由防疫引发的对民进党的不满情绪逐渐蔓延到其他议题,包括治安恶化、枪击案不断、年轻人因“高薪招工”被诈骗去柬埔寨事件等。选举

9、后程,“绿能、你不能”的口号,让民进党“双重标准”无所遁形。最后,蔡正元把蔡英文在 2012 年首次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推出的竞选短片 过去四年,你过得好吗?原样播出,只把“四”改成了“六”,引发舆论轰动,民进党所谓“清廉、勤政、爱乡土”的招牌成了最大的讽刺。民进党基于“绝对不能输”的压力,各种杀招频出,如行政资源绑桩、策反蓝营基层、出动司法检调部门配合媒体及网络操作打击蓝营候选人等,还大打“抗中保台牌”,意图鼓动民进党基本盘投票,甚至提出“支持蔡英文、票投陈时中”的口号强力催票。但事与愿违,民进党浊水溪以北全输,因为“选民普遍高度不满其执政成绩”,在基层公职选举中“表达痛心疾首之情”,“

10、扫除烂苹果、教训民进党,无疑是此次选举的最大社会共识”。选举结果,可以被理解为对民进党的“不信任投票”,却并非对于国民党的“信任投票”。(四)“国家认同牌”在基层选举中的作用不再凸显蔡英文在基层选举中滥用“抗中保台”议题引发选民反感。民进党没有很好地回应民众关注的物价上涨、经济停滞、住房、防疫政策、言论自由等社会民生43台湾研究集刊2023 年第 1 期曲兆祥:疫情效应:绿跌、蓝稳、白升 ,观察(台北)总第 107 期,2022 年 7 月,第 7 页。社论:蛮傲必败,苏贞昌下台 ,中国时报(台北)2022 年 11 月 27 日,A2 版。时评:苏贞昌是最大战犯 ,中国时报(台北)2022

11、年 11 月 27 日,A18 版。问题,而是声嘶力竭地高喊“台湾队互挺,互挺台湾队”“投绿选将,就是投我”,把县市层级选战拉高成台湾地区选战对决的高度,强调“爱台湾专利牌”,使得国民党候选人蒋万安也不得不登广告称“我们一起约定,明天就用选票,赢回台湾的阳光”,互飙“爱台湾”之车,将“台湾认同”作为选战标的。但正是因为基层选举回归了地方性议题,让民进党习惯操作的“抗中保台牌”与“国家认同牌”失灵。即使是民进党支持者,也在长期的“抗中保台”口号下疲态尽显,中间选民更是心生厌倦。特别是蔡英文一意推出“仇恨值最高的候选人”陈时中竞争台北市长,“世界怎么跟得上台湾”的防疫,在台湾沦为确诊和死亡数的“新

12、冠双高”地区后,民怨累积形成“讨厌民进党”的海啸。二、“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治局势的“变”与“不变”选举加速岛内政党力量盘整,但以民进党与国民党为两大阵营开展的“竞势”、柯文哲与第三势力进行“分势”的格局没有改变。(一)选举强化国、民两党基层执政版图,但台湾地区“民进党为主、国民党为辅”的政治格局没有因“九合一”选举结果而发生重大变化一是民进党惨败与国民党大胜巩固了台湾基层政治版图,不仅延续了 2018年“国民党为大、民进党为小”的县市执政版图,而且进一步扩大了这一态势。民进党基层执政版图大举退缩,仅困守北港溪以南的南台湾一隅,严重冲击民进党基层政治基础。二是“九合一”胜选巩固了国民党台湾政坛

13、第二大党地位,不仅遏制了民进党的上升气势,而且有助于国民党恢复元气、提振士气及其影响力,也维系了支持者对国民党的基本信任。三是选举结果对台湾政党格局影响不小。代表白色力量的高虹安在新竹市胜选,提振了柯文哲与民众党士气,特别是选举过程中新竹市与台北市的“三方争霸”,冲击着台湾固有的国、民两党政治格局,给不满和讨厌蓝、绿者以新的希望和选择。四是国民党赢得“九合一”选举并未就此改变民进党“一党独大”的政党政治格局。换言之,选举及其结果没有改变台湾“两党政治”为主的“多党政治”格局。日本学者小笠原欣幸认为台湾政党政治已进入“民进党相对优势时代”。这一格局并没有因 2022 年“九合一”选举有所改变。5

14、3严安林:“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局发展走向社论:踊跃投票,对蔡当局总检讨 ,中国时报(台北)2022 年 11 月 26 日,A2 版。小笠原欣幸参加 2022 年10 月8 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日本东京大学两岸关系小组联合举办的第 13 届“中日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发言中提出。(二)选举结果预示着民进党内部各方势力进入权力分化组合新阶段,但蔡英文依然是民进党内最大的权力拥有者一是蔡英文作为民进党内最高权力者的地位因败选而受到挑战和冲击。正是因为民进党“雪崩式溃败”,蔡英文请辞党主席,承认“选举成绩不如预期”。但正如台湾评论者所指出的,由于蔡英文是掌控全台政经资源的地区领导人,其借由执政

15、权全盘掌控行政、军队、特务、“司法”、媒体等所有可用资源,当局还招募、培养网军,作为攻击在野党的强兵悍将。同时,民进党也借由行政资源的“权威式配给”,“吸引台湾的人才群往绿营靠拢,这就造成朝野政党之间的实力差异越来越大,如今各阶层、组织与单位干部皆逐渐转向支持绿营,而且,越年轻越支持民进党,这不仅改变了台湾的民众意识,也造成绿营的基本盘越来越大”。由于蔡英文强势主导与“没收”党内的初选与提名,民进党各县市参选人几乎都由其一手“钦定”。她执意在桃园和台北推出林智坚和陈时中,却因为“论文门”和防疫争议,不仅导致本选区失利,更拖垮了整个民进党的选情,从而被普遍认为应该为败选负“最大责任”。二是民进党

16、内部派系出现盘整。因为选举惨败,蔡英文面临党内派系挑战,特别是赖清德的冲击,权力结构出现“蔡降、赖升”现象。2022 年 10 月 12 日李远哲对民进党“腐败加速”的公开批评,实质上是对蔡英文的批评,直接影响了基本盘对民进党的支持,在选情较冷情况下,民进党“顾好基本盘”的策略因此失效。同时,李远哲对赖清德的期待也成为民进党内部权力结构在选后分化的催化剂。作为目前民进党内最强“接班人”的赖清德,在选举中曾公开说“台北是疫情的开始”,暗助桃园郑宝清参选,并在彰化县同台场合,面对蔡英文的全程念稿,公开讲出“至少我不会用读稿机”,这些举动都可看出“蔡赖心结”再度台面化。由于此次在辅选中遭到排挤,赖清

17、德反而躲过败选检讨,被选为党主席。在民进党内部矛盾斗争再度突显情势下,赖清德处于优势地位,代表民进党出马竞选 2024 年地区领导人的可能性上升。“因势利导之下,赖清德如今已成了 2024 年绿营竞选的最强希望”。三是党主席之争与行政管理机构改组成为民进党内部新一波权力斗争与分配的焦点。赖清德在 2022 年 12 月 8 日宣布参选党主席,并在 2023 年初正式当63台湾研究集刊2023 年第 1 期郑媁、蔡晋宇等:蓝光复北桃基 ,联合报(新北)2022 年 11 月 27 日,A1 版。萧徐行:“九合一”选举是对蔡英文的信任投票 ,观察(台北)总第 108 期,2022 年 8月,第 8

18、9 页。社论:蛮傲必败,苏贞昌下台 ,中国时报(台北)2022 年 11 月 27 日,A2 版。时评:赖清德出手时机 ,中国时报(台北)2022 年 12 月 2 日,A10 版。选就任。本来党主席不是赖清德在意的职位,他的目标是代表民进党参选 2024年“大选”。但鉴于 2019 年赖清德在与蔡英文党内初选竞争中落败的教训,其深感党主席职位的重要性,担忧历史重演。赖清德出任党主席也有负面影响,掌握了党机器固然有利于代表民进党出线竞争 2024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但也面临党务烦琐、民意代表补选如果失利要负责等的不利影响。无论如何,党主席职位“应该成为赖清德的筹码,在党内广结善缘,扩大派系

19、合作”。所以,台湾媒体形容:“一场党主席之争,表面上已成为赖清德与郑文灿之间竞合关系的新篇章,但背后更是蔡赖关系未来如何互动的风向球。”民进党的败选,凸显了苏贞昌所领导的行政团队的政策不为民众所认同,欲振乏力,日暮西斜,改组势属必然。因为无论是疫情防控、社会治安、民众就业、文物保护、两岸和平,还是治理绩效、治理能力、道德官箴等各方面,其表现都远远不及格。既有的“蔡(蔡英文)苏(苏贞昌)体制”受到冲击。2023 年 1 月 25 日,蔡英文正式改组行政主管机构,提名陈建仁主持行政机构,郑文灿为副职,以此彰显行政权仍然在“英系”手中,以建构民进党内新一轮权力平衡。四是蔡英文仍然是民进党内部最大“资

20、源分配者”,但未来逐渐进入“后蔡英文时期”是必然的走向。目前民进党内各方势力仍然有“巩固蔡英文领导核心”的基本共识,她依然是台湾行政资源最大的分配者,即使是赖清德的参选也依然需要得到蔡英文为首的行政当局的政策加持。因此,“蔡英文意志”仍在影响民进党的权力布局。台湾媒体分析的原因,主要是基于蔡英文支持度“仍有五成左右之谱”,与民进党党内对 2024 年“大选”“并未全然悲观”这两大理由。“各派系仍视蔡英文为接下来两年的党内实质领袖,选后检讨多不及于蔡英文。”但显然,随着赖清德权力地位上升与出马竞逐 2024 年“大选”,民进党内部势力必然向赖清德靠拢,进入“后蔡英文时期”。蔡英文虽期待通过行政主

21、管机构改组及党主席补选“抢救民进党形象”,但从迄今为止民进党对于败选检讨态度可见,其所作所为,很可能类似于 2018 年败选后那样,组成另一个“败选当局”,继续汲取剩余的资源和养分,耗尽民脂民膏,熬到最后才下台一鞠躬。民进党“剩下的,就是各方等着权力再分配的可怕沉默。过去,民进党派系内斗本不可怕,那还是一股促使党进化的力量。但自从蔡英文 2008 年出任民进党主73严安林:“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局发展走向曾蕙蘋:民进党二度重伤,冲击“府院党”布局 ,中国时报(台北)2022 年12 月3 日,A3 版。蔡缙宇:郑仍未出局,赖阵营态度成关键 ,联合报(新北)2022 年 12 月 4 日,A3

22、版。蔡缙宇:谁敢挑战蔡英文?检讨只剩下一张嘴 ,联合报(新北)2022 年 11 月 27 日,A4 版。丘采薇:内阁改组幅度,绿派系摊牌点 ,联合报(新北)2022 年 12 月 5 日,A4 版。席后,历经 14 年的 驯化,民进党的 在野狼性 几已变成宫廷奴性,一切事情都是蔡英文说了算导致民进党政治 DNA 彻底改变,价值观被颠覆,党内民主被阉割”。对此,或许 2024 年台湾民众会再度通过选票来教训这样的“绿色骄傲”。(三)“九合一”胜选后国民党士气大振,以朱立伦为主席的国民党中央领导地位有所巩固,但内部权力布局也因面向 2024 年“二合一”选举而进入新的阶段一是朱立伦是“九合一”胜

23、选的最大受益者。对比朱立伦就任党魁时所提出的现有 14 席加 2 席,及“六都过半”的竞选目标,他应该算是出色完成了设定目标。特别是国民党拿回他曾经执政的桃园市,侯友宜又在新北市大胜林佳龙,都让朱立伦的党主席之位更稳,其政治社会影响与对国民党的领导也将“水涨船高”。这不仅激发了国民党及其支持者一直低迷的士气,也使朱立伦代表国民党出战 2024 年“大选”的机会有所提高。当然,朱立伦主导的“九合一”选举提名及辅选不无争议,以协调代替初选的提名方式,被批评为“没收党内初选”,造成桃园、苗栗、澎湖提名争议不断,最后甚至输掉了苗栗与澎湖。只是由于民进党桃园市候选人的“论文门”杀伤力更大,苗栗和金门主要

24、靠基层派系运作才没有让民进党因为蓝营分裂而获利。二是国民党胜选最大原因在候选人表现及其基层经营绩效,至于支持者不满民进党执政而踊跃投票支持、国民党中央及其头面人物辅选,当然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主要原因。如果国民党因此而自满,既不能对民进党的施政给予有效监督,扮演好称职的在野党角色,又不能提出切合多数民众需要的政策主张,持续争取支持者尤其是中间选民与青年选民的支持,那么,下一次选举就会显真章。三是国民党的“吴敦义难题”能否有解。2018 年“九合一”国民党的胜选,让有志于 2020 年“大选”者众,时任党主席吴敦义尽管民调支持度不高,但因领导国民党取得“九合一”胜选而有角逐地区领导人的想法

25、,国民党内因此陷入群龙并起、内部厮杀的困境,后称之为“吴敦义难题”。四年后的今天,国民党基层公职人员选举再次大胜,无论是政治人物还是支持者都有信心“下架民进党”。国民党赢得 2024 年“大选”可能性上升的态势,既让社会的期待值提高,也让有志参与竞争者增加。这样,国民党如何扩大胜果,避免再度出现 2018 年“九合一”选举大胜、2020 年“大选”落败情形?如何在民意代表和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提名中防止分裂,避免出现“先赢后输”“赢小输大”,都在考验朱立伦与国83台湾研究集刊2023 年第 1 期社论:要求清君侧,也该想想“君”的问题 ,联合报(新北)2022 年 12 月 3 日,A2 版。

26、民党的政治智慧。从朱立伦胜选后提出的 2024 年“推举最优人选”谈话看,其亲自参选 2024 年“大选”概率虽不是很高,但也没有完全排除,尽管媒体与评论者都认为“抬轿者”的角色可能更有利于朱立伦成为蓝营共主。不少人担忧“2022 选举结束日,便是侯(侯友宜)朱(朱立伦)初选较劲时”。侯友宜有在新北市施政绩效与民间人望,朱立伦则拥有选举新胜及基层组织、掌握党机器及初选机制。国民党是否会因为“九合一”胜选态势而日益显现 2024 年“大选”“卡位战”,各方势力权力互动的微妙变化值得关注。(四)“九合一”选举结果显示柯文哲与台湾民众党的发展有一定空间,但空间不是很大一是选举结果显示,柯文哲八年前“

27、白色旋风”已经“消风”。黄珊珊落选台北市长显示“柯文哲牌”的失灵。如同媒体所言,“寻求政治生涯的高升以及促进民众党成长壮大,都是合宜的心念,无可厚非”。然而,民众党在这次“九合一”选举中一共只获得 1 席市长、14 席县市议员、9 席乡镇市民代表、1 席村长和1 席里长,“显示政治版图仍然十分狭小”。柯文哲及其民众党单打独斗并不足以成事,只有与国民党及其他在野势力同心协力,才有可能“下架民进党”。二是柯文哲与民众党大力“抬轿”的高虹安当选新竹市长,是民众党失去台北市后取得的最重要的一个“滩头堡”。林保淳在 2022 年 12 月 1 日中国时报(A10 版)发表文章,指出柯文哲对此“颇具信心”

28、,民众党“以此为基础,奋力而进,当可以确立台湾三党鼎足而立的政党政治”。就此而言,高虹安当选对柯文哲和民众党的意义非凡。新竹市将是柯文哲与民众党力图在台湾政坛保持一定影响力的人才养成所与前进基地。三是柯文哲主导成立并领导的民众党应该难以成为第三势力代表,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 2024 年“大选”。民众党成立后曾经在台湾政治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柯文哲任台北市长都难以让民众党不断发展的局面看,其发展前景有限。三、“九合一”选举结果对 2024 年“大选”的影响(一)2022 年“九合一”选举是 2024 年“大选”的“前哨战”从选举时程看,“九合一”选举正好处于台湾地区两次“大选”中间,无论是选

29、举过程还是结果,都与“大选”存在一定的关联度。特别是“六都”市长与 1693严安林:“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局发展走向社论:2024 下架民进党,柯文哲须顾全大局 ,中国时报(台北)2022 年 11 月 30 日,A2 版。席县市长选举,一向被视为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前哨战”。2014 年“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胜,直接导致蔡英文与民进党在 2016 年上台,呈现“骨牌效应”;而 2018 年“九合一”选举国民党胜选后,却是 2020 年蔡英文与民进党以高票获得连任,呈现“钟摆效应”。2018 年 11 月 24 日,蔡英文也是因为同样理由 民进党败选,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因此,民进党虽输了

30、2022 年基层公职人员选举,并不等于 2024 年“大选”就没有希望。特别是在这次“九合一”选举中,蓝营的小党几乎无所斩获,而亲绿小党却保有一定基层实力。在蓝绿对决的气氛下,双方候选人是否能最大程度激发本阵营支持者踊跃投票,并争取中间选票,应该是选举胜负的关键。(二)2024 年选战实际上从“九合一”选举就已经开打无论是国民党、民进党还是白色力量,提名与布局“九合一”选举,就是布局2024 年“大选”的开始。如民众党就希望通过“九合一”选举广泛提名,达至遍地开花,为 2024 年“大选”做铺垫。当然,结果事与愿违。联合报 2022 年 12月 4 日(A4 版)刊出林缙明文章,分析柯文哲竞选

31、地区领导人的三大隐忧,其中“地方经营无法深耕”,成为其参选 2024 年“大选”的“最大阻力”。再如,民进党在新竹市长选举中,几乎是倾全党之力打击高虹安,不仅是因为柯建铭的原因进行新竹市“政权保卫战”,巩固基本选区,而且是想要挫败支持高虹安的两个“老板”柯文哲与郭台铭在 2024 年“大选”的合作可能,特别是挫败柯文哲的锐气,要让柯文哲在台北市与新竹市被“双杀”,失去力拼 2024 年“大选”的底气。而高虹安当选新竹市长,可能也让柯文哲参选 2024 年“大选”几成定局。此外,高虹安背后更有鸿海创办人郭台铭的加持。因此,无论是“柯郭配”还是未来“蓝白合作”,柯文哲无疑都不会缺席 2024 年“

32、大选”,成为其中的重要影响力量与变数。对于国民党而言,如果输了“九合一”选举,2024 年“大选”无疑就没有任何希望。(三)“九合一”惨败并不等于民进党在 2024 年一定下台民进党 2022 年基层公职人员选举失败,虽然确实增加了 2024 年丢失执政权的概率,但未必一定下台。一是蔡英文走向“跛脚”,对于民进党掌控能力下降,赖清德出线可能性明显提高。败选直接冲击蔡英文 2024 年后“接班人”权力布局,除了党内各派系及要角为了抢占“后蔡英文时期”最有利战略位置而发生激烈的权力碰撞外,最具实力的赖清德不会继续低调沉潜,一定会争取与蔡英文分享权力,并壮大自身系统人马。蔡英文一直扶植的陈建仁与郑文

33、灿,也可能由于蔡英文自身面临“跛脚”而无力持续与赖清德对立较劲,转而采取基本合作的态度。这样,赖清德代表民进党征战 2024 年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可能性最04台湾研究集刊2023 年第 1 期大。二是在“九合一”惨败与国民党“大敌当前”下,不排除民进党会团结起来,尽管内部一定会经历相当剧烈的斗争与搏杀。比如,两年前赖清德虽与蔡英文竞争候选人,但最终还是搭档竞争,以保住民进党执政为第一优先目标。目前民进党内部主要矛盾是蔡英文与赖清德之争,但充其量也是民进党内部的“英系”和“新潮流系”的矛盾,是“民进党内部矛盾”。因此,不宜过分夸大其中的矛盾与斗争,他们之间存在联合、合作或暂时合作、不得不合作的可能

34、性。三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事关全局,中美战略关系与两岸关系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美国对于台湾政局的介入和干预不会减弱,只会增强。(四)国民党赢得“九合一”选举与 2024 年是否能够实现政党轮替没有必然关联一是胜选提升了国民党争取 2024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胜选的信心,却也可能因党内初选而增加整合困难。选举中候选人因素很重要,朱立伦称:“国民党一定会提对的人、无私无我,为台湾人民来奉献,2024 才有机会胜选。”他提出国民党将秉持几项重要原则,“走对的路”“提对的人”“要无私无我团结胜选”,过去做得不太好,现在要做得更好、更团结、更无私无我,让大家都能成功,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说法确

35、实非常重要,但早在 2022 年“九合一”选举之前,日本学者如小笠原等就评估认为,“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很可能大胜,民进党很可能大败。但国民党是如何赢的?原因是啥?自己未必清醒。二是“九合一”选举投票支持国民党,是否预示着台湾多数民众就支持国民党“东山再起”?“从选票结构上看,是民进党流失比率远大于国民党的成长。这些流失选民下次选举会如何决定,端看两党表现,才知道 2024大选,会重演 2020 年的钟摆,(还是)2008 年的骨牌”。比如,民进党就认为民众有意识切割基层选举与“大选”,“两者投票意向呈现分裂趋势”。据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蔡英文当局的满意度比过去的执政当局高,政党支持率上也是民进

36、党高于国民党;国民党的政策优势不明显,中美战略对立的国际政治格局不利于国14严安林:“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局发展走向郑媁、蔡晋宇等:蓝光复北桃基 ,联合报(新北)2022 年 11 月 27 日,A1 版。洪荣志等:朱立伦喊话,4 年后赢回嘉南高屏 ,中国时报(台北)2022 年 11 月 30 日,A3 版。盛治仁:从县市长选举看 2024 ,联合报(新北)2022 年 12 月 2 日,A11 版。郑媁、丘采薇等:绿稳阵脚,苏接受慰留续任阁揆 ,联合报(新北)2022 年 11 月 27日,A4 版。民党。可以说,“影响 2024 年最重要的因素有二:候选人和两岸政策”。民进党的“抗中保台

37、牌”在“九合一”选举中作用不大,不等于在“大选”中一定没有作用。三是以国民党为主的非民进党阵营的团结整合问题。即便赖清德与蔡英文及“正国会”等不同派系之间已然开展尖锐的斗争,即使赖清德目前还不能保证一定出线,但民进党的 2024 年赛局相较蓝营或非民进党阵营来说仍来得单纯一些,仍可以逸待劳。毕竟,不仅国民党内部多方力量,如被点名的侯友宜、朱立伦、赵少康和韩国瑜等,对于 2024 年“大选”跃跃欲试,而且在非民进党阵营中,有早在 4 年前就表态参选的郭台铭,还有已表态参选的柯文哲。如此多人马,要整合出一组候选人和民进党力拼,仍有相当难度。当然,如果是国民党一组人马,白色力量是另一组候选人,那么能

38、够挑战成功民进党的概率一定更小。“九合一”胜选后,朱立伦提出:“这不单单是国民党的胜利,最重要的是台湾人民、台湾民主,也是所有非绿阵营胜利。”“这一次的胜选让他看到国民党走中道的路已露出曙光。”从这个谈话看,显然朱立伦对于非民进党阵营团结一致以赢得 2024 年胜选是有所认识的,但正是因为国民党的大胜,蓝白合作空间显然已被挤压。民进党最怕 2024 年郭台铭、柯文哲与国民党合作,这个合作能否落实有待检验。从三党的竞合关系看,民进党与以国民党为首、民众党参与的非民进党阵营,将是未来两年中台湾政局主要对立集团。对于国民党而言,仍需努力实现蓝白结合,赢得既讨厌民进党又讨厌国民党的青年选民的支持,满足

39、台湾民众和平发展的强烈诉求,“蓝白配”的政治组合,将是可能与必要的选择。因为“绿营此次的大挫败并不能解读为蓝营的大胜利,而是民意对民进党执政的厌恶!”“反绿”才是最大公约数。国民党需要整合更多的“反绿”势力,甚至不排除扬弃国民党单一提名的选项。否则,难保不会再次上演 4 年前赢了基层选举却输了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烂戏码。应该说,这样的评论是一针见血的。白色力量对于国民党参与 2024 年地区领导人选举而言,可能“成事不足”,但肯定“败事有余”。总之,民进党是否因为“九合一”败选和争取 2024 年胜选,走向一个“团结的民进党”?国民党是否依然是一个“分裂的国民党”?非民进党势力是否会整24台湾研究

40、集刊2023 年第 1 期盛治仁:从县市长选举看 2024 ,联合报(新北)2022 年 12 月 2 日,A11 版。潘才铉、张曼蘋:光复北市,蒋万安:民主战胜黑箱 ,联合报(新北)2022 年 11 月 27日,A3 版。黄世安:集结反绿,国民党的功课 ,中国时报(台北)2022 年 12 月 28 日,A12 版。合以及如何整合?这些都将决定 2024 年“大选”结果与台湾政局的未来新态势。(责任编辑:王贞威)Taiwan s Political Development after the“NineinOne”ElectionYan AnlinAbstract:The“nineinone

41、”election for Taiwan s local public officials,held on November26,2022,not only demonstrated the grassrootslevel operation of various political forces from allparties but also affects the rise and fall of Taiwan s grassroots political forces at the city and countylevel in the next four years It would

42、 also influence the“twoinone”election for Taiwan s regionalleaders and“legislators”in 2024 Hence,many media outlets called it a“vote of confidence”forthe DPP,or a“preliminary battle”for the 2024“twoinone”elections The defeat of the DPPand the victory of the KMT woul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43、 Taiwan political situation:They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ruling DPP and the opposition forces mainly led bythe KMT but also shape the internal shuffling within each party The loss of the DPP in the“nineinone”election may suggest the hurdles for them to win the 2024“two in one

44、”electionAlthough the two elections are somewhat related,it is impossible to predict the results of the“twoinone”election based solely 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nineinone”election,as they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Keywords:“nineinone”election,Taiwan political situation,party politics,“twoinone”election34严安林:“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局发展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