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梁平县八角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32944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平县八角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梁平县八角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梁平县八角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梁平县八角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梁平县八角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梁平县八角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划梁平县农牧局目 录第1章 绪论31.1 规划背景31.2 规划区概况31.3 规划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31.4 规划指导思想51.5 规划依据51.6 规划原则61.7 规划期限61.8 规划定位61.9 规划目标61.10 规划的主要内容7第2章 八角村农业科技示范区发展规划72.1 发展思路与目标72.2 发展规划72.3 运作模式8第3章 八角村优质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规划93.1 规划思路与目标93.2 发展规划93.3 技术路线93.4 配套工程103.5运作模式103.6 规划实施113.7比较效益分析133.8 风险保障措施13第4章 八角村绿色

2、水禽业发展规划154.1 发展目标与思路154.2 发展规划164.3 建设模式164.4 效益评估174.5 实施对策18第5章 八角村生态养猪业发展规划195.1 发展思路与目标195.2 发展规划195.3 效益分析195.4 运行模式205.5 污染治理205.6 发展对策20第6章 八角村无公害蔬菜产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206.1 规划目标206.2 发展思路216.3 规划方案216.4 发展模式23第7章 八角村庭院循环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37.1 规划目标与思路237.2 规划原则237.3 建设模式247.4 实施对策与保障措施24第8章 八角村劳务输出产业发展规划278.1

3、 规划目标与思路278.2 发展模式278.3 发展对策28第9章 八角村农业基础设施319.1 农村道路规划319.2 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329.3 农村水利发展规划33第10章 服务体系发展规划3410.1 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规划3410.2 “三农”培训规划3610.3 专业合作社建设规划3910.4 基层组织建设规划40第11章 对策措施与保障机制4111.1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保护制度,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4111.2 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能力,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4211.3 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业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4211.4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

4、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4211.5 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扩张能力4311.6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4411.7 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能力建设4411.8 加强农业支持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45第12章 规划结论与建议4512.1 规划结论4512.2 建议46附表:49第1章 绪论1.1 规划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历史性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是保持

5、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持久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梁平县梁山镇八角村地处梁平县的城郊结合部,该地地理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条件齐全,群众文化素质较高,人均收入水平较好总之,在各方面都处于梁平县的领先地位。在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指导下,八角村凭借各方面的优越性,已被纳入为新农村建设的市级示范村。本规划本着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八角村本身的特殊性,着重对八角村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规划。1.2 规划区概况八角村紧靠梁平县城北部,属城郊结合地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4-18,常年日照时数13

6、36.4小时,年无霜期250-300天,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该地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农民的人均收入较高,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928元,村集体资产累计达90余万元,是县级小康村。1.3 规划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1.3.1土地利用现状八角村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土地构成为农林用地、水域、村庄建设用地、荒地等,2005年初实有耕地(水田和旱地)面积2032亩,人均耕地0.96亩,其中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面积为1465亩,茶园为363亩;水域面积为160亩。1.3.2人口现状八角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其中1、2、5、6、7组的居民居住较集中,3、4组的居住较为分散。据统计,20

7、06年八角村共有648户,总人口为2128人,其中老年人620人,中年1078人,儿童430人。就人口的文化程度而言,全村具备大专文化的有13人,中等专业文化的有8人,高中文化的有186人,初中文化的有1301人,小学文化的有375人,具备识字的村民有245人。劳动力资源的总数有1443人,其中在劳动年龄内的有1395人。实际从业人员数为1408人,男性占676人,女性占732人;按从事的行业分,农业:694人,建筑业:125人,住宿和餐饮业:62人,其他行业:527人。此外,外出合同工或临时工:78人,市外从业人员:302人。1.3.3道路现状八角村村、组、入户的道路建设基本完善,村组道路总

8、长13.85km,村级主公路硬化率达94%。硬化水泥路面5.05km,其中5m宽的水泥路面长950m,4m宽的水泥路面长3.6km,2m宽的水泥路面0.5km;2-4m宽的未硬化道路8.8km;院落入户路绝大部分为土路、极少部分为三合土路或水泥路;组级未硬化路面共12.1km。1.3.4农业主要能源及物耗现状据统计,2005年全村用电量40万千瓦时;农村化肥施用总量350吨,其中氮肥75吨,磷肥45吨,钾肥45吨,复合肥185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总量1.5吨,地膜覆盖面积150亩;农药使用量共计4.2吨。1.3.5其他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八角村水利设施条件较好,提灌站1座,农田的沟渠全部开通,每1

9、00米1条沟,总长950米,能排能灌。自来水主管道有4.5km。全村95%以上的农户安装了加密电视线路,70%的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话。村内目前尚无天然气管道,村民大多采用煤柴和石油液化气为燃料。村内有汽车、拖拉机、铁牛等农用机械,其中汽车2辆,拖拉机2辆。1.3.6产业现状1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现状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展示区,现有面积1000亩,分布在3、4组,基地主要包括配方施肥示范、耕作模式示范、病虫害防治示范、高产示范、茶叶和无公害蔬菜示范等。2水稻制种和生产现状八角村现有水稻制种面积500亩,主要集中分布在3、4、5组,亩产221公斤,亩收入1968元。全村现有粮食生产面积1

10、465亩,遍及各社,亩单产494公斤,总产量723吨,按1400元/吨计算,总产值101万元。3优质水禽产业现状八角村现有水域面积160亩,主要集中分布在3、5组;稻鸭共育模式500亩,主要集中在1、2组。2006年水禽孵化量200万只 ,出产商品鸭5万只。水禽饲养户平增收1100元以上,人平增收350元。另外,在八角村有一个合作社梁平县大舜水禽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原名梁平县水禽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3年2月,该社有六个水禽孵化场,八个水禽养殖基地乡镇,还有一个水禽育种中心养殖场,该社已有社员286户,其中有42户水禽屠宰加工企业(含个体),6户水禽运销户, 180户年出栏水禽1-2万只的专

11、业养殖户,18户年出栏水禽3-5万只的专业养殖户,该社年出孵雏禽600余万只,年出栏水禽500余万只,实现利润达1440余万元。4生猪养殖现状八角村现有一个养殖场恒瑞养殖公司养殖场,年生猪饲养量2000头,出栏1000头;其他部分生猪为农户散养。2006年,全村生猪出栏达3650头,按800元/头计算,年产值292万元。5水产养殖现状全村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60亩,集中分布在3、5组,单产1000斤/亩,总产为80吨。6劳务产业现状全村现有非农产业劳动力600人,遍及各社,年总收入600万元。7其他八角村现有家禽产品加工家庭工厂6家,年加工能力36万只,年产值648万元;肉牛屠宰场2家,年加工能

12、力700头,年产值245万元;白酒生产厂家2家,年产量200吨,年产值72万元;糖类产品加工厂2家,年产值100万元;农家乐1家,休闲垂钓场所1处,年产值20万元。1.4 规划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龙头加工企业,着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努力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

13、力,最终达到“两增”、“六化”、“一提高”的目的。“两增”即粮增产、钱增收;“六化”即耕地田园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一提高”即提高项目区粮食(包括油料)综合生产能力。1.5 规划依据1、十六大会议精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2、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4、重庆市村级规划编制导则;5、重庆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文件;6、重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7、梁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8、梁平县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9、梁山镇总

14、体规划;10、梁山镇八角村20032005年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统计资料。1.6 规划原则科学性原则。本规划体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应充分体现我国的农业政策要求,体现了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符合八角村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开放性原则。本规划把八角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放于我国市场经济、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虑,构建了开放的产业发展体系,吸收了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思想,能全面的促进八角村农业的产业发展,充分体现了规划的开放性。可行性原则。本规划制定的八角村未来发展的蓝图,是能够实际指导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规划,具有较强的建设指导作用和实际可操作性。1.7

15、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3年,即20062008年。1.8 规划定位本规划的总体定位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展示区,全村发展科技型、生态型、循环型农业。1.9 规划目标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明显的增强。本规划的核心目标是继续提高现有产业质量,重点发展现代高效示范农业、水稻制种业,以县城为依托,稳步发展经济林木业、农

16、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以优质粮油基地和水禽水产项目为支柱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创收的最终目的。本规划的具体目标是到2008年,全村水稻制种面积达到500亩,生猪出栏达到0.5万头,水禽孵化量达到1000万只,稻鸭共育达到500亩,农业机收水平达到70%以上,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亩。农民人均的纯收入年增加12,2008年底农民人均收入将达到5600元。1.10 规划的主要内容八角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规划内容包括高科技示范区、优质水稻制种产业、绿色水禽业、生猪产业、庭院循环生态经济、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以及劳务输出产业等七大项目,总投资2272.2万元。第2章 八角村农

17、业科技示范区发展规划2.1 发展思路与目标规划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760亩,以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为载体,在基地内建水稻和玉米新品种展示区、新技术示范区,同时建设优质茶叶、四季水果、水禽繁育、花卉苗木四个高效农业示范点。按照“科技密集,示范推广”的思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将基地打造成为重庆市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2.2 发展规划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遍布全村,集中分布在4、5组,并辐射扩展到邻村,紧邻水禽养殖基地。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不断优化农业结构,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基地占地1760亩(66.7

18、hm2),包括新品种示范基地100亩(6.7hm2)、新技术示范基地300亩(20hm2)、测土配方施肥基地1000亩(66.7hm2)、高产优质水稻示范基地1000亩(66.7hm2)、茶叶生产示范基地360亩(24hm2)。2.2.1新品种示范基地新品种示范基地占地100亩,基地的新品种展示达到97个,主要用于新品种的适生试验和种植试验。种植优良的新品种可以获得较常规品种高得多的利益,作物的品种培育推陈出新很快,因此需要不断更新,推广种植优良品种,但是,风险与效益并存,种植新品种也存在一定风险。利用新品种示范基地首先小范围的试种,可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保证大部分农户免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9、2.2.2水稻新技术示范基地水稻生产新技术示范占地计划为300亩,其中2006年达到100亩,2007年发展200亩,至2008年共发展300亩。水稻生产新技术主要包括保护性耕作、水稻机插秧、水稻增窝增苗三大技术,同新品种示范基地的作用一样,水稻新技术示范基地是新技术的适应性试验基地。利用基地大幅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同样也可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2.2.3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基地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基地占地1000亩,培育科技示范户30个,水稻良种推广覆盖面达98%。实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在总结历年优质水稻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区气候、土壤和水稻生育特点等因素,制定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20、,通过广播、电视、传单等途径,在项目区公布水稻禁用的农药名录,加强农民生产绿色农产品的意识,使无公害生产技术深入人心。主要推广技术为如下:在栽培技术上,推广普及水稻直播、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保优配套的栽培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上,推广使用Bt乳剂生物农药和杀虫双、吡虫啉等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且配置机动喷雾器、频振式杀虫灯等设施,建立植保专业队员,掌握化学农药使用时期、使用次数、使用量。2.2.4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占地360亩,在保质保量的生产基础上,开展观茶、采茶、制茶、品茶等配套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茶文化活动,为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2.2.5测土配方施肥基地测土配

21、方施肥基地占地1000亩,遍及整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实行“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模式。测土配方施肥就是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的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营养元素就补充什么营养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针对实际情况,满足作物的需要,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耕地产出率,减少施肥量,减轻非点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动力、节支增收的目的。2.3 运作模式八角村主要的运作模式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公司基地+农户”、“营销大户+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第3章 八角村优质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规划3.1 规划思路与目标杂交水稻制种

22、是一个高风险、高效益,有市场、有前景,生产要求又相对特殊的好产业。八角村优质水稻制种基地要充分利用好多年的种植经验以及优越自然资源,培育壮大制种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户种植水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建设好重庆市优质水稻制种基地奠定良好的基础。优质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思路是“改良品质,提高产量,增加综合效益”。结合八角村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效益高的水稻作物优势,依托重庆市国家级原种场和重庆市种子公司的现有条件,改善良种繁育基地的田间设施,增加种子贮藏加工的能力,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进行水稻良种生产,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与运行模式,实现农业良种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发

23、展。3.2 发展规划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成片,扩大规模,先易后难,全面推进的原则,八角村优质水稻制种基地重点规划在3、4、5组。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在3年内总体目标达到500亩的制种规模,其中2006年达到200亩;2007年达到300亩,2008年达到500亩,实现年产种子10万公斤的生产水平。3.3 技术路线3.3.1技术来源及技术水平1.品种来源及品种:采用重庆市种子公司育成的Q优系列(Q优1、2、5、6、7号)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以及代生产K优、金优、D优、岗优等品种。2.种子繁育技术:安排好父本和母本播种差期和抽穗期,父本采用地膜覆盖湿润育秧,稀播匀播,根据各品种特性,掌握好父本和母本的

24、行比,采用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栽足基本苗,采用N、P、K高效配方施肥,防治病虫,掌握好割叶、喷施“九二O”的标准和剂量,严格去杂去劣,人工授粉,适时收获。烘 干纯度98%种子制种田纯度99%3.3.2主要工艺流程与技术参数原种一代水份13%重力选获选率98%获选率98%风 筛 选喂 料100%包衣率=100% 包 衣计 量成膜烘干计 量合格率100%种子成品3.4 配套工程3.4.1沃土工程和冬闲田开发 通过连续3年增施泥炭等有机肥、平衡配方施肥,推广农业科技,冬季增种绿肥及蔬菜作物,达到改造土地生产力条件、肥沃田地、有效利用冬闲田的目的。3.4.2田间道路 利用对现有的机耕道路进行整修、硬化,

25、建宽3-4m、厚18 cm的水泥碎石砼化路面。3.4.3维修、改建渠道 新建渠道为条石结构,上底宽为0.6m,下底宽为0.6m,条石侧墙一边厚度为0.6m,另一边厚度为0.3m,底板厚度为0.15m,深度为0.6m,用水泥沙浆砌筑,并沟缝。每米需条石0.675 m3,每m3条石修支渠1.48m。整修渠道每米需条石0.405 m3,每m3条石修支渠2.47m。3.4.4田间灌溉站电力设施 根据需要进行电力增容和安装变压器,增加三相动力电线。平均每泵站安装1.2km16型电线,每50m一根电杆。3.4.5提水电力灌溉站 根据制种基地需要,在项目基地河边建提灌站,每座泵房长5m,宽4m,建筑面积20

26、 m2。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外墙面砖,安装防盗门,并砌10m高河坎。每站扬程18m,需配150铸铁管500m,水泵1台,电机1部。3.4.6山平塘维修 对水利设施保持长期维修,达到能够保水稳水,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目的。3.4.7种子晒坝 集中建设种子晒坝0.15万平方米,以便保证所收获的种子能及时晒干存库,并对破损晒坝能及时修理。于2006年完成晒坝的土地平整工作,要求晒坝建设为厚度为15cm的水泥沙浆地面。3.5运作模式根据八角村水稻制种的实际情况,优质水稻制种基地的运作模式可采取“公司+制种协会+制种大户、农户” 、“公司+基地+农户”。这样能够保证制种的农户有较稳定的收入,同时也能保证

27、优质水稻制种产业稳步发展。3.6 规划实施3.6.1建立健全五大体系1.建设基础设施支撑体系1)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改建种子晒坝,实施沃土工程及冬闲田利用,改造中低产田,改建水渠,维修库塘堰,改建提灌站及配套电力设施,购买农业机械、植保机械,利用现有机耕道路进行整修、硬化,改造田间道路。2)完善龙头企业设备设施。建设普通种子周转库、种子加工车间、种子检验和管理用房、晒场等。建设配电房、室外道路、室外管道、室外电气工程、绿化、围墙等。3)种子检验仪器设备购置。购置必要的种子检验设备和检验车辆,主要包括超纯水仪、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PCR分析仪、凝像成胶系统、人工发芽箱、真空数粒仪等设备。2.

28、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制种技术服务站1个,完善硬件设施,配备办公室、会议室、及办公设备,农业信息站的设备设施等;加强技术培训,充实农村科技队伍,提高业务水平;健全村组农业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范围;健全镇村农技设备设施,充分发挥其连接广大农户作用。加强制种技术指导,产中派技术员进行田间具体指导,每1000亩设一名管理片长、每200亩设一名技术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制种基地土壤,通过连续35年增施泥炭等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农田培肥、改造地力,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冬季增种绿肥及蔬菜作物,达到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3.打造营销管理体系引进制种龙头企业,指导、扶持村级制种协会,发展制种大户,通

29、过制种产业发展,实现龙头企业、制种协会及基地、制种农户良性互动发展。龙头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加大融资力度,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逐步发展成为梁平县重要的骨干企业。健全制种产业化运作模式,由制种大户牵头健全制种协会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程序,承担起制种农户和制种企业的联结作用,形成制种农户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与制种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在制种企业、制种协会和制种农户三方利益联接机制中,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服务。坚持合同制管理,建立制种业发展长效机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方面权利义务,用法律的程序调整各方面关系,把制种基地长期固定下来。4.建立风险抵御体系1)成立杂交水稻制种风险基

30、金。由专门机构管理,按规定程序运作,专门用于杂交水稻制种农户在制种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技术指导失误受到损失时,经制种龙头企业赔付后,保障杂交水稻制种农户基本生活口粮自给。通过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县级财政预算投入50万元/年、制种龙头企业,每年按0.2元/公斤的标准,接受社会捐助或其他来源等方式筹集。2)探索制种保险机制。积极与保险公司衔接,逐步建立制种产业参与保险的新方法和措施。3)防范自然灾害。针对梁平县出现频率相对较多的干旱、风雹、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每一项都要落实具体的应急预案,明确牵头责任人,加强预测预报,尽量减少灾害损失。5.完善综合保障体系优化政策环境。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

31、制种农户实施制种种子直接补贴和农业机械补贴。制定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指导性价格,促进土地有序流转。组织助耕队和机耕服务队,解决制种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用工需求。龙头企业深入开展技术培训,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推动制种基地长期发展,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度、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协会管理制度,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建立技术服务联结制度。3.6.2实施阶段制种基地建设工作分为6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准备阶段(13月上旬)播种阶段(3月16日3月底)移栽阶段(4月上旬5月上旬)管理阶段(5月上旬8月中旬)收购阶段(8月下旬9月下旬)总结阶段(10月)3.7比较效益分析制种与杂交

32、中稻相比具有较高的效益。制种水稻高产组合优型或Q优型平均亩产221公斤,制种亩平收入1968元,扣除制种生产精成本(不计劳动力)300元,每亩纯收入1668元。2005年全县杂交中稻平均亩产460公斤,按500公斤亩产、1.5元/公斤计算,亩产值750元,扣除精成本100元,亩纯收入为650元。两产业亩均纯收入之比为2.56:1。近4年梁平制种收入情况比较分析表(高产组合优型或Q优型)类别年份产量(公斤/亩)价格(元/公斤)亩平收入(元)亩平精成本亩平纯收入(元)折算工价2002年2298.002032300173257.72003年2108.001880300158052.72004年265

33、8.002320300202067.32005年1609.001640300134044.7平 均2218.001968300166855.6备注:制种亩平收入包含父本收入200元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绝大多数为弱势产业,投入产出率较低,因此在测算纯收入时没有计算劳动力成本,工价其实就是收入,这符合当前农村实际。若按照杂交中稻用工15个/亩,制种30个工/亩,25元/工扣除劳动力成本计算,制种亩平纯收入918元,杂交中稻亩纯收入为275元,二者比例为3.33:1。3.8 风险保障措施3.8.1建立组织体系1.成立的组织机构。为了建设优质水稻制种基地,由市农业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和梁平县委、县政府成立

34、领导小组,梁平县成立“梁平县打造制种高地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坚持一个组织原则。梁平县按照全市的整体部署,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完善周到的服务、实惠有效的政策激励措施和各项健全的工作制度,来实现制种产业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把制种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议程,并融入了全市制种业的整体长远发展规划。3.坚持三个工作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促进,市场运作,部门服务,农民受益,各方满意”的原则。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投入一定扶助资金,为企业发展基地、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吸引农民自愿参加制种、指导和扶持制种协会,并为其健康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兼顾各方利益,政府、

35、部门、企业、制种协会、农户各施其责,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推动制种业不断发展。二是坚持整合资源、涉农项目资金向制种基地建设倾斜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集中涉农项目投资,围绕制种基地发展壮大来运作。县委、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舆论宣传、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各个方面为打造制种基地项目作好工作。三是坚持合同制管理、建立制种业发展长效机制。坚持采取农户自愿参与、乡镇申报的方式选择基地,一旦被确定为制种基地,就要立即组建制种协会。通过农户与制种协会、制种协会再与制种企业签订制种生产收购合同的方式生产,这样就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方面权利义务,用法律的程

36、序调整各方面关系,把制种基地长期固定下来,为政府长期投资提供了依据。政府制种项目资金持续3-10年时间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制种条件、奖励补贴制种农户、扶持制种协会、支持制种企业更新技术和设备,依靠固定的制种基地促进梁平制种产业稳步发展。3.8.2优化政策环境1.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种子储备救灾基金,为制种龙头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提供方便,在征地手续办理、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认真宣传贯彻种子法,防止种子串换,各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净化种子市场。2.对制种农户实施制种种子直接补贴和农业机械补贴的政策,其中农机补贴标准达到50%。3.制定农村承包土地流

37、转的指导性价格,鼓励农户间通过平等、自愿协商以返租倒包的形式调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实现制种农户规模经营。鼓励非农产业人员和资金加入到制种产业的发展中来。全村成立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协调小组,促进土地有序流转,为制种大户规模生产提供方便。 4.各部门、龙头企业、农户要相互积极配合,帮助村级组织建立制种协会,办理相关手续。加强制种协会内部服务,实行统一供应农用物质,减少制种生产成本。5.组织助耕队和机耕服务队,解决制种过程中出现的农村劳动力用工短缺的问题。6.龙头企业深入开展技术培训、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相关部门做好物资、资金、信息等服务工作。3.8.3健全风险保障机制1.保护好龙头企业。各级各部门

38、应为龙头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保护其合法权益,杜绝“吃、拿、卡、要”和“三乱”等违法违纪行为,为龙头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2.减轻制种的风险。完善龙头企业和制种农户、制种协会的利益联接机制,以合同的形式明确权利和义务。合同条款明确表示制种企业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制种农户的种子,保证农民的利益。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国家、公司与制种户共同组建种子风险基金和参与财产保险,以减小制种的风险。3.防范自然灾害。针对当地出现频率相对较多的干旱、风雹、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加强以交通、水利、低产田改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

39、件,明确牵头责任人,加强预测预报,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8.4制度保障1.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村制种工作由村委书记全部负责,各社社长是第一责任人。各社与村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严格考核。2.实行镇级领导定点联系制度。镇委、镇政府指派一名干部登点服务,加强对八角村工作的监督、检查、落实,以便及时了解和解决制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农户、协会、龙头企业的相互关系,长期固定制种基地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保证合同兑现、以法律的手段调解纠纷。4. 规范协会管理制度。尊重绝大多数农民的意愿,认真制定和贯彻落实制种协会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扎实

40、做好思想工作,促进农民观念的转变,推进制种协会的有序运行。5.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根据全村总体安排,各社落实具体操作办法和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6.建立技术服务联结制度。制种企业产前对制种户进行统一规划和培训,生产过程中派技术员进行田间具体指导,每1000亩设一名管理片长、每200亩设一名技术员,对管理片长和技术员签订考核责任书,保证制种户生产的种子全部收购。第4章 八角村绿色水禽业发展规划4.1 发展目标与思路水禽业是八角村的另一支柱产业。在梁平县大舜水禽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原名梁平县水禽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以“诚信为民,服务于农”为宗旨,以“立足梁平、走向全国”为生产发展理念,进一

41、步吸纳社员,五年内计划吸纳年出栏规模为2-3万只水禽的农户100户,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计划从2006年起每年递增孵雏鸭100万只,到2008年孵化达500万只;至2008年,稻-鸭共育模式发展500亩;至2008年,池塘耦(草)鱼鸭集约化养殖模式发展100亩;至2008年,冬闲田种草养鹅模式发展300亩。绿色水禽业以“调整养殖规模,发展特色水禽,提高品质效益”为发展思路, 扩大发展基地和种禽场的规模,培育水禽运销、屠宰大户及以梁平“张鸭子”为龙头的加工企业,进一步壮大孵化规模,并继续推广稻-鸭、鱼-鸭等立体共育模式。4.2 发展规划在梁山镇八角村扩建1个良种水禽繁育场及1个水禽孵化中心,

42、新引进父母代樱桃谷SM3种鸭5000套,形成年加工出孵鸭苗达500万羽的规模;梁平县大河张鸭子食品有限公司购进卤鸭加工设施以便扩大生产,形成年加工“张鸭子”品牌卤鸭100万只的规模;在梁山镇八角村新发展养鸭养鹅户80户,年出栏商品鸭增加16万只、商品鹅增加4万只。4.3 建设模式根据八角村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总结,建设模式主要有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模式、池塘耦(草)鱼鸭集约化养殖模式、冬闲田种草养鹅模式。4.3.1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模式稻-鸭共育模式主要布局在4、5组,该模式3年内总体预期目标达到500亩,其中2006年达到200亩;2007年达到300亩, 2008年达到500亩,并结合秋收后稻田

43、放牧养鸭,实现年产鸭子10万只的规模。稻-鸭共育是一项种养结合的生态型综合农业开发模式,是对中国稻田养鸭传统农业精华的继承和发展,利用稻田有限的空间生产出无公害、品质优良、安全的大米和鸭肉,在水田可持续生产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稻-鸭立体共育模式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良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与害虫;利用雏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浑水效应,同时利用雏鸭粪便作绿色有机肥料。来自第四届亚洲稻-鸭共育研讨会(2004年7月1922日在江苏省镇江市举行)的信息表明,稻-鸭共育能大量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同时增加有机肥的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由于省工节本,每亩稻田可使稻农综合效益增收

44、200元以上。4.3.2池塘耦(草)鱼鸭集约化养殖模式池塘耦(草)鱼鸭集约化养殖模式主要布局在3、5组,该模式3年内总体预期的目标是达到100亩,其中2006年达到30亩;2007年达到50亩,2008年达到100亩,实现年产鸭子5万只的规模。该模式利用现有条件,建设高标准、设施完备的高产精养鱼池,以池塘为中心,池塘(种耦)养鱼,池塘坝坎种草,池塘边围网和建高床漏缝鸭舍,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型种养业,提高种养业综合经济效益。同时还配套观光休闲旅游业,形成以养殖、观光、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现代休闲观光水禽业。4.3.3冬闲田种草养鹅模式冬闲田种草养鹅模式主要布局在4、5组,计划在3年内达到300亩

45、的预期目标,实现年出栏肉鹅4万只的规模。收后闲置屯水的“玻璃田”和未加利用的冬闲干田,水源有保障的屯水田放水沥干,秋收放牧鹅拾遗漏谷和昆虫,然后再进行翻耕,种植一年生黑麦草,到次年春耕前可亩产鲜草6000-8000千克,可刈割3-5次,每亩可养出栏3千克的肉鹅约150只,并且春耕前的最后一次刈割后的留茬可翻耕沤田,为培育土壤肥力提供优质绿肥。采用此模式不仅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而且还可生产绿色鹅肉产品,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农民的收入也得到增加,亩增加约900元。4.4 效益评估4.4.1投资估算1.引种费用(含运费): 20.00万元引进5000套父母代樱桃谷SM3种

46、鸭 5000套40元/套=200000元;2.新农村试点示范八角村修建圈舍费用: 40.00万元新(改)建水禽饲养圈舍 800050元/=400000元;3.设备购置 40.00万元箱体式孵化机 6台25000元/台=150000元;夹层锅 2台50000元/台=100000元;真空机 1台50000元/台=50000元;烤 箱 2台50000元/台=100000元;以上项目合计总投资100.00万元。4.4.2效益预测及评价1.经济效益 1)县水禽孵化中心按年生产水禽苗200万羽计算,可获纯利200万羽0.18元/羽=36万元。 2)大河张鸭子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囟鸭按50万只计算,可获纯利50万只1元/只=50万元。 3)新发展养鸭养鹅户80户,按年出栏商品鸭16万只和肉鹅4万只计算,养鸭可获利16万只2.20元/只=35.2万元,养鹅获利4万只6.00元/只=24万元。以上三项共计纯利145.2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