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403∕T 286-2022 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印刷品(深圳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3286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5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03∕T 286-2022 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印刷品(深圳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4403∕T 286-2022 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印刷品(深圳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4403∕T 286-2022 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印刷品(深圳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4403∕T 286-2022 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印刷品(深圳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4403∕T 286-2022 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印刷品(深圳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3.020.10 CCS Z 04 DB4403 2022-12-12 发布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 2862022 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印刷品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Print products 2023-01-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03/T 286202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功能单位.2 5 系统边界.2 5.1 总则.2 5.2 生命周期阶段.3 5.3 取舍准则.4 6 数据收

2、集.4 6.1 数据质量要求.4 6.2 数据抽样.5 6.3 数据收集要求.5 7 分配与计算.6 7.1 分配.6 7.2 计算.6 8 产品碳足迹通报.7 附录 A(资料性)印刷品碳足迹评价数据收集表.8 参考文献.9 DB4403/T 286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

3、起草人:刘畅、乔旭、许立杰、陈秉楠、朱永双、张艺玮、朱冉、王利婕、刘霞、刘彦君、陈安、吕伟。DB4403/T 2862022 1 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印刷品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印刷品产品碳足迹评价的功能单位、系统边界、数据收集、分配与计算、产品碳足迹通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 GB/T 7635.12002 中代码为 322326 的印刷品的产品碳足迹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9851.12008

4、 印刷技术术语 第1部分:基本术语 GB/T 240402008 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原则与框架 GB/T 240442008 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要求与指南 SZDB/Z 166 产品碳足迹评价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SZDB/Z 166 和 GB/T 9851.1200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印刷产品 print products 把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并加工成型的产品。来源:T/PTAC 0022016,3.1 3.2 功能单位 functional unit 用来作为基准单位的量化的产品系统性能。来源:GB/T 240402008,3.20 3.3 生命

5、周期 life cycle 产品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来源:GB/T 240402008,3.1 3.4 单元过程 unit process 生命周期评价中为量化输入和输出数据而确定的最基本部分。来源:GB/T 240402008,3.34,有修改 3.5 取舍准则 cut-off criteria DB4403/T 2862022 2 对与单元过程或产品系统相关的物质和能量流的数量或环境影响重要性程度是否被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所作的规定。来源:GB/T 240402008,3.18,有修改 3.6 初级数据 primary data 通过直

6、接测量或基于直接测量的计算而得到的过程或活动的量化值。注1:初级数据可来自所评价的产品系统或其他与所评价的产品系统具有可比性的产品系统。注2:初级数据可包含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和/或温室气体活动数据。来源:ISO 14067:2018,3.1.6.1 3.7 次级数据 secondary data 不符合初级数据(3.6)要求的数据。注1:次级数据可包括数据库和公开文献中的数据、国家清单中的缺省排放因子、计算数据、估计值或其他经主管部门验证的代表性数据。注2:次级数据可包括从代替过程或估计获得的数据。来源:ISO 14067:2018,3.1.6.3 3.8 分配 allocation 将过程或产

7、品系统中的输入和输出流划分到所评价或研究的产品系统以及一个或更多的其他产品系统中。来源:GB/T 240402008,3.17,有修改 4 功能单位 印刷品的功能单位为单个印刷品或成批活件。对功能单位的描述应包括能显示产品特性的技术规格,包括但不限于尺寸、页数、墨色、承印物材质、印刷方式、装订方式。示例 1:1 本 A4 大小的彩色杂志,40 页,115 克重的哑粉纸,骑马订装。示例 2:1 批 1000 张的商务名片活件,55 mm85 mm 大小,单面印刷,400 克重的纸张,黑色和一个专色。5 系统边界 5.1 总则 印刷品的系统边界宜包括原材料获取、生产、分销和生命末期阶段,可不包括使

8、用阶段。具体系统边界内容见图 1。DB4403/T 2862022 3 承印物原料提取油墨原料生产印版原料生产承印物生产油墨生产印版生产辅助材料制造打包材料制造排版制版印刷表面加工成型加工捆扎包装三废处理运输使用废弃处理排放排放排放排放资源、能源资源、能源原材料获取阶段生产阶段分销阶段使用阶段生命末期阶段资源、能源资源、能源 注:虚线部分为可选项,可不纳入系统边界中。图1 印刷品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图 5.2 生命周期阶段 5.2.1 原材料获取阶段 原材料获取阶段包括进入生产阶段的所有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在产品碳足迹评价中应纳入下列过程:a)承印物原材料的获取与运输相关过程;b)油墨原材料的

9、生产与运输相关过程;c)印版原材料的生产与运输相关过程;d)油墨的生产与运输相关过程;e)承印物的生产与运输相关过程;f)印版的生产与运输相关过程;g)辅助材料的生产与运输相关过程;h)包装材料的制造与运输相关过程;i)能源的开采生产与输送过程;j)水的供应过程;k)原材料获取阶段所产生废弃物的处理相关过程。注:承印物原材料包括植物纤维等;油墨原材料包括色料、连结料、填料和助剂等;印版原材料包括铝板、感光性树脂等;辅助材料包括覆膜材料、胶黏剂、烫印材料、上光材料、膜切板、润版液等;废弃物包括如废油墨、废溶剂混合液、废纸等。4 d)使用最近至少一年的数据,若产品生产不足一年,使用从生产初始至评价

10、前的累计数据;c)准确性:避免非必要的偏差和不确定度;b)代表性:使用对评价产品而言具有时间、地理及技术针对性的数据;a)完整性:涵盖对评价的产品系统有实质性贡献的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清除;6.1.2印刷品产品碳足迹评价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6.1.1数据质量要求应符合 SZDB/Z 166 中的规定。印刷品碳足迹评价数据收集表见附录 A。6.1数据质量要求6数据收集报告中做出解释。5.3.2舍去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应有书面记录。所选择的取舍准则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应在评价产品碳足迹评价应包含所有有毒有害的材料和物质。气体总排放或清除估测值 1%的可予以舍去,但累计不应超过 5%。取

11、舍准则不适用于有毒有害物质,位相关的生命周期内预计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即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量小于所评价产品温室5.3.1不应将对产品碳足迹有实质性贡献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排除在外。应量化至少 95%与功能单5.3取舍准则碳足迹评价中应纳入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相关过程。产品生命末期阶段从产品废弃后开始,到产品回归自然或分配到另一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在产品5.2.5生命末期阶段注:印刷产品使用阶段的排放通常比较微少且难以准确测定。本文件可不包括使用阶段。5.2.4使用阶段c)由工厂直接销售到消费者之间的运输、储存及交通相关过程。b)由销售点到消费者之间的运输、储存及交通相关过程;a)销售相关过

12、程;5.2.3.2以下过程可不纳入系统边界:注:客户端包括.、品牌商等订购方指定地点等。客户端之间的运输相关过程。5.2.3.1分销存储阶段包括产品的运输和储存过程。在产品碳足迹评价中应纳入产品从印刷厂运输到5.2.3分销阶段d)生产阶段所产生废弃物的处理相关过程。裁切、装订、捆扎、包装等相关过程;c)印后:包括表面加工、成型加工和捆扎包装过程。包含覆膜、UV 上光、烫金、凹凸、压纹、b)印刷相关过程;a)印前:包括排版和制版过程。包含分色组版、打样、印版制作等相关过程;生产阶段包括印前、印刷和印后三个阶段。在产品碳足迹评价中应纳入下列过程:5.2.2生产阶段DB4403/T 2862022D

13、B4403/T 2862022 5 e)优先使用初级数据:若无法获取初级数据,可使用次级数据,并进行书面记录,解释数据来源和使用理由。6.2 数据抽样 6.2.1 若单元过程的输入数据来自多个源头,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样本进行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数据的收集。抽样数据应满足 6.1 规定的数据质量要求。6.2.2 若单一原材料来自多个供应商时,宜收集所有供应商的初级数据。若收集所有初级数据存在困难,则宜收集供应原材料数量 50%以上的或具有代表性的供应商的初级数据,其加权平均值可作为无法取得数据的供应商的次级数据。6.2.3 若产品运输路线不止一条,宜收集所有路线的初级数据。若收集所有初级数据存

14、在困难,则宜收集销售量占总销售量 50%以上的或具有代表性的主要销售点的运输路线,其加权平均值可作为无法取得数据的路线的次级数据。6.3 数据收集要求 6.3.1 原材料获取阶段 6.3.1.1 以下项目应收集初级数据:a)承印物、油墨、印版生产相关项目,包括:1)各原材料投入量;2)能源、水投入量;3)产出量;4)废弃物的产生量。b)承印物、油墨、印版、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的运输相关项目,包括:1)每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的数量和重量;2)每种运输方式的能源消耗量,或其它可计算获得能源消耗量的数据;3)每种运输方式的吨公里数。注:其它可计算获得能源消耗量的数据包括单位距离能源消耗量和运输距离、运输费

15、用和能源单价等。6.3.1.2 以下项目可收集次级数据:a)承印物、油墨、印版的原料提取、生产与运输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因子;注:承印物、油墨、印版的原料包括植物纤维、色料、连结料、填料和助剂、铝板、感光性树脂等。b)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的生产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因子;c)能源、水的开采生产、消耗与输送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因子;d)废弃物处理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因子。6.3.2 生产阶段 6.3.2.1 以下项目应收集初级数据:a)承印物投入量;b)油墨投入量;c)印版投入量;d)辅助材料投入量;e)包装材料投入量;f)电力、燃料等能源投入量;g)水投入量;DB4403/T 28

16、62022 6 h)废弃物产出量。6.3.2.2 以下项目可收集次级数据:a)能源、水消耗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因子;b)废弃物处理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因子。6.3.3 分销阶段 6.3.3.1 以下项目应收集初级数据:a)每种运输方式的产品运输的数量和重量;b)每种运输方式的能源消耗量,或其它可计算获得能源消耗量的数据;c)每种运输方式的吨公里数。注:其它可计算获得能源消耗量的数据包括单位距离能源消耗量和运输距离、运输费用和能源单价等。6.3.3.2 运输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因子可收集次级数据。6.3.4 生命末期阶段 6.3.4.1 本阶段可不收集初级数据。6.3.4.2 以下项

17、目可收集次级数据:a)印刷品、包装材料的废弃处理方式、回收量、焚烧量和填埋量;b)废弃物处理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因子;c)燃料、电力等能源、资源消耗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因子。6.3.4.3 产品废弃后运送至处理设施的运输以及产品的回收率、焚烧率、填埋率,可使用国家、行业或消费者行为调查的统计资料。当无法取得前述数据时,可进行情景假设。运输距离宜考虑现有资源处置和回收体系。废弃物处理过程宜考虑产品废弃地的实际情况。7 分配与计算 7.1 分配 7.1.1 分配应根据GB/T 240402008及GB/T 240442008中规定的分配程序。7.1.2 对包含多个产品或循环体系的系统,宜避

18、免分配。若分配无法避免,考虑以下方面:a)优先使用物理关系进行分配;b)若无法建立物理关系,宜根据经济价值或其它关系进行分配,且应提供所使用分配关系的依据及计算说明。注:物理关系包括数量、质量、工时等。7.2 计算 数据收集完成后,应对印刷品产品系统中每一单元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进行量化,汇总获得以二氧化碳当量(kgCO2e)表示的印刷品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见公式(1)。.(1)式中:产品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第 i 种活动的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单位根据具体排放源确定;第 i 种活动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与温室气体活动数据的单位相匹配;DB4403/T 286

19、2022 7 第 i 种活动对应的全球增温潜势值,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评价报告“自然科学基础”(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中提供的数据。8 产品碳足迹通报 8.1 产品碳足迹通报可采取以下形式:产品碳足迹评价报告;产品碳足迹标识;产品碳足迹声明。8.2 若采用产品碳足迹标识或产品碳足迹声明,应同时出具产品碳足迹评价报告。产品碳足迹评价报告与声明应符合 SZDB/Z 166 中的规定。产品碳足迹评价标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8.3 系列产品可包含在同一通报中,每一产品之间的碳足迹偏差值范围不应超过5%,且以其碳足迹平均值作为通报

20、值。DB4403/T 2862022 8 A A 附 录 A(资料性)印刷品碳足迹评价数据收集表 印刷品生产过程数据收集表见图 A.1。图 A.1 印刷品生产过程数据收集表 DB4403/T 2862022 9 参 考 文 献 1 T/PTAC 0022016 印刷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 2 ISO 14067:2018 Greenhouse gases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 3 PAS 2050:2011 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4 台湾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碳足迹产品类别规则 纸质印刷品:12-010.201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