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建设问题思考_杨樱.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271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建设问题思考_杨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建设问题思考_杨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建设问题思考_杨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收稿日期:2022-03-30作者简介:杨樱(1968),女,甘肃兰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建设问题思考杨樱,王子龙(兰州城市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当代中国亟需提出和面对文化生态建设的新课题。从文化对于人类生存尤其是精神性生存所具有的地位、价值、功能等出发,尝试提出元文化、根文化、雅文化、俗文化等基本概念指代一定的文化现象或因素。以此对当代中国现实的文化生态予以“问题透视和诊断”后得出,我国当代文化生态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元文化虚化、根文化弱化、雅文化不成熟、俗文化退化

2、等问题。最后,文章提出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优化构建的逻辑理路: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中华民族元文化;二是要在全面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传承和强化中华民族根文化;三是立足时代与实践,借鉴和创造反映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规范文化;四是在文化自由和法治约束之上,全面保护繁荣中国的民俗文化。关键词:中国文化生态;问题;解构;对策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2)06-05805一、文化生态建设:当代中国亟需提出和面对的新课题文化生态,指一定时代文化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所呈现的形态,人类文化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成一种

3、具有特征性的文化结构1。更通俗地讲,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系统、文化环境,以至意识、观念、精神的整体氛围和“土壤”。文化生态的概念有两重重要立意:其一,在系统论意义上,文化生态把一定时代和社会的文化看作一个由许多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可以进行结构功能主义分析的整体系统;其二,在借用生态学意义上,文化生态意指如同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一样,关系到人类及其个体的生活内容和质量,乃至关系到人类及个体的生死存亡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条件。文化生态的概念,既意味着人类的文化环境是诸多文化因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也意味着文化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人的生存不但需要一定的自然生态

4、、经济生态、政治生态,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生态。其最低意义是要保证人的文化生存甚至生存本身,其较高意义则是要促进人的文化价值也可以说是人的价值的实现,充分提升人类及其个体生命的质量和境界。文化生态是一种伴随人类文明的亘古存在,文化生态的相关理念早已有之。今天作为一个现代性的问题,在整个人类社会现代化情境下特别是在当代中国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凸显出来:现代化进程一方面呈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景象,同时也呈现文化性危机和人的终极关怀问题。现代化的奇迹,一方面,极其丰富的现代物质文明成果满足了人们诸多的物质欲望,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境界。另一方面,这种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却加剧着攸关人类生存的更多范

5、围的矛盾,如自然生态的某种退化恶化、经济生态增长极限的某种警告以及社会生态人际冲突加剧等巨大风险危机。现代物质文明现实的负效应和必然的局限性,足以使人类产生忧患意识以致改变思维方式,即不但要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生态、自然生态问题,而且要解决社会文化生态问题,甚至后一问题的解决更具有杨樱,王子龙: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建设问题思考58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某种优先性。“从近代到现代,(社会发展)主题问题已经由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转变为人与自己自身活动及其成果的关系问题。”2这也就是文化生态和文化关系问题。从全人类范围来看,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与

6、冲突、对抗的现象,不仅仅反映为不同文化间的时空性差异,而且往往涉及到什么样的文化对于一个现实的人、民族、种族以及整个人类才是人道的和有利于其幸福的,即全人类的文化生态和文化关系的高度。这一问题在现代化背景下日益凸显。从某一国家而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传统厚重的还是高度现代的民族,从其自身文化内部关系的角度,还是与外部文化关系的角度,文化生态都成为其需要直接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文化问题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现代化情境下极为复杂和突出的现实及深远问题。传统的中国文化系统在漫长的历史和文明演进中一脉相承、自成体系、缓慢演进。但近代以来,中华文明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产

7、生了前所未有的跨时空矛盾和冲突。中国社会的发展跨越“历史的卡夫丁峡谷”,从封建社会未经历资本主义社会的铺垫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必然意味着多重文化甚至多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在近现代中国形成交汇、碰撞和冲突,甚至是古今中外的文化因素聚焦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场域,形成极为复杂的矛盾统一体。从社会现代化规律来看,必然需要完成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发展转型,但是文化的传承、转型和超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3。因此,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场域中,存在文化嬗变与人们心灵振适的极为突出的问题。除了在历史转型的纵深背景上理解当代中国文化生态问题外,文化生态问题也呈现为当代中国“横切面”的现实问题,主要是我国社会全面现

8、代化之中出现了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巨大改善,生活质量巨大提高,中国人民总体生活状态(或者说生态)较历史大为优化,达到前所未有的进步状态。但在这一进程中,相对经济建设的成就,文化建设则表现出相对滞后性、不适应性、创新能力不足和文化冲突加剧等现象,造成信仰真空或信仰危机、物质富有精神空虚等诸多文化问题,需要用文化生态这一崭新概念去分析求解。总之,中国现代化进程到今天不仅出现了经济生态、自然生态、政治生态问题,也出现文化生态问题。尤其是文化生态问题绝不仅仅是文化适应经济、政治这一层面上的问题,而是人的终极关怀和终极命运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相继提出了“科学

9、发展观”“和谐社会”“中国先进文化”“创新型国家”“文化强国建设”等极具价值的文化建设理念和战略,极其敏锐地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文化问题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生态既提出了一种要求又提供了一种理论指导。而从文化生态的视阈去分析和建构当代中国文化体系,应成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问题的一条崭新逻辑理路。于此,提出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二、当代中国文化生态问题:基于元文化、根文化、雅文化、俗文化等基本概念的一种新的解析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是由诸多文化子系统、文化因素、文化成分组成的错综复杂的有机统一体。对一个文化系统的分析要面对这种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全

10、局性、复杂性,予以逻辑上的分析解析,这种分析解构往往可以从不同视角作出。对于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的分析,首先应当站在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时代坐标之上,甚至站在不断实现和提高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和幸福的终极关怀之上,攸关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发展的基本命运。尤其是在现代文明所需物质基础已较为富足之下,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幸福指数以及心灵的安宁、平静、满足和愉悦。而文化生态理念,就是着眼于人的文化生存状态,把文化体系及其因素直接与人的生存意义、价值和境界联系起来。基于文化生态的分析虽然也是对现实文化系统进行的一种解释,但它更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的优化和构建。从文化对于人类生存尤其是精神生存所具有

11、的地位、价值、功能等出发,通过提出元文化、根文化、雅文化、俗文化等基本概念,对当代中国文化生态问题作透视和探析。(一)元文化因素及其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中的虚化问题元文化是指作为一定社会的人们如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最高凝结的既高度抽象又非常单一的文化现象和精神存在物,或者说是一个民族关于存在和价值的最高理念和象征,是其个体“灵魂的寓所”。中华民族远古时期存在过与其他民族类似的较低层次的自然崇拜,如“龙”的崇拜;也有迷信与神秘59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主义时代形成的“神”“天命”等文化原现象;文明轴心时代儒家提出的“仁”,道家提出的“道”等中国人文精神世界

12、的“元”概念。尽管与西方民族相比,中华民族没有形成一种统一和成熟的宗教,但仍然有着几乎所有宗教都共通的最高价值“善”,并伴之“天命”“神”等营造的虔诚的敬畏的精神氛围,先后形成的“神道设教”、儒教等作为中国文化体系中元文化的基本存在形式。二十世纪以来,这种元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被各种社会因素不断消解:其一,现代科技昌明对“鬼”“神”观念的消解,对“敬天畏命”的精神忧患与反思的弱化,一种深远的精神虔诚和敬畏不复存在;其二,跌宕起伏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以及各种政治力量提出的意识形态对亘古持久的“善”的理念和信念形成重大冲击;其三,在哲学上对唯物主义的谬解,甚至认为人就是“物质的东西”,把马

13、克思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简单化、庸俗化,把意识和精神变成物质的“婢女”,把人类所面临的物质和精神的基本矛盾,简化为一元的物质主义,这甚至是从根本上消解精神价值、消解人的最根本的精神性存在的方式。由此可见,不论当代中国人是否有宗教信仰,元文化缺失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二)根文化因素及其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中的弱化问题根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一种恒久永续的文化脉络或基础。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越悠久,这种根文化就越是根深叶茂。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建立在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上的西方文明和建立在中国古代文化之上的中华文明,无疑都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系统,这和无根文化的民族和国家是大为

14、不同的。这种根文化的东西不但是这个民族自在价值的体现和自新创造的基础,也是对人类文明最大而独到的贡献。中国文化中可以称之为根文化因素最具体的无疑是汉字,最恢宏的是在先秦之时就已成熟的文化精神和学术传统,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即为中国文化之根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在二十世纪受到了巨大的摧残和挫折。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革命史把既在的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化进程的阻碍因素进而作为革命的对象,将一种无比厚重无比复杂的既有文化或传统文化作为整个社会革命的目标,既使革命偏离了“关键所在”,也对文化生态构成了巨大破坏。“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了反对封建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试图进行颠覆性

15、改造,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打碎整个传统文化的象征。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儒家文化能否与现代工业文明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棘手的现实问题与传统文化精神又是什么关系,在此出现了巨大的“认识黑洞”。从今天的眼界来看,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是孕育并滋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基础,离开丰厚文化积淀的现代化是会出现“精神”之痼疾的。传统文化之弱化,实乃文化之痛。(三)雅文化因素及其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中的不成熟问题雅文化是同俗文化相对而言的概念。雅文化是一种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文化,表现为创造性内容和规范化形式的统一。从价值追求上,它执着追求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16、科学和真理性认识和把握;从形式看,它追求规范性、精致性。在当代中国,雅文化应当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潮流,服务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文化形式,它是一种理性的规范的现实文化。基于中国社会属于后发展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及性质的新的转型尚未完成,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各领域在现代性演进发展上的不成熟性与文化观念演进的不成熟性同时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在理论和经验的成熟达致尚需时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看,中国社会现代性、规范性、规律性的雅文化,不论是技术层面的文化还是价值层面的文化,其不成熟性本身就是一个基本问题,雅文化的创造、完善和传播仍是文化建设的重要

17、任务。(四)俗文化因素及其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中退化等问题俗文化是一种发生和流行于大众层面的比较感性而又自由、随意而超脱的文化,有突出的娱乐享受、陶冶性情的功能,提供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生存情境和氛围。俗文化有无处不在的特点,但其主要载体就是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俗文化具有突出的民间性、大众性、流俗性、地域性,但却具有类似“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陶冶功能。基于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地域以及文化的广泛性,中华民族俗文化是极其丰富和极具特色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俗文化在自由、开放、包容的土壤上,在恢复传统、传入异俗及现实创造的各个层面杨樱,王子龙: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建设问题思考60第 27 卷第 6

18、期(2022)Vol27 No.6(2022)都空前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质量和情境。在充分肯定我国当代民俗文化积极成果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在民俗文化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些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不断消失;一些违法的反科学的迷信活动流行;一些鄙视基本文化价值的低俗恶搞的风气出现;过洋节等崇洋媚外现象盛行,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关注、研究、规范、引导。基于俗文化的特点,要遵循对待俗文化的基本原则:一是充分自由,这是俗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二是有限规制,包括对于非法性质的民俗活动进行查处;三是适当舆论去引导。总之,是要不断实现其丰富繁荣。三、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优化构建的对策思考当代中国文化生

19、态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福祉和命运的问题,是关系到如何解决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根本矛盾和冲突的问题。对于中华文化的科学挖掘、传承、弘扬和创新,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现代化,是一次新的历史环境下伟大的文化建设工程。这一巨大课题的理论逻辑设计极其复杂,笔者提出以下理路参与讨论。(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华传统哲学相结合之上,构建中华民族元文化一是从哲学世界观的角度去构建最高元文化的理念。对当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文化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从这两大哲学体系中寻找基本的至高的精神文化价值符号4。当代中国在元文化的存在上是模糊和薄弱的,需要从文化最高层面上予以廓清、确立和认同,比

20、如老子的“道”、孔子的“仁”、庄子的自由思想,都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一种较高的精神符号。我们要努力使“道”“仁”“自由”重现其精神和理性之光,以资形成、丰富和强化我们的元文化。二是马克思哲学的“人的解放”“自由人联合体”至高理念也是我们构建元文化的思想资源,要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物质主义的认识误区中跳出来,发现其立足物质层面之上的最高精神之境界。中国元文化的构建非朝夕之功,需在借助上述哲学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假以时日整合、转换、创造,才能达致,最终形成中华民族最高的精神价值、最持久的精神信仰、最终的精神动力。(二)在全面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传承和强化中华民族基本根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主要任务

21、和内容,在于严肃认真地对待古代的文化遗产。但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当代文化生态中的份量和地位都显得不足,从文化教育的主流层面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借鉴也是严重不足的。因此,在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和态度时,要深刻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基本关系。过去过多甚至夸大它们之间的对立,现在要认识它们之间更大的相融之处和可共生性。只有在这样的认识和眼界之上,才能义无反顾地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具体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传统经典如四书五经,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和特色所在,永不磨灭。但是,它们在我国文化教育中被忽视的现象十分突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明轴心时代的经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22、,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必须认真补传统文化的课,以固本强基。(三)立足时代与实践,借鉴和创新反映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理性规范文化,使“雅文化”以其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为民众尊崇和坚守当代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转型和发展的崭新实践,需要一种与之契合的崭新文化理念、范式予以诠释和牵引。从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现代化演进是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方位的历史变迁和质的飞跃,需要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动,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以及文化观念的更新和提升。从现代化进程的不同层面来看,改革发展的实践层面不断产生新突破、提出新要求,而理论、文化及观念层面则相对滞后,不能完全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充分发挥

23、理论积极服务于实践的重大功能。为此,今天国家提出了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要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构建市场经济过程中探索得出的基本规律、方法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创造地加以运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借鉴运用他人创造的成熟理论之上,才能形成我们自身的创造。在理论文化问题上,不论其产生于本国还是外国,只要它提示了规律性、符合客观实践的要求,就要坚定地学习、研究和运用,以最终形成完善中国特色的理论文化形态。(四)倡导自由、开放、包容的精神,采取一定的引导,实行必要的法治约束,全面繁荣我国的民俗文化从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俗文化博纳古今中外,从内容到形式都极为丰富,呈

24、现出繁荣局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和生存情境,表明了我国自由、开放、包容的民俗文化政策的正确性。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在坚持这一基本61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精神之上,要采用政府支持、舆论引导等方法推进本民族特色民俗文化的发展,比如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措施就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也要采用一些法律手段,使社会俗文化在合法的、有利于社会文明风尚进步的底线之上发育和生长。结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5然而,中国文化生态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条件下进行的,还要受到历史文化传统

25、和国际文化环境的影响。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主流文化面临严峻挑战、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不充分、价值观念受到全球化冲击等是当前我国文化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国文化生态对策,加强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生态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文化生态建设,以全球化视野丰富文化生态建设,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态建设。参考文献:1张其学.从二分思维到间性思维:构建平衡的文化生态J.岭南学刊,2010(5):102.2邴正,李岩.人与文化的矛盾与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J.社会科学辑刊,2010(1):4.3赵立斌.文化问题与文化学建构的本土需求J.中山大学学报,2010(5)

26、:105.4刘圣鹏.终极信仰和终极信仰的世俗化J.学术论坛,2007(7):168.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Ecology in Contemporary ChinaYANG Ying,WANG Zi-long(School of Marxism,Lanzhou City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Abstract:It is urgent for

27、contemporaryChina toput forward and face the newtask ofcultural ecologyconstruction.Startingfromthe status,value and function ofculture to human existence,especially spiritual existence,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basic concepts such asmeta-culture,root culture,elegant culture and popular c

28、ulture to refer to certain cultural phenomena or factors,and then draws a conclu-sion from the problem perspective and diagnosis ofcontemporaryChinese realistic cultural ecology,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o someextent in our contemporary cultural ecology,such as the weakening of meta-culture and

29、root culture,the immaturity of elegant culture andthe degeneration of popular culture.At last,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logic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ecology:firstly,to construct Chinese meta-cultur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

30、y;secondly,to inheritand strengthen the root culture ofthe Chinese nation on the basis ofcarrying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an all-round way;third-ly,based on the times and practice,todrawlessons fromand create a normative culture reflectingthe lawand trend of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and fourthly,to protect and prosper our folk culture in an all-round way 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freedom and the restriction of therule oflaw.Key words:Chinese cultural ecology;problem;deconstruction;countermeasure责任编辑:魏琴杨樱,王子龙: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建设问题思考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