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当下现实题材年代剧的文化症...—以连续剧《人世间》为中心_孙佳山.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270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下现实题材年代剧的文化症...—以连续剧《人世间》为中心_孙佳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下现实题材年代剧的文化症...—以连续剧《人世间》为中心_孙佳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下现实题材年代剧的文化症...—以连续剧《人世间》为中心_孙佳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72022第16期 近年来,现实题材影视剧的生产逐渐成为中国影视产业中的一大热点现象。在电视连续剧领域,由于国家政策的引领以及广大观众的热切需求,现实题材连续剧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还出现了诸如 大江大河(2018)、大江大河2(2020)和 山海情(2021)等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改变了以往以古装剧集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现实题材已经成为中国电视连续剧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并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文学与影视有着先天性的密切关系,文学创作为影视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基础和观众基数。在中国的电视连续剧史上,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连续剧比比皆是。21世纪以来,IP热和

2、网络文学的商业变现极大地提高了文学的连续剧改编的热度。随着现实题材的备受青睐,更多的连续剧项目将目光对准了现实题材的严肃文学作品。连续剧 人世间 正是现实题材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成功范例。连续剧 人世间 在2022年1月28日播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已成为现象级作品。本文以 人世间 为中心,试图通过探讨主旋律创作的创新表达、生活史和地域文化的影像化呈现,以及现实主义的情感政治等关键问题,进而初步总结现实题材连续剧改编的多方面经验,为后续相关连续剧的创作和生产提供有实践价值的思路和方法。一、现实题材年代剧与主旋律的有机融合近年来,我国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大量的现实题材剧集,其中四种类型比较突出

3、,包括年代剧、都市情感剧、行业职场剧、话题剧。1虽然对年代剧的定义有各种说法,但其主要指的是主人公在历史进程中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史”的变迁。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回溯,年代剧用人物个体的命运浮沉和家庭的兴衰起落展示国家发展的历史脉络。因此,年代剧具有以小见大,以个人史和家庭史牵动国家历史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在21世纪以来的连续剧发展脉络中,鸡毛飞上天(2015)、生逢灿烂的日子(2017)、正阳门下小女人(2018)、幸福里的故事(2020)、乔家的女儿(2021)都属于年代剧的范畴。人世间 也属于这个序列,且是一部典型的年代剧。该剧通过周家三代人的家庭生活史为主体,以周家三兄妹为主要人

4、物,讲述了他们的聚散离合,展示了时代变迁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命运轨迹,再现了中国社会五十年的社会发展历程。人世间 涵盖了 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复杂画卷,这样的历史叙述无疑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框架之中,因此 人世间 属于主旋律的范畴。作为一部兼具艺术品质和社会影响力的连续剧,人世间 的成功【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孙佳山,男,辽宁营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影视,游戏,直播和短视频,文化安全,文化政策研究;汪荣,男,湖南永州人,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华语影视文化,当代文艺批评研究。【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

5、艺术研究院青年人才资助项目成果。孙佳山汪荣当下现实题材年代剧的文化症候和意义 以连续剧人世间为中心DOI:10.16583/ki.52-1014/j.2022.16.016TELEVISION RESEARCH荧屏广角68也表征了主旋律连续剧发展的一些新的方向和趋势。第一,早先阶段的主旋律影视剧集对于革命历史和重大历史题材更为关注,而当下的主旋律影视剧集更多地将目光投射在当代现实题材。年代剧带有“时代记录者”的功能,这使得主旋律作品更加具有“当代性”,不再局限于通过历史题材讲述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而是更加关注当代的社会议题。人世间 就使用了大众化、通俗化的影像语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并融入了

6、 个人奋斗、社会变迁等新的主题。第二,通过“小人物”表现“大时代”。一个好的具体的个体故事,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真实生活。年代剧的特色就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结合起来进行同构式的讲述。人世间 的中心人物是周家三兄妹:大哥周秉义从政,跻身厅级干部;二姐周蓉是知识分子,始终追求爱情和艺术;三弟是留城的工人周秉昆,也是故事的核心人物,性格老实憨厚善良。通过对这三个人物以及他们周边人物的命运展示,凸显了“光字片”青年人在当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浮沉起落,从中也可以感受整个中国社会的嬗变。从小说到连续剧的改编,则将原著故事中的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线索梳理得更为清晰,从而以个体和家庭的叙事角度展现生动的时代画卷。第

7、三,将目光下沉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人世间 将故事安置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去展现“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用现实题材的“真实性”去平衡宏大的时代叙事的抽象感,从而在鲜活的日常生活再现中实现“自下而上”的叙事策略。在 人世间 中,通过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和奋斗历程,主旋律得到了更加“柔性”的叙述和展开。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主旋律影视创作与现实题材严肃文学的有机结合。近年来,严肃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已渐成趋势,由路遥的 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 白鹿原 和陈彦的 装台 改编的连续剧在播出后都大获好评。梁晓声的 人世间 也处在这个脉络的延长线上。小说 人世间 于2018年1月

8、首发,2019年8月获得茅盾文学奖。在出版初期,制作方腾讯影业和李路导演就获得了该小说的影视改编权,于是4年后 人世间 被搬上了电视屏幕。人世间 虽然是严肃文学作品,却兼具通俗文学的特质,这正是该小说在影视改编后大获成功的原因。学者陈旭光对 渴望(1990)与连续剧 人世间 作了对比。他认为,这两部连续剧虽然时隔三十多年,但是不难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其一,世俗化趋向。两剧都以家庭故事和人际关系为核心题材;其二,经验型的美学特性。两剧主要是日常生活呈现和世俗经验表达,在叙事上娓娓道来,观众的接受门槛比较低;其三,“故事”本位特点。两剧都以故事性见长,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故事性的渴望。2的确,渴望

9、 由作家王朔担任编剧,而 人世间 由梁晓声原著改编,这两个作品都有着简约的叙事风格,和朴素的现实主义品质,因此更能进入大众的视野。正是小说 人世间 这种兼具通俗文学特质的叙事风格,才能更好地被主旋律吸纳、整合到自身的表意体系中。现实题材的影视改编必须以日常生活的本真性再现作为基础,而主旋律创作与兼具通俗文学特质的现实题材严肃文学的有机结合则会达到双赢的效果。一方面,现实题材严肃文学作品进一步提升了主旋律创作的文本深度、思想厚度;另一方面,主旋律借由现实题材严肃文学丰满了自己的血肉,通过对生活史、地域文化的影像化呈现让主旋律创作有了“肉身化”的依托,进而完成了自身的新一轮创新。二、现实题材年代剧

10、中的生活史和地域文化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最大原则是“真实”,而对于都市情感剧、行业职场剧、话题剧等近年来播出的现实题材连续剧的最大批评就是“内容悬浮”和“不接地气”,这些现象的产生正是由于相关剧集内容的“不真实”。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连续剧,人世间之所以没有前述的问题,就在于其以“接地气”的方式影像化地呈现了真实的日常生活,通过对生活史、地域文化的“历史化”呈现,在完成自身叙事的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首先,对日常生活背后的生活史的展示。年代剧以表现波澜壮阔的大历史见长,但如若没有真切的日常生活构成的“生活史”的变迁作为支撑,那么在内容上必然会变得空洞无物。在小说 人世间 中,故事的时代

11、背景从20世纪60年代末一直延伸到21世纪,在这期间中国社会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692022第16期 迁。连续剧改编正是要将原著中历史变迁下的“生活史”细腻地展示出来,于是对生活方式的细节还原就成为了重点。相较于小说,连续剧的改编必须要通过视觉化的呈现。作为视觉媒介,连续剧呈现的细节往往更加直观和丰富。编剧王海鸥通过近距离地感受普通工人的生活世界,生成了带有经验性的真实感。同时,她还为日常生活填塞细节,因为只有宏观层面的骨架是没有用的,唯有各种细节才是故事的血肉。3导演李路则通过各种服装、化妆和道具的铺陈,展示镜头下日常生活的质感,也唯有让整个剧集的服化道(服装、化妆、道具与布

12、景)布置产生一定的密度,才能让演员更好地产生代入感,进而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于是,从东北地区的外景到人物语言,剧组都做了详细的准备,同时还在拍摄地收集了大量真实的老物件,将其布置在拍摄场景中。年代剧对细节的要求,注定了对具体时代的还原会给创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 人世间通过服化道等细节的堆叠重建了完整的“光字片”居民的生活世界。其次,生活史必须建立在某个特定的地理空间。地理空间是日常生活的基础,唯有扎根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中,使生活史的内容与物质性的地理空间彼此内嵌,叙事作品才不至于“悬浮”。在 人世间 中,“光字片”正是这样的地理空间,它是东北城市“吉春市”边缘的棚户区,它不是一条街道而是几条街

13、道的总和,并以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行政地理单元,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工人阶层的家庭,作为故事主要载体的周家就生活在这里。“光字片”一方面既是剧中人物活动的舞台,另一方面又是他们精神的故乡。在人文地理学中,“地方”由三个要素构成:历史记忆、社会关系和身份认同。在 人世间 中,“光字片”具有典型性,它是周家三兄妹生活成长的地方,也是一群同龄青年人的精神故乡。这些人从“光字片”走出,伴随着当代史的进程聚散离合,无论经历了人生和事业的辗转起伏,“光字片”始终是他们的精神故乡,他们也都见证了“光字片”的繁荣与没落。可见,“光字片”承载了他们的成长记忆,也是他们社会关系的依托,同时也奠定了他们的自我身份认

14、同。在这个意义上,“光字片”是剧集所有故事线索的发散和收束的核心场域。最后,传统的地域文化也是剧中最重要的着力点之一。“光字片”的社会关系是基于同一城市地理空间所建立的小型“现代共同体”,也是典型的传统的“熟人社会”。例如,在“光字片”中,围绕主人公周秉昆的交际圈,出现了各种各样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连结。在周家的外围,有周秉昆的好朋友们“六小君子”,还有各种同龄人。通过周家的社会关系网络,观众可以看到与周家相关联的各个小家庭,很自然地辐射出了整个“光字片”背后的东北地域文化。在“光字片”中,观众会发现这里既藏污纳垢,同时人与人之间又相互扶持。例如,周秉昆第一次去郑娟的家里,发现她家生计堪忧,于是每

15、个月总是多给她本来属于自己的五块钱,而且不让她知晓。“熟人社会”是基于亲情、友情的传统社会网络。在 人世间播出之后,获得观众广泛共情的恰恰也是这样有情有义的传统“熟人社会”。在当下社会中,城市社区基本由陌生人组成,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城市社区则是由相同阶层的“熟人社会”组成,他们彼此之间的情感、伦理与认同通过地域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凝结。正因为如此,人世间 始终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也充满了“熟人社会”背后的东北地域文化特征,有着现代城市久违的情义、伦理担当,因此也触发了不同世代观众群体的广泛共情。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好的年代剧能打动观众,是因其对生活方式和生活史的生动再现。无论是通过怀旧,还是抚慰

16、情感的路径,重要的是它对城市化进程相关问题的想象式解决。在 渴望 播出时,当时的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渴望 的故事刚好触碰到了时代转型的风向,以怀旧的方式弥合了两种不同价值和伦理的断裂。而 人世间 的成功,恰好也是同样的道理,正是通过对东北地域文化怀旧视域的展现,再现了生活史的变迁、地域文化特征的淡化和传统“熟人社会”的消失,而这种时空上的断裂感正是这个处在历史加速时期的中国社会转型所造成的。就此而言,渴望 和 人世间 这两部剧其实都是在讲普通人和普通家庭如何在一个新的时代适应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如何安生立命的故事。如果说当代历

17、史的时势构成了 人世间 的时间脉络,那么从“光字片”出发的地理空间和地域文化就TELEVISION RESEARCH荧屏广角70以“生活史”的方式展开了 人世间 的空间脉络,两者共同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坐标系。很显然,周家兄妹的故事具有高度的象征性,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历史的缩影,人世间 的故事也是宏大叙事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生活史、地域文化又将周家的故事拉回到日常生活,使其涵盖了具体的民生话题和百姓故事,也就成为了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光字片”的、“吉春市”的、东北的和中国的缩影。在这个意义上,人世间 处在历史和现实、“主题化”和“生活化”的双重维度张力之中,是多重力量平衡之后的产物。这正是主旋律创

18、作在新时代所展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也是 人世间 被赞誉为“平民史诗”的原因。恰恰是这种以“现实主义”作为创作方法的“平民史诗”的书写,使 人世间 故事的“真实性”兼具了传统地域文化和“熟人社会”的情感维度。三、现实题材年代剧的情感政治现实题材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真实性”,但这里的“真实性”并非是原封不动照搬现实的“真实”,而是被文学性所赋形的“真实”。所谓的“赋形”,是添加、改造和变形后的升华。不同于基于模仿的再现,赋形意味着创作主体的深度介入,从而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真实变得具有艺术上的形式感和戏剧感。正如批评家刘复生所言,“艺术家和作家要做的工作,是找到进入历史与现实核心的戏剧性元

19、素和构架,创造属于自己的重新发现现实的方法,从而给现实赋形。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4现实主义并不是简单的自然主义式的再现,而是基于现实素材进行的加工和创造。赋形既是“重新发现现实”的方法,又是使用艺术手段重构现实的路径。现实题材年代剧正是采用了这样的“赋形”方法。根据学者尹鸿和杨慧的观察,近年的现实题材连续剧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温暖”的色调。他们认为,这些现实题材剧的创作虽然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手法,但是其中一些作品也适当采用了浪漫主义的风格,于是让观众在思索之余也能对现实的焦虑和压力有情感抚慰和宣泄的出口。在这些连续剧之中,少了一些现实的冷酷和严峻,多了一些对现实的缝合和抚慰,

20、体现了连续剧的现实慰藉和价值引导功能。5从他们的论述来看,主要是通过“温暖化”的艺术处理实现了对于冷酷现实境况的超越。事实上,原著 人世间 的作者梁晓声的小说本身,就是以“温暖化”作为特色。在梁晓声的知青文学作品如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今夜有暴风雪 雪城 中,一方面是对艰难岁月的展示和呈现;另一方面是对“青春无悔”的缅怀和抒情,而真实的历史和生活的素材则被作家的主体介入所“温暖化”。在梁晓声的相关创作中,虽然描写了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的种种挫败,却始终注入了 一种岁月激荡的豪情。在共115万字的三卷本小说 人世间 中,梁晓声延续了他一贯的创作题材和风格,在加大写作篇幅的过程

21、中依然自觉地进行了平民史诗的“温暖化”书写。同样,在小说原著改编成连续剧的过程中,“温暖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改编策略。在关于 人世间 的采访中,编剧王海鸥透露了该剧改编的过程那就是在梁晓声小说基础上将连续剧的底色调亮。她说,“书里写了近50年来百姓生活的苦难与顽强,我从中看到了希望与力量原著是铅灰色、钢铁色的,是一种坚韧、偏硬的色彩。我本身是一个乐观的人,面对困难不会反复咀嚼,而是向前走。所以我和主创团队共同希望剧集是温暖的、明亮的,给人力量,给人希望。”6在王海鸥那里,“温暖”是一个关键词,擅长写情感和细节的她在改编的过程中有意将故事的讲述调整到更加暖色的基调上。换言之,在苦难与温暖之间,她选

22、择了温暖。正是这样的改编逻辑,为小说原著增添了一份情感的温度和热度。正是由于小说原著和影视改编双重的“温暖化”的处理,才使得故事变得更具有温暖的质地。从故事本身来看,人世间 的连续剧版本的人物与人物关系充满了生命的温度,从中可以看到亲情、爱情和友情在岁月中的流淌,并汇成大河。故事一开头就是一家人的离散:大哥周秉义为了未婚妻冬梅放弃升迁,二姐周蓉为了爱情远赴贵州和诗人结婚,三弟周秉昆背着家里接济郑娟。在历史翻涌的浪潮中,周家兄妹表达了对生活和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人世间 中的人物角色身上有一种“向上”和“向善”的力量在牵引着他们,也让观众体验到一份对理想主义的热烈盼望和温暖的人间情怀。这种“温暖”

23、最直接地体现在郑娟这个人物角色712022第16期 中。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一个时代情感结构的症候式的外显。人世间 中的郑娟显然是一个在叙事上被高度“温暖化”处理的人物,也是一个符合传统男权社会想象的理想女性。在学者陈旭光看来,从 渴望 的刘慧芳到 人世间 的郑娟,她们都是女性受难者的体现。两位女性都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型,逆来顺受的同时有着内在的坚韧和善良,命运多舛却没有怨言。于是,女性对于苦难生活的承受唤起了观众的共情,这是大众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有效策略。7“温暖化”的叙事策略满足了大众的一般期待视野,从而在展示苦难的同时缓解了普通人的生活焦虑,抚慰了时代的历史创伤。恰如美国华裔学者周蕾关

24、于“温情主义寓言”(sentimental fabulations)的论述:“把温情主义定义成针对压迫和难以忍受的苦难进行妥协或调和的倾向或处置。”8作为一种妥协或调和的叙事策略,人世间 从小说到影视的改编,进一步调亮了现实主义的色调,通过赋形的方式对“光字片”背后的当代历史进行了选择性的重新书写。这种“温暖化”的叙事策略,使得 人世间 有了更广泛的观众基础,不同世代的观众都可以投射自身的情感。可见,人世间 的成功不仅在于历史的真实,还在于情感的真实,这些都有效地促成了剧集的“出圈”。人世间 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对周家三代人的书写中既展示了苦难,又超越了苦难。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主义

25、”既是一种艺术手法,又是一种情感政治。正是在“温暖化”的叙事策略和价值表述中,人世间 最终完成了自身的意识形态“赋形”。结语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文化场域中,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呈现出更为复杂化的样态,人世间等现实题材年代剧中也充满了两者之间断裂与连结的印迹。21世纪以来的中国连续剧历史存在着一个以古装剧为主导的发展周期,清宫戏、后宫剧等是那个时期的主导题材和类型。当下现实题材剧集的走红,正是对那一阶段古装剧潮流的时代性纠偏,是由国家政策和观众诉求双重召唤出来的必然结果。现实题材具有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反映国家发展变化、抚慰大众情感等多重作用。和古装剧不同,现实题材更具有“当代性”,能与普通

26、观众的现实关切进行对话和互动,使普通观众产生广泛共情和共鸣。人世间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现实题材剧集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人世间 的经验说明,在良好的严肃文学原著基础上改编的剧集更具有优势,与编剧的二度创作相叠加,会极大地提高连续剧的艺术品质,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事实上,近年来现实题材严肃文学的影视化改编已经渐成趋势。在梁晓声的 人世间 之后,还有滕肖澜的 心居、路遥的 人生、金宇澄的 繁花、余华的 文城、王蒙的 这边风景 等现实题材严肃文学作品正在陆续播出和拍摄中,改变了早先阶段网络文学IP影视化改编一家独大的局面。总之,现实题材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正在蓬勃发展,未来的剧集不仅值得期待,还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连续剧产业的整体生态格局。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5尹鸿,杨慧.从高原走向高峰五年来电视剧网络剧创作分析 J.当代电视,2022(02):4-12.27陈旭光.从渴望到人世间,郑娟与刘慧芳有啥不同?EB/OL.(2022-04-29)2022-12-16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