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248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5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 于鸿燕【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在英语课堂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其中,文化意识目标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背景,形成符合他们认知结构和价值观的文化意识。文化语境的创设则需要集中反映语言学习的实践性语用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紧密联系,同时践行“教学评”一体化,以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际技能,增强文化理解、文化自信和国际认同。【关键词】文化意识 文化主题教学 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近两年来,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当前整

2、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文化根系也需要越来越深的扎入。笔者一直在思考,有没有可能补充一种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从理念、目标到策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还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由此便有了着眼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并尝试进行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经过一次次的完善与打磨,笔者的感悟与方向日渐清晰。一、定教曷贵?贵在文化先行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外语教学的本质是建立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基

3、础上的思维教育、文化教育和世界教育。这意味着英语教学要立足学生所处的现实、社会和国情,英语教师需要拓宽视野,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也要关注创设“社会性情境”,关注文化知识(WHAT)传授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也要关注文化理解(WHY)和跨文化交际能力(HOW)的培养,以此让学生在习得语言能力的同时,文化素养、公民意识、国际视野、中国情怀也能同步得到提升。二、语大系焉?难在目标确行英语新课标指出,文化意识目标重在“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

4、化自信”。由此,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聚焦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文化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和探究文化知识的意义,以此获得学科知识、形成学科文化意识,进而拓宽中外文化视野、形成国际理解、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三、纸书薄否?重在躬亲力行近两年来,通过一次次原创课例的实践与梳理,笔者带着工作室成员初步形成了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Iseetheculture/Ilearntheculture/Ienjoytheculture/Isharetheculture”教学流程框架,旨在通过词汇文化、背景文化、礼仪文化等开展融合性学习,通过基于开放式文化主题的语言输入和基于语言的

5、文化输出,来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双重内化,并同步关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筛选运用的能力、对比分析与总结梳理的能力,以及分工协作、交流展示的能力。就具体授课策略而言,重点关注两条线:一条是语言知识与技能线,也是规定教学流程的基础线,即新颖有趣的新知呈现、环环相扣的新知学习、扎实有效的巩固拓展和以人为本的评价反馈;另一条是开放式文化主题教学的特色线,即文化语境的创设、文化素材的选择、文化背景的“探源”和形式的跨学科融合。(一)文化语境的创设在语言学习的“语境创设”环节中,“文化语境”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在确定每节课的主题时,教师要联56系学生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和社会时事,从激发其参与兴趣、提高其跨文化认

6、知的角度出发,创设有一定文化特征的课时语境,强调学生的体验和真实参与,凸显情感态度目标和学习策略目标。(二)文化素材的选择文化类素材贯穿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课程核心素养目标的方方面面。从对 26 个字母的联想认知差异,到“文化附着词”之单词中的文化差异,再到无处不在的口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近现代中外文化差异衍变等,这些无不在告诉我们,只要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改变传统英语教学观念,在生活中关注“文化对比与探源”,就能为文化主题教学的开展积淀出丰富的素材资源。(三)文化语篇的再构1.语篇再构的科学性整合并加工网络、书本、视频、图片等文化类资源形成适用素材,基于素材及教材内容发

7、掘文化主题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的呈现流程与框架,在保证整体设计流程科学流畅的前提下对语篇结构、文体形式进行灵活调整。此外,原则上每节课有 1 个主文本(借以突破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目标)、24 个副文本(指向文化差异与起源,供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信息、拓展阅读)。2.呈现方式的灵活性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明显地体会到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有生命力的教学设计,一定不只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单纯传授。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英语课堂教学,旨在通过调取原有经验和社会知识创设文化语境,借助英语知识与技能来探究文化差异与起源。在文化语境的创设下,按照教学流程四 步 走(Iseethecult

8、ure/Ilearntheculture/Ienjoytheculture/Isharetheculture),就需要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设计呈现方式的“与时俱进”。近年来,在英语单元整体设计的全面推进中,教育部国培专家、上海市特级教师朱浦先生给了教师们可供借鉴的指导性意见:语境推动、语用体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更是体会到对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学问题链的逻辑性、教学过渡语的启发性、文本再构的思辨性等尤为重要。此外,教师需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视听结合、角色体验、影视编串、社交媒体的引入、绘本名著的导读等,让学生充分体验角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 PHONICS 教学及任务型、活动

9、型、TPR 型等教学活动贯穿始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及语用体验;利用智慧教育下的多媒体教学,通过思维导图、SMART 图表的呈现等,突出重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更直观地展示所学知识,突出英语教学以听、说、练为主的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实现学生语言输出水平的螺旋式上升。3.联通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学科逻辑指的是语言学习的逻辑,即要关注从单词读准、语音语调的“语言之美”到句子表述的准确、文本结构的规范等的递进性;生活逻辑指的是基于真实生活的逻辑,即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要与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应用相匹配。这在教学设计中往往体现为问题导向的科学性,即问题链设计的科学性。以沪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11M

10、others Day 第一课时为例,本课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本课时文体为配图对话,语篇内容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为母亲节做的准备,意在引导学生感恩母爱,并学习用实际行动感谢母爱;教学重点为 card、flower 等单词和句型“Heresa.foryou.”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创设了为班级节日策划“繁花正艳,与母爱相拥”的情境,活动分成四个环节:看见母爱、发现母爱、懂得母爱、拥抱母爱。基于生活逻辑,聚焦 MothersDay 的主题,笔者梳理出了几个问题:“WhenisMothersDay?WhyisthereMothersDay?”以及“MothersDay 是谁提出的?是哪个国家提出

11、的?那个国家是如何庆祝的?我们的庆祝方式有哪些?”等。这里有一个立意导向,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庆祝方式。紧接着,通过“WhatdoesMumdoforus?WhatdoyouwanttodoforMum?WhatdoesMumwant?”这一问题链,以及设计“双向奔赴”活动从看妈妈的一封信到给妈妈写一封信,引导学生从感恩到感知“不是你想给的就是妈妈想要的”这个道理。接着,笔者将立意再次升级:虽然每个人庆祝母亲节的方式不同,但对母亲的爱是相同的,懂感恩、重感恩、会感恩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价值观。在文化主题教学中,教师还要时刻关注育人价值,关注中外时事和社会热点,不仅要注重从知识层面进行引导,更要从多样化的课堂评价、丰富的激励性语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巧妙提升语言的情感价值功能,持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学会正确而得体地使用语言,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总之,文化是永恒的。如何将文化主题更好地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使学生不仅习得语言知识与技能,也感受关于文化的地域差异,拓宽关于文化的人文理解与全球视野,是笔者近年来研究与追求的目标。教无止境,重在扎实做好当下并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