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中国精神概念的流变_魏崇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242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中国精神概念的流变_魏崇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中国精神概念的流变_魏崇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中国精神概念的流变_魏崇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2023 年 1 期湖湘论坛No.1,2023(总第208期)Huxiang ForumGeneral No.208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22-11-2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新自由主义挑战及其应对研究”(项目编号:19VSZ040)作者简介:魏崇辉,男,江苏徐州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中国精神概念的流变魏崇辉(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摘要:中国精神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党和国家若干文献文本的

2、考察,可以系统梳理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精神概念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基本框架之初步凝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集中体现之持续深化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时代精华之日臻完善的流变。通过对流变的透析可见,中国精神的“中国”蕴含着深厚历史积淀、党的有力领导、民族强劲韧性等基本维度。“精神”集中表征为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图式。中国精神概念的界定过程与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密切相关,展现出累积性特征。对中国精神的展现与弘扬就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与践行。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精神;概念史;

3、累积性特征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3)01-0013-12一、问题的提出自近代以来就有关于“中国魂”的讨论,但关于中国精神的嬗变历程、内涵组成 1899 年,梁启超在 清议报 第 33 期发表的文章 中国魂安在乎 中,首次提出了“中国魂”的概念,并指出“吾因之以求我所谓中国魂者,皇皇然大索之于四百余州,而杳不可得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中国魂者何?兵魂是也”,以“中国魂”指称中华民族的精神。参见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6年出版的中国之武士道。中国精神既是一种政治话语,又是一个学术概念。为避免阅读受到大量符号的干扰,本文一般不使用引号以简化表达

4、。DOI:10.16479/43-1160/d.2023.01.00714等问题却聚讼纷纭。近年来,中国精神的讨论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尤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1标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精神进一步推到理论的前台,成为亟需学界讨论的命题。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精神概念的产生演变、内涵变迁等问题进行梳理,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价值。于知网以“中国精神”为题名进行检索发现,学界较早关注中国精神的文章发表于1983年,从鲁迅社会伦理思想出发对中国精神的内涵、外延与表征等各个角度进行了探讨。2中国精神的表面意思是“中国的精神”,作为一个具有本土

5、特色的典型概念,带有特殊的时代意蕴。既有研究对这一概念的界说比较多样,共识性把握有待进一步凝练。代表性观点有谈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3“莫言与中国精神”4等等;从中国精神时代意蕴、生成逻辑与表现形式出发的分析5;从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精神出发的实践维度进行的阐释6;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发展的历史维度进行的推演7;从中国精神角度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整体性努力的最高表达,是时代精神的最高凝聚。”8大多数研究直接将中国精神作为一个既定的概念使用。从概念史的角度对中国精神的研究尚付阙如。需要说明的是,概念史的着眼点是具有关键意义的、浓缩的词

6、语9,通过阐释与分析特定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概念化过程,寻绎其历时意义嬗演的连接点。本文拟通过深入探究党和国家政治话语中中国精神概念的历时演变,回答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精神概念化的关键问题,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提供支撑。首先,从特指的中国精神出发,全景展示中国精神的概念化过程。其次,以关键的时间节点为界限,厘清中国精神的要义及其拓展。再次,尝试归纳总结中国精神概念的当代理解方式。本文研究文本资料主要包括:一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二是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会议新闻稿汇编,主要有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需要说明的是,限于篇幅与主旨,本文对中国精神概念的厘定紧紧围绕其初步凝练、持续深化与

7、日臻完善展开,在党和国家的文献中涉及诸如“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表述,虽然从广义上来说它们也属于中国精神的范畴,本文亦会提及,但并不将之列为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二、中国精神概念的初步凝练中国精神的思想内核孕育于中华民族绵延的几千年历史演进和文化积淀之中。1840年以来,在与西方列强的对立和自我救亡图存的过程中,作为民族国家集体意识和精神要素的中国精神以一种整体的、相对独立的面貌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之间开始了理论建构与实践探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做出了决定性贡献。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簇生了对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素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概念被具象化

8、。此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精神的实然存在、基本内涵、主体要素和价值功能做出了基本厘定,并将中国精神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呈现出来。15(一)概念浮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独立、探索国家建设的进程中,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革命精神”的要素。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时代命题,给予中国精神以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等内容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被凝练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1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2,为中国精神赋予了两大核心

9、内容,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尽管在中国精神作为一项政治话语正式提出之前,学界已使用过中国精神这一概念,且我们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也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凝练,但把中国精神作为一个独立的、特指的概念正式提出,是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成的。(二)酝酿提出:概念的明确2013 年 3 月 1 日,在中央党校建校 80 周年庆祝大会暨 2013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古人的政治抱负、报国情怀、浩然正气、献身精神等都应该在当代得到赓续和发扬,因为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13。“中华民族的优秀

10、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提法被用以论证中国精神来源和动力。这一时期确定了中国精神的实然存在。2013 年 3 月 17 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14中国精神被确立为一个特定的、独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中抽离出来。随即,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阐释了中国精神作为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内容框架,中国精神的经典内涵被正式明确。2013 年 4 月 2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此次会议提出,

11、增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聚合力、“鼓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在极度困难的情境下显得愈发重要,并从现实需要和实践需求的角度阐释了凝练中国精神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形成要快速凝练、弘扬在芦山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模范与崇高思想以“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增添新的正能量”15的共识,为中国精神内涵提出了鲜明的例证。此次会议使用了特定的中国精神概念,并将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并举,蕴含着对中国精神功能阐释之意。2013 年 4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了全国劳动模范代表,指出在全国各族人民斗志昂扬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所形成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等强大精神力量的动力作用,充分肯定了中国特定历史

12、时期、特定历史事件中凝结成的精神要素,为中国精神的内涵注入了具体的元素。为戮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工人阶级明确提出要求和希望:“一定要在坚持中国16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16,坚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此番对中国精神的强调,将其与中国道路并举,进一步阐释了中国精神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讲话为中国精神概念的解读置入了工人阶级主体的价值立场。此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三者以一个“组合”的形式多次共同出现于系列重要讲话和文本当中,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中国精神的概念解读和立场判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基础性框架。这一概念也在时代发展

13、的进程中不断丰富。(三)中国精神概念的不断丰富(2013-2014)从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进入大众视野之后,中国精神概念的初步凝练阶段其不断丰富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中国精神具体内涵的拓展。2013 年 7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17,将“载人航天精神”融入中国精神的具体内容,突破了以历时性方式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范式,而是以共时性的特点把握具体精神丰富中国精神内涵的方式。二是中国精神构筑主体的稳固。2013 年 10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贺信中肯定了艺术工作者在中国精神中的主体作

14、用,并为艺术工作者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18。10 月 18 日,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会上再次重申了工人阶级在中国精神构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我国工人阶级要“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19,夯实了构筑中国精神价值立场和阶级立场。三是中国精神功能场域的淬炼。2013 年 5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向国际社会声明了中国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20的作用,表明了中国精神不是单纯的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心理反映,而是承担着提振实践新时代使命的精神状态的功能;同年 8 月 19 日至 20 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

15、议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内容大会形成共识:要“围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21,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在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方面的作用。这一共识的凝结将中国精神的功能延伸至思想、舆论和文化支撑的领域,具体化了中国精神发挥精神动力、支持和积极效应的场域。三、中国精神概念的持续深化2014 年,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纷至沓来。尤其新中国迎来 65 周年华诞之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号角”22,北京文艺座谈会的召开科学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23。此背景下,中国精神的内涵有了深化发展。这一阶段,党和国

16、家分别从目标指向、国际视野、主体维度和呈现形态四个层面对中国精神进行了创造性建构,指出当代中国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集中体现,全面地展现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17(一)建构中国精神的多重路径(2014-2016)2014 年 9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65 周年招待会上强调,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24,实现对中华儿女携手缔造中华民族新伟业的精神动员,将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开启了对中国精神概念的持续深化建构。其一是从目标指向进行建构。同年 10 月 13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

17、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缕析了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25,这一过程意味着充分继承和弘扬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向上向善的思想传统与文化精髓,在新时代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献力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建设,助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此次讲话明确构筑中国精神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持为前提,并将中国精神的建构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语境下,表明了中国精神展现与弘扬的现实需要和目标指向。其二是从国际视野进行建构。2014 年 10 月

18、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为文艺工作者厘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26为要求的工作宗旨,表明中国精神关涉到文艺和文艺工作的根本性、方向性,关涉到国际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这一观点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立 30 周年之际的大会交流发言中得以进一步阐发,“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把一个文明进步、开放包容、繁荣发展的中国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27,将中国精神与中国故事相联系,与塑造国际形象相联系,延展了中国精神的讨论视野。其三是从主体维度进行建构。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5 年上半年的系列讲话中分别强调了“老同志的政

19、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28,指明了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作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29地位,从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层面,再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联系在一起30,“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312015 年 9 月 16 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32,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结合,随即在 10 月 13 日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中明确阐释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33的

20、作用。如此一来,不仅为中国精神的概念解读引入了新的关系,为中国精神功能的发挥指明了新的场域,并写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鼓励中华文化走出去34。其四是从呈现形态进行建构。2016 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表示,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35。他在总结表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工作时强调,杭州峰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36,为中国精神注入了具体的、新的时代内涵。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18肯定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37“老干部”38对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和塑造中国

21、形象所做的贡献。(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017-201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9,实现了对中国精神认识的再提升。同时,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丰富了中国精神概念的主体力量,增强了该概念特色内容。在主体维度丰富层面,习近平总书记于 2018 年 5 月 2 日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到,中国精神的生命力来源于中国青年,特别强调了青年在构筑中国精神过程中的主体性力量40。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和给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 70 周年的贺信中,提出

22、了阐释和展现中国精神的要求,肯定了文艺界和社科界人士的主体地位。在增加特色内容方面,2019 年 9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时的讲话中强调,短短 5 年时间大兴国际机场便顺利投入运营,“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41,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具体的时代内涵。同年 11 月,将“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42写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三)中国精神的包容性延展(2020-2021)中国精神包容性延展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精神品格。就价值观念的时代

23、性而言,表现为同一时代各种价值观的共性,它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阶段相协调,使价值观念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和时代性。43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生成的、反映特定社会成员价值追求的中国精神具有多重内涵。一是抗疫精神注入中国精神。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世界笼罩于昏暗之中。与“西方之乱”对比之下“中国之治”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了中国精神的光芒。2020 年 2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疫情防控中国家和人民向世界展示了我们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国际在对我国疫情应对措施与应对效果的高度关注后,肯定了这一过程所“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44。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

24、强调“守住全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45“迅速形成了抗击疫情强大合力”46,并指出在此过程中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个表征时代特点的、特定的抗疫精神概念呼之欲出。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抗疫精神的概念,将其阐释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47,并进一步指出这一新凝练的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47二是将脱贫攻坚精神注入中国精神。2020 年 11 月 23 日,全国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工作蕴藏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力量。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浦

25、东能够“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48,深刻揭示出中国精神中内含的“攻坚克难”要素。岁末,习19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肯定了 2020 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和顽强拼搏精神,得出了“征途充满艰辛,奋斗成果显著”49的结论,一个新的、关涉中国精神的、特定的脱贫攻坚精神概念雏形初现。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的脱贫攻坚精神”,强调其作为中国精神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0,为中国精神再一次注入时代的特定内涵,系统加深了对

26、中国精神的认识。四、中国精神概念的日臻完善2021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于建党一百周年讲话中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51,并将建党精神置于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位置。“七一”讲话蕴含着进一步明确中国精神概念和确定中国精神精髓的深意。这一时期,中国精神概念日臻完善。(一)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国精神概念的成熟中国精神概念的成熟以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标志。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中国精神一词共出现了 2 次。第一次提及中国精神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中

27、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1,宣示了中国精神集中表达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次将中国精神置于文化建设之中,强调必须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更好构筑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表明对中国精神的构筑已然成为一项长期坚持并戮力实践的任务。这一时期,中国精神概念范围进一步确定,构筑主体进一步拓展,发展方向进一步明晰。(二)中国政治话语中中国精神的独特内涵对于什么是中国精神,从最初“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基本框架到抽象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并适时地、阶段性地注入特定时代的要素,最终将中国精神的精华界定为习

28、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及党和国家的若干文献文本来进行中国精神概念史的考察,可以厘清中国政治话语中中国精神的独特内涵。第一,中国精神的“中国”蕴含着深厚历史积淀、党的有力领导、民族强劲韧性等基本维度。上文已述,中国精神概念的阐发着眼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浸润着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着当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成果。对中国精神之“中国”的理解蕴含的基本维度有:一是历史积淀之深厚。“中国”是扎根于数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积淀而成的中国。放置于世界历史视野之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未曾中断的国家,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因素已经稳定的内生于中国人之中。二

29、是党的领导之有力。“中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中国被无情地卷入世界历史之后,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仁人志士奔走呐喊,中国精神的凝塑在现实的倒逼中开20始形成自觉。直至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挽救民族危亡,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进行重新的反思与淬炼,得到了以建党精神为源头活水的精神谱系,成为激励、引领中国前进的坚强力量。三是民族韧性之强劲。“中国”是相较于西方和其他东方国家而言的中国。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的力量将世界带入到一种如马克思所说的“野蛮的和半开化的国家依赖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依赖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依赖于西方”52的世界格局中。以中国化时

30、代化马克思主义定向的中国在积极地占有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新的文明类型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根植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精神,必然本质区别于西方精神。第二,中国精神的“精神”是中国人生存和发展内在图式的集中表征。中国精神作为精神性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的本质性存在,是一种自觉的、理论化的、系统化的、全面性的中国人的“类意识”。这种“类意识”完美地呈现和演绎了中国人的“类本质”,内化为中国人行动的逻辑。这种“类意识”主要通过时代精神的精华彰显出来。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

31、意味着中国精神中所强调的“精神”,内涵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真正成为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自觉方式,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成为中国人的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正式迎来了精神自觉的时代。第三,中国精神概念界定的过程展现出“累积性”特征。中国精神涉及基本内容、具体内涵、构筑主体、功能范围、经典表达等方面累积的变化和渐进的特征。单就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而言,并非是党和国家一蹴而就的抽象的建构,而是一个不断丰富、逐步完善的过程。从中国精神作为一个特定的、独立的概念被抽象出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演进,逐渐被注入具体的、表征时代特色、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烙印的特

32、定精神,如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党和国家对中国精神概念的认知是一步一步深化的。同时,这一渐进的“深化”是一个在继承发展基础上的累积性过程。质言之,党和国家对中国精神概念的认识是在上一个阶段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进而更加具体化、纵深化的过程,体现出各个时期的不同侧重,这与时代的命题和现实的背景直接相关。比如,自2015 年 9 月,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相并列的提法大量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之中,蕴藏着走中国道路的过程中本身就内涵着构筑和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内在要求。而中国价值在此时被展露于世界的视野中,一方面,由于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明确表示作为全体人民价值追求的社会主

33、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直接铺平了将中国价值与中国精神相联系的道路。另一方面,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表达更加聚焦于指引中国人行动的思想的领域,更加凸显价值取向与精神自觉的力量。中国精神概念的推演积淀了实践的经验和文化的痕迹,形成了厚厚的累积层,呈现出强烈的阶梯式发展特征。(三)信仰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精神的时代命题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国精神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抽象出来。“以爱国21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表达确立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对中国精神概念再次明确界定是在十九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

34、集中体现”,对中国精神概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中国精神概念又一次明确表达,揭示了中国精神的本质规定,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守正创新的基本理念,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和精髓,立足两个大局的时代坐标,实现理论赓续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深挚的人民情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第一,历史方位的变化预示着与其相适应的理论创新将有飞跃式发展的可能与必要。“中

35、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坐标点上。这个坐标点所存在的场域是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纵坐标,以“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横坐标的世界历史维度的坐标系。从这个坐标的纵轴可以管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这个坐标的横轴能够蠡测中国逐渐凝塑自身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直面“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53的问题。第二,从实践基础来看,理论的飞跃源自于实践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1。

36、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历史性成就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第三,从理论体系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原创性。首先,原创性体现在这一伟大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指引、带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起打赢了诸多历史遗留难题的“歼灭战”,深入推进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工作的“接续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544其次,这种原创性体现在这一伟

37、大思想对人类整体发展的关涉和世界历史未来的观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直面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5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从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出发,揭露了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掩盖下的“资本共同体”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更加符合“社会的人类”之社会发展的道路,蕴含着全球性视野和历史性思维。第四,从理论特征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一个固化的、已经完成的理论体系,而是随着实践诉求的不断自我超越并始终面向未来敞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和自我革命,其是一个充满生

38、机和活力的“进行时”。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精神的概念会继22续在成熟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新的具体的内容和特定的意涵。这就要求我们以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情怀去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展望中国精神的“未来式”发展。五、结语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党和国家若干文献文本的考察,我们试图把握中国精神概念之初步凝练、持续深化和日臻完善的流变历程。并且,通过对流变的梳理考察作为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中国精神之“中国”所蕴含的深厚历史积淀、党的有力领导、民族强劲韧性等基本维度,之“精神”所集中表征的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图式。当前,中国精神的精华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

39、代新征程上彰显和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与信仰。作为建党百年后我们党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置于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之首位,突出了作为中国精神精华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 42 次提及“精神”一词5427,尽管与本文的主旨对照而言,更多是广义的阐释,但这恰恰向我们进一步阐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精神”内涵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

40、21-11-17(1).2 张琢.“面子”“中国精神的纲领”鲁迅社会伦理思想一瞥 J.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3(2):25-26.3 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J.齐鲁学刊,2003(5):5-8.4 李敬泽.莫言与中国精神 J.小说评论,2003(1):72-76.5王泽应.中国精神:形塑中国模式,助推中国崛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5.6 杨可心,崔秋锁.追梦的中国人需要怎样的中国精神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4):46-50+92.7 高福进.中国精神的民族特性及时代表达 J.人民论坛,2021(15):31-35.8 王立胜.从中华文化、

41、中国精神两个维度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J.哲学动态,2022(5):5-12+127-128.9 方维规.什么是概念史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28.10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1 江泽民文选: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12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61.231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2).14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42、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3-03-18(1).15 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 N.人民日报,2013-04-24(1).16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3-04-29(2).17习近平会见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N.人民日报,2013-07-27(1).18 习近平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贺信 N.人民日报,2013-10-12(1).19 刘维涛.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N.人民日报,2013-10-19(1).20 习近平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 N.人民日报,2013-06-01(1).21 习近平.胸

43、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N.人民日报,2013-08-21(1).22 厉行法治的航标依法治国的宣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 N.人民日报,2014-10-30(1).23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N.人民日报,2014-10-19(4).24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5 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10-01(2).25 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N.人民日报,2014-10-14(1).26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4、 N.人民日报,2015-10-15(2).27 习近平.发挥民间往来优势 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N.人民日报,2014-10-30(1).28 习近平.认真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 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N.人民日报,2014-11-27(1).29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5-04-29(2).30 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 N.人民日报,2015-01-25(1).31 审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9-12

45、(1).32 习近平亲切会见纪念活动筹办工作各方代表 N.人民日报,2015-09-17(1).33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N.人民日报,2015-10-14(1).34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抓好改革重点落实改革任务 N.人民日报,2016-11-02(1).35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N.人民日报,2016-08-26(1).2436 习近平.大力弘扬主人翁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N.人民日报,2016-09-21(1).37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

46、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12-01(2).38 习近平对全国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认真学习先进典型 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 N.人民日报,2016-12-24(1).3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N.人民日报,2017-10-28(1).40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05-03(2).4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N.人民日报,2019-09-26(1).4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 N.人民日报,2019-11-01(1).43 王岩.论时代精神的多维内涵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

47、9(3):66-70+87.44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0-02-24(2).4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N.人民日报,2020-05-07(1).46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N.人民日报,2020-05-09(1).47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0-09-09(2).48 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0-11-13(2).49 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1-01-01(2).50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1-02-26(2).5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5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70.53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N.人民日报,2017-01-20(2).5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责任编辑:叶民英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