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肥胖的中医特色治疗.pdf

上传人:老金 文档编号:231720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2.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胖的中医特色治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 年 06 月 第 22 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饮食保健 106 肥胖的中医特色治疗张秋菊1 梁向红2 罗艳彬2 高冬青2 杨爱红2 寇 琳2(通讯作者)(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北京 1026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 10070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肥胖人数激增。肥胖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某些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肥胖相关的并发症有一定的了解,如何干预及治疗肥胖成为临床医生及肥胖人群关注的焦点。临床研究显示,中医适宜技术在减重方面取得肯定的效果,适宜进一步推广。【关键词

2、】肥胖;诊断;中医特色治疗【中图分类号】R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21)22010601肥胖呈全球流行趋势,专家预测,2030 年全世界肥胖人口将达到 11.2 亿1。肥胖症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慢性疾病,研究显示肥胖是诱发 2 型糖尿病及多种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美国研究发现肥胖所造成的死亡甚至超过吸烟、酒精和贫困。故对于肥胖的干预及治疗刻不容缓。目前减肥药在国内销售产品种类有限,而且在副作用方面很多患者顾虑重重。在面对减重手术选择时很多患者又望而却步。通过中医非药物治疗,在减重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医治疗肥胖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与同道共飨。1

3、 肥胖的诊断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因肥胖症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故目前简单实用的指标是根据体质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的危险程度及大规模流调统计数据而制定。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 2(m2),参照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预防控制指南(2006 年版),18.5kg/m2 BMI 24 kg/m2 为正常体重,24 kg/m2BMI 28 kg/m2 为超重,BMI28.0kg/m2 为肥胖。腰围测量,男性腰围 85cm,女性腰围 80cm 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在诊断肥胖时要注意,体重过

4、重不等于肥胖。如肌肉发达的人,体重虽然过重,但却不伴脂肪增加,因此不能机械的按照标准诊为肥胖。随着临床的深入研究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腰臀比、体脂率、颈围等也被纳入肥胖诊断的参考指标。2 肥胖的基础治疗2.1.饮食:根据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按照 20 kcal/kg计算每日总能量摄入,三大营养物的比例均衡,其中脂肪占 15%20%,蛋白质占25%,碳水化合物占 55%60%。(1)主食粗细搭配,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适当加入膳食纤维;(2)多吃应季蔬菜及水果,蔬菜以 500 g/日,3 4 种为宜。低糖水果 200 g/日,在两餐中间服用;(3)限油限盐,食用油

5、20 g,食盐 6 g;(4)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和矿物质;(5)避免含糖饮料、甜品及零食的摄入;(6)烹调方式避免爆炒、煎炸等方式,以蒸、煮、拌为主3。有学者将具有益气健脾、祛湿通便之功的药食同源的中药(炒白扁豆 15g,炒薏苡仁 15g,芡实 10g,茯苓 15g,赤小豆 15g,炒山药 15g,红枣 15g 火麻仁 10g),制熟化后打粉,做为代餐粉不代替主食,午餐、晚餐前半小时开水冲服后送服,结果发现受试者体重明显减轻,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4。2.2.运动:根据个体的年龄、运动习惯、工作性质和理想体质量指数等因素,制定合理运动方案。可以采取有氧运动+无氧运动+

6、抗阻运动结合,有氧运动4060 min/d,无氧运动 30 min/d,可与有氧运动交替进行。选择中低等强度,如慢跑、快走、打球、游泳、骑单车等。中医传统体育运动,如八段锦,经研究证实可以降低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对血糖、血脂指标均有所改善5。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量力而行,运动过程中关注身体情况和关节的保护,如有不适情况立即停止,必要时就医。3 辨体质治疗现代很多医家都很重视中医体质观念,通过分析中医体质与某种疾病的关系及分布规律,进一步探求疾病的成因及临床的防治策略,其实体质学说,早在 黄帝内经 中就已提及,后经过历代医家的总结,目前以王琦教授提出的 9 种中医体质最具代表

7、性。研究显示,肥胖的发生与中医体质有密切的相关性6,通过中医体质管理,可以有效减重,改善血脂、血糖等各项异常指标。有一项纳入 1554 例超重及肥胖人群的中医体质分析,肥胖人群中以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主,并且气虚、痰湿、湿热体质类型兼夹较多7。现代医家针对单纯性肥胖,从中医体质出发,辨别虚实,进行整体调节,把控主要体质并对相兼体质进行加减取穴,疗效确切且疗后不易反弹8。4 中医特色治疗西医针对肥胖病的治疗局限于药物及手术,但考虑其药物副作用,手术风险等问题很多人望而却步。目前针对肥胖的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很多,如针刺(腹针、电针、皮内针等),灸法,拔罐,穴位埋线疗法、穴位贴敷等,大量的研究证实

8、上述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有研究应用电针、穴位埋线疗法与饮食+运动进行对比试验,电针取穴以腹部脾胃经穴位为主,改善脾胃功能,配合辨证取穴及局部取穴以运脾利湿、通腑泻浊。第一个疗程显示电针对肥胖病人相关指标及腰围的改善比埋线疗法更早。而第 2 个疗程后,埋线组对腰围的改善优于电针组,原因可能是穴位埋线疗法相较于电针作用更持久,及羊肠线吸收过程产生的生物化学反映有关9。与单纯饮食运动干预作为对照,有学者应用针灸拔罐综合疗法针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人群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 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 68.97%,在体质量和腰围上治疗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0。除应用针灸减重作用外,穴位敷

9、贴疗法更加简便快捷,亦有很多的的受用人群。有学者针对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与针刺方法进行对比,穴位贴敷的方法是将中药三棱、莪术、大黄、制南星等药物研末,按一定比例等制成散剂,佐甘油调制成膏状,敷贴天枢、中脘、关元、等穴位,结果发现贴敷组治疗有效率近似于单纯针刺组。故认为穴位贴敷疗法较针刺省时力,更适于作为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方法推广应用11。综上所述,中药治疗是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而中医的针刺、拔罐等治疗是疏通经络、调畅气机,目的是使人体脏腑气血调和,正如医圣所云“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中医治疗简便效廉,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强,减重作用持久,使肥胖人群获益,值得临床推

10、广。参考文献1 李 虹,刘 维 新.肠 道 菌 群 与 肥 胖 相 关 性 的 研 究 进 展 J.医 学 综述,2020,17:3386-3393.2 黄书晨,汪一波.肥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9,05:3105-3108.3 杨少红,尚治新.饮食管理联合运动干预对肥胖患者体质量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09:1137-1139.4 苏琛,彭鑫,罗霞,等.基于健脾祛湿法研究中药代餐饮食对超重及肥胖患者的影响 J.四川中医,2020,01:106-108.5 李勤,倪青,吴瑞,等.中医传统运动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J.世界中医药,2020,

11、21:3355-3358.6 朱丽冰,王济,李玲孺,等.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中医兼夹体质分析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01:161-165.7 尹艳,王世燕,孙志新,等.1554 例超重/肥胖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及临床防治思路探索 J.中医药信息,2020,02:64-69.8 高扬,张瑞,余丽,等.艾炳蔚教授结合中医体质治疗单纯性肥胖经验 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1:76-78.9 周薇,周仲瑜,胡锋,等.电针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对比研究 J.辽宁中医杂志,2020,09:156-159.10 范肃,张振宇,潘珺俊,等.针灸拔罐综合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01:88-90+93.11 郑 颖,唐 红 珍.中 药 外 用 治 疗 单 纯 性 肥 胖 的 研 究 进 展 J.广 西 医学,2020,15:2008-2010.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