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精品教材(第六版)第一章城市集聚经济第二章城市化第三章城市经济增长第四章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土地利用第六章城市基础设施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第八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九章城市住宅第十一章城市交通第十二章城市物流第十三章城市财政与社会融资 第十四章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A-A 1 1+1 A-A 1 I I A-A-fill I I 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城市产业分类按经济功能划分按经济功能和市场的不同把城市产业部门分成两大类:主要满足城市外部市场需要的产业 为输出产
2、业(或基础产业);主要满足城市内部市场需要的产业为地方产业(或非基础产业)。出产业与地方产业反映了城市经济的二重性,即对外功能与对内功能的统-O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数量的依存关系,即:EU=aAEBo(7.1)式中,AEL为地方产业的就业增加量;AEB。为输出产业的就业初始增加量;a 为地方产业就业限定系数。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Aft_A-A-,+1 AA-+I AA-fill+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城市产业分类【二】按经济功能划分根据各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中密集的 程度和不同的比例把城
3、市产业部门分成3大 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 术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是产业结构由 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 转化。图7-1直观地显示出各种资源的累积 过程与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图7-1各种资源的累积过程与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AA-+AA-+I AA 111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城市产业分类【三】按三次产业划分人类的生产活动可划分成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阶段,以工业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作为标志;第三阶段,大约从20
4、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服务性行业并逐渐占据经济活动的主要部 分示准产业分类(SIC),它把全部经济活动分成如下10个大类:Q)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石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和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以上10类中,12类属于第一产业,35类属于第二产业,610类属于第三产业。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
5、AA-+AA-+I AA 111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城市产业分类【三】按三次产业划分中国国家统计局于1985年对三次产业的划分做了专门的规定,即:Q)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2)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业)和建 筑业。(3)第三产业为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它又包括4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 和仓储业。第二层次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 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等。量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
6、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 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部门等。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产业经济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定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制约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 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总体状况,反过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又可以为经济 的发展注入活力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7、和效益。据三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的比例序位关系,结合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将经济成长阶段划 分为农业时期、工业化时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三大时期,其中工业化时期又具体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 三个阶段(如图7-2所示);城市:工业化初始阶段 第一产业比我大于经济成长阶段图7-2经济发展理论对经济成长阶段的划分城市:【业化加速阶段 第一产业比用小于I。,第h业比亚高第产业 城市:匚业化成熟阶段 第一产业比田小卜s,第二、第三产业比选相当 城市:后匚业化阶段 第产业比质进一步下降 第三*业比币达到左行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8、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定表7-1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和标准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产业结构【二】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一)从产业的带动作用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现代产业内部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一种投入产出联系。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AQ.Hirschman),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将产业间 的联系称做连锁效应(linkage effect),并把连锁效应具体划分为前向连锁(forward
9、 linkage)和后向连锁(backward linkage)o根据产业的连锁效应特征,全部产业可分为四类(见表7-2)。表7-2 不同产业部门的连锁效应特征第一类产业部门中间投入型初级产品连锁效应特征前向连锁效应大,后向连锁效应小第二类中间投入型制造业产品前向连锁效应大,后向连锁效应大第三类最终需求型制造业产品前向连锁效应小,后向连锁效应大第四类最终需求型初级产品前向连锁效应小,后向连锁效应小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产业结构【二】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一)从产
10、业的带动作用确定城市的主导 产业后向连锁一般比前向连锁更重要,带动 作用更强。所以,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应主要从后向连锁效应大的部门考虑。表7-3列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 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的不同产业部门的 连锁效应值。表7-3 产业部门连锁效应的定量计算制造业最终需求中间投入I.最终需求型制造业产品n.中间投入型制造业产品前向后向前向后向服装和日用品0.120.69钢铁0.780.66造船0.140.58纸及纸制品0.780.57皮革及皮革制品0.370.66石油产品0.680.65食品加工0.150.61有色金属冶炼0.810.61粮食加工0.420.89化学工业0.690.60运输设
11、备0.200.60煤炭加工0.670.63机械0.280.51橡胶制品0.480.51木材及木材制品0.380.61纺织0.570.69非金属矿物制品0.300.47印刷及出版0.460.49其他制造业0.200.43基础产业IV.最终需求型初级产品I.中间投入型初级产品A.物品 渔业农业、林业0.720.310.360.24煤炭采掘0.820.23区劳务 运不俞业 商1k 服务业金属采矿0.930.210.260.31石油及天然气0.970.150.170.16非金属采矿0.520.170.340.19电力0.590.27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12、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产业结构【二】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集中系数和区位牖是用来定量计算和衡量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的两个主要指标。1.集中系数(coefficient of concentration)集中系数主要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某项产业经济活动,在某一特定的区域(一个城 市或一个经济区)中的集聚程度。对城市而言,集中系数是指城市的某一产业部门才安人口平 均的产量、产值等指标,与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的相应指标的比值,即:C(a/m)/(A/M)(7.2)2.区位嫡(qu
13、otient of location)区位熔又称专门化率指城市某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中的比重与城市全 部产业活动在全国或全地区全部产业活动中的比重之比即:Q(a/A)/(b/B)(7.3)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产业结构【三】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是:产业结构与社会需要相适应;能使现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能使产业间协调发展;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能充分利用国际分工与协作;能保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
14、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产业结构【三】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具体表现为4个方面。高加工度化即工业加工程度的不断深化。高附加价值化即产业结构向附加价值高的部门发展的趋势。技术知识集约化,即各产业将越来越采用高级技术、先进工艺,生产的产品和工作的 技术知识含量很大。产业结构的软化,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第三次产业比重不断增大,出现经济服务化趋 势.二兔指通过创造性的知识集约化的发展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高度化,经 济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依赖性大
15、大增强。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一新产业区的一般理论从新产业区发展阶段上看,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初期阶段的新产业区(2)成长阶段的产业区(3)成熟阶段的产业区依据产业区中企业的构造、对外和对内指向以及企业的治理结构等要素,新产业区至少可 以分为4种类型:(1)马歇尔式产业区(2)轮轴式产业区。(3)卫星平台式产业区。(4)政府依赖型产业区。按照产业区的结构形式,尤其是产业区内的企业组织形式,新产业区可分为:(1)水平一体化(网络化)型(2)垂直分
16、离与水平一体化共存型(3)垂直分离型人们可以将新产业区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1)地理靠近,产业集聚发展;(2)部门专业化,形成弹性专精的合作网络;(3)创新基础上的竞争;(4)比较容易的劳动力获得;(5)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二】新产业区形成中的产业集聚机制(一)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新产业区 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 相关机构所组成的区域内的一种
17、创新协作网络。通过归纳,产业集群存在着三种基本的模 式:单纯集聚模式、产业综合体模式和社会网络模式。见表7-3。表7-3 产业集群模式比较&特征集聚目的单纯集聚模式存在劳动力市场与相互 的贸易互补性获取外部经济产业综合体模式企业间存在交易链和生 产链降低空间交易成本社会网络模式企业之间非正式交往、建立在诚 信基础上的人际关系,结成经济 俱乐部或经济社区。追求根植性和社会的整合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二】新产业区形成中的产业集聚机制(二)产业集聚:新产
18、业区形成的直接推动力1.空间竞争强化与自然选择2.产业分工、差异化与灵活性3.组织力与网络化4.集聚的经济性5.累积因果和路径依赖6.知识溢出与创新环境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二】新产业区形成中的产业集聚机制(三)产业集聚的区位竞争优势1.产业集聚节约了搜索信息的成本,有助于新产业区内企业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技术和 市场信息,以保持在生产和经营处于信息优势的状态。2.产业集聚的地方一般存在明显的经济外部性,使得企业可以共享行业内的公共用品,而 且容易接
19、近客户。3.创新促进新产业区内的企业更具有生产效率,始终追踪先进的技术。4.产业集聚有利于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提升区内的产业竞争力。概括而言,新产业区本身就具有一种集聚的优势,这种集聚的优势能够转化成区域的产业竞 争力。所以,凡是产业高度集聚的地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际国内皆是如此。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三】产业集群的生成机理(一)市场因素产业集群一般都是自组织形成的,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是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大企业和 众多小企业市场功能的重新定位
20、。企业协作网络的形成,有助于强化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导,以大量中 小企业为基础,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细致分工的企业协作网络是一种有效率的产业组 产业集群形成的市场因素除了由关键性企业衍生出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企业外,还有由中 小企业自组织形成的集群。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三】产业集群的生成机理(二)制度因素政府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因地制宜,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和特点才是出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战 略规划。政府可以直接或间接创造有利于集群形成的环境与利
21、益机制,从而使得产业中的大多数企 业在新环境与利益机制中按照集群发展的要求自我调整。政府也可以通过利用本地的优势条件和特色资源吸引外地关键性企业落户本地从而逐步培 育与发展。企业家是推动企业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必然也是推动产业集群成长的主体力 量。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产业经济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生成机理(三)文化因素区域的社会文化环境具体内容包括:创新文化企业家资源人力资本集群网格效应创新机制生产效率新业务形成行为主体的创新精神。彼此信任的协作关系。开放
22、的思想交流氛围。产业集群化的形成及区域内产业发展的根本 动力在于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而区域创新 网络构建的核心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区域行为 主体(企业、大学、政府机构)相互之间进行 交流与协作的良好的区域产业文化(如图7-3、图7-4所示)。图7-3产业集群的动力结构图形成液应I|阚改应图7-4产业集群的引力结构图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三】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新的世界经济被看做地方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或全球价值链之间的
23、竞争。全球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地方产业集群,是联系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载体。占据不同价值环节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也就应该遵循各自所在链条的驱动力规则。(一)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中集群升级轨迹(二)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中集群升级轨迹(三)中间型价值链中集群升级轨迹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城市文化: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驱动力量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如图7-6所示。城市行为文化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Y城市门然热
24、观文化城市理念形象城市视觉形象图7-6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分类和特征(一)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文化创意产业有两个必需的条件,缺一不可:一是同文化相关的创意;二是形成知识产权的 科技。1.创意产业与传统创新的最大区别就是创意源于个人的创造力2.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环境的地方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挖掘3.创意产业的存在更多地要依赖于大城市自身的地方文化资产4.与传统创新相比,城市要为创意活动提供更完善的外部条
25、件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分类和特征(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目前对创意产业的分类大体上有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创意产业界定的范围要能够体现出自主创新 二是创意产业突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创意产业界定的行业发展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我国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十一大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 务。根据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不
26、同,各个地区又有不同的分法。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分类和特征(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首先,创意产业是智能型产业,即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其次,创意产业是集约型产业,即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最后,创意产业是都市型产业,即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文化创意
27、产业【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一)全面加强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从理论上加深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二)大力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使产业走上集群化发展道路(三)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四)扩大投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五)引进国际相关优秀人才,重视本土创意人才的培养(六)发挥政府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作用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第五节产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产业互联网的本质与功效(-)产业互
28、联网的定义与特征产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时代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各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而形成的新的产业生态和形态。产业互联网有以下几个特征:1.产业互联网重点服务于垂直化产业整合2.产业互联网具有一定的锁定和路径依赖性3.产业互联网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技术支撑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第五节产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产业互联网的本质与功效(二)产业互联网的功能与效应产业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把相关的各个产业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将不同产业高度融
29、合,重组产业生态。尤其是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一新型的产业生态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产业互联网对实体经济赋能,会形成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倍增效应。其次,产业互联网通过组织整合,可以形成城市产业融合发展的协同效应。最后,产业互联网突破空间边界,能够形成产业跨区域发展聚合效应。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产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二】城市产业互联网的整体架构与重点领域(-)产业互联网的整体架构数字生态基于服务平台的开放应用新一代信息
30、基础设施图7-6城市产业互联网的整体架构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第五节产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二】城市产业互联网的整体架构与重点领域(二)城市产业互联网发展重点领域L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产业互联网的开放应用(1)技术服务平台。(2)交易服务平台。(3)金融服务平台。(4)人才服务平台。3.产业互联网下的数字生态产业互联网的数字生态,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31、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产业经济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产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三】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从传统的工业社会思维向互联网的思维转变(二)建立产业互联网的共享价值观与行业治理规则(三)以新机制促进城市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四)搭建能够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的特色互联网平台(五)增强产业互联网核心能力是实现转型的关键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产业经济练习与问题讨论L我们观察到这样一种有趣现象:(1)有的城市主导产业建立在一个大公司或几个大企业的基础上;(2)
32、有的城市的主导产业建立在一种资源(如煤矿)基础上;(3)有的城市几乎没有特别突出的 主导产业,却有着大量活跃的小企业;(4)还有的城市企业成长迅速,许多小企业很短时期内就成 为跨区域性大公司。在各种类型的城市产业结构中,你认为哪种类型的城市,其产业发展比较有前 景?5.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工业环境,一些老工业基地城市的产业以重型结构为主要特征。城市内 部产业间的协祠发展及互动关系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大多数重化工业企业,生产的一体化程度高,相互之间基本上没有产业上的紧密联系,因此,配套性产业、辅助性产业和服务性产业发展往往相 对滞后。为什么这些城市产业间的联动效应不明显?换言之,为什么制造业快速
33、发展没有带来相应 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业的响应?3.表7-5是三个城市主要制造业部门的区位熠。城市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化学 工业化纤工业橡胶 制品金属制品机械 工业运输 设备电气机械电子 通信A城0.9390.5931.7560.7601.0670.9911.0151.9030.9191.773B城0.6790.8851.4211.5291.5201.7021.1971.1511.3431.594C城0.4891.1240.8792.5681.3581.2741.3831.0601.3451.651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产业经济练习与问题讨论(1)根据上述资料,分析三城市的优势专业化部门,并分析这些部门的产业结构特点。(2)试着画出各城市优势专业化产业部门的产业链长度,进而确定各城市制造业的主导产业。4.分析重型和轻型产业结构为主的两种类型城市,其产业集群在形成机理上有什么异同。5.用偏离-份额法对城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6.怎样认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和作用?发展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7.怎样理解产业互联网是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这句话的深刻含义?